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酸和缓蚀剂复配的金属锌设备清洗剂研究
1
作者 程玉山 薛冕 +2 位作者 徐会武 吴晋英 陈敏 《应用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92-1796,共5页
开发了一种针对金属锌设备的高效清洗剂,通过系统研究盐酸与草酸混合酸的复合效果,并结合22种缓蚀剂单体的缓蚀性能筛选,最终确定了优化的清洗剂配方。该清洗剂采用草酸与盐酸的比例为1∶6,并复配了3‰的geramine(1227)和1‰的KLSS-A作... 开发了一种针对金属锌设备的高效清洗剂,通过系统研究盐酸与草酸混合酸的复合效果,并结合22种缓蚀剂单体的缓蚀性能筛选,最终确定了优化的清洗剂配方。该清洗剂采用草酸与盐酸的比例为1∶6,并复配了3‰的geramine(1227)和1‰的KLSS-A作为缓蚀剂。结果表明,在1 mol/L的浓度下,该清洗剂对金属锌设备的清洗效果最佳,且清洗时间为2 h。利用电化学曲线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形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该清洗剂优异的缓蚀性能。该研究不仅解决了金属锌设备在清洗过程中易腐蚀的技术难题,还为相关领域的高效清洗剂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 草酸 清洗剂 缓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制备工艺对其加速铜腐蚀释放Cu^(2+)及其防污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炎珂 柳令 +5 位作者 于中强 淦文军 孙文 刘贵昌 李亮 柯良辉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6-113,共8页
基于TiO_(2)腐蚀促进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钛铜”复合防污剂,即TiO_(2)与金属铜粉混合后TiO_(2)加速Cu腐蚀释放具有防污性能的Cu^(2+)。通过调节TiO_(2)的制备工艺调控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Cu^(2+)的可控释放,进而实现海洋防污涂层的... 基于TiO_(2)腐蚀促进活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钛铜”复合防污剂,即TiO_(2)与金属铜粉混合后TiO_(2)加速Cu腐蚀释放具有防污性能的Cu^(2+)。通过调节TiO_(2)的制备工艺调控其结构和性能,实现了Cu^(2+)的可控释放,进而实现海洋防污涂层的制备。以国内硫酸法钛白生产企业的中间产品一次水解产物、碱中和一次水解产物、二次水解产物和二次水解产物外加金红石晶种为煅烧前驱体,重点考察了制备工艺、晶型、形貌、尺寸分布、材料功函数、氧还原催化活性、导电性等因素对“钛铜”复合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影响,通过机器学习方法进一步定量分析了影响钛铜防污剂释放Cu^(2+)性能的效果。结果表明,影响“钛铜”防污剂Cu^(2+)释放性能的主要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晶型、带隙、晶粒尺寸、导带电位、电子转移数;400℃加热前驱体获得的TiO_(2),其“钛铜”复合防污剂在实海挂片试验中的防污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_(2) 腐蚀加速 防污剂 防污涂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组份硅橡胶基修复剂的高压电缆缓冲层缺陷修复及可靠性研究
3
作者 葛洲 武康宁 +6 位作者 赵鸽 张浩然 张可 高建 李博达 任志刚 李建英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17-4926,I0033,共11页
近年来,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频繁出现,严重威胁了电缆的安全运行,因此亟需烧蚀缺陷的修复技术。为修复烧蚀缺陷,制备了一种单组份半导电硅橡胶基修复剂。通过真型电缆模拟烧蚀实验,结合有限元仿真,研究修复剂的修复效果与机理。通过... 近年来,高压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频繁出现,严重威胁了电缆的安全运行,因此亟需烧蚀缺陷的修复技术。为修复烧蚀缺陷,制备了一种单组份半导电硅橡胶基修复剂。通过真型电缆模拟烧蚀实验,结合有限元仿真,研究修复剂的修复效果与机理。通过电化学与元素分布测试,分析了修复剂对铝护套的腐蚀性及其与屏蔽层的相容性。结果表明,修复后缓冲层体积电阻率满足行业标准的要求。注入修复剂的缓冲层在模拟烧蚀后未出现烧蚀痕迹,且导电性能保持稳定。修复剂有效改善了缓冲层中的电流集中与电场畸变。缓冲层最大电流密度由烧蚀后的40.40 A/m^(2)降至0.05 A/m^(2),气隙最高场强由7.91×10^(4)kV/m降至1.39×10^(-2)kV/m,有效地消除了缓冲层烧蚀隐患。此外,铝在未固化修复剂中的腐蚀速率仅为5.4×10^(-3)mm/a,固化修复剂包覆处理的屏蔽层表面Si元素含量仅为1.0%。因此修复剂的注入不会引发铝护套电化学腐蚀和屏蔽层的溶胀,表明该修复剂在高压电缆中具有高可靠性。研究结果对实际电缆缓冲层烧蚀缺陷修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缆 缓冲层烧蚀 修复剂 模拟烧蚀实验 电场仿真 电化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空冷凝汽器加药防腐实验研究
