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草珊瑚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1
作者 丘卓秋 蒋妮 +3 位作者 詹鑫婕 宋利沙 李林轩 黄琦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89-93,244,共6页
探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挥发油对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及菌丝体质量,研究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 探明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挥发油对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机理。通过测定菌落直径及菌丝体质量,研究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通过测定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还原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初步探讨挥发油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草珊瑚挥发油对越南槐圆斑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菌活性,EC_(50)为271.00 mg/L;挥发油质量浓度2 000 mg/L、作用72 h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菌落扩展和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100%、95.00%;处理的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MDA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挥发油质量浓度2 000 mg/L、处理72 h的电导率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54倍和4.74倍;MDA含量在处理96 h达到最大值,是对照的3.11倍;处理还原糖含量变化不大,对照还原糖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比处理72 h降低了52.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 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gnep.) 挥发油 圆斑病病原菌(Didymella glomerata)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林下草珊瑚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林熙 于耀泓 +5 位作者 盘李进 李晓垠 莫彦逊 邱权 苏艳 何茜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61,共10页
为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林下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高、中、低3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25.00、11.11、6.25 m^(-2)),不施肥及低和高3个施肥量水平(分别为每株0、5和10 g),通... 为探究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林下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设置高、中、低3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为25.00、11.11、6.25 m^(-2)),不施肥及低和高3个施肥量水平(分别为每株0、5和10 g),通过测定草珊瑚的生长指标和主要药用成分含量及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结合主成分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筛选最优种植密度和施肥量组合并明晰影响草珊瑚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在不施肥和低施肥量下,单株干质量随种植密度降低而增加;在中种植密度-高施肥量下,单株干质量最高。低种植密度下的折合产量显著(P<0.05)低于中和高种植密度;在高种植密度-高施肥量下,折合产量、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最高;叶长、叶宽、叶周长和叶面积整体在中和低种植密度下较高。整体上看,总黄酮、迷迭香酸和异嗪皮啶单株产量在中种植密度-高施肥量下较高。土壤有机碳、全磷、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均在低种植密度-高施肥量下最高,而土壤碱解氮含量在低种植密度-低施肥量下最高。主成分分析得出前2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84.38%,综合评价得出高种植密度-高施肥量和高种植密度-低施肥量为较优组合。结构方程模型显示:种植密度是直接影响草珊瑚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子。从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考虑,生产上种植草珊瑚宜采用种植密度25.00 m^(-2)配施每株5 g复合肥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种植密度 施肥量 产量 主要药用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套种模式下草珊瑚生物量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1
3
作者 徐雪蕾 卢妮妮 +2 位作者 王新杰 王廷蓉 张鹏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1-64,共4页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套种草珊瑚杉木林和不套种草珊瑚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套种与不套种草珊瑚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草珊瑚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良作用,套种草珊瑚后土壤含... 以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套种草珊瑚杉木林和不套种草珊瑚杉木林作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坡位套种与不套种草珊瑚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草珊瑚生物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杉木林下套种草珊瑚对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改良作用,套种草珊瑚后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孔隙度分别提高了76.32%和62.41%,土壤密度降低了11.12%;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增加了27.19%、14.78%、8.91%、23.11%、29.45%、11.33%,全钾质量分数降低了2.69%。