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F-3 data real-time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multi-satellite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被引量:7
1
作者 YANG Jun CAO Yan-dong +2 位作者 SUN Guang-cai XING Meng-dao GUO Li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3期842-852,共11页
Due to the limited scenes tha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atellites can detect,the full-track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Because of the computing and storage limitation of one satellite,it is difficult to process... Due to the limited scenes tha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satellites can detect,the full-track utilization rate is not high.Because of the computing and storage limitation of one satellite,it is difficult to process large amounts of data of spaceborne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It is proposed to use a new method of networked satellite data processing for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data processing.A multi-satellite distributed SAR real-time processing method based on Chirp Scaling(CS)imaging algorithm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and a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system is built with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chips as the kernel.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CS algorithm processing,the system divides data processing into three stages.The computing tasks are reasonably allocated to different data processing units(i.e.,satellites)in each stage.The method effectively saves computing and storage resources of satellites,improves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a single satellite,and shortens the data processing time.Gaofen-3(GF-3)satellite SAR raw data is processed by the system,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ver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full-track utilization rate distributed data processing CS imaging algorithm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Gaofen-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as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for alternating bistatic mode in distributed SAR 被引量:1
2
作者 Zhihua He Feng He +2 位作者 Junli Chen Haifeng Huang Diannong L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3年第3期410-416,共7页
In the distribut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he alternating bistatic mode can perform phase reference without a synchronization link between two satellites compared with the pulsed alternate synchronization m... In the distribut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the alternating bistatic mode can perform phase reference without a synchronization link between two satellites compared with the pulsed alternate synchronization method. The key of the phas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is to extract the oscillator phase differences from the bistatic echoes. A signal model of phase synchronization in the alternating bistatic mode is presented. The phas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is then studied. To reduce the phase errors introduced by SAR imaging, a sub-aperture process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generalize