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F_(6)替代气体C_(4)F_(7)N/CO_(2)喷口灭弧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静 荐雯 +1 位作者 曹云东 王成丽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92-98,共7页
近几年,C_(4)F_(7)N/CO_(2)混合气体因为较低的温室效应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是C_(4)F_(7)N的电弧分断性能实验昂贵、费时,所以文中以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固定开距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 近几年,C_(4)F_(7)N/CO_(2)混合气体因为较低的温室效应和优异的绝缘性能受到广泛关注,但是C_(4)F_(7)N的电弧分断性能实验昂贵、费时,所以文中以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在固定开距直流电源条件下的电弧模型。通过电弧累计能量和电导的计算结果分析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性能,通过对径向温度、物性参数的分析和能量运输的计算分析SF_(6)和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换热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电弧特性比较接近SF_(6)气体,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气压和C_(4)F_(7)N气体占比来提高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灭弧性能,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能量交换方式也和SF_(6)气体比较接近,说明C_(4)F_(7)N/CO_(2)混合气体有较好的灭弧性能,为其在SF_(6)替代气体断路器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_(6)替代气体 电弧 C_(4)F_(7)n/CO_(2)混合气体 物性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冲击下极不均匀电场中SF_6/N_2混合气体的协同现象 被引量:29
2
作者 郭璨 张乔根 +3 位作者 文韬 李志兵 游浩洋 秦逸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5-641,共7页
近年来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开始逐步使用低SF6混合比的SF6/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用以替代纯SF6气体。为了在电力设备中更好地应用SF6/N2混合气体,在极不均匀电场、正负两种极性雷电冲击(LI)下,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较低... 近年来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开始逐步使用低SF6混合比的SF6/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用以替代纯SF6气体。为了在电力设备中更好地应用SF6/N2混合气体,在极不均匀电场、正负两种极性雷电冲击(LI)下,通过实验分析研究了较低SF6混合比的SF6/N2混合气体的放电特性与协同现象,并在负极性雷电冲击下发现了反常的负协同效应。研究发现:负极性雷电冲击下,N2的击穿电压随气压的升高趋势显著高于SF6与SF6/N2混合气体,当气压超过0.3 MPa后,N2的击穿电压明显高于SF6/N2混合气体,甚至在0.5 MPa时超过了纯SF6的击穿电压,即出现了显著的负协同效应,且随着气压的升高,负协同效应明显增强;正极性下仍存在一定的协同效应,但协同效应随着气压降低而减弱,当气压低至0.2 MPa,亦出现了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 极不均匀电场 sf6 n2 混合气体 负协同效应 先导过程 流注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的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厉伟 林莘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1年第5期387-389,共3页
应用自制的试验模型对SF6/N2混合气体的绝缘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和纯净的SF6、N2的绝缘能力进行了比较,获得了SF6/N2混合气体在不同比例下的击穿电压与气体间隙距离之间的曲线.经综合比较、分析确定50%SF6+50%N2的混合气体的经济技术... 应用自制的试验模型对SF6/N2混合气体的绝缘能力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和纯净的SF6、N2的绝缘能力进行了比较,获得了SF6/N2混合气体在不同比例下的击穿电压与气体间隙距离之间的曲线.经综合比较、分析确定50%SF6+50%N2的混合气体的经济技术指标比较高,可以在电气设备中作为绝缘介质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n2 混合气体 绝缘特性 击穿电压 输配电设备 试验研究 理论分析 六氟化硫 氮气 绝缘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电冲击下稍不均匀电场中SF_6/N_2混合气体的协同效应 被引量:42
4
作者 郭璨 张乔根 +3 位作者 文韬 游浩洋 秦逸帆 马径坦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9-75,共7页
