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88篇文章
< 1 2 6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lass of modified parallel combined methods of real-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a stiff system
1
作者 朱珍民 刘德贵 陈丽容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4年第3期387-391,共5页
A class of modified parallel combined methods of real-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for a stiff dynamic system. By combining the parallelism across the system with the parallelism across the method, and rela... A class of modified parallel combined methods of real-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for a stiff dynamic system. By combining the parallelism across the system with the parallelism across the method, and relaxing the dependence of stage value computation on sampling time of input function, a class of modified real-time parallel combined methods are constructed. Stiff and nonstiff subsystems are solved in parallel on a parallel computer by a parallel Rosen-brock method and a parallel RK method, respectively. Their order conditions and convergences are discuss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is class of modified algorithms can get high speed and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iff system real-time numerical simulation parallel combined metho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pit slopes in surface mining combined with underground mining in Tonglushan mine 被引量:10
2
作者 罗一忠 吴爱祥 +1 位作者 刘湘平 王洪江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4年第4期434-439,共6页
Slope stability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 of surface-underground mining comb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mining on pit slope stability was mainly discussed, and the self-stabilization of underg... Slope stability is of critical importance in the process of surface-underground mining combination. The influence of underground mining on pit slope stability was mainly discussed, and the self-stabilization of underground stopes was also studied. The random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probability of the rock mass stability degree of both pit slopes and underground stopes. Meanwhile, 3D elasto-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was used to research into the stress, strain and rock mass failure resulting from mining. The result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indicate that the mining of the underground test stope has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pit slope, but the influence is not great. The safety factor of pit slope is decreased by 0.06, and the failure probability of the pit slope is increased by 1.84%. In addition, the strata yielding zone exists around the underground test stope. The results basically conform to the information coming from the field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face-underground mining combination STABILITY RELIABILITY random finite element method (numerical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bined iterative cross-correlation demodulation scheme for mixing space born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signals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守中 王小玲 +1 位作者 姜文利 张锡祥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670-677,共8页
Aiming at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mixi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 signals,a new demodul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for separating other interfering signals in satellite systems.The combined iterative cross... Aiming at the potential presence of mixing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AIS) signals,a new demodul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 for separating other interfering signals in satellite systems.The combined iterative cross-correlation demodulation scheme,referred to as CICCD,yielded a set of single short signals based on the prior information of AIS,after the frequency,code rate and modulation index were estimated.It demodulates the corresponding short codes according to the maximum peak of cross-correlation,which is simple and easy to implement.