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Sato模型研究邢台震区尾波Q_C值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小涛 韩利萍 +3 位作者 吕凤章 马广庆 孙晴 靳玉科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8-223,共6页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 利用Sato单次散射模型和红山台的近场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邢台震区尾波Qc值的变化特征,得到Qc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即窗长为15~30s时Qc=(42.9±20.7)f^(0.98±0.13);窗长为40~60s时Qc=(103.1±27.9)f^(0.85±0.08)。通过分析不同频率点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发现2002年4月22日邢台隆尧5.0级地震前高频部分Qc值出现“升高-降低-再升高-发震”的发震模式,对预测邢台地区的中强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还发现相对Aki模型而言Sato模型更适合邢台震区的尾波计算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散射模型 邢台震区 QC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coda attenuation of the Yao'an area i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61
2
作者 李白基 秦嘉政 +1 位作者 钱晓东 叶建庆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7-52,共6页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 2000年1月15日云南姚安发生了6.5级地震.震后围绕震中区架设了一个由6套拾震器-记录仪组成的临时数字地震台网.在所记录的余震中,有402次余震有较精确的定位.依照Sato的单散射模型分析观测的尾波短记录,获得了姚安地区地壳的尾波平均品质因子Qc(f)=49f^0.95,f=1.5~20.0Hz,具有高构造活动性区域的衰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o单散射模型 尾波衰减 地震定位 地震波 数字地震台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