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链脲佐菌素诱导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6
1
作者 郭学军 邹移海 +1 位作者 吴凌 刘晓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01-304,F0003,共5页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 目的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SD和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方法设置共同的正常对照组,①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和高剂量组(65 mg/kg);②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与①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③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和两次给药组,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①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②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③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结论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选用中剂量给药及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SD大鼠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维持时间较长。在动物实验中OGTT比空腹血糖监测更有诊断意义,不易造成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大鼠 成模率 死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Ⅱ型糖尿病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6
2
作者 郑素玲 陈超 +5 位作者 武炜 杨金迪 刘超逊 史绪 王金滦 杨基硕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0-63,共4页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与人类Ⅱ型糖尿病(NIDDM)相似的昆明鼠和C57鼠模型,比较两种鼠建模剂量和成模率的差异。将昆明鼠和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及低、中、高剂量(每天50、70、90 mg/kg)用药组(B)(n=10)。正常对照组(A...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与人类Ⅱ型糖尿病(NIDDM)相似的昆明鼠和C57鼠模型,比较两种鼠建模剂量和成模率的差异。将昆明鼠和C57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及低、中、高剂量(每天50、70、90 mg/kg)用药组(B)(n=10)。正常对照组(A)饲喂普通饲料,用药组(B)饲喂高脂高糖饲料;第4周开始,A组腹腔注射柠檬酸缓冲液,B组腹腔注射STZ,连续4 d。测定给药前和给药后3、7、15 d空腹血糖和体重,观察小鼠饮食、饮水和排尿情况。给药前空腹血糖A、B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昆明鼠用药3 d后中、高剂量组均升高并达到建模标准,C57鼠用药7 d后中、高剂量组达到建模标准。两种小鼠用药3 d后各组体重均减低,并与对照组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C57鼠,STZ注射剂量越高,体重减轻幅度越大;并且自造模成功后,各用药组体重均出现逐日降低的趋势。诱导建立NIDDM模型的适宜STZ剂量昆明鼠为每天50 mg/kg和70 mg/kg,并以后者为佳;C57鼠为每天70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昆明小鼠 C57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莲心碱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双梅 李桂林 +8 位作者 汤晓丽 徐宏 林加日 谢金燕 刘俊 孔繁君 吴饶平 李国栋 梁尚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0-495,共6页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液的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甲基莲心碱20 mg.kg-1.d-1,4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收集大鼠24 h尿液,样品经处... 目的研究甲基莲心碱对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尿液的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高脂高糖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造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造模成功后腹腔注射甲基莲心碱20 mg.kg-1.d-1,4周后测大鼠空腹血糖。收集大鼠24 h尿液,样品经处理后进行UPLC/QTOF-MS分析。结果甲基莲心碱处理组大鼠空腹血糖较糖尿病模型组降低(P<0.05)。甲基莲心碱处理糖尿病大鼠后有4种代谢物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其中二羟延胡索酸(di-hydroxyfumaric acid)下降,前列腺素I2(prostaglandin I2,PGI2)、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脂氧素B4(lipoxinB4,LXB4)升高。结论甲基莲心碱可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改变糖尿病大鼠尿液的代谢产物,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应激、抗炎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莲心碱 2型糖尿病 代谢组学 链尿佐菌素 大鼠模型 液质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抑制TGF-β1改善STZ糖尿病大鼠周围神经病变 被引量:6
4
