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词汇可读性研究——以亚历山大英译《三国演义》自我修改为例
1
作者 赵秋荣 邢栋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5年第1期73-83,112,F0003,共13页
论文基于亚历山大英译《三国演义》1861年初译本《中国史之一章:司徒的计谋》和1869年自改本《貂蝉:一部中国戏剧》的语料库,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借助TAALES工具,提取39项词汇指标,探究亚历山大初译本和自改本的词汇可读性差异... 论文基于亚历山大英译《三国演义》1861年初译本《中国史之一章:司徒的计谋》和1869年自改本《貂蝉:一部中国戏剧》的语料库,在译者行为批评理论的指导下,借助TAALES工具,提取39项词汇指标,探究亚历山大初译本和自改本的词汇可读性差异。整体看来,自改本词汇可读性高于初译本。从心理语言学标准来看,自改本词汇更具体,更易于在读者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意象。从词汇习得年龄来看,自改本词汇更容易被不同年龄层的读者理解。从词汇语境独特性上看,自改本词汇所含的信息量较少,词汇难度更低。论文提出修改动因可能与译本体裁及受众、译者身份、社会反响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变化有关。论文有助于深入了解和分析译者的修改行为,促进中国经典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者行为批评 自我修改 《三国演义》 乔治·加德纳·亚历山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伪 被引量:2
2
作者 陈甜 《海外英语》 2014年第21期141-143,共3页
英国人邓罗(C.H.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 英国人邓罗(C.H.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的导言对读者很有帮助,但邓罗的译文不确切、错误的地方不少且原文中的诗多半被删去了,不能使读者顺利、全面地理解原文"。2[1]如此看来,西方评论界没有将邓罗英译本视为精品,自然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以下从译本的频繁重印、社会影响、同时代的赞誉以及译本中的若干佳译等方面驳斥"《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演义》 邓罗译本 差译 佳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