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EBAL模型的农作物NPP反演 被引量:10
1
作者 苏伟 刘睿 +3 位作者 孙中平 刘婷 姜方方 曹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72-279,共8页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SEBAL陆地能量平衡模型,利用国产HJ-1卫星CCD、IRS影像反演了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和高碑店市的农作物净初级生产力(NPP)。利用HJ-1卫星影像、DEM、气象数据,反演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通过能量... 基于能量平衡原理,运用SEBAL陆地能量平衡模型,利用国产HJ-1卫星CCD、IRS影像反演了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和高碑店市的农作物净初级生产力(NPP)。利用HJ-1卫星影像、DEM、气象数据,反演净辐射通量、土壤热通量、感热通量,通过能量平衡计算蒸发比系数,进而计算光能利用率;基于DEM计算太阳总辐射,结合通过HJ-1卫星影像计算的光合有效辐射分量(fPAR)反演被作物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利用反演的农作物APAR和光能利用率2个因子,反演农作物NPP。实验结果表明:研究区日蒸散量范围为4.43~8.18mm/d,均值为6.28mm/d,与利用气象数据和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结果(7.15mm/d)大致相等,反演精度较高;研究区农作物NPP均值为31.02g/(m^2·d),最高达到139.29g/(m^2·d),其空间分布特征与地物类型分布特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作物 净初级生产力 反演 sebal模型 蒸散 光合有效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漓江流域蒸散量变化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周玲 张丽 +1 位作者 许君一 刘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2-337,共6页
基于1993年、1999年、2006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应用SEBAL模型估算了漓江流域四期不同时相的日蒸散量,并应用P-M公式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研究区蒸散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日蒸散量分布受到季节及气候的影响... 基于1993年、1999年、2006年和2010年Landsat TM/ETM+影像,应用SEBAL模型估算了漓江流域四期不同时相的日蒸散量,并应用P-M公式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通过对研究区蒸散量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日蒸散量分布受到季节及气候的影响,植被生长季的蒸散量明显高于其他季节;(2)漓江流域的蒸散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蒸散均值相差较大,不同时期的蒸散量均表现出林地>水体>灌木/草地>耕地>建设用地的规律;(3)近20a来漓江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显著,除去气候及降水量等因素的影响,蒸散量受到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明显。随着漓江水源林地的减少与退化,日蒸散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进一步揭示了经济发展与人类活动对漓江流域生态环境及水热平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漓江流域 土地利用 蒸散量 seba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盘锦湿地日蒸散估算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4
3
作者 于文颖 纪瑞鹏 +5 位作者 徐德增 贾庆宇 冯锐 孙龙彧 武晋雯 张玉书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15,共8页
为了验证SEBAL模型对湿地蒸散量估算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Landsat 8卫星数据和SEBAL模型,以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的涡动相关实测数据为检验,估算盘锦湿地2013—2015年典型晴天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蒸散量,并利用正弦函数法将遥感反... 为了验证SEBAL模型对湿地蒸散量估算的准确性,本研究基于Landsat 8卫星数据和SEBAL模型,以盘锦湿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的涡动相关实测数据为检验,估算盘锦湿地2013—2015年典型晴天卫星过境时刻的瞬时蒸散量,并利用正弦函数法将遥感反演订正后的蒸散瞬时值转换为日尺度的蒸散值,分析芦苇和稻田湿地的日蒸散量分布特征。结果表明:SEBAL模型反演的盘锦湿地瞬时蒸散量比实测值偏高,平均相对误差为31.6%,但相关系数达0.79,为了提高反演精度,利用线性方程进行订正,订正后的遥感估算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为6.4%,提高了25.2%;芦苇湿地日蒸散量集中在3.4~4.0 mm/d之间,占总面积的64.7%~82.4%;稻田湿地日蒸散量集中在3.6~4.1 mm/d之间,占总面积的67.4%~86.6%;稻田湿地日蒸散量普遍比芦苇湿地高0.1~0.2 mm/d。应用订正后的SEBAL模型反演湿地蒸散量,可为湿地区域蒸散估算及湿地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遥感 蒸散 sebal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BAL模型在干旱区区域蒸散发估算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玉川 董新光 《遥感信息》 CSCD 2007年第3期75-78,共4页
