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模型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评估
1
作者 王梦蝶 韩硕 +1 位作者 刘志翔 谢海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851-860,共10页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 目的构建一个整合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的多因素预测模型,用于评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所有患者在就诊时均完成以下评估:采用SPECT/CT脑灌注显像评估全脑平均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斑块面积及回声特征,使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并在随访1年后评估认知功能变化。以1年随访期间MoCA评分下降2分或以上为认知功能下降,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下降组和非认知功能下降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识别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预测模型,并应用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80例患者,其中35例(43.75%)在1年随访期间出现认知功能下降。高血压病史比例(62.9%vs.35.6%,P=0.016)、全脑平均rCBF(0.82±0.09 vs.0.93±0.08,P<0.001)、不对称指数(asymmetry i ndex,AI)([8.2±2.1)%vs.(5.9±1.8)%,P<0.001]、斑块面积([24.3±7.6)mm^(2)vs.(17.8±6.5)mm^(2),P<0.001]和低回声斑块比例(62.9%vs.24.4%,P=0.012)在认知功能下降组与非认知功能下降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高血压病史(OR 2.68,95%CI 1.07~6.71,P=0.035)、rCBF<0.85(OR 2.79,95%CI 1.08~7.21,P=0.034)、AI>7%(OR 3.00,95%CI 1.15~7.82,P=0.025)、斑块面积≥20 mm^(2)(OR 2.86,95%CI 1.09~7.52,P=0.033)和存在低回声斑块(OR 2.95,95%CI 1.17~7.44,P=0.022)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5个因素构建的认知功能下降风险预测模型,其ROC曲线的AUC为0.836(95%CI 0.752~0.920,P<0.001),敏感度为0.725,特异度为0.850。危险因素组合分析显示,四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和斑块面积≥20 mm^(2))与五因素模型(有高血压病史、rCBF<0.85、AI>7%、斑块面积≥20 mm^(2)、存在低回声斑块)的预测效能相近(AUC分别为0.821和0.836)。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多因素预测模型,整合了临床特征、SPECT/CT脑灌注显像参数和颈动脉超声斑块特征,可有效预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下降风险,为临床风险评估和早期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狭窄 认知功能下降 spect/ct脑灌注显像 颈动脉超声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黄舜韶 黄立安 +1 位作者 宋雪文 徐浩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41-243,共3页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 目的 探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与其他对VBI的研究方法相比较,力图找出一个研究VBI较客观理想的临床方法。方法 将临床确诊VBI的患者50例,全部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SPECT检查,将其中普通SPECT显示正常的19例患者,48 h后予以口服乙酰唑胺2 g,2 h后再行SPECT检查。50例患者中26例进行了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检查,其中1例还进行了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检查。结果50例患者TCD阳性率为66%,CDFI阳性率为56%,普通SPECT阳性率为62%。三种方法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加用乙酰唑胺后的SPECT检查阳性率提高到86%,与TCD和CDF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SPECT显示缺血部分多在枕颞叶等椎基底动脉(VBA)系统供血区域。26例患者MRA显示有2例椎动脉狭窄。其中1例患者MRA、SPECT显示正常,口服乙酰唑胺后SPECT检查及PET检查显示有颞枕叶缺血。结论 TCD和CDFI在VBI的诊断上可作为粗略的筛选手段,MRA在VBI的诊断价值可能不大,加用乙酰唑胺后SPECT阳性率明显提高,我们认为其对VBI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spect 灌注显像 临床研究 临床应用 经颅多普勒超声 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海洛因者海绵状白质脑病SPECT脑灌注显像1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王群 陆兵勋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59-660,共2页
目的 了解嗜海洛因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的脑循环改变。方法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对10例嗜海洛因致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 10例均见幕上及小脑白质区不同程度扩大,白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双侧对称;... 目的 了解嗜海洛因者海绵状白质脑病的脑循环改变。方法 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对10例嗜海洛因致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结果 10例均见幕上及小脑白质区不同程度扩大,白质放射性减低或缺损,双侧对称;灰质可见局灶性多发性血流灌注减低。结论 海洛因海绵状白质脑病患者脑白质血流量降低,脑的灰质亦不同程度受到波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成瘾 海绵状白质 spect灌注显像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SPECT灌注显像在老年人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新 刘永昌 +3 位作者 林祥通 管一晖 李明 徐莲琴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4期228-231,共4页
