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透水护圈减小斜交多桥墩的局部冲刷效果及机理 被引量:1
1
作者 齐洪亮 潘玲玲 +2 位作者 张雪 王晶 王茂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6-85,共10页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单幅双墩和双幅四墩的布设形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利用透水护圈对前排桥墩防护时,与水流斜交布设时斜交角度对其余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及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角度增加,前排桥墩的局... 采用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以单幅双墩和双幅四墩的布设形式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利用透水护圈对前排桥墩防护时,与水流斜交布设时斜交角度对其余桥墩局部冲刷防护效果的影响及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角度增加,前排桥墩的局部冲刷变化不大,后排桥墩的局部冲刷逐渐增加。当斜交角度较小时,前排桥墩的防护对后排桥墩有明显的遮蔽作用。当斜交角度大于30°时,前排桥墩的防护对后排桥墩的遮蔽作用基本消失,单幅双墩布设时后排桥墩最大冲深大于前排桥墩。双幅四墩布设时,对第2和第3个桥墩局部冲刷有一定的减冲效果,但会加剧第4个桥墩的局部冲刷。因此,建议多桥墩的布设角度不宜超过30°,否则须对最下游的桥墩进行防护。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前排桥墩利用护圈防护后,桥墩两侧绕流流速明显降低,其下游的遮蔽范围明显增大,遮蔽作用显著增加。随着斜交夹角的增加,前后排桥墩的绕流叠加效应导致后排桥墩的墩侧流速和河床切应力增加,使其局部冲刷的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护圈 局部冲刷 冲刷防护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游河床地形对桥墩局部冲刷的影响
2
作者 魏松 戴齐超 +2 位作者 章飞凡 肖淑霞 陈清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4-83,共10页
河道内采砂、疏浚、筑坝等人类活动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河床地形改变了河道水流流态,会威胁下游桥梁基础安全,但河床地形对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甚少。采用概化的平床、凹床和凸床3种墩前河床地形,考虑凹凸河床地形尺寸、与桥墩间距... 河道内采砂、疏浚、筑坝等人类活动所形成高低起伏的河床地形改变了河道水流流态,会威胁下游桥梁基础安全,但河床地形对桥梁基础局部冲刷影响的研究甚少。采用概化的平床、凹床和凸床3种墩前河床地形,考虑凹凸河床地形尺寸、与桥墩间距离、来水流速等因素,进行室内水槽试验,就河床地形对下游桥墩墩周局部冲刷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平床相比,凹床使得墩前水平流速梯度减小、凸床则增大;凹床及凸床地形均导致墩周局部冲刷进程加快、冲刷程度加剧;凹床及凸床地形对墩前流速分布和墩周冲刷坑形态的影响程度与地形相对高度呈正相关、与地形变化点和桥墩间距离呈负相关。基于试验数据,得到考虑地形因素的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提出了上游河床地形影响桥墩局部冲刷界限距离的概念及预测方法,可为实际工程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床地形 局部冲刷 模型试验 冲刷深度 地形影响界限距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弯河段岸坡冲刷主控因子研究
3
作者 朱明成 王茂枚 +1 位作者 左利钦 朱昊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31-233,267,共4页
急弯河段凹岸岸坡冲刷现象普遍,影响区域防洪、通航与生态安全。以淮河入江水道下游典型急湾河段为例,在对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局部正态物理模型,设置多组水位、流量边界条件,研究典型急弯河段边坡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 急弯河段凹岸岸坡冲刷现象普遍,影响区域防洪、通航与生态安全。以淮河入江水道下游典型急湾河段为例,在对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局部正态物理模型,设置多组水位、流量边界条件,研究典型急弯河段边坡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岸坡多年冲刷强度与沿岸流速梯度变化、迎水面动水压强的脉动强度等表现出明显正相关性,边坡最大冲深位置位于下游动水压强和局部比降最大时的区域。研究成果可为急弯河段岸坡防护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弯河段 岸坡冲刷 动水压强 流速梯度 正态模型 淮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流组合作用的大间距群桩基础冲刷试验研究
4
作者 杨则英 孙芮 +5 位作者 毕传龙 薛洪野 段蓉蓉 王成赫 曲植霖 高庆水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5-78,共14页
