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三言二拍”否极泰来的角色扮演及审美特质 被引量:3
1
作者 李维 杨冬梅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8-121,共4页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 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市民文化日益高涨的语境下,“三言二拍”的角色扮演中突现出否极泰来范型,主要包括发迹变泰、破镜重圆、绝处逢生等几个维度。这种动态化的角色扮演既是那个时代人们角色期待的投影,又是当时市民阶层特定的审美心理的反映,并且形成中和美、人格美、新奇美等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否极泰来 角色扮演 审美特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嬗变作品叙事结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程国赋 常毅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29-132,共4页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出现126篇嬗变之作。与原作相比,嬗变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戏眼”的设置;二、构筑复线结构;三、注意剪裁与照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出现126篇嬗变之作。与原作相比,嬗变作品在叙事结构上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为:一、“戏眼”的设置;二、构筑复线结构;三、注意剪裁与照应。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一是小说与戏曲文体的不同,二是两者创作主体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嬗变作品 叙事结构 杂剧 传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三言二拍看佛道对世俗社会生活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姜良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6-119,共4页
从三言二拍的描述中,可看出佛教和道教对社会日常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民众与宗教人士交往密切、宗教活动场所具有世俗化的功能、岁时风俗具有宗教色彩、佛道教丰富了语言等方面。
关键词 言二 佛教 道教 世俗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宗红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6期204-208,213,共6页
三言二拍继承了先秦神话、魏晋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生态题材和生态精神。因其商业性与通俗性特征,小说的生态题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以教化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等诸多方面。重新体认三言... 三言二拍继承了先秦神话、魏晋六朝志怪及唐传奇的生态题材和生态精神。因其商业性与通俗性特征,小说的生态题材充满了浓郁的生态伦理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以教化的形式出现,涉及到生态良心、生态正义、生态义务等诸多方面。重新体认三言二拍的生态伦理观念,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生态伦理 教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文人化创作倾向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国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9-154,共6页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 ,据笔者统计 ,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 ,出现 1 2 5篇嬗变之作 ,主要是集中在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与原作相比 ,嬗变作品存在明显的文人化创作倾向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文本创作重心和...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的戏曲、小说作品中被大量改编 ,据笔者统计 ,共有86篇拟话本被改编 ,出现 1 2 5篇嬗变之作 ,主要是集中在明末清初的戏曲作品。与原作相比 ,嬗变作品存在明显的文人化创作倾向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文本创作重心和表现对象的文人化 ;关注文人话题 ;注重社会教化功用。这一创作倾向的出现是与实学思潮的熏染、文人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社会现实影响等分不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嬗变作品 文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中的市民意识与传统道德观念 被引量:7
6
作者 范立舟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三言二拍”是明代中后期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它真实地反映出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包括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纵欲主义的思想意识和市民政治参与意识。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又深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 ,附系着道德说教 ,渗透... “三言二拍”是明代中后期市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它真实地反映出市民阶层的理想、愿望和要求 ,包括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 ,纵欲主义的思想意识和市民政治参与意识。同时 ,在很大程度上又深受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影响 ,附系着道德说教 ,渗透着“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学观念。折射出作者的复杂心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市民意识 传统道德现念 功利主义 纵欲主义 参政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选本研究
7
作者 程国赋 周彩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1-55,共5页
 三言二拍作为古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在明末至清代出现了14种选本,其中以《今古奇观》最为著名。这些选本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明末清初时期、康乾时期和晚清时期。本文主要探讨三言二拍选本出现的历史原因以及选本所呈现的总体特征。
关键词 言二 选本 分期 成因 总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及选本《今古奇观》的理论价值 被引量:1
