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5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半固态注射成型SiC_(p)/AZ37镁合金复合材料的低周疲劳性能
1
作者 周丽萍 谷立东 +2 位作者 曾小勤 莫旭阳 朱明亮 《机械工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22,共7页
采用半固态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不同质量分数(0,5%,12%)SiC_(p)/AZ37镁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SiC_(p)添加量对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SiC_(p)添加量下复合材料均由初生α-Mg、β-Mg17Al12析出相和SiC_(p)组成... 采用半固态注射成型工艺制备不同质量分数(0,5%,12%)SiC_(p)/AZ37镁合金复合材料,研究了SiC_(p)添加量对显微组织、拉伸性能和低周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SiC_(p)添加量下复合材料均由初生α-Mg、β-Mg17Al12析出相和SiC_(p)组成,相比AZ37镁合金,晶粒尺寸显著细化,析出相数量减少,屈服强度和弹性模量增大,抗拉强度和断后伸长率减小,随着SiC_(p)添加量增加,拉伸断裂模式由韧性断裂向韧脆混合断裂、脆性断裂转变;随着SiC_(p)添加量增加,循环滞回环变窄,低周疲劳寿命先延长后缩短,循环响应为初始循环软化后循环硬化直至失效,循环硬化程度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固态注射成型 镁基复合材料 sic颗粒 AZ37镁合金 低周疲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变梯度理论的切削加工SiCp/Al表面创成机理分析
2
作者 范依航 楚星雨 郝兆朋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52-1861,共10页
为了深入研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过程,对45%体积分数的SiCp/Al复合材料通过多相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应变梯度的本构模型,并对软件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用程序语言将所建本构模型以及描述断裂的B-W断裂准则编入用户子程序VUMAT... 为了深入研究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切削过程,对45%体积分数的SiCp/Al复合材料通过多相建模的方法建立了基于应变梯度的本构模型,并对软件ABAQUS进行了二次开发,用程序语言将所建本构模型以及描述断裂的B-W断裂准则编入用户子程序VUMAT,并导入ABAQUS进行仿真分析。结合切削实验和仿真分析结果,研究了在相同切削速度及不同切削深度下SiCp/Al复合材料加工表面温度、材料内部应力应变和位错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Johnson-Cook模型,修正后的本构模型所得到的结果与实验结果更加吻合;切削深度增大会引发高温梯度;材料内部应力会在颗粒附近形成应力集中;在加工表面应变较大的区域出现大量位错,导致加工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难度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应变梯度 切削温度 位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ffect of tool rotational speed on the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friction stir welding of AA6092/17.5 SiCp-T6 composite plates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the joint 被引量:2
3
作者 Uttam Acharya Barnik Saha Roy Subhash Chandra Saha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381-391,共11页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ool rotational speed(TRS)on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nugget zone(NZ)through quantitative approach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s o...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 of tool rotational speed(TRS)on particle distribution in nugget zone(NZ)through quantitative approach and its consequences on the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riction stir welded joints of AA6092/17.5 SiCp-T6 composite.6 mm thick plates are welded at a constant tool tilt angle of 2°and tool traverse speed of 1 mm/s by varying the TRS at 1000 rpm,1500 rpm and 2000 rpm with a taper pin profiled tool.Microstructure analysis shows large quantity of uniformly shaped smaller size SiC particle with lower average particle area which are homogeneously distributed in the NZ.The fragmentation of bigger size particles has been observed because of abrading action of the hard tool and resulting shearing effect and severe stress generation due to the rotation of tool.The particles occupy maximum area in the matrix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base material(BM)due to the redistribution of broken particles as an effect of TRS.The migration of particles towards the TMAZ-NZ transition zone has been also encountered at higher TRS(2000 rpm).The microhardness analysis depicts variation in average hardness from top to bottom of the NZ,minimum for 1500 rpm and maximum for 2000 rpm.The impact strength at 1000 rpm and 1500 rpm remains close to that of BM(21.6 J)while 2000 rpm shows the accountable reduction.The maximum joint efficiency has been achieved at 1500 rpm(84%)and minimum at 1000 rpm(68%)under tensile loading.Fractographic analysis shows mixed mode of failure for BM,1000 rpm and 1500 rpm,whereas 2000 rpm shows the brittle mode of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iction STIR welding aluminium matrix composite TOOL ROTATIONAL speed particle distribution Mechanical proper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ynergistic regulation of current-carrying wear performance of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被引量:1
4