作者 刘芳 周景花 +4 位作者 丁巧英 彭名淑 管佩玲 张杰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 目的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对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大鼠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和血清、局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STZ糖尿病大鼠造模成功2个月,经电镜证实有神经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①HBOT组(n=31):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接受0.15MPa、HBOT1h,连续20d;②糖尿病对照(DM,n=32)组:仅用胰岛素控制血糖;③正常对照(NC,n=20)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STZ大鼠。分别在疗程10、20d时做肌电图后处死,取股动脉血用EIA法测定血清TGF-β1水平,同时取后肢神经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并用TGF-β1多抗对神经组织做DAB二步法免疫组化染色。结果HBOT10d后,治疗组后肢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5),但低于NC组;HBOT20d后,治疗组后肢胫、腓神经的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同期DM组(P<0.01);而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TGF-β1水平较DM组明显降低(P<0.05),与NC组间无明显差异。病理观察显示神经组织髓鞘内外的TGF-β1染色明显减少。结论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生成和其在神经组织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大鼠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抑制 血清TGF-Β1 链脲佐菌素(STZ)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HBOT STZ大鼠 神经传导速度 免疫组化染色 控制血糖 神经组织 高压氧治疗 病理学观察 正常对照 生理盐水 腹腔注射 EIA法 伊红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霉素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柳国胜 罗瑶 +5 位作者 赵立华 刘海英 康举龄 唐福星 唐海兰 郭祖文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378,共5页
目的:通过研究链脲霉素(streptozotoc in,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在不同孕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妊娠糖尿病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4只SD孕鼠分为STZ注射组(30只)和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组(24只)作对照观察... 目的:通过研究链脲霉素(streptozotoc in,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对子鼠在不同孕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妊娠糖尿病致胎儿心脏发育异常的发生机制。方法:将54只SD孕鼠分为STZ注射组(30只)和柠檬酸缓冲液注射组(24只)作对照观察,按取材时孕龄不同将两组又分为第13、16和19天3个亚组。对STZ注射组孕鼠,给予新配质量分数为2%STZ溶液,按STZ 4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3 d后空腹尾静脉采血监测血糖,并测尿糖、体质量。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注射等量的柠檬酸钠缓冲液。孕鼠于孕龄第13、16、19天随机分批剖宫,取子鼠心脏组织做超微结构观察。结果:STZ注射组子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可见不同程度病理变化:细胞间连接较少、间隙宽窄不一,肌束排列不规整,胞膜结构不完整;胞质电子密度较高,线粒体肿胀呈空泡状气球样变,嵴减少,粗面内质网减少、扩张,可见脂质样小滴;胞核大小不一,不规则圆形,核膜结构不清,核染色质分布不均,可见异染色质;胞外基质可见有胶原纤维排列成束状,毛细血管腔外可见红细胞,有细胞器崩解痕迹。结论:STZ实验性大鼠妊娠糖尿病可致子鼠心肌发生超微结构的异常改变,可能为糖尿病母亲致儿心脏畸形的病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心脏 超微结构 链脲霉素 子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2
6
作者 洪丽莉 许冠荪 +3 位作者 申国明 尹刚 刘向国 方正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6期379-381,共3页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 目的建立SD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方法选SD大鼠,先喂以高脂高果糖饲料4周,导致胰岛素抵抗,继以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30 mg/kg)腹腔注射1次,2周后诱导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结果高糖高脂饮食后4周,大鼠出现胰岛素抵抗和高脂血症。注射STZ后,大鼠血糖,血胰岛素升高,胰岛素敏感性下降。结论本实验为糖尿病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链脲佐菌素 果糖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杜杰 艾静 杨宝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2-325,共4页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灌胃正常大鼠 ,引起肥胖 ,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应用正糖钳技术检测胰岛素抗性 ,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 (5 5mg·kg-1) ,然后筛选... 目的 观察原钒酸钠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方法 用高脂饲料灌胃正常大鼠 ,引起肥胖 ,测定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同时应用正糖钳技术检测胰岛素抗性 ,对产生胰岛素抵抗的大鼠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菌素 (5 5mg·kg-1) ,然后筛选空腹血糖值大于 11 1mmol·L-1大鼠为糖尿病模型组。连续灌胃原钒酸钠 7d后 ,测定空腹血糖值。结果 ①大鼠喂食高脂饲料后 ,正糖钳实验中维持血糖稳态所需胰岛素量增多 ,为 (0 5 4± 0 0 2 )U·min-1,高于正常组 (P <0 0 1) ;同时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增加 ,从正常 (0 4 6 9±0 0 4 7)mmol·L-1至 (1 5 32± 0 2 91)mmol·L-1(P <0 0 1) ;②原钒酸钠对正常大鼠的血糖值无影响 ,而对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及糖耐量曲线下面积有降低作用 (P <0 0 5 )。结论 实验结果证明了原钒酸钠可以明显降低Ⅱ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钒酸钠 链脲菌素 糖尿病 降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佐星-弗氏完全佐剂制作大鼠糖尿病眼病并发症模型 被引量:6
8
