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湘琳 周洪 +3 位作者 司新芹 侯玉霞 潘峰 刘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7-691,696,共6页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 目的对比SanderⅡ矫治器与肌激动器的制作、结构原理和临床效果,说明二者的异同点,进一步说明SanderⅡ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优点。方法选用德国非凡SanderⅡ矫治器组件、上海康桥齿科钢丝和上海贝琼自凝胶分别制作SanderⅡ矫治器和肌激动器;病例纳入标准是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AngleⅡ类Ⅰ分类功能性、齿槽性和骨性患者,深覆牙合深覆盖,均角或底角患者;32例患者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口腔医院正畸科(2008-2014年),试验组16例配戴SanderⅡ矫治器,对照组16例配戴肌激动器。治疗前后拍头颅定位侧位片,并用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分析治疗前后X线数据,并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Ⅰ分类 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 深覆牙合深覆盖 sanderⅱ矫治器 肌激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胡露露 五味子 +1 位作者 杨梓 徐建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21-1125,1131,共6页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 目的 探讨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方法 选取Ⅱ类错[牙合]畸形患者70例,采用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5)和对照组(n=35),观察组给予隐形矫治器矫治,对照组给予自锁托槽矫治器矫治。观察两组颞下颌关节相关角度、间隙变化值等。结果 观察组矫治前后上中切牙长轴与前颅底平面相交的下内角(U1-SN)变化值、上中切牙长轴与鼻根点-上牙槽座点连线交角(U1-NA)变化值分别为(11.05±1.01)°和(4.75±0.76)°,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中切牙、下颌侧切牙变化值分别为(0.51±0.21)、(0.40±0.15)、(0.40±0.13)、(0.20±0.05)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矫治前后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和探诊深度(PD)变化值分别为(0.44±0.19)分、(0.41±0.13)分、(0.38±0.10)mm,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 隐形矫治器矫治Ⅱ类错[牙合]畸形有较好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患者颞下颌关节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形矫治器矫治 类错[牙合]畸形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系带成形术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陈宏吉 宋娟 邓末宏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352-1360,共9页
目的 探讨舌系带成形术联合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的4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并伴有下颌后缩及舌系带过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Twin-bl... 目的 探讨舌系带成形术联合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23年8月至2024年8月就诊的42例骨性Ⅱ类错[牙合]并伴有下颌后缩及舌系带过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观察组给予舌系带成形术联合Twin-block矫治器治疗。比较两组矫治时间及治疗前后进行简化Hazelbaker舌系带功能评估工具(HATLFF)评分以及舌系带长度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口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采用三维重建和头影测量分析舌与舌骨、上气道、上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相关指标。结果 对照组矫治时间[(10.14±1.06)个月]显著长于观察组矫治时间[(8.00±1.4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简化HATLFF评分、舌系带长度以及舌与舌骨、上气道、上下颌骨和颞下颌关节的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简化HATLFF评分和舌系带长度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IP-CP、IP-RP、ANB、U1-SN、U1-NA角、U1-NA距、FCA和关节结节倾斜角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T-S、H-NP、H-CVP、H-Or、H-PP、H-MP、H-FH、H-PNS、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CL-CR、ML-MR、SNB、GoGn-SN、Go-Gn、Co-Gn、Co-Go、Ar-Go、L1-NB角、L1-NB距、L1-MP角、L1-MP距、SL、SE、Z、UI-PP、L6-MP、关节窝宽度、髁突顶部矢状面面积、髁状突高度、髁突顶部冠状面面积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观察组ANB差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值(P <0.05),简化HATLFF评分、舌系带长度、T-S、H-Or、H-PP、H-FH、上气道总体积、腭咽体积、舌咽体积、CL-CR、ML-MR、Go-Gn、Ar-Go、L1-NB角、L1-NB距、SL、SE和L6-MP差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值(P <0.05)。