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坑围护SMW工法桩施工对下卧盾构隧道变形影响分析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占生 潘皇宋 +3 位作者 庄群虎 刘建国 陈秀鸣 童立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53-56,共4页
以苏州星港街隧道从上部近距离穿越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对SMW工法桩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盾构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基坑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纵横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变形与SMW工法桩桩... 以苏州星港街隧道从上部近距离穿越地铁1号线盾构隧道工程为依托,对SMW工法桩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盾构隧道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基坑围护加固过程中下卧地铁盾构隧道结构的纵横向变形规律。分析结果表明,盾构隧道变形与SMW工法桩桩施工扰动、施工机械荷载有关,SMW工法桩施工期间下卧盾构隧道逐渐下沉,尤其是隧道两侧工法桩施工阶段下沉速率较大,隧道正上方施工期间隧道变形很小,围护加固结束后隧道变形稍有回弹;加固区内盾构隧道受影响比加固区外大,盾构隧道在横断面上呈竖向压缩、水平方向伸长状态,隧道变形轮廓为长轴近水平方向的椭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三轴搅拌桩 smw工法 围护施工 变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W工法的城市深基坑开挖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崔天麟 严文荣 +2 位作者 王晓睿 刘永辉 皮景坤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5-146,148,共3页
SMW工法具有防渗性好、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等。以某城市深基坑工程的SMW工法围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水泥土与型钢的相互作用下,建立有... SMW工法具有防渗性好、构造简单、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型隧道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层建筑深基坑开挖支护工程等。以某城市深基坑工程的SMW工法围护结构为研究对象,在考虑水泥土与型钢的相互作用下,建立有限元数值模型,分析开挖过程中墙体位移和土体变形特点。结果表明:开挖深度对墙体侧向位移有显著影响;随着坡面荷载的增加,基坑内外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沉降量均有所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w工法 深基坑工程 支护结构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喷射混凝土支护承载能力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肖明清 徐晨 +4 位作者 崔岚 盛谦 陈健 谢壁婷 吴鹏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64-474,共11页
为验证总安全系数法中喷层的荷载结构模型及其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研制大型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系统,采取结构试验的方法,开展毛洞、不同厚度喷层以及二次衬砌的加载破坏试验。通过围岩和细砂材料的三轴试验明确模型试验中各材料的物理与力... 为验证总安全系数法中喷层的荷载结构模型及其安全系数计算方法,研制大型隧道结构模型试验系统,采取结构试验的方法,开展毛洞、不同厚度喷层以及二次衬砌的加载破坏试验。通过围岩和细砂材料的三轴试验明确模型试验中各材料的物理与力学参数,模拟毛洞、不同厚度喷层以及二次衬砌的加载破坏全过程,依据破坏状态明确喷层与二次衬砌的设计承载能力,试验中监测围岩应力应变、喷层内外侧应变和喷层位移,结合监测结果分析喷层与二次衬砌在承载过程中的变形特征与受力特征,明晰喷层与二次衬砌的承载机制,并与总安全系数法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在试验断面条件下喷层受力状态为小偏心受压,喷层与围岩之间的粘结能有效传递剪力,从而减少了喷层的弯矩,有利于充分发挥喷层的抗压强度,同厚度情况下喷层的设计承载力要高于二次衬砌;2)试验得到的厚度为2 cm和4 cm喷层的设计承载力比总安全系数法理论计算结果分别大27.0%和22.9%,表明总安全系数法的喷层承载力计算模型是合理的,并具有合适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支护结构设计 喷射混凝土支护 模型试验 总安全系数法 破坏试验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洞支护结构设计方法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红 郑颖人 +2 位作者 杨臻 王谦源 葛苏鸣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73-478,共6页
采用ANSYS软件,对宝兰铁路二线码头隧道的双层模筑复合式衬砌试验断面进行建模分析,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隧洞的围岩的安全系数,应用有限元法按土体与结构共同作用原理求衬砌的安全系数。黄土隧洞设计须满足的两个要求:初步建议初... 采用ANSYS软件,对宝兰铁路二线码头隧道的双层模筑复合式衬砌试验断面进行建模分析,应用有限元强度折减法,求得隧洞的围岩的安全系数,应用有限元法按土体与结构共同作用原理求衬砌的安全系数。黄土隧洞设计须满足的两个要求:初步建议初期支护后土体围岩的安全系数不小于1.15~1.2,初期支护安全系数不小于1.3;二次支护后衬砌结构的安全系数大于2.0~2.4,确保工程施工与运行安全。对求得的围岩和衬砌安全系数进行评价分析,形成黄土隧洞支护结构设计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强度折减法 ANSYS 黄土隧洞 支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开挖与支护有限差分法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周太全 华渊 +2 位作者 朱赞成 连俊英 沈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68-170,共3页
