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汾渭平原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大气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特征、来源解析及对SOA的生成潜势:以运城市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唐泽雨 古国红 +6 位作者 桂张玲 张欢 阴世杰 闫风雨 刘新罡 刘腾飞 李斌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8-718,共11页
为探究汾渭平原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差异及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因素,本文以运城市为例在城区站点开展了为期5个月(2021年9月−2022年1月)的小时分辨率VOCs连续在线观测实验,采用PMF(Probab... 为探究汾渭平原非采暖期和采暖期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差异及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的影响因素,本文以运城市为例在城区站点开展了为期5个月(2021年9月−2022年1月)的小时分辨率VOCs连续在线观测实验,采用PMF(Probabilistic Matrix Factorization)源解析模型、随机森林模型和SOA评估等方法,全面对比分析了运城市非采暖期和采暖期VOCs的体积分数、来源差异和对SOAP(SOA生成潜势)的贡献,同时量化了气象和排放因素对TVOCs(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体积分数整体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运城市非采暖期和采暖期TVOCs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35.39×10^(-9)±17.79×10^(-9)和59.88×10^(-9)±31.56×10^(-9),表现出采暖期TVOCs体积分数升高的特征.②烷烃和OVOCs(含氧挥发性有机物)为两个时期VOCs的主要组分,燃烧源和工业源在采暖期是VOCs的主要贡献者,相比非采暖期其贡献率分别上升了13.3%和2.7%.③随机森林模型运行结果表明,排放因素对TVOCs体积分数的贡献高于气象因素,其对采暖期TVOCs体积分数的贡献为非采暖期的1.41倍,且采暖期不利的气象因素也促进了TVOCs体积分数的上升.④芳香烃虽然对非采暖期和采暖期TVOCs体积分数的贡献率分别为5.5%和7.0%,但对两个时期SOAP的贡献率分别达85.5%和87.9%,其中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是对SOAP贡献率较大的物种.研究显示,芳香烃及人为活动的燃烧源分别是运城市采暖期需要VOCs重点管控的组分和潜在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Cs 采暖期 来源解析 气象和排放因素 soa生成潜势(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邯郸市VOCs变化特征及O_3和SOA生成潜势 被引量:20
2
作者 鲁晓晗 王丽涛 +7 位作者 马笑 赵乐 纪尚平 齐孟姚 王雨 张城瑜 汪庆 许瑞广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37,共8页
邯郸是典型的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臭氧(O_3)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研究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4月30日期间在邯郸市开展了56种VOCs成分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VOCs平均浓度为107.52... 邯郸是典型的重污染城市,近年来臭氧(O_3)污染呈明显加重趋势,研究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9月1日-10月31日和2018年1月1日-4月30日期间在邯郸市开展了56种VOCs成分的在线监测。结果表明,VOCs平均浓度为107.52μg/m^3,其中含量最高的组分为烷烃(51.4%),其次为芳香烃(25.2%)、烯烃(18.3%)和炔烃(5.1%)。VOCs冬季浓度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日变化特征为在早交通高峰07:00-09:00出现峰值,在17:00左右和01:00左右同样出现峰值,分别与光化学反应强度和逆温有关。乙烯、乙烷、甲苯、异戊烷可被认为是邯郸VOCs中的优势物种。研究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发现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具有较高的O_3和SOA生成潜势。VOCs与PM_(2.5)呈明显的正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邯郸 VOCS 变化特征 O3和soa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钢铁企业VOCs污染特征及SOA生成潜势估算 被引量:8
3
作者 盛涛 高松 +4 位作者 段玉森 欧阳静静 崔虎雄 伏晴艳 陆闻玺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79-1988,共10页
为了解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特征,使用在线监测仪器于2016年7月对某典型钢铁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_(2.5)和NMHC(非甲烷烃)等污染物进行观测,同时基于FAC(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了该区域的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结果表明:... 为了解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特征,使用在线监测仪器于2016年7月对某典型钢铁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_(2.5)和NMHC(非甲烷烃)等污染物进行观测,同时基于FAC(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了该区域的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总VOCs)为(106.08±63.81)μg/m^3,与ρ(NMHC)(以C计)的相关系数(R2)达到了0.8(P<0.05)以上;VOCs中主要类别为烷烃和芳烃;ρ(O_3)超标期间的ρ(苯)和ρ(甲苯)分别比ρ(O_3)未超标时间段高47.0%和37.2%,并且高ρ(总VOCs)期间芳烃占比高达46.0%,这可能与钢铁企业在炼焦时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排放有关.