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明朝国家翻译实践及当代启示:从“怀柔远人”到“会通超胜” 被引量:1
1
作者 郭国良 朱焜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3-52,共10页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繁盛的一个朝代。万邦来朝,傅安、陈诚出使西域,郑和七下西洋,西方传教士入华,皆为证明。相伴而来的是繁荣的翻译活动,从因“怀柔远人”政策而兴起的四夷馆翻译活动,到“会通超胜”思想引发的西学翻译活动,延续了两百余年。从国家翻译实践视域来看,明朝翻译活动具有明显的国家翻译实践性质。明朝统治者采取翻译活动机构化、翻译过程合作化、译者培养制度化、翻译规范明晰化、儒家思想基础化五种举措,发挥翻译在民族融合、国际交往、富国强兵三个方面的治理功能。在当今中国与世界深度融通的背景下,国家翻译实践的规模逐渐扩大。明朝翻译活动可为当前我国国家翻译实践在项目规划、人才培养、规范制定等方面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四夷馆 西学翻译 明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十题 被引量:4
2
作者 任东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103,F0003,共7页
国家翻译学是超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研究,逻辑起点是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任务是揭示国家翻译实践的本质规律,探索国家翻译实践的有效路径,最终落实到应用层面,是服务国家治理的战略需求。国家翻译学研究架构包含理论和应用研究两大面向。应... 国家翻译学是超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研究,逻辑起点是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任务是揭示国家翻译实践的本质规律,探索国家翻译实践的有效路径,最终落实到应用层面,是服务国家治理的战略需求。国家翻译学研究架构包含理论和应用研究两大面向。应用研究体现国家翻译学关怀现实、服务国家战略的价值追求。目前国家翻译学已基于国家翻译实践现实场景和未来发展态势,沿循“国家翻译+”知识生产路径,形成宏观、中观、微观三位一体的应用研究层次,产出了较为丰富的学术成果。本文结合国家翻译学研究现状和新时代国家翻译实践的现实需求与发展趋势,围绕国家翻译学应用研究本体、国家翻译治理和国家翻译价值问题,提出十个研究议题,旨在推动国家翻译研究的应用研究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国家翻译学 应用研究 知识体系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译者行为批评的国家视点 被引量:5
3
作者 任东升 焦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2,共13页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 “国家翻译实践”概念体系的提出为译者行为批评提供了“国家”视点。国家翻译实践是一国翻译实践史之主流,因此有必要从国家视点出发,对译者行为进行考察。本文通过对翻译史上玄奘译经等翻译实践的再检视发现,翻译可以上升为“国家行为”,既是语际实践,也是话语实践和政治实践。国家视点的译者主体可扩展为“国家—机构—译者共同体—个体译者”多位一体,译者属性与类型呈现出三维特征。国家视点的译者行为是以国家利益和国家价值的实现为导向的行为,个体译者行为与译者共同体行为的互动关系体现了“国家—共同体—个体译者”意志体间的密切联系。在文本、语言、行为和社会之外,引入国家视点,构建“语言—社会—国家”三维一体的译者行为批评模式,可为译者主体性研究和译者行为批评带来新启发,更好地实现国家翻译实践理论的批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视点 国家翻译实践 译者行为批评 “语言—社会—国家”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家翻译实践先锋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许文胜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0-128,共9页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 国家翻译实践是个人或机构为实现国家利益所开展的翻译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译者群体便是其真实写照。回顾历史,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以国家名义开展翻译实践的根本不同之处在于坚持“译行合一”,即自建党起,陈独秀和李大钊领导一批先进知识分子通过翻译、接受、传播与实践马克思主义挽救民族危机。这成为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体现。“译行合一”可成为译学领域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研究与建构的先导与示范,彰显党员译者在国家翻译实践中的模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建党伟业 译行合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翻译理论创新拓展话语空间——关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对谈 被引量:10
5
作者 高玉霞 任东升 蓝红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79-93,共15页
本文采取三人对谈的形式,以近年提出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为例,围绕其概念生成、研究前瞻和反思,探讨通过理论创新拓展中国译学话语空间、服务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认为,翻译理论创新应立足于解决当下的现实... 本文采取三人对谈的形式,以近年提出的"国家翻译实践"研究为例,围绕其概念生成、研究前瞻和反思,探讨通过理论创新拓展中国译学话语空间、服务国家治理和全球治理的路径和方法。本文认为,翻译理论创新应立足于解决当下的现实问题,尤其需要关注国家治理和国际治理等相关问题;多元话语创生路径是可取的,但应基于问题特征和研究特点,有所选择、有所侧重;简单模仿或盲目跟风不是创新之举;在方法论上,应当打破单学科思维,采取基于复杂性思维的跨学科、甚至超学科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译学话语 概念生成 前瞻 翻译理论 全球治理 国家翻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内涵和框架 被引量:26
6
作者 任东升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3-42,共10页