蒸散发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计算方法只能以点为基础进行计算。为排除蒸散发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新疆焉耆盆地的日蒸散发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 蒸散发是水量平衡和能量平衡的重要环节,传统的计算方法只能以点为基础进行计算。为排除蒸散发空间变异特性的影响,在遥感技术的基础上,引入了基于地表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模型,对新疆焉耆盆地的日蒸散发情况进行了计算模拟,获取了相关地面特征参数及日蒸散量,并根据盆地内具有大面积湖泊这一实地情况对模型进行了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sebal模型 干旱区 区域蒸散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老哈河流域蒸散发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杨肖丽 任立良 雍斌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针对传统的蒸散发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基于地表热量平衡的SEBAL模型,利用1 km分辨率的MODIS影像数据估算了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老哈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分析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地表温度、植被... 针对传统的蒸散发计算方法存在的不足,采用基于地表热量平衡的SEBAL模型,利用1 km分辨率的MODIS影像数据估算了位于半干旱地区的老哈河流域的实际蒸散发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综合分析了蒸散发量与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地表温度、植被指数、高程、坡度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流域蒸散发时空分布不均匀,且实际蒸散发与地表温度呈指数相关,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高程等参数呈线性相关。该方法可为国内半干旱地区的实际蒸散发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半干旱地区 sebal模型 MODIS数据 老哈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锡林浩特蒸散量反演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余弘婧 李晓兵 +1 位作者 赵勇 翟家齐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4期266-273,共8页
陆面蒸散作为反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所引起地表水热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域,基于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采用研究区2005年8月17... 陆面蒸散作为反映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所引起地表水热变化的敏感因子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焦点之一。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为研究区域,基于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模型,采用研究区2005年8月17日的Landsat TM遥感影像对其地表蒸散量进行反演研究,分析蒸散量的空间变化格局。结果表明:锡林浩特日蒸散量平均值为4.3mm,最大值达到了7.5mm;日蒸散量呈现出西北低、东部高的空间分布格局;日蒸散量较少的区域主要分布于锡林浩特市的西部、北部以及最南部的部分区域,中部较少部分地区的蒸散量较低(接近于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al模型 蒸散量 TM影像 反演 锡林浩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疏勒河流域蒸散量时空动态 被引量:16
7
作者 周妍妍 郭晓娟 +4 位作者 郭建军 曾建军 陈冠光 邹明亮 岳东霞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7,共10页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重要的生态水文过程,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利用DEM,MODIS和气象数据,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模型...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ET)是重要的生态水文过程,尤其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对环境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疏勒河流域为例,利用DEM,MODIS和气象数据,基于能量平衡原理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模型,运用ArcGIS软件在栅格尺度上反演出该流域的地表蒸散量,并探究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疏勒河流域2000—2015年8月基于栅格的地表多年平均日蒸散量变化范围为0~8.52mm,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从东南向西北呈现逐渐减少趋势,上游蒸散量大于中下游区域;(2)2000—2015年疏勒河流域大部分地区的8月份地表月蒸散量呈减小趋势;(3)疏勒河流域2000—2015年8月份地表月蒸散量时空变异显著,中、上游地区蒸散量较大且时间稳定性差;(4)2015年4个月份地表月蒸散量变化显著(7月>4月>10月>1月),但其空间分布格局相似。研究蒸散量的时空动态定量评价结果对于疏勒河流域的环境模拟、气候变化研究、灌溉和水资源管理,以及深入了解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区水循环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量 sebal模型 时空变化 疏勒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浙江省区域蒸散发量估算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张发耀 王福民 +1 位作者 周斌 周柳萍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40-44,共5页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 地表蒸散发(ET)是地气相互作用中水分平衡的重要部分。利用新一代对地观测数据MODIS,基于地表能量平衡的SEBAL模型,对浙江省2006年8月2日和11月4日的蒸散发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蒸散发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性,由于温度更高,夏季的日蒸散发量明显高于冬季,可达到10 mm/d以上。另外,在地表水含量丰富、风速较大处以及水体周围蒸散发量相对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ET) sebal模型 MODIS 卫星遥感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典型区SEBAL模型蒸散发反演的适用性分析
