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康义 辛学兵 +5 位作者 裴顺祥 郭慧 法蕾 吴莎 马淑敏 吴迪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1,82,共10页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 对河北省塞罕坝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对比分析不同营林区内林下植被组成及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重要值、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探究林下植被物种重要值及多样性指数在3个营林区内的变化差异。结果表明,3个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物共116种,隶属44科86属。林下植物的科、属、种总数在3个营林区中表现一致,即母子沟最高,莫里莫次之,北岔最低。灌木层优势科均以蔷薇科居多,草本层优势科则各有不同,显示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莫里莫营林区灌草层的指数值高于其他2个营林区,母子沟居中,北岔最低。莫里莫营林区高灌草层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反映该地区生态系统的较高健康度和韧性,而母子沟的中等多样性测度指数可能表明其生态系统正处于过渡状态,北岔营林区的低多样性测度指数暗示生态系统可能面临潜在风险。研究结果对第三乡林场不同营林区内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物种多样性 物种重要值 林下植物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实现驱动下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研究——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例
2
作者 李研 刘宵序 +1 位作者 陈松 王华 《林业科技》 2025年第2期63-69,共7页
在界定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内涵与概念范畴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驱动,提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产出测量框架、指标和价值计算原理。综合利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林场每年约创造... 在界定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内涵与概念范畴的基础上,以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为驱动,提出了森林生态产品产出测量框架、指标和价值计算原理。综合利用直接市场法和替代市场法对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生态价值进行核算,结果显示林场每年约创造11.2亿元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尚未得到补偿,按照价值大小排列的森林生态产品子类别为:空气净化,占总价值的59.51%;涵养水源,占总价值的17.37%;固碳释氧,占总价值的12.12%;保护土壤,占总价值的6.66%;生物多样性,占总价值的3.44%;林木,占总价值的0.88%;科研成果,占总价值0.01%。为了获得更加准确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结果,推动森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应该建立统一、规范的森林生态产品价值评估标准,加大对林场的生态补偿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 生态产品价值 塞罕坝林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和优化Blending算法的人工林地上生物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辛守英 王晓红 焦琳琳 《西北林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7-219,共13页
森林生物量是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评估森林碳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准确估算塞罕坝林场主要优势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对于评估区域森林碳循环及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区域,利用Sentinel-1雷达遥... 森林生物量是了解森林碳循环以及评估森林碳储量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准确估算塞罕坝林场主要优势树种人工林生物量对于评估区域森林碳循环及实现森林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以塞罕坝林场为研究区域,利用Sentinel-1雷达遥感数据、Sentinel-2光学遥感数据和DEM数据,分别提取雷达数据的雷达和纹理特征,光学数据的光谱、纹理、植被指数和缨帽变换特征,以及DEM数据的高程、坡度、坡向等地形特征,结合塞罕坝林场的森林二类调查数据,通过HPO-PCA-Blending集成估算模型实现塞罕坝林场主要优势树种人工林生物量的估算。结果表明:1)对Sentinel-1、Sentinel-2和DEM多源数据进行参数特征提取,得到234种参数特征;2)华北落叶松、白桦、樟子松、蒙古栎、云杉格网中心的森林生物量均近似正态分布规律;3)相比ANN、MLR、XGB、LSTM和KNN估算模型,HPO-PCA-Blending集成估算模型极大地提高了主要优势树种人工林生物量的估算精度,R^(2)均提高0.3以上。多源数据参数特征与HPO-PCA-Blending集成估算模型联合能够实现对塞罕坝林场人工林生物量的准确估算,可为塞罕坝林场乃至其他区域森林生物量的估算和森林资源的管理提供重要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林场 人工林 森林生物量 机器学习 多源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下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人工林树种识别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晓红 辛守英 +1 位作者 张薇 焦琳琳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98-311,共14页
