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PHO综合征的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影像分析
1
作者 崔璨 李俊秋 +1 位作者 于梅艳 温庆祥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9期941-945,共5页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 目的分析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SAPHO)综合征全身骨显像和SPECT/CT的影像特点,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在SAPHO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41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资料。结果41例患者中,56%合并有皮肤损害,血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C3补体、C4补体升高的比例分别为63%、59%、17%、6%,14%的患者HLA-B27呈阳性。全身骨显像发现6例前胸壁受累、1例胸椎受累、1例胸腰椎及双侧骶髂关节受累,其余33例为多部位受累,依次为前胸壁(95%)、脊柱(58%)、骶髂关节(46%)、四肢关节(22%)、肋骨(12%)、耻骨(7%)、坐骨(5%)、股骨和颅骨(各2%)。19例行胸部和腰骶部SPECT/CT断层显像,前胸壁病灶主要位于胸锁关节和第一胸肋关节,“牛头征”是本病的特征性表现;脊柱病变多分布在胸腰椎,椎体前角骨质硬化较具特异性;骶髂关节多为双侧、髂骨面受累,多表现为骨质增生硬化。结论全身骨显像能够全面评估全身骨关节受累情况,SPECT/CT同时结合了骨断层显像的代谢信息及CT的解剖信息,二者联合在SAPHO综合征的早期诊断、精准定位和评估病情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PHO综合征 放射性核素显像 骨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立波 罗全勇 +3 位作者 余永利 高云潮 陆汉魁 朱瑞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966-969,共4页
目的:评价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的增益价值。方法:对131I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2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I SPECT/CT融合显像,在病灶和患者两种水平上评价融合显像... 目的:评价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的增益价值。方法:对131I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2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I SPECT/CT融合显像,在病灶和患者两种水平上评价融合显像在DTC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上的增益价值,同时分析SPECT/CT结果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在131I WBS发现的总计232个摄碘灶中,甲状腺床占33.2%,恶性病灶占62.1%,非甲状腺生理性和良性摄取以及污染占4.7%。对131I WBS无法确诊的81个摄碘灶共行37次SPECT/CT检查,后者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占85.2%和82.7%。17例(73.9%)患者获得了增益价值,其中8例(47.1%)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结论: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伪影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SPECT/CT将在DTC甚至其他疾病的诊治上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定位诊断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3
作者 巴建涛 李方 +2 位作者 林岩松 陈黎波 景红丽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1期9-11,共3页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 目的 :为临床手术治疗异位或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提供定性和准确解剖定位。材料和方法 :对临床怀疑嗜铬细胞瘤的 13 1例患者行13 1I MIBG全身显像 ,发现其中 10例肾上腺以外部位有异常放射性浓聚区 ,对该部位进行SPECT/CT同机图像融合断层显像 ,分别获得SPECT发射断层图像、CT透射断层图像及准确定位的融合图像。结果 :对13 1I MIBG全身显像发现异位及恶性嗜铬细胞瘤转移灶 ,不能明确解剖定位的病例 ,经SPECT/CT图像融合断层显像后 ,均获得明确的准确解剖定位。结论 :SPECT/CT图像融合显像能够定性并准确定位异位或转移性嗜铬细胞瘤 ,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spect ct 发射断层图像 透射断层图像 图像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Tc^m-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爱民 邓惠兴 +3 位作者 欧阳艳 冯新丽 王淑霞 胡国瑛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年第10期809-811,共3页
目的 :探讨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 ,对 5 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 MIBI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 ,计算其 5min、6 0min平面以及 6 0mi... 目的 :探讨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术后病理诊断为依据 ,对 5 7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的99Tcm MIBISPECT/CT显像结果分良性和肺癌两组进行分析 ,计算其 5min、6 0min平面以及 6 0min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 (UR) ;以肺部良性病灶组UR值的 x +1s为诊断阈值 ,对肺癌原发灶及其转移淋巴结的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 :17例肺部良性病灶组其 5min和 6 0min平面以及 6 0minSPECT/CT三维融合断层显像的摄取比值 (UR)分别为 1.0 5± 0 .16、0 .97± 0 .2 2、1.5 1± 0 .39,而 4 0例肺癌组其UR值分别为 1.4 1± 0 .2 2、1 37± 0 .2 3、2 .18± 0 .6 1同组两时相比较P >0 .0 5 ,而组间两时相比较P <0 .0 5。以良性结节 x +1s为诊断阈值 ,99Tcm MIBI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 90 % (36 / 4 0 )、82 .35 % (14 / 17)和 87.72 % (5 0 / 5 7) ;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 17.6 5 % (3/ 17)和 10 % (4 / 4 0 ) ;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 92 .31% (36 / 39)和 77.78% (14 / 18)。 4 0例恶性病变患者共检出转移淋巴结 19个 ,其CT/SPECT断层融合图像的UR值为 1.82± 0 .37。