目的: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并将SPECT结果与MRI、CT相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96.1%有阳性发现,有些灌... 目的: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脑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132例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并将SPECT结果与MRI、CT相比较。结果:脑梗塞患者96.1%有阳性发现,有些灌注减低灶较MRI、CT显示的范围大,可能由于包括了梗塞区及周围缺血半影区的缘故。对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征象进行了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在发作间期有61.9%阳性,病灶与发作期临床症状相符。脑供血不足、脑动脉硬化、脑出血的阳性率分别为64.3%、80%、95.5%。结论:脑SPECT灌注显像为老年人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客观依据,有重要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灌注显像 老年人 血管疾病 诊断标准 屏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人Alzheimer病和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研究
5
作者 陈文新 林祥通 +3 位作者 刘永昌 薛方平 张学平 程伟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5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人阿尔海默氏病和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阿尔海默氏病及6例多发性梗塞痴呆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使用放射性药物为99m锝-六甲基丙叉二胺肟...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老年人阿尔海默氏病和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例阿尔海默氏病及6例多发性梗塞痴呆患者进行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使用放射性药物为99m锝-六甲基丙叉二胺肟(99mTc-HMPAo),SPECT结果与MRI、CT相比较。结果:阿尔海默氏病表现为大脑皮质血流灌注的广泛减低,以颞,顶叶较为明显,个别病例一侧大脑皮质灌注减低较对侧明显者伴有同侧基底节或对侧小脑的低灌注,可能与"神经机能联系不能"有关。多发性梗塞痴呆患者,呈不规则、局灶性大脑皮质灌注减低,多伴有基底节或小脑的低灌注,与阿尔海默氏病的脑SPECT图像有明显区别。结论: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对阿尔海默氏病与多发性梗塞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梗塞痴呆 spect血流灌注显像 老年人 阿尔海默氏病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脑灌注显像数字减影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少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6年第5期331-333,共3页
SPECT脑灌注显像数字减影技术的研究贾少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灌注显像已经成为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1]。为了满足药物负荷、生理刺激、针刺和癫痫发作等前后对照性研究的需要,本文研究了... SPECT脑灌注显像数字减影技术的研究贾少微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脑灌注显像已经成为脑血流灌注和脑功能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1]。为了满足药物负荷、生理刺激、针刺和癫痫发作等前后对照性研究的需要,本文研究了连续和非连续显像的数字减影技术。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spect 灌注显像 数字减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ECD SPECT脑血流断层显像两种不同半定量指标评价烟雾病血管重建术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3
7
作者 马潞娜 张东 +2 位作者 李立伟 王骁 李海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4-426,共3页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 目的:使用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评价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疗效评价的作用。方法:血管造影诊断为烟雾病的患者232例,其中97例为单侧颈内动脉狭窄,135例为双侧同时狭窄。血管重建术前及重建术后1周分别用99mTc-ECD进行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232例均分别采用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统计目测和定量脑血流灌注减低率,利用脑血流灌注断层图像,勾画12分法感兴趣区,左右镜像相应区域对比,计算比值,以比值绝对值大于10%确定为灌注减低;然后利用双侧小脑半球、颞叶和基底节区最清晰的层面勾画各自感兴趣区,计算机自动计算出大脑半球各部位与小脑比值。结果:血管重建术前后局灶性或弥漫性血流灌注减低者双侧比值法目测检出率分别为81.5%和37.1%,定量检出率为52.6%和22.0%,目测与定量检出符合率为64.5%和59.3%。小脑比值法治疗前后目测检出率分别为95.7%和48.3%,定量检出率为87.9%和44.8%,两者符合率为91.9%和92.9%。无论血管重建术前还是术后,小脑比值法和双侧比值法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双侧比值法和小脑比值法对于单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90.7%和94.8%,对于双侧血管狭窄患者脑血流灌注减低的检出率分别为22.2%和92.6%,两者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99mTc-ECD SPECT脑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小脑比值法半定量指标对评价烟雾病的血管重建术的疗效比双侧比值法具有更加准确、客观的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异常血管网病 血管重建术 99mTc-ECD spect血流灌注断层显像 比值法 双侧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塞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临床分析
8
作者 张敦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1993年第2期44-45,共2页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的价值在我国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们1991年2月至1992年4月临床诊断脑梗塞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经临床诊断的脑梗塞50... 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对脑梗塞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的价值在我国逐渐引起重视。现将我们1991年2月至1992年4月临床诊断脑梗塞患者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情况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资料: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经临床诊断的脑梗塞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46~85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梗塞 spect 血流灌注 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诊断中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与肺通气/灌注平面显像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3