近年来,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开始使用低SF6体积分数的SF6/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但对这种混合气体的协同效应相关研究还不多。为此,在稍不均匀电场、正负2种极性雷电冲击(LI)下,研究了较低SF6体积分数的SF6/N2混合气体... 近年来,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开始使用低SF6体积分数的SF6/N2混合气体作为绝缘介质,但对这种混合气体的协同效应相关研究还不多。为此,在稍不均匀电场、正负2种极性雷电冲击(LI)下,研究了较低SF6体积分数的SF6/N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及协同效应受电压极性和气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低气压和负极性雷电冲击下的击穿电压高于正极性;当气压超过某一临界值后,正极性下的击穿电压将高于负极性。引入协同效应系数对混合气体的协同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负极性雷电冲击下协同效应系数<0.1,且受气压影响不明显;正极性下的协同效应相对较弱,但随着气压升高协同效应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电冲击 稍不均匀电场 sf6/n2 混合气体 极性效应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弹性随机碰撞与SF_6/N_2混合气体影响的直流GIL球形金属微粒运动行为研究 被引量:54
5
作者 王健 李庆民 +1 位作者 李伯涛 陈超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3971-3978,共8页
针对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金属微粒污染物问题,研究球形金属微粒在其中的运动行为,采用贴合实际情境的同轴圆柱电极结构,建立直流GIL内球形金属微粒运动模型:纳入SF6/N2... 针对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as insulated metal enclosed transmission line,GIL)金属微粒污染物问题,研究球形金属微粒在其中的运动行为,采用贴合实际情境的同轴圆柱电极结构,建立直流GIL内球形金属微粒运动模型:纳入SF6/N2混合气体动力学参数,利用流体力学理论分析微粒运动过程中混合气体阻力的影响;同时考虑金属表面粗糙度影响,利用弹性力学中的碰撞理论分析金属微粒与导体及外壳的非弹性随机碰撞,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计算的可靠性。利用模型对微粒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分析,并根据微粒运动的分布情况提出微粒活跃度的概念,研究表明:微粒在导体与外壳间的谐振频率与微粒半径、SF6占比、绝缘气压呈负相关;微粒活跃度与随机反射角、电压幅值呈正相关,而随着微粒半径变化存在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 金属微粒 非弹性随机碰撞 sf6/n2混合气体 谐振频率 微粒活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体电击穿特性仿真及实验 被引量:27
6
作者 李鑫涛 林莘 +2 位作者 徐建源 李璐维 陈会利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0期42-52,共11页
通过求解两项近似Boltzmann方程,得到SF_6/N_2的放电参数,并将该参数引入流体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和通量校正传输法对SF_6/N_2的流注放电过程进行循环迭代求解,计算其击穿电压。以均匀电场中压强0.1~0.6MPa、间隙5mm为例进行数值模拟,通... 通过求解两项近似Boltzmann方程,得到SF_6/N_2的放电参数,并将该参数引入流体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和通量校正传输法对SF_6/N_2的流注放电过程进行循环迭代求解,计算其击穿电压。以均匀电场中压强0.1~0.6MPa、间隙5mm为例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气体放电实验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根据计算及实验结果得到不同混合比、压强下SF_6/N_2的协同效应系数,分析采用上述计算方法研究混合气体协同效应的准确性。为更全面地反映混合气体应用条件,进一步开展压强低于0.1MPa的SF_6/N_2击穿特性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电子崩不断向前发展,放电间隙的空间电子数密度快速增长,SF_6放电过程中的空间电子数密度增长速度低于SF_6/N_2。0.1MPa下20%SF_6/80%N_2放电5ns时的电子数密度峰值达到4.6×1014m^(-3),而SF_6中该值仅为3.7×1012m^(-3)。当气压为0.1~0.6MPa时,SF_6/N_2击穿电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9.23%,协同效应系数计算值随压强、混合比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符,误差均值为5%。0.02~0.08MPa下SF_6/N2击穿电压、协同效应系数随压强、混合比的变化趋势与0.1~0.6MPa下的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混合气体 有限元法 通量校正传输法 BOLTZMAnn方程 流体模型 击穿特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体绝缘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孙鹏程 王帮田 +1 位作者 洪文芳 王其中 《中国电力》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71-75,共5页