结论 :99Tcm MIBISPECT/CT同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及其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甲氧基异丁基异腈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图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疗剂量^(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诊断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的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宁帅 陈飞 +4 位作者 温琥玲 顾华见 何宗喜 王文君 李素平 《安徽医学》 2014年第7期872-875,共4页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 目的评价治疗剂量的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检测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升高(Tg+)而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阴性(Dx-WBS-)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灶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血清Tg+DxWBS-的DTC患者(滤泡状2例,乳头状47例),给予盲法大剂量131I(7400MBq)治疗后第7天行131I-全身显像(Rx-WBS)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病灶水平分析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对DTC定位和定性诊断情况。结果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阳性病例16例(32.7%),其中甲状腺残留1例,转移灶15例(30.6%)。经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均检测出上述转移灶,同时新发现6例患者的转移灶,转移灶检出率42.9%。结论 Rx-WBS可检测出部分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对Tg+DxWBS-的DTC患者常规行头颈部、胸部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可提高Tg+DxWBS-的DTC患者的转移灶的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1I断层图像融合 甲状腺癌 131I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6
作者 郭晋纲 赵周社 +1 位作者 马兴荣 郑永明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CAS 2014年第6期454-457,共4页
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将多种模式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结合的SPECT/CT和PET/CT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但是SPECT/CT和PET/CT技术相比较,尽管SPECT/CT远比PET/CT技术推向临床应用的早,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SPECT/CT的应用却远没有PET... 随着分子影像技术的发展,将多种模式医学影像成像技术结合的SPECT/CT和PET/CT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1]。但是SPECT/CT和PET/CT技术相比较,尽管SPECT/CT远比PET/CT技术推向临床应用的早,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SPECT/CT的应用却远没有PET/CT临床应用增长的速度快。本文重点介绍SPECT/CT技术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多种模式 分子影像 技术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通气/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评价急性肺栓塞早期治疗效果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邵国强 张静 +5 位作者 罗瑞 刘任从 王晓雯 梁凯 王峰 王自正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15年第6期594-598,共5页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CT融合显像在急性肺栓塞(APE)治疗中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临床确诊的APE患者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8.0岁。在溶栓... 目的探讨肺通气/灌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PECT)/CT融合显像在急性肺栓塞(APE)治疗中疗效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5年1月临床确诊的APE患者34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3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48.0岁。在溶栓和抗凝治疗前后均接受了肺通气/灌注SPECT显像及低剂量率同机CT显像,并在显像前/后2 d内同步行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通过肺段表观指数法评价治疗后灌注改善效果。结果肺通气/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受损肺段167个,受损亚肺段及更小病灶42个,其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9例,肺肿瘤2例,胸腔积液2例,肺不张、炎症2例。溶栓、抗凝治疗约2周后,APE受累肺段74.85%(125/167)恢复正常,16.17%(27/167)改善,8.98%(15/167)肺段无改善或加重;83.33%(35/42)个亚肺段恢复(28个)和改善(7个),新出现亚肺段栓塞3个。其中发病10 d内溶栓抗凝治疗效果最佳,病变恢复的比例[83.70%(113/135)]明显高于发病〉10 d者[(54.05%(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P〈0.05)。结论肺通气/灌注SPECT/CT融合显像能早期评价APE病灶治疗后灌注恢复情况,并对合并的基础病变进行有效诊断,对APE进行院外治疗具有较好的筛查和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ect/ct 溶栓治疗 肺栓塞 疗效评价 院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技术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孙伟 王国强 +1 位作者 王叙馥 刘彬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2期327-331,共5页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 目的探讨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9例肺癌疑似骨转移患者行99m Tc-MDP全身骨显像及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以随访结果或活检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诊断骨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阳性预测值,并分析肺癌骨转移影像学表现。