8
作者 代智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77-81,共5页
"三言二拍"及选本《今古奇观》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小说的序跋和识语中传达出了小说编选者的小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真"与"奇"的阐释,强调小说的教化功能和小说的通俗化理论。《今古奇... "三言二拍"及选本《今古奇观》代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在小说的序跋和识语中传达出了小说编选者的小说观念,主要表现在对"真"与"奇"的阐释,强调小说的教化功能和小说的通俗化理论。《今古奇观》则通过对原作的重新编排和改动对"奇"、忠孝观、婚恋观以及三言二拍的商业性进行了深化和开拓。这些理论对后来白话短篇小说的规范体制、题材内容和教化倾向产生了深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今古奇观 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嬗变作品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9
作者 程国赋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3期75-81,共7页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 作为古代白话小说的优秀代表作 ,三言二拍在明末以后被大量改编 ,共有 86篇拟话本在后世被改编 ,出现 12 6篇改编作品 ,主要集中在明末清初。本文从忠奸斗争、白莲教运动和民族矛盾三个方面总结三言二拍嬗变过程中所体现的时事化创作倾向 ,并结合社会现实、创作主体以及实学思潮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时事化 小说创作 创作倾向 明末清初 白莲教运动 民族矛盾 社会现实 创作主体 实学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教与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
10
作者 姜良存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8-132,共5页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思想与题材,而且也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佛教对话本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三言二拍韵散相间的叙事机制及以诗...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思想与题材,而且也影响了三言二拍的文体构成。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首先,佛教对话本小说的产生起到了催生作用;其次,佛教文化的传播,造成了三言二拍韵散相间的叙事机制及以诗开始、以诗结束的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言二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读《三言二拍》中的诚信文化传承
11
作者 刘晓筝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0-62,共3页
《三言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收录的作品内容驳杂,题材广泛,描写市井生活,反映人情百态。中国作为一个注重传统美德传承、以诚信为本的文明大国,诚信问题自古以来就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受到世人的关注。《三言二... 《三言二拍》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收录的作品内容驳杂,题材广泛,描写市井生活,反映人情百态。中国作为一个注重传统美德传承、以诚信为本的文明大国,诚信问题自古以来就被放在突出的位置,受到世人的关注。《三言二拍》对商人的诚信言行进行了高度赞扬。诚信建设关乎一个国家社会经济贸易的发展,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须要素之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话本 言二 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梦象叙事及其文化学意义
12
作者 胡颖 张俊福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8-85,共8页
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中,“梦”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以《三言二拍》为例,其中的梦元素叙写现象就较为突出。从本土文化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叙事现象,可称之为梦象叙事。梦象叙事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学意义,它... 在中国古代小说叙事中,“梦”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元素,以《三言二拍》为例,其中的梦元素叙写现象就较为突出。从本土文化的视角来说,这是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小说叙事现象,可称之为梦象叙事。梦象叙事在小说文本中具有独特的叙事学意义,它既是不同于西方的小说预叙手段,也是小说篇章结构的建构手段,是作为小说艺术体系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存在的。这种叙事现象的背后是深层民族文化心理的投射,因而梦象叙事也体现出独特的文化学意义,“天人相感”的天人关系论成为促发梦象叙事的哲学基础,同时以民俗心态为主的民族文化心理又是孕育梦象叙事的生活文化土壤。对梦象叙事还可从叙事文化学的角度作纵向的深入研究,这对中国古代小说民族特性的发掘和本土理论的建构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梦象叙事 预叙 结构手段 文化学 天人关系 民族文化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新的视角开拓新的研究领域——评程国赋教授的《三言二拍传播研究》
13
作者 杨林夕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8-150,共3页
关键词 传播研究 言二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古典文学 文学研究 接受研究 文学传播 规划项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前代文学的传承关系
14
作者 李小侠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140-142,共3页