目前绝大多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采用SF6气体绝缘,SF6泄漏导致严重的环保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少采用或不采用SF6气体,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此,试验研究SF6和SF6/N2混合气体在不同混合比、不同压力以及在不同电场结构下的击穿特性,并与SF6... 目前绝大多数气体绝缘开关设备采用SF6气体绝缘,SF6泄漏导致严重的环保问题,人们迫切希望少采用或不采用SF6气体,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为此,试验研究SF6和SF6/N2混合气体在不同混合比、不同压力以及在不同电场结构下的击穿特性,并与SF6气体的绝缘性能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N2中注入20%~30%的SF6气体后,SF6/N2混合气体绝缘性能指标可以达到纯SF6气体的80%左右,但若继续增加SF6气体的配比,则其耐电强度上升的幅度明显变慢;此外,试验研究还发现,极不均匀电场会大大降低气体的耐击穿电压强度。试验研究证明了采用SF6/N2混合气体代替纯SF6气体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 sf6/n2混合气体 sf6气体 电气绝缘特性 耐电强度 击穿电压 环境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的光谱实验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学斌 黄旭 +4 位作者 赵义松 单长旺 庚振新 李鑫涛 林莘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5-60,67,共7页
SF_6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减少SF_6气体的使用量已达成共识。笔者从SF_6混合气体的角度,对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光谱特性开展研究。采用光谱仪测量压强0.1~0.4 MPa、电极间距2~12 mm时SF_6及SF_6/N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 SF_6气体具有较高的温室效应,减少SF_6气体的使用量已达成共识。笔者从SF_6混合气体的角度,对短间隙SF_6/N_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光谱特性开展研究。采用光谱仪测量压强0.1~0.4 MPa、电极间距2~12 mm时SF_6及SF_6/N2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电子数密度等参数,从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角度研究混合气体放电时形成等离子体通道的物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0.1~0.4 MPa下随着气体压强的升高SF_6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由6.06×10~4 K下降到2.67×10~4 K,电子密度由3.15×10^(17) m^(-3)增大到6.91×1017 m^(-3);0.1 MPa下随着SF_6混合比的升高混合气体完全击穿时的电子温度由N_2时的1.17×10~4 K上升到SF_6时的6.06×104 K,电子数密度由N_2时的5.94×1017 m^(-3)下降到SF_6时的3.15×10^(17) 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 发射光谱 电子温度 电子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变化对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9
作者 李峰 张潇 张周胜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36-742,共7页
不同温度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周围离子平均自由行程和热运动速度不同,使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过程呈现不同特性。为此,在极不均匀电场、雷电冲击电压下研究了温度对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在正负极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分别测... 不同温度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周围离子平均自由行程和热运动速度不同,使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过程呈现不同特性。为此,在极不均匀电场、雷电冲击电压下研究了温度对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在正负极性的雷电冲击电压下分别测量冲击击穿电压和预放电电流波形,并分析了不同温度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预放电现象、步长时间、电晕起始场强及击穿场强。此时试验温度范围设为-20~20℃。结果表明:步长时间、电晕起始场强、击穿场强呈现较大的随机性。负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步长时间均长于正极性雷电冲击电压下步长时间。负极性冲击电压下10%SF_6-90%N_2混合气体的电晕起始场强和击穿场强随着温度升高而增高。本研究结果对柜式气体绝缘开关设备和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电压 电晕起始场强 击穿场强 sf6/n2混合气体 步长时间 温度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SF_6的环境友好混合气体c-C_4F_8/N_2绝缘特性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然 王珏 +2 位作者 李璟 任成燕 严萍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4-419,共6页
