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红卫 赵钢生 +5 位作者 张根福 金国华 吴英勇 陈欣 赵胜春 王子阳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按Denis分...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9年2月,对21例骶骨骨折合并骶神经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5例,女6例;年龄16~60岁,平均36.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3例,高处坠落伤5例,挤压伤3例。按Denis分型标准:Ⅰ型5例,Ⅱ型14例,Ⅲ型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9例在内固定后同时行后路骶神经减压术。结果:21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19个月。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明显双下肢不等长发生。9例行骶神经探查减压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4例,部分恢复3例,未恢复2例。12例单纯行骶骨骨折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患者,神经损伤完全恢复9例,部分恢复2例,未恢复1例。根据Majeed功能评价:优7例,良9例,可4例,差1例。结论: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骶骨的解剖关系,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对伴有明显骨块压迫者适宜行神经探查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减压术 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永民 赵钢生 +2 位作者 赵品益 陈欣 赵胜春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3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骶骨骨折病例作回顾分析,根据Denis骶骨骨折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5例。Ⅰ型骨折中2例伴有L4或L5神经根损伤,1例L4、L5神经根损伤。Ⅱ型12例伴有S1、S2神经根损伤。... 目的:探讨骶骨骨折的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36例骶骨骨折病例作回顾分析,根据Denis骶骨骨折分类法,Ⅰ型15例,Ⅱ型16例,Ⅲ型5例。Ⅰ型骨折中2例伴有L4或L5神经根损伤,1例L4、L5神经根损伤。Ⅱ型12例伴有S1、S2神经根损伤。Ⅲ型3例单侧S1、S2神经根损伤,2例双侧S1、S2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损伤。Ⅰ型骨折15例予保守治疗,Ⅱ、Ⅲ型骨折21例均予手术治疗,其中8例无神经损伤或损伤轻微者单纯行骶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伴有严重神经损伤者,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加神经探查松解术。结果:随访6~36个月,36例骶骨骨折均愈合,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恢复。3例Ⅰ型,10例Ⅱ型,3例Ⅲ型神经症状完全恢复,2例Ⅱ型残留骶神经损伤症状,2例Ⅲ型残留鞍区感觉减退、排尿乏力及性功能减退等症状。结论:骶骨骨折的治疗方案应取决于骨折类型及骶神经损伤程度。Ⅰ型骶骨骨折保守治疗效果满意,Ⅱ、Ⅲ型骶骨骨折需切复内固定手术,有严重骶神经损伤者需神经探查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周围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蒋伟宇 周龙 +2 位作者 赵刘军 马维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6期493-495,共3页
目的:探讨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12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4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确诊,依据影像学... 目的:探讨DenisⅡ型骶骨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早期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收治12例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男8例,女4例;年龄28~54岁,平均40岁。所有患者经详细体格检查及X线片、CT、MRI扫描等确诊,依据影像学资料进行Denis分型均为Ⅱ型。伤后6~14d手术,平均9d。8例骶前孔明显变形,责任骨块侵入骶孔压迫神经根,行后路骶神经减压内固定术;4例骶前孔轻度变形,无明显责任骨块侵入骶孔,行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2年,骨折均Ⅰ期愈合,其中11例神经损伤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Gibbons骶神经损害评分术前平均(2.67±0.49)分,术后平均(1.50±0.67)分,术后评分低于术前。结论:DenisⅡ型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全身情况许可应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生物力学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师宁宁 沈国权 +1 位作者 郭汝宝 何水勇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3期217-221,共5页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 目的 :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合并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45例,女36例;年龄18~65岁,平均(45.39±1.30)岁;病程1~60个月,平均(12.64±2.19)个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X线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L5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L_5S_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_5S_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_5S_1DH中L_5S_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L_5S_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为临床治疗慢性顽固性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一新的认识理念与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骶髂关节 椎间盘移位 椎间盘退行性变 相关性研究 生物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被引量:14