结论 舌系带成形术联合Twin-block矫治器对生长发育期下颌后缩患者的矫治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优于单一Twin-block矫治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缩 骨性类错[牙合] 舌系带过短 TWIN-BLOCK矫治器 舌系带成形术 生长发育期 口腔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 颞下颌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nkelⅡ型矫治器对儿童上气道矢状径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高辉 肖丹娜 +3 位作者 赵志河 王军 吴勇 赵美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 探讨Fr¨ankelⅡ型功能矫治器对儿童上气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经Fr¨ankelⅡ型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儿 2 0例 ,其中男、女各 10例 ,年龄 9~ 10岁 ,比较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中上气道矢状径在治疗前... 目的 探讨Fr¨ankelⅡ型功能矫治器对儿童上气道变化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经Fr¨ankelⅡ型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 1分类错患儿 2 0例 ,其中男、女各 10例 ,年龄 9~ 10岁 ,比较其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中上气道矢状径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 ,儿童骨性鼻咽 (PNS_Ba)、Mcnamara线、软腭—软腭后咽壁距 (SPP_SP PW)、舌咽部最小距离 (P_T)和喉咽部会厌谷—下咽壁距 (V_LPW )明显增大 ,与腺样体有关的两项测量指标 (Ad1_PNS ,Ad2_PNS) ,以及悬雍垂_中咽壁距 (U_MPW)、舌咽后气道间隙 (TB_TPPW)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aenkel矫治器 儿童 上气道矢状径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陈国新 贺红 +2 位作者 王彤 张漫 华先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510-511,共2页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 目的 :比较下颌前伸矫治器 (MandibularProtractionAppliance ,MPA)和Herbst矫治器对AngleⅡ类错牙合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 2 6例AngleⅡ类错牙合病人 ,男 14例 ,女 12例 ,最大 13岁 ,最小 10岁。X线头影测量显示主要为下颌后缩及轻微上颌前突 ,手腕片显示为生长发育高峰期。将这些病人分成两组 ,一组用下颌前伸矫治器治疗 (MPA组 ) ,另一组用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HA组 )。功能矫治结束时 ,两组病例均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 ,由专人定点、测量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头影测量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中Co -Pg、Go -Pg及Co -Go均增大 ,其变化量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表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及Herbst矫治器均能促进下颌骨生长 ,尤其是下颌升支的生长 ;SNB、ANB、U1-L1、U1-NL及L1-MP的变化量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说明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都能有效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颌骨矢状关系不调 ,尤其是前者更有效 ,而Herbst矫治器易引起支抗丢失 ,即易使上颌前牙舌向倾斜、下颌前牙唇倾。结论 :下颌前伸矫治器和Herbst矫治器治疗早期AngleⅡ类错牙合均可取得明显的骨胳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前伸矫治器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类错He X线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block矫治器早期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4
6
作者 马文盛 刘健敏 +2 位作者 卢海燕 左艳萍 董福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 目的研究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0名快速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18例采用Twin-block矫治器治疗,对照组12例未作矫治。治疗组治疗前后、对照组观察开始和结束时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采用Pancherz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ANB角、前牙覆盖、磨牙关系、下颌基骨位置、髁突位置和下颌长度的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颌基骨位置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牙覆盖减小和磨牙关系改善主要来源于骨骼效应。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生长快速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可有效改善前牙覆盖和磨牙关系。这种改善包括骨骼效应和牙齿效应,其中下颌骨矢状方向的生长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block矫治器 早期矫治 安氏类错袷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桑婷 伍军 +1 位作者 黄臻 郑莹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Co... 目的评价Herbst矫治器治疗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对12名安氏Ⅱ类2分类错的年轻成人患者,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及固定矫治器矫治,通过X线头影测量比较矫治前后有关指标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矫治后SNA、Co-Go、Go-Po变化无统计学意义,SNB增加,ANB减小,上下前牙唇倾,上磨牙后移,下磨牙升高并前移,下颌平面、平面顺时针旋转。患者矫治后前牙达到浅覆、浅覆盖关系,磨牙达到中性关系。结论年轻成人安氏Ⅱ类2分类错可通过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结合固定矫治器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2分类 HERBST矫治器 年轻成人 头影测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勇 罗颂椒 +5 位作者 赵志河 袁晓 郑翼 刘颖 米晓晖 倪琳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5-37,共3页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 目的 探讨摆形矫治器矫治不同垂直骨面型安氏Ⅱ类错的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对30例样 本(低角组、均角组、高角组各10例)治疗前后的24项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测量和比较分析。