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TTG地球化学特征、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7
1
作者 张志诚 郭召杰 +2 位作者 邹冠群 冯志硕 李建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95-505,共11页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构成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TTG组合。锆石SHRIMP U-Pb年为440±12Ma(MSWD=2.5),代表TFG系列岩石的侵位时代。岩石化学成分中SiO_2含量约为57.02%~72.75%,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 甘肃敦煌党河水库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并构成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奥长花岗岩的TTG组合。锆石SHRIMP U-Pb年为440±12Ma(MSWD=2.5),代表TFG系列岩石的侵位时代。岩石化学成分中SiO_2含量约为57.02%~72.75%,随着SiO_2含量的增加,TiO_2、Al_2O_3、MgO、CaO和FeO等的含量相应下降,这表明该套岩石具岩浆成因,是角闪石和斜长石的分离作用控制下岩浆分异的产物。岩石的稀土元素总量较低,轻重稀土分异明显,(La/Yb)_N=4.70~58.88,无或略具微弱的Eu异常,近于平行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明所有岩石具有同成因的亲缘关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Th、Sr等,亏损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以及P和Ti。在Rb/30-Hf-3×Ta和Rb/30-Hf-0.25×Nb图解上,所有岩石的投影点落到岛弧到后碰撞区。但从区域地质背景、TTG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及与敦煌地块南北缘火成岩对比分析,认为该TTG系列岩石并非形成于岛孤构造环境,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约440Ma)红柳河缝合带和(或者)阿尔金北缘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带,引发富含角闪石的下地壳源岩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上侵过程中同化部分陆壳物质形成具有岛弧性质的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党河水库 TTG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南部晚古生代裂谷区花岗质岩石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81
2
作者 鲍庆中 张长捷 +4 位作者 吴之理 王宏 李伟 桑家和 刘永生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5期790-798,共9页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 该区花岗质岩石主要岩性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正长花岗岩。通过对石英闪长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1],所获得年龄为(313±5)Ma~(323±4)Ma,属于晚石炭世侵入体;前进场和达青二长花岗岩各单元岩体均侵入了该区早二叠世寿山沟组海陆交互相碎屑沉积岩,侵入接触关系明确,红柱石角岩发育。测得前进场岩体和达青岩体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280.8±3.6)Ma和(281.5±0.5)Ma,说明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乌兰陶勒盖正长花岗岩岩体获得了259Ma、羊角林高勒二长花岗岩为246~216Ma的U-Pb同位素年龄,说明在晚二叠世—三叠世又有一次侵入高峰。石炭—二叠纪裂谷发育时期,部分跨入三叠纪,先后有3次侵入高峰,即晚石炭世的石英闪长岩、早二叠世的英云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晚二叠世—三叠纪的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质岩石 锆石shrimp u-pb定年 晚古生代裂谷区 内蒙古东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阿尔金喀孜萨依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48
3
作者 戚学祥 吴才来 李海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59-866,共8页
喀孜萨依花岗岩位于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西段北缘,由高钠钙碱性花岗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04.7±9.8Ma(MSWD=0.71),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大,重稀土分馏程度较低,E... 喀孜萨依花岗岩位于红柳沟-拉配泉俯冲碰撞杂岩带西段北缘,由高钠钙碱性花岗岩组成。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404.7±9.8Ma(MSWD=0.71),代表花岗岩的侵位时代。花岗岩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强烈富集,分馏程度大,重稀土分馏程度较低,Eu轻度亏损或无亏损,微量元素中的Nb、P、Ti具有明显的负异常,Th、Ce、Yb为正异常,展示出岛弧型花岗岩特点。此外,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上,花岗岩样品都落在岛弧区。这些特征表明喀孜萨依花岗岩具有与岛弧型花岗岩相似的地球化学性质。但从区域地质背景、花岗岩的产出环境、形成时代及与北祁连火成岩对比分析,认为该花岗岩并非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而是加里东造山作用晚期(约404.7Ma)阿尔金地块与塔里木地块间斜向碰撞产生的大规模走滑作用诱发俯冲到地下深处洋壳中的部分含水矿物脱水,这些流体促使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在上升途中同化部分陆壳物质形成具有岛弧性质的岩浆沿断裂带上侵就位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阿尔金 喀孜萨依 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索尔库里地区元古代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志诚 郭召杰 +1 位作者 冯志硕 李建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97-606,共10页