9
作者 何帅 吕树峰 +1 位作者 韩怡 李焱 《南方农机》 2022年第4期18-21,29,共5页
为获取农田蒸散发量,探究SEBAL模型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邯郸市永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数据的SEBAL模型,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法计算区域冬小麦关键生长期中不同时期单日蒸散量的情况,并与P-M法结果进行适用性分析,其相对误差在23%左... 为获取农田蒸散发量,探究SEBAL模型在华北地区的适用性,以邯郸市永年区为研究对象,基于MODIS数据的SEBAL模型,通过地表能量平衡法计算区域冬小麦关键生长期中不同时期单日蒸散量的情况,并与P-M法结果进行适用性分析,其相对误差在23%左右。分析结果表明:SEBAL模型在研究区的蒸散发模拟精度较准确,且方法简单高效,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成果可为区域精准计算农田蒸散量、优化农田灌溉制度和农田水资源管理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遥感反演 sebal模型 P-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赤峰市植被修复下林草蒸散耗水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亢丹 田美荣 +2 位作者 高吉喜 白淑英 李守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99-408,共10页
水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维持降水与蒸散发的平衡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时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利用陆面地表平衡算法(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模型反演了2000年、2008年、2016年赤峰市... 水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维持降水与蒸散发的平衡是开展植被修复工程时需要着重考量的因素.利用陆面地表平衡算法(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模型反演了2000年、2008年、2016年赤峰市全域及森林与草地生态系统的实际蒸散发,通过参考蒸散比不变法与日气象数据将反演结果扩展至日尺度,累加得到月际与生长季尺度的实际蒸散发;结合降水变化,分析植被修复工程开展后赤峰市实际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与水分盈亏状况.结果表明:①2000年、2008年、2016年赤峰市生长季的实际蒸散量分别为440.86、452.76、474.34 mm,呈增加趋势,蒸散发高值区(>400 mm)由北向南扩增.②2016年生长季森林分布区的耗水量比2000年增加了27.69×108 t,水分亏缺量增加了8.03×108 t,表明过度造林会使森林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干旱胁迫.③一个生长季内,草地生态系统蒸散量的增幅远低于森林生态系统,1 m 2草地生态系统的耗水量比森林生态系统少0.18 t.研究显示,在降水量低于300 mm的区域,草地生态系统面临较轻的干旱,且部分区域可以实现水分平衡.为了维持区域水资源存量,建议赤峰市在今后的植被修复工作中,对于降水量低于300 mm的区域以草本修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修复 sebal模型 蒸散发 植物耗水量 赤峰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西北农牧交错带生长季蒸散发估算及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旭亮 杨礼箫 +2 位作者 胥学峰 田伟 贺缠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75-2185,共11页
蒸散发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循环和能量交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区域蒸散发对农业用水调度与水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利用MODIS数据产品结合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蒸散发是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循环和能量交换的主要组成部分,准确估算区域蒸散发对农业用水调度与水资源的管理至关重要。利用MODIS数据产品结合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建立的SEBAL(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s for Land)模型对西北农牧交错带2015年生长季(4-10月)的地表蒸散发量进行反演研究,并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结合作物系数对模型的估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SEBAL模型估算结果与P-M公式之间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79mm/d,均方根误差为0.94mm/d,R^2=0.76,整体反演值偏高,但基本能满足本地区的研究需求。生长季区域日均蒸散发的变化范围为0.12-10.66mm/d,日蒸散量均值为4.31mm/d,呈东北、西南部较高,西部偏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将蒸散发估算值与地表特征参数统计分析发现蒸散发与NDVI和地表净辐射之间呈正相关,与地表温度和地表反照率之间呈负相关;不同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的日蒸散发量由大到小依次为:耕地、林地、未利用地与草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农牧交错带 蒸散发 sebal模型 MODIS数据 时空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疏勒河流域蒸散发估算与灌溉效率评价 被引量:21
12
作者 宁亚洲 张福平 +4 位作者 冯起 魏永芬 李玲 刘洁遥 曾攀儒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8-938,共11页