ρ(总VOCs)、ρ(NMHC)、ρ(烷烃)、ρ(芳烃)和ρ(乙炔)均呈早晚高峰值的日变化特征,而ρ(烯烃)由于异戊二烯受天然源排放影响,呈午间单峰值的特征.观测期间的SOA生成潜势为2.54μg/m^3,较城区高出76.4%,显示钢铁企业SOA对PM_(2.5)具有一定贡献;其中芳烃对SOA生成贡献高达97.2%,主要贡献组分包括苯、间/对-二甲苯、乙苯、苯、邻-二甲苯.研究显示,钢铁企业VOCs污染治理应重点控制苯系物,同时烷烃的排放也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铁企业 VOCS 污染特征 soa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遂宁工业园区夏季VOCs污染特征及其对O_(3)、SOA生成潜势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许肖云 饶芝菡 +5 位作者 蒋红斌 张巍 陈超 杨永安 胡艳丽 魏海川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56-968,共13页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_(2.5)浓度已在下降,但近地面臭氧(O_(3))却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继PM_(2.5)后另一个重点防控污染物。控制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 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PM_(2.5)浓度已在下降,但近地面臭氧(O_(3))却呈现上升态势,已成为继PM_(2.5)后另一个重点防控污染物。控制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VOCs),尤其是工业排放,是目前大气污染防治的工作重点。为掌握成渝地区中小城市工业园区VOCs污染特征,助推VOCs排放精细化管控,改善区域空气质量,选取该区域主轴中心城市——遂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市2019年夏季工业园区监控点和上风向背景点106种VOCs离线监测数据,研究了VOCs污染水平及其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筛选出优控物种,并进行了VOCs来源解析。结果显示:观测期间监控点VOCs体积分数为58.4×10^(-9),是背景点的1.9倍,OVOCs和烷烃是浓度最高的2个组分,贡献了79.0%。监控点VOCs对O_(3)和SOA的生成潜势分别为243.6μg·m^(-3)和4.1μg·m^(-3),是背景点的2.0倍和2.2倍,烷烃、OVOCs、烯烃和芳香烃是O_(3)生成潜势较大的组分,贡献了97.7%,芳香烃是SOA生成潜势最大的组分,贡献了77.8%。VOCs及其对O_(3)和SOA生成潜势的优势物种以低碳烃类、OVOCs及苯系物为主。丙酮、乙烯和环戊烷是VOCs和O_(3)防治的双控物种,环戊烷、间/对-二甲苯、甲基环己烷是O_(3)和PM_(2.5)防治的双控物种,环戊烷是VOCs、O_(3)和PM_(2.5)共同防治的优控物种。监控点VOCs排放源及其贡献率分别为:工业排放源(39.0%)、机动车源(30.0%)、溶剂使用源(11.9%)、汽油挥发源(9.1%)、燃烧源(8.9%)、植物源(1.1%),控制工业排放是防治遂宁市工业园VOCs污染的关键,除主导行业印刷电路板(PCB)外,主要排放VOCs行业还有制药、食品、酿酒和印刷包装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臭氧生成潜势(OFP) soa生成潜势(soaFP) 优控物种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春节前和春节期间非甲烷烃污染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佟胜睿 徐言勇 +2 位作者 李方杰 张海亮 葛茂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453-2465,共13页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 为探究春节前和春节期间北京市非甲烷烃(NMHCs)的来源和转化过程,基于2021年2月2-16日北京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数据和非甲烷烃的在线分析结果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①北京市春节前(2月2日00:00-2月11日00:00)和春节期间(2月11日00:00-2月16日00:00)NMHCs体积分数有明显差异,其中,春节前NMHCs平均体积分数为25.43×10^(-9)±11.38×10^(-9),而春节期间为32.37×10^(-9)±12.43×10^(-9),增幅近27.3%。②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模型分析了春节前和春节期间的NMHCs来源差异,其中,汽油、柴油车辆排放源贡献率由春节前的37.2%降至春节期间的13.9%,溶剂使用和燃烧排放源的贡献率从春节前的18.4%升至春节期间的55.7%。③结合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方法发现,春节期间NMHCs来源主要与北京市周边地区的烟花爆竹燃放、燃煤等排放的区域传输有关。④NMH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表明,烯烃和芳香烃分别对观测期间O_(3)和二次气溶胶的生成具有重要贡献。研究表明,在开展京津冀地区污染联防联控过程中,对燃烧源排放的控制是有效缓解北京市春节期间空气污染问题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甲烷烃(NMHCs) 源解析 潜在源贡献因子分析(PSCF)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三角洲地区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与VOCs来源解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宁倩 贺美 +8 位作者 纪元元 尹浩 李吉东 尚凡一 张珂 杨勇建 李红 高锐 庄思源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9-454,共16页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 为了解黄河三角洲区域细颗粒物(PM_(2.5))和臭氧(O_(3))大气复合污染特征和成因,本文利用2021年和2022年夏秋季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东营市、滨州市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连续观测数据及常规污染物数据,识别对O_(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有显著贡献的VOCs物种并对VOCs进行来源解析,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化学盒子模型探讨O_(3)的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①黄河三角洲地区PM_(2.5)和O_(3)浓度“双高”的大气复合污染主要出现在秋季,夏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O_(3),距离入海口越远的站点O_(3)超标天占比越高;秋季东营市和滨州市首要污染物均为PM_(2.5),且超标情况相近.