作者 李璇 韩冰 +4 位作者 孙小玉 李晓冬 梁国强 项晓人 朱荃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 探讨建立适合于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及其治疗学研究的病理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ip链佐星3 0mg·kg- 1 ,d 2每只ip弗氏完全佐剂(CFA) 0 .1mL ,链佐星和CFA均每周1次,连续3周,血糖稳定升高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酶反... 目的 探讨建立适合于糖尿病眼病并发症及其治疗学研究的病理模型制作方法。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ip链佐星3 0mg·kg- 1 ,d 2每只ip弗氏完全佐剂(CFA) 0 .1mL ,链佐星和CFA均每周1次,连续3周,血糖稳定升高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酶反应荧光法测定晶状体内山梨醇含量,视网膜铺片以OPTMAS软件分析内皮细胞/周细胞(E/C)比值及微血管密度,普通石蜡切片观察视网膜病理变化,电镜观察晶状体病理变化。结果 造模成功后血糖保持1 6mmol·L- 1 以上达1 2周,模型动物85 %出现明显白内障,晶状体内山梨醇含量明显升高,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显著增加,E/C比值升高,视网膜、晶状体病理变化明显。结论此模型与临床糖尿病眼病并发症有一定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性眼病 山梨醇 链佐星 弗氏佐剂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8
9
作者 徐梓辉 周世文 +6 位作者 钱桂生 王艳梅 汤建林 黄永平 陈维中 徐颖 应懿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05-208,共4页
目的:制备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人类普通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模型。方法:取出生3d的Wistar大鼠20窝,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两组,造模组按75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临用前用pH7.4,0.1m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溶... 目的:制备一种发病过程类似人类普通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大鼠模型。方法:取出生3d的Wistar大鼠20窝,随机分正常对照组和造模组两组,造模组按75mg/kg体重剂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临用前用pH7.4,0.1mmol/L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配制成2%的溶液),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柠檬酸-柠檬酸钠溶液,1次性注射,1月后断乳,挑选血糖值在11.1-20mmol/L雄性大鼠,随机选出20只作为模型对照组,喂以普通饲料,其余作为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造模组喂以高胆固醇高脂高糖饲料,全部动物于喂饲料后第0、2、5个月测体重及尾静脉采用测血糖、血脂、胰岛素,各阶段处死部分动物作病理观察。结果:高热量组大鼠体重高于正常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及胰腺和主动脉病理学观察与正常组差异不明显;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轻于对照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也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5);胰腺和主动脉病理学观察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变;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大于对照组,血糖、血脂、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增加(P<0.01);胰腺和主动脉病理学观察有非常显著改变。结论:该大鼠模型是研究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一种理想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动脉硬化 大鼠 链脲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佐菌素诱导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13
10
作者 郭学军 邹移海 +1 位作者 吴凌 刘晓秋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8年第4期1-5,共5页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随机取16只SD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试验一:Wistar大... 通过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作大鼠1型糖尿病模型,观察大鼠品系、给药剂量、给药次数对大鼠成模率、死亡率的影响,同时研究利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判断大鼠糖尿病成模率的意义。随机取16只SD大鼠设置正常对照组。试验一: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中剂量组(55 mg/kg,n=12)和高剂量组(65 mg/kg,n=12);试验二:SD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STZ(55 mg/kg,n=12),与1中的Wistar大鼠作对比;试验三:SD大鼠随机分为一次给药组(n=16)和两次给药组(n=16),注射剂量均为55 mg/kg,观察期间进行OGTT。结果表明,Wistar大鼠成模率和死亡率均高于SD大鼠;采用SD大鼠、中剂量给药和两次给药的方式可提高成模率,并降低死亡率;在有明确胰岛病理改变的模型组大鼠,其OGTT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空腹血糖异常阳性率。用STZ诱导糖尿病模型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佐菌素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尿病 成模率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膝多糖对链佐星诱导性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英文) 被引量:5
11