结果 上颌磨牙在 不同的垂直骨面型中远中移动的距离不同,低角组移动最小,高角组移动最大;上颌磨牙在3组中均被压低,但差 别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样本第一双尖牙向近中移动量和前牙覆盖增加量不同,低角组最多,高角组最少。结论 摆 形矫治器可有效远中移动磨牙,在不同的垂直骨面型磨牙均被压低,为摆形矫治器用于矫治AngleⅡ类高角患者提 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磨牙远中移动 垂直骨面型 安氏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口腔功能间隙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赵志河 吕丹 +2 位作者 周力 赵美英 宋锦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59-261,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I)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后 ,随着颌关系改变 ,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变化情况 ,了解口腔功能间隙与牙颌畸形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择 2 0例安氏Ⅱ类 1分类错畸形患者 ,用功能矫治器 (FR I型 )矫治其错畸形 ,采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 ,研究口腔功能间隙面积的改变。结果 :治疗后口腔功能间隙矢状断面面积增大 ,这是由于治疗后下颌体长度和下颌支高度、前上面高、前下面高和后面高均明显增加引起的。结论 :矫治后口腔功能间隙的增大有利于上下颌骨、齿槽骨的发育及口颌系统功能的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氏类1分类错He 口腔功能间隙 功能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Ⅱ类错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张漫 程祥荣 彭友俭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 目的 :观察 Twin block矫治器矫治恒牙初期安氏 类错牙合的效果。方法 :在临床随机选择 2 0名安氏 类错牙合用 Twin block矫治器进行矫治 ,以 X线头影测量分析法评价疗效。结果 :Twin block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 ;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 ,下切牙唇倾。结论 :Twin block矫治器可产生明显的生长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活动矫治器 安氏类错He 恒牙 矫治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形功能矫治器矫治青少年Ⅱ类错畸形 被引量:35
11
作者 周力 王艳民 +1 位作者 张澜 姚洁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6-241,共6页
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对青少年颜貌美观和口颌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青少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建议采用双期矫治。传统的功能矫治器舒适度低,不方便进行牙列的调整,疗程较长;随着数字... Ⅱ类错[牙合]是一种常见的牙颌畸形,对青少年颜貌美观和口颌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对于青少年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功能性和轻中度骨性Ⅱ类错[牙合],建议采用双期矫治。传统的功能矫治器舒适度低,不方便进行牙列的调整,疗程较长;随着数字化技术和材料科学的快速发展,隐形功能矫治器应运而生。隐形功能矫治器佩戴舒适,可以将矫形治疗和矫治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调整颌骨关系的同时对错位牙进行矫正,提高矫治效率,缩短治疗时间。本文结合典型病例,简单介绍使用隐形功能矫治器矫治青少年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要点和治疗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错[牙合]畸形 青少年 功能矫形 隐形矫治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4-388,共5页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 目的 系统分析经过功能性矫治器治疗的骨性Ⅱ类患者下颌骨的生长变化是否大于未治疗的Ⅱ类患者。方法以骨性Ⅱ类错为关键词,先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后再用手工方法查找原文献,获得全文。从收集到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中提取需要的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估,并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文献共19篇。Meta分析显示:SNB(Activator组,Twin-block组,Herbst组)、Go-Gn、Co-Pg、Co-Gn、Co-Go与未治疗组相比,其增加有统计学意义,而SNB(Fr覿nkel-Ⅱ组)、Go-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功能矫治器可以增加下颌的生长量,刺激下颌向前生长,而下颌的生长主要是由下颌升支的生长造成的,下颌体绝对长度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类错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后舌的形态、位置和舌骨位置变化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5
13
