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1
作者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 2018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 目的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疗效 距下关节活动度 手术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11
2
作者 凌泽文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18期226-229,共4页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 目的研究比较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12月于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160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其接受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为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为采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后足量表评分(AOFAS)、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切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中部宽度以及术后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组患者在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评价预后质量的AOFAS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和跟骨中部宽度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在明确手术适应症前提,运用经皮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比传统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具有简便手术、减少切口创伤以及术后皮肤感染的优势,临床上应当作为首选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微创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吴仁文 叶俊材 +1 位作者 吴祥宗 陶志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6期801-803,共3页
目的 评估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SanderslI?跟骨骨折,选择外踝下方小切口切开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 目的 评估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结合中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手术治疗的?30例SanderslI?跟骨骨折,选择外踝下方小切口切开撬拔复位克氏针固定结合中药治疗,记录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手术前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采用?AOFAS?的踝-足功能评分评价足踝功能.结果 28例患者获得≥1年时间随访,与国内学者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相比,微创切口治疗在住院至手术时间、手术操作时间及手术出血量相比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改善情况及随访1年足功能恢复结果满意.结论? 与传统'L'形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采用微创切口撬拔复位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结合中药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等特点,利于切口愈合,能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减少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中药内服外洗 撬拔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治疗方案在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于福铎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24期229-231,244,共4页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组和切开组,经皮组应用经皮微创撬拨...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皮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7年9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法分为经皮组和切开组,经皮组应用经皮微创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切开组应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等手术情况,通过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对患者骨折恢复情况进行对比。采用Maryland评分标准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经皮组手术时间(81.23±16.59)min,术后住院时间(5.42±1.28)d,术中出血量(43.76±10.37)mL,显著少于切开组手术时间(116.46±31.97)min,术后住院时间(8.54±2.15)d,术中出血量(68.39±19.05)mL(P <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两组患者Bohler角和Gissane角显著改善。经皮组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92.86%,显著高于切开组80.00%(P <0.05)。结论经皮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较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撬拨 切开复位 sanders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自力 官建 吕雄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4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 目的探讨撬拨复位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1年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效果与切开复位内固定相仿,且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sanders 撬拨复位内固定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方式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及足部功能恢复的影响
6
作者 刘军国 张义鹏 +5 位作者 范相举 马志强 李健 谌晓强 张新占 朱修桥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51-5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及足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并依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 目的分析不同入路方式对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参数及足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60例,并依据入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跟骨外侧“L”形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实验室指标[P物质(SP)、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术后12个月,观察组总优良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38.92±3.31)min、骨折愈合时间(8.60±1.21)周均短于对照组的(62.14±5.26)min、(9.72±1.88)周,术中出血量(41.35±2.10)ml少于对照组的(75.11±4.29)ml(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血清SP、NPY、IL-1β、TNF-α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SP(5.09±0.65)μg/ml、NPY(164.60±5.52)pg/ml、IL-1β(114.20±6.13)pg/ml、TNF-α(10.23±1.01)pg/ml低于对照组的(6.35±1.77)μg/ml、NPY(171.31±6.28)pg/ml、IL-1β(125.11±6.39)pg/ml、TNF-α(12.31±1.22)pg/ml(P<0.05)。结论经跗骨窦小切口入路可显著改善Sanders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手术相关参数,促进术后足部功能的恢复,缓解疼痛、炎症应激,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Ⅲ~Ⅳ型跟骨折 经跗窦小切口入路 手术相关参数 足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观察 被引量:1
7
作者 瞿国峰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3期100-103,共4页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 目的比较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6月收治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跗骨窦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外侧延长切口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恢复指标,踝关节功能,术前、术后6个月影像学指标水平,术前、术后2d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5,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水平高于术前,跟骨高水平低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两组Bohler角、Gissame角、跟骨(宽、长、高)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h观察组CRP、ESR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6.400,P<0.05)。结论跗骨窦入路与外侧延长切口入路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均能有效恢复跟骨解剖结构,促进跟骨功能恢复,但是跗骨窦入路可减轻创伤,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入路 外侧延长切口入路 sanders~Ⅲ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Ⅱ内固定对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
8
作者 袁永勋 田超 王红升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7期1275-1279,共5页
