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燕麦品种在三江源区的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金兰 王小军 +7 位作者 刘启林 梁国玲 琚泽亮 石红梅 汪小兵 文培 青梅然丁 李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3-95,共13页
为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5个燕麦品种为对象,在班玛县和治多县开展引种评比试验,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特征,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影响... 为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质高产燕麦品种,本研究以15个燕麦品种为对象,在班玛县和治多县开展引种评比试验,分析不同燕麦品种的农艺性状、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特征,采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如何通过影响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进而影响营养品质,并采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对供试品种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宜三江源区种植的优良燕麦品种,从而为该区的饲草生产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15个燕麦品种均不能实现籽粒成熟,无法完成整个生长周期。青燕2号、青燕5号和青引1号株高较高,为82.2~89.7 cm;青燕4号、青燕3号和青燕5号干草产量较高,为1012.3~1167.1 g·m^(-2);青引2号、陇燕1号和青燕5号的粗蛋白含量较高,为7.6%~8.1%;青燕5号的茎叶比、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而相对饲用价值较高。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品种、种植区域及其交互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产量和株高间接影响燕麦的营养品质。TOPSIS-多准则决策模型分析表明,青燕5号和青燕3号既能维持较高的生产性能,又具有较好的营养品质,是三江源地区理想种植的燕麦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区 燕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鼠兔洞穴对土壤入渗的影响及机制
2
作者 王迪 钱嘉鑫 +4 位作者 朱妮 李珂欣 毛佳怡 赵理荣 刘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43-249,共7页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洞穴对高寒草甸土壤入渗性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揭示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土壤水文功能的潜在作用。[方法]以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洞穴不同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洞口(PE)与洞道(PB),对照为无高原鼠兔洞穴... [目的]探究高原鼠兔洞穴对高寒草甸土壤入渗性能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以揭示其对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循环和土壤水文功能的潜在作用。[方法]以高寒草甸高原鼠兔洞穴不同部位作为研究对象,包括洞口(PE)与洞道(PB),对照为无高原鼠兔洞穴分布的未扰动高寒草甸(AM),用单环法对土壤入渗速率进行测定。[结果](1)高原鼠兔洞穴促进高寒草甸土壤入渗速率,相比于未扰动高寒草甸,洞口和洞道初始入渗速率分别升高377.63%和189.47%,稳定入渗速率分别升高314.29%和220.00%(p<0.05);(2)高原鼠兔洞穴破坏高寒草甸土壤结构,相比于原生高寒草甸,洞口表层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分别显著降低4.69%和16.27%,但非毛管孔隙度显著升高22.47%,洞口和洞道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分别显著降低20.09%和9.45%,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降低,各部位大小依次为未扰动高寒草甸>洞道>洞口(p<0.05);(3)高原鼠兔洞穴主要通过影响高寒草甸草毡层根系促进土壤入渗,根系生物量是影响初始入渗速率和稳定入渗速率的主导因子,标准化总效应分别为-0.717和-0.539。[结论]鼠兔洞穴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水分循环,但同时也破坏了高寒草甸原本的土壤结构,加剧高寒草甸退化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鼠兔洞穴 土壤性质 土壤入渗 高寒草甸 三江源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治理研究
3
作者 熊子瑄 汪灿 《城市学刊》 2024年第6期83-88,共6页
三江源地域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壤侵蚀形态多样复杂,涵盖多种侵蚀类型。风、水、冻三种侵蚀力存在并不断相互作用,大大放大了侵蚀的影响,使当地出现湖泊数量锐减,水资源、农田、耕地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草地肥力下降,制... 三江源地域广大,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其土壤侵蚀形态多样复杂,涵盖多种侵蚀类型。风、水、冻三种侵蚀力存在并不断相互作用,大大放大了侵蚀的影响,使当地出现湖泊数量锐减,水资源、农田、耕地遭受污染;生态系统退化,草地肥力下降,制约农业发展;破坏水利、交通,影响当地财政经济等一系列问题。可以通过提升生态保护意识与能力,制订、优化、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防治并举、因地制宜、分类治理等办法来进行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流失 侵蚀现状 侵蚀危害 治理对策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农牧区低能耗示范农房节能技术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洋 雷雨晗 +1 位作者 程芳欣 赵彬彬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1期44-45,共2页
