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北羌塘中部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辉长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兼论原-古特提斯洋的演化 被引量:92
1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4 位作者 李才 董永胜 朱弟成 袁四化 朱同兴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045-2056,共12页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 位于羌塘中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的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主要由辉石橄榄岩、堆晶辉石岩、堆晶辉长岩、斜长岩等岩石类型组成。对堆晶辉长岩中锆石的矿物学与年代学研究表明,堆晶辉长岩中发育3种内部结构特征的锆石晶体,锆石Th、U含量和Th/U值揭示了同一岩浆系统中结晶形成的岩浆锆石。获得堆晶辉长岩SHRIMP锆石U-Pb谐和年龄461Ma±7Ma(MSWD=1.3)、431.7Ma±6.9Ma(MSWD=0.54),分别代表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区原-古特提斯洋扩张过程中早期(中奥陶世Darriwilian阶晚期)、晚期(早志留世Telychian阶中期)的岩浆作用事件。果干加年山早古生代堆晶岩具有MORB的特征,代表了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残存的早古生代蛇绿岩,也是青藏高原中南部地区目前为止认知时代最早的原-古特提斯洋壳的残迹。羌塘中部早古生代蛇绿岩的确定及其年代学的约束,使得龙木错-双湖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时代至少可以追溯到中奥陶世—早志留世,并推论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南羌塘古生代增生楔及其中生代盆地和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共同构成了青藏高原特提斯大洋最终消亡的巨型缝合带,晚古生代原-古特提斯洋向南的俯冲消减导致了冈底斯带石炭纪—二叠纪岛弧型火山岩、二叠纪花岗闪长岩和大洋俯冲型榴辉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羌塘中部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原-古特提斯洋 堆晶辉长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赣南全南正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对华南燕山早期构造背景的制约 被引量:76
2
作者 陈志刚 李献华 +1 位作者 李武显 刘敦一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3-229,共7页
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赣南全南正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61±4)Ma。受地壳混染影响程度最低的正长岩样品具高钾(K2O/Na2O≥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La≈1.4、Nb/Th≈15)、εNd(t)≈+3.4的特征,... 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结果表明,赣南全南正长岩的形成年龄为(161±4)Ma。受地壳混染影响程度最低的正长岩样品具高钾(K2O/Na2O≥1)、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La≈1.4、Nb/Th≈15)、εNd(t)≈+3.4的特征,属板内“裂谷型”钾质碱性岩(和桂东南地区侏罗纪正长岩类似),而明显不同于“岛弧型”钾质碱性岩。上述结果以及区域岩浆岩组合特征表明,华南内陆侏罗纪的构造环境类似于板内裂谷或“盆岭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正长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形成年龄 轻稀土元素 岩浆岩 岩浆活动 构造环境 中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9
3
作者 刘琦胜 江万 +3 位作者 简平 叶培盛 吴珍汉 胡道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43-652,共10页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 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出露于拉萨地块中部,应用SHRIMP锆石U-Pb测年,得到锆石壳部加权平均年龄值分别为190±8Ma、193±7Ma和191±10Ma,代表成岩年龄,属早侏罗世侵入岩;核部的继承锆石年龄值大体可分为2部分:300~500Ma为古生代基底锆石;1000~1500Ma为元古宙基底锆石,个别测点得到2160Ma和2356Ma的古老年龄值,反映源岩比较复杂,并提供了拉萨地块存在中元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的年龄信息。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母二长花岗岩的SiO_2为73.14%~78.12%、K_2O为3.42%~5.72%,K_2O>Na_2 O,AL/CNK为1.22~1.42,刚玉标准分子含量为3.18%~4.69%,属典型的强过铝花岗岩。