目的探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Ⅱ组(PFNA-Ⅱ内固定,41例)... 目的探讨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中医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86例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PFNA-Ⅱ组(PFNA-Ⅱ内固定,41例)和动力髋螺钉(DHS)组(DHS内固定,4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术前、术后6个月的Harris髋关节评分(HH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P<0.05),PFNA-Ⅱ组术中出血量更多(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HHS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且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术后6个月活动范围、功能、疼痛评分更高(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升高(P<0.05),且与DHS组比较,PFNA-Ⅱ组术后6个月活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更高(P<0.05)。与DHS组的并发症26.67%比较,PFNA-Ⅱ组的9.76%更低(P<0.05)。结论PFNA-Ⅱ内固定治疗外壁危险型转子间骨折,可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壁危险转子间骨折 近端防旋髓内钉- 髋关节恢复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与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1
9
作者 董政麟 马捷 +3 位作者 顾剑华 王祥 金晨 陶海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2月我院分别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法或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法治疗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空心钉联合跗骨窦... 目的探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2021年2月我院分别采用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法或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法治疗49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其中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24例(跗骨窦入路组),外侧L型入路钢板固定25例(外侧L型入路组),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开始负重行走时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Bohler角和Gissane角矫正情况。结果所有跟骨均恢复解剖形态。跗骨窦入路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发生并发症,外侧L型入路组5例皮肤愈合不良,跗骨窦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侧L型入路组(Fisher精确检验,P=0.028)。跗骨窦入路组手术时间(t=-4.775,P=0.000),出血量(t=3.370,P=0.000),开始负重行走的时间(t=-2.277,P=0.027),疼痛VAS评分(t=-2.128,P=0.039),AOFAS评分(t=8.578,P=0.000)均显著优于外侧L型入路组。跗骨窦入路组与外侧L型入路组术后6个月Bohler角(t=1.360,P=0.180)和Gissane角(t=0.441,P=0.661)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空心钉联合跗骨窦入路钢板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复位效果好,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sanders型跟骨折 窦入路 外侧L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足踝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绍 吴秋季 关金阳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4期218-221,共4页
目的以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纳入62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n=... 目的以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应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的效果。方法随机纳入62例2017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参考组(n=31)患者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术,研究组(n=31)患者采用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对比患者手术时间等手术情况以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测量手术前后患者Langre角、Gissane角以及Bohler角并进行组间对比,比较手术前后患者Maryland评分及Morrey法,统计并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较参考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且切口长度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均低于术前,MaryLand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患者Morrey评分及MaryLan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总发生率9.68%,参考组总发生率25.81%,研究组感染等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跟骨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术及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在SandersⅡ、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均能够取得较好的足踝功能改善效果,但是跗骨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手术创伤更小且能够缩短其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同时还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有限切口内固定术 sanders、Ⅲ型跟关节内骨折 足踝功能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针撬拨复位加压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跟骨骨折
11
作者 李念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107-107,共1页
关键词 钢针撬拨复位 固定治疗 跟骨骨折 加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林伟鹏 黄勇仪 +3 位作者 邹仲兵 王华国 叶劲 白波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70-74,共5页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间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均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时随...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6月间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36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对象,均予以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术后6个月时随访,以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MFS)评定患者手术效果,统计患者术后创口愈合情况。并于术前、术后6个月时随访,分别测定其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Gissan角及Bohler角。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创口均已达到甲级愈合标准,术后6个月时,MFS评定结果显示,36例患者的足部手术优良率达到97.22%;术后6个月时,患者跟骨长度、跟骨高度均比术前高,而跟骨宽度则比术前低,同时Gissan角及Bohler角也比术前高(P<0.05)。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显著,可取得良好创口愈合效果,并促进患者跟骨的影像学指标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合复位 小切口 锁定接 内固定 sanders~Ⅲ 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常振超 《中国医学工程》 2019年第10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quo... 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手术基本情况、足跟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6.47%),且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32.35%)(P<0.05)。结论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应用于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恢复足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 sanders~Ⅳ 闭合性跟骨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召军 李兴楼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第13期141-142,共2页
目的对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实施6~28个月的随访,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目的对成人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3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对其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实施6~28个月的随访,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对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36例患者中13例优,16例良,7例可,0例差,优良率80.6%。结论对患者的骨折部位采用切开复位,并实施内固定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进行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促进其愈合速度,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sanders 跟骨骨折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辅助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5