作者 李金贵 袁楷 +1 位作者 刘学忠 刘宗平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对链佐星诱导性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ABP50和100mg.kg-1(ip,每天1次,共15d)治疗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8和15d时用血糖测量仪检测血糖水平,并进行血糖耐受试验... 目的研究牛膝多糖(ABP)对链佐星诱导性糖尿病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雄性ICR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ABP50和100mg.kg-1(ip,每天1次,共15d)治疗组。分别于给药前,给药8和15d时用血糖测量仪检测血糖水平,并进行血糖耐受试验。末次给药第2天测量小鼠体重,处死,测量心、肝、脾和肾脏器官重量,同时制备血清,采用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钙(Ca)和磷(P)含量及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采用ELISA检测血清瘦素、脂联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模型组小鼠体重下降,血清胰岛素水平降低,血糖升高(P<0.05,P<0.01)。ABP50和100mg.kg-1在血糖耐受试验中能较好地调节血糖水平,其血糖在15d时分别比模型组下降了27.4%和16.3%(P<0.05,P<0.01)。ABP50mg.kg-1治疗组小鼠脾和肾脏指数,血糖、血清TG和TC浓度,GOT,GPT和ALP活性均显著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血清瘦素水平下降并接近正常水平,血清脂联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P<0.01);ABP100mg.kg-1对血清TC和TG水平及ALP和GPT活性无明显作用,对上述其他指标的作用与ABP50mg.kg-1相似。各组血清胰岛素浓度及Ca和P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ABP对链佐星诱导的糖尿病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膝多糖 链佐星 糖尿病 胰岛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对链脲佐菌素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周亚刚 刘芳 +7 位作者 邵贵强 张杰 周景花 钟慈声 施劲东 许剑锋 卜国强 姚庆姑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 目的 研究高压氧治疗(HBOT)是否可改善STZ(链脲佐菌素)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方法 STZ大 鼠造模成功3月,电镜证实有心肌病变后,随机分为3组:(1)HBOT组(n=30):每天接受0.15 MPa、HBOT 1 h,连 续20 d。(2)糖尿病对照组(n=32):不做治疗。(3)正常对照组(n=2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的无糖尿病的正常大 鼠。分别在疗程5、10、20 d后处死治疗组及同期对照组大鼠,取心脏进行HE染色病理学观察和电镜观察。结果 HBOT治疗20 d后STZ大鼠的糖尿病性心肌病变明显好于同期糖尿病对照组,电镜观察显示肌丝排列整齐、Z线 明显、线粒体排列规则、结构紧凑。结论 HBOT可改善STZ大鼠糖尿病性心肌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糖尿病性心肌病 STZ 对照组 治疗作用 链脲佐菌素 高压氧 无糖 线粒体 电镜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心肌损伤的观察及机制初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马善峰 关宿东 汪思应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3期1386-1389,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的心肌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32只,实验组(DM组)32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诱发DM模型。实验组和... 目的:探讨不同病程、不同血糖浓度对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大鼠的心肌损伤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64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32只,实验组(DM组)32只。DM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55mg/kg诱发DM模型。实验组和对照组又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分别观察病程2周、4周、6周、8周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另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出8只作为对照组(NC),其余用上述方法造模,并按最后一次血糖浓度分为3组:16.7~21.6mmol/L(DM1组),21.7~26.6mmol/L(DM2组),26.7mmol/L以上(DM3组)。比较各组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组织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DM大鼠第4周心肌LVEDP、-dp/dtmax、MDA含量,第6周除CK外各项指标、第8周心肌各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不同血糖浓度DM大鼠各项指标与N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与DM1组比,DM2组LVEDP、-dp/dtmax、t-dp/dt、CK、SOD、MDA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DM3组各项指标除LDH外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0.05);与DM2组比,DM3组LVSP、LVEDP、+dp/dtmax、SOD差异有显著性(P<0.01~0.05)。结论:DM大鼠从第4周开始出现心肌舒张受限,第6周开始出现心肌收缩障碍,心肌组织酶明显改变,随病程延长、血糖浓度升高而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损伤 糖尿病大鼠 LVEDP 血糖浓度 DM大鼠 SD大鼠 生化指标 链脲佐菌素 mol/L MDA含量 显著性 心肌组织酶 对照组 不同病程 腹腔注射 LVSP 心肌舒张 心肌收缩 病程延长 实验组 心功能 DM2 SOD C组 随机 DM1 LDH C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糜蛋白酶活性与链脲菌素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柯湘 肖谦 +1 位作者 黄昶荃 牛桂芬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中糜蛋白酶(chymase)的活性变化,探讨chymase在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8周龄雌性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腹腔注射STZ 40 mg/d,连续3天,诱导实... 