作者 TU Chuan-jun GONG Pei +4 位作者 REN Gai-mei CHEN Gang CHEN Jian HONG Li-rui LIU P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0期2973-2987,共15页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s(RMCBCs)are critical materials for high-powered electric tools.However,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ir wear resistance and heat dissipation remains a challenge.RMCBCs prepared with flake graphite powders that were evenly loaded with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RMCBCs-W@Cu)exhibited a low wear rate of 1.63 mm^(3)/h,exhibiting 48.6%reduction in the wear rate relative to RCMBCs without additives(RMCBCs-0).In addition,RMCBCs-W@Cu achieved a low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0.243 and low electric spark grade.Thes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s provide particle reinforcement and generate a gradation effect for the epoxy resin(i.e.,connecting phase)in RMCBCs,which weakens the wear of RMCBCs caused by fatigue under a cyclic current-carrying w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in matrix carbon brush composite tungsten copper composite powder current-carrying wear particle reinforcem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微弧放电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
5
作者 廖燚钊 王兴平 +2 位作者 万旭敏 杜建成 薛文斌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40,共12页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 在硅酸盐溶液中,对15%SiC_(p)/2009铝基复合材料进行不同电压下的微弧氧化试验。通过分析微弧放电过程中复合材料析出气体的组成,评估电压对阳极析出气体成分的影响,并阐释其产生机制。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阳极析出的气体均由H_(2)、O_(2)及少量CO组成,不同于传统电化学理论认为的阳极析出氧气。在360~440 V范围内,随着电压的升高,放电火花强度增大,微弧氧化膜生长速率加快,H_(2)含量随之增加,O_(2)含量相应降低;电压超过440 V后,H_(2)含量约为80%(体积分数),O_(2)含量约为20%,两者含量保持稳定。阳极火花放电区水热分解释放大量H_(2)和O_(2),且放电越剧烈,水分解量越多。放电区中铝和水氧化反应及高能电子轰击电离水分子也是过量H_(2)析出的重要原因。此外,SiC增强体参与成膜过程,并在放电区高温环境中被氧化,生成了少量的CO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弧氧化 铝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增强体 气体析出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压烧结温度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
6
作者 边鹏博 朱士泽 +2 位作者 张峻凡 肖伯律 马宗义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82,共7页
针对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成本高、制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冷等静压结合无压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15%(体积分数,下同)SiC/2009Al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烧结温度(600,620,640℃)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针对传统粉末冶金工艺制备成本高、制备效率低等问题,采用冷等静压结合无压烧结及热挤压工艺制备15%(体积分数,下同)SiC/2009Al复合材料。研究不同烧结温度(600,620,640℃)对15%SiC/2009Al复合材料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00℃下烧结,SiC与基体间的结合差,微观下可观察到较多的大尺寸孔隙,材料的致密度低,力学性能差;在640℃高温下烧结,坯锭产生大量液相,并溢出到坯锭表面,造成心部合金元素下降,此外,640℃会引发强烈的界面反应,生成较多大尺寸脆性相,成为材料断裂过程中的裂纹源,导致材料性能下降;620℃为最佳烧结温度,产生较多的液相能填充坯锭中的部分孔隙,进而提高材料致密度以及界面结合强度,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均取得最佳值,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分别达到505,345 MPa,伸长率达到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冷等静压 烧结温度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p/Al复合材料的研究方法现状 被引量:21
7
作者 平延磊 贾成厂 +1 位作者 曲选辉 周成 《粉末冶金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6-300,共5页
SiC颗粒(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制备工艺灵活,热物理性能优异及可设计性等许多独特的优点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进展,阐述并比较了几种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搅拌铸造法、压力铸造法、... SiC颗粒(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制备工艺灵活,热物理性能优异及可设计性等许多独特的优点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SiCp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和进展,阐述并比较了几种该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包括搅拌铸造法、压力铸造法、无压渗透法、喷雾沉积法、离心铸造法和粉末冶金法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研究方法 sicP/AL复合材料 现状 sicP增强 制备工艺 搅拌铸造法 压力铸造法 无压渗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氧化行为及SiC_p/铝基复合材料界面特征 被引量:28
8
作者 刘俊友 刘英才 +2 位作者 刘国权 尹衍升 施忠良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961-966,共6页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 界面反应和界面产物对SiCp/Al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对SiCp 的高温氧化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SiCp 氧化起始温度为 80 0~ 85 0℃ ,其氧化增量和氧化产物SiO2 的体积分数及厚度与高温氧化处理的保温时间呈抛物线关系。以氧化处理的SiCp 为增强体 ,含Mg铝合金为基体 ,通过挤压铸造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利用TEM和FE TEM对所得的复合材料界面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 ,在SiCp 表面形成了一定数量的尖晶石(MgAl2 O4 ) ,其数量和尺寸与Mg含量有关。由此 ,通过控制SiCp 的氧化处理工艺参数和基体合金成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 碳化硅颗粒 氧化处理 界面特征 铝基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高速铣削工艺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吴震宇 王学根 +1 位作者 孙方宏 陈明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5-18,共4页