作者 周力 赵志河 +2 位作者 吕丹 赵美英 宋锦璘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3-125,共3页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Ⅰ )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矫治前后舌的形态、位置和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 ,分析个体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舌体形态有改变 ,随着口腔功能间隙增大 ,舌体在口腔内充盈度增大 ,... 目的 :探讨用功能矫治器 (FR Ⅰ )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 ,矫治前后舌的形态、位置和舌骨位置的变化。方法 :通过X线头影测量 ,分析个体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舌体形态有改变 ,随着口腔功能间隙增大 ,舌体在口腔内充盈度增大 ,舌位置有前移趋势 ,舌尖位置靠前。舌骨位置在水平向前移 ,垂直向下降。结论 :进一步证实FR Ⅰ矫治器矫治安氏Ⅱ类 1分类错原理之一是引导下颌向前 ,同时使舌体及颈部软组织向前改建 ,改善矢状不调的颌骨关系 ;同时矫治使口腔功能间隙增大 ,舌的形态随之改变 ,达到矫治下颌发育不足的Ⅱ类错畸形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安氏类1分类错He 舌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患者软硬组织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吕冬 顾鑫宇 +4 位作者 李琥 邵胜 王震东 林汤毅 侯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2-546,共5页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 目的 :分析头帽Twin-block矫治器对骨性Ⅱ类1分类患者的颌骨生长以及软组织侧貌的影响。方法:36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畸形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12例;第1组(R组)使用头帽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2组(T组)使用传统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第3组(C组)为对照组,选择同样条件的初诊检查后未治疗者。3组纳入标准相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ANB)≥4.5°,前牙覆盖≥6 mm,覆≥3 mm,下颌后缩。分别于治疗前后或观察前后拍摄头颅侧位X片并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与T组相比,R组蝶鞍点-鼻根点-上齿槽座点角(SNA)、上中切牙-前颅底平面角(U1-SN)、上唇审美平面距(Ls-E)、下唇审美平面距(Li-E)、上切牙露齿度(U1-Stms)、上颌6到FHp距离(U6-FHp)的减少量△R更大,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6到CFH距离(U6-CFH)、下颌平面角(SN-MP)、上颌平面角(PP-SN)的增加量更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头帽Twin-block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生长,同时能够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矫治生长发育期骨性Ⅱ类错,改善上下颌骨关系,改善患者面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帽-Twin-block矫治器 骨性类错[牙合] 骨骼变化 软组织侧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功能矫治器矫治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宋宇 于燕玲 +1 位作者 沈红 张君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 目的探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治疗骨性Ⅱ类错的临床疗效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择使用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功能矫治器矫治成功的60例骨性Ⅱ类错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矫治器的不同,将其分为Twin-block组、Activator组和Herbst组,每组均为20例患者。在正畸治疗前和功能矫治完成后(第一恒磨牙建立中性关系)对每位患者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对其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3组患者功能矫治器治疗后,矢状向关系上ANB角、SNB角、Go-Gn、Co-Gn、L1-MP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垂直向关系上N-Me、ANS-Me、S-Go、SN-MP及Co-Go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与Twin-block组、Activator组相比,Herbst组患者下前牙的唇倾(L1-MP)更明显,但抑制上前牙前倾(U1-SN)的效果不明显。3组患者上颌向前生长(Ptm-A)及垂直向变化(OB、N-Me、ANS-Me、S-Go、Co-Go)无明显差异。结论Twin-block、Activator和Herbst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的早期矫治机制是相似的,但Herbst矫治器对下颌的矫形和下前牙的唇倾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矫治器 骨性类错[牙合]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Ⅱ类骨性错的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牛亦睿 周洪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4-368,共5页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 目的:对不同功能矫治器早期矫治骨性Ⅱ类错的疗效进行比较,了解其临床矫治特点。方法:用循证学方法,网络检索数据库MEDLINE和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搜集治疗Ⅱ类错的临床试验以及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文献,采用Review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9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文中报道了5种矫治器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结果:SNA:Activator与Bionator减小量无统计学意义,Twin-block>Herbst。SNB:Frnkel-Ⅱ增大量在Twin-block和Activa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Herbst>Bionator。ANB:减小量Twin-block>Activator>Bionator>Herbst>Frnkel-Ⅱ。Overjet:减小量Twin-block>Herbst>Frnkel-Ⅱ。U1-NA:减小量Frnkel-Ⅱ>Activator>Herbst。U1-PP:减小量Twin-block>Frnkel-Ⅱ>Bionator。IMPA:Acivator与Frnkel-Ⅱ增大量无统计学意义,Herbst>Bionator>Twin-block。结论:对于骨性问题较重的患者不应使用Frnkel-Ⅱ,而应使用Twin-block及Activator。