作者 刘林 龚冲丞 +1 位作者 王晓民 王瀚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8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N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仅行跗骨窦入路MIPPO治...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下采用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N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照是否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5例,仅行跗骨窦入路MIPPO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窦MIPPO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透视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治疗优良率(97.50%)高于对照组(80.0%),术后12个月的关节功能评分高于术前、对照组,患足Eohler角、Gissane角均大于术前、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跟骨窦MIPPO治疗Sanders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不仅能够准确评估骨折程度,还可提高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技术 窦小切口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 sandersⅢ-Ⅳ 跟骨关节内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锁定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马存义 吴少泉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第3期532-533,共2页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艮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未行植骨,复位后单纯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青取自体髂骨... 目的观察锁定钛板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艮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未行植骨,复位后单纯采用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青取自体髂骨植骨填充缺损.复位后再实施锁定钛板内固定,随访6个月,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标;住对术后患青足部功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行锁定钛板非植骨手术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86.7%,而行锁定钛板结合植骨手术患者的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73.3%.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钛板非植骨手术在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中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 sanders 跟骨骨折 锁定钛板 非植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C砌冰平观察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华军 王琳 周佳鑫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2期290-292,共3页
目的观察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以及患者术后血清cRP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4例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切开复位联合... 目的观察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以及患者术后血清cRP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24例SandersII型跟骨骨折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将入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为采取切开复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观察组为采取经皮撬拨复位联合内固定术治疗的31例患者。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即刻的Bohler角度、Gissane角度以及跟骨中部的宽度三项生理解剖指标;随访12个月vRMaryland评分及AOFAS评分系统评估两组患者疗效;监测两组患者术后血清CRP表达水平以评估术后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Bohler角、Gissane角及跟骨中部宽度均显著改善,组内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的Maryland评分、AOFA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CRP表达水平整体水平与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撬拨治疗SandersII型跟骨骨折疗效可达到与切开复住相同的疗效,并且手术创口小、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后CRP上升不显著,恢复快,因此可于闭合性SandersII型跟骨骨折治疗中推广应用,以减少患者痛苦、有利于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 科微创 经皮撬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跗骨窦切口在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
18
作者 季洪亮 《淮海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390-392,共3页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5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52),其中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115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n=63)与对照组(n=52),其中观察组采用跗骨窦切口治疗,对照组采用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长,并记录手术前后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与踝关节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Bohler角、Gissane角及AOFAS评分较手术前均显著升高(P<0.05),但2组术后Bohler角及Gissane角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跗骨窦切口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不仅能有效改善Bohler角及Gissane角,在减少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长、提高患者踝关节功能等方面更有优势,同时还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折 sanders~Ⅳ 窦切口 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
19
作者 周继承 韩雪松 +3 位作者 沈健伟 任晖 鲍利 李春龙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1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采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30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 目的探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30例采用跟骨万向锁定板治疗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同期30例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Sanders 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解剖纠正及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hler’s角、跟骨宽度及跟骨丘部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足踝解剖均有改善,术后观察组患者B?hler’s角、跟骨丘部高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跟骨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随访AOFAS踝-后足评分为(89.6±7.4)分,高于对照组的(82.2±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万向锁定板更符合足踝的解剖特征,可提高Sanders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术后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关节内骨折 sanders 跟骨万向锁定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0
作者 陆奇峰 唐根林 +3 位作者 顾联 郭曙光 朱伟 孙旭 《浙江临床医学》 2008年第12期1568-1569,共2页
目的了解距下关节融合术在治疗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1例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在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中,内固定+距下关节融合手术组的功能评分无明显波动(P值>0.05);在随访后期(36个月)内固定... 目的了解距下关节融合术在治疗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的效果。方法对51例跟骨SandersⅣ型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在为期36个月的随访中,内固定+距下关节融合手术组的功能评分无明显波动(P值>0.05);在随访后期(36个月)内固定+距下关节融合手术组的功能评分要明显高于内固定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值=0.033)。结论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同时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手术效果良好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骨折 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sanders 距下关节融合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