the sub-aperture processing method, an echo-domain processing method using correlation of bistatic echoes is proposed. Finally, the residual phase errors of the both proposed processing methods are analyzed. Simulation experiments validate the proposed phase synchroniz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its phase error analysis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alternating bistatic mode phase synchronization sub-aperture processing echo-domain process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uter Control Techniques of Phased Array Radars
3
作者 Zhang, Boyan Cai, Qingyu Lu, Jianxio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8年第1期31-37,共7页
The computer control techniques applicable to electronically scanned multifunction radars are present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chitecture for the real time control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within a phased array ... The computer control techniques applicable to electronically scanned multifunction radars are presented. The software and hardware architecture for the real time control and the data processing within a phased array radar are described. The software system comprising a number of tasks is written in C language and implem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for the multitask adaptive scheduling and the multitarget data processing is suitable for multifunction phased array rada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hased array radar Adaptive scheduling PRIORITY data processing Multitarget tracking Searching and track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导航雷达回波视频数据的占据栅格地图构建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江坤颐 孙世平 +1 位作者 蒋丙栋 蔡庆 《中国舰船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6-106,共11页
[目的]为解决无人艇的船载导航雷达对养殖区、浮筒、小型漂浮物等海洋漂浮障碍物感知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航雷达回波视频数据构建与更新的占据栅格地图的环境感知方法。[方法]首先,采用多级集合的形式描述雷达点迹与回波点间... [目的]为解决无人艇的船载导航雷达对养殖区、浮筒、小型漂浮物等海洋漂浮障碍物感知效果不佳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导航雷达回波视频数据构建与更新的占据栅格地图的环境感知方法。[方法]首先,采用多级集合的形式描述雷达点迹与回波点间的包含关系,为栅格地图构建奠定基础,期间,基于群相邻关系对近邻点迹进行凝聚,抑制目标分裂导致的航迹偏差;然后,利用所提的基于自然对数函数的占据栅格地图概率更新算法,通过合理利用历史数据区分海杂波与微小海洋漂浮障碍物;最后,建立基于点迹属性的栅格地图概率扩散模型,以较好地保证典型动态目标占据栅格更新的实时性。[结果]实船试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准确获取养殖区、浮筒等成片海洋漂浮障碍物的轮廓信息,抑制目标分裂现象;与经典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对干舷0.5m的小型漂浮物首次发现距离提升了78.34m,定位精度提升了1.42m。[结论]所提方法能够实现对多种海洋漂浮障碍物、海面运动目标的准确感知,确保无人艇航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船 导航雷达 雷达信号处理 目标识别 雷达回波信号 态势感知 漂浮障碍物 占据栅格地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羿基础模型:“预训练-微调”范式下的雷达数据智能处理方法
5
作者 叶宇 叶星炜 +17 位作者 欧阳可赛 王亚峰 肖俊祥 马昊宇 陶仁拓 冯元力 付铠城 段良奇 刘昂 杜亮 晏媛 王淳 赵浩楠 程强 于俊朋 周玉军 杨予昊 夏凌昊 《现代雷达》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共9页
传统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存在复杂环境下调参难度大,且在目标和环境变化时升级演进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YOLO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然而,受限于手工提取特征的工作量大、跨... 传统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存在复杂环境下调参难度大,且在目标和环境变化时升级演进成本高等问题。近年来,基于长短期记忆网络、YOLO等人工智能技术的雷达数据处理算法,大幅提升了复杂环境的适应性。然而,受限于手工提取特征的工作量大、跨系统跨场景的泛化性不足等问题,难以在系统上实现规模化应用。受大语言模型的启发,文中提出一种“预训练-微调”范式下的雷达数据智能处理方法,并构建雷达数据处理基础模型——“后羿”,旨在变革雷达领域信息处理研发模式,建立智能化算法开发和部署的流水线,实现雷达智能数据处理的高效演进和规模应用。“后羿”基础模型以Transformer为基础模块,以虚警抑制、关联、滤波为基础任务。通过仿真和实测构建多系统、多场景海量训练数据集,训练后的基础模型具有强泛化性、强鲁棒性的特点,通过对基础模型微调,可实现多型系统不同工作场景下的高效数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模型 预训练 雷达数据智能处理 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雷达总体数据分析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1