9
作者 孟庆乐 姚薇萱 +5 位作者 王峰 李少华 邵国强 张乐乐 杨瑞 王自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06-1208,共3页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 目的:探讨SPECT/CT融合显像技术在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中的价值。方法:45例PE疑似患者分别行常规肺通气/灌注(V/P)平面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诊断PE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的差异。结果:常规肺V/P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8.6%、58.8%和71.1%,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9%、88.2%和91.1%,两种影像学检查在定性诊断PE方面有统计学差异(χ2=14.63,P<0.05)。结论:SPECT/CT肺断层融合显像法优于常规肺V/P显像,可作为诊断PE的一种新的常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肺栓塞 肺通气/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SPECT显像在癫痫中的应用
10
作者 刘兴党 刘永昌 +2 位作者 管一晖 金少津 张学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1996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脑SPECT在癫痫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和方法:对81例癫痫患者进行了102次发作间期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并与EEG、脑CT、MRI比较。结果:81例SPECT检查中66例显示异常,检出率8...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脑SPECT在癫痫应用中的作用和地位。材料和方法:对81例癫痫患者进行了102次发作间期脑SPECT血流灌注显像,并与EEG、脑CT、MRI比较。结果:81例SPECT检查中66例显示异常,检出率81.4%(66/81),EEG、MRI、CT阳性率分别为82.98%(39/47)、38.24%(13/34)、45.95%(17/37)。结论:SPECT显像在癫痫诊断和定位方面与EEG、MRI、CT相比具有优势,且有助于癫痫病灶局部血流变化与临床症状、疗效及其他影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显像 ct spe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Score成像系统辅助脑血流灌注SPECT对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思飞 齐永帅 +5 位作者 江英 池晓华 黄凯 阮楚茵 杨晓镪 李贵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093-1100,共8页
目的利用简易Z-Score成像系统(eZIS)对脑血流灌注SPECT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至南方医院核医学科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的71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1版NIA-AA... 目的利用简易Z-Score成像系统(eZIS)对脑血流灌注SPECT图像进行分析,探讨其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至南方医院核医学科行脑血流灌注SPECT检查的71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011版NIA-AA标准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MCI)12例,阿尔茨海默病痴呆阶段(AD)11例,无认知障碍的的健康中老年人(NC)8例。所有受检者均已行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并应用eZIS辅助分析,获得指标值——严重程度、范围和比率。应用SPSS23.0软件比较3组间严重程度、范围、比率的差异,并分析3个指标值单项及联合分析在早期AD中诊断效能。结果(1)3组受检者间性别(P=0.58)、年龄(P=0.21)、受教育程度(P=0.8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D组(P=0.00)、MCI组(P=0.04)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分数低于NC组,AD组(P=0.02)MMSE分数明显低于MC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AD组的严重程度(P=0.00)、范围(P=0.00)高于MCI组,AD组、MCI组的严重程度(P=0.00、0.00)、范围(P=0.00、0.00)、比率(P=0.00、0.00)均高于NC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组、MCI组的比率(P=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单项分析时严重程度的诊断性能(AUC=0.911)和灵敏度(87.0%)最高,联合分析时诊断性能及灵敏度均高于单项分析,其中范围、比率联合分析的诊断性能(AUC=0.948)和灵敏度(87.0%)较高。结论eZIS辅助脑血流灌注SPECT分析在早期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血流灌注spect显像 Z-Score成像系统 轻度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99m)Tc-ECD SPECT/CT感兴趣区成像局部脑血流的特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章伟 李天资 +5 位作者 李雪斌 黄俊芳 蒙兰青 李清锋 梁烨 李近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48-2951,共4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SPECT/CT病灶率,局部脑血流(rCBF)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部感兴趣区(ROI)rCBF变化特征。结果:67例患者观察ROI共804处,发现阳性251处,阳性率为31.2%。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38.1%vs...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SPECT/CT病灶率,局部脑血流(rCBF)变异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分析67例C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脑部感兴趣区(ROI)rCBF变化特征。结果:67例患者观察ROI共804处,发现阳性251处,阳性率为31.2%。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38.1%vs.24.4%,χ2=17.522,P<0.01);正常组左侧r CBF平均值与右侧比较,额叶、颞叶、枕叶、丘脑、基底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顶叶r CBF平均值较右侧低(P<0.01);异常组r CBF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低(P<0.01);异常组rCBF指数平均值较同侧正常组高(P<0.01);正常组额叶、顶叶低,丘脑、基底节高(P<0.01),异常组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基底节rCBF平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 CBF指数≥0.7是异常ROI的临床标志。结论:CI患者有30%的ROI有病灶,左侧阳性率高于右侧,额叶、颞叶、顶叶、枕叶、丘脑和基底节在生理上的rCBF值有所差异,用rCBF指数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ROI正常与否,rCBF指数≥0.7可成为临床定性异常ROI的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腔隙性梗死 spect/ct 血流灌注显像 局部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动态CT灌注成像与缺血再发作的关系 被引量:8