4
作者 王园园 胡振华 +3 位作者 李俊菀 姬定西 李健博 刘焕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9-185,共7页
为了解决直接空冷凝汽器腐蚀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腐蚀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初凝液实际运行工况,选取汽液分配系数低的碱化剂和氧化剂对碳钢进行流动加速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化剂和氧化剂均能有效抑制直接空冷凝汽器流动加速腐蚀;... 为了解决直接空冷凝汽器腐蚀问题,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腐蚀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初凝液实际运行工况,选取汽液分配系数低的碱化剂和氧化剂对碳钢进行流动加速腐蚀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碱化剂和氧化剂均能有效抑制直接空冷凝汽器流动加速腐蚀;水流方向的急剧改变对流动加速腐蚀速率影响较小;同等条件下,碳钢在氧化剂环境中的流动加速腐蚀速率远低于碱化剂环境中的流动加速腐蚀速率;向直接空冷凝汽器中加入氧化剂进行防腐时,单台机组每年可节约生产成本52.37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凝汽器 碱化剂 氧化剂 初凝液 流动加速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组分对Q235镀锌钢的腐蚀影响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孙韬 叶良鹏 +2 位作者 蒋凯 孔得朋 张佳庆 《消防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0-235,249,共7页
配制不同组分含量的氟蛋白泡沫灭火剂(FP),利用浸泡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FP组分对Q235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P组分中的水解蛋白、FeSO_(4)、醋酸钴、尿素和乙二醇对Q235镀锌钢具有促进腐蚀... 配制不同组分含量的氟蛋白泡沫灭火剂(FP),利用浸泡失重、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等方法研究了FP组分对Q235镀锌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FP组分中的水解蛋白、FeSO_(4)、醋酸钴、尿素和乙二醇对Q235镀锌钢具有促进腐蚀的作用,金属表面产生局部腐蚀并存在腐蚀产物;而两种表面活性剂起到缓蚀作用,金属表面光滑平整,腐蚀程度较轻。其中,作为泡沫稳定剂的FeSO_(4)腐蚀作用最为显著,氟碳表面活性剂缓蚀效果最为明显。Q235镀锌钢的Nyquist图均表现为单容抗弧,说明其腐蚀过程主要受电荷转移过程控制。浸泡失重和电化学试验均表明,FP各组分对Q235镀锌钢的腐蚀性由强至弱依次为FeSO_(4)>醋酸钴>水解蛋白>尿素>乙二醇>SDS>O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Q235镀锌钢 腐蚀研究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客车灭火系统中典型氢溴氟烯烃气体灭火剂对存储容器金属材料的腐蚀特性研究
6
作者 吕喜臻 刘昊 谌瑞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241-3253,共13页
为明晰轨道客车灭火系统中新一代氢溴氟烯烃气体灭火剂(即HBFO类灭火剂)在真实存储状态下对典型金属材料的腐蚀特性及内在机理,选取2-溴-3,3,3-三氟丙烯(C_(3)F_(3)H_(2)Br,简称2-BTP)为典型HBFO类灭火剂,另选用5种常用气体灭火剂存储... 为明晰轨道客车灭火系统中新一代氢溴氟烯烃气体灭火剂(即HBFO类灭火剂)在真实存储状态下对典型金属材料的腐蚀特性及内在机理,选取2-溴-3,3,3-三氟丙烯(C_(3)F_(3)H_(2)Br,简称2-BTP)为典型HBFO类灭火剂,另选用5种常用气体灭火剂存储容器金属材料(304不锈钢、Q235碳钢、6061铝合金、H59黄铜、T2紫铜),模拟灭火剂真实存储状态,开展高压高低温交变及全浸泡条件下2-BTP对上述5种金属材料的腐蚀性实验。