为研究波流作用下大桩间距群桩基础的冲刷发展过程和冲刷特性,以青岛近海某群桩基础为原型,开展恒定流和波流工况下多种桩间距的群桩模型水槽试验,得到桩周孔压响应和冲深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三维扫描仪绘制了冲刷坑地形云图,揭示不同... 为研究波流作用下大桩间距群桩基础的冲刷发展过程和冲刷特性,以青岛近海某群桩基础为原型,开展恒定流和波流工况下多种桩间距的群桩模型水槽试验,得到桩周孔压响应和冲深发展的一般规律。基于三维扫描仪绘制了冲刷坑地形云图,揭示不同桩间距(G/D)和弗劳德数(Fr)对冲刷坑形态的影响;并利用Flow3D软件模拟群桩波流冲刷发展过程。最后,建立考虑波流条件、泥沙特性及群桩布置形式等因素的最大冲刷深度预测公式,并利用数值模拟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研究表明:波流作用下群桩周围孔压响应具有显著时空差异;波流最大冲刷深度明显大于恒定流,且随着G/D的增大而减小;G/D较大时各桩周围表现为独立冲刷坑;群桩下游形成两条沙脊,且当G/D越小、Fr越大时沙脊越明显;预测公式在试验数据集和模拟验证集上表现良好,R~2分别为0.996和0.994,准确性和可靠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波流冲刷 模型试验 群桩基础 冲刷坑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急流跨海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研究
5
作者 李有为 肖苡辀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4-92,共9页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 跨海桥梁基础冲刷问题极为复杂,探究各个建设阶段中的床面冲刷情况,对于预防桥梁由于冲刷造成的损坏至关重要。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在建)南航道桥主墩基础为例,针对桩基施工与承台施工的不同阶段,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现场原位测量3种手段进行桥梁基础局部冲刷的研究,分析了各阶段的冲刷特性和水力特性。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测测量数据基本吻合;桩基施工阶段期间,粉砂层已被冲刷掉,当前泥面主要由更难以被冲刷的淤泥质土构成;在大桥基础冲刷过程中,70%的冲刷深度出现在冲刷初期的30%时间内;围堰减小了床面切应力的整体变化范围,降低了周边水流流速,并在迎水面和背水面形成了淤积区;围堰安装后,预测将进一步冲刷4 m,使冲刷深度和范围增加约30%,这将超出桩基设计的冲刷深度,影响其承载能力,需采取预防或保护措施以免受进一步冲刷。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跨海大桥的设计、建设和运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急流 跨海桥梁基础 局部冲刷 物理模型 数值模拟 原位实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辆荷载与冲刷耦合作用下桥梁桩基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松 支逸骢 +3 位作者 杨勇 朱志鹏 熊文 张大牛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7,共11页
近年来由于河道采沙以及洪水灾害等原因,桥址处局部冲刷发展非常剧烈,极易对灾害地区的桥梁桩基础造成冲刷破坏。采用有限元迭代计算开发了桥梁桩基在冲刷作用和车辆荷载耦合作用下承载能力的快速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混凝土本构曲线,采... 近年来由于河道采沙以及洪水灾害等原因,桥址处局部冲刷发展非常剧烈,极易对灾害地区的桥梁桩基础造成冲刷破坏。采用有限元迭代计算开发了桥梁桩基在冲刷作用和车辆荷载耦合作用下承载能力的快速评估方法。首先,基于混凝土本构曲线,采用考虑冲刷坑形态及应力历史的改进p-y曲线来模拟桩基与土体的相互作用。随后,基于墩顶处荷载位移曲线分别采用容许应力法和极限弯矩法分别计算在冲刷与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桥梁桩基的承载能力。最后,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了桥梁下部结构单柱墩实体模型和土体模型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冲刷深度为0%~33%桩长时,桥梁桩基极限荷载值急速下降;当冲刷深度大于33%桩长时,极限荷载值下降趋势减缓,渐渐趋于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桩基础 数值模型 基础冲刷 车辆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流作用下大直径墩柱周围局部冲刷实验
7
作者 王东 闫圣 李绍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03-709,共7页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 针对桥梁、港口水工建筑物以及近岸海洋结构墩柱基础稳定性问题,本文采用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在较大宽度的造流水槽中开展了较大直径圆柱周围的局部冲刷研究。实验是在清水冲刷条件下进行的,实时观测了圆柱周围控制点的冲刷发展过程,观察到冲刷坑发展达到平衡历时最长近10 d。结合实验结果对几个代表性冲刷坑深度预报公式进行了评价,发现Sheppard公式计算结果最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在这种尺度下圆柱周围冲刷最大冲刷深度随摩阻流速的增大而增大,但受水深影响不大。对最大冲刷深度起控制作用的因素是摩阻流速,在冲刷预报公式中采用摩阻流速代替断面平均流速作为影响因素更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 大直径墩柱 清水局部冲刷 冲刷 模型实验 无粘性沙 冲刷坑深度 预报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luent-OrcaFlex联合数值模型的海上风电场海底电缆冲刷及应力状态研究
8
作者 李健华 黄亚珏 +1 位作者 李争霖 潘冬冬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74-579,共6页