2下坡位土壤含水率、密度和孔隙度分别比上坡位增加了17.41%、1.87%、4.29%;下坡位有机质、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分别比上坡位增加了4.74%、4.43%、9.07%、6.80%,全氮、全钾和有效磷质量分数分别比上坡位降低了8.07%、0.17%、31.28%。3下坡位草珊瑚的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大于上坡位,分别增加了27.48%、53.16%、35.39%。4土壤密度、碱解氮和速效钾质量分数与草珊瑚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全氮和有效磷质量分数与草珊瑚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草珊瑚 套种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量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的无菌播种和丛生芽诱导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朱淑颖 杨帆 +1 位作者 姜叶琴 张海洋 《种子》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32-36,共5页
以去除果肉的草珊瑚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播种方式培育出种子苗,并以此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来源,诱导出丛生芽,为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先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3m... 以去除果肉的草珊瑚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无菌播种方式培育出种子苗,并以此为组织培养的外植体来源,诱导出丛生芽,为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种子的最佳消毒方法为先用75%酒精消毒30s,无菌水冲洗3~4次,再用0.1%升汞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3~4次;最佳播种培养基为1/4MS+NAA 0.05mg/L,温度25℃,每天光照12h,种子发芽率可达68.89%;切取种子苗的顶芽接种于MS+6-BA 4.0mg/L培养基上可诱导出丛生芽,且丛生芽易于增殖和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无菌播种 丛生芽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逆境胁迫条件对草珊瑚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苏虎 周春丽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7期7995-7996,共2页
[目的]研究高温、盐、紫外等逆境胁迫及SNP处理对草珊瑚愈伤组织总黄酮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胁迫条件处理愈伤组织,定期取样监测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30℃下总黄酮含量峰值为45.6μg/ml;501、00 mmol/L盐胁迫下总黄酮... [目的]研究高温、盐、紫外等逆境胁迫及SNP处理对草珊瑚愈伤组织总黄酮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的胁迫条件处理愈伤组织,定期取样监测总黄酮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30℃下总黄酮含量峰值为45.6μg/ml;501、00 mmol/L盐胁迫下总黄酮含量峰值分别为62.1和50.4μg/ml;紫外胁迫处理后,总黄酮含量为40.2μg/ml,是对照组的3.94倍;15、mmol/L SNP处理后总黄酮含量分别达55.1和78.2μg/ml。[结论]在一定胁迫程度下,高温、盐、紫外等逆境及SNP处理均能显著提高草珊瑚愈伤组织总黄酮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境胁迫 草珊瑚 总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试管苗生根培养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淑颖 张海洋 +1 位作者 杨志红 张明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8期15545-15547,15563,共4页
[目的]建立有效的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试管苗生根系统,以完善组培体系。[方法]以草珊瑚组培再生芽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不同无机盐和蔗糖浓度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草珊瑚的生根... [目的]建立有效的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试管苗生根系统,以完善组培体系。[方法]以草珊瑚组培再生芽为供试材料,研究了不同生长素种类及浓度、不同无机盐和蔗糖浓度对其不定根形成的影响。[结果]NAA不利于草珊瑚的生根诱导,IBA可促进生根,提高生根速度和根系质量,浓度以0.20mg/L最佳;较低浓度无机盐更有利于草珊瑚生根培养,如1/2MS或1/4MS;蔗糖浓度在30g/L时诱导草珊瑚生根效果最好,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其生根。[结论]草珊瑚试管苗生根培养的适宜培养基为1/2MS+IBA0.20mg/L+蔗糖30g/L或1/4MS+IBA0.20mg/L+蔗糖30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生根 组织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草珊瑚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先春 王敦清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4-67,共4页
本文报道了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草珊瑚的操作过程,得出了CO_2-SFE及CO_2-SFE乙醇夹带剂两种方法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草珊瑚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法研究草珊瑚叶和根的基因差异表达 被引量:2
8
作者 车苏容 张家源 +2 位作者 卢伟 祁克明 魏艺聪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98-610,共13页