结果1)59例肺癌患者疑似骨转移病灶146处,经随访确诊肺癌骨转移病灶115处,其中发生于脊椎51处,占44.35%,胸廓30处,26.09%,骨盆16处,占13.91%,四肢11处,占9.56%,颅骨7处,占6.09%;2)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99.13%、93.55%、98.28%、93.55%、97.95%,均高于SPECT全身显像的97.39%、67.74%、91.80%、87.5%、91.10%,其中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10.144、5.688、7.101,P<0.05);3)鳞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2.86%、28.57%、14.29%、7.14%、7.14%;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75.00%、25.00%;腺癌:脊椎、胸廓、骨盆、四肢、颅骨转移率分别为46.34%、26.83%、13.41%、7.32%、6.10%;溶骨性、成骨性骨破坏分别为68.29%、30.49%,鳞癌、腺癌骨转移部位及骨破坏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PECT/低剂量CT融合显像在鉴别诊断肺癌骨转移方面具有良好临床价值,肺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骨转移 低剂量ct融合显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少发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赵海敏 王焱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7期141-141,143,共2页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少发骨盆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并行骨盆SPECT/CT扫描的患者108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盆放射性浓聚灶定位准确性100%。SPECT... 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融合显像对少发骨盆病灶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收治行^(99m)Tc-MDP全身骨扫描并行骨盆SPECT/CT扫描的患者108例,对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SPECT/CT融合显像对骨盆放射性浓聚灶定位准确性100%。SPECT/CT融合显像的特异性及准确性均显著高于骨扫描(P<0.05)。结论:SPECT/CT融合显像提高了骨盆少发病灶诊断的特异性及准确率,帮助了临床医生制定个性化、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DP spect/ct 融合显像 骨盆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3PRGD2SPECT/CT显像对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春梅 王城 +1 位作者 王雪梅 邬心爱 《浙江临床医学》 202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孤立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SPN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39±8.99)岁。所有患者均行99mTc-3PRGD2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测量SPN...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孤立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SPN患者79例,男51例,女28例;年龄43~81岁,平均年龄(62.39±8.99)岁。所有患者均行99mTc-3PRGD2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测量SPN感兴趣区(ROI)计数值为T,在SPN对侧正常肺组织内画出与病灶同样大小的ROI,测量其计数值为NT,算出T/NT比值。与穿刺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分析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T/NT对SPN的诊断价值。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良性组和恶性组T/NT分别为2.3±1.4和3.7±2.5,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ROC曲线下面积(AUC)0.734(P<0.05),提示该检查对判断SPN良恶性具有诊断意义。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T/NT比值最佳临界值为2.825。其诊断SPN良恶性特异度、灵敏度、准确率、漏诊率、误诊率、阴性预测值(PV-)阳性预测值(PV+)、分别为49.1%、95.5%、62.0%、4.5%、50.9%、96.6%、42%。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显像与融合断层显像比较,融合断层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P<0.05),平面显像ROC曲线下面积为0.866(P<0.05),提示断层显像对SPN良恶性诊断的准确度更高。结论99mTc-3PRGD2 SPECT/CT平面及融合断层显像均可对SPN良恶性进行诊断,但融合断层诊断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 孤立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MRI同体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龙 杨振 +2 位作者 张鑫 刘晓斌 缪星宇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CAS 2024年第1期35-41,共7页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 目的探讨同体位MRI图像(MRIsim)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在高级别脑胶质瘤放射治疗靶区勾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例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39~69岁,平均年龄45.5岁;全部为单发病变;均已行全切或不全切手术,全部经病理组织诊断证实;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6例,Ⅳ级14例。将每例患者的同体位MRIsim、常规MRI影像(MRIconv)分别与CT模拟定位图像融合。运用Dice相似指数(DSC)和豪斯多夫距离(HD)算法来评价配准的精确度。在CT与MRIsim融合图像(Fusion-CT MRIsim)、CT与MRIconv融合图像(Fusion-CT MRIconv)上分别勾画危及器官(OAR)及靶区[大体肿瘤靶区(GTV)、临床肿瘤靶区(CTV)]。评估两种融合图像(即Fusion-CT MRIsim组和Fusion-CT MRIconv组)OAR勾画体积、GTV、CTV及剂量学差异。结果融合精确度评估:除全脑外,Fusion-CT MRIsim组其余OAR DSC均高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Fusion-CT MRIsim组OAR HD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P<0.05)。