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SSR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1
1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5 位作者 张晓杰 黄家权 王圣玉 雷永 晏立英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2-478,共7页
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全套小核心种质298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51~0.99,其中种质zhh1497与zhh1398遗传差异最大。检测到3个在不同植物学类型中特异表达的标记带型,包括普通型1个(2A06/440),龙生型... 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26对引物对我国花生全套小核心种质298份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相似系数为0.51~0.99,其中种质zhh1497与zhh1398遗传差异最大。检测到3个在不同植物学类型中特异表达的标记带型,包括普通型1个(2A06/440),龙生型1个(2A06/440),珍珠豆型1个(PM443/270),多粒型2个(PM443/270,9E08/500)。分析结果表明,多粒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最大,平均相似系数最小,其次是普通型花生,龙生型和中间型花生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小,平均相似系数较大。在我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国外引入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我国本土资源的对应值。在我国本土花生资源中,长江流域和南方地区资源的多态性信息量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小核心种质 ssr遗传多样性 多态性信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3 位作者 陈玉宁 张晓杰 黄家权 廖伯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551-1559,共9页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 以中国花生小核心种质中涉及来源于中国本土的145份地方品种和67份育成品种为材料,应用SSR技术从206对SSR引物中筛选出25对扩增效果好的多态性引物进行检测,并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各具有特殊带型及各自独特的遗传特性。相似系数和多态性信息量均表明,地方品种的多样性比育成品种丰富,其中:地方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为0.57~0.99,平均0.795,多态性信息量0.530 0;育成品种之间的相似系数0.63~0.99,平均0.810,多态性信息量0.463 3。地方品种与育成品种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为0.794,变异范围0.56~0.99。(2)对不同生态区来源的分析表明,除黄河流域外其他各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740 7~3.518 5和0.816 4~0.879 4)均比育成品种的对应值(分别为1.701 2~2.145 6和0.482 9~0.802 2)大,并以长江流域生态区地方品种的观测等位基因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大,分别为3.518 5和0.879 4。(3)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花生核心种质中,中国本土资源分为3个品种群,即地方品种密枝亚种群、地方品种疏枝亚种群和育成品种群,与花生的亚种分类一致。(4)通过遗传多样性分析,鉴定出一批遗传差异较大的材料,其中zhh1398与zhh0041的遗传差异最大,相似系数为0.56,为花生品种的遗传改良及作图群体的构建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小核心种质 地方品种 育成品种 ssr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霓 蒋严妃 +3 位作者 苏雪 陈纹 张辉 孙坤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7-563,共7页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 该研究利用SSR分子标记,对肋果沙棘(Hippophaeneurocarpa)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地区5个自然居群进行分析,旨在了解小地理尺度下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片段化分布居群的遗传结构,为肋果沙棘居群的资源保护提供了依据。采用6对微卫星引物对107个样本UNA进行扩增,共检测到27个等位变异,变幅为2~9个,平均每个位点有4.6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142和0.230,Shannon信息指数(/)的变幅介于0.280~0.567之间,平均值为0.374,说明肋果沙棘北缘居群的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遗传分化系数=0.483,分子方差分析(AM0VA)表明肋果沙棘有48.33%的变异存在于居群间,51.67%存在于居群内。对5个居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做Mental检验,结果表明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相关性不显著,对基因流检测发现居群间的iVm为0.328,推测遗传漂变是居群分化的关键因素之一。Structure分析把5个居群分为2组。LPGMA聚类分析表明5个居群聚为2个分支,其中居群ARX为单独的一支,与主坐标分析的结果一致。基于分布区北缘青海祁连肋果沙棘自然居群的遗传结构分析,建议应尽可能多地保护不同的地方居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肋果沙棘 ssr标记 边缘居群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核心种质发掘及评价花生抗黄曲霉资源 被引量:7
4
作者 姜慧芳 任小平 +5 位作者 王圣玉 张晓杰 黄家权 廖伯寿 Corley C HOLBROOKA Hari D UPADHYAYA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8-434,共7页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155份为材料,鉴定了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发... 黄曲霉菌极大地限制全世界的花生生产和产业发展,且生产上抗性品种较少,我国花生育种和生产中的抗性资源缺乏,迫切需要发掘抗黄曲霉种质。本研究以中国花生核心种质561份和ICRISAT微核心种质155份为材料,鉴定了黄曲霉侵染和产毒抗性,发掘出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各8份,包括具优良农艺性状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51002-6。鉴定结果表明,ICRISAT花生微核心种质中抗黄曲霉侵染和产毒种质的频率高于中国花生核心种质;普通型花生资源中抗黄曲霉侵染种质的频率较高,龙生型资源中抗黄曲霉产毒种质的频率较高。根据SSR分析,鉴定出与生产上推广应用的优良品种中花5号、中花6号、中花12和远杂9102遗传距离较远的抗黄曲霉产毒种质ICG12625和抗侵染种质ICG4750,拓宽了我国花生品种改良的遗传基础。根据抗病基因产物的NBS类型保守域设计简并引物对抗黄曲霉种质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和分析,获得了1条RGA片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核心种质 抗黄曲霉资源 农艺性状 ssr遗传多样性 RG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