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双向比的油气悬架半主动控制研究
1
作者 章新 肖增亮 +1 位作者 董荻 李占龙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10,共5页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 在多级阻尼切换的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中,考虑减振器双向比和阻尼系数的最优匹配,以对车辆进行更优的阻尼控制。建立四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将半主动控制方法与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及被动悬架系统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在30 km/h的B级路面谱和40 km/h的C级路面谱这两种不同的运行条件下,当以被动悬架为比较基准时,多级阻尼切换半主动控制方法对弹簧质量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悬架动挠度和车轮动载荷这3个性能指标的改善程度,约是实际天棚阻尼控制方法的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减振器 多级阻尼切换 双向比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建模与控制
2
作者 冯桂珍 李正川 +1 位作者 韩翔宇 李韶华 《振动.测试与诊断》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38-445,617,共9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 为了改善路面激励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平顺性的影响,通过实验测试磁流变(magnetorheological,简称MR)阻尼器的力学特性,建立了改进后的双曲正切模型,并对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首先,采用有限元法建立了轮毂电机模型,分析了不同偏心状态下电磁激励的变化规律;其次,考虑路面不平顺和电磁激励综合作用对悬架的影响,构建了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磁流变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系统,研制了电动轮台架实验装置;然后,考虑参数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具有较强鲁棒性的H_(∞)状态反馈控制器,分析了随机和冲击波路面下的动力学响应,发现所设计的控制算法相比于被动和天棚控制都有明显的控制效果;最后,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和自行研制的电动轮台架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考虑参数不确定性的电动汽车H∞半主动悬架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半主动悬架 磁流变阻尼器 H_(∞)鲁棒控制 电动轮台架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海风机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质量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3
作者 李书进 高扬 柳宇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9,共9页
针对近海风机实施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控制时出现的频率失调问题,在考虑风机机舱空间受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的调谐质量半主动控制器(MREPTMD),对其在多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进行控制。将传统TMD中的弹簧和阻... 针对近海风机实施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振动控制时出现的频率失调问题,在考虑风机机舱空间受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碰撞式磁流变弹性体的调谐质量半主动控制器(MREPTMD),对其在多载荷作用下的振动进行控制。将传统TMD中的弹簧和阻尼元件用MRE代替,利用其刚度和阻尼可以随磁场发生变化的特性,引入半主动控制技术使其跟踪并适应风机频率的变化,同时通过使用黏弹性材料制作的挡板限制质量块的移动来减小装置尺寸,构成智能高效、空间可控的半主动耗能减振器。建立了设有该装置的近海风机在多载荷作用下的受控方程,分析了其减振性能和参数影响,并与传统TMD和PTMD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装置能通过对结构的反应实时跟踪,主动调节控制参数,保持对风机结构的最优控制,控制效果均优于传统TMD和PTMD,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风机 半主动控制 调谐质量阻尼器 磁流变弹性体 碰撞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联机构的多维隔振系统振动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
4
作者 高翔 牛军川 +2 位作者 贺磊 秦榛 王忠龙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48-656,共9页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所承受的多维振动,提出基于2-RPC/2-SPC并联机构和磁流变(MR)阻尼器的多维半主动隔振系统.通过几何关系和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多维隔振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确定因子,提出多维隔振系... 为隔离车载精密仪器所承受的多维振动,提出基于2-RPC/2-SPC并联机构和磁流变(MR)阻尼器的多维半主动隔振系统.通过几何关系和Lagrange方程分别建立多维隔振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分别考虑质量、刚度和阻尼不确定因子,提出多维隔振系统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研究多维隔振系统频域隔振能力和不确定因子变化对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与具有相同不确定因子的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半主动控制策略在阶跃激励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多维隔振系统可实现沿x、y、z轴和绕y轴的多维振动有效隔离;质量不确定因子变化对隔振性能影响最显著;存在不确定因素时,鲁棒最优半主动控制策略的隔振能力显著优于LQR半主动策略的隔振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多维隔振系统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滞对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影响