根据景德镇-黄山高速公路某隧道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500mm普通混凝土支护和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 根据景德镇-黄山高速公路某隧道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和隧道结构设计参数,采用有限差分法对喷射500mm普通混凝土支护和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两种支护结构,进行了施工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从围岩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分布3个方面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喷射200mm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支护结构的隧道围岩能够处于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围岩 有限差分法 支护结构 稳定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法双线地铁施工仿真及地表沉降数值分析 被引量:33
6
作者 崔铁军 马云东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2014年第3期54-60,共7页
研究了左右双线矿山法隧道施工时的短期地面沉降。采用矿山法进行双线掘进,两隧道中心距13.2m,V级围岩CRD法进行施工,两侧隧道断面对称开挖。使用FLAC3D进行沉降分析,该软件能模拟地下隧道的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针对某地地质特... 研究了左右双线矿山法隧道施工时的短期地面沉降。采用矿山法进行双线掘进,两隧道中心距13.2m,V级围岩CRD法进行施工,两侧隧道断面对称开挖。使用FLAC3D进行沉降分析,该软件能模拟地下隧道的掘进、支护和掌子面支护等。针对某地地质特征进行预测,这些特征是决定地面沉降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模拟左右双隧道对称掘进施工的暗挖隧道施工过程,得到了施工时的地面沉降规律,即沉降可分为两个阶段,且第一阶段沉降大于第二阶段沉降。最终为在市内建筑物密集区域修建地铁隧道提供安全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掘进 矿山法 地表沉降 支护结构 FLAC3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的计算研究 被引量:16
7
作者 肖明清 陈立保 +2 位作者 徐晨 王少峰 王克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6-413,共8页
为探索隧道初期支护安全系数的计算问题,并为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喷锚支护的性能与特点以及现代隧道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初期支护荷载结构模型和对应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针对时速350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提出的3种... 为探索隧道初期支护安全系数的计算问题,并为高速铁路隧道支护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根据喷锚支护的性能与特点以及现代隧道力学的基本理论,建立初期支护荷载结构模型和对应的安全系数计算方法;针对时速350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提出的3种不同的初期支护方案(无系统锚杆支护、喷锚结合支护和以锚为主的支护方案)展开适应性研究,计算分析不同埋深(400m和800m)条件下初期支护的优化参数以及优化后的二次衬砌承载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后的高铁隧道支护参数建议值,并对优化前后的安全系数进行计算与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提出了采用围岩压力代表值作为荷载结构模型设计荷载的方法,为解决设计中围岩压力不确定的问题提供了思路,且所推荐的围岩压力代表值计算方法具有安全性与经济性;2)提出了3种初期支护计算模型,可以为初期支护构件的选择与量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3)提出了时速350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初期支护方案及优化后的复合式衬砌设计参数,并明确了不同围岩级别、不同埋深时的承载主体;4)提出了按照不同埋深进行支护结构参数设计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隧道 支护参数 荷载结构模型 安全系数法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大跨地铁风道结构建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刘雪峰 马宁 +2 位作者 宋少奇 胡少斌 李增光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3-77,共5页
采用PBA工法建造的大跨地铁风道结构施工顺序主要有逆作法和顺作法两种方法。为克服传统PBA工法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大跨风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风道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施工方案,并采用三维... 采用PBA工法建造的大跨地铁风道结构施工顺序主要有逆作法和顺作法两种方法。为克服传统PBA工法存在的问题,以北京地铁8号线三期工程大红门桥站-和义站区间附属大跨风道为背景,提出一种风道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施工方案,并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风道结构不同施工方案进行研究。针对风道拱部的中导洞开挖跨度大、地层沉降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提出一种联合支护结构。工程实践表明:负1层和负2层分别顺作的结构施工方案更有利于地层沉降控制及结构安全,联合支护结构有效控制了大跨中导洞开挖引发的地层沉降,确保周边环境安全和结构自身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 大跨风道 PBA工法 结构施工方案 拱部中导洞 联合支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郑万高铁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于丽 蔡闽金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316-1323,共8页