为探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下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PCA-BO-CNN)模型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方法,以提高遥感技术在人工林树种识别中的... 为探究基于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下贝叶斯优化(Bayesian Optimization,BO)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算法(PCA-BO-CNN)模型对人工林树种识别的方法,以提高遥感技术在人工林树种识别中的准确率和鲁棒性。以塞罕坝机械林场为研究区域,利用Sentinel-1遥感数据、Sentinel-2遥感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数据及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PCA-BO-CNN算法模型结合,并与其他不同算法模型对比分析,以提高人工林树种识别的准确性。结果表明,1)相比PCA算法处理前,PCA算法处理后多源数据特征的PCA1—PCA39共计39个特征的标准差和特征间的区分性明显提升。因此,PCA算法处理有利于提升对华北落叶松、白桦、樟子松、蒙古栎和云杉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的识别精度;2)在PCA算法处理前,BO-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算法模型对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总体准确度(OA)和Kappa系数精度,分别为81.87%,0.7545。在PCA算法处理后,PCA-BO-CNN算法模型对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OA和Kappa系数精度相对提高,分别为83.10%,0.7703;3)相比PCA算法处理前的BO-RF算法模型,PCA算法处理后的PCA-BO-CNN算法模型对塞罕坝林场主要优势树种及非林地识别的调和平均数(F1)、OA和Kappa系数的整体精度相对较高。具体,相比BO-RF算法模型PCA-BO-CNN算法模型的OA提升了1.24%,且相比PCA算法处理前PCA-BO-CNN算法模型OA提升了3.71%。与其他算法模型相比,基于PCA-BO-CNN算法模型的人工林树种识别方法具有很强的准确性和鲁棒性,为掌握塞罕坝林场人工林的树种分布,进而了解森林碳储量、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制定碳减排政策以及推动森林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A-BO-CNN模型 塞罕坝林场 人工林 遥感技术 树种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年限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戴楠 王寅 +1 位作者 王梓静 李天雪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2-99,共8页
【目的】揭示植被恢复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影响机制,为人工林固碳、保肥功能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不同恢复年限(15、25、36、52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退化沙地为对照,通... 【目的】揭示植被恢复对塞罕坝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的影响机制,为人工林固碳、保肥功能精准提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以塞罕坝不同恢复年限(15、25、36、52年)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退化沙地为对照,通过测定0~1 m土层碳、氮、磷储量及相关环境因素,揭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碳、氮、磷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1)不同恢复年限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储量平均值分别为(211.5±46.1)、(16.0±3.1)、(5.8±0.8)t/hm^(2)。土壤碳、氮、磷储量随恢复年限增加显著增加(P<0.05),土壤碳和磷储量于36年达最大值,而氮储量在52年时显著大于其他恢复年限(P<0.05)。(2)方差分解结果显示,土壤和植被因素共同解释土壤碳、氮、磷储量84.46%、82.73%和65.29%的变异。其中,土壤黏粒含量单独解释率分别为25.79%、28.08%和34.16%;植被地下生物量单独解释率分别为58.67%、54.65%和31.13%。(3)结构方程结果表明,恢复年限对土壤碳、氮、磷储量仅具间接作用,恢复年限既可通过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间接提高土壤碳、氮、磷储量(占总效应的58.6%、53.0%和35.3%),又可通过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和凋落物层现存量来改变土壤机械组成,从而提高土壤磷储量(占总效应的38.3%)。【结论】植被恢复年限通过增加植被地下生物量和改善土壤机械组成有效提升土壤碳、氮、磷储量,故人工林管理实践需加强土壤机械组成改良与根系生物量维持,同时注重土壤固碳保肥功能的长期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年限 土壤碳氮磷储量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条件适宜性评估研究
6
作者 张晓辉 孟旭芹 +2 位作者 付桂琴 童俊 谭国明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3期159-165,共7页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 为提升和发挥塞罕坝森林康养功能,利用2020—2022年塞罕坝及周边共3个空气负氧离子站监测数据,以及同期对应的气象环境数据,根据隶属度函数及森林康养气象条件综合评价指数等公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人体舒适度、空气质量等因子的康养适宜性特征,以及适宜森林康养的时间。结果表明,塞罕坝及周边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值超过2000个/cm^(3),月变化均呈“单峰型”分布,空气负氧离子条件全年均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仅在夏季舒适度等级为-1~0级,舒适度条件适宜康养,其他季节均不适宜康养;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年、季、月PM_(2.5)、PM_(10)浓度分别低于35、50μg/m^(3),均呈现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特点,PM_(2.5)、PM_(10)浓度月变化分别呈“W”型分布及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全年空气质量条件均非常适宜康养;利用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计算得出,塞罕坝及周边森林康养气象综合评价指数月变化呈“单峰”型分布,峰值出现在7月,6—9月综合评价指数均超过0.7,为适宜康养月份,南部地区适宜康养的时间长于北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康养 气象条件 空气负氧离子浓度 适宜性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蓝靛果繁育和栽培技术探析