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bit error rate of proposed algorithm improves by about 40% compared with existing ones,and about 3 dB beyond the standard AIS receiver.In addition,the proposed demodulation scheme shows the satisfying performance and engineering value in mixing AIS environment and can also perform well in low signal-to-nois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borne 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combined iterative cross-correlation demodulation scheme bit error rate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esponse of UHMWPE plates under combined shock and fragment loading 被引量:1
4
作者 Chun-Zheng Zhao Lu-Sheng Qiang +4 位作者 Rui Zhang Qian-Cheng Zhang Jun-Yang Zhong Zhen-Yu Zhao Tian Jian Lu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9期9-23,共15页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fiber composite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construct lightweight protective structures against ballistic impacts,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erformance when subject... Ultra-high molecular weight polyethylene(UHMWPE)fiber composite has been extensively used to construct lightweight protective structures against ballistic impacts,yet little is known about its performance when subjected to 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 impacts.Built upon a recently developed laboratory-scale experimental technique to generate simulated combined loading through the impact of a fragment-foam composite projectile launched from a light gas gun,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fullyclamped UHMWPE plates subjected to combined loading were characterized experimentally,with corresponding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modes compared with those measured with simulated blast loading alone.Subsequently,to explore the underlying physical mechanisms,three-dimensional(3D)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the method of finite elements(FE)were systematically carried out.Numerical predictions compared favorably well with experimental measurements,thus validating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stablished FE model.Relative to the case of blast loading alone,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 loading led to larger maximum deflections of clamped UHMWPE plates.The position of the FSP in the foam sabot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performance of a UHMWPE target,either enhancing or decreasing its ballistic resistance.When the blast loading and fragment impact arrived simultaneously at the target,its ballistic resistance was superior to that achieved when subjected to fragment impact alone,and benefited from the accelerated movement of the target due to simultaneous blast load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HMWPE composite Ballistic performance combined blast and fragment loading Impact test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风作用下主辅机共塔型空冷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高潮 赵强强 +7 位作者 万超 范烨 杨凯旋 荆涛 姚兆林 崔元永 肖文博 师进文 《热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4,共10页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 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主辅机共塔间接空冷塔系统在夏季常规工况下不同环境风向、风速对机组流动换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风速从4 m/s增至16 m/s,迎风扇段压力增加,两侧扇段则压力降低,背风扇段内侧压力升高形成高温区,并在风速大于8m/s时高温区会减少,外侧压力降低,迎风背风段的压力变化大于两侧扇段,主机扇段总换热量降低,辅机扇段缓慢增加且受环境风影响较小;在不同环境风向下,当风向角为0°和180°时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大幅升高,风向角为45°和135°时,两塔之间的部分扇段被阻挡,被遮挡的塔换热量会相对小幅降低,主机扇段的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被完全遮挡的方位,辅机扇段换热量最大值出现在环境风向角90°处,即正对辅机扇段的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系统 主辅机共塔 环境风速 环境风向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仿真—半实物—实验样机—工程实践”全环节虚实结合的多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实验教学方案