【目的】从基因表达的水平,初步分析草珊瑚叶和根之间次生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二者之间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分析提供信息。【方法】以福建省福州市的草珊瑚作为样品,采用Illumina H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草珊瑚叶和根的转录... 【目的】从基因表达的水平,初步分析草珊瑚叶和根之间次生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为二者之间临床疗效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分析提供信息。【方法】以福建省福州市的草珊瑚作为样品,采用Illumina HiSeqTM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草珊瑚叶和根的转录组,然后经过滤和Trinity组装,得到的unigenes再通过blast与Nr、Nt、Pfam、KOG、Swiss-Prot、Kegg和GO进行比对注释,并对叶和根的基因差异表达进行分析,尤其是对KEGG代谢通路富集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结果】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0.4亿多个clean reads,经Trinity组装后共得到508271个unigenes,其平均长度为740 bp,最大长度为17.3 kb。基于blast分析,共有148561个unigenes在七大功能注释数据库中得到成功注释,占总基因数的58.80%。在分析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时,发现草珊瑚叶和根的共同基因有93127个,叶和根的差异基因分别为36327个和52268个;同时还发现在29732种不同表达的unigenes中,有12511个上调基因和17221个下调基因;代谢相关KEGG具有显著差异的通路有淀粉和蔗糖代谢、苯丙烷类生物合成、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吞噬体、谷胱甘肽代谢、光合作用、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倍半萜类和三萜类生物合成、卟啉和叶绿素代谢、氮素代谢、昼夜节律-植物、光合作用-天线蛋白、芪类、二芳基庚酸和姜酚生物合成、不饱和脂肪酸生物合成、柠檬烯和蒎烯降解、类胡萝卜素生物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脂肪酸延伸等。其中与药效密切相关的次生代谢通路苯丙烷类、倍半萜类和三萜类、二萜类、类黄酮类生物合成等途径分别有193个、82个、40个、35个差异表达基因,而上调倍半萜合酶、ent-kaur-16-烯合酶、黄酮醇合酶/黄烷酮3-羟化酶等基因和下调8-羟基香叶醇脱氢酶、vinorine合酶、角鲨烯合酶等关键酶基因差异显著。【结论】草珊瑚叶和根中苯丙烷类、倍半萜类和三萜类、二萜类、类黄酮次生代谢途径的相关基因差异最为显著,其中差异显著的关键酶基因可为分析其叶和根之间次生代谢差异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Illumina测序 基因差异表达分析 次生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栽培技术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南生 聂小林 +1 位作者 钟彬林 丁菲 《江苏林业科技》 2001年第3期40-41,共2页
介绍了草珊瑚采种、育苗、栽植。
关键词 草珊瑚 栽培技术 采种 育苗 采收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制剂治疗禽霍乱等研究初报 被引量:4
10
作者 郁建生 杨冰 +5 位作者 郁建平 周芳英 梁世岩 黄雪飞 姚红燕 裴庆元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5年第1期44-49,共6页
将草珊瑚制成注射液、口服液,用以治疗禽霍乱、鸡沙门氏菌病、猪丹毒、仔猪下痢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效果。对400只禽霍乱病鸡、病鸭,140只鸡沙门氏菌病,200头仔猪下痢病,45头猪丹毒病进行临床试验,治愈率分别为9... 将草珊瑚制成注射液、口服液,用以治疗禽霍乱、鸡沙门氏菌病、猪丹毒、仔猪下痢等细菌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效果。对400只禽霍乱病鸡、病鸭,140只鸡沙门氏菌病,200头仔猪下痢病,45头猪丹毒病进行临床试验,治愈率分别为91%、89.5%、86.45%、94.06%,93.33%。草珊瑚制剂的抑菌试验表明,对禽巴氏杆菌、鸡白痢沙门氏菌、猪丹毒杆菌等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草珊瑚制剂毒性试验表明,小白鼠腹腔注射LD50为38.90g/kg;小白鼠对本品的最大耐受量是猪用剂量(均按体重计)的160倍;兔对本品最大耐受量是猪用剂量的133倍,所以安全性是大的。研究表明,草珊瑚是一种具有较好广谱抗菌作用的兽用中草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抑菌试验 临床试验 禽霍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孔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及其体外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子院 李海云 +1 位作者 王秀丽 郝再彬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0-114,共5页
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方法考察了AB-8、H-103、X-5、NKA-9、S-8等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并采用磷钼酸盐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邻菲萝啉体系,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珊瑚总黄酮的抗氧化及清除自... 采用静态吸附和解吸方法考察了AB-8、H-103、X-5、NKA-9、S-8等5种大孔吸附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特性,并采用磷钼酸盐体系、DPPH自由基体系、邻苯三酚自氧化体系、邻菲萝啉体系,以分光光度法测定草珊瑚总黄酮的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作用。结果表明,X-5树脂对草珊瑚总黄酮的吸附分离效果最佳,最佳解吸溶剂为70%乙醇,其静态吸附容量为62.43 mg/g、解吸率为92.5%,产物中总黄酮纯度为74.22%,为粗提物的2.14倍;经纯化后的草珊瑚总黄酮表现出中等强度的总抗氧化性能和较强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其清除DPPH、超氧阴离子、羟基自由基的SC50值分别为16.1、6.9和12.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孔吸附树脂 草珊瑚 总黄酮 抗氧化性能 自由基清除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姜丽琼 李文俊 +5 位作者 肖前刚 廖珂靖 徐志萍 廖兴勇 刘琼 浣杰 《四川林业科技》 2020年第1期100-104,共5页
4—10月分别剪取草珊瑚当年生带腋芽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珊瑚最理想的外植体为4—5月半木质化枝条的基部茎段;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0.8 mg·L−16-BA+0.3 mg·L−1 NAA;最佳增殖培... 4—10月分别剪取草珊瑚当年生带腋芽的半木质化枝条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草珊瑚最理想的外植体为4—5月半木质化枝条的基部茎段;外植体最佳诱导培养基为B5+0.8 mg·L−16-BA+0.3 mg·L−1 NAA;最佳增殖培养基为B5+3.0 mg·L−16-BA+0.5 mg·L−1 NAA,平均增殖系数为6.82;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B5+0.8 mg·L−1 IBA+0.1 mg·L−1 NAA,生根率为100%,根数可达6.51;以腐殖土∶椰糠∶珍珠岩∶泥土=5∶2∶1∶2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94%,组培苗长势好,叶色浓绿,植株健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组织培养 快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PPH的合成及其光度法测定草珊瑚中微量铜