7
作者 杨月元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37-139,共3页
随着林场产业结构调整,蓝靛果以其高营养和深加工价值,在林下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蓝靛果种苗培育成为关键一环。本文总结了蓝靛果规模化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为今后塞罕坝地区蓝靛果产业开发奠定种苗培育基础。
关键词 塞罕坝 蓝靛果 繁育 扦插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产业发展探析
8
作者 杨月元 《森林防火》 2025年第1期144-146,共3页
随着现代林场森林经营可持续化发展,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分场也应顺应时代要求,加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循环经济。通过分析大唤起分场产业发展现状,总结产业发展面临问题,提出今后产业发展建议。
关键词 塞罕坝 产业发展 结构升级 可持续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机械林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特征分析
9
作者 李金龙 《林业调查规划》 2025年第4期127-134,共8页
为分析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4种林龄(15 a、24 a、35 a、44 a)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分析不同分解阶段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林龄44 ... 为分析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特征,以塞罕坝机械林场4种林龄(15 a、24 a、35 a、44 a)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凋落物网袋法进行分解试验,分析不同分解阶段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养分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林龄44 a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总质量损失率最高,其次为林龄35 a、24 a、15 a;林龄44 a落叶松人工林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林龄15 a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氮、钾、碳质量分数最高,随着林龄增长,其质量分数逐渐降低;不同林龄组间凋落物氮、磷、钾、碳元素的释放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林龄增长,其释放率逐渐提高;林龄44 a、35 a落叶松人工林对比其他林龄,其凋落物养分积累得更多,营养元素较易释放,分解速率更快。以期揭示不同林龄落叶松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机械林场 林龄 落叶松人工林 凋落物分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树冠投影面积模型构建
10
作者 张馨 柳长明 《林业勘查设计》 2025年第1期79-84,90,共7页
依据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纯林12块标准地4个不同林龄(10、15、20、25 a)数据,使用圆形、椭圆形、矩形和凸包结构,分别在4点位和8点位计算树冠投影面积,并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和林龄之间的差异。通过绘制12个变量的散点图和... 依据河北省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华北落叶松纯林12块标准地4个不同林龄(10、15、20、25 a)数据,使用圆形、椭圆形、矩形和凸包结构,分别在4点位和8点位计算树冠投影面积,并分析不同计算方法和林龄之间的差异。通过绘制12个变量的散点图和相关性图,分析变量对树冠投影面积的影响。利用全子集法和刀切法构建树冠投影面积预测模型。结果表明,8点位的计算精度优于4点位,且15 a林龄的树冠投影面积存在显著变异趋势。最终,胸径(DBH)、单木竞争因子(BALD)、相对直径(RD)、冠长(CL)和冠幅(Crown)被纳入模型,除竞争因子外,其他变量与树冠投影面积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树冠投影面积 凸包算法 投影模型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PS模型的塞罕坝植被净初级生产力时空变化分析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包志意 范文义 《森林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4-84,共11页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的关键驱动数据,获取高精度LAI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大多研究采用的MODIS LAI产品缺乏可信度。为此... 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是北部生态系统生产力模拟模型(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BEPS)的关键驱动数据,获取高精度LAI对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十分重要,然而当前大多研究采用的MODIS LAI产品缺乏可信度。