SF_6因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但同时,SF_6也是一种温室气体,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替代SF_6的绝缘气体。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了环境友好气体c-C_4F_8及c-C_4F_8/N_2混合气体替代SF_6的可行性。... SF_6因具有良好的绝缘效果而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力系统中。但同时,SF_6也是一种温室气体,随着环境问题日益恶化,人们迫切需要找到替代SF_6的绝缘气体。为此,通过实验研究了环境友好气体c-C_4F_8及c-C_4F_8/N_2混合气体替代SF_6的可行性。通过调节电极间隙(1~6 mm)和气压(150~350 k Pa),测量了气体在不同条件下的击穿电压及击穿电流波形,得到了气体的绝缘特性并与SF_6气体进行了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纯净的c-C_4F_8气体的绝缘强度约为SF_6的1.3倍,体积比为1:1的c-C_4F_8/N_2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约为与SF_6的0.9倍。通过计算,c-C_4F_8/N_2混合气体的液化温度可以达到电力系统使用要求。考虑到c-C_4F_8气体对于环境的影响较小,使用c-C_4F_8/N_2混合气体作为替代SF_6的绝缘气体,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友好气体 sf6 c-C4F8 c-C4F8/n2 绝缘特性 直流击穿 液化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特卡罗方法分析SF6/N2混合气体的绝缘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雪丽 肖登明 +3 位作者 李金忠 张书琦 孙建涛 王健一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49-53,共5页
在E/N的范围为150~500Td(1Td=10^-17V·cm^2)内,采用蒙特卡罗(M0nteCarlo)方法及空碰撞技术模拟SFdN:混合气体的脉冲汤逊放电。在SF6的百分含量后为0~100%范围内,求出了SF6/N2混合气体的有效电离系数(α-η)/N,漂移... 在E/N的范围为150~500Td(1Td=10^-17V·cm^2)内,采用蒙特卡罗(M0nteCarlo)方法及空碰撞技术模拟SFdN:混合气体的脉冲汤逊放电。在SF6的百分含量后为0~100%范围内,求出了SF6/N2混合气体的有效电离系数(α-η)/N,漂移速度Ve,并由此导出临界击穿场强(E/N)lim在不同k时的值,计算结果与其他研究者报道的实验数据显示极好的一致性。为SF6/N2替代SF6作为绝缘用气体时高压电器设备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特卡罗方法 sf6/n2混合气体 绝缘特性 高压电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和SF_6/CO_2的绝缘特性及其比较 被引量:21
12
作者 肖登明 邱毓昌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6-18,共3页
介绍在E/P值为26.3~94.okV/mmMPa的范围内采用稳态汤逊法(SST)测量SF6/N2和SF6/CO2的电离系数α和吸附系数η,求出了各混合比下的SF6/N2、SF6/CO2的临界耐电强度值(E/P)lim,并分析了两种混合气体的绝缘特性.
关键词 sf6/n2 sf6/CO2 绝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N_2混合气激光触发延迟抖动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洪涛 丁伯南 +9 位作者 谢卫平 邓建军 赵娟 万步勇 王玉娟 傅贞 任靖 王厚明 孟维涛 龚德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69-472,共4页
研究了 SF6 - N2 混合气在四倍频 Nd:YAG激光脉冲作用下的触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充 SF6 -N2 混合气的火花隙的触发延迟和抖动、最低可触发阈值随充气压力及混合气中 SF6 含量上升而上升 ,随激光波长减小而减小 ,火花隙的触发延迟和... 研究了 SF6 - N2 混合气在四倍频 Nd:YAG激光脉冲作用下的触发特性。实验结果表明 :充 SF6 -N2 混合气的火花隙的触发延迟和抖动、最低可触发阈值随充气压力及混合气中 SF6 含量上升而上升 ,随激光波长减小而减小 ,火花隙的触发延迟和抖动随焦距的减小而减小。由于 SF6 - N2 混合气的介电强度、触发延迟和抖动与混合气中 SF6 含量之间均存在非线性关系 ,作为开关工作介质 ,SF6 - N2 混合气的综合性能较好的 SF6含量范围是 5 %~ 4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 激光触发 延迟 抖动 最低可触发阈值 n2 sf6 氮气 六氟化硫 激光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6与N2混合气体特征分解产物COF2/N2O的红外吸收特性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邱宗甲 李康 +3 位作者 万留杰 马凤翔 朱峰 张国强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90-2896,共7页