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彩虹沟塔什达坂群卓阿布拉克组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20±20Ma(MSWD=1.50),代表流纹岩的喷出时间。岩石的SiO_2介于68.33%~70.60%,K_2O>Na_2O,K_2O/Na_2O平均值6.42,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25)钙碱... 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彩虹沟塔什达坂群卓阿布拉克组流纹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920±20Ma(MSWD=1.50),代表流纹岩的喷出时间。岩石的SiO_2介于68.33%~70.60%,K_2O>Na_2O,K_2O/Na_2O平均值6.42,属弱过铝质(ACNK平均为1.25)钙碱性系列(σ平均为2.76),为一套典型的壳源流纹岩岩石系列。稀土元素含量高(平均为211.3×10^(-6)),轻稀土富集(L/H平均为6.57),Eu亏损中等(δEu平均为0.30)。微量元素以富集Rb、Th、K、Zr,而相对亏损Ba、Sr、Eu、Ti、Nb、Ta为特征。岩石微量及稀土元素具有典型的板内火山岩特征,而岩石显著的低Sr特征(25.0×10^(-6)~65.3×10^(-6),平均值为36.8×10^(-6)))表明其并非源自加厚的地壳,而是起源于斜长石稳定的正常地壳。阿尔金流纹岩是由进入上地壳高位岩浆房的拉斑玄武岩浆的底侵作用直接使上地壳部分熔融,形成酸性火山岩的原始岩浆。该岩浆体系沿区域断裂构造体系上升,并经历了较强的结晶分异和演化,最终形成阿尔金索尔库里北山流纹岩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纹岩 中元古代 锆石shrimp u-pb定年 阿尔金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金山北缘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5
作者 张志诚 郭召杰 宋彪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8-576,共9页
阿尔金北缘阿克赛青崖子附近蛇绿混杂岩组成岩石包括蛇纹岩和辉长岩等,呈透镜状构造岩片产出。蛇纹岩以富Mg,贫Al_2O_3、CaO、TiO和∑REE为特征,与世界上典型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特征值一致。辉长岩SiO_2,含量为49.06%~50.70%,具有高... 阿尔金北缘阿克赛青崖子附近蛇绿混杂岩组成岩石包括蛇纹岩和辉长岩等,呈透镜状构造岩片产出。蛇纹岩以富Mg,贫Al_2O_3、CaO、TiO和∑REE为特征,与世界上典型蛇绿岩中变质橄榄岩的特征值一致。辉长岩SiO_2,含量为49.06%~50.70%,具有高的MgO(7.16%~10.01%)和Fe_2O_3(6.36%~12.85%)含量,TiO_2含量低到中等,为0.31%~1.02%,Na_2O和K_2O含量中等,平均分别为0.73%和0.75%,辉长岩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图上属平坦型或轻微富集型,无负Eu异常,与E-type洋中脊和OIB玄武岩类似。辉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可能既保留了形成于MORB的背景信息,也记录了SSZ环境改造的结果,推测青崖子蛇绿混杂岩组合可能来自不同构造背景。蛇绿混杂岩中辉长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测定,确定出青崖子附近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洋壳形成于521±12Ma,为古生代早期。该年龄测定的结果还显示本区在472±10Ma有一次地质事件,可能代表了古生代的洋盆闭合的下限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绿混杂岩 岩石地球化学 shrimp测年 阿尔金山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的工作方法 被引量:43
6
作者 宋彪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77-1788,共12页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涉及锆石单矿物分选、样品靶制备、U-Pb同位素组成测定、原始数据处理、数据解释等多方面。锆石分选中要避免不同样品的交叉污染,要尽量将岩石中所有的锆石分选出来;淘洗岩石粉末时要避免丢失细小的锆石,因细... 用SHRIMP测定锆石U-Pb年龄涉及锆石单矿物分选、样品靶制备、U-Pb同位素组成测定、原始数据处理、数据解释等多方面。锆石分选中要避免不同样品的交叉污染,要尽量将岩石中所有的锆石分选出来;淘洗岩石粉末时要避免丢失细小的锆石,因细小的锆石更重要。制作样品靶时,粘贴到样品靶的锆石应反映岩石中锆石的全貌。数据处理中,要修正或剔除异常数据、评估拟参加加权平均计算的每个数据权重的合理性。通常用测得的众数年龄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侵位年龄或喷发年龄会老于实际年龄,应使用样品中最年轻的锆石年龄来限定岩浆侵位或喷发年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 u-pb 矿物分选 数据处理 锆石 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锆石SHRIMP年龄测定数据处理时系统偏差的避免——标准锆石分段校正的必要性 被引量:59
7
作者 宋彪 张拴宏 +1 位作者 王彦斌 赵越 《岩矿测试》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14,共6页
介绍了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离子微探针质谱计(SHR IMP)锆石原位微区年龄测定中标准锆石的作用、测定方式、数据处理时产生系统偏差的原因及避免系统偏差的办法。以两组实际测定数据处理阐明标准锆石分段校正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离子微探针质谱 铀-铅 原位微区分析 数据处理 锆石 系统偏差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重要矿产地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新数据 被引量:159