为此,基于LAI动态模型、PROSAIL辐射传输模型和层状贝叶斯网络(Hierarchical Bayesian Network,HBN)构建数据同化系统,获得空间分辨率为20 m的LAI数据,驱动BEPS模型,模拟塞罕坝机械林场2011—2021年的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并对NPP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同化方法获得的高分辨率LAI数据极大提高了MODIS LAI产品的精度;基于同化后的LAI数据驱动BEPS模型获取模拟森林NPP,与样地实测数据计算NPP间相关性较高(R^(2)=0.77);2011—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植被NPP平均值为307.4 g/(m^(2)·a),森林NPP呈现平稳增长趋势;不同植被类型模拟NPP存在较大差异,针叶林、落叶林及混交林模拟NPP分别为484.9、402.4、287.9 g/(m^(2)·a);植被NPP与温度因子相关性较高,偏相关系数为0.2~0.8,而植被NPP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总体而言相对较低,其偏相关系数为-0.3~0.4,在该地区降水量对植被NPP的影响较低,温度为该地区NPP变化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可获取高空间分辨率的LAI数据,为森林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精准时空模拟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叶面积指数 BEPS模型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被引量:3
12
作者 伏学习 马识途 +3 位作者 李娟 聂蓓捷 和家欢 杨会娟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1期113-122,共10页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 旅游网络照片是旅游者关于旅游地形象感知的视觉化表达,通过分析游客上传的网络景观照片可以了解游客对森林旅游地景观形象感知并对关键景观要素进行精准化管理与保护。本研究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选取旅游网站的1656张景观照片作为研究对象,从认知和情感2个方面分析了塞罕坝旅游景观的形象感知。利用图像语义分割提取景观要素,对景观要素进行聚类分析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DeepSentiBank和HowNet情感词典进行情感研究,并选取景观格局指标阐述了不同照片产生情感偏差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天空是旅游者关注的首要景观要素,其次是云彩、道路、森林;感知到的旅游景观分为植物景观、天气天象景观、水域景观和地物景观4种类型;照片呈现的情感总体表现为正面和中性情感,其中植物景观正向情感比例最高,地物景观的负面情感比例最高;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景观形状指数(LSI)与情感值呈现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最大斑块指数与情感值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感知 深度学习 景观照片 景观格局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被恢复对塞罕坝地区土壤养分质量的影响(2002-2022年) 被引量:4
13
作者 钱甲龙 孙鹤嘉 +1 位作者 刘强 张菲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6-133,共8页
以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和乌兰布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处(116°32′~118°14′E、41°35′~42°40′N,海拔1 010.0~1 939.9 m)的森林-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下旬在冀蒙界河两岸以2 km... 以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和乌兰布统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处(116°32′~118°14′E、41°35′~42°40′N,海拔1 010.0~1 939.9 m)的森林-草原、干旱-半干旱地区交错带为研究区域,于2022年8月下旬在冀蒙界河两岸以2 km×2 km为基本网格单元进行机械布点,选取63个网格交点为取样点,按2022年植被恢复类型进行分类(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人工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人工林、天然林(自然恢复的次生阔叶森林,以白桦(Betula platyphylla)为主)、放牧草地、封育草地);在每个取样点使用土钻法采集0~2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每次取样以网格交点为中心,按东西走向间隔10 m设置3次重复,所取同样点3份土样风干过筛后等量混合均匀,检测土壤的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速效磷质量分数、速效钾质量分数、碱解氮质量分数、有机碳质量分数;以土壤质量指数为评价指标,以7项土壤养分指标为影响土壤质量指数的因素,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多重比较法,分析2002年与2022年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化学性质差异、近20 a植被恢复对塞罕坝地区土壤养分的影响、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植被恢复显著影响土壤养分储量,不同恢复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存在差异,但均对土壤养分总量有所消耗。以樟子松人工林消耗量最大,其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全氮质量分数、全磷质量分数、全钾质量分数,与2002年森林相比分别下降了68.07%、60.87%、81.38%、25.87%,但不同植被恢复类型均能提升土壤养分有效性(土壤的碳质量分数∶氮质量分数(w(C)∶w(N))、碳质量分数∶磷质量分数(w(C)∶w(P))明显下降)。土壤质量指数分析表明,不同植被恢复后土壤质量比2002年均有所下降,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在维持土壤养分质量方面效果最佳,其土壤质量指数为0.54,与2002年森林土壤养分质量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说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考虑乡土树种的重要性,建议制定针有对性的养分管理措施以优化植被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土壤养分 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土壤质量指数 塞罕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植被覆盖时空分异与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晓红 辛守英 +2 位作者 阳丽虹 马明浩 焦琳琳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171,共9页