13
作者 李先春 王敦清 曾思襄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7年第1期57-59,共3页
报道了新显色剂CAPPH的合成及其光度测定草珊瑚中微量Cu2+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草珊瑚中铜含量茎部较高,根部次之,叶片最低.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法相近.方法不仅简单。
关键词 合成 测定 草珊瑚 CAPPH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节茶种质遗传多样性ISSR分析
14
作者 薛艺敏 何天友 +3 位作者 黄宇 荣俊冬 陈礼光 郑郁善 《农学学报》 2011年第10期18-24,共7页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 为进一步研究九节茶的遗传特性,为育种工作提供理论指导,利用ISSR分子标记试验方法研究了37个九节茶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17条引物,分别利用POPGENE1.32软件及NTSYS软件对九节茶种源进行了基于ISSR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种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7条引物共扩增出10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87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65.71%;37个种源间遗传多样性较低,福建、广东、江西、浙江和广西5个种群之间的遗传多样性为0.1770,种内遗传多样性为0.0990,基因分化系数为0.4405,即种群间遗传变异占种群遗传变异的44.05%,55.95%的遗传变异在种内进行。由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计算的基因流Nm=0.6350。遗传相似系数为0.7048~0.9143,平均0.8096。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81处,37个种源可以分为5类,聚类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种源的地理分布,但可以部分反映地理分布的特点,为种质资源的鉴定打下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节茶 ISSR分子标记 多态性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药用植物林下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研究
15
作者 周益权 童龙 +3 位作者 耿养会 陈丽杰 吕玉奎 王玲 《中国林副特产》 2016年第2期13-15,18,共4页
对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滇黄精、淫羊藿、草珊瑚3种药用植物,在麻竹林下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调查研究认为:3种药用植物在林下荫蔽环境下都没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都可以在林下进行开发利用。但3种药用植物在渝西浅丘麻竹林下的生长... 对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滇黄精、淫羊藿、草珊瑚3种药用植物,在麻竹林下的生长发育和叶绿素荧光特性调查研究认为:3种药用植物在林下荫蔽环境下都没有明显的光抑制现象,都可以在林下进行开发利用。但3种药用植物在渝西浅丘麻竹林下的生长发育差异很大,无论是发芽率、发芽数等生长指标,还是净生长率等产量指标,滇黄精均显著高于草珊瑚和淫羊藿。种植2年的滇黄精净生长率可达到120%以上,滇黄精是非常适合该地区林下发展的中药材品种,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林药经营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黄精 草珊瑚 淫羊藿 林下栽培 叶绿素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及急性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晖莹 何蓉蓉 +3 位作者 梁婷 叶文才 姚新生 栗原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44-250,共7页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和急性炎症的作用,并且通过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浆丙氨...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和急性炎症的作用,并且通过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水平,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含量。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对巴豆油致小鼠急性耳肿胀及对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肿胀的影响,评价九节茶提取物对迟发性过敏反应及急性炎症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九节茶提取物125、250及500mg·kg-1均能抑制由P.acnes-LPS诱发小鼠血浆ALT活性的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55.1%、70.3%及78.5%,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LTB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九节茶提取物对DNFB诱发ACD、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足肿胀也显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于P.acnes-LPS引起的免疫性肝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相关;而对于急性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节茶 痤疮丙酸杆菌一脂多糖 抗炎作用 白三烯B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节风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拮抗真菌筛选 被引量:3
