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LM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格网化空间分布模拟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永伟 闫庆武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6-80,共5页
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的中国碳排放数据、统计年鉴中的分省化石能源消费与水泥产量数据为基础,选取NDVI植被指数、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GDP、工业总产值、人口5个指标,对中国2000年及2010年的分省碳排放结果采... 以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二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的中国碳排放数据、统计年鉴中的分省化石能源消费与水泥产量数据为基础,选取NDVI植被指数、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GDP、工业总产值、人口5个指标,对中国2000年及2010年的分省碳排放结果采用5km×5km格网,运用空间滞后回归模型(SLM)进行空间分布模拟,并对空间模拟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及纠正,获得2000年及2010年地均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中国地均碳排放强度存在以下特征:区域差异分布特征明显,主要表现为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逐渐变小;存在几个明显高值热点及低值冷点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地域差异特征越发明显,冷点和热点区域分布特征更加显著;2010年各地区地均碳排放强度明显大于200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slm模型 格网化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LM模型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徐世民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8年第3期11-12,共2页
利用SLM模型对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1980年代后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非线性显著,降水变化率为-3.3%~14.2%,径流变化率为-15.1%^-65.8%,径流的非... 利用SLM模型对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的降水径流非线性扰动响应进行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受人类活动影响,1980年代后辽西4个典型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非线性显著,降水变化率为-3.3%~14.2%,径流变化率为-15.1%^-65.8%,径流的非线性变化逐年增强。线性模型下各典型区域ηNSE和R2的评估值均低于0.6,传统线性模型已不能满足辽西干旱半干旱区域降水径流的非线性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m模型 降水径流变化率 非线性扰动响应 模型评估 干旱半干旱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城市用地结构与空气质量关联性研究——以粤闽浙三省市县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张虹 李超骕 曾献君 《现代城市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6,共8页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空气污染热点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主要在福建省东北部。(2)季节尺度上,AQI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3)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用地结构越均衡越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市、县,空气质量越容易得到改善,且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优于县城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交通因子、建成区用地规模对空气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夏季高温将加剧空气污染;年最高温平均值、年降水总量、植被覆盖指数对空气质量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指数 时空特征 土地利用混合度 空间滞后模型(slm) 市县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北电网大扰动试验仿真计算中的综合负荷模型及其拟合参数 被引量:23
4
作者 汤涌 张东霞 +4 位作者 张红斌 朱方 蒋宜国 蒋卫平 赵红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5-78,共4页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在东北电网进行了4次金属性三相短路大扰动试验。以上述大扰动试验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调整了励磁系统的模型和参数,恢复了接入低压网络的小电源供电。通过分析各种负荷模型的适... 2004年和2005年分别在东北电网进行了4次金属性三相短路大扰动试验。以上述大扰动试验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对试验结果和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并调整了励磁系统的模型和参数,恢复了接入低压网络的小电源供电。通过分析各种负荷模型的适应性,给出了考虑配电网的综合负荷模型的拟合参数。采用上述拟合参数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综合负荷模型及其拟合参数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负荷模型(slm) 东北电网 大扰动试验 拟合参数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负荷模型对东北电网送电能力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23
5
作者 张红斌 汤涌 +4 位作者 张东霞 朱方 蒋宜国 蒋卫平 赵红光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5-58,共4页
以2004年东北电网冬腰方式为例,对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synthetic load model considering distribution network,SLM)以及各种常用的负荷模型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吉黑断面稳定极限和辽吉断面稳定极限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配... 以2004年东北电网冬腰方式为例,对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synthetic load model considering distribution network,SLM)以及各种常用的负荷模型进行了适应性分析。吉黑断面稳定极限和辽吉断面稳定极限的计算结果表明,采用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与II型马达、40%恒阻抗+60%恒功率的静态负荷模型以及30%恒阻抗+30%恒电流+40%恒功率的静态负荷模型计算结果比较接近。最后对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进行了参数灵敏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虑配电网络的综合负荷模型(slm) 灵敏度分析 东北电网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配网支路负荷模型对异步联网交直流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司大军 钱迎春 +3 位作者 孙士云 安德超 陈春敏 孙德娟 《陕西电力》 2017年第1期1-4,56,共5页
以2016年南方电网异步联网为背景,推导出送、受端电网频率表达式,分析了异步联网环境下频率稳定性问题的机理及影响系统频率稳定的因素。考虑配网支路负荷模型的结构特点,利用PSD-BPA软件搭建云南电网2016年丰大运行方式下的仿真模型,... 以2016年南方电网异步联网为背景,推导出送、受端电网频率表达式,分析了异步联网环境下频率稳定性问题的机理及影响系统频率稳定的因素。考虑配网支路负荷模型的结构特点,利用PSD-BPA软件搭建云南电网2016年丰大运行方式下的仿真模型,以牛从直流发生双极闭锁故障为例,考察送端云南电网频率变化特性,得出了SLM负荷模型有功频率特征系数、SLM负荷模型中ZIP比例以及配网等值阻抗对异步联网送端系统频率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步联网 交直流系统 slm负荷模型 频率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电网负荷模型在故障拟合上比较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李勇 金小明 +3 位作者 邱丽萍 门锟 吴丽华 黄东启 《南方电网技术》 2014年第3期63-66,共4页