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准确估算内陆河流域蒸散发与农业灌溉效率,对研究内陆河流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对2017-2018年疏勒河流域蒸... 我国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匮乏,水资源利用主要用于农业生产,准确估算内陆河流域蒸散发与农业灌溉效率,对研究内陆河流域气候变化和水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作用。利用基于地表能量平衡方程的SEBAL模型,对2017-2018年疏勒河流域蒸散量进行定量估算与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并结合降水量与净灌溉水量数据,对疏勒河流域昌马灌区的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估算。结果表明:(1)疏勒河流域2017-2018年日均ET呈单峰变化趋势,最大值为6月的5.03 mm·d-1,最小值为12月的0.55 mm·d-1,并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布差异。(2)疏勒河流域四季ET差异显著,夏季ET达到最高的201.83 mm,春秋次之,冬季最低为53.92 mm;ET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小,流域上游ET明显高于中下游地区。(3)昌马灌区各灌溉时段不同的灌溉水量造成了各灌季蒸散量的差异,灌区ET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与东南部,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西北部和灌区边缘。(4)昌马灌区年内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呈下降趋势,其中春灌、夏灌、秋灌和冬灌分别为0.76、0.71、0.69和0.55,年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sebal模型 疏勒河流域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昌马灌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数据与SEBAL模型的江浙沪地区地表蒸散反演 被引量:7
13
作者 金楷仑 郝璐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04-212,共9页
地表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研究区域尺度上因气候或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量-能量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集成MODIS数据,利用陆面能量平衡模型(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对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地区(以下简称江... 地表蒸散的准确估算对于研究区域尺度上因气候或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水量-能量变化有着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集成MODIS数据,利用陆面能量平衡模型(surface energy balance algorithm for land,SEBAL),对江苏、浙江和上海市地区(以下简称江浙沪)地区2002—2015年间生长季的蒸散进行了估算,并使用蒸渗仪地表观测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在总结蒸散时间扩展方法的基础上,对区域蒸散进行了月、季节尺度的扩展,计算得到区域月、季节尺度的蒸散量。并选取特征年2004年与2013年来分析日尺度与生长季尺度的空间蒸散特征。研究表明,SEBAL模型较适用于江浙沪地区的蒸散估算,该地区的年生长季蒸散范围跨度较大,在空间上呈现南高北低的特征,2004年区域生长季蒸散平均值为930 mm;2013年为758 mm,低于2004年的蒸散值。对特定地物提取的生长季日平均蒸散进行统计发现,江浙沪地区的自然地物蒸散要高于人造地物,而在自然地物中,水体>林地>滩涂滩地>草地>未利用地。而对于人造地物,城镇的蒸散值很低,而水田、旱地以及农村居民点的蒸散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IS遥感数据 江浙沪地区 sebal模型 地表蒸散 土地覆被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农牧交错区蒸散演变及生态需水规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马龙龙 杜灵通 +4 位作者 宫菲 丹杨 王乐 郑琪琪 孟晨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77-183,共7页
[目的]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蒸散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系统需水规律进行研究,为区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选择2000—2017年的4期Landsat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等辅助数据,利用SEBAL模型反... [目的]对典型农牧交错区的蒸散格局、演变特征及其生态系统需水规律进行研究,为区域生态治理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选择2000—2017年的4期Landsat遥感数据和气象资料等辅助数据,利用SEBAL模型反演该县不同时期秋季初的日蒸散,结合同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秋季初的日蒸散量由2000年的0.89 mm/d增加到了2017年的1.71 mm/d,增幅为92.1%,增强趋势显著。②日蒸散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总体呈南高北低的格局,尤以东南部的黄土丘陵区蒸散最高;近17 a蒸散的年增幅也表现出南高北低的特征,但不同时段的年增幅空间格局存在较大差异。③不同地类的蒸散存在差异,耕地、林地和草地的平均蒸散量分别为1.42,1.33,1.27 mm/d,但蒸散量年增幅最大的是草地。④近17 a盐池县生态需水总量和各地类的生态需水量都在增加,各地类生态需水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草地、耕地和林地,但单位生态需水量最高的是耕地,最小的是草地;近17 a耕地和林地的生态需水量占总生态需水量的比例在下降,而草地生态需水量的比例则呈上升趋势。[结论]在盐池县大力实行生态治理工程的背景下,区域蒸散显著增强,植被生态系统的需水量明显增加,不同地类的蒸散和需水结构也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 sebal模型 生态系统需水 农牧交错区 盐池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区蒸散发量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秋云 胡海棠 +1 位作者 吴良才 李存军 《福建林业科技》 2016年第4期21-26,共6页