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 研究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变化及其驱动机制能够为区域植被保护与森林经营管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基于MODIS-NDVI、气温和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偏相关性分析、残差分析和相对作用分析等方法,分析塞罕坝林场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探讨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不同植被覆盖的驱动机制。结果显示:(1)塞罕坝林场植被覆盖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低于0.55的区域归为低植被覆盖区,NDVI高于0.65的区域为高植被覆盖区,而NDVI为0.55~0.65的区域为中等植被覆盖区。(2)2000—2020年,不同植被覆盖等级NDVI的平均增长速率有所差异,低植被覆盖区NDVI平均增长速率较快;其次是中等植被覆盖区和高植被覆盖区;尤其是2007年之后,塞罕坝林场全域NDVI平均增长速率明显高于2000—2007的植被NDVI平均增长速率。(3)在不同植被覆盖等级区,NDVI的主要驱动因素也有所不同,低植被覆盖区NDVI主要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其贡献率高达60.78%;中高植被覆盖区主要驱动因子存在着空间异质性,即中高植被覆盖区的西部和东南部的低海拔区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东北部的高海拔区主要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林场 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气候因素 人类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秋季景观色彩质量评价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
15
作者 刘叶凡 于士涛 +2 位作者 韩阳媚 欧阳嗣航 李玉灵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458-468,共11页
为充分挖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资源的观赏价值,优化塞罕坝秋季景观林水平斑块格局,研究秋季景观林的色彩质量及其影响因子,在塞罕坝利用无人机航拍选取2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林图片,采用BIB-LCJ法设计问卷,评价秋季景观林质量,利用... 为充分挖掘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林资源的观赏价值,优化塞罕坝秋季景观林水平斑块格局,研究秋季景观林的色彩质量及其影响因子,在塞罕坝利用无人机航拍选取25个具有代表性的景观林图片,采用BIB-LCJ法设计问卷,评价秋季景观林质量,利用Color Impact软件和ArcGIS软件对照片进行色彩量化处理和色彩斑块划分,分析影响秋季景观质量的色彩要素。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美景度值,塞罕坝秋季景观Ⅲ级以上占56%。(2)与美景度相关性显著的色彩要素按贡献度大小排序,负向指标为最大斑块指数>背景比例;正向指标为分割度指数>斑块均匀度指数>饱和度指数>主色相比>明度指数>色彩均匀度指数>色相指数。(3)主色相占比57.85%,饱和度指数0.25,明度指数0.44、最大斑块指数18.58%,分割度指数0.85,色彩斑块破碎且均匀,背景比例21.76%的蒙古栎-云杉混交林美景度值最大。综上所述,塞罕坝景观美学质量属较美水平。分割度指数、斑块均匀度指数、最大斑块指数对研究区内景观色彩质量影响较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秋季景观林 色彩特征 美景度 景观美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抚育采伐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
16
作者 王晓蕊 张馨月 +4 位作者 贾磊 许中旗 张菲 付立华 程顺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24年第4期357-363,共7页
为了解抚育采伐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抚育强度下樟子松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分化明显,胸径变化范围较大,... 为了解抚育采伐对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人工林林分结构的影响,以塞罕坝自然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抚育强度下樟子松人工林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塞罕坝保护区樟子松人工林分化明显,胸径变化范围较大,在4~32 cm之间,且小径级林木所占比例较大;伐前与伐后林分径级结构均趋于Weibull分布,但伐后的径级结构与Weibull分布更加接近;抚育间伐后,林分径级分布右偏系数增加,大径级林木所占比例增大;在4个不同尺度(5 m×5 m、5 m×10 m、10 m×10 m、15 m×10 m)上,抚育间伐前樟子松人工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抚育间伐后使其空间分布格局趋于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同时,聚集程度随抚育间伐强度的增加而下降。抚育采伐不但降低了塞罕坝自然保护区人工林的林分密度,也使林分的径级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得到了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地区 自然保护区 樟子松人工林 林分结构 空间分布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分析 被引量:20