利用Fluent流体力学CFD软件建立海底电缆冲刷的精细化水动力数值模型,以实测海流数据作为输入条件,模拟真实海况条件下的海缆冲刷过程,其次通过数据拟合获得海缆悬空长度和冲刷时长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最后通过OrcaFlex水动力软件分析... 利用Fluent流体力学CFD软件建立海底电缆冲刷的精细化水动力数值模型,以实测海流数据作为输入条件,模拟真实海况条件下的海缆冲刷过程,其次通过数据拟合获得海缆悬空长度和冲刷时长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最后通过OrcaFlex水动力软件分析海缆裸露后的应力状态变化过程,判断海底电缆裸露后的运行安全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电缆 海上风电场 数值模型 局部冲刷 应力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变率对潮流波浪作用下局部冲刷深度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窦希萍 董凤舞 +3 位作者 黄晋鹏 高亚军 娄斌 王向明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6-36,共11页
根据窦国仁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全沙模型相似理论,设计5个变率分别为2.5、4、6、8 33和12 8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概化物理模型,进行潮流和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的丁坝坝头清水和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动力条件和不同工程布置下变率对冲... 根据窦国仁波浪潮流共同作用下的全沙模型相似理论,设计5个变率分别为2.5、4、6、8 33和12 8的长江口深水航道北槽概化物理模型,进行潮流和潮流波浪共同作用下的丁坝坝头清水和浑水冲刷试验,研究不同动力条件和不同工程布置下变率对冲刷坑发展过程及冲刷深度的影响,给出了变态模型与正态模型冲刷坑稳定冲刷深度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模型 变率 潮流 波浪 局部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刷深度对简支桥模态参数影响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梁发云 王琛 +1 位作者 贾承岳 王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145-150,共6页
大多数的桥梁损毁是由于桥梁基础受到冲刷,使桥墩埋深减小,降低了桥墩基础的承载能力所致。对于桥梁基础冲刷深度的直接量测比较困难,而在简支桥的桥墩系统中,桥桩基础的裸露程度直接影响到桥墩系统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系统的模态频率... 大多数的桥梁损毁是由于桥梁基础受到冲刷,使桥墩埋深减小,降低了桥墩基础的承载能力所致。对于桥梁基础冲刷深度的直接量测比较困难,而在简支桥的桥墩系统中,桥桩基础的裸露程度直接影响到桥墩系统的整体刚度,进而影响系统的模态频率。基于该测试原理,采用瞬时激励的方式,通过三跨简支桥动力模型试验,研究简支桥桩基础的冲刷深度与其动力特性,揭示简支桥中同跨下两墩不均匀冲刷时简支桥振动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易受冲刷影响的是扭转弯曲模态和侧向弯曲模态,这两个模态频率值随着冲刷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且侧向弯曲模态(低频模态)频率值降低相对较快,扭转弯曲模态(高频模态)频率值降低相对较慢;当简支桥同跨下两墩受到不同程度冲刷时,桥墩冲刷程度可以采用峰值频率的幅值变化进行判断,越靠近冲刷程度更严重的桥墩测点,测得的模态频率值相同,但是频率值对应的幅值却有着明显差别,可以作为判断桥墩冲刷程度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深度 模态参数 简支桥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砂质海床上建筑物周围局部冲刷的系列模型延伸法研究 被引量:16
11
作者 韩西军 曹祖德 杨树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0-154,共5页
系统介绍了泥沙冲刷系列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同时利用系列模型试验结果对相似关系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指出:(1)系列模型试验是利用几何及水流运动相似而泥沙运动不相似的模型取得试验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2)采用原型沙进行系列模型试... 系统介绍了泥沙冲刷系列模型试验的相似理论,同时利用系列模型试验结果对相似关系式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指出:(1)系列模型试验是利用几何及水流运动相似而泥沙运动不相似的模型取得试验成果的一种有效方法;(2)采用原型沙进行系列模型试验也是适宜的;(3)系列模型试验只要作两个比尺差距较大的模型就能通过外延取得所需要的试验成果,并能保证一定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砂质海岸 系列模型 原型沙 冲刷 波浪 水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验证方法研究——以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研究为例 被引量:8
12
作者 姜小俊 刘南 +2 位作者 刘仁义 韩海骞 胡建炯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6,共5页