微量元素Rb含量特别高(410×10^(-6)~737×10^(-6)),Sr含量低(9.2×10^(-6)~49.0×10^(-6)),Ba含量低(20.8×10^(-6)~127×10^(-6));稀土总量低,∑REE为38.59×10^(-6)~97.84×10^(-6),铕亏损中等—强烈(δEu=0.22~0.62);同位素比值^(87)Sr/^(86)Sr为1.150900~0.861037,^(143)Nd/^(144)Nd为0.511879~0.511993,反映岩浆主要来自于上部地壳泥质岩石的部分熔融。宁中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属于S型花岗岩,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成岩时代为早侏罗世,应属于冈底斯构造带印支造山旋回晚期碰撞阶段的产物,对它的综合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冈底斯构造带的历史和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云母二长花岗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地球化学 宁中 青藏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北西部前寒武纪花岗质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许德如 夏斌 +3 位作者 李鹏春 张玉泉 陈广浩 马驰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0-518,共9页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 对海南岛北西部戈枕地区侵位于古中元古代抱板群花岗质岩进行了CL成像制约下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获得了1455±12Ma的U—Pb谐和年龄、1454±12Ma有利的^207Pb/^206Pb中值年龄。结合该花岗质岩锆石内部结构、岩浆源区和变形变质特征,以及前人多种定年成果,认为该花岗质岩结晶年龄应为~1450Ma,随后于~1400Ma经历了一次构造-热变质事件;Rodinia超大陆聚合前,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或至少是海南岛北西部)最可能位于劳伦大陆南缘的西南延伸部分。研究结果还暗示华夏地块(包括海南岛)所经历的格林威尔造山事件可能较扬子地块偏早,古、中元古代抱板群沉积上限应约束在~1450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海南岛北西部 劳伦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长岭铁矿二矿区蚀变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厚民 刘明军 +4 位作者 李立兴 杨秀清 姚良德 陈靖 姚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05-1217,共13页
国外的富铁矿(TFe含量超过50%)主要来自长期稳定的古老克拉通上早前寒武纪铁建造(BIF)经过后期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赤铁矿石。虽然我国的华北克拉通等古老地块也发育早前寒武纪BIF,并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改造,但是由于地块活动... 国外的富铁矿(TFe含量超过50%)主要来自长期稳定的古老克拉通上早前寒武纪铁建造(BIF)经过后期风化淋滤作用形成的赤铁矿石。虽然我国的华北克拉通等古老地块也发育早前寒武纪BIF,并经历了强烈的变质变形改造,但是由于地块活动性强导致缺乏充分风化淋滤作用的条件,因而赤铁富矿很少,铁矿石以TFe含量30%左右的沉积变质型磁铁贫矿为主。辽宁弓长岭铁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北部,是一个大型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总体以磁铁矿贫矿石为主,但其二矿区的磁铁富矿(TFe含量大于50%)达大型规模,是我国唯-的大型沉积变质型磁铁富矿。弓长岭二矿区富铁矿是条带状铁建造沉积后受后期叠加改造作用形成的,富矿体成矿时发生了强烈的围岩蚀变,形成以石榴石和镁铁闪石为特征矿物的蚀变岩.这种富含石榴石的蚀变岩在区域上乃至全国的沉积变质型磁铁矿矿床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表明其与磁铁矿富矿有密切的成因联系。该蚀变岩中与镁铁闪石、绿泥石、石英、钛铁矿共生有热液锆石。本文从该蚀变岩中分选出了锆石,锆石呈他形至半自形粒状,在阴极发光(CL)图像上呈多孔状、斑块状、补丁状,明暗极不均匀,可见不明显的环带;锆石内包体在背散射图像上呈暗色,长条状或片状自形晶,主要由MgO、FeO、SiO2、Al2O2组成,为绿泥石、铝直闪石和镁铁闪石;锆石LA-ICP-MS原位微量元素分析表明,Hf含量为10672×10^-6 -11822×10^-6,Y为12.58×10^-6-19.41×10^-6,Th为0.32×10^-6-1.48×10^-6,U为425×10^-6-663×10^-6,Th/U为0.001-0.003,Ti为1.63×10^-6-3.7×10^-6,∑REE为10.37×10^-6-20.15×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配分曲线上轻稀土强烈亏损,中、重稀土富集,重稀土较平坦,有弱的铕正异常,这些特点表明该锆石为与蚀变岩和富铁矿同时形成的热液成因锆石。利用SHRIMPU-Pb定年方法对该热液锆石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的上交点年龄为1850±16Ma,MSWD=2.1;10个测点加权平均年龄为1840±7Ma,MSWD=1.6。该年龄代表了富含石榴石的蚀变岩的成岩年龄,因而也可能代表了富铁矿石的形成年龄,因此推测磁铁富铁矿的形成是条带状磁铁石英岩在1.9-1.8Ga时华北克拉通基底隆升与裂谷-非造山岩浆事件所产生的热液交代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年龄 热液锆石 富铁矿 富含石榴石蚀变岩 条带状铁建造 辽宁弓长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天山温泉地区早古生代斜长角闪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3
6