采用摄像机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监测腐蚀形貌,采用能谱仪(EDS)、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XPS)及气相色谱/质谱(GC/MS)表征腐蚀实验后的固/液/气相产物,采用电子天平监测腐蚀实验前后金属片质量的变化,从而计算腐蚀速率;综合实验测试结果,分析腐蚀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及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BTP对金属材料的腐蚀产物主要以点状和块状聚集的形式存在于金属表面,且金属表面同时附着2-BTP及其裂解产物、金属卤化物、长碳链化合物等;2-BTP对5种金属材料腐蚀程度的大小排名为:Q235碳钢>6061铝合金>T2紫铜>H59黄铜>304不锈钢;2-BTP腐蚀金属片的主要原因是2-BTP在存储条件下裂解产生了HF和HBr两种含卤酸,金属材料与之接触发生置换反应后被腐蚀,生成的金属卤化物反过来催化2-BTP的裂解,且304不锈钢和Q235碳钢表面的FeF_(3)含量多于FeBr_(3),黄铜和紫铜表面的CuBr_(3)含量多于CuF_(3),6061铝合金表面的AlF_(3)含量和AlBr_(3)基本一致;此外,2-BTP既发生裂解生成短碳链有机物(C_(3)H_(3)F_(3)、CF_(3)Br等),其裂解产物也发生聚合生成长碳链有机物(C_(5)H_(11)Br、C_(6)H_(12)、C_(7)H_(16)等);2-BTP结构中与C=C键相连的C—Br键最容易断裂,其次是C=C键和C—C键。研究结果为HBFO类灭火剂应用于轨道客车灭火系统的可行性评估提供了基础数据及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氟烯烃灭火剂 2-BTP 金属材料 腐蚀特性 储存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法合成高效锂离子筛及其性能研究
7
作者 彭珊 石瑀 +3 位作者 章佳豪 王乾坤 谢洪珍 许晓阳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5-113,共9页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在实际应用中锂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慢和吸附剂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以碳酸锂、二氧化钛、乙酸锂为原料,采用改进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筛,对合成后的锂离子筛前驱体的表观形貌、晶相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国内某盐湖卤... 针对钛系锂离子筛在实际应用中锂吸附容量低、吸附速率慢和吸附剂稳定性差等问题,本文以碳酸锂、二氧化钛、乙酸锂为原料,采用改进高温固相法合成锂离子筛,对合成后的锂离子筛前驱体的表观形貌、晶相组成等进行了表征,并以国内某盐湖卤水为原料,开展锂离子筛性能测试,着重考察了锂离子筛的杂质离子选择性、循环吸附性能及钛溶损原因,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锂离子筛前驱体较优制备工艺条件为合成煅烧温度699℃、■比值0.45、煅烧时间24 h,■比值0.2:1,此时锂离子筛对卤水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27.42 mg/g;经多次循环吸附-解吸试验后,锂离子筛工作吸附量为8 mg/g(市面吸附剂30 min吸附量均为6 mg/g左右),Li^(+)解吸率约85%;杂质离子选择性较好,Li/Na=4.5、Li/K=25、Li/Mg=13、Li/Ca=40,杂质离子分离系数排序为α_(Li/K)>α_(Li/Mg)>α_(Li/Na)>α_(Li/Ca);锂离子筛中钛的溶出属于偏钛酸锂结构性溶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筛 吸附容量 吸附剂稳定性 吸附速率 助熔剂 离子选择性 溶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缓蚀泡排一体化技术
8
作者 何宇 何天宝 +2 位作者 谢波 凡田友 黄霖 《石油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75-679,共5页
采用起泡剂和缓蚀剂解决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积水和腐蚀套管问题时,会出现配伍性较差导致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优选十六烷基磷酸酯甜菜碱(CLJ-1)作为起泡剂,并结合与其配伍性好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硬脂酸二乙烯三胺咪唑啉(SDEAI)... 采用起泡剂和缓蚀剂解决气田开采过程中的积水和腐蚀套管问题时,会出现配伍性较差导致使用效率降低的问题,为解决此问题,优选十六烷基磷酸酯甜菜碱(CLJ-1)作为起泡剂,并结合与其配伍性好的咪唑啉类缓蚀剂硬脂酸二乙烯三胺咪唑啉(SDEAI)形成复合缓蚀起泡剂CLJ-1Y,研究了CLJ-1Y的缓蚀泡排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复配体系在m(CLJ-1)∶m(SDEAI)=10、85℃、矿化度300 g/L的条件下,起泡能力为201 mm、稳泡能力为68 mm、携液量为181 mL、缓蚀率为75%,有较好的缓蚀泡排性能;在高温、高盐下该复配体系仍能保持良好的缓蚀泡排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泡剂 排泡性能 缓蚀率 抗高温 抗高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O_(3))_(3)和CeO_(2)纳米粒子对APTES膜耐腐蚀性的影响
9
作者 杨湘杰 廖凯 +3 位作者 杨颜 刘辉 蔡金趸 李彤宇 《精密成形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4-173,共10页