6
作者 张超 马铭鸿 +4 位作者 袁旭峰 熊炜 陆之洋 郑华俊 刘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1,共9页
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具有多直流源荷高效柔性互动的优势,但内部多绕组变压器导致多端口功率耦合、控制复杂,现有实验教学方案难以全面直观展示其控制原理。为此,该文详细分析了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在单移相调制下的数学模型和功率解... 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具有多直流源荷高效柔性互动的优势,但内部多绕组变压器导致多端口功率耦合、控制复杂,现有实验教学方案难以全面直观展示其控制原理。为此,该文详细分析了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在单移相调制下的数学模型和功率解耦控制策略。之后,构建了包含“MATLAB全仿真—StarSim半实物仿真—小功率实验样机—工程实践”的全环节实验教学方案,该方案融合现有虚实结合的多类型手段,直观全面地展示多端口能量路由器的功率解耦控制原理,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仿真验证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口直流能量路由器 虚实结合 半实物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获机脱粒装置优化研究
7
作者 李平 古愉川 +5 位作者 冯伟 张先锋 周晓晖 丁小兵 贺银春 任桂英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99-106,共8页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 针对西南丘陵山地大豆机械化收获破碎率高的问题,以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渝豆15且在西南丘陵山地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赫兹接触理论的大豆籽粒产生塑性变形的临界速度计算与分析,得出产生塑性变形的理论速度为21.37 m/s;建立了基于EDEM离散元素法大豆和豆荚的仿真模型,以Hertz-Mindlin无滑动接触模型为基础,开展了基于脱粒滚筒转速、脱粒间隙、筛网尺寸的三因素三水平试验;最后,以重庆鑫源4LZ-0.9小型联合收获机为基础,按理论分析结果进行相关改装,以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当脱粒滚筒转速为395 r/min、脱粒间隙为30 mm、筛网尺寸为14 mm时,大豆籽粒的破碎率为2.1%,与理论分析结果非常接近,为丘陵山地小型大豆联合收获机的研发提供了重要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大豆轻简联合收割机 脱粒装置 优化研究 EDEM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精度惯量积测量的支撑结构设计研究
8
作者 荣吉利 李剑峰 +4 位作者 周晓俊 李亮 杨梓航 刘睿 程修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2-59,共8页
针对惯性仪表组件高精度惯量积测量中的无干扰力矩支撑方式需求,设计了径向气浮和轴向气浮相结合的组合气体轴承作为非接触支撑结构.为了研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建立其理论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进行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试验装置验证... 针对惯性仪表组件高精度惯量积测量中的无干扰力矩支撑方式需求,设计了径向气浮和轴向气浮相结合的组合气体轴承作为非接触支撑结构.为了研究支撑结构的承载能力,建立其理论模型,结合计算流体力学进行仿真,同时设计并搭建试验装置验证仿真的准确性.研究表明仿真与试验结果相近,并且发现非接触支撑结构的轴向承载力是惯量积测量时的薄弱处,结合参数化建模开展了轴向承载力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增大支撑结构中的转子套筒大径有利于提高轴向承载力;结构改进后,轴向承载力提升182.98%,惯量积测量时的旋转速度上限提升54.10%,测量精度提升42.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气体轴承 承载能力 数值模拟 非接触支撑 惯量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dHCl和TNZ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
9
作者 刘里 王开燕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7-124,共8页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 通过实验和理论模拟研究了盐酸利多卡因(LidHCl)和替硝唑(TNZ)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作用。结果显示,在缓冲液(pH=7.40)和不同温度(299、309 K和319 K)条件下,LidHCl和TNZ可显著猝灭蛋白的荧光强度。结果表明,BSA的荧光是由LidHCl和TNZ通过静态猝灭机制发生的。多光谱测量结果显示,LidHCl-TNZ可影响BSA的二级结构,特别是对酪氨酸残基微环境的疏水性影响更大。荧光抑制曲线和分子对接研究显示,LidHCl和TNZ结合在位于Sudlow位点Ⅱ的亚结构ⅢA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硝唑 盐酸利多卡因 牛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拟 联合用药 光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器人实时双向联动方法研究
10
作者 刘春 宫健丽 《机械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6-675,共10页
针对非结构化生产车间环境复杂、车间机器人作业不透明、协同作业定位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器人实时双向联动方法,通过孪生机器人与物理机器人的实时交互以提高机器人协同作业定位效率。另外,参考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构建... 针对非结构化生产车间环境复杂、车间机器人作业不透明、协同作业定位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器人实时双向联动方法,通过孪生机器人与物理机器人的实时交互以提高机器人协同作业定位效率。另外,参考数字孪生五维模型,构建了一种数字孪生驱动的三维四区双向联动架构,并在此架构上,详细阐述了孪生车间的快速构建、车间多源异构信息的采集与约束处理。为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设计并开发了基于Ant-E300机器人的实时双向联动系统,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为进一步实现数字孪生生产车间实时监控、机器人透明化作业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 虚实联动 三维仿真 机器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算法渐变式液压缓冲器的优化研究
11
作者 尤小梅 侯晓冬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6-181,共6页