6
作者 牛利民 朱宣城 +4 位作者 王飞 孙浩 易锋 张卫清 杜夔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9-34,共6页
多功能一体化是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功能的增加,多模式间切换频繁调度复杂,系统调试工作量呈指数增长,数据分析与管理的难度增大。为提高多功能雷达数据分析效率,辅助问题定位分析与系统状态检查,加快雷达研制进程,分析了总体数据... 多功能一体化是雷达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功能的增加,多模式间切换频繁调度复杂,系统调试工作量呈指数增长,数据分析与管理的难度增大。为提高多功能雷达数据分析效率,辅助问题定位分析与系统状态检查,加快雷达研制进程,分析了总体数据分析在雷达研制和使用阶段的重要作用,研究了雷达总体数据分析软件的需求与系统设计,并通过Matlab进行实现。该软件可以分析雷达多环节数据,并以表格和图像的形式呈现分析结果。经过实验数据验证,该软件能够有效地提高分析效率,进行雷达状态判断和性能评估,快速发现与定位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功能雷达 雷达总体数据分析 信号处理 系统调试 状态判断 性能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井探地雷达背景杂波抑制方法综述 被引量:3
7
作者 乔旭 杨峰 +3 位作者 齐振洪 杨智华 王卫光 邱增强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0145-10158,共14页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 随着中国煤炭安全高效智能开采需求的不断提升,矿井探地雷达(ground-penetrating radar, GPR)作为一种高精度物探方法,在煤矿井下探测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由于探地雷达目标回波信号受系统内部噪声、外部电磁干扰、巷道回波、地下介质不均匀等干扰影响,虚警率较高。尤其对于小尺寸目标,其回波信号为弱信号,容易淹没在强烈的背景杂波中,成为目前制约探地雷达探测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进一步实现井下煤层、构造探测、提高探测精度的关键在于对背景杂波的抑制。从对消法、滤波法、分解法和网络法出发,综述这些杂波抑制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及其在探地雷达干扰抑制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和发展潜力。杂波抑制技术的不断创新将进一步提高探地雷达的信噪比与灵敏度,使其在煤矿井下探测中发挥更大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业工程 地球物理勘探 杂波抑制 探地雷达(GPR)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注意力和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雷达回波外推算法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薛丰昌 章超钦 +1 位作者 王文硕 陈笑娟 《气象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为提升现有神经网络对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提取能力,建立外推性能更优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开展雷达回波外推算法改进研究。基于深圳市气象局与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建立的雷达回波数据集,在数据处理层面,通过改进对雷达回波图像序... 为提升现有神经网络对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提取能力,建立外推性能更优的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开展雷达回波外推算法改进研究。基于深圳市气象局与中国香港天文台共同建立的雷达回波数据集,在数据处理层面,通过改进对雷达回波图像序列归一化的方法,提升了常用的5种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对强回波的预测水平;在模型算法层面,将两个联立的自注意力结构引入ST-LSTM结构,组成新的循环门控单元,并将这些循环门控单元进行堆叠,建立ST-SARNN模型。选用CSI和POD作为精度评价指标,进行模型对比分析得到:(1)改进的归一化方法提升了近几年内常用的5种时、空序列预测模型对强回波的预测水平。(2)加入自注意力的ST-SARNN模型对雷达回波的预测性能显著优于ConvLSTM、PredRNN和MIM等模型。改进的归一化方法能改变样本数据分布,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模型外推性能;自注意力结构能够有效挖掘雷达回波序列的时、空特征,进而改进神经网络的外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回波外推 自注意力机制 循环神经网络 数据归一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对抗中基于FPGA输入分块重映射的数据处理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晓琴 孟刚 +2 位作者 陈旸 李宏博 赵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86-90,106,共6页