目的通过对铜箔进行硅烷化处理,增强铜箔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浸泡法在9μm电解铜箔表面制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硅烷膜层、Ce^(3+)/APTES膜层、CeO_(2)/APTES膜层和Ce^(3+)/CeO_(2)/APTES膜层,对改性硅烷膜试样... 目的通过对铜箔进行硅烷化处理,增强铜箔的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化学浸泡法在9μm电解铜箔表面制备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硅烷膜层、Ce^(3+)/APTES膜层、CeO_(2)/APTES膜层和Ce^(3+)/CeO_(2)/APTES膜层,对改性硅烷膜试样与空白试样进行接触角对照实验,对硅烷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对空白样、单一硅烷膜层、Ce^(3+)/APTES硅烷膜层和Ce^(3+)/CeO_(2)/APTES硅烷膜层进行浸泡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改性膜层前后的耐腐蚀性能。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膜层表面形貌,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纳米粒子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改性膜层的钝化机理。结果Ce(NO_(3))_(3)/CeO_(2)/APTES复合膜层的接触角最大,接触角为106.6°,表现出最佳的疏水性。同时,其表面的腐蚀坑数量和面积最小。在盐水浸泡和电化学实验中,各试样的腐蚀电流密度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而上升,Ce^(3+)/CeO_(2)/APTES试样的腐蚀电位发生正移,具有较低的腐蚀电流密度,并且该试样具有最高的相角和最高的阻抗值,远高于Ce^(3+)/APTES试样。结论与单一硅烷膜层和仅分别添加Ce(NO_(3))_(3)、CeO_(2)2种缓蚀剂的膜层相比,Ce(NO_(3))_(3)/CeO_(2)/APTES复合膜层的防护效果有明显提升,且Ce^(3+)与CeO_(2)之间的协同作用大大提高了硅烷膜层的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APTES) 缓蚀剂 复合膜层 协同作用 耐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钾无氰镀镉工艺的边界条件
10
作者 郭崇武 詹兴刚 +3 位作者 王大铭 代朋民 杨强 杨开迪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4-119,共6页
介绍了氯化钾无氰镀镉工艺的研究开发过程,依据实验室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了工艺边界条件。氯化镉25 g/L~35 g/L,氯化钾80 g/L~140 g/L,PULIZIER NCC-617 AC络合剂100 g/L~140 g/L,PULIZIER NCC-617 Base辅助剂25 mL/L~30 mL/L,PULIZIER ... 介绍了氯化钾无氰镀镉工艺的研究开发过程,依据实验室试验与生产实践制定了工艺边界条件。氯化镉25 g/L~35 g/L,氯化钾80 g/L~140 g/L,PULIZIER NCC-617 AC络合剂100 g/L~140 g/L,PULIZIER NCC-617 Base辅助剂25 mL/L~30 mL/L,PULIZIER NCC-617 Bri光亮剂1.5 mL/L~2.5 mL/L,PULIZIER NCC-617 HCD高区光亮剂5 mL/L~10 mL/L,镀槽温度20℃~35℃,pH值7~9,阴极电流密度0.5 A/dm^(2)~1.5 A/dm^(2)(可放宽至0.5 A/dm^(2)~2.0 A/dm^(2)),阴极移动2 m/min~4 m/min,阳极采用镉的质量分数≥99.97%的镉板。在实验室制备钢铁表面无氰镀镉及六价铬彩色钝化样件,进行中性盐雾试验20 064 h样件表面无白锈。本工艺在镀层耐蚀性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氰镀镉 氯化镉 氯化钾 络合剂 光亮剂 辅助剂 边界条件 镀层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辅助法制备镁合金表面Mg-Al LDHs膜及其耐蚀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乘风 杜小青 +2 位作者 陈东初 魏红阳 王梅丰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6-175,共10页