作者 胡霭琴 韦刚健 +2 位作者 张积斌 邓文峰 陈林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731-2740,共10页
西天山温泉县城以南地区出露了以温泉群为基底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中,被当作温泉群变质岩系一部分的灰色中-粗粒斜长角闪岩,在岩石外观特征上与前寒武纪的深灰色细粒斜长角闪岩截然不同。进一步的地质研究,并应用高精度锆石 SHRIMP U... 西天山温泉县城以南地区出露了以温泉群为基底的前寒武纪变质岩系。其中,被当作温泉群变质岩系一部分的灰色中-粗粒斜长角闪岩,在岩石外观特征上与前寒武纪的深灰色细粒斜长角闪岩截然不同。进一步的地质研究,并应用高精度锆石 SHRIMP U-Pb 定年,得到东部粗粒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455.1±2.7(2σ)Ma,西部中粒斜长角闪岩的年龄为451.4±5.4(2σ)Ma。因而,确定了它们应该是早古生代晚奥陶世的火成岩,而不是前寒武纪地质体。在西部地段的斜长角闪岩中有一粒捕获锆石的核部得到大约900Ma 的老年龄,正好与该区基底温泉群花岗质片麻岩的年龄大体一致。其微量元素和 Nd-Sr同位素组成特征说明它们形成于岛弧环境。这一研究结果,为研究早古生代时期西天山与俯冲有关的地质事件,以及古亚洲洋的演化提供了新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天山温泉地区 早古生代斜长角闪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7
作者 卓皆文 江卓斐 +6 位作者 江新胜 王剑 蔡娟娟 熊国庆 陆俊泽 崔晓庄 刘建辉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77-188,共12页
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9 Ma(n=9,MSWD=0.80)和780±12Ma(n=5,MSWD=1.2)。其中780±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 对采自川西新元古代苏雄组层型剖面中上部的英安岩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获得了两组谐和年龄值:838±9 Ma(n=9,MSWD=0.80)和780±12Ma(n=5,MSWD=1.2)。其中780±12 Ma解释为苏雄组英安岩的喷发时限,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强烈扩张时期的构造岩浆热事件;而838±9 Ma则可能代表康滇裂谷盆地开启前的构造岩浆热事件。综合研究认为,苏雄组位于康滇裂谷半地堑盆地的调节带,为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产物;火山活动和沉积记录均表明,扬子周缘发育与地幔柱相关的裂谷盆地系统,且华南可能是Rodinia超大陆裂解的重要组成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雄组 英安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新元古代 构造岩浆热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嘉黎县措麦地区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3
8
作者 杨德明 黄映聪 +1 位作者 戴琳娜 赵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35-238,共4页
1∶25万门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于嘉黎县措麦地区发现了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研究。该花岗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龄的测定结果为123.4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 1∶25万门巴区幅区域地质调查首次于嘉黎县措麦地区发现了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研究。该花岗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Pb年龄的测定结果为123.4Ma,是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属钙碱性系列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是地壳重熔的产物。它的发现揭示了本区早白垩世的同碰撞事件,并为本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发生陆内汇聚作用提供了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石榴子石二云母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地壳缩短增厚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北滦平晚中生代火山碎屑(熔)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74
9
作者 柳永清 李佩贤 田树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7-244,共8页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 冀北滦平张家沟门村大北沟组上部首次发现凝灰岩和凝灰质砂岩层 ,其中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3.9± 2 .5Ma、130 .1± 2 .5Ma,并新测得井上村东张家口组顶部流纹质强熔结凝灰岩单颗粒锆石SHRIMPU_Pb年龄为 135 .4± 1.6Ma。综合研究及对比表明 ,滦平盆地含热河生物群岩系层序较为齐全 ,热河生物群应萌发于135Ma ;大北沟组大店子组界线年代为 130Ma。该界线年代的确定有助于侏罗白垩系界线年代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家口组 大北沟组 大店子组 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 热河生物群 滦平 冀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铀矿区花岗岩锆石定年的“高铀效应”:来自鲁溪和下庄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的启示 被引量:9