雷达对抗中,干扰机侦收雷达的信号,经AD采样后输入FPGA进行处理并产生干扰信号。FPGA平台利用Xilinx等官方提供的FFTIP核对高速ADC输出的数据进行FFT处理时,需要进行“并行-串行”的数据预处理,降低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没有对FPGA内部资... 雷达对抗中,干扰机侦收雷达的信号,经AD采样后输入FPGA进行处理并产生干扰信号。FPGA平台利用Xilinx等官方提供的FFTIP核对高速ADC输出的数据进行FFT处理时,需要进行“并行-串行”的数据预处理,降低了处理速度,同时也没有对FPGA内部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基于FPGA输入分块重映射的数据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数据输入重映射模块将输入雷达数据优化为并行分块的数据流格式,再通过FFT蝶形网络输出离散傅里叶变换数据,最后进行并行结果输出。试验证明,本方法能有效节省FPGA的运算时间,提高雷达数据处理速度,优化利用了FPGA内部资源,具有实时性好、灵活性高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对抗 FPGA 分块重映射 数据处理 蝶形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雷达自适应抗干扰优化算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诚 程强 +1 位作者 赵鹏 程玮清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3-76,共4页
多模态雷达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气条件、电磁干扰等,而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多模态雷达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多模态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决定雷达的测量精度,因此,为提升多模态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雷达自... 多模态雷达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如天气条件、电磁干扰等,而这些干扰可能会影响多模态雷达数据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多模态雷达的抗干扰性能决定雷达的测量精度,因此,为提升多模态雷达的抗干扰能力,提出基于人工智能的多模态雷达自适应抗干扰优化算法。该算法以多模态雷达信号模型为基础,分析距离速度同步欺骗干扰、频谱弥散干扰原理,计算欺骗干扰时雷达接收的总回波信号。将计算的回波信号结果输入至人工智能的YOLOv5s深度学习模型中,通过模型的训练和映射处理,完成多模态雷达自适应抗干扰优化,实现雷达欺骗性信号干扰抑制。测试结果显示,该算法的干扰对消比结果在0.935以上,干扰输出功率结果在0.017以下,能够可靠完成多干扰和单一干扰两种干扰抑制,实现多模态雷达自适应抗干扰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多模态雷达 自适应 抗干扰优化 频谱弥散干扰 回波信号 映射处理 干扰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的人工防雹作业雷达回波演变特性分析
11
作者 龙俊霖 周毓荃 陶玥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31-1548,共18页
本文利用北京、天津两部CINRAD/SA雷达观测资料,对2021年6月30日影响北京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中的A、B两个对流单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达回波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统计区域内多种物理参数和不同高度层不同反射率强度档的... 本文利用北京、天津两部CINRAD/SA雷达观测资料,对2021年6月30日影响北京地区的一次强对流风暴过程中的A、B两个对流单体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雷达回波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统计区域内多种物理参数和不同高度层不同反射率强度档的格点数在单体发展各阶段及作业前后的变化分析,得到不同强度单体在不同作业情况的演变特性的认识。单体B为普通对流云团(生命期为3 h),在发展初期进行大剂量作业后(24分钟内有效作业火箭74发,高炮58发)可以看到有较好的抑制单体发展的特征,作业后一小时内,单体各高度层平均反射率、风暴体高度、垂直累积液态水等参数都呈下降趋势。较强回波(30~60 dBZ档区)格点数总体减少,较弱回波(20~30 dBZ档区)格点数快速增加,对流结构整体减弱。而单体A为超级单体(生命期为5.5 h),初生阶段由于作业剂量不足(30分钟内有效作业火箭15发),未见明显抑制效果。临近成熟阶段进行了连续大剂量作业(80分钟内有效作业火箭105发,高炮182发),虽然也能观测到类似B回波的一些特征,如,高层平均反射率、云顶高度、强回波厚度、垂直累积液态水等参数下降,较大反射率强度档区(50~70 dBZ档区)格点数减少,低层较小反射率强度档区(30~50 dBZ档区)格点数增多,并维持约30分钟的效果,但整体针对超级单体A的作业抑制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雹过程 雷达回波 人工催化作业 演变特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集成装袋树的雷达多次回波分类方法
12
作者 潘美艳 蔡兴雨 +1 位作者 臧会凯 薛健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97,共7页
传统雷达多次回波分类方法容易受到目标类型和幅度起伏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泛化性和准确性难以满足雷达装备实际需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集成装袋树的雷达多次回波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雷达多脉冲回波数据进行幅度对数变换和... 传统雷达多次回波分类方法容易受到目标类型和幅度起伏特性等因素的影响,其泛化性和准确性难以满足雷达装备实际需求。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集成装袋树的雷达多次回波分类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雷达多脉冲回波数据进行幅度对数变换和相邻脉冲幅度补齐预处理操作,然后利用决策树算法从标注的训练数据中学习雷达多次回波在脉冲维的幅度起伏特征,最后通过多个分类器的集成实现对雷达多次回波的准确分类。实测雷达数据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5.9%,可有效提升雷达多次回波的分类性能,并且不依赖于经验门限的特性,增强了其泛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信号处理 多次回波分类 集成装袋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式激光雷达下室内移动机器人动态定位方法