OAR勾画体积比较:Fusion-CT MRIsim组OAR勾画体积与Fusion-CT MRIcon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区:Fusion-CT MRIsim组GTV、CTV小于Fusion-CT MRIconv组[(118.2±8.0)cm^(3)vs(125.3±8.1)cm^(3)、(234.3±12.8)cm^(3)vs(256.0±13.4)cm^(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00)。剂量学比较:Fusion-CT MRIsim组D_(max)-PTV、D_(mean)-PTV与Fusion-CT MRIconv组[(6432.9±23.0)cGy vs(6430.4±25.2)cGy、(6159.0±13.7)cGy vs(6166.2±17.3)cGy]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MRI同体位融合图像配准精确度高,可降低全脑平均剂量(D_(mean))及缩小GTV及CTV,是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精确放射治疗值得广泛应用的临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MRI同体位融合 高级别胶质瘤 放射治疗靶区 靶区勾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O_(4)^(-)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2
作者 唐平 赵艳军 +2 位作者 倪建明 徐慧婷 李薇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12期1853-1855,1858,共4页
目的探讨^(99m)TcO_(4)^(-)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TD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拟诊为TDC的37例患者资料,拟排除异位甲状腺及术前定位而行^(99... 目的探讨^(99m)TcO_(4)^(-)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CT)在甲状舌管囊肿(TDC)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9年9月期间临床拟诊为TDC的37例患者资料,拟排除异位甲状腺及术前定位而行^(99m)TcO_(4)^(-)SPECT/CT显像,将患者的影像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7例患者中,35例患者SPECT/CT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相符合,总体准确率为94.6%(35/37)。结论^(99m)TcO_(4)^(-)SPECT/CT可一站式完成解剖定位和功能成像,在TDC诊断及术前定位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舌管囊肿 异位甲状腺 spect/ct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18)F-FDG符合线路SPECT/CT图像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曹宝霞 李多 吕平欣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8年第16期126-129,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胸部^(18)F-FDG符合线路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符合线路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胸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患者100例。对100例胸部符合线路图像质量进行目... 目的通过分析胸部^(18)F-FDG符合线路图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符合线路图像质量的方法。方法收集2016年12月~2017年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行胸部^(18)F-FDG符合线路显像患者100例。对100例胸部符合线路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价,分为优、良、差三组,图像质量优12例,良72例,差16例。同时测量肺野、胸壁、大血管及肝脏的放射性计数值及标准差(SD),分析主观评价的图像质量与客观测量值的关系。记录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血糖、氟脱氧葡萄糖(FDG)注射剂量、检查次序、探头1和2的放射性计数值、符合计数率、注射与扫描间隔时间,分析以上因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体重指数(BMI)、每公斤体重注射剂量及注射药物与扫描间隔时间在三组图像质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图像质量中肺野放射性计数、胸壁放射性计数及肝脏放射性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图像质量的胸壁、大血管及肝脏S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图像质量与符合计数率呈中度正相关(r=0.505,P<0.01),与BMI呈低度负相关(r=-0.473,P<0.01),与每公斤体重注射剂量呈低度正相关(r=0.343,P<0.01)。结论主观图像质量评价与客观测量值的一致性好。BMI是影响图像质量的最主要因素,注射最佳剂量的FDG和控制合适的注射与扫描间隔时间有利于获得良好质量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代脱氧葡萄糖 符合线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 图像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活度定量中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延召 邹思娟 +1 位作者 谢庆国 朱小华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08-914,共7页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 本文探讨了SPECT/CT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的选择,以用于临床SPECT/CT的准确活度定量。分别对活度已知的点源、大圆柱、小圆柱3种校准体模进行SPECT/CT扫描,然后对每个断层数据依次采用4种重建方法(FBP、OSEM、OSEM+AC、OSEM+AC+SC)进行重建,并据此计算校准因子。将小圆柱作为活度定量的对象进行定量误差计算。OSEM+AC和OSEM+AC+S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小于10%,FBP和OSEM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均大于20%。OSEM+AC的平均相对定量误差在采用小圆柱做校准体模时与OSEM+AC+SC无显著差异,而在采用大圆柱和点源时,分别较OSEM+AC+SC的小3.38%和6.48%(P<0.05)。3种体模的对比中,采用OSEM+AC时差异不显著,采用其他重建方法时差异显著。采用OSEM+AC+SC时,小圆柱作校准体模的定量误差较大圆柱和点源的结果分别小3.92%和6.42%(P<0.05)。结果表明,基于CT和迭代算法的衰减校正可有效提升活度定量准确性,但散射校正的效果不佳;校准体模应尽可能与目标定量对象相似。合理选择校准体模和重建方法,可有效提升SPECT/CT的活度定量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spect/ct 校准体模 图像重建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孙童 韦智晓 +1 位作者 王秀萍 李俊红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1期44-48,共5页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及SEP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7~72岁... 