"三言二拍"处于这一中国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的转折期。"三言"收录的作品有的是冯梦龙对宋元明以来旧本的加工整理,有的是他根据文言笔记、传奇、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的再创,而"二拍"中的作品... "三言二拍"处于这一中国短篇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的转折期。"三言"收录的作品有的是冯梦龙对宋元明以来旧本的加工整理,有的是他根据文言笔记、传奇、戏曲、历史故事乃至社会传闻的再创,而"二拍"中的作品则完全是凌濛初的个人创作。但无论是增删、再创,还是原创,"三言二拍"中的梦境描写在形式、内容上都承袭了前代文学梦境描写的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前代文 传承关系 梦境描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三言二拍”的水文化摭拾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泽杰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4-89,92,共7页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 文学艺术是文化最直接最积极的构成要素,从本质上说,文化研究与文艺研究互为表里,相互激发,可以真正实现良性互动。古代小说是文艺的宝库,也是研究水文化的重要资源。"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小说艺术成就的优秀代表,包含生动丰富、绚丽多彩的水文化因素,以此作为水文化的研究对象,既拓展研究范畴,探索研究方法,又增加文化欣赏意趣。本文分别从"三言二拍"擅长的世情、风俗、市民文化等领域切入,以故事的千奇百怪展现水文化的千姿百态,通过水文化拓展深化小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从而揭示水文化研究需要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水文化 文化形态 文化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研究综述(上)
16
作者 王立言 人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2年第4期48-54,共7页
建国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对冯梦龙、凌濛初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活动的考察和论述;作品研究,包括对版本、本事源流、撰述时代、流传... 建国以来,“三言”,“二拍”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内容大抵可分为作家、作品、专题及整体研究方面。作家研究的主要是对冯梦龙、凌濛初的生平、思想、文学创作活动的考察和论述;作品研究,包括对版本、本事源流、撰述时代、流传影响、思想艺术等的探索和评析,以及对作者的其他著作的论考;专题研究涉及到“三言”“二拍”所反映的社会内容和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艺术特征的若干重要方面;整体研究,则是从宏观的角度对其进行总体研究。本文拟就以下几个问题分别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梦龙 言”“二 言二 小说理论 情教 冯氏 研究综述 中国文学研究 寿宁 戏曲理论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的跨媒介呈现:明代世情观念的影像图鉴
17
作者 乔宇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2-85,共4页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故事性和通俗性不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剧目搬上舞台。电影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它的银幕传播之旅。20世纪80年代后,对《三言二拍》的影视改编进入了高潮。首先是1981... 《三言二拍》作为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以其故事性和通俗性不断被改编成各种戏曲剧目搬上舞台。电影20世纪30年代被引入中国后,便开启了它的银幕传播之旅。20世纪80年代后,对《三言二拍》的影视改编进入了高潮。首先是1981年由《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改编的电影《杜十娘》获得好评,其后随着电视剧产业的发展,《三言二拍》影视传播的主阵地转换为广播电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白话短篇小说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戏曲剧目 影视传播 影视改编 媒介呈现 广播电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言二拍研究综述(下)
18
作者 王立言 人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3年第1期39-44,共6页
“三言”“二拍”的评价问题 四十年来,随着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讨论,曾不止一次讨论过“三言”“二拍”的评价问题。自五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讨论围绕着肯定和否定进行。肯定意见也注意批评其消极影响。如范宁的《冯梦龙和他编撰的... “三言”“二拍”的评价问题 四十年来,随着如何对待文学遗产的讨论,曾不止一次讨论过“三言”“二拍”的评价问题。自五十年代开始,到七十年代,讨论围绕着肯定和否定进行。肯定意见也注意批评其消极影响。如范宁的《冯梦龙和他编撰的“三言”》(1956.2《文学遗产增刊》) 、刘世德的《“三言”、“二拍”的精华与糟粕》等可为代表。 进入八十年代,人们才敢于把它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着眼于它的历史贡献。冯天瑜、涂文学《三言二拍所表现的明代历史的新变迁》(1984.12《(史学集刊》)认为三言二拍是明代市民文学“短篇杰作的汇集”,“从众多方面展示了明代中叶以后的社会风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二 作品 发迹变泰 《杜十娘》 研究综述 冯梦龙 爱情小说 百宝箱 题材 文学遗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拓宋代史料的视野与《三言》、《二拍》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曾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0-103,共14页
过去往往因《三言》、《二拍》成书于明代而将其视作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其实《三言》、《二拍》中一部分脱胎于宋人话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宋人话本并无原始的宋本传世,现存的多系元明时期刊印,故后人的窜改就势不可免。《三言... 过去往往因《三言》、《二拍》成书于明代而将其视作研究明代历史的史料。其实《三言》、《二拍》中一部分脱胎于宋人话本,是可作宋代史料使用的。宋人话本并无原始的宋本传世,现存的多系元明时期刊印,故后人的窜改就势不可免。《三言》、《二拍》中若干取材于宋人话本者,往往成为宋元明三代社会生活和名物制度的杂烩,这是使用此类史料时必须注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史料 言》 《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三言”“二拍”的情爱观 被引量:6
20
作者 吕特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45-149,共5页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 “三言”“二拍”非常关注男女两性关系问题,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情爱观:一方面严厉批判各种性错乱和性放纵行为;另一方面对男女之间正常、健康的情爱持肯定态度。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既是小说作家对时代风气所作出的反应,也寄寓着他们对两性关系问题的严肃思考:男女之情是天然的,应该得到承认,但又不是纯粹的个人性行为,必须受道德理性的规约。此外,从个体生命的角度出发,人的情欲还应该有所节制。对于两性关系问题,冯梦龙、凌濛初在欲、情、理三者之间找到了一个较好的结合点,他们的情爱观代表了晚明文人进步的情爱理想。本文通过作品——时代——作家这一线索对“三言”、“二拍”的情爱观作一比较细致、深入的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 “二 情爱观 理性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