目的通过观察链脲菌素(STZ)诱导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中糜蛋白酶(chymase)的活性变化,探讨chymase在糖尿病仓鼠心肌病变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20只8周龄雌性仓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0只,糖尿病组10只,腹腔注射STZ 40 mg/d,连续3天,诱导实验性1型糖尿病仓鼠模型,成模后18周,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变,链霉素-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检测心肌Ⅰ、Ⅲ型胶原水平,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心肌chymase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仓鼠血糖、血脂明显升高,心肌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局部破裂,肌丝广泛溶解,核肿胀,Ⅰ、Ⅲ型胶原沉积、心肌细胞凋亡明显。(2)糖尿病仓鼠心肌chyamse活性(0.88±0.07)U/mg组织较对照组(0.54±0.04)U/mg组织明显升高(P<0.01),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活性无明显差异,分别为(0.72±0.11)U/mg组织和(0.66±0.13)U/mg组织;糖尿病仓鼠心肌AngⅡ含量(95.8±16.0)pg/mg组织较正常对照组(51.1±20.8)pg/mg组织明显升高(P<0.01)。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变的仓鼠心肌中,chymase活性明显升高,并伴随心肌局部AngⅡ含量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糜蛋白酶 链脲菌素 心肌疾病 仓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区Ku70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变化 被引量:2
15
作者 赵雅宁 李建民 +4 位作者 常学优 刘乐 陈长香 李淑杏 张盼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74-478,共5页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Ku70的表达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糖尿病增加脑缺血神经易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单一Pulsine...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区Ku70的表达变化和神经细胞凋亡情况,探讨糖尿病增加脑缺血神经易损性的机制。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联合改良的Pulsineli 4血管阻断(4-VO)法制作糖尿病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单一Pulsineli 4-VO法制作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对照。分别在缺血1、6、24、48h应用电镜观察海马区神经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磷酸化Ku70表达水平;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48h评测动物运动及感觉功能。结果糖尿病脑缺血再灌注组各时间凋亡神经细胞数量(9.60±0.69、15.68±0.79、19.94±2.92、24.82±2.61)显著高于血糖正常脑缺血再灌注组(5.96±0.78、10.49±1.48、14.56±2.73、19.10±3.87,P<0.05),Ku70表达水平低于血糖正常脑缺血再灌注组(0.117±0.012 vs.0.145±0.021,0.102±0.010 vs.0.136±0.020,0.068±0.009 vs.0.086±0.012;0.060±0.008 vs.0.078±0.010;P<0.05);动物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低于血糖正常脑缺血再灌注组(4.79±0.93 vs.7.64±1.21,4.42±0.72 vs.6.64±0.65,P<0.05)。结论糖尿病可加重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与Ku70表达减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脑缺血再灌注 KU70 凋亡 链脲佐菌素(STZ) 运动功能评分 感觉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hrelin和下丘脑神经肽Y在2型糖尿病大鼠发病过程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杨新玲 杨长春 +4 位作者 冀素晓 李杰 杨银玲 张鸿雁 张松筠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02-1204,共3页
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中ghrelin和下丘脑神经肽Y(NPY)的变化,探讨ghrelin及NPY在T2DM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15只、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4周组(DIO 4周组)15只(高脂饮食喂养4周)、D... 目的观察在2型糖尿病(T2DM)大鼠模型形成过程中ghrelin和下丘脑神经肽Y(NPY)的变化,探讨ghrelin及NPY在T2DM大鼠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分为对照组15只、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4周组(DIO 4周组)15只(高脂饮食喂养4周)、DIO 8周组15只(高脂饮食喂养8周)和T2DM组15只。以DIO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15mg/kg)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空腹血浆及胃组织匀浆ghrelin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NPY 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IO4周组、DIO8周组和T2DM组大鼠血浆和胃组织ghrelin水平明显降低(P<0.01),NPY mRNA表达明显升高[(1.18±0.14)、(1.54±0.09)和(1.82±0.12)vs(0.88±0.17),P<0.01]。NPY mRNA与ghrelin水平呈负相关(r=-0.989,P<0.01)。结论 ghrelin可能通过刺激下丘脑NPY的合成和分泌,共同参与T2D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促生长素 下丘脑 神经肽Y 糖尿病 2型 链脲菌素 RNA 信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FQ-PCR检测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小鼠模型胰腺survivin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明彤 程桦 +3 位作者 陈黎红 罗招凡 谢文锋 严励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30-333,共4页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胰腺survivin基因mRNA表达,了解其在胰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剂量多次注射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每周测定体重及血糖,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胰腺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胰腺survivin基因mRNA表达,了解其在胰岛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小剂量多次注射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每周测定体重及血糖,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胰腺survivin基因mRNA表达水平。