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法检测SF_6分解气体的仿真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郭安祥 叶日新 +2 位作者 董明 任明 张乔根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72-77,共6页
为研究红外吸收光谱法在SF_6分解气体检测分析中的应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SF_6特征分解气体的红外吸收特征光谱,并确定了3种目标检测气体(CO、SO2、H2S)的红外特征频谱;依据红外光谱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FTIR的SF_6分解气体检测系统,使... 为研究红外吸收光谱法在SF_6分解气体检测分析中的应用,通过仿真计算得到了SF_6特征分解气体的红外吸收特征光谱,并确定了3种目标检测气体(CO、SO2、H2S)的红外特征频谱;依据红外光谱检测原理,设计了基于FTIR的SF_6分解气体检测系统,使用该检测系统对实验样气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基于FTIR的SF_6分解气体检测系统能够有效地对目标检测气体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可应用于SF_6分解气体的在线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气体 红外吸收光谱 多组分气体检测 检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过热下SF_(6)特征分解气体在GIS间隔内部扩散规律研究
2
作者 莫狄 关向雨 +2 位作者 赵俊义 于文旭 赖泽楷 《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958-3967,I0141,I0143,I0144,共13页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触头处的接触不良会引起局部过热,造成其内部绝缘气体SF_(6)产生可用于故障检测的特征分解气体,准确把握特征分解气体在GIS设备内部的形成和扩散规律,有助于优化传感器布局,提升缺陷检... 气体绝缘组合电器(gas insulated switchgear,GIS)触头处的接触不良会引起局部过热,造成其内部绝缘气体SF_(6)产生可用于故障检测的特征分解气体,准确把握特征分解气体在GIS设备内部的形成和扩散规律,有助于优化传感器布局,提升缺陷检测的灵敏度。为此,该文在分析SF_(6)气体热分解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加载气体组分传输理论的热-流多物理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得出CO、HF、H_(2)S和SO_(2)特征分解气体在GIS间隔腔体内部的时空分布,揭示其扩散规律并提出气体采样布局优化措施。搭建过热性故障模拟实验平台与物理模型进行对比,两者结果在低浓度有较好的一致性,在高浓度CO和H_(2)S气体出现了最大约为10%的偏差。结果表明:4种特征分解气体在腔内的扩散路径基本相同,扩散路径为:故障点-屏蔽罩开口-内腔上壁面-左右侧法兰盘;扩散速率有明显差异:HF气体扩散速率最快,H_(2)S和CO气体扩散速率次之,SO_(2)气体扩散速度最慢。气体采样点布置于屏蔽罩热流偏转空间时检测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sf_(6)气体分解 气体扩散 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多组分气体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石墨烯/金属异质结的SF_(6)分解产物特性研究
3
作者 林露 曹志刚 +2 位作者 向英瀚 张强 刘晓波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0-204,共5页
文中详细探讨了石墨烯/金属这种异质结结构对SF_(6)分解产物H2S和SO_(2)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石墨烯/金和石墨烯/铂异质结结构在吸附H2S或SO_(2)气体时,电阻率变化率出现峰值或出现电阻率变化率下降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这... 文中详细探讨了石墨烯/金属这种异质结结构对SF_(6)分解产物H2S和SO_(2)的吸附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石墨烯/金和石墨烯/铂异质结结构在吸附H2S或SO_(2)气体时,电阻率变化率出现峰值或出现电阻率变化率下降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异质结电阻率变化率曲线吸附峰的具体位置由石墨烯与金属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异决定,而气敏响应强度则由两者之间的费米能级差异及金属的功函数共同作用。该研究基于相关理论基础,为开发新型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在检测SF_(6)分解产物方面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金属异质结 sf_(6)分解气体 吸附峰 费米能级差 气体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分解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的交叉干扰及其标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邬才斌 陈筱平 +11 位作者 王成强 李果 黄曦 张周胜 沈恩泽 赵振中 张磊 李海龙 胡勇 文嘉 贾玻 周茂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8-196,共9页