目前SF6/N2混合气体作为SF6气体的替代气体已应用于许多电力设备中,而检测这些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生成的COF2、N2O等新分解气体有助于开展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为研究基于红外吸收特性的SF6/N2混合气体典型分解气体的检测技术,利用HITRA... 目前SF6/N2混合气体作为SF6气体的替代气体已应用于许多电力设备中,而检测这些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后生成的COF2、N2O等新分解气体有助于开展电气设备的故障诊断。为研究基于红外吸收特性的SF6/N2混合气体典型分解气体的检测技术,利用HITRAN数据库给出的吸收谱线强度、线型函数等参数,对典型组分COF2、N2O的红外吸收特性进行研究;得到了COF2在波数400~2000 cm-1和N2O在波数400~8000 cm-1范围内的红外吸收谱段、最强吸收处的中心波长、吸收系数峰值;并分析了压强和温度对COF2、N2O的强吸收谱的影响。结果表明:这2种分解气体在红外热辐射光源有效谱段1.2~10μm内具有较强吸收,可以用基于红外热辐射光源的光声光谱装置进行检测;且气体吸收谱线的吸收系数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但不同气体增大程度不同;随温度的升高气体主要吸收谱段的峰值吸收系数减小,但也有部分吸收谱段交叠处的峰值吸收系数增大;COF2、N2O在运行条件(505 kPa,温度313 K)下的红外吸收系数大于标准条件(101 kPa,温度296 K)下,运行条件更利于气体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混合气体 气体分解产物 红外吸收系数 温度特性 压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SF6/N2混合气体断路器冷态介质恢复特性计算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莘 李璐维 +2 位作者 李鑫涛 苏安 陈会利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4620-4630,共11页
基于N-S方程与拉氏方程对空载SF6/N2混合气体断路器灭弧室内的气流场和电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断路器开断过程的气流特性和电场分布,分析混合比对触头间介质强度薄弱区域的气流特性影响。提出SF6/N2混合气体的击穿判据,计算不同SF6/N2混... 基于N-S方程与拉氏方程对空载SF6/N2混合气体断路器灭弧室内的气流场和电场建立数学模型,计算断路器开断过程的气流特性和电场分布,分析混合比对触头间介质强度薄弱区域的气流特性影响。提出SF6/N2混合气体的击穿判据,计算不同SF6/N2混合比、开断速度及充气压力的介质恢复强度,研究断路器重击穿现象,结合SF6/N2混合气体液化温度、全球变暖潜能值,提出适用于断路器空载操作要求的SF6/N2配比方案。计算结果表明:在开断过程气流特性的作用下,介质恢复强度曲线呈现随开距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再继续升高的趋势。当灭弧室内触头间开距为14mm时,20%SF6/80%N2和80%SF6/20%N2的介质恢复强度分别是纯SF6的54.5%和91.5%;对于不同比例的SF6/N2混合气体,相同时间内开断速度9.6m/s与4.8m/s相比,介质恢复强度的增长速率明显加快;开距14mm时,60%SF6/40%N2在充气压力0.7MPa下的介质恢复强度是0.9MPa下的77.8%。考虑液化和温室效应问题,当灭弧室压力0.7MPa、开断速度9.6m/s时,SF6/N2的最佳混合比为6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 断路器 气流场 电场 介质恢复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电场SF_6/N_2混合气体击穿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陈会利 徐建源 +2 位作者 李璐维 单长旺 林莘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0-115,共6页
文中对SF_6/N_2混合气体在不均匀场下的击穿特性展开研究,通过测量棒—板电极在不同电极间距、混合比、压强下的正、负极性击穿电压值,分析电场不均匀度及气体压强对SF_6/N_2混合气体极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Pa时,击穿电... 文中对SF_6/N_2混合气体在不均匀场下的击穿特性展开研究,通过测量棒—板电极在不同电极间距、混合比、压强下的正、负极性击穿电压值,分析电场不均匀度及气体压强对SF_6/N_2混合气体极性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0.1 MPa时,击穿电压随着电极间距的增大而增大,N_2负极性的击穿电压高于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在电极间距为12 mm时,负极性击穿电压是正极性击穿电压的1.71倍,而SF_6气体与N_2极性效应相反,表现为正极性的击穿电压略高于负极性的击穿电压;电极间距为4 mm时,随气体压强的升高负极性击穿电压增大,正极性的击穿电压出现饱和效应甚至出现击穿电压跌落现象,SF_6气体体积分数为20%时,0.4 MPa下的正极性击穿电压是0.35 MPa的91.3%。SF_6/N_2混合气体的极性效应随着混合气体中SF_6气体所占比例的下降发生极性反转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混合气体 不均匀电场 极性效应 极性反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频下电场不均匀度对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特性的影响与临界半径现象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璨 张乔根 +3 位作者 游浩洋 文韬 马径坦 秦逸帆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80-787,共8页
为了在电力设备中更好地应用SF_6/N_2混合气体,利用全封闭工频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电场不均匀度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并在极不均匀场下分析了局放起始电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电场不均匀度的增加,SF_6/N_2混... 