基于SEBAL能量平衡模型,利用Landsat 8和MODIS L1B遥感数据,对北京市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区的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并采用FAO-Penman模型反演得到的潜在蒸散发量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季节的蒸散发量差异较大,以夏季的蒸散发... 基于SEBAL能量平衡模型,利用Landsat 8和MODIS L1B遥感数据,对北京市蔡家河流域平原造林区的蒸散发量进行估算,并采用FAO-Penman模型反演得到的潜在蒸散发量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不同季节的蒸散发量差异较大,以夏季的蒸散发量最大,以春季的蒸散发量最小;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的蒸散发量,春、夏季均为幼林>农田>成林,秋季为幼林>成林>农田;不同树种的蒸散发量差异很大,其中以柳树、杨树和槐树等树种的蒸散发量较大,以松柏等树种的蒸散发量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NDSAT 8影像 sebal模型 蒸散发量 平原造林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EBAL模型的地表蒸散发量遥感估算:以蒲城县为例
16
作者 杨亮彦 《农技服务》 2020年第6期41-42,共2页
为促进蒲城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基于SEBAL模型反演蒲城县不同时期地表蒸散发量,分析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蒲城县4—6月地表蒸散发量高低区域分布变化较大,反演结果... 为促进蒲城县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依据,利用Landsat-8遥感数据,基于SEBAL模型反演蒲城县不同时期地表蒸散发量,分析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蒲城县4—6月地表蒸散发量高低区域分布变化较大,反演结果与气象站监测数据间的绝对误差为0.72mm/d,植被指数与蒸散发量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6693),SEBAL模型反演地表蒸散发量的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蒸散发 sebal模型 反演 植被指数 蒲城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RIC模型的江汉平原蒸散量估算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吴凡 陈植华 胡成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9-158,共10页
蒸散发是整个水文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现有传统测量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点位精度,但空间代表性不足,无法满足大空间尺度的遥感估算。以半湿润区为主的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蒸散模型为核心手段,首次引入METRIC模型,探讨METRIC模型在江汉... 蒸散发是整个水文循环中的关键环节,现有传统测量方法虽具有较高的点位精度,但空间代表性不足,无法满足大空间尺度的遥感估算。以半湿润区为主的江汉平原为研究区域,以遥感蒸散模型为核心手段,首次引入METRIC模型,探讨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蒸散量估算中的适用性,并应用METRIC模型和SEBAL模型对研究区域进行遥感蒸散量反演,同时利用世界粮农组织(FAO)提供的P-M模型参考蒸散量计算公式,计算了气象站点当日参考蒸散量并进行估算误差对比。结果表明:(1)4日中蒸散量较小的3日METRIC模型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平均估算误差降低约9%,仅蒸散量较大的1日SEBAL模型较METRIC模型具有更高的估算精度,这表明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METRIC模型在江汉平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估算误差较SEBAL模型更小,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而蒸散量较大的时间段内,SEBAL模型能够提供较METRIC模型更高的估算精度,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根据季节交替使用两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区域遥感蒸散量的估算精度;(2)不同蒸散量时两模型出现估算精度差异的最大影响因素为冷热像元即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SEBAL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水体作为湿边界,适合土壤蒸发量及植被散发量较小的干旱地区,而METRIC模型干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以湿润、温度较低的植被覆盖区域作为湿边界,增加了对植被散发的权重考虑,避免了高植被覆盖区域水分胁迫带来的精度影响,并以DEM数据对区域高程、地形坡度加以修正,可降低高程差所带来的"冷却效应",这些改进使该模型在蒸散量较小的时间段内取得了更高的估算精度;但蒸散量较大时,水体蒸散在总蒸散量中的权重大幅增加,降低了植被散发等对最终估算结果的影响程度,此时SEBAL模型以温度较低水体作为湿边界的选取原则使水体蒸散发在总蒸散量估算中占据更大的权重,相较METRIC模型在蒸散量较大时能够提供更高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反演 蒸散量估算 适应性 METRIC模型 sebal模型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牙河流域蒸散发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8