目的探讨全身骨显像与SPECT/CT在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骨破坏中的诊断价值及显像特征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6月~2021年6月于核医学科行全身骨显像及SEP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马尔尼菲篮状菌患者47例,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51岁。比较全身骨显像、SPECT/CT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诊断效能,并探讨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的显像特征。结果全身骨显像,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身骨平面显像对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84.4%,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85.1%;SPECT/CT对TM骨破坏的诊断敏感度为97.8%,特异性为100%,诊断符合率98.9%。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主要侵犯中轴骨,并伴有全身多个位置受累,四肢骨及颅骨为其相对特异性的侵犯位置。结论全身骨显像可以一次性观察全身病灶,在病变的早期即可检出骨质代谢的异常活跃,SPECT/CT诊断符合率较高,二者联合对马尔尼菲篮状菌骨破坏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spect/ct 马尔尼菲篮状菌 骨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联合增强CT评估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基于41例患者的前瞻性临床试验 被引量:3
16
作者 孙浩 张国建 王雪梅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结合增强CT评估胸部肿块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41位患有可疑肺部病变的受试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和增强CT影像学检查,并行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上述各项... 目的探讨^(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结合增强CT评估胸部肿块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招募41位患有可疑肺部病变的受试者,分别行^(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和增强CT影像学检查,并行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记录上述各项检查对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检出情况,以患者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情况作为确诊依据。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折^(99m)Tc-3PRGD2显像、肺部增强CT及二者联合判断肺部恶性肿瘤淋巴结是否转移的诊断能力,分析其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99m)Tc-3PRGD2显像、增强CT及二者联合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4.6%(6/11)、68.4%(13/19)、63.3%(19/30)、50.0%(6/12)、72.2%(13/18),72.3%(8/11)、47.4%(9/19)、56.7%(17/30)、44.4%(8/18)、75.0%(9/12)和1.8%(9/11)、89.5%(17/19)、86.7%(26/30)、81.8%(9/11)、89.5%(17/19)。^(99m)Tc-3PRGD2显像的诊断能力相对增强CT的特异性高,敏感度低。两种方法联合诊断胸部的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预测指标均高于单独应用增强CT(χ^(2)=6.914,P=0.009)和^(99m)Tc-3PRGD2显像(χ^(2)=7.751,P=0.005)。Kappa检验显示^(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增强CT和二者联合诊断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0.225、0.177、0.71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部增强CT联合^(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对于诊断肺部肿瘤淋巴结的转移有很高的准确性,有助于患者的手术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9m)Tc-3PRGD2 spect/ct显像 增强ct 肺部肿瘤 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SPECT/CT联合超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手术前的定位诊断价值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婧 田军 +6 位作者 庄大勇 周鹏 李小磊 岳涛 邵长秀 李陈钰 贺青卿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2年第1期29-32,共4页
目的探讨;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Tc-MIBI)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联合高频超声对继发性甲状... 目的探讨;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ethoxyisobutylisonitrile,^(99)Tc-MIBI)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SPECT/CT)联合高频超声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解放军第九六〇医院(原济南军区总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的442例SHPT患者,男264例,女178例,年龄16~71岁(平均45.87±11.16岁)。手术前对SHPT患者行颈部高频超声和^(99)Tc-MIBI SPECT/CT检查确定甲状旁腺位置,以手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比较^(99)Tc-MIBI SPECT/CT和超声及两者联合应用对于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的定位诊断价值。结果442例患者共切除1703枚甲状旁腺,其中6例患者初次手术切除5枚甲状旁腺,32例患者接受2次手术,3例患者接受3次手术,1例患者接受4次手术。应用^(99)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和超声对初次手术甲状旁腺的检出率分别为87.25%、60.24%;对再次手术患者的检出率分别为91.67%、64.58%,初次手术和再次手术前应用^(99)Tc-MIBI SPECT/CT和超声两者联合检查的灵敏度为90.15%、91.67%,均高于单独应用^(99)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或超声的灵敏度(χ^(2)值分别为311.785、5.143,P值分别为<0.001、0.023)。结论SHPT患者术前应用^(99)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联合高频超声可以精确定位甲状旁腺,且优于单一检查;二者联合检查尤其对于持续性或复发性继发性甲旁亢术前定位甲状旁腺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99)Tc-MIBI spect/ct融合显像 高频超声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SPECT/CT中标准化摄取值可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 被引量:2