8
作者 王登红 陈郑辉 +12 位作者 陈毓川 唐菊兴 李建康 应立娟 王成辉 刘善宝 李立兴 秦燕 李华芹 屈文俊 王彦斌 陈文 张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030-1040,共11页
本文报道了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间,主要由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负责完成的145处矿产地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数据400个。这批数据3/4以上尚未公开发表,在此集中发表,以便于大家使用。这批数据主要是采用目前最新的锆石U-Pb... 本文报道了2005年6月至2009年7月间,主要由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项目组负责完成的145处矿产地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数据400个。这批数据3/4以上尚未公开发表,在此集中发表,以便于大家使用。这批数据主要是采用目前最新的锆石U-Pb、辉钼矿Re-Os、云母Ar-Ar等方法测定的,所选择的矿产地一部分是新发现的重要矿床(如安徽东源大型钨矿),一部分是无可靠年龄数据的老矿床(如贵州紫木凼大型金矿),还有一部分是对成矿时代存在长期争议的(如云南麻栗坡钨矿),所获得的结果对于典型矿床成因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新依据,如西藏谢通门雄村铜金矿一批变化于177Ma与170Ma之间成岩、成矿年龄数据的获得,打破了以往冈底斯铜金矿主要形成于新生代的传统认识,对于揭示冈底斯成矿带成矿演化历史和指导找矿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成矿 u-pb Re-Os法 AR-AR法 年代学 新数据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纸房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的确定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徐芹芹 赵磊 牛宝贵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2-516,共15页
纸房花岗岩体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北侧。该岩体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并被晚志留世及早泥盆世地层不整合覆盖。对纸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3±7)^(436±... 纸房花岗岩体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北侧。该岩体侵入的最新地层为中—上奥陶统荒草坡群,并被晚志留世及早泥盆世地层不整合覆盖。对纸房花岗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63±7)^(436±4)Ma,表明该岩体形成于晚奥陶世—早志留世,是早古生代岩浆活动的产物。对已有的区域地质资料、岩体侵位时代及其与围岩接触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后认为,纸房花岗岩体的形成时代大致对应于卡拉麦里构造带内区域性角度不整合的形成时间,推测该岩体为早古生代造山过程中形成的花岗质岩石。高Sr、低Yb、弱的Eu负异常等地球化学特征也显示其为埃达克型同造山花岗岩。纸房地区早古生代同造山花岗岩的存在为东准噶尔卡拉麦里构造带早古生代造山作用的确认提供了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东准噶尔 早古生代 造山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且末碧玉矿的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贾玉衡 刘喜锋 +3 位作者 刘琰 张其超 张勇 李自静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24-838,共15页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 以往勘察和研究显示,在新疆和田及其附近地区主要出现与大理岩相关的软玉(和田玉)矿床,而与蛇纹岩有关的软玉(碧玉)矿床尚未有明确报道。笔者通过两年多的野外勘察和室内实验分析,新近在且末县阿尔金断裂附近发现一定规模可开采的碧玉矿床,对其中碧玉样品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电子探针、氧同位素和成矿年龄等方面的研究。岩相学研究显示其主要组成矿物是阳起石和透闪石,全岩的Mg/(Mg+Fe^(2+))=0.83~0.89,Cr_2O_3=0.08%~1.65%,Ni O=0.14%~0.22%,δ^(18)O=15.2‰~15.4‰,经与世界上已发现的碧玉矿床进行对比并结合野外观察,确定该矿床是一种与蛇纹岩有关的碧玉矿床。蚀变闪长岩(δ^(18)O=14.3‰~14.7‰)、大理岩围岩(δ^(18)O=15.2‰~15.9‰)和透闪石(δ^(18)O=15.3‰)具有相似的氧同位素组成,表明它们很可能经历了同样的流体蚀变作用。根据蚀变闪长岩(Cr=107×10^(-6)~155×10^(-6),Ni=53.5×10^(-6)~85.8×10^(-6))和大理岩(Cr=2 036×10^(-6)~2 415×10^(-6),Ni=1 403×10^(-6)~1 933×10^(-6))中的Cr、Ni元素含量判断,碧玉中大量的Cr(867×10^(-6)~2 418×10^(-6))和Ni(960×10^(-6)~1 662×10^(-6))很可能来自于蛇纹岩中的流体。对碧玉的主要围岩蚀变闪长岩进行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试结果分别为267±14 Ma(n=5)和272±14 Ma(n=6),与碧玉密切共生的黑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260.6±1.5 Ma。鉴于蚀变闪长岩的形成时代与黑云母年龄数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花岗岩、大理岩和碧玉的氧同位素值接近,同时碧玉的Cr、Ni元素含量较高,因此推断碧玉的物质来源很可能是蚀变闪长岩和大理岩,而成矿流体是由蚀变闪长岩中的岩浆水、蛇纹岩中活化的流体和大气降水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碧玉 蛇绿岩 和田玉 且末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