5
作者 邓凤莲 邹建中 +3 位作者 孙立群 申俊玲 沈洁 王智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01-404,共4页
目的:应用MRI成像观察并检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骶骨MRI信号,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行MRI成像检查,观察骶骨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和增强扫描矢状... 目的:应用MRI成像观察并检测子宫肌瘤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前后骶骨MRI信号,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影响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50例子宫肌瘤患者HIFU治疗前后行MRI成像检查,观察骶骨MRI信号的变化并在T1WI、T2WI和增强扫描矢状面上测定其信号值。结果:HIFU治疗子宫肌瘤后部分患者骶骨出现异常信号,其MRI T2WI信号强度增高,T1WI信号强度降低。结论:MRI可有效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对骶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强度聚焦超声 MRI 子宫肌瘤 骶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中矢状面上S_2和S_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蔡鸿敏 高书图 +6 位作者 成传德 吴学建 王武超 汤金城 常守亚 段卫峰 张川 《中国骨伤》 CAS 2014年第8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 目的:探讨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方法:筛选出58例患者的骨盆轴向CT扫描图像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3例,女15例;年龄18~68岁,平均40.7岁.于每一例骨盆CT的正中矢状面上分别测量S2、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来模拟由骨盆正位进行骨盆入口位投照时所需要的最佳X线调整角度.以S2与水平面间夹角为基数并减去S1与水平面间夹角来计算两者间的差值,进而评判S2、S1椎体前缘夹角对骨盆入口位的影响.应用SPSS16.0统计软件对测量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可信区间设为95%,差异的显著性设为P<0.05.结果:S2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30.5±6.5)°,S1椎体前缘与水平面间夹角平均(25.7±5.9)°,两组角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P=0.001).S2、S1椎体前缘夹角为零度者10例;负角14例,平均-(8.9±8.1)°;正角34例,平均(11.8±6.4)°.结论:正中矢状面上S2、S1椎体前缘夹角使得S1入口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同于S2入口位,且对S1、S2入口位的成像及应用的可靠性均有影响.根据术前骨盆CT正中矢状面的测量结果透视出患者个体化的S1、S2入口位可准确地指导相应S1、S2骶髂螺钉的置入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骶髂关节 骶骨 脱位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杰平 林端瑜 +2 位作者 李生栩 蔡志华 唐明灯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SIF)与骶骨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9例宫颈癌放疗后SIF患者(SIF组)及28例单发骶骨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的PET/CT资料,观察放疗区域内、外...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显像鉴别诊断宫颈癌放疗后骶骨不全骨折(SIF)与骶骨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或病理确诊的29例宫颈癌放疗后SIF患者(SIF组)及28例单发骶骨转移瘤患者(转移瘤组)的PET/CT资料,观察放疗区域内、外椎体CT值、骨折类型、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FDG摄取模式、骨质破坏模式、有无骨折线、有无软组织肿块。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IF与骶骨转移瘤的最佳SUVmax临界值。结果SIF组放疗区域内、外椎体CT值分别为(25.1±26.6)Hu和(90.3±32.5)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4,P<0.001);SIF组骨折类型为B1型9例,B2型2例,A1型11例,A2型7例,合并骶骨外骨折11例。SIF组与转移瘤组SUVmax分别为3.0±1.2和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90,P<0.001);FDG摄取模式、骨质破坏模式、折线及软组织肿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ROC分析显示诊断转移瘤的SUVmax最佳阈值为5.0,敏感度为83.2%,特异度为98.5%。结论SIF的典型18F-FDG PET/CT表现为平行于骶髂关节的骨折线伴轻中度FDG摄取,PET/CT显示病变的FDG摄取特征及形态学改变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应力性 骶骨 宫颈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氟脱氧葡萄糖F18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8