以履带车辆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其缓冲性能,建立缓冲过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以最大缓冲效率为优化目标,以高压腔半径、阻尼孔半径、长度及节流杆初始半径为变量建立了缓... 以履带车辆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为研究对象,为了提高其缓冲性能,建立缓冲过程数学模型,利用MATLAB数值仿真分析了结构参数对缓冲特性的影响。以最大缓冲效率为优化目标,以高压腔半径、阻尼孔半径、长度及节流杆初始半径为变量建立了缓冲器优化模型,分别采用蚁群算法、萤火虫优化算法及麻雀搜索算法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原有结构的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在3种算法优化后,缓冲效率得到提升,缓冲力及压强差的峰值显著下降,其中麻雀搜索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在缓冲器的组合优化中收敛速度更快,优化效果也更为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变节流式液压缓冲器 数值仿真 缓冲效率 组合优化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江汇合口山区强弯河道洪水淹没研究
12
作者 林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7,136,共4页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城区河段整体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洪水组合下山区强弯河道的洪水特征及其淹没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受复杂洪源影响,汇合口至弯顶上游侧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和流速重分布特征,在洪水组合1时具有更为...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城区河段整体二维数学模型,对不同洪水组合下山区强弯河道的洪水特征及其淹没情况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受复杂洪源影响,汇合口至弯顶上游侧河段表现出不同的水面横比降沿程分布和流速重分布特征,在洪水组合1时具有更为显著的水面横比降,凹岸水位大幅高于组合2;水动力轴线偏向凸岸,而组合2时偏向凹岸;该类型河道的弯道水流特征导致两岸洪水淹没差异大,在洪水防控中应从水位、流速两方面考虑不利工况。研究成果可为当地防洪体系建设及防汛抢险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类似河段的洪水淹没分析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洪水组合 强弯河道 汇合口 洪水淹没 二维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突变对α-L-鼠李糖苷酶性质的影响
13
作者 唐艺玲 刘小琴 +2 位作者 李乐 李利君 倪辉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32,共10页
【目的】提升α-L-鼠李糖苷酶(EC 3.2.1.40)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方法】基于已改良的单点突变体,构建了3个联合突变体:K423R-R307Y-D508N、K423R-R307Y-N561D和K389R-R307Y-N561D。【结果】相比于原始酶(wild type,WT),K4... 【目的】提升α-L-鼠李糖苷酶(EC 3.2.1.40)的催化活性、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方法】基于已改良的单点突变体,构建了3个联合突变体:K423R-R307Y-D508N、K423R-R307Y-N561D和K389R-R307Y-N561D。【结果】相比于原始酶(wild type,WT),K423R-R307Y-D508N在温度为65、70℃时的半衰期均提高了0.24 min,在pH为7.0、8.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145.64、4.91 min,但其相对酶活力仅为WT的41.01%;K423RR307Y-N561D在pH为7.0、8.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51.42、20.65 min,相对酶活力为WT的63.26%;K389R-R307Y-N561D的相对酶活力是WT的167.20%,在温度为65、70℃时的半衰期分别提高了1.60、1.34 min,但在碱性环境下的pH稳定性未发生明显变化。通过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和MM-PBSA分析发现,K389R-R307Y-N561D的催化结构域Loop区和底部部分α螺旋结构的柔性增大,使酶与底物结合更充分,提升了亲和性;但R307突变引发局部扰动,破坏氢键网络及π-π疏水相互作用,导致结构稳定性下降。【结论】联合突变触发位点补偿机制是α-L-鼠李糖苷酶催化活性与结构稳定性难以协同提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L-鼠李糖苷酶 联合突变 位点组合效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像引信仿生复合减振结构设计与仿真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骢 陆俊桦 岳明凯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7,共12页
面对弹道修正引信中光学组件无法承受弹丸高发射过载的迫切需求,针对某型制导炮弹成像引信光学系统,结合仿生理念提出一种引信光学系统减振方案。将竹子的宏微观结构应用于金属薄壁管,为光学系统设计两种具有竹子结构特征的金属薄壁套筒... 面对弹道修正引信中光学组件无法承受弹丸高发射过载的迫切需求,针对某型制导炮弹成像引信光学系统,结合仿生理念提出一种引信光学系统减振方案。将竹子的宏微观结构应用于金属薄壁管,为光学系统设计两种具有竹子结构特征的金属薄壁套筒,并同时设计由橡胶垫与碟簧复合的减振装置。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动力学仿真验证设计结构模型的减振效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减振方案能够缓解光学系统受到的冲击并降低变形值,两种透镜外筒应变峰值降低40%、72%,光学传感器应变峰值降低68.21%、52.49%,证明该减振方案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所提方案为光学部件在高过载引信中的应用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系统 抗高过载 仿生设计 复合减振 有限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收割机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鲁庭 钱鹏飞 +2 位作者 顾庭伟 谷家宝 唐忠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6-131,共6页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 联合收割机悬臂输送槽受到外界激励会产生不平衡摆动,不仅会影响整机的结构稳定性,也会影响作物的收获效率。为此,依据拉格朗日法建立了输送槽的阻尼摆模型,并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标定并完善阻尼摆模型。结果表明:经过对悬臂输送槽进行试验与仿真分析,分别获取了输送槽所受最大外界激励力为1094.4 N、液压缸的刚度为1.0236×10^(8)N/m、阻尼为228.58 N·s/m,可为液压缸控制悬臂输送槽的摆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联合收割机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收割机 悬臂输送槽 拉格朗日方程 阻尼摆模型 参数标定 动力学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FC与Simulink的集成及其在喷水推进船加速过程控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黄斌 王永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206-1210,1216,共6页
