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构建基于交叉学科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理念,全面提升研究生开展跨学科探究学习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方法2022—2023学年,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中实施《传染病动力学传播模型入门》课程教...目的构建基于交叉学科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理念,全面提升研究生开展跨学科探究学习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方法2022—2023学年,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中实施《传染病动力学传播模型入门》课程教学改革,基于目标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引进行业导师”等关键改革要素,并通过课程设计和问卷调查考察教学效果。结果从知识掌握程度、课程满意度及推荐意愿等方面看,授课效果良好。结论课程改革获学生好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公共卫生,尤其是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展开更多
目的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目的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1524例患者中,有417例选择社区首诊。文化水平、医保类型、职业、相对距离、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传染病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测试集的AUC=0.8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建立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流向,帮助区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传染病患者基层首诊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构建基于交叉学科的实践创新教学体系,运用理实一体化的案例式教学理念,全面提升研究生开展跨学科探究学习与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方法2022—2023学年,在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生中实施《传染病动力学传播模型入门》课程教学改革,基于目标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理念提出“优化课程内容、引进行业导师”等关键改革要素,并通过课程设计和问卷调查考察教学效果。结果从知识掌握程度、课程满意度及推荐意愿等方面看,授课效果良好。结论课程改革获学生好评,达到预期教学效果,为公共卫生,尤其是传染病防控领域的研究型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文摘目的建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预测模型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医疗机构精准防治传染病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通州区某医联体覆盖区域内1524例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将患者数据按照8∶2随机分成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选择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通过测试集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预测效果。结果1524例患者中,有417例选择社区首诊。文化水平、医保类型、职业、相对距离、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是传染病患者选择首诊医疗机构的影响因素。测试集的AUC=0.851,模型拟合效果较好。结论通过建立传染病患者首诊医疗机构预测模型可用来预测患者流向,帮助区域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区域内传染病患者基层首诊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