作者 梁晓红 张新根 +1 位作者 徐广涛 魏韫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比较骶管滴注疗法联合小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腰腿痛并经CT或MR I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9例,遵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骶管滴注组(A组)、小针刀组(B组)、骶管滴注联合小针... 目的:比较骶管滴注疗法联合小针刀松解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典型腰腿痛并经CT或MR I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9例,遵从患者知情同意原则,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骶管滴注组(A组)、小针刀组(B组)、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松解组(C组)。采用MacNab疗效评价标准及VAS评分法评价治疗前、治疗后1周、3个月及6个月的临床疗效和疼痛程度。结果:A、B、C组治疗后总有效率1周、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1.4%、75.5%、79.6%,75.0%、79.6%、81.8%和89.1%、91.3%、93.5%,C组与A、B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同时期疼痛强度比较,C组较A、B两组疼痛程度明显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骶管滴注联合小针刀松解治疗椎间盘源性腰腿痛不仅能迅速改善近期症状,而且其远期疗效稳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间盘移位/药物疗法 滴注 药物 骶骨 小刀针 腰腿痛 综合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骶骨骨折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志波 禹志宏 +3 位作者 邹海兵 丁元洪 柯勇 张青松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1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 探讨卒心螺钉治疗Denis Ⅰ、Ⅱ到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9年5月15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其中Denis Ⅰ型9例,Denis Ⅱ型6例.11例予以闭合复位,4例予以切开复位;均... 目的 探讨卒心螺钉治疗Denis Ⅰ、Ⅱ到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9年5月15例骶骨骨折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29.5岁.其中Denis Ⅰ型9例,Denis Ⅱ型6例.11例予以闭合复位,4例予以切开复位;均采用空心螺钉内固定.所有操作均在C型臂X射线机透视下进行,以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精确性,术后定期随访,参照李明等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15例患者随访10~24个月,平均随访15个月.影像学评价:优12例,良3例;临床评价:优13例,良2例.结论 空心螺钉治疗Ⅰ、Ⅱ型骶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空心螺钉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伟 尹宗生 +1 位作者 胡勇 张辉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 目的:探讨骶骨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15例骶骨肿瘤患者,男12例,女3例;年龄17~68岁,平均54.6岁。原发性肿瘤10例,转移性肿瘤5例。采用前方入路病灶清除5例,后方入路单纯病灶清除3例,病灶清除联合植骨加钉棒系统内固定重建7例。术后根据肿瘤性质辅助放疗或化疗。结果:13例获随访,时间4个月~5年,所有患者近期疗效满意,局部疼痛及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术后出现二便功能障碍加重,经保守对症治疗4个月后好转。1例脊索瘤和2例转移瘤于术后1~2年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1例骨巨细胞瘤于术后6个月局部复发,未再手术。结论:根据骶骨肿瘤患者特点制定个体化的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得到较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肿瘤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 被引量:4
11
作者 武兴国 谌业光 +2 位作者 黄健 谢伟文 郭伟康 《中国骨伤》 CAS 2009年第5期390-391,共2页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骶骨纵行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1岁,平均35岁。按照Denis分类法,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7例,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结果:手术... 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钉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2月治疗骶骨纵行骨折患者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8~61岁,平均35岁。按照Denis分类法,Ⅰ型6例,Ⅱ型11例,Ⅲ型7例,均采用经皮空心钉固定。结果:手术时间30~65min,平均48min。全部获得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8.6个月。参照改良的骨盆创伤治疗标准,影像学评价优18例,良5例,差1例;临床评价优16例,良8例。结论:经皮空心钉固定治疗骶骨纵行骨折,置钉精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部移行椎与腰骶部移行椎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戴力扬 贾连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13,共1页