13
作者 李康 余智斌 周作梅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2,共5页
由于空间的限制,室内移动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对位置确认的要求较高,存在移动轨迹定位偏离的问题。为此提出嵌入式激光雷达下室内移动机器人动态定位方法。利用坐标转换以及欧式距离分割法对采集的激光雷达数据实施预处理,去除噪声对后... 由于空间的限制,室内移动机器人在操作过程中对位置确认的要求较高,存在移动轨迹定位偏离的问题。为此提出嵌入式激光雷达下室内移动机器人动态定位方法。利用坐标转换以及欧式距离分割法对采集的激光雷达数据实施预处理,去除噪声对后续定位的影响。通过回波强度确定反光板的位置拟合变化,利用三边定位算法对移动机器人实施精准定位。经实验验证,该方法的定位误差较小,不仅可以实现室内移动机器人整体高精度的动态定位,而且可以很好地监测室内移动机器人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式激光雷达 移动机器人 动态定位 数据处理 噪声平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S辅助单站雷达抗欺骗式干扰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珊珊 谢飚 +1 位作者 刘子威 许华健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5-1354,共10页
多站雷达协同虽然能利用多视角探测和信息融合处理有效提高抗干扰能力,但实际场景下既很难满足其需要的探测条件,又往往面临着组网被摧毁的风险,所以单站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仍需提升。针对单站雷达探测视角单一,得到的回波信息有限,抗干... 多站雷达协同虽然能利用多视角探测和信息融合处理有效提高抗干扰能力,但实际场景下既很难满足其需要的探测条件,又往往面临着组网被摧毁的风险,所以单站雷达的抗干扰能力仍需提升。针对单站雷达探测视角单一,得到的回波信息有限,抗干扰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在单站雷达回波接收过程中加入可配置智能超表面(Reconfigurable intelligence surface,RIS)构造分布式探测条件,接收目标多方向散射信号,从而开辟单站雷达抗欺骗式干扰的新途径。仿真结果表明,加入RIS能有效地构建虚拟通道,能有效提高单站雷达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站雷达 可配置智能超表面 数据级融合 欺骗式干扰对抗 相关性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炮位雷达中的虚警抑制处理
15
作者 彭笑冬 刘长江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67-72,共6页
炮位雷达主要跟踪敌方发射的弹丸目标。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杂波,某些杂波具有和真实目标相似的频谱和运动特征,经过杂波抑制处理后,仍然会有不少的杂波剩余,同时,在战场上面临敌方的各种电磁干扰,很容易形成虚警。针... 炮位雷达主要跟踪敌方发射的弹丸目标。由于战场环境复杂,存在各种不同类型的杂波,某些杂波具有和真实目标相似的频谱和运动特征,经过杂波抑制处理后,仍然会有不少的杂波剩余,同时,在战场上面临敌方的各种电磁干扰,很容易形成虚警。针对上述问题,文中对炮位雷达虚警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基于综合特征的点迹过滤处理过程;根据从航迹中提取的弹道特征、信号特征和航迹特征,提出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虚警抑制方法,并给出算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在基本不损失真实目标的情况下可有效抑制虚警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数据处理 虚警抑制 点迹过滤 支持向量机 弹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静止轨道卫星的雷达反射率反演业务过程研究
16
作者 林慧超 金正勇 许小龙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954-2961,共8页
我国气象雷达分布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以及海上区域存在着很大的雷达组网覆盖盲区。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具有更大的观测范围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多光谱观测结果,通过开展基于卫星数据的雷达反射率反演业务过程可以在一定... 我国气象雷达分布存在着不均衡,不充分问题,在西南地区以及海上区域存在着很大的雷达组网覆盖盲区。而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具有更大的观测范围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多光谱观测结果,通过开展基于卫星数据的雷达反射率反演业务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雷达组网空缺的问题。但现有的反演业务过程在数据处理阶段很难在通道以及空间维度上有效的提取复杂的多通道卫星数据特征。针对上述问题,探究了基于静止轨道卫星的雷达反射率反演业务过程,首先通过ResNet提取卫星数据的高层次语义特征,然后使用空间注意力模块、通道注意力模块在空间、通道两个维度上聚合与雷达回波相关的特征,并消除非降水云团的干扰特征。最后,通过多指标的对比实验验证了本文研究在不同大小的回波反演精度上均有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务过程 雷达回波 遥感 深度学习 葵花8号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毫米波雷达里程计自主定位技术
17
作者 吕轩凡 柳景斌 毛井锋 《测绘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共5页