从建立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通过水槽试验所建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局部冲刷模型.强潮特性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的实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据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方案,即利用多波... 从建立强潮地区桥墩局部冲刷模型的重要性出发,简要介绍了通过水槽试验所建立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局部冲刷模型.强潮特性使得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墩局部冲刷的实际数据获取难度较大,据此提出了基于海底声学探测技术的数据获取方案,即利用多波束测深技术进行桥墩局部海床高程测量、利用多普勒声学测量技术进行潮流测量等,同时结合底质钻孔取样进行底质分析.在介绍了实测数据的处理方法后,结合桥墩设计资料进行了模型参数的计算及模型验证,并根据桥墩实际情况对验证结果进行了相关分析,最后肯定了本方案对于强潮地区进行桥墩局部冲刷观测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潮区域 桥墩局部冲刷模型 海底声学探测技术 模型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溯源冲刷的一维水沙数学模型拓展及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余明辉 祝求 +1 位作者 杨国录 胡鹏 《泥沙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针对多沙河流水库淤积体存在的溯源冲刷现象及泥沙运动特点,在一维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添加溯源冲刷计算模块,以下边界水位及输沙量突变为判别条件,提出溯源冲刷基准面、冲刷比降及冲刷泥沙量的计算方法,实现溯源冲刷与常... 针对多沙河流水库淤积体存在的溯源冲刷现象及泥沙运动特点,在一维非饱和输沙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拓展添加溯源冲刷计算模块,以下边界水位及输沙量突变为判别条件,提出溯源冲刷基准面、冲刷比降及冲刷泥沙量的计算方法,实现溯源冲刷与常规沿程冲淤计算自动优选功能。经与某多沙水库溯源冲刷过程实测资料对比表明,对于存在溯源冲刷的河段,拓展模型计算快捷,结果符合实际,能正确反映溯源冲刷物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溯源冲刷 下边界水位 水沙数学模型 冲刷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的比尺效应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玉海 蒋卫国 王艳红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1-34,共4页
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的比尺效应主要是由模型沙不满足泥沙运动相似的要求所产生。因此在将试验结果外推到原型时会产生较大偏差。全面分析了系列模型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和相似模型试验法减少或者消除比尺效应的优缺点;提出了经验公式用于... 冲刷物理模型试验的比尺效应主要是由模型沙不满足泥沙运动相似的要求所产生。因此在将试验结果外推到原型时会产生较大偏差。全面分析了系列模型实验法、经验公式法和相似模型试验法减少或者消除比尺效应的优缺点;提出了经验公式用于分析试验结果的偏差程度。认为满足泥沙起动相似和动床阻力相似是冲刷物理模型设计和模型沙选用的重要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模型试验 相似律 比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性土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设计方法 被引量:3
15
作者 洪大林 朱立俊 +1 位作者 缪国斌 唐存本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9-63,共5页
指出原状土与散粒体的起动流速、输沙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设计方法与天然河道动床模型设计方法有所区别,也复杂得多。提出了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泰州引江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论证了... 指出原状土与散粒体的起动流速、输沙率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使得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设计方法与天然河道动床模型设计方法有所区别,也复杂得多。提出了新开挖河道动床冲刷模型的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泰州引江河道动床冲刷模型论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并认为该方法具有普遍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原状土 输沙率 冲刷 动床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刷作用下单桩循环加载特性的模型试验 被引量:7
16
作者 梁发云 李彦初 陈海兵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11-1515,1522,共6页