为研究郑万高铁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特性,依托郑万高铁隧道现场实测数据,确定台阶法和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2种工法施工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围岩-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2... 为研究郑万高铁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相互作用力学特性,依托郑万高铁隧道现场实测数据,确定台阶法和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2种工法施工的围岩压力分布特征,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建立围岩-支护结构有限元模型,分析2种工法对围岩压力和结构内力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台阶法多次施工扰动易导致支护结构和围岩之间产生空隙而发生脱空,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对围岩扰动次数少,初期支护快速封闭成环,可保证初期支护及围岩之间良好的密贴性;2)在软弱围岩中,采用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施工比台阶法更有利于改善结构受力,减缓结构内部偏心受压的程度,能有效发挥拱形隧道结构承载力;3)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在软弱围岩快速施工、控制支护结构变形、保证支护结构受力安全等方面具有综合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万高铁隧道 大型机械化配套全断面法 台阶法 围岩-支护结构 现场监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断面古土壤隧道围岩压力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受力特征分析——以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为例 被引量:10
10
作者 叶万军 吴云涛 +1 位作者 陈明 刘江涛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55-361,共7页
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 银西高铁早胜3号隧道位于甘肃省宁县境内,为国内首条穿越古土壤地层的隧道。为研究隧道穿越古土壤地层时围岩压力分布情况及支护结构受力变形特征,通过在隧道相同里程布设压力盒、表面应变计和钢筋应力计等传感器,对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受力变形情况进行长期现场监测,并将监测结果得到的频率值换算为力值或应变,最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对于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围岩压力大致经历了急剧变化—缓慢变化—平稳变化3个阶段,三台阶七步开挖的施工工法决定了相同里程先开挖一侧围岩压力明显大于后开挖一侧; 2)钢拱架呈现三维受力状态,相邻2榀拱架间轴力以受压为主,支护结构的完整程度以及与混凝土的协作关系直接影响轴力变化情况; 3)拱脚应变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上台阶和仰拱底部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断面隧道 古土壤地层 三台阶七步开挖法 围岩压力 支护结构 拱架三维受力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总安全系数法的铁路隧道支护结构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肖明清 《中国铁路》 2020年第12期82-88,共7页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隧道支护参数,推进支护参数的量化设计,基于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总安全系数法,对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现行支护参数的安全性进行计算,研究其合理的支护方案,并提出铁路隧道支护参数优化的思路与方法。主要结论如... 为进一步优化铁路隧道支护参数,推进支护参数的量化设计,基于隧道支护结构设计总安全系数法,对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现行支护参数的安全性进行计算,研究其合理的支护方案,并提出铁路隧道支护参数优化的思路与方法。主要结论如下:(1)在仅考虑围岩压力的情况下,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现行支护参数的安全系数偏高,具有一定优化余地;(2)提出我国时速350 km高速铁路双线隧道合理的支护方案;(3)建议按照不同埋深(地应力)和地下水条件进行支护类型优化;(4)隧道跨度和应力强度比不同,其合理的支护形式也不同,且随着隧道跨度的加大、地应力的增加或应力强度比的增加,采用锚杆支护的必要性和需要的支护强度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总安全系数法 支护结构设计 支护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铁路隧道40年发展与展望 被引量:89
12
作者 田四明 王伟 +5 位作者 杨昌宇 刘赪 王明年 王克金 马志富 吕刚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03-1930,I0091-I0118,共56页
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已建成运营的16798座(总长约19630 km)铁路隧道中,于近40年建成的就有12412座(总长约17621 km),占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的近90%。从隧道设计理... 简要介绍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发展概况,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隧道建设取得的长足进步,在已建成运营的16798座(总长约19630 km)铁路隧道中,于近40年建成的就有12412座(总长约17621 km),占中国铁路隧道总长度的近90%。从隧道设计理论与方法、标准体系、支护结构体系、特殊岩土和不良地质隧道修建技术体系、风险管理体系、运营防灾疏散救援体系、隧道建造技术等方面总结中国铁路隧道取得的系列成就。通过列举标志性重点隧道工程,阐述中国铁路隧道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和技术特点。结合当前铁路隧道工程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提出主动支护协同控制理念及技术、数字化勘察设计、智能建造和智能运维等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设计方法 标准体系 结构体系 风险管理 防灾救援 建造技术 山岭隧道 水下隧道 黄土隧道 岩溶隧道 城市隧道 主动支护 智能建造 智能运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型试验的矿山法地铁隧道支护结构病害检测与识别 被引量:6
13
作者 许越 于师建 张亚栋 《隧道建设》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9-184,共6页