为了在电力设备中更好地应用SF_6/N_2混合气体,利用全封闭工频实验装置,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电场不均匀度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并在极不均匀场下分析了局放起始电压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随电场不均匀度的增加,SF_6/N_2混合气体击穿电压随气压增加的变化规律由基本呈线性升高趋势,逐步出现饱和趋势;当电场不均匀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间隙击穿前出现了稳定的电晕放电,SF_6及其混合气体的击穿电压出现了"驼峰"现象,"驼峰"的范围与幅值随着电场不均匀度的增加而变大;随着电场不均匀度的增加,协同效应程度先增强后减弱并趋于稳定;在纯N_2中发现了显著的临界半径现象,纯N_2的临界半径为1~2 mm,而混合气体与纯SF_6气体则还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临界半径,随着电极曲率半径的减小,在较高气压下其击穿电压明显下降,而在低气压下则出现了类U型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频 电场不均匀度 sf6/n2混合气体 击穿特性 局放起始电压 驼峰 协同效应 临界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形理论的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仿真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敏 汪沨 +3 位作者 许松枝 陈晓林 黄墀志 谢望君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88-95,共8页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电介质击穿现象,利用编写的Matlab程序对放电通道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分形几何原理计算放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空间电荷分布和引入物理时间的棒-板分形放电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方... 为了研究SF_6/N_2混合气体电介质击穿现象,利用编写的Matlab程序对放电通道发展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分形几何原理计算放电树枝的分形维数。基于分形理论,建立了考虑空间电荷分布和引入物理时间的棒-板分形放电仿真模型,通过有限元方法(FEM)计算空间电场,并首次结合通量校正传输(FCT)法求解带电粒子连续性方程,研究了不同发展概率指数、不同放电阈值和SF_6含量变化下分形放电特性。结果表明:概率指数越大,SF_6含量越高,则分形维数越小,放电树枝分叉也越少;体积含量50%/50%的SF_6/N_2混合气体放电分形维数D=1.219 2,整个放电过程流注发展平均速度为1.15Mm/s,并得到了不同时刻空间电荷及轴向电场与电子浓度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 分形维数 sf6/n2混合气体 有限元方法 通量校正传输法 概率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条件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静 程林 +1 位作者 赵坤 张潮海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43-47,共5页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搭建了温度可控的气体击穿试验系统,采用棒板电极模型模拟GIS内部极不均匀电场,对SF_6/N_2混合气体的工频及雷电冲击击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保证固定的充气比例和密度下混合气... 为研究低温条件下SF_6/N_2混合气体的击穿特性,搭建了温度可控的气体击穿试验系统,采用棒板电极模型模拟GIS内部极不均匀电场,对SF_6/N_2混合气体的工频及雷电冲击击穿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只要保证固定的充气比例和密度下混合气体不发生液化,温度变化对SF_6/N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基本无影响,且SF_6/N_2混合气体的极性效应比纯SF6气体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 混合气体 低温条件 击穿特性 气体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在SF6/N2混合气体下的热分解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晓星 杨紫来 +3 位作者 文豪 伍云健 胡国雄 唐炬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453-2459,共7页
为得到环氧树脂在SF6/N2混合气体下的热分解机理以及主要失重区间的特征分解组分判断标准,采用同步热分析仪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在SF6/N2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检测了特征分解组分体积分数,并得到了其随温度变化规律... 为得到环氧树脂在SF6/N2混合气体下的热分解机理以及主要失重区间的特征分解组分判断标准,采用同步热分析仪与气相色谱质谱仪联用的方法研究了环氧树脂在SF6/N2气氛下的热分解特性,检测了特征分解组分体积分数,并得到了其随温度变化规律,提出了判断环氧树脂表面发生局部过热性故障的方法。TG曲线表明:环氧树脂的主要失重区间并不受实验气体种类的影响,分解区间为330~470℃。DSC曲线表明:环氧树脂在SF6/N2氛围下的分解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随着混合气体中N2比例的增加,体系的热稳定性下降,SF6的分解加剧。选择CO2、SO2、H2S、SOF2、CF4作为特征组分进行检测。环氧树脂存在条件下,不同SF6比例混合气体的特征组分产气速率和起始体积分数不同,产气温度相同。选择H2S、CF4作为判断环氧树脂表面POF温度的特征组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n2混合 TG/DSC 环氧树脂热分解 分解组分 局部过热故障 主要失重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