农房的成本投入及其节能效益具有一定辩证关系,是农房可持续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取果洛州玛多县噶丹村低能耗示范农房为例,分析该农房节能技术应用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果表明,基于与农户投资节奏... 农房的成本投入及其节能效益具有一定辩证关系,是农房可持续建设的关键。文章采用绿色建筑技术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选取果洛州玛多县噶丹村低能耗示范农房为例,分析该农房节能技术应用与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果表明,基于与农户投资节奏相契合的建房方式,进行适宜绿色技术组合的方案设计,能够有效降低初始投入且产生较好的节能效益,符合该地区广大农户普遍的经济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示范农房 节能技术 成本效益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河流泥沙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毅邦 唐洪波 王克祯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2年第5期166-169,共4页
在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地区主要河流的含沙量、输沙量的基础上,得到了三江源区主要河流泥沙特征及变化规律,为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及研究下游地区河流泥沙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含沙量 输沙量 河流泥沙特征 三江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胡坤 张宁波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0年第2期113-116,127,共5页
为了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针对施工期可能会出现的水、空气、声、生态环境等问题,基于依托工程,从环境监测点位布局出发,明确监测指标,开展基础数据采集,构建相应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平台,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 为了做好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的环境监测工作,针对施工期可能会出现的水、空气、声、生态环境等问题,基于依托工程,从环境监测点位布局出发,明确监测指标,开展基础数据采集,构建相应的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平台,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公路施工期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进行研究分析。该体系面向公路建设管理部门,可为生态公路相关环境保护管理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生态公路 施工期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三江源农牧区低能耗示范农房设计研究——以噶丹村为例
7
作者 雷雨晗 陈洋 赵彬彬 《建筑与文化》 2019年第12期117-118,共2页
三江源农牧区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传统农房快速消亡及新建农房能源消耗大且使用不能满足农户使用需求的问题。课题选取青海三江源农牧区典型村落噶丹村作为低能耗示范农房建设点,基于传承地域传统农房营建智慧并综合应... 三江源农牧区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出现传统农房快速消亡及新建农房能源消耗大且使用不能满足农户使用需求的问题。课题选取青海三江源农牧区典型村落噶丹村作为低能耗示范农房建设点,基于传承地域传统农房营建智慧并综合应用现代生态技术理念,提出该地区适宜的低能耗示范农房设计策略,以期为推动该地区低耗能农房建设提供设计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农房 低能耗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源区适宜的小黑麦和饲用豌豆混播比例及施肥方法
8
作者 冯廷旭 林伟山 +4 位作者 向雪梅 李菲 张琳 魏希杰 德科加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1539-1553,共15页
【目的】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是中国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牦牛等典型牲畜的重要草场。探索适宜的施肥方法和牧草作物混播比例,旨在提高牧草产量,减轻生态重要地区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方法】于2022年在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小黑麦和饲用... 【目的】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是中国母亲河的发源地,也是牦牛等典型牲畜的重要草场。探索适宜的施肥方法和牧草作物混播比例,旨在提高牧草产量,减轻生态重要地区天然草场的放牧压力。【方法】于2022年在三江源地区进行了小黑麦和饲用豌豆的田间试验,试验材料为小黑麦品种‘青饲麦1号’和饲用豌豆品种‘青建1号’。设置3个施肥处理:不施肥(A_(1))、单施氮肥(尿素75 kg/hm^(2),A_(2))、氮磷配合施用(尿素75 kg/hm^(2)和过磷酸钙300 kg/hm^(2),A3);每个施肥处理下,分别设小黑麦和豌豆混合播种比例70∶30(B1)、50∶50(B_(2))和30∶70(B_3)。在豌豆盛花期刈割前,调查小黑麦和饲用豌豆株高、叶片形态指标(面积、周长、长度、宽度),及生物量和营养品质。【结果】与不施肥处理A_(1)相比,施肥处理(A_(2)和A_3)显著提高了牧草的鲜重和干重、蛋白质产量以及两种作物的株高和叶面积。A_(2)和A_3处理在上述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异,但A_3处理叶宽的增幅显著高于A_(2)。A_(2)和A_3处理对两种牧草粗蛋白、可溶性糖、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A_(2)处理增加了粗脂肪含量。小黑麦和饲用豌豆的播种比例对两种作物的鲜重、干重、蛋白质产量和株高没有显著影响,但降低小黑麦播种比例增加了饲草粗脂肪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降低了中性与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播种比例与施肥有显著的交互作用,A_3B_(1)的牧草鲜重和干重最高,分别比其他处理高36.09%~180.08%和62.27%~281.59%,叶面积和蛋白质、可溶性糖含量也最高。A_3B_(1)处理的小黑麦叶片周长比A_(1)B_(1)、A_(1)B_(2)和A1B3处理分别高15.76%、40.29%和54.51%,饲用豌豆叶面积比A1B1、A1B2和A1B3处理分别提高20.31%、14.06%和64.65%,饲草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分别比A1B1、A1B2和A1B3处理增加了7.15%、27.14%和17.89%。【结论】氮磷配施可显著提高牧草生产性能、叶片形态和牧草质量。小黑麦和饲用豌豆按70∶30的比例混合播种,牧草生产性能、叶片形态和质量均优于其他处理。因此,在高寒地区,建议推广小黑麦和饲用豌豆按70∶30的比例混合播种,并配施氮、磷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源地区 禾豆混播比例 氮磷配施 叶片形态 饲草产量 饲草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