10
作者 吴佳 巫建华 +2 位作者 刘晓东 王凯兴 刘帅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9-460,共12页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其中的复式花岗岩体已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年龄,基本上构筑了下庄铀矿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演化系列。分析前人数据发现,不同学者获得的同一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差别较大,最...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最重要的花岗岩型铀矿田之一,其中的复式花岗岩体已获得了一批锆石U-Pb年龄,基本上构筑了下庄铀矿田加里东、印支和燕山多期多阶段的岩浆演化系列。分析前人数据发现,不同学者获得的同一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差别较大,最大相差达17 Ma,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高U锆石的存在导致了加权平均年龄可靠程度的降低。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以下庄铀矿田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采用SHRIMP锆石U-Pb法测试U-Th-Pb含量,重点分析了锆石U含量对^(206)Pb/^(238)U年龄的影响,并厘定了这两个岩体的侵位年龄。测试结果显示,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38颗锆石的U含量变化于152×10^(–6)~5687×10^(–6)之间,^(206)Pb/^(238)U年龄变化于234~1345 Ma之间,可分为五组,其中年龄最小一组由27颗锆石组成,变化于234~265 Ma之间,加权平均年龄为247.3±3.2 Ma,MSWD=3.9;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18颗锆石的U含量变化于243×10^(–6)~2071×10^(–6)之间,^(206)Pb/^(238)U年龄为227~871 Ma,可分为三组,其中年龄最小一组由15颗锆石组成,加权平均值236.5±3.3 Ma,MSWD=1.6。鲁溪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年龄最小一组的锆石U含量变化大,^(206)Pb/^(238)U年龄变化也比较大,且U含量>2000×10^(–6)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存在不确定性,大部分呈明显偏大的现象,若剔除U含量>2000×10^(–6)的锆石^(206)Pb/^(238)U年龄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240.9±2.4 Ma(n=11,MSWD=0.38);下庄中粒黑云母花岗岩也有一颗锆石的U含量>2000×10^(–6),^(206)Pb/^(238)U年龄为245.4±4.7 Ma,存在年龄偏大的问题,若剔除这个数据,加权平均年龄为235.9±3.3 Ma(n=12,MSWD=1.4)。再结合前人的测试数据表明,铀矿区普遍存在锆石的“高铀效应”,锆石的U含量>2000×10^(–6)时,虽然也存在部分颗粒年龄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多数颗粒的^(206)Pb/^(238)U年龄明显偏大或偏小。因此,认为U含量>2000×10^(–6)的锆石,其^(206)Pb/^(238)U年龄不一定能代表寄主岩石的形成年龄,在加权平均年龄数据处理中应尽量剔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u锆石 shrimp锆石u-PB年龄 下庄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鹤庆地区六合透辉石正长斑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量:22
11
作者 夏斌 耿庆荣 张玉泉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2-697,共6页
鹤庆县六合透辉石正长斑岩中的锆石有2种成因类型:一是岩浆锆石,二是具有老核新壳的岩浆复合锆石。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法,测定了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锆石的新壳2部分,其年龄为37.8Ma±1.1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相当于早渐新世。结... 鹤庆县六合透辉石正长斑岩中的锆石有2种成因类型:一是岩浆锆石,二是具有老核新壳的岩浆复合锆石。用锆石SHRIMP U-Pb定年法,测定了岩浆锆石和岩浆复合锆石的新壳2部分,其年龄为37.8Ma±1.1Ma,属于喜马拉雅早期,相当于早渐新世。结合前人的资料,对斑岩的属性、源区及岩浆复合锆石的老核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shrimp u—Pb年龄 透辉石正长斑岩 滇西鹤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靖远宝积山地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底部凝灰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层学意义 被引量:10