本文通过研究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基本特性,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里程计自主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特征匹配的方式,对毫米波雷达图像提取AKAZE特征点,并基于雷达图像自身所具备的几何先验信息,提出了3种匹配约束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特征点... 本文通过研究毫米波雷达的数据基本特性,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雷达里程计自主定位技术。该方法通过特征匹配的方式,对毫米波雷达图像提取AKAZE特征点,并基于雷达图像自身所具备的几何先验信息,提出了3种匹配约束条件,从而大大降低了特征点误匹配率,保证了传感器位姿和里程计解算的可靠性。在牛津雷达机器人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不引入局部建图和回环检测等优化策略的情况下,水平位移相对定位误差和航向角误差可分别降低至6.8%和0.89(°)/m,单帧的定位时间仅为0.081 s,为恶劣环境下的室内外导航定位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达里程计 自动驾驶 毫米波雷达数据处理 特征匹配 几何先验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降水云物理过程的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64
18
作者 肖辉 王孝波 +2 位作者 周非非 洪延超 黄美元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85-404,共20页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 利用改进的三维完全弹性强对流云模式 ,模拟了 1 998年 7月 2 1日晨发生在武汉附近的特大暴雨个例 ,结果显示 ,该模式模拟得到的降雨量与实测接近 ,计算得到的雷达回波强度最大值也与实际观测相一致 ,说明该模式对实际对流性强降水具有较好的模拟能力。在此基础上 ,通过冷云和暖云两种不同情况的比较分析 ,研究了云微物理过程在强降水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模拟结果表明 ,详细云物理过程的考虑对深入理解武汉这次强降水的形成过程是有意义的。该个例雨水的形成主要是暖雨过程 ,冰相微物理过程对该对流性强降水过程的发展和演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形成雨水的冷相过程中 ,霰的融化及其在 0℃层下碰并云水形成雨水的过程是主要的。模式云在 0℃层附近存在明显的雷达回波亮带 ,亮带中间含有强回波核和及地下挂回波。分析表明 ,这种强回波核和下挂回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冰相粒子在 0℃层融化形成的 ,融化的冰相粒子与云滴碰并又加速雨水的产生。在这些融化的冰相粒子中 ,贡献最大的是霰粒。文中还分析了该强降水暴雨云维持长时间强降水的云物理机制。在低层大气温暖高湿和环境风切变有利条件下 ,倾斜上升气流和下沉气流之间的准稳态结构可能是暴雨强降水得以长时间维持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降水 云物理过程 三维数值模拟 对流云 雷达回波亮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达视频回波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系统 被引量:19
19
作者 宋杰 何友 +1 位作者 唐小明 邱军海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介绍一种雷达视频回波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带有RA ID适配卡的工控机作为采集主控设备,以普通微机显示器作为显示设备,利用多个IDE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作为存储设备。制作了一块基于FPGA的高速雷达信号采集PC I卡,以... 介绍一种雷达视频回波信号的实时采集、显示与存储系统。该系统采用带有RA ID适配卡的工控机作为采集主控设备,以普通微机显示器作为显示设备,利用多个IDE硬盘组成磁盘阵列作为存储设备。制作了一块基于FPGA的高速雷达信号采集PC I卡,以FPGA为采集的核心控制芯片,并在FPGA内部实现了32 b it/33 MH z的PC I接口逻辑。利用FPGA内部双口RAM的乒乓切换与缓冲区环行存储技术保证了连续采集。采用数据抽取、坐标查表映射和D irectD raw等技术在普通显示器上以P显方式进行实时全屏显示,同时可对局部区域以B显进行开窗放大显示。显示过程中可对任意区域设置采集方位和距离波门,将采集的数据实时存储在磁盘阵列上。该系统已成功用于舰载警戒搜索雷达的外场数据采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采集 雷达回波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存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 被引量:20
20
作者 梁海河 张沛源 +4 位作者 牛昉 胡绍萍 朱小燕 葛润生 徐宝祥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49-754,共6页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 ,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 ,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 ,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 ,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 ,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 ,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以及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水平 ,收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业务条件、实际要求和探测技术的发展 ,系统功能丰富 ,算法先进 ,接口开放 ,设计精美 ,投入业务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放弃了传统对话框和工具栏的设计方式 ,创新设计了操作面板控制。文中的研发思路 ,设计方法 ,系统特点对我国业务软件的研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气雷达 数据处理系统 数据格式 计算机技术 图像显示 回波分析辅助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