为提高矿山法地铁隧道支护结构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准确性,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常见形状空洞、充水空洞、不同填充介质脱空以及钢格栅拱架、H型钢架下空洞模型,模拟探地雷达波在不同病害中的传播规律,并通过青岛地铁3... 为提高矿山法地铁隧道支护结构病害检测与识别的准确性,采用基于时域有限差分的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常见形状空洞、充水空洞、不同填充介质脱空以及钢格栅拱架、H型钢架下空洞模型,模拟探地雷达波在不同病害中的传播规律,并通过青岛地铁3号线探测实例验证。结果表明:空洞病害雷达反射波通常呈双曲线形状,反射信号强,但上三角形空洞图像与其他空洞图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倾斜平行的同相轴特征;当空洞或脱空内部含水时,空洞或脱空下部出现明显反射波;钢结构雷达波反射强烈,会对钢结构下方病害探测产生干扰,在实际探测中,应将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分开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法隧道 支护结构病害 探地雷达 时域有限差分法 正演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变形-结构法的隧道初期支护安全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涅 刘大刚 +1 位作者 王明年 于丽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45-1452,共8页
现行隧道设计中,初期支护的安全性评价是实现隧道施工阶段初期支护动态设计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矩阵位移法建立以关键节点位移为已知量的变形-结构法,即由关键节点的位移值直接反算结构荷载及内力,进而依据规范定量评价初期支... 现行隧道设计中,初期支护的安全性评价是实现隧道施工阶段初期支护动态设计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矩阵位移法建立以关键节点位移为已知量的变形-结构法,即由关键节点的位移值直接反算结构荷载及内力,进而依据规范定量评价初期支护的安全性;并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依托郑万高铁香炉坪隧道进行工程应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变形-结构法较之其他以位移为基础的反分析方法,具有原理简单、参数易选取、计算速度快等优点。2)关键节点的空间位置应尽可能均布,并应兼顾特征点,如拱顶点、跨度最大点、墙脚点等,且关键节点的数量应不小于5。考虑到施工现场的复杂性和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建议关键节点的数量取7。3)隧道施工过程中,可通过关键节点的位移监控量测数据,利用变形-结构法进行初期支护的安全性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初期支护 变形-结构法 关键节点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断面隧道施工围岩-支护结构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齐辉 商成顺 +4 位作者 胡超 李利平 张田涛 周宗青 宋曙光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5-141,共7页
通过设计和实施现场监测试验,对姚家峪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进行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隧道以半步CD法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围岩荷载、初支结构应力和锚杆轴力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 通过设计和实施现场监测试验,对姚家峪超大断面隧道施工过程力学进行研究。结合数学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超大断面隧道以半步CD法施工过程中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对围岩荷载、初支结构应力和锚杆轴力的时空演化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①掌子面开挖到监测断面后的第0~10天为隧道施工危险期,应加强这一施工阶段的落石、垮塌等风险的排查;②拱顶围岩荷载最大且较稳定,中线左侧围岩荷载大于右侧围岩荷载,有明显的偏压现象,应当加强对左洞左侧洞体的监控量测;③初支结构应力空间分布图表现为不规则的“M”形,其分布规律为拱顶初支结构应力最大,左右呈不对称分布;④锚杆轴力在空间上的分布差异较小,隧道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大断面隧道 围岩支护 结构稳定性 半步CD法施工 现场监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隧道三台阶施工预制临时仰拱技术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夏海 徐光阳 +4 位作者 傅金阳 肖欧辉 张跃辉 赵宁宁 阳军生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S01期431-439,共9页
为解决隧道临时支护结构施作耗时长、拆除后难以利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预制临时仰拱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现场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预制临时仰拱实施效果进... 为解决隧道临时支护结构施作耗时长、拆除后难以利用的难题,提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预制临时仰拱设计与施工方案,并在黄土隧道三台阶七步法中进行应用试验。通过对比现场光纤光栅传感器测试数据和数值模拟结果,对预制临时仰拱实施效果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预制临时仰拱制作简单、拼装快速并可重复应用,可在大断面隧道三台阶临时仰拱七步施工方法中快速形成临时仰拱,使中台阶开挖后初期支护体系临时封闭成环;2)与传统三台阶七步开挖施工方案相比,采用"三台阶七步开挖+预制临时仰拱"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大断面黄土隧道施工中初期支护结构受力与变形,其中初期支护结构最大主应变降低约72%,拱顶沉降降低约78%;3)设置预制临时仰拱使中台阶封闭成环,可以很好的改善初期支护结构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性能,有效减小隧道开挖后围岩塑性变形范围,保证隧道施工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临时仰拱 大断面隧道施工 支护结构 三台阶七步工法 现场测试 变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山本法的浅埋隧道支护结构受力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谢云鹏 陈秋南 +5 位作者 汪祥国 舒明旺 贺泳超 付相威 黄小城 陈正红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96-1105,共10页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时常假定为正圆形,但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谢家烋围岩压力计算理论,改进日本山本法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山岭浅埋隧道三心圆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应用于某红黏土隧道支护结构,将改进山本法计算结果与山本... 