对下前牙需要唇倾的患者以及配合性不好的患者,宜选用Herbst。Bionator与Activator相比,对于Ⅱ类的骨性矫治效果小,而对下前牙唇倾度大,对上前牙的内收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 下颌后缩 功能矫治器 循证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的头影测量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戴娟 段银钟 葛尚军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3-566,共4页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 目的 :量化评估经Herbst矫治器治疗的生长期患者的颌骨和牙列的矢状和垂直方向变化。方法 :采用国产Herbst矫治器对 17例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进行临床矫治 ,并以 10例未经治疗的生长发育期安氏Ⅱ1下颌后缩儿童作为对照。结果 :Herbst矫治器治疗 6~ 8个月 (平均 7个月 )后 ,Ⅱ类磨牙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 ,覆盖减少了 7.2mm ,SNB角、下颌升支高度 (Co Go)、下颌总长度 (Co Pg)、下颌体长度 (Go Pg)以及Pg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增加。上颌骨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SNA角、A到OLP平面的距离均显著减少。在垂直方向上 ,前全面高 (N Me)、前下面高 (ANS Me)、后全面高 (S Go)、后下面高 (Ar Go)治疗后均明显增加。结论 :Herbst矫治器治疗促进下颌骨生长 ,抑制上颌骨生长 ,下颌骨长度增加 ;上颌牙列远中移动 ,下颌牙列近中移动 ,Ⅱ类错牙合得以矫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安氏^1错He 下颌后缩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erbst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彤 程祥荣 +1 位作者 沈真祥 贺红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3年第6期499-502,共4页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 16例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采用全牙弓整体支抗的带环式Herbst矫治器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片对比 ,分析该矫治器的疗效。结果 :1)所有患者面型均改善 ,磨牙关系均达Ⅰ类或接近Ⅲ类 ,覆盖和覆牙合明显减小。 2 )矢状方向上 ,SNB增加 ,ANB减小 ,表现为下切牙唇倾 ,上切牙唇倾度减小 ,下颌磨牙近中移动 ,而上颌磨牙无明显远中移动。在覆盖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5 .5 6 % ,在磨牙关系改变量中骨的改变占 5 6 .4 5 %。 3)垂直方向上 ,腭平面及下颌平面均无变化 ,而牙合平面顺时针旋转 ,上颌切牙及下颌磨牙升长 ,上颌磨牙与下颌切牙无明显压低 ,下面高增加。 4 )下颌骨的长度增加。 5 )软组织侧貌突度减小。结论 :1)Herbst矫治器能迅速、有效地矫治AngleⅡ类错牙合 ;2 )颌间关系的改善是骨骼、牙牙合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3)该矫治器能促进下颌骨的生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BST矫治器 治疗 Angle类错He 临床应用 头影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ndulum矫治器远中移动磨牙治疗Ⅱ类错的临床及头影测量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贺红 韩光丽 +2 位作者 张漫 华先明 陈方俊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1年第4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探讨Pendulum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Pendulum矫治器对18例平均年龄为 11.9岁的牙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 ,评价其对牙颌面的影响。结果 :Pendulum矫治器能... 目的 :探讨Pendulum矫治器治疗Ⅱ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对牙颌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Pendulum矫治器对18例平均年龄为 11.9岁的牙性Ⅱ类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 ,通过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 ,评价其对牙颌面的影响。结果 :Pendulum矫治器能够远中移动上颌磨牙致磨牙关系为Ⅰ类或偏近中 ,未见开牙合及明显前牙支抗丧失。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DULUM矫治器 类错He 治疗 磨牙远中移动 头影测量 正畸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摆形矫治器与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的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晓光 刘月华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 目的 分析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畸形患者经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后的牙颌面形态变化,探讨此方法建立正常牙关系的机制。方法 10例接受摆形矫治器结合直丝弓矫治器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Ⅰ类错患者,分别在治疗前(T1阶段)、摆形矫治器治疗后(T2阶段)及直丝弓矫治结束后(T3阶段)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3个阶段牙齿、颌骨及软组织的位置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同时观察上颌第二、三磨牙的位置和萌出情况。结果 摆形矫治器治疗阶段上颌第一、二磨牙远中整体移动并适度远中倾斜,上切牙唇向倾斜,上齿槽座点前移;直丝弓矫治后上颌第一、二磨牙位置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下齿槽座点和下颌第一磨牙明显前移;上颌第二磨牙萌出顺利。结论 摆形矫治器可使上磨牙明显远中移动,但固定矫治结束后上磨牙前后位置因上颌骨生长和一定程度的支抗丧失而有所复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摆形矫治器 直丝弓矫治器 安氏类错h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