13
作者 谭琦 孙凌瑜 +6 位作者 何国荣 黄如训 陈豪 彭全 唐劭年 李哲 胡宗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9,共5页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CTP)的变化,为预防TIA再发提供判断依据。方法经临床确诊的TIA患者20例于急性期先行常规16排螺旋CT横断面平扫,然后根据累及的动脉系统,选择感兴趣平面行脑CT灌注扫描,同时行CT血管造影。1个月后复查脑CT灌注。结果20例患者中,在急性期大部分患者患侧局部脑血流(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呈轻到中度异常,患侧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1个月后复查CT脑灌注结果显示有12例患者未发现异常,8例患者rCBF呈轻到中度下降,患侧rCBV呈正常或轻度下降,随访1年,14例未复发。6例两次CT灌注均有异常者在1年内有5例TIA再发,1例发展为脑梗死。结论对于脑灌注量降低严重而且持续时间长的TIA患者,提示可能出现TIA再发或进展为脑梗死,应及时强化抗缺血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缺血发作 再发 ct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冯珏 冯亚青 +5 位作者 边艳珠 刘永宁 吕培源 张琳 李金福 田国章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64-166,共3页
目的 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 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 1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5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取标记好的... 目的 探讨新型乏氧显像剂99Tcm HL91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18例临床确诊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其中临床诊断脑梗死 11例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5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例 ,取标记好的99Tcm HL915 5 5~ 1110MBq静脉推注 ,2 0~ 3 0min内行脑乏氧断层显像 ,17例患者同时进行了CT或MRI检查 ,11例患者次日行99Tcm ECD脑灌注断层显像 ,三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  18例患者中脑乏氧显像阳性者 5例 ,分别为脑梗死 4例 ,椎 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1例。 11例同时行99Tcm ECD脑血流灌注显像者中 6例表现为局部脑血流灌注减低 ,CT或MRI检查异常者 9例。结论 99Tcm HL91脑乏氧显像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影响因素较多 ,但对脑血流灌注显像出现低灌注区时可以区分组织乏氧或坏死 ,对指导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Tc^m-HL91乏氧显像 缺血性血管病 spect显像 血流灌注显像 乏氧断层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阴性的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间期SPECT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侯敏 刘兴党 +2 位作者 王开颜 刘永昌 朱汇庆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研究MRI阴性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GTCS)患者在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特征。材料和方法:对60例MRI阴性的GTCS患者进行发作间期99mTc-ECD(双半胱乙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计算感兴趣区(ROI)的不对称... 目的:研究MRI阴性的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癫痫(GTCS)患者在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特征。材料和方法:对60例MRI阴性的GTCS患者进行发作间期99mTc-ECD(双半胱乙脂)-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计算感兴趣区(ROI)的不对称指数(%AI)并进行定量分析。将SPECT分析结果与患者的临床表现与EEG相比较。结果:60例MRI阴性的GTCS患者中29例表现为一侧丘脑、基底节区低灌注,其中4例为丘脑伴同侧颞叶低灌注,1例丘脑伴同侧颞叶及小脑低灌注,3例丘脑伴同侧枕叶低灌注,另有5例仅表现为一侧顶叶或颞叶低灌注,异常率为56.7%;而26例(43.3%)血流灌注无异常表现。脑血流灌注异常与正常的患者在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及EEG异常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平均发作频率和总发作次数则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在丘脑和基底节区的%AI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相当一部分MRI阴性GTCS患者存在发作间期脑血流灌注异常;②MRI阴性GTCS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灌注区主要分布在丘脑及基底节区而非皮质;③低灌注脑区可能是亚临床病灶或是癫痫反复发作所致的脑损伤区,这部分患者对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阴性 全面强直阵挛性癫痫 发作间期 spect 血流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在冠心病诊疗中的应用及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继敏 王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6,共3页
关键词 冠心病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 心肌灌注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CT灌注成像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罗伟 肖恩华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6期637-640,共4页
关键词 肝脏灌注 ct灌注 成像研究 组织血流灌注 多排螺旋ct MILES 核素显像 血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