17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1 位作者 蓝祖栽 张占江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87-994,共8页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肿节风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筛选... 【目的】分析药用植物肿节风的内生真菌多样性,筛选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菌株,为寻找新的抗菌药物资源打下基础。【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出具有抗菌活性的内生真菌,结合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内生真菌菌株。【结果】从肿节风的不同组织中分离、纯化得到111株内生真菌,选择42株不同形态类型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分属于9目20属28种。筛选出抗菌活性强的RJ-1和JJ-1菌株[分别鉴定为橡胶生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heveicola)和新壳梭孢菌(Neofusicoccum parvum)],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三七灰霉病菌(Botrytis sp.)、三七根腐病菌(Fusarium solani)、三七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gloeosporioides)、香蕉炭疽病菌(Colltetorrichum sp.)、艾纳香褐斑病菌(Phoma sp.)、苦玄参叶斑病菌(Alternaria sp.)和肿节风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等7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在80%以上,具有强的抑菌广谱性。【结论】肿节风存在丰富的内生真菌,其中的RJ-1和JJ-1菌株对15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抗菌活性菌株开展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节风 内生真菌 抗菌活性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 被引量:3
18
作者 蒋利荣 何海燕 +2 位作者 覃拥灵 凌远佳 莫倩涵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3期22-26,共5页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 为优化草珊瑚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探究了5种氯化胆碱基低共熔溶剂、氢键受体与氢键供体的摩尔比、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对草珊瑚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氯化胆碱/乙二醇摩尔比1:25,时间60 min,液料比30:1(mL/g),温度80℃,平均得率为17.20%,RSD为0.64%。低共熔溶剂较传统溶剂(水、醇)对草珊瑚总黄酮的提取率高,氯化胆碱/乙二醇体系低共熔溶剂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提取草珊瑚总黄酮的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共熔溶剂 黄酮 草珊瑚 氯化胆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地上部分不同采收时间、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含量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雷琳琳 李金玲 +6 位作者 曹国璠 王华磊 罗春丽 李丹丹 罗夫来 罗蓉 石敏 《特产研究》 2022年第3期101-105,117,共6页
本文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野生草珊瑚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7~12月6个不同采收期野生草珊瑚地上茎叶两个部位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研究不同采收期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采收期... 本文以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野生草珊瑚为试验材料,采用HPLC法测定7~12月6个不同采收期野生草珊瑚地上茎叶两个部位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嗪皮啶和迷迭香酸4种有效成分含量,研究不同采收期对草珊瑚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为确定最佳采收期和提高草珊瑚质量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野生草珊瑚叶片中4种有效成分含量都在11月份达到最高,在野生草珊瑚茎部中,异嗪皮啶在8月份达到最高,且与7月、9月、10月、11月及12月份含量差异达极显著,其余3种有效成分均在11月份含量达到最高。野生草珊瑚茎叶中4种成分含量差异显著,茎部中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和异嗪皮啶3种含量在各个采收期均高于叶片中,而茎中迷迭香酸含量低于叶中含量,因此可根据所需有效成分的差异,选择不同的采收部位和合适的采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采收期 新绿原酸 隐绿原酸 异嗪皮啶 迷迭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可可毛球二孢菌等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发酵产物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蒙思妤 邓业成 +3 位作者 廖金梅 韦坚芬 邓志勇 骆海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56-1066,共11页
【目的】从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对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7株草珊瑚内生真菌中,J-10较其余菌株不同溶剂萃取层对供试致病菌... 【目的】从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中筛选出具有广谱抑菌活性的菌株。【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最低抑制浓度法对7种草珊瑚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抑菌活性测定。【结果】7株草珊瑚内生真菌中,J-10较其余菌株不同溶剂萃取层对供试致病菌株表现出广谱的抑菌活性,其甲醇和乙酸乙酯萃取物在质量浓度为2 mg·mL^(-1)时对罗汉果根腐病菌和甘蔗凤梨病菌抑菌率介于84.84%~88.51%。J-10为拟可可毛球二孢菌,其发酵产物的乙酸乙酯萃取物抑菌活性最为显著,对7种病原真菌的EC_(50)值介于0.1995~1.1722 mg·mL^(-1),其中对玉米大斑病菌的毒力最强,对罗汉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最弱;J-10菌丝体甲醇提取物对7种病原真菌的EC50值介于0.1255~9.4687 mg·mL^(-1),对茶轮斑病菌的毒力最强,对罗汉果根腐病菌的毒力最弱。同时,其乙酸乙酯萃取物对普通变形杆菌、伤寒沙门氏菌、罗汉果青枯菌、大肠杆菌、溶壁微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炭疽杆菌、藤黄微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11种致病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甲醇和正丁醇萃取物,经24 h处理后的MIC介于0.125~2.5 mg·mL^(-1)。【结论】拟可可毛球二孢菌具有抑菌广谱性,活性物质主要集中于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属于中等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内生真菌 拟可可毛球二孢菌 代谢产物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