为了降低反应能耗,利用螯合剂辅助法,通过在硝酸铝(Al(NO_(3))_(3))溶液内分别添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柠檬酸钠(SC)和酒石酸钾钠(PST)三种螯合剂制备转化液,然后将镁合金样品直接浸泡在三种转化液中,于60℃,pH值为12.0下反应9... 为了降低反应能耗,利用螯合剂辅助法,通过在硝酸铝(Al(NO_(3))_(3))溶液内分别添加乙二胺四乙酸四钠(EDTA-4Na)、柠檬酸钠(SC)和酒石酸钾钠(PST)三种螯合剂制备转化液,然后将镁合金样品直接浸泡在三种转化液中,于60℃,pH值为12.0下反应9 h,即可在镁合金表面制得不同螯合剂掺杂的Mg-Al层状双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s)膜。通过SEM,XRD,FT-IR等分析各LDHs膜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耐蚀性。结果表明:螯合剂辅助法可以在常压、60℃环境下于镁合金表面成功制得具有典型层状结构的LDHs膜;并且所得的三种Mg-Al LDHs膜均能有效提高镁合金的耐蚀性。然后通过对比研究三种不同LDHs膜层的结构性能发现:添加PST制备得到的Mg-AlPST LDHs膜致密度最高、厚度最大,可达1.4μm。三种膜层对镁合金耐蚀性的提高效果依次为:Mg-Al-PST LDHs>Mg-Al-SC LDHs>Mg-Al-EDTA LDHs;其中覆盖Mg-Al-PST LDHs膜的镁合金相比空白镁合金,其腐蚀电流密度下降约两个数量级,腐蚀总电阻上升约一个数量级。基于对所得LDHs膜的结构、性能分析可知螯合剂辅助法可在较低能耗条件下,在镁合金表面原位制备耐蚀性较好的Mg-Al LDHs膜的原因可能是:螯合剂中的羧基可加速Al^(3+)在镁基底的沉积,并促进Al^(3+)对Mg(OH)_(2)中部分Mg^(2+)的取代而形成LDH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LDHs膜 原位制备 螯合剂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含硫气井用N80S钢腐蚀行为研究——以陕北某气田为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普 王成达 +1 位作者 朱世东 王珂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1,共8页
陕北含硫气田在开发中后期出水严重、缓蚀剂缓蚀效率受限且与泡排剂配伍性差,引发管材严重腐蚀。在分析陕北某低含硫气井用N80S钢腐蚀现状及其服役环境基础上,利用三电极电化学工作站对3种现场用咪唑啉基缓蚀剂进行筛选、分析了缓蚀剂... 陕北含硫气田在开发中后期出水严重、缓蚀剂缓蚀效率受限且与泡排剂配伍性差,引发管材严重腐蚀。在分析陕北某低含硫气井用N80S钢腐蚀现状及其服役环境基础上,利用三电极电化学工作站对3种现场用咪唑啉基缓蚀剂进行筛选、分析了缓蚀剂与泡排剂的配伍性,并利用高温高压釜模拟其服役环境研究了缓蚀剂(+泡排剂)添加对N80S钢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N80S钢在下古低含硫气藏环境中服役不足5 a便因管壁严重减薄而断裂;N80S钢在添加150×10-6缓蚀剂3#后的电流密度仅为1.6μA/cm 2,腐蚀速率降至0.0372 mm/a,缓蚀剂的缓蚀效率达90%以上;而0.5%泡排剂的添加,轻微降低了缓蚀剂的缓蚀性能,N80S钢的腐蚀速率为0.0486 mm/a;腐蚀产物主要以FeCO 3和FeS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80S钢腐蚀 气井管柱防护 CO 2/H 2S腐蚀 缓蚀剂 泡排剂 配伍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缓蚀剂及其与硅烷复合自组装膜耐腐蚀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叙言 庄普誉 +2 位作者 吴尚澄 王桂香 王志登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06-115,共10页
目的解决铜及铜合金在海水介质中的腐蚀问题。方法采用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制备了甲基-1H-苯并三唑(TT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L-精氨酸和L-组氨酸4种缓蚀剂的自组装膜,并将这4种缓蚀剂分别与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 目的解决铜及铜合金在海水介质中的腐蚀问题。方法采用自组装技术在铜表面制备了甲基-1H-苯并三唑(TTA)、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L-精氨酸和L-组氨酸4种缓蚀剂的自组装膜,并将这4种缓蚀剂分别与双-[γ-(三乙氧基硅)丙基]四硫化物(Si-69)进行组合制备了复合自组装膜,通过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铜表面自组装膜的耐腐蚀性能。结果所有缓蚀剂及其复合膜层均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不同缓蚀剂自组装膜的缓蚀效率从大到小为:CTAB(78.78%)>TTA(61.00%)>组氨酸(56.03%)>精氨酸(46.38%)。相比空白铜样品的水接触角(76.9°),CTAB自组装膜的接触角达100.7°。缓蚀剂与Si-69复配的自组装膜性能比单一缓蚀剂或硅烷更加优异,且在4种缓蚀剂中CTAB效果最好,其缓蚀效率达96.91%,其余依次为TTA(85.38%)、组氨酸(84.91%)和精氨酸(82.09%)。CTAB与硅烷复合膜层的水接触角为105.6°。结论在铜表面制备CTAB、TTA、组氨酸、精氨酸4种自组装膜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耐蚀性。将4种缓蚀剂与硅烷复配时缓蚀效率均有提高,硅烷的加入能够改善缓蚀剂自组装膜层结构,提高耐蚀性。