目的:探讨胸腰部移行椎与腰骶部移行椎的关系.方法:对573名成年腰椎X线片进行分析,统计胸腰部移行椎和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结果:共发现胸腰部移行椎和/或腰骶部移行椎124例,占21.6%.其中胸腰部移行椎合并... 目的:探讨胸腰部移行椎与腰骶部移行椎的关系.方法:对573名成年腰椎X线片进行分析,统计胸腰部移行椎和腰骶部移行椎的发生率和分布情况以及二者之间关系.结果:共发现胸腰部移行椎和/或腰骶部移行椎124例,占21.6%.其中胸腰部移行椎合并腰骶部移行椎70例,随胸腰部移行椎由不完全型向完全型的发展,合并的腰骶部移行椎似有自I型至IV型过渡之趋势.结论;对于胸腰部移行椎合并腰骶部移行椎应引起重视,必要时应摄胸椎X线片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骶椎 异常 胸腰部 移行椎 腰骶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匿性骶骨骨折的诊治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明 徐荣明 《中国骨伤》 CAS 2011年第12期1051-1054,共4页
隐匿性骶骨骨折是指患者没有骶神经损伤症状,局部疼痛并不剧烈,在骨盆X线片上没有明显可见的骨折,通过螺旋CT或者MRI检查发现的一类骶骨骨折。这类损伤很少被临床医生关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这种损伤类型的诊治技术也有新的进展,本... 隐匿性骶骨骨折是指患者没有骶神经损伤症状,局部疼痛并不剧烈,在骨盆X线片上没有明显可见的骨折,通过螺旋CT或者MRI检查发现的一类骶骨骨折。这类损伤很少被临床医生关注。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这种损伤类型的诊治技术也有新的进展,本文就此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骨折 综述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数字X线摄影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高登发 贾红 +1 位作者 张爱莲 贾楠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5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X线摄影(direct digital radiograph,DR),诊断骶尾骨外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88例臀部外伤患者摄DR并行“交响乐”(Multi-Scale Image Contrast Amplification,MUSICA)后处理,其中40例同时摄X线片。根据图像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的情况,探讨二者的质量。结果:88例中,DR图像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及其周围软组织和骨折、脱位分别为64例、47例和29例。40例DR与X线片对比,DR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27例,周围软组织22例,骨折、脱位10例,而X线片仅清晰显示骶尾骨结构8例和骨折、脱位7例,软组织显示不满意,漏诊3例。结论:DR诊断骶尾骨外伤比X线片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数字X线摄影 后处理技术 交响乐 X线摄影 骶骨 尾骨 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 被引量:3
15
作者 向忠 王冰 +2 位作者 吕国华 李红 王立 《中国医学工程》 2004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8例.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26例,肽网... 目的评价前后路联合一期手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4年1月间采用后路内固定并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38例.后路内固定采用椎弓系统,前路病灶清除后,采用自体髂骨移植26例,肽网植骨融合12例.结果除2例伤口延迟愈合、2例瘘道形成,行二期缝合愈合外,其余所有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一36个月.平均20个月,结核无局部复发,植骨界面骨性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段 脊柱结核 椎弓系统 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手术疗效 并发症 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质指数和腰臀比对中老年妇女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度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郭金明 张国权 阿里木江 《中国骨伤》 CAS 2008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对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度的影响,讨论肥胖致下腰痛的机制。方法:对98例患有下腰痛的中老年妇女进行Roland功能障碍问卷(RDQ),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BMI和WHR。按BMI将病例分... 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体质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对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度的影响,讨论肥胖致下腰痛的机制。方法:对98例患有下腰痛的中老年妇女进行Roland功能障碍问卷(RDQ),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并计算BMI和WHR。按BMI将病例分成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按WHR将病例分成非向心性肥胖组和向心性肥胖组。