②烯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乙醛;芳香烃对SOA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大,优势物种为1,2,3-三甲苯.③东营市夏秋季O_(3)生成均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更为敏感;滨州市夏秋季O_(3)生成分别处于VOCs和NO_(x)协同控制区、VOCs控制区,且夏季O_(3)对NO_(x)敏感性更高,秋季对VOCs敏感.④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排放源为该区域VOCs的主要来源,且VOCs来源解析结果存在空间上和季节上的差异.夏季,区域溶剂源和生物源VOCs的贡献率增加,东营市溶剂源贡献率(28.2%)明显高于滨州市(6%),机动车尾气排放源贡献率(11.5%)低于滨州市(29.6%);秋季,区域燃烧源和生物质燃烧源贡献率增加,东营市(25.9%)油气挥发源贡献率明显低于滨州市(42.4%).研究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夏季应实施VOCs和NO_(x)的协同减排,秋季应优先控制VOCs排放;其次需要加强对油气挥发源、工业排放源和机动车尾气源VOCs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三角洲 大气复合污染 臭氧生成潜势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来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宜兴市东北部秋季VOCs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孝明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6期129-133,141,共6页
2022年秋季在宜兴市东北部区域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监测系统(TH-300B)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宜兴市东北部区域秋季大气VOCs中平均质量浓度... 2022年秋季在宜兴市东北部区域利用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快速在线监测系统(TH-300B)对大气VOCs进行连续在线监测,以了解其化学特征,及其对臭氧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宜兴市东北部区域秋季大气VOCs中平均质量浓度最高的前10种VOCs组分依次为甲苯、间/对二甲苯、二氯甲烷、丙酮、乙酸乙酯、1,2-二氯乙烷、乙烷、氯甲烷、乙烯和乙炔。宜兴市东北部区域秋季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FP)贡献最高的前10种VOCs组分中,芳香烃类物质OFPs贡献占比(73.37%)>烯烃类物质OFPs贡献占比(19.24%)>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类物质OFPs贡献占比(7.39%)。宜兴市东北部区域秋季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贡献最高的前10种物种全部是芳香烃类物质。通过特征VOCs组分相关比值分析法,该区域秋季苯和甲苯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溶剂涂料排放,丙烯主要来自工业排放,异戊烷和正戊烷主要来自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污染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都市川菜烹饪油烟中VOCs排放特征及其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蒋燕 尹元畅 +1 位作者 王波 王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05-2006,共2页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常具有光化学活性,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据估算,沈阳市2007年餐饮业VOCs排放量达581.1吨[1];而北京市餐饮业每年将有1500吨细粒子有机颗粒物排入大气[2].餐饮油烟作为城... 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常具有光化学活性,是对流层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据估算,沈阳市2007年餐饮业VOCs排放量达581.1吨[1];而北京市餐饮业每年将有1500吨细粒子有机颗粒物排入大气[2].餐饮油烟作为城市VOCs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大气环境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成都市8家社会餐饮实地监测数据,分析VOCs排放特征,估算全市餐饮业VOCs排放总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餐饮油烟 VOCs soa GC/MS 臭氧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特征及管控策略 被引量:25
9