12
作者 辛补社 杨华 +4 位作者 付金华 王多云 姚泾利 张瑜 左博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67-273,共7页
前人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向西延伸,越过六盘山盆地与河西走廊连通,其相关地层可以相互对比,但上述研究成果一直缺乏高精度、高可置信度的同位素地层年龄数据的支持。本文对靖远县宝积山地区南营儿群底部较厚的一层凝灰岩... 前人研究认为,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向西延伸,越过六盘山盆地与河西走廊连通,其相关地层可以相互对比,但上述研究成果一直缺乏高精度、高可置信度的同位素地层年龄数据的支持。本文对靖远县宝积山地区南营儿群底部较厚的一层凝灰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研究,获得两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439.3±4.1Ma和244.1±3.8Ma。前者是继承锆石结晶年龄,而后者是该层凝灰岩的沉积年龄。通过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沉积年龄对比,发现它们的沉积年龄在误差范围内相当一致。也就是说,可以用靖远宝积山南营儿群底部的凝灰岩及其延长组7段底部的凝灰岩,作为区域地层对比的标志层,这一研究成果为上述相关地层进行精确的地层划分与对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靖远县 宝积山地区 河西走廊 上三叠统南营儿群 凝灰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峡黄陵花岗岩与莲沱组凝灰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层意义 被引量:63
13
作者 高维 张传恒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5-50,共6页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 华南古陆普遍发育新元古代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其对华南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具有标识意义。该类型的花岗岩与华南克拉通的破坏及雪球事件的启动相关,其年代学研究一直备受关注,高质量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是确定其相互关系的基础。黄陵花岗岩体中的岩浆锆石的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为837Ma±7Ma,另获得莲沱组顶部层凝灰岩较年轻的一组岩浆锆石SHRIMP U-Pb加权平均年龄724Ma±12Ma。前者表明黄陵花岗岩与桂北的三防、元宝山和云南的峨山花岗岩体侵位的时间相同,后者确定了莲沱组顶界的时代。这为确定南华系的年代地层学框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宜昌地区 黄陵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新元古代 构造地层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富阳神功村二长花岗斑岩脉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剑 包超民 +2 位作者 高永华 李忠雄 T.Z.Duan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729-732,共4页
浙北富阳神功村地区二长花岗斑岩脉侵入于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采自该岩脉样品的锆石离子探针(SHRIMP)U-Pb同位素年龄为117.7Ma±2.7Ma。这一数据表明本区二长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代为早白垩世中期,而不是1∶5万填图资料所认为的新元... 浙北富阳神功村地区二长花岗斑岩脉侵入于中新元古界地层中,采自该岩脉样品的锆石离子探针(SHRIMP)U-Pb同位素年龄为117.7Ma±2.7Ma。这一数据表明本区二长花岗斑岩岩脉的形成年代为早白垩世中期,而不是1∶5万填图资料所认为的新元古代时期(晋宁晚期)。新获得的高精度年龄数据支持华南中生代末广泛的岩浆侵入作用始于早白垩世中期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花岗斑岩脉 shrimp锆石u—Pb年龄 白垩纪 浙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西铜石岩体的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5
作者 胡华斌 毛景文 +3 位作者 刘敦一 牛树银 王涛 李永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5-575,共1页
关键词 锆石shrimp 年龄数据 鲁西地区 地质意义 岩体 铜石 Pb 单颗粒锆石 ^238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山流纹英安斑岩锆石SHRIMP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1
16