SF_(6)气体绝缘设备内发生局部放电时会分解生成一系列微量气体产物,实现对该分解产物的实时检测对及时发现设备的绝缘缺陷、维护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SF_(6)分解气体的光声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分析了其技术难点,并对SF_(6... SF_(6)气体绝缘设备内发生局部放电时会分解生成一系列微量气体产物,实现对该分解产物的实时检测对及时发现设备的绝缘缺陷、维护电网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SF_(6)分解气体的光声光谱在线检测技术,分析了其技术难点,并对SF_(6)分解物的交叉干扰以及标定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讨论。提出了SF_(6)分解物滤光片的科学选择方法,并通过大量实验确定了7种SF_(6)分解物的特征气体组合及其对应的滤光片红外吸收峰参数;同时,采用多组分气体标定方法消除分解物气体组分在检测中的交叉干扰影响。通过文中的研究,对解决SF_(6)分解气体光声光谱在线检测技术的关键问题提供了参考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气体 光声光谱技术 局部放电 故障预警 在线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电站内SF_(6)分解物检测追踪系统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建邦 喇元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4-151,共8页
六氟化硫(SF_(6))气体分解与泄漏现象日趋严重,给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对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快速有效地对SF_(6)气体的分解物(二氧化硫SO_(2)、硫化氢H_(2)S等)进行检测并定位泄... 六氟化硫(SF_(6))气体分解与泄漏现象日趋严重,给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对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的威胁。为快速有效地对SF_(6)气体的分解物(二氧化硫SO_(2)、硫化氢H_(2)S等)进行检测并定位泄露源,该研究基于高级精简指令集计算机(advanced RISC machine,ARM)控制器设计了可以检测以上两种主要有毒气体的电子鼻系统。接着以模拟退火算法为基础,提出气体烟羽追踪方法,旨在解决气体泄露源定位问题。气体浓度检测实验表明,相比MX6商业电子鼻,该文自制的电子鼻系统的气体浓度检测相对误差在0.7×10^(-6)以内,可以有效地检测以上两种有毒气体。此外,考虑到以上气体具有毒性,以乙醇气体为气味源进行了气体烟羽追踪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和实时性较好,平均定位误差只有0.63 m。以上实验证明该设计的电子鼻及模拟退火算法能够满足移动机器人进行SF_(6)分解气体泄漏检测的应用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分解气体 烟羽追踪 电子鼻 模拟退火算法 泄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2 kV及以上断路器短路试验中SF_(6)气体分解产物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张长虹 王昊 +5 位作者 杨旭 黎卫国 黄忠康 刘广义 彭翔 袁明正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6-171,共6页
以SF_(6)气体为灭弧介质的高压交流断路器广泛应用于我国220 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开断短路电流后,灭弧室内SF_(6)会分解产生SO_(2)、CF_(4)、CS_(2)、SOF_(2)等气体,对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产生影响。文中对多台高压交流断路器开展短路开断... 以SF_(6)气体为灭弧介质的高压交流断路器广泛应用于我国220 kV及以上电力系统中,开断短路电流后,灭弧室内SF_(6)会分解产生SO_(2)、CF_(4)、CS_(2)、SOF_(2)等气体,对断路器的开断性能产生影响。文中对多台高压交流断路器开展短路开断试验,对断路器内部气体进行检测,研究了不同电压等级断路器及不同短路试验方式与SF_(6)气体分解产物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路器 sf_(6)气体分解产物 短路开断试验 电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u掺杂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吸附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瑞恩 陈林聪 +4 位作者 李欣然 赵海龙 符小桃 范晓舟 雷添翔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6,共9页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 本文基于第一性原理探讨了Ru掺杂的单层MoS_(2)(Ru-MoS_(2))的结构及其对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的传感和吸附行为。Ru原子进入硫空位从而产生Ru-MoS_(2),结果表明,Ru-MoS_(2)对SO_(2)F_(2)和H_(2)S气体的吸附能(E_(ad))分别为-1.52和-2.11 eV,属于化学吸附。通过能带分析(BS)和态密度(DOS)分析进一步证明了两个体系的吸附性能,并阐述了Ru-MoS_(2)用于电阻式气体传感器时的气体吸附传感机制。除此之外,本文在理论上探索了不同温度下Ru-MoS_(2)解吸附SO_(2)F_(2)和H_(2)S的恢复时间,在598 K温度下,SO_(2)F_(2)吸附体系的恢复时间为6.40 s,展示出该新型材料在高温下对气体的可恢复性。本文研究内容为Ru-MoS_(2)检测SF_(6)绝缘设备中的两种主要分解气体SO_(2)F_(2)和H_(2)S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MoS_(2) 第一性原理 sf_(6)分解气体 气体传感器 吸附 传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