结果表明,利用缓蚀剂与硅烷复配的协同效应来提高膜层性能是一种可行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硅烷偶联剂 缓蚀剂 耐蚀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下泡沫灭火剂对消防设备金属的腐蚀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蒋凯 孔得朋 王东升 《消防科学与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3-119,共7页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泡沫灭火剂对消防设备金属的腐蚀行为,选用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合成型泡沫灭火剂(S)、氟蛋白泡沫灭火剂(FP)这3种消防工作中常用的泡沫灭火剂和2种消防设备金属材料(镀锌钢、铝合金),在40~80℃下开展了浸泡失重... 为探究不同温度下泡沫灭火剂对消防设备金属的腐蚀行为,选用了水成膜泡沫灭火剂(AFFF)、合成型泡沫灭火剂(S)、氟蛋白泡沫灭火剂(FP)这3种消防工作中常用的泡沫灭火剂和2种消防设备金属材料(镀锌钢、铝合金),在40~80℃下开展了浸泡失重和电化学测试试验,并计算了腐蚀速率,测量了腐蚀电流密度等关键参数。结果表明:金属腐蚀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种泡沫灭火剂对2种金属的腐蚀速率依次为:FP>S>AFFF,2种金属的耐蚀性为:铝合金>镀锌钢。随着温度的升高,2种金属的腐蚀程度有所加剧,镀锌钢表面产生腐蚀产物与点蚀坑,铝合金表面颜色变暗,在FP中,两种金属表面均产生点蚀坑,其数量和深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电化学测试发现,在腐蚀初期,随着温度升高,腐蚀电流密度上升,电容弧径和电荷转移电阻减小,腐蚀加快。此外,在不同温度下,铝合金在3种泡沫液中以及镀锌钢在AFFF和FP中的腐蚀机制都处于电荷转移控制之下,但镀锌钢在S中表现为典型的扩散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灭火剂 消防设备 腐蚀研究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锈缓蚀低表面处理涂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吉 白久航 +3 位作者 凌志远 朱能杰 严威威 蓝席建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40-449,共10页
海洋环境金属构筑物表面易腐蚀、维护成本高以及保养困难,而普通低表面处理涂料功能单一,无法长效防腐,且缓蚀剂与水性涂料配方体系难以兼容。引入适量咪唑啉缓蚀剂与过量的自交联环氧发生预固化反应,提升涂层交联密度的同时具备缓蚀钝... 海洋环境金属构筑物表面易腐蚀、维护成本高以及保养困难,而普通低表面处理涂料功能单一,无法长效防腐,且缓蚀剂与水性涂料配方体系难以兼容。引入适量咪唑啉缓蚀剂与过量的自交联环氧发生预固化反应,提升涂层交联密度的同时具备缓蚀钝化功能,加上乙二胺四乙酸(EDTA)与金属底材的络合作用,制得一种具有高效强渗透、转锈和缓蚀功能的水性涂层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LSCM)、X射线衍射仪(XRD)、拉曼光谱仪(Raman)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手段对转锈缓蚀低表面处理涂料的转锈性能和缓蚀机制进行初步探索。结果表明,金属基材表面的锈蚀产物在转锈剂和缓蚀剂的双重作用下快速形成稳定的“沉淀型”转化膜和钝化膜。拉曼和XRD显示,锈转化率达到72.4%,转锈膜和钝化膜的协同保护使涂层具有长效防腐性能,3.5%NaCl盐水浸泡试验168 h后附着力衰减值仅为3.3%,耐中性盐雾500h仍具有良好的防腐效果。新型低表面处理转锈缓蚀涂料施工便捷、可有效降低金属构筑物表面处理等级,同时减少涂层打磨带来的环境污染,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海洋环境下船舶和海洋平台等的运维成本,对于难以彻底表面处理的海洋环境金属材料的长寿命服役需求有着优异的工程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料 防腐 转锈剂 缓蚀剂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HA和TT-LYK在钴基阻挡层集成电路CMP中的协同作用
16
作者 方淇 潘国峰 +1 位作者 杨雪妍 胡连军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46-2550,2561,共6页
