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len型双肟铜(Ⅱ)和钴(Ⅱ)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热性质(英文) 被引量:3
1
作者 董文魁 吕忠武 +3 位作者 孙银霞 许力 王莉 董秀延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627-1634,共8页
一种新的Salen型双肟配体H2L(H2L=4,4′-二溴-6,6′-二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或四水合乙酸钴反应,合成了2种配合物即[Cu(L)](1)和[Co(L)(H2O)2]n(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由1... 一种新的Salen型双肟配体H2L(H2L=4,4′-二溴-6,6′-二氯-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分别与一水合乙酸铜或四水合乙酸钴反应,合成了2种配合物即[Cu(L)](1)和[Co(L)(H2O)2]n(2)。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单核结构,由1个Cu2+离子和1个四齿配位的L2-单元组成。中心CuⅡ原子的配位数为4,配合物的几何构型为扭曲的四面体。配合物2含有1个Co2+离子、1个配体L2-单元(提供N2O2给予体)、2个配位的水分子,其中心CoⅡ原子具有六配位的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该配合物通过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线性延伸的金属-水链状超分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物 salen型双肟配体 合成 晶体结构 热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len型双肟镍(Ⅱ)簇合物的合成与晶体结构(英文) 被引量:1
2
作者 孙银霞 董文魁 +2 位作者 王莉 赵丽 杨玉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478-1482,共5页
A nickel(Ⅱ) cluster,{[Ni(L)H2O]2(OAc)2Ni}.2EtOH,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means of the complexation of nickel(Ⅱ) acetate tetrahydrate with a new Salen-type bisoxime ligand (H2L,4,4'-dimethoxy-2,2'-[ethylen... A nickel(Ⅱ) cluster,{[Ni(L)H2O]2(OAc)2Ni}.2EtOH,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means of the complexation of nickel(Ⅱ) acetate tetrahydrate with a new Salen-type bisoxime ligand (H2L,4,4'-dimethoxy-2,2'-[ethylenedioxybis (nitrilo-methylidyne)]diphenol). The crystal structure shows that the hexacoodinated terminal nickel(Ⅱ) ions lie in the N2O2 coordination sphere of Salen-type bisoxime ligands,quadruple μ-phenoxo oxygen atoms from two [NiL] chelates coordinated to the central nickel(Ⅱ) ion,and the two acetate anions coordinated to three nickel(Ⅱ) ions through Ni-O-C-O-Ni bridges. Thus,all the three nickel atoms of the cluster have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ies. CCDC:736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髤簇合物 salen型双肟配体 合成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Salamo型四肟配体构筑的锌(Ⅱ)配合物:合成,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9
3
作者 杨玉华 郝静 +2 位作者 董银娟 王刚 董文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280-1292,共13页
通过二水乙酸锌(Ⅱ)和双Salamo型四肟配体6,6′-二乙氧基-双(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四酚(H4L)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锌(Ⅱ)配合物即:[Zn_3(L)(OAc)2(H_2O)](1)和[Zn3(L)(OAc)2(H2O)]·[Zn3(L)(OAc)2(CH_3OH)(H_2O)]·3CH_3... 通过二水乙酸锌(Ⅱ)和双Salamo型四肟配体6,6′-二乙氧基-双(2,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四酚(H4L)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锌(Ⅱ)配合物即:[Zn_3(L)(OAc)2(H_2O)](1)和[Zn3(L)(OAc)2(H2O)]·[Zn3(L)(OAc)2(CH_3OH)(H_2O)]·3CH_3OH·H_2O(2)。该类配合物含有2个Salamo型L4-配体和3个锌(Ⅱ)离子,其中2个锌(Ⅱ)原子位于Salamo型螯合单元的N2O2空腔内。[Zn(L)]螯合物中桥联的酚氧原子进一步和中心的锌(Ⅱ)原子配位。这类结构能通过2个桥联的乙酸根配体稳定,从而使配合物1和2达到电荷平衡。配合物有2种不同的几何构型即扭曲的三角双锥和四方锥(配合物1)或三角双锥和八面体(配合物2)。另外,配合物1和2在激发波长为340和337 nm时能发出强的绿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31和53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配体 锌(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双肟四核苦味酸铜(Ⅱ)化合物的制备、结构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建华 吴刚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925-1930,共6页
室温下,H2L(H2L=6,6'-二甲氧基-2,2'-[(1,4-亚丁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和苦味酸铜在丙酮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核苦味酸铜(II)化合物[Cu4L2(pic)4(H2O)2]·2H2O(1)。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 室温下,H2L(H2L=6,6'-二甲氧基-2,2'-[(1,4-亚丁基)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和苦味酸铜在丙酮溶剂中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四核苦味酸铜(II)化合物[Cu4L2(pic)4(H2O)2]·2H2O(1)。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确认。结构解析表明,1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2/c,晶胞参数为a=3.4376(4)nm,b=1.3750(3)nm,c=2.2418(2)nm,β=106.689(3)0,V=10.150(2)nm3,Z=4,Mr=2011.44,Dc=1.316 g/cm3,μ=0.916 mm-1,F(000)=4096,R1=0.0979,wR2=0.2010。1的对称单元中含有4个Cu(II)原子,2个配位H2L分子,4个配位苦味酸根阴离子,2个配位水分子和2个游离水分子组成。中心4个Cu(II)的配位数均为6,以每个Cu(II)原子为中心均形成了扭曲八面体结构的配位几何构型,分子间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抗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的抑菌活性高于H2L,二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枯草杆菌均有显著的抑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salen型双肟配体 结构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Salen双肟类衍生物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5
作者 冯建华 葛秀涛 +3 位作者 薛连海 郑建东 冯剑 侯金松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1年第3期414-416,419,共4页
以12,-二胺氧乙烷、1,3-二胺氧丙烷、1,4-二胺氧丁烷及3种水杨醛衍生物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常压、55℃条件下合成了9种新型的Salen双肟类衍生物,与过渡金属盐类作用制备了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差热-热重... 以12,-二胺氧乙烷、1,3-二胺氧丙烷、1,4-二胺氧丁烷及3种水杨醛衍生物为原料,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常压、55℃条件下合成了9种新型的Salen双肟类衍生物,与过渡金属盐类作用制备了其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及差热-热重等测试技术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新型Salen双肟类衍生物均为四齿含氮配体并与过渡金属离子有较强的配位能力,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型双肟配体 配合物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三核钴(Ⅱ)Salamo型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溶剂效应和荧光性质(英文) 被引量:5
6
作者 王莉 康全鹏 +3 位作者 郝静 张阳 白杨 董文魁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5-533,共9页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 通过四水乙酸钴(Ⅱ)和Salamo型双肟配体4,4′-二硝基-2,2′-(1,2-乙二氧双(氮次甲基))二酚(H2L)在不同溶剂中的配位反应,合成了2种不同溶剂参与配位的三核钴(Ⅱ)配合物,即[Co_3L(OAc)_2(CH_3CH_2OH)_2]·2CH_3CH_2OH·2CHCl_3(1)和[Co_3L(OAc)_2(C_3H_7OH)_2](2),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性质表征。在配合物1和2中,存在2个配体单元(提供N_2O_2配位原子),2个乙酸根离子,2个配位的乙醇或正丙醇分子。虽然2个配合物是在不同溶剂中合成的,但配合物中的钴(Ⅱ)离子均采用稍微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结果表明,溶剂效应在配合物的配位环境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另外,配合物1和2在激发波长为450 nm时能表现出强烈的光致发光,其最大发射波长分别为568和566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amo配体 钴(Ⅱ)配合物 合成 晶体结构 荧光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