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切削加工现状出发 ,针对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铣削试验 ,研究了铣削速度对铣削力、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刀具磨损的影响 ,分析了该材料的高速切削机... 从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和切削加工现状出发 ,针对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高速切削加工性能进行了试验分析。通过铣削试验 ,研究了铣削速度对铣削力、加工表面粗糙度、表面形貌以及刀具磨损的影响 ,分析了该材料的高速切削机理 ,并获得了能够保证对其进行高效高精度加工的合理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高速铣削 铣削力 表面粗糙度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铣削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表面形貌及切屑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于晓琳 黄树涛 +2 位作者 赵文珍 周丽 周家林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9-524,共6页
为了研究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及工件表面形貌,采用PCD刀具对干式切削和水溶性冷却液浇注冷却的湿式切削两种切削条件下的高速铣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颗粒尺寸大、体积分数高的SiCp/Al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铣削时,干... 为了研究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的切削机理及工件表面形貌,采用PCD刀具对干式切削和水溶性冷却液浇注冷却的湿式切削两种切削条件下的高速铣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对颗粒尺寸大、体积分数高的SiCp/Al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铣削时,干式切削无论是在工件已加工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还是在切屑形成及形貌上,都好于湿式切削。两种切削条件下均可获得较理想的表面粗糙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铣削 sicP/AL复合材料 表面形貌 切屑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Al-Fe-V-Si复合材料的SiC/Al界面形貌 被引量:14
11
作者 贺毅强 王娜 +3 位作者 乔斌 冯立超 陈志钢 陈振华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302-1308,共7页
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SiCp/Al-Fe-V-Si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压和热轧工艺对沉积坯进行致密化;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其SiC/Al界面形貌,并对比热暴露后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存在两种SiC/Al界面,一种是厚度为3nm左右的晶态Si界面层... 采用喷射沉积工艺制备SiCp/Al-Fe-V-Si复合材料,并通过热压和热轧工艺对沉积坯进行致密化;通过高分辨电镜观察其SiC/Al界面形貌,并对比热暴露后的界面形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主要存在两种SiC/Al界面,一种是厚度为3nm左右的晶态Si界面层,且在界面附近的基体中生成细小的Al4C3相;另一种是厚度为5nm的非晶态SiO2界面层,部分溶解的SiC颗粒向附近Al基体中注入游离态的Si,在界面附近形成Si的浓度梯度;两种界面都具有良好的润湿性,界面结合强度高;经640℃热暴露10h后,SiC/Al界面处生成的粗大Al4C3脆性相降低界面结合强度,从而降低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热铝合金 Al-Fe-V-Si复合材料 sic颗粒 喷射沉积 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研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尚平 苏建璋 +2 位作者 张天成 权高峰 宋余九 《热加工工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7-18,共2页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组织分析和初步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与对应的基体材料相比.其弹性模量、硬度显著提高;S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材料抗拉强度... 用粉末冶金法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铝合金基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了组织分析和初步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与对应的基体材料相比.其弹性模量、硬度显著提高;SiC颗粒的加入对基体材料抗拉强度及应力应变行为的影响则取决于基体的性能及基体与颗粒之间界面的结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 复合材料 粉末冶金 碳化硅 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焊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曲文卿 张彦华 +1 位作者 SohailA.Khan 姚君山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6-50,共5页
通过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与Al合金的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重点分析了材料组合、保温工艺、连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以及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成分分布。研究表明 ,TLP扩散连接是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连接的重要方法 ,在... 通过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与Al合金的焊接工艺试验研究 ,重点分析了材料组合、保温工艺、连接时间等工艺参数对连接接头性能的影响以及连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成分分布。研究表明 ,TLP扩散连接是一种适用于复合材料连接的重要方法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 ,LF6 /SiCp- 6 0 6 1Al的接头性能明显优于LF6 /SiCp- 2 0 2 4Al。连接时间过短或过长 ,都将影响到接头性能 ,并且连接时间对不同材料组合的影响也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AL基复合材料 焊接工艺 AL合金 TLP扩散连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连接现状 被引量:15
14
作者 牛济泰 程东锋 +1 位作者 高增 王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55-160,I0008,I0009,共8页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耐磨性好、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谐振频率等优良的性能受到关注,但由于难于机械加工,特别是焊接性较差制约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广.文中通过对国内外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连接现状(焊接方法...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其具有成本低、耐磨性好、高比强度和比刚度、高谐振频率等优良的性能受到关注,但由于难于机械加工,特别是焊接性较差制约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推广.文中通过对国内外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连接现状(焊接方法主要集中于熔化焊、扩散焊、搅拌摩擦焊和钎焊等)进行综述和评价.结果表明,SiC颗粒和Al基体的较大物理化学性能差异是影响该种复合材料焊接性的主要因素;当SiC颗粒体积分数低于35%时,目前已取得令人基本满意的焊接效果,已具有小批量生产的趋势;但当SiC颗粒体积分数大于35%时,特别是针对高体积分数(55%~75%)的复合材料而言,传统的熔化焊方法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接头,因此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和特殊的焊料成分则成为该种材料的重要创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焊接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塑性变形中过程的强化机制与断裂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詹美燕 陈振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7-60,共4页