作者 王俊峰 李建柱 +3 位作者 张佩 纪兴华 刘健 冯平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5-83,共9页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关键要素,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对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BAL模型结合参考蒸发比对子牙河流域2001—2020年蒸散发进行模拟,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变异系数法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 蒸散发是水文循环和水量平衡的关键要素,研究其时空变化规律对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利用SEBAL模型结合参考蒸发比对子牙河流域2001—2020年蒸散发进行模拟,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变异系数法对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相关性分析、偏相关分析与通径分析探讨蒸散发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SEBAL模型模拟的子牙河流域蒸散发,与涡动相关系统实测蒸散发数据相对误差为-7.5%,与子流域水量平衡计算结果相对误差为-9.6%。(2)子牙河流域多年平均蒸散发量为520.3 mm/a,年际变化中春季、夏季、秋季表现为上升趋势,冬季总体变化不大,年内蒸散发变化表现为单峰型,主要集中于5—7月份。(3)流域蒸散发空间分布特征整体表现为西高东低,不同下垫面类型下,水体多年蒸散发量最大,其次为林地和草地,农田和城镇最低。(4)流域蒸散发变化受净辐射与空气温度的直接影响最大,受气压的间接影响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sebal模型 时空变化 子牙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蒸散发影响研究 被引量:29
19
作者 张殿君 张学霞 武鹏飞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0-408,共9页
选取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以2006年和1986年两个时段的TM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SEBAL模型估算蒸散量,采用地面实测资料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表明SEBAL模型在该流域较为适用。同时,得到该流域蒸散发的空间变化规律,并结合该... 选取黄土高原典型流域罗玉沟流域为研究区,以2006年和1986年两个时段的TM影像为原始数据,通过SEBAL模型估算蒸散量,采用地面实测资料对估算结果进行验证,表明SEBAL模型在该流域较为适用。同时,得到该流域蒸散发的空间变化规律,并结合该流域相应时段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遥感反演日蒸散量平均为2.41 mm和2.96 mm,平均误差为12.38%和13.14%,反演精度较高。(2)流域内蒸散量呈现西北高、东部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尤其在高植被覆盖区蒸散量比较大。(3)流域内土地利用变化明显,主要为坡耕地向梯田和林地转移,ET的空间分布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有关,土地利用/覆盖的特点基本控制了研究区域ET的分布特点。(4)对比两期日蒸散量图,ET显著增大的区域占到罗玉沟总面积的47.6%,显著减小的占到13.2%,并且2006年各个土地类型的日ET量均大于1986年的日ET量。研究流域内蒸散发分布规律可为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规划、环境规划提供科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散发 sebal模型 LUCC 气候变化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地表热通量的遥感反演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煜东 赵小艳 +2 位作者 徐向华 牛建龙 王亚戈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6-646,共11页
利用南京地区2013年8月11日、2013年10月14日、2014年1月2日和2014年5月26日的4景Landsat 8 OLI/TIRS1B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借助SEBAL模型反演了南京地区地表热通量,并利用地表温度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且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了... 利用南京地区2013年8月11日、2013年10月14日、2014年1月2日和2014年5月26日的4景Landsat 8 OLI/TIRS1B遥感影像,结合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借助SEBAL模型反演了南京地区地表热通量,并利用地表温度实测数据进行验证,且与他人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南京净辐射通量与土壤热通量表现为春季最大,夏季次之,冬季最小;感热通量呈暖季(春、夏)大于冷季(秋、冬)的特征;秋季潜热通量最大,冬季最低,夏春季居中。(2)南京净辐射通量值为长江最高,均值达614.8 W·m^(-2);湖泊与林地次高,均值大于500 W·m^(-2);旧城、草地、农田较高,均值在480~500 W·m^(-2)之间;裸地与新城最低,均低于460 W·m^(-2)。土壤热通量值为旧城、裸地、新城最高,均值在75~85 W·m^(-2)之间;湖泊、农田、草地次之,均值在65~75 W·m^(-2)之间;长江与林地最低,均值低于60 W·m^(-2)。感热通量值为城区最高,均值均高于200 W·m^(-2);林地、裸地、农田、草地次之,均值在100~200 W·m^(-2)之间;水体区域最低,均低于60 W·m^(-2)。潜热通量值为水体区域最高,均值高于400 W·m^(-2);林地、草地、农田、裸地次高,均值在220~320 W·m^(-2)之间;城区潜热通量最低,均低于200 W·m^(-2)。(3)土壤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除冬季均低于0.1外,其余季节均在0.05~0.25之间;新老城区的感热通量占净辐射比值在四季典型日均高于0.4,除春季的裸地和冬季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低于0.3,水体区域均低于0.15。潜热通量占净辐射比值为水体区域在四季均高于0.7,新老城区均低于0.5,除春夏季裸地和冬季的林地外,其余土地利用类型均高于0.5。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波文比呈现"新城>旧城>裸地>林地>农田>草地>湖泊>长江"的空间分布和"春季>冬季>夏季>秋季"的时间分布。新城区的波文比在四季典型日均为最高,且均值大于1,而水体的均为最低,均值小于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bal模型 地表热通量 时空分布 遥感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