在对外话语实践的众多途径中,输出型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国家层面对外言语行为,是国家主导翻译优先政治考量兼具对外话语的治理行为,即“以言行事”。国家以国家对外话语体系为工具和载体实施对外叙事,进行有关本国的知识生产、形象塑造和... 在对外话语实践的众多途径中,输出型国家翻译实践作为国家层面对外言语行为,是国家主导翻译优先政治考量兼具对外话语的治理行为,即“以言行事”。国家以国家对外话语体系为工具和载体实施对外叙事,进行有关本国的知识生产、形象塑造和国际关系构建,为国家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在文明互鉴的时代召唤之下,经由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之现实迫切性和战略使命性日益凸显。文章探讨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的概念内涵,结合对外政治、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话语实践案例分析,提出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研究框架,以期推动译学研究的“国家”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出型国家翻译实践 对外话语实践 概念内涵 研究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好国家翻译实践规划,助力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提升——任东升教授专访 被引量:6
7
作者 高玉霞 任东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49-159,共11页
作为特殊的语言功能规划,翻译规划是国家翻译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语言能力特别是国家话语能力的提升。国家翻译实践是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国家翻译实践的有效实施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国家翻译实践规... 作为特殊的语言功能规划,翻译规划是国家翻译政策制定、调整和实施的系统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国家语言能力特别是国家话语能力的提升。国家翻译实践是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重要环节,国家翻译实践的有效实施有赖于科学合理的国家翻译实践规划。本文就国家翻译实践规划和国家翻译实践能力提升等问题,对任东升教授作了专访,以期能够增进读者对国家翻译实践规划和国家翻译实践的了解,为国家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规划 国家翻译实践 国家翻译实践能力 对外话语体系 语言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国家翻译实践研究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10
8
作者 任东升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2-56,112,共6页
近十年来,围绕“国家翻译实践”这一中国本土原创性译学概念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反响,开始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历经概念化、理论化两个发展阶段,步入学科化发展轨道,有望促进译学知识生产和话语创新,为翻译学中... 近十年来,围绕“国家翻译实践”这一中国本土原创性译学概念的研究成果,在国内产生了重要反响,开始引起国外学者关注。国家翻译实践研究历经概念化、理论化两个发展阶段,步入学科化发展轨道,有望促进译学知识生产和话语创新,为翻译学中国学派的构建与发展做出贡献。站在学科化发展新起点上,本文在回望国家翻译实践研究演进历程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其学科归属,辨正相关概念,展望发展趋势,指出以“融西立中”为指针的中国翻译理论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演进历程 学科化 融西立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翻译实践三维性初探:基于《我的父亲邓小平》翻译的考察 被引量:8
9
作者 任东升 李佳悦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53-66,共14页
两卷本《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战争年代》1993年甫一出版,作者邓榕就委托10位中国译者完成英文翻译,英文版先后由美国的基础图书出版社和国内的外文出版社推出;下卷《“文革”岁月》于2000年问世,委托沙博理一人完成翻译,由外文出版... 两卷本《我的父亲邓小平》上卷《战争年代》1993年甫一出版,作者邓榕就委托10位中国译者完成英文翻译,英文版先后由美国的基础图书出版社和国内的外文出版社推出;下卷《“文革”岁月》于2000年问世,委托沙博理一人完成翻译,由外文出版社出版。鉴于《我的父亲邓小平》具备国家文本特征且其外文出版社译本曾作为国家赠礼的事实,本文以国家文本、国家名义、国家利益为参照,分析该书英译过程表征的国家翻译实践三维性,进而推导出基于该三维性的不同组合模式,以识解国家翻译实践的实现路径和操作模式,为国家翻译实践理论提供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三维性 组合模式 国家文本 我的父亲邓小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20年来我国国家政治话语翻译实践中态度语义的变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黄昱绮 蓝红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80-93,156,共15页
政治话语翻译是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话语翻译进行历时描写有助于我们从多个维度认识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进而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不同阶段的5份全国党代会文件翻译中表达... 政治话语翻译是国家翻译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政治话语翻译进行历时描写有助于我们从多个维度认识国家翻译的对外话语实践,进而为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供参考与借鉴。本文考察了21世纪以来不同阶段的5份全国党代会文件翻译中表达国家情感、态度和立场的态度资源。研究结果显示,在国家翻译实践“忠实观”和传统“忠实观”的双重要求下,意义对等一直是首选的翻译策略;而随着时间的推进,为了更好地塑造国家形象和提升对外传播能力,非对等翻译的案例增多,改变态度资源语义的情况愈加频繁,其中意义减弱比意义增强更为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翻译实践 政治话语 态度资源 态度语义 历时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