针对集成电路铜(Cu)互连Co阻挡层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存在Cu/Co去除速率(RR)选择性差、易发生腐蚀等问题,采用CMP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新型络合剂水杨羟肟酸(SHA)以及抑制剂2,2′-{[(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亚氨基}双乙醇(TT-L... 针对集成电路铜(Cu)互连Co阻挡层在化学机械抛光(CMP)过程中存在Cu/Co去除速率(RR)选择性差、易发生腐蚀等问题,采用CMP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新型络合剂水杨羟肟酸(SHA)以及抑制剂2,2′-{[(甲基-1H-苯并三唑-1-基)甲基]亚氨基}双乙醇(TT-LTK)在Co基阻挡层CMP中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在抛光条件下,SHA对Cu和Co均具有络合效果,TT-LTK对Co无抑制效果,但对Cu有显著抑制作用;在静态条件下,SHA对Co仍表现出络合特性,对Cu则表现出抑制效果,TT-LTK对Cu和Co均具有良好的缓蚀作用。同时,SHA和TT-LYK协同使用可以实现理想的Cu/Co RR和选择比,并将Cu/Co腐蚀电位差抑制至13 mV。本研究为SHA和TT-LYK在Cu互连Co基阻挡层集成电路CMP中的应用开辟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机械平坦化 络合剂 腐蚀 SHA TT-LY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抑菌剂在鲜食微藻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17
作者 刘亚楠 周真真 +2 位作者 张俊杰 丛威 段蕊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5-199,共5页
微藻营养丰富,目前市售产品主要以高温干燥处理后的微藻粉制得,然而干燥过程会导致活性成分大量流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基于新鲜微藻开发的鲜食产品极具市场价值。在鲜食微藻保藏过程中,防腐且保留藻细胞活性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天... 微藻营养丰富,目前市售产品主要以高温干燥处理后的微藻粉制得,然而干燥过程会导致活性成分大量流失,营养价值大打折扣,因此,基于新鲜微藻开发的鲜食产品极具市场价值。在鲜食微藻保藏过程中,防腐且保留藻细胞活性是面临的首要问题。天然抑菌剂因为绿色安全已经被应用于水产品、肉制品、奶制品等食品中,具有良好的防腐保鲜效果。文章分析了几种天然抑菌剂的抑菌机制及其应用现状,并分析了将其应用于鲜食微藻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食微藻 天然抑菌剂 微藻防腐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孔剂对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许莹 赵散玉 +3 位作者 夏朋昭 何曜腾 武泽倩 蔡艳青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1-631,共11页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微波烧结法制备了弹性模量接近于人体骨骼、强度符合人体植入物要求的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压缩试验以及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造孔剂NH_(4)HCO_(3)粒径及添加量(质... 采用粉末冶金工艺结合微波烧结法制备了弹性模量接近于人体骨骼、强度符合人体植入物要求的医用多孔Ti/16Mg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压缩试验以及耐腐蚀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造孔剂NH_(4)HCO_(3)粒径及添加量(质量分数)对复合材料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H_(4)HCO_(3)对多孔Ti/16Mg复合材料的物相组成没有显著影响,试样孔隙随着NH_(4)HCO_(3)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着NH_(4)HCO_(3)添加量增加,试样孔隙率由16.64%增加到33.09%。当NH_(4)HCO_(3)粒径为165~198μm、质量分数为18%时,多孔Ti/16Mg试样的弹性模量为6.49 GPa、抗压强度为115 MPa,满足人体植入物的力学性能要求。NH_(4)HCO_(3)粒径对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影响不大,在相同粒径条件下,随NH_(4)HCO_(3)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4%,复合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略有下降,极化电阻由574.528Ω·cm^(‒2)下降到139.236Ω·c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孔剂 多孔钛合金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中核心组分对铝合金的腐蚀影响研究
19
作者 孙韬 缪煦扬 +2 位作者 蒋凯 孔得朋 张佳庆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287-4295,共9页