17
作者 刘春延 谷建才 +3 位作者 李吉跃 陈平 陆贵巧 田国恒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影响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10℃的有效积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年11月—当年1月的平均蒸发量;②气候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 用逐步回归方法,分析了塞罕坝地区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影响华北落叶松胸径、树高连年生长的主导气候因子分别为≥10℃的有效积温和年平均气温、上年11月—当年1月的平均蒸发量;②气候因子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并通过单优势性、协同作用、拮抗作用等形式对华北落叶松生长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自然保护区 华北落叶松 气候因子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规律研究 被引量:24
18
作者 李兵兵 原民龙 +3 位作者 贾彦龙 刘相兵 刘亚茜 黄选瑞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0-64,71,共6页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 以河北省塞罕坝华北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 May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收集大量临时样和解析木地调查资料,利用不同的生长模型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过程进行拟合,以找到最优模型,计算各生长指标。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模拟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树高、材积生长过程效果最好,抛物线方程拟合林分立木株数随年龄变化过程效果最好;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46cm,速生期为10~20年;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38m,速生期为前20年;材积年平均生长量为0.006 90m3,速生期为10~30年,数量成熟龄为43年,为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的经营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生长规律 生长模型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塞罕坝地区森林虫害暴发历史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邹全程 闫平 +7 位作者 徐健楠 宫殷婷 慕晓炜 齐呼格金 赵凤君 国志锋 邸雪颖 杨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4-119,共6页
利用森林虫害暴发记录与气候响应分析、叠加点事件(SEA)分析等方法开展塞罕坝地区近几十年来森林虫害暴发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虫害暴发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降水影响较弱,其中月最高温度的影响性强于月平均温度... 利用森林虫害暴发记录与气候响应分析、叠加点事件(SEA)分析等方法开展塞罕坝地区近几十年来森林虫害暴发与气候因子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森林虫害暴发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温度,降水影响较弱,其中月最高温度的影响性强于月平均温度及月最低温度。森林虫害暴发与上一年5、7、8、9月份及当年3、7、8月份的月最高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5、6、7、9月份的月平均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6月份及当年5、6月份的月最低温度显著正相关(P<0.05);与上一年7月份及当年7月份的月降水量显著负相关(P<0.05)。森林虫害暴发面积的前3个最大年份分别为1989年、2002年、2005年,叠加点事件分析进一步表明,高温(上一年5—7月份平均温度及当年7—8月份最高温度)和干旱(上一年7月份降水量、当年7月份降水量)是导致森林虫害高暴发的气候因素。气候持续变暖将加剧该地区“暖干化”现象,虫害暴发次数或虫灾影响可能会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罕坝 森林害虫 暴发历史 气候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落叶松生长与气象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平 谷建才 +3 位作者 石丽丽 杜剑 杜红梅 邵仁旭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13,18,共4页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生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直径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上年11月-当年1月平均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影响华北落叶松树高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日照时数和上年6—... 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华北落叶松生长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华北落叶松直径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上年11月-当年1月平均蒸发量和年蒸发量;影响华北落叶松树高生长量的重要气象因子是年日照时数和上年6—8月平均降雨量。由此可以综合得出对华北落叶松生长量影响较大的气象因子是蒸发量、日照和降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气象因子 典型相关 塞罕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