结果:正常BALB/c小鼠胰腺有survivin基因表达。STZ组体重在4周内无明显改变;血糖在第1周即明显升高;survivin表达水平在3、4周显著升高。对照组体重持续增加,血糖及survivin表达水平各周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正常小鼠胰腺有survivin基因表达,STZ注射后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能与胰岛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链脲菌素 基因 survivin 胰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杰 刘美晓 +3 位作者 谢云鹏 毛晓霞 孙一婵 陈志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 目的探讨丝胶蛋白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胰岛细胞株INS-1凋亡相关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2016年3月,将大鼠胰岛细胞株INS-1分为3组:正常组胰岛细胞株INS-1不作任何处理,STZ组以STZ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丝胶蛋白组以STZ和丝胶蛋白作用胰岛细胞株INS-1。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Bax mRNA表达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正常组降低,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存活率较STZ组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组升高,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细胞凋亡率较STZ组降低(P<0.05)。STZ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 mRNA/Bax mRNA、Bcl-2/Bax较正常组降低,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正常组升高(P<0.05);丝胶蛋白组胰岛细胞株INS-1 Bcl-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Bcl-2mRNA/Bax mRNA、Bcl-2/Bax较STZ组升高,Bax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STZ组降低(P<0.05)。结论丝胶蛋白可抑制STZ诱导的胰岛细胞株INS-1的凋亡,提高Bcl-2/Bax的比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胶蛋白质类 链脲菌素 凋亡诱导因子 基因 BCL-2 BCL-2相关X蛋白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脲菌素诱发新生期大鼠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汝学 贾正平 +3 位作者 孔令媛 徐丽婷 何晓英 张强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 研究链脲菌素 (STZ)处理新生期大鼠后诱发成年发病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 STZ分别以 2 0、40、6 0及 10 0mg kg ,ip ,给予Wistar新生期大鼠 ,于注射STZ后第 3天、第 7天、第 17天、第 42天观察... 目的 研究链脲菌素 (STZ)处理新生期大鼠后诱发成年发病糖尿病的量效关系及其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方法 STZ分别以 2 0、40、6 0及 10 0mg kg ,ip ,给予Wistar新生期大鼠 ,于注射STZ后第 3天、第 7天、第 17天、第 42天观察体重、血糖、血浆胰岛素及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动态变化。结果  10 0mg kg剂量组可于第 42天形成慢性糖尿病模型 ,血糖值 (16 8± 4 6 )mmol Lvs (5 8± 1 6 )mmol L ,P <0 0 0 1;血浆胰岛素水平(5 2± 1 2 )mIU Lvs(8 4± 1 6 )mIU L ,P <0 0 1) ,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呈现升高、受抑制再恢复的变化过程。其他各剂量组 ,特别是 40mg kg虽无明显高血糖形成 ,但可使胸腺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增强。结论 STZ(10 0mg kg,ip)处理新生期大鼠诱发糖尿病的最适剂量为 10 0mg kg ,诱发时间为 42d。诱发过程中伴有胸腺增殖活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脲菌素 大鼠 糖尿病 实验性 胸腺 淋巴细胞增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骨代谢的变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秀芳 徐一甄 +4 位作者 方京冲 周俊琪 史虹莉 沈稚舟 朱禧星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骨代谢改变。方法测定6周实验性糖尿病(STZ-DM)大鼠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钙离子浓度、骨钙素、降钙素、PTH和维生素D3。收集24h尿,测定白蛋白、肌酐、吡啶酚。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 目的研究糖尿病早期骨代谢改变。方法测定6周实验性糖尿病(STZ-DM)大鼠空腹血糖、HbA1c、胰岛素、钙离子浓度、骨钙素、降钙素、PTH和维生素D3。收集24h尿,测定白蛋白、肌酐、吡啶酚。结果糖尿病大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清钙浓度显著升高[(135.85±11.28)对(117.21±6.52)mg/L,P<0.01],骨钙素水平升高[(0.07±0.04)对(0.05±0.01)ng/ml,P<0.05],维生素D3水平显著降低[(7.63±1.88)对(11.55±4.11)ng/ml,P<0.05],尿吡啶酚/肌酐显著降低[(4.79±0.75)对(75.84±60.67)nmol/mmol,P<0.01];而血清降钙素和甲状旁腺素水平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状态下存在骨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维生素D3降低、骨钙素升高及尿吡啶酚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维生素D3 骨质疏松 大鼠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