利用Simulink与微软基础类库(MFC)集成仿真的方法设计了喷水推进系统的仿真程序,提出了同步和异步2种加速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同时,将异步加速法推广为按车令异步加速法.结果表明:在保证喷泵不在限制区工作的前提下,同步加... 利用Simulink与微软基础类库(MFC)集成仿真的方法设计了喷水推进系统的仿真程序,提出了同步和异步2种加速方法,并对其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同时,将异步加速法推广为按车令异步加速法.结果表明:在保证喷泵不在限制区工作的前提下,同步加速方法的加速时间较短,且机动性较好;而异步加速方法实施简单且实用性较强,所推广的按车令异步加速法的可操作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水推进 加速过程 仿真 混合编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根系类型组合的护坡植物根系生态位特征
17
作者 耿莞 陈济丁 +4 位作者 孔亚平 陶双成 赵倩 李金波 宋桂龙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13-1924,共12页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 根系生态位特征是护坡植物选择的重要依据,而具有不同根系生态位特征的植物组合,直接影响坡面土体的固持和植被恢复效果。选取了4种根系类型的常用护坡植物,分别为垂直轴根型灌木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 L.)、水平轴根型灌木胡枝子(Lespedeza bicolor Turcz.)、根蘖型草本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丛生型草本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依据根系类型进行了9种组合,采用湿法客土喷播对模拟边坡进行修复治理,研究不同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以明确不同类型根系之间错综复杂的位置关系及生态功能,为边坡修复植物选择及加固坡面稳定提供一定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根系结构类型组合在土层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差异。在0—10 cm土层中,高羊茅组合的根长及根干重百分比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86.9%和90.83%;而紫穗槐+苜蓿组合则在5 cm以下的土层中显著高于其他组合,为63.73%和76.52%。(2)不同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径级数量的增加而递减,均呈现反J型。高羊茅组合和胡枝子组合根系生态位指数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其余组合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高羊茅组合垂直空间生态位变化最大,其变幅为0.21—3.51。在10 cm以下土层中,除紫穗槐+苜蓿组合外的其余组合生态位指数均显著下降表现为表层聚集生态位型。(3)生态位指数最高的组合是紫穗槐+胡枝子,为1。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的细根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度及地下种间竞争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合,分别为0.089、0.036和0.438,种间竞争强度最大。综合不同根系类型植物组合的根系生态位特征,表现较好的根系类型组合为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的紫穗槐+胡枝子组合、垂直轴根型+水平轴根型+丛生型的紫穗槐+胡枝子+高羊茅组合、根蘖型苜蓿组合和垂直轴根型+根蘖型的紫穗槐+苜蓿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边坡 根系类型组合 根系生态位 生态位宽度 生态位重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Simulink与Digsilent的联合仿真设计 被引量:5
18
作者 齐会娟 李德雄 刘丽娜 《电网与清洁能源》 2014年第9期83-87,共5页
为利用Matlab/Simulink与电力系统专业仿真软件Digsilent各自的优点,提高软件的实用性,分析了二者在各自应用领域的特点,对二者接口技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以风电机组控制实例分析了该联合仿真技术的应用特点。
关键词 MATLAB/simulINK DIGSILENT 接口设计 联合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P系统的Car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孙跃东 郭森 周萍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6-18,22,共4页
通过对ESP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汽车横摆角速度作为控制变量,基于模糊PID控制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ESP控制器模型。根据控制器计算出的附加横摆力矩,选用单侧双轮制动的控制策略来确定施加在各车轮的制动力矩。利用CarSim软... 通过对ESP系统的特性进行分析,选取汽车横摆角速度作为控制变量,基于模糊PID控制理论,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ESP控制器模型。根据控制器计算出的附加横摆力矩,选用单侧双轮制动的控制策略来确定施加在各车轮的制动力矩。利用CarSim软件中的整车动力学模型,搭建CarSim与Simulink的联合仿真软件平台,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双移线试验和紧急避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可以显著地改善汽车行驶的操纵性和稳定性,为ESP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摆角速度 模糊PID 联合仿真 动力学模型 E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mulink的组合导航信息融合仿真平台的构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太旗 毛客成 +1 位作者 边少锋 孙付平 《火力与指挥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7-29,36,共4页
目前进行组合导航方面各种算法的研究主要还是利用仿真进行验证,而对这一方面进行仿真的基础性平台却未曾真正建立。基于Simulink用于仿真的独特优势,利用Simulink工具,采用信息融合中普遍采用的联合滤波结构构造了INS/GPS/GLONASS/双... 目前进行组合导航方面各种算法的研究主要还是利用仿真进行验证,而对这一方面进行仿真的基础性平台却未曾真正建立。基于Simulink用于仿真的独特优势,利用Simulink工具,采用信息融合中普遍采用的联合滤波结构构造了INS/GPS/GLONASS/双星导航融合仿真平台,详细论述了平台的构建过程以及基于这一平台进行仿真研究存在的优势,并通过卡尔曼滤波算法进行了组合导航系统的仿真实现,绘出了仿真结果误差图形。仿真结果证明系统模型正确、平台设计合理,可以作为进行组合导航系统研究的仿真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导航 信息融合 仿真平台 simulIN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