立位摄腰椎X线侧位片,测量腰椎曲线指数(LCI)、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骶骨倾斜角(SSA),对各组所测量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超重组、肥胖组的LCI、Cobb角、SSA和RDQ明显高于正常组,向心性肥胖组的LCI、Cobb角、SSA和RDQ明显高于非向心性肥胖组。结论:体质指数超过24kg/m2或腰臀比超过0.85时,均使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度加大、RDQ评分增高。超重、肥胖,或向心性肥胖可致下腰痛。腰椎前凸和骶骨倾斜度增大,可能是肥胖致下腰痛的解剖基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指数 腰臀比 腰椎前凸 骶骨倾斜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及骶骨脊索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红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34期147-148,共2页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脊索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索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结果:28例脊索瘤病例中发生于颅内17例,其中,斜坡型9例,蝶鞍型3例,颅中窝型3例,鼻咽型2例;骶骨11例:其中,发生骶2水平以下6例,骶... 目的:评价CT和MRI对脊索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脊索瘤患者的CT与MRI表现。结果:28例脊索瘤病例中发生于颅内17例,其中,斜坡型9例,蝶鞍型3例,颅中窝型3例,鼻咽型2例;骶骨11例:其中,发生骶2水平以下6例,骶3水平以下3例,骶4水平2例;均行CT与MRI扫描,显示软组织肿块,骨质破坏、囊变、坏死及钙化,病变可侵犯周围软组织。结论:CT对显示骨质破坏、残存骨质方面优于MRI,但MRI伪影少,并可清晰显示病变的部位、大小、范围、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神经血管的关系等,有助于外科手术及术后评估,所以两者结合对大多数病例术前即可作出进一步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索瘤 骶骨 颅底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人骶前间隙测量(附500例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戴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5期385-386,共2页
目的 :建立正常成人骶前间隙量化标准。方法 :收集 5 0 0例正常成人气钡灌肠标准侧位片 ,测量出骶前间隙宽度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按其年龄段和性别。结果 :统计各组 95 %正常值范围 ,分别简要归纳 ,列出正常值范围。结论
关键词 骶前间隙 测量 正常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骶骨脊索瘤中生存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19
作者 陈超 杨惠林 +3 位作者 陈康武 王根林 胡海 黄永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4期42-44,47,共4页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情况,为骶骨脊索瘤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住院患者进行筛选和随访,获得完整病例资料和肿瘤组织蜡块标本30例... 目的研究骶骨脊索瘤组织中生存素(survivin)的表达情况,为骶骨脊索瘤的预后判断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10年7月住院患者进行筛选和随访,获得完整病例资料和肿瘤组织蜡块标本30例以及瘤旁正常组织标本10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上述标本中survivin与CD34的表达情况,利用CD34标记组织中的微血管;统计分析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组织与瘤旁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性;统计分析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在肿瘤组织与瘤旁组织.肿瘤组织survivin阳性组与阴性组中的差异性;肿瘤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肿瘤部位、复发情况有无相关性;对复发结果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并绘制无瘤生存期(CDFS)曲线.用Log—Rank法进行假设检验。结果①survivin在骶骨脊索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0.0%,高于瘤旁组织(P〈0.05)。骶骨脊索瘤中MVD值为(27.2±10.70)/mm^2,高于瘤旁组织(8.90±3.11)/mm^20(P〈0.05);②survivin阳性表达的骶骨脊索瘤组织中MVD值为(30.71±10.35)/mm^2。明显高于survivin阴性组的(19.00±6.25)/mm^2(p〈0.05):③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肿瘤有无局部浸润、是否复发相关(P〈0.05);④骶骨脊索瘤患者survivin阳性组术后中位CDFS期24个月明显低于阴性组50个月(P=0.005)。结论①骶骨脊索瘤组织中survivin表达水平较高,尤其是在血管丰富的脊索瘤组织中,survivin对骶骨脊索瘤的血管生成可能起正向调节作用.survivin可作为骶骨脊索瘤血管靶向治疗的一个新靶点;②survivin高表达是骶骨脊索瘤患者术后持续CDFS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骨 脊索瘤 生存素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腹主动脉阻断技术控制骶骨巨大肿瘤手术出血
20
作者 何登伟 潘水章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8期505-506,共2页
关键词 腹主动脉 骶骨 肿瘤 手术出血 骶骨肿瘤 巨大肿瘤 阻断技术 控制 低位 术后严重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