作者 何观生 戴民主 +5 位作者 李建峰 曹寿孙 夏斌 许德如 李文铅 杨之青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相山火山杂岩位于北东向深断裂(永丰-抚州断裂带)和近南北向断裂带(宜黄-宁都断裂带)的交汇处。前人对其年代学已有过较为详尽的报道,但其定年方法多数精度不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SHRIMP测定了相山火山杂岩第一亚旋回中的流纹英... 相山火山杂岩位于北东向深断裂(永丰-抚州断裂带)和近南北向断裂带(宜黄-宁都断裂带)的交汇处。前人对其年代学已有过较为详尽的报道,但其定年方法多数精度不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SHRIMP测定了相山火山杂岩第一亚旋回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锆石U-Pb年龄,并获得了一组很好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36.6±2.7Ma(MSWD=1.8)。结合前人报道的相山火山杂岩年龄、野外岩石组合以及对定年方法精度的对比,我们确认:相山火山杂岩中的流纹英安斑岩的形成时间应该为早白垩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山火山杂岩 流纹英安斑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若拉岗日结合带中的浅变质地层及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 被引量:17
17
作者 杨子江 李咸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 若拉岗日结合带 浅变质地层 锆石u—Pb shrimp年龄 早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雷门沟斑岩钼矿SHRIMP锆石U-Pb和辉钼矿Re-Os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52
18
作者 李永峰 毛景文 +6 位作者 刘敦一 王彦斌 王志良 王义天 李晓峰 张作衡 郭保健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2-131,共10页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 首次采用SHRIMP锆石微区U—Pb测年技术,对雷门沟花岗斑岩体进行年代学研究,通过对花岗斑岩中单颗粒锆石25个样品点的分析,获得了两组年龄数据,其中有11个分析点形成谐和年龄,其^206Pb/^238U年龄范围在129.1±3.0~138.4±2.3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136.2±1.5Ma;另外9个分析点的^207Pb/^206Pb年龄集中于1884±20~2629±7Ma;前者指示了雷门沟岩体的结晶年龄为侏罗纪白垩纪之交。后者则代表了岩体侵位过程中捕获的太华群错石的年龄。首次采用ICPMS法测定雷门沟斑岩型钼矿中的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获得其模式年龄为131.6±2.0~133.1±1.9Ma,加权平均值为132.4±1.9Ma,指示了雷门沟钼矿床的成矿年龄。两种精测方法获得的年龄相吻合,成岩与成矿大致同时或成矿略晚于成岩。测试结果表明雷门沟斑岩钼矿与金堆城等东秦岭钼矿带其他钼矿床基本同时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锆石u—Pb年龄 RE-OS同位素 东秦岭 雷门沟钼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125
19
作者 唐红峰 苏玉平 +2 位作者 刘丛强 侯广顺 王彦斌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10-117,共8页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 新疆北部卡拉麦里构造带发育与蛇绿岩伴生的斜长花岗岩,其时代、成因及与蛇绿岩的关系是目前还存在争议的问题。本文报道了该斜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研究表明,斜长花岗岩的成岩年龄为373Ma,εNd(t)与亏损地幔一致,与典型蛇绿岩中的斜长花岗岩有相似的微量元素特征,与卡拉麦里蛇绿岩中辉长岩有相似的平坦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两者在La/Sm-La图上符合结晶分异趋势。因此,卡拉麦里斜长花岗岩属于大洋斜长花岗岩,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基性岩浆通过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其成岩年龄373Ma代表了卡拉麦里蛇绿岩的形成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Nd同位素组成 卡拉麦里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白音高勒地区石炭纪石英闪长岩SHRIMP锆石U-Pb年代学及其意义 被引量:90
20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5-23,共9页
内蒙古东南部古生代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的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至今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锡林郭勒杂岩是该带内出露面积较大的前石炭纪强变形地质体,在这套杂岩两侧大面积分布石炭-二叠纪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杂岩中及其两侧... 内蒙古东南部古生代造山带在石炭纪时期的构造环境和构造演化,至今在认识上存在较大的分歧。锡林郭勒杂岩是该带内出露面积较大的前石炭纪强变形地质体,在这套杂岩两侧大面积分布石炭-二叠纪海相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杂岩中及其两侧发现了大量的中酸性侵入岩体或岩墙与其紧密伴生。侵入岩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英云闪长岩。对其中的石英闪长岩进行了岩相分析和SHRIMP锆石U-Pb年代学测定,所得年龄为(313±5~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分析,其应形成于张性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音高勒地区 石炭纪 石英闪长岩 shrimp锆石u—Pb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