通过模型试验对高铁桥梁单桩基础进行静载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了不同冲刷深度下单桩循环累积沉降和动位移幅值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循环累积沉降随冲刷深度增加而增加,对于冲刷深度较小的桩,循环累积沉降和沉降平均速率在... 通过模型试验对高铁桥梁单桩基础进行静载试验和循环加载试验,探讨了不同冲刷深度下单桩循环累积沉降和动位移幅值的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桩基循环累积沉降随冲刷深度增加而增加,对于冲刷深度较小的桩,循环累积沉降和沉降平均速率在较少的循环次数内即可趋于稳定;而对于冲刷深度较大的桩,循环累积沉降大且发展较快,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长,甚至持续发展以致破坏,在实际工程中应重视长期循环累积沉降对其承载特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桩基 冲刷深度 循环加载 承载性状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库冲刷漏斗三维数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俊卿 张小峰 +2 位作者 董炳江 梅志宏 何成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3-50,共8页
针对底孔前水沙运动规律的特殊性,引入行进水深以及求解底部挟沙力的张瑞瑾公式方法,建立了能准确反映孔口泄流条件下局部水沙运动待性及河床形态变化过程的三维水沙数学模型,使模型能准确反映孔口泄流条件下局部水沙运动特性及河床形... 针对底孔前水沙运动规律的特殊性,引入行进水深以及求解底部挟沙力的张瑞瑾公式方法,建立了能准确反映孔口泄流条件下局部水沙运动待性及河床形态变化过程的三维水沙数学模型,使模型能准确反映孔口泄流条件下局部水沙运动特性及河床形态变化过程。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模型中的悬沙计算模块以及推移质计算模块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应用于水库坝前冲刷漏斗模拟。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云南瑞丽江水库取水防沙效果分析中,并对水库取水排沙调度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刷漏斗 三维水沙模型 行进水深 推移质 纵剖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海水冲刷黄河下游河槽的数学模型计算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红武 李东风 钟德钰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8-55,共8页
利用本河段典型的长系列的水沙过程,从典型断面的河床冲淤、河道水位等方面对准二维非恒定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引海水冲刷黄河下游河槽”模拟计算。其结果表明,注入海水后有明显的冲刷河槽效果。例... 利用本河段典型的长系列的水沙过程,从典型断面的河床冲淤、河道水位等方面对准二维非恒定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引海水冲刷黄河下游河槽”模拟计算。其结果表明,注入海水后有明显的冲刷河槽效果。例如,在引海水1000m3/s和黄河典型来水来沙的组合条件下,注入点(西河口)以下河道沿程冲刷65km,3000m3/s时水面比降变化幅度为5.9‰~10.1‰;注入点以上溯源冲刷121km,注入点附近3000m3/s时水位降低最大值为2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海水 泥沙 冲刷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挑流消能水工模型试验及挑距、冲刷坑深度估算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傅长锋 韩李明 +1 位作者 尹健婷 李大鸣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7-140,共4页
通过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结构,在拟合冲刷坑计算表达式中引入鼻坎体型系数作为挑射角角度的影响参数,通过量纲分析、回归分析,推求确定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下游河床地质条件相同时,影响冲刷坑深度的因素主... 通过溢洪道水工模型试验,优化了溢洪道挑流鼻坎体型结构,在拟合冲刷坑计算表达式中引入鼻坎体型系数作为挑射角角度的影响参数,通过量纲分析、回归分析,推求确定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下游河床地质条件相同时,影响冲刷坑深度的因素主要有鼻坎处单宽流量、流速、上下游水位落差、鼻坎体型等,提出的冲刷坑计算公式较现行规范中公式的计算精度明显提高,更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溢洪道 模型试验 挑流消能 挑流鼻坎 冲刷坑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疆地区砾石土岸坡冲刷破坏大比尺模型试验及其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波 张桂荣 +3 位作者 何宁 王国利 何斌 周成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38-945,共8页
以北疆地区广泛存在的砾石土重建岸坡,开展砾石土岸坡冲刷破坏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引入新型观测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岸坡冲刷破坏全过程进行观测,并详细分析获取的扫描数据。联合三维激光扫描和现场传统测量成果,依据不同阶段... 以北疆地区广泛存在的砾石土重建岸坡,开展砾石土岸坡冲刷破坏大比尺模型试验研究。引入新型观测方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岸坡冲刷破坏全过程进行观测,并详细分析获取的扫描数据。联合三维激光扫描和现场传统测量成果,依据不同阶段的破坏特征,将岸坡破坏划分为3个阶段,即冲刷破坏阶段、局部失稳阶段和整体失稳阶段,确定北疆地区砾石土岸坡的冲刷变形失稳过程与破坏模式。基于砾石土岸坡大比尺模型试验成果,推导建立砾石土岸坡稳定性计算公式和局部失稳破坏高度预测公式,并建立砾石土岸坡冲刷破坏阶段和局部失稳阶段的有机联系,以深入揭示砾石土岸坡失稳破坏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石土岸坡 冲刷破坏 破坏机理 大比尺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