综述了SiCp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与断裂机制。分析了影响SiCp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强化、断裂的因素及其低塑性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其塑性的几点设想。
关键词 sicp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塑性变形 强化机制 断裂机制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郝斌 崔华 +3 位作者 余志勇 罗海荣 杨滨 张济山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489-491,共3页
本文介绍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固态法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分析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综合评价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展望其应用前景基础上... 本文介绍纳米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几种固态法制备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工艺。分析铝基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综合评价纳米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存在的几个重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展望其应用前景基础上,指出制备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纳米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热变形本构方程及其优化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鹏 李付国 李惠曲 《航空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应变速率为0.001—1s^-1,变形温度为713—773K时的热成形性能,并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用于描述复合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的本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比较... 通过热压缩试验研究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应变速率为0.001—1s^-1,变形温度为713—773K时的热成形性能,并在试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引入Zener—Hollomon参数建立了用于描述复合材料高温变形行为的本构关系模型,通过分析比较和对本构方程的进一步优化,提高了颗粒增强型铝基复合材料本构方程的拟合精度,使得计算值更接近于试验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本构方程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颗粒增强耐磨铝基复合材料组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红霞 陈宝龙 +4 位作者 樊江磊 王艳 吴深 李颖 王华丽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3-96,共4页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 采用粉末冶金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纳/微米双尺度SiC颗粒增强的Al-Si复合材料(4%nm+15%μm SiC/Al-Si),分析测试了其组织、硬度、耐磨性及磨损特征,并与纳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4%nm SiC/Al-Si)及微米SiC颗粒增强复合材料(15%μm SiC/Al-Si)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微米SiC颗粒均匀分布在基底中,颗粒边缘与基体接触较为紧密,无明显反应物生成;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硬度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硬度值为76.24 HV,比基体提高了35.1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耐磨性高于微米颗粒增强及纳米颗粒增强的复合材料,其磨损量比基体减少43%;纳/微米双尺度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磨损表面较为平坦,表现为磨粒磨损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热压烧结 纳米sic颗粒 微米s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应球磨热压烧结制备SiC_p/Cu复合材料的耐磨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范涛 孙艳荣 +4 位作者 唐怡 张一帆 刘博文 唐伟忠 贾成厂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32-436,473,共6页
以粒度均不大于37μm的Si粉、石墨粉和铜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球磨热压烧结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进行硬度、致密度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增强相除少量团聚... 以粒度均不大于37μm的Si粉、石墨粉和铜粉为原料,采用反应球磨热压烧结制备了SiC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采用金相显微镜、SEM等分析手段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组织观察,并对其进行硬度、致密度和耐磨性测试。结果表明,增强相除少量团聚外在基体上均匀弥散分布,增强相与基体相结合良好。铜基复合材料硬度随着增强相含量和烧结温度的升高而变大,增强相含量的影响比烧结温度的影响更显著,铜含量90%时材料的硬度达到135.16 HV,相比纯铜硬度提高了98.88%。材料致密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升高,增强相含量较高时较为显著。随着增强相含量的升高材料的致密度和磨损率均下降。铜含量90%时材料的磨损率为铜含量95%材料磨损率的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 反应球磨 铜基复合材料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过程中SiC_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韩媛媛 武高辉 +3 位作者 李凤珍 王秀芳 章德铭 耿洪滨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98-302,共5页
为研究热处理过程中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的变化规律,及热处理工艺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淬火和冷热循环热处理过程中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 为研究热处理过程中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的变化规律,及热处理工艺对SiCP/2024Al复合材料热残余应力的影响,利用Marc有限元软件对淬火和冷热循环热处理过程中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过程中,颗粒和基体的界面附近会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场,并且在SiC颗粒的尖角处产生热应力集中;经淬火处理后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的热残余应力与基体的屈服强度接近,但经过冷热循环处理后的SiCP/2024Al复合材料中的热残余应力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冷热循环处理 热残余应力 sicq/2004A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