为了探究氟蛋白泡沫(Fluoroprotein Foam,FP)灭火剂中核心组分对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浸泡失重、动电位极化(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PDP)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方法开展了试验研究... 为了探究氟蛋白泡沫(Fluoroprotein Foam,FP)灭火剂中核心组分对铝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利用浸泡失重、动电位极化(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PDP)和电化学阻抗谱(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等方法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FP组分中水解蛋白、稳定剂、助溶剂和抗冻剂起到促进铝合金腐蚀的作用,而两种表面活性剂产生缓蚀作用,其中,作为稳定剂的FeSO_(4)腐蚀作用最强,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缓蚀效果最明显,通过PDP和EIS得到7%FeSO_(4)的腐蚀率分别为29.19%和32.14%,7%氟碳表面活性剂的缓蚀率分别为25.22%和18.21%。此外,铝合金的Nyquist图均呈现出扁平半圆弧特征,通过拟合后得到的电化学参数进一步证实了浸泡失重试验的结论,FP各组分的腐蚀性由强到弱依次为FeSO_(4)、醋酸钴、水解蛋白、乙二醇、尿素、SDS、O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氟蛋白泡沫灭火剂 铝合金 电化学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表面处理剂对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
20
作者 徐明亮 乔红宇 +3 位作者 曹将栋 仇潞 尚振一 张腾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4-101,共8页
目的提高等离子弧焊(PAW)焊接2205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金属表面处理剂为介质,对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接接头进行保护试验,研究了金属表面处理剂对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 目的提高等离子弧焊(PAW)焊接2205双相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方法采用金属表面处理剂为介质,对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接接头进行保护试验,研究了金属表面处理剂对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接接头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采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维氏硬度仪、万能试验机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对2205双相不锈钢原始试样、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无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试样、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试样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在经过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的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中,金属表面处理剂中化学元素扩散至材料表面,扩散深度不小于0.005 mm。与未采用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焊缝相比,焊缝硬度为262HV~271HV,提高了25%,热影响区硬度为262HV~271HV,提高了15%。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双相不锈钢焊接接头抗拉强度提高了20%,有效提高了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接头的力学性能。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在2205双相不锈钢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PAW焊中,动电位极化曲线的点蚀电位与自腐蚀电位差最大分别为0.2876 V和0.5554 V。维钝电流密度最小,交流阻抗分析结果表明其容抗弧半径最大,钝化膜内层电阻最大为7.531×10^(5)Ω·cm^(2),有效提高了其抗腐蚀能力。结论经过金属表面处理剂保护的2205双相不锈钢PAW焊后,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抗腐蚀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金属表面处理剂 PAW焊 力学性能 抗腐蚀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