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时常假定为正圆形,但与工程实际存在差异。本研究结合谢家烋围岩压力计算理论,改进日本山本法支护结构计算模型,提出一种山岭浅埋隧道三心圆支护结构计算模型。应用于某红黏土隧道支护结构,将改进山本法计算结果与山本法、隧道设计规范电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比对。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山本法所得围岩压力和支护结构轴力结果与实测数据最接近,最大误差12.9%,且趋于安全;改进山本法所得弯矩结果显示拱脚处弯矩最大,与现场结构破坏形式相符;根据计算结果确定荷载集中部位,制定专项加固方案,保证隧道施工和运营安全。研究成果可为优化类圆形隧道断面理论提供参考,为隧道支护结构计算提供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支护结构 山本法 三心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大跨度隧道围岩作用效应与支护结构设计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吕刚 刘建友 +2 位作者 赵勇 王婷 岳岭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3-79,共7页
超大跨隧道受结构尺寸较大的影响,围岩的作用效应明显放大,主要包括断面尺寸放大效应、围岩缺陷放大效应、承载圈范围放大效应和施工步骤敏感效应。隧道结构荷载通过圈层传递效应由浅层逐渐向深层传递,各圈层承载力由浅层向深层逐渐增... 超大跨隧道受结构尺寸较大的影响,围岩的作用效应明显放大,主要包括断面尺寸放大效应、围岩缺陷放大效应、承载圈范围放大效应和施工步骤敏感效应。隧道结构荷载通过圈层传递效应由浅层逐渐向深层传递,各圈层承载力由浅层向深层逐渐增大。锚杆、锚索、喷射混凝土等支护结构共同作用提高了加固圈的承载力,并通过圈层传递效应增强了各圈层拱的承载力。通过围岩圈应力分布的图形分析,可以定量确定围岩加固圈、塑性圈和承载圈的范围及其承载力,在此基础上采用迭代试算的方法进行锚杆、锚索等支护结构设计。二次衬砌作为受力储备,当未经防腐处理的锚杆、锚索锈断后,二次衬砌承担锚杆、锚索的抗拔力,通过采用荷载-结构模型进行二次衬砌结构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超大跨度 围岩承载圈 支护结构 设计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变形控制方法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丙堤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7-61,共5页
研究目的:探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具体施工应用,进行现场监控量测试验验证。研究方法: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断层---F7断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形特征,简要分析了支护临界失效点,围岩质量、允许变... 研究目的:探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大变形的控制方法,并通过具体施工应用,进行现场监控量测试验验证。研究方法:结合乌鞘岭特长隧道最大断层---F7断层高地应力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及其变形特征,简要分析了支护临界失效点,围岩质量、允许变形量、变形速率和运输方式等与工序间距离的关系,具体从地质超前预报、隧道支护结构和施工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结果:得出了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围岩条件下,隧道施工支护参数与工序间距离确定的基本方法、一些经验参数和施工基本要求,并对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提出了建议措施。研究结论:在高地应力软弱围岩条件下进行施工,要根据掌子面围岩变化情况及时适当地调整支护参数和施工方法,才能有效地控制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变形特征 地质超前预报 隧道 支护结构 施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管廊U型盾构机械化施工工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23
20
作者 王全胜 李洋 +3 位作者 杨聚辉 罗长明 陈平 于少辉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39-845,共7页
为解决传统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在综合管廊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根据国内管廊工程建设环境特点,通过分析传统管廊施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U型盾构机械化施工工法。该工法将明挖法开... 为解决传统明挖法、矿山法、盾构法和顶管法在综合管廊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和局限,根据国内管廊工程建设环境特点,通过分析传统管廊施工方法的优点和不足,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创新性地提出U型盾构机械化施工工法。该工法将明挖法开挖与在盾壳内完成主体预制拼装结构相结合,通过研制相应装备将传统固定支护结构转变为刚性可移动支护结构,实现了明挖法管廊施工的机械化、标准化和规范化。介绍U型盾构工法的原理、适用范围、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节点处理,对比U型盾构与传统明挖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分析U型盾构适用范围及其工法优势;通过海口市椰海大道管廊试验,验证了该工法在明挖综合管廊施工中具有较高的进度优势、经济优势和推广应用价值;最后探讨该工法在小曲线半径、矩形或U型断面工程以及明挖框架结构工程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综合管廊及类似工程提供一种新的设计理念和施工工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管廊 U型盾构工法 刚性可移动支护结构 预制拼装 机械化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