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20年江苏省牛乳中SCC变化模式对奶牛场隐性乳房炎发病规律的影响
1
作者 夏予馨 张昊冉 +5 位作者 周福振 周部 代旭 梁艳 杨章平 毛永江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65,共6页
奶牛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SCM)是一种无症状表现的乳房炎,通常表现为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升高、乳脂率下降等。为探究SCC变化模式影响下江苏地区奶牛场SCM发病规律的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14个牧场2010-2... 奶牛隐性乳房炎(subclinical mastitis,SCM)是一种无症状表现的乳房炎,通常表现为体细胞数(somatic cell count,SCC)升高、乳脂率下降等。为探究SCC变化模式影响下江苏地区奶牛场SCM发病规律的因素,本研究收集了江苏地区14个牧场2010-2020年荷斯坦牛群体改良(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记录853936条,在划分4种SCC变化模式(持续健康、新感染、治愈和持续感染)基础上,利用卡方检验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荷斯坦牛4种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DHI记录中4种SCC变化模式百分比分别为83.52%(持续健康)、6.02%(新感染)、5.89%(持续感染)和4.57%(治愈),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中小型牧场、较高胎次、春季产犊、产犊间隔大于441 d和305 d产奶量为13001~15000 kg的奶牛下一泌乳月SCC升高的概率较大,增加了奶牛患SCM风险;规模在5000头以上的牧场、1胎牛、秋季产犊和305 d产奶量为9001~11000 kg的奶牛持续健康的比例均最高。综上所述,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 d产奶量对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极显著影响,该结果为江苏地区规模化牧场SCM防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变化模式 非遗传因素 荷斯坦牛 隐性乳房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非遗传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梁艳 张强 +7 位作者 高启松 王海洋 郭梦玲 李明勋 张慧敏 杨章平 陈志 毛永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023-3032,共10页
旨在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253706条DHI测定日SCC记录进行分析,在划分9种SCC变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 旨在探究江苏地区荷斯坦牛体细胞数变化模式的影响因素。本研究通过对江苏地区12个奶牛场2017—2019年荷斯坦牛253706条DHI测定日SCC记录进行分析,在划分9种SCC变化模式基础上,利用最小二乘法探究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SCC模式在各因素不同水平间分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较低-维持模式在5000头以上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感染-维持模式在1000头以下的牧场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维持模式在1胎牛的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5胎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春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的比例最低;易感-降低模式在夏季产犊时奶牛的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的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441 d以上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感染模式在产犊间隔为300~400 d的奶牛比例最低。较低-感染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3000~5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较低-维持模式在305天产奶量为9001~11000 kg的奶牛比例最高,感染-痊愈模式的比例最低。上述结果表明,不同牧场规模、胎次、产犊季节、产犊间隔和305天产奶量对荷斯坦牛SCC变化模式的分布均有一定影响,该结果为荷斯坦牛隐性乳房炎的预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cc变化模式 非遗传因素 荷斯坦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