18
作者 赵跃群 李俊红 +3 位作者 韦海莲 欧阳桂梅 梁翔玥 韦智晓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3年第5期792-79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定量SPECT/CT中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定量SPECT/CT骨扫描的75例患者,共勾画87个骨高代谢病灶的SUV,同时勾... 目的探讨基于最大期望值重建算法定量SPECT/CT中的标准化摄取值(SUV)在转移性骨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定量SPECT/CT骨扫描的75例患者,共勾画87个骨高代谢病灶的SUV,同时勾画骨代谢正常患者的脊柱SUV作为对照组(43个脊柱椎体)。测定良性病灶、恶性病灶、对照组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_(max))、平均标准化摄取值(SUV_(mean))、最小标准化摄取值(SUV_(min))。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使用ROC曲线获得最佳阈值。结果以病理和/或6~12月及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判断的最终标准,诊断骨转移组病灶48个,良性病变组病灶39个,骨转移组SUV分别为SUV_(max) 30.15(20.75,45.43)g/mL、SUV_(mean) 16.65(11.75,23.10)g/mL、SUV_(min) 11.6(8.40,15.27)g/mL,良性病变组SUV分别为SUV_(max) 13.5(10.4,17.5)g/mL、SUV_(mean) 8.22(5.89,9.56)g/mL、SUV_(min) 5.83(2.63,6.89)g/mL,对照组SUV分别为SUV_(max) 7.47±1.99 g/mL、SUV_(mean) 3.74±0.68 g/mL、SUV_(min) 1.06±0.46 g/mL,骨转移组SUV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UV_(max)、SUV_(mean)、SUV_(min)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76、0.912、0.901,SUV_(max)截断值为26.6 g/mL时,其特异性为100%,敏感度为64.6%,当SUV_(min)值取8.1 g/mL时,其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81.2%与89.7%,SUV_(mean)截断值为11.5 g/mL,敏感度、特异性分别为77.1%、92.3%;联合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_(mean)值诊断的检出率大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图像(χ^(2)=11.576,P=0.001),两者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86%、94.25%。结论定量SPECT/CT中的SUV在骨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补充了对肿瘤骨转移灶和骨良性病灶的定性分析;定量SPECT/CT骨融合显像+SUV_(mean)在诊断肿瘤骨转移的准确性高于常规SPECT/CT骨融合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 spect/ct 标准化摄取值 转移性骨肿瘤 骨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
19
作者 廖太平 杨琴 张春银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2年第6期908-911,共4页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 目的探究动脉瘤样骨囊肿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中的影像特征,以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并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总结其在全身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上的影像学特征。结果在我院行全身骨显像及断层融合显像且术后病理诊断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患者共24例,原发19例,继发5例,大多为青少年,病变主要分布于四肢长骨,也见于肋骨及骨盆骨,病变部位主要呈膨胀性骨质破坏伴相应部位骨代谢增高。结论全身骨显像联合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较好地显示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特征及骨代谢情况,有助于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骨显像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动脉瘤样骨囊肿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法
20
作者 冉瑞生 张思文 +1 位作者 李进 房斌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24年第5期11-21,共11页
近年来低剂量CT(Low Dose CT,LD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LDCT会产生不规则的噪声。已有的降噪方法往往缺乏对全局特征信息的考虑,以及不注重边缘特征信息和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 近年来低剂量CT(Low Dose CT,LDCT)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中,但LDCT会产生不规则的噪声。已有的降噪方法往往缺乏对全局特征信息的考虑,以及不注重边缘特征信息和重建图像的视觉效果。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融合的低剂量CT图像降噪方法。首先,利用Transformer优异的全局感受野提取图像的全局特征信息,并利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良好的局部特征提取能力提取图像的局部特征信息。在Transformer模块中加入维度变换思想,以更好地抑制噪声;在CNN模块中使用稠密连接的方式将浅层网络的特征信息复用于深层网络中,以此保存更多的特征信息。其次,为了获取更加丰富的图像细节特征,使用了改进的索伯边缘增强算子来加强模型对边缘特征信息的提取能力。最后,将Transformer模块和CNN模块获取的特征信息进行融合并输出重建图像。此外,为了使降噪重建后的图像有更好的质量和视觉效果,设计了一个多尺度复合损失函数。实验表明:在AAPM-Mayo数据集的降噪实验中,与当前主流的LDCT图像降噪方法相比,本文方法取得了更好的降噪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降噪 低剂量ct 特征融合 TRANSFORMER CNN 边缘增强 损失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