电网负荷模型的选择影响着其仿真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乐观的负荷模型可能对电网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近期南方电网发生的三次扰动事件,选择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中常用的静态、电动机加恒阻抗、综合负荷模型进行故障拟合,分别从短路电流、... 电网负荷模型的选择影响着其仿真计算的准确性,采用乐观的负荷模型可能对电网安全造成不利影响。针对近期南方电网发生的三次扰动事件,选择电力系统规划运行中常用的静态、电动机加恒阻抗、综合负荷模型进行故障拟合,分别从短路电流、有功功率振荡及电压波动等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各负荷模型在现阶段南方电网仿真计算中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电网 故障拟合 负荷模型 综合负荷模型(sl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轨道站点周边建筑分布对客流量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张道玉 周军 +1 位作者 邓晓庆 孙艺宸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8-305,325,共9页
为准确把握建筑分布对站点客流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以建筑楼栋为单位的建筑普查数据替代既有研究中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同时考虑建筑混合度、换乘线路数、周边公交站点数、周边道路里程等多种可能因素影响,并在初步回归分析... 为准确把握建筑分布对站点客流的影响规律,本文采用以建筑楼栋为单位的建筑普查数据替代既有研究中的POI(Point of Interest)数据,同时考虑建筑混合度、换乘线路数、周边公交站点数、周边道路里程等多种可能因素影响,并在初步回归分析剔除道路网络密度等无明显相关性因素后,建立考虑空间异质性的局域空间回归模型(GWR),研究建筑总量与轨道站点客流量的关系。之后通过控制换乘线路数、周边公交站点数等因素对站点客流的影响,建立对样本量需求较小的全局性空间回归模型(SLM)分析不同类型建筑对轨道站点客流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建筑总量与站点客流量呈正相关关系,其在500,800,1000 m范围内相关系数分别为0.015、0.007和0.004,建筑混合度与站点客流量相关性不显著;在各类建筑中,工业建筑和综合建筑对轨道交通客流量影响不明显,其余建筑均与站点客流量呈正相关,且相关性由高到低分别为私宅、办公、商业、住宅;随着与站点距离的增加,商业建筑相关性衰减最快,其次是私宅、办公建筑,超过800 m范围后商业建筑与站点客流量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进出站客流 GWR模型slm模型 建筑量 建筑混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连云港空间发展战略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爱儒 丁绪辉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研究采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以连云港为例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探讨影响空间格局的内在因素及经济发展各驱动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制定合理战略定位提供前提条件。... 研究采用空间探索性分析技术,以连云港为例探究"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发展战略,构建空间滞后模型(SLM)与空间误差模型(SEM)探讨影响空间格局的内在因素及经济发展各驱动要素的空间溢出效应,为制定合理战略定位提供前提条件。结果显示,研究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SLM模型显示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与社会零售水平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并提出连云港在江苏、沿海、"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及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经济带 空间发展战略 连云港 SEM与sl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及其对扶贫政策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尤东梅 赵颖 唐建新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04-107,共4页
文章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例,利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通过湖北省县域经济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揭示现行扶贫模式的弊端并给出建议。考察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通过分析发现,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不存... 文章以湖北省县域经济数据为例,利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技术,通过湖北省县域经济间的空间关联性分析,揭示现行扶贫模式的弊端并给出建议。考察了湖北省县域经济差距的分布特征及其时空演变。通过分析发现,在2003—2015年期间,湖北省不存在绝对收入意义上收敛,但也并没有扩大。湖北省县域经济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Β收敛 空间相关性 slm模型 SEM模型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陈少炜 罗林杰 查欣洁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6-154,168,共10页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 采用非径向的SBM-DEA模型对2011-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份的生态福利绩效进行测算评价,运用Moran散点图和LISA图着重考察其空间差异性及演变,然后使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显示:(1)黄河流域整体生态福利绩效综合水平小于1,未能实现DEA有效,且呈现出“中部最高、东部和西部次之”“下游最高、上游和中游次之”的态势。(2)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呈现出较高的局部空间异质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且空间依赖性和空间效应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3)黄河流域生态福利绩效主要受到技术水平、城镇化、医疗水平、经济外向性以及社会性支出等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生态福利绩效 SBM-DEA模型 sl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交互效应下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及技术创新--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12
作者 刘慧娟 杨恺钧 褚天威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6,36,共6页
本文基于200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FDI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金融发展、FDI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判断出两个核心解释变量的空间分布是非均质的,随后又利用LM检验与稳健的LM检验得出变量间存... 本文基于2006-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对金融发展、FDI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首先通过对金融发展、FDI变量的空间自相关性进行检验,判断出两个核心解释变量的空间分布是非均质的,随后又利用LM检验与稳健的LM检验得出变量间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最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对模型估计中的变量系数进行溢出效应分解,发现金融规模显著抑制了本地及周边地区的技术创新,而金融结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为正,但不显著;FDI通过技术溢出效应显著促进了我国的技术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FDI 技术创新 sl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