作者 王晓琦 程水源 王瑞鹏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60-468,共9页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_(3)Cs)是细颗粒物(PM_(2.5))与臭氧(O_(3)3)的重要前体物,对我国城市复合污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严峻,VO_(3)Cs排放源类别复杂,且排放量基数大,亟需形成有效的VO_(3)C...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_(3)Cs)是细颗粒物(PM_(2.5))与臭氧(O_(3)3)的重要前体物,对我国城市复合污染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问题严峻,VO_(3)Cs排放源类别复杂,且排放量基数大,亟需形成有效的VO_(3)Cs管控策略.因此选取京津冀区域人为源VO_(3)Cs排放为研究对象,建立2018年分行业分物种VO_(3)Cs排放清单,并基于实测与文献调研的行业VO_(3)Cs成分谱数据,获取各排放源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O_(3)FP)与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econdary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potential,SO_(3)AP),同时构建VO_(3)Cs排放源优先控制分级技术方法,计算各排放源分级指数,明确优先控制排放源目标.结果表明:(1)京津冀区域2018年人为源VO_(3)Cs排放总量为214.0×10^(4)t,其中芳香烃、烷烃与含氧有机物为主要物种.(2)小型客车、工业防护涂料、重型货车、焦化行业是O_(3)FP与SO_(3)AP的最主要来源.(3)工业防护涂料、小型客车、重型货车、焦化行业、钢铁行业、供暖燃烧、生物质燃烧源的分级指数均较高.研究显示,基于行业VO_(3)Cs排放量、O_(3)FP和SO_(3)AP的单一因素制定管控策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实现PM_(2.5)与O_(3)3的科学协同防控,建议加强基于综合因素研究得到的分级指数较高排放源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VOCs) 排放清单 臭氧生成潜势(OFP) 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 优先控制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植被类型对典型城市夏季O_(3)和PM_(2.5)贡献 被引量:5
10
作者 蔡斌 程昊淼 +2 位作者 亓浩雲 李奥哲 康天放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34-2743,共10页
以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18年7月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对O_(3)和PM_(2.5)浓度贡献,解析了北京、邯郸、承德、保定等典型城市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对O_(3)和SOA浓度的影响水... 以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清单为基础,采用WRF-CMAQ模型模拟与情景分析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2018年7月京津冀地区BVOCs排放对O_(3)和PM_(2.5)浓度贡献,解析了北京、邯郸、承德、保定等典型城市不同植被类型BVOCs排放对O_(3)和SOA浓度的影响水平,并应用O_(3)和SOA生成潜势核算结果对模拟结果进行验证.结果显示,BVOCs排放对北京、邯郸、承德、保定O_(3)生成贡献率分别为30.19%、24.77%、35.56%、26.73%,对SOA生成贡献率为2.55%、3.32%、4.17%、3.59%;北京、承德的乔木与果园BVOCs排放对O_(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邯郸、保定的草地与庄稼BVOCs排放对O_(3)和SOA浓度贡献最大;数值模拟结果与O_(3)、SOA生成潜势表征的潜在影响基本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功能类型 BVOCs O_(3)和soa WRF-CMAQ 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生物质燃烧VOCs排放特征及其大气环境影响 被引量:21
11
作者 郭文凯 刘镇 +3 位作者 刘文博 刘晓 朱玉凡 陈强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40-49,共10页
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6年兰州市生物质燃烧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污染物的时空排放特征,利用排放清单对生物质燃烧源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进行了估算,研究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 采用排放因子法建立了2016年兰州市生物质燃烧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清单,并分析了污染物的时空排放特征,利用排放清单对生物质燃烧源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进行了估算,研究其排放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16年兰州市生物质燃烧源排放VOCs总量为6626.2t,排放高值区在榆中东南及东北部、永登中部和七里河南部,经济水平落后、秸秆产量大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更大.污染物排放集中在采暖季(11~3月)及农作物收割期(7~8月);兰州市生物质燃烧源的OFP总量为13880.3t,煨炕为OFP贡献最大的子源,占比46.1%,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为OFP贡献最大的关键组分,占比51.4%;OFP贡献排名前10的物种有乙酸、丙烯、2-丁酮、甲苯、甲醛、乙醛、间/对-二甲苯、1-丁烯、丙酸和异戊二烯.煨炕是SOA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子源,占比46.5%,芳香烃为SOA生成潜势贡献最大的关键组分,占比62.2%,SOA生成潜势贡献排名前10的物种有苯酚、甲苯、α-蒎烯、间/对-二甲苯、苯、邻二甲苯、茚、1,2,4-三甲基苯、乙苯和1,2,3-三甲基苯;以降低区域O3和SOA浓度为目标时,应优先管控煨炕和秸秆露天燃烧(玉米)两类子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燃烧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特征 臭氧生成潜势 soa生成潜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