5
作者 于曰伟 宋云鹏 +2 位作者 李波 赵雷雷 焦国开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8-208,共11页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 为了揭示时滞对阻尼连续可调(CDC)半主动悬架控制策略的影响,便于控制策略选取,采用理论分析、仿真模拟和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之间的差异。首先,利用数据驱动建模方法,构建了CDC减振器力学本构模型,并利用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以车辆二自由度半主动悬架模型为基础,开发了天棚阻尼控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模糊控制4种代表性控制策略;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方法,建立了含时滞影响的CDC半主动悬架闭环控制系统整车仿真模型,分析了时滞影响下CDC半主动悬架不同控制策略的动态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在较小时滞影响下,4种控制策略仍能对系统进行有效控制,但随着时滞的增大,天棚阻尼控制、滑模变结构控制显著恶化,最优控制、模糊控制受其影响较小,整体而言,在时滞因素影响下模糊控制策略的综合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阻尼连续可调减振器 力学本构模型 控制策略 时滞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动车组变刚度转臂节点的半主动控制
6
作者 李旭阳 代亮成 +2 位作者 池茂儒 赵明花 周荻 《中国机械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60-167,176,共9页
为抑制电力动车组运行中由异常轮轨匹配产生的车体晃动,提出一种采用半主动转臂节点代替被动式转臂节点的解决方法。设计了具有两级刚度特性的半主动转臂节点并建立其力学模型,推导了具有可变惯性通道的半主动转臂节点复刚度表达式,并... 为抑制电力动车组运行中由异常轮轨匹配产生的车体晃动,提出一种采用半主动转臂节点代替被动式转臂节点的解决方法。设计了具有两级刚度特性的半主动转臂节点并建立其力学模型,推导了具有可变惯性通道的半主动转臂节点复刚度表达式,并通过台架试验验证了力学模型的准确性。基于半主动转臂节点控制策略,建立了半主动转臂节点与车辆动力学的联合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轮轨匹配状态下半主动转臂节点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等效锥度轮轨匹配状态下,半主动转臂节点能有效衰减一次蛇行对应速度区间内车体大幅值、低频的横向振动,显著减小车体横向加速度主频处的幅值;正常轮轨匹配状态下,与搭载传统被动转臂节点的车辆相比,搭载半主动转臂节点的车辆有更优的曲线通过能力和更高的临界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动车组 变刚度转臂节点 半主动控制 一次蛇行 车辆动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滑模控制研究
7
作者 于学天 刘善辉 +2 位作者 庄晔 张振伟 杨柳楠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0-217,共8页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 为提升车辆行驶平顺性,提出一种半主动悬架智能优化的滑模控制策略。对电磁阀式减振器进行力学特性测试,利用试验数据搭建神经网络模型作为减振器正模型并验证。建立1/4车辆悬架模型,参考混合天地棚系统模型,将实际被控制系统动态误差引入到滑模控制中,采用指数趋近律并使用饱和函数作切换函数,来抑制抖振现象。采用遗传算法和均匀粒子群优化组合的智能优化算法(Genetic Algorithm Uniform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GAUPSO)优化滑模控制器中的趋近律参数和混合天地棚权重系数。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与被动悬架控制、滑模控制和粒子群优化的滑模控制相比较,GA-UPSO优化的滑模控制使簧载质量加速度和轮胎动位移的均方根值明显下降,可以改善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半主动悬架 滑模控制 粒子群算法 电磁阀式减振器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输水圆管振动的半主动控制研究
8
作者 姜子航 庞森 +1 位作者 郝向炜 吴园园 《林业机械与木工设备》 2025年第4期16-21,共6页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 为解决输水金属圆管在送水中的振动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振动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建立了两端铰支的金属圆管的偏微分方程,进一步通过无量纲化和Galerkin法转化为微分方程组,并得到系统的状态空间表达式,基于线性动力吸振器的模型设计了磁流变阻尼器的开关控制律,并采用随机分形搜索算法对开关控制律的三个系数进行了参数寻优。建立了整个系统的仿真模型并完成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采用上述半主动控制律可以显著减低金属圆管在水流脉动激励以及动力源外部激励复合作用下的振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圆管 流固耦合 半主动减振 磁流变阻尼器 开关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
9
作者 王骏骋 周明垚 章世伟 《汽车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55-763,723,共10页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 针对传统史密斯-一型模糊控制在变参数工况下的时滞补偿不足与鲁棒性欠佳等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史密斯-区间二型模糊时滞补偿控制方法。该方法将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位移作为控制系统的状态输入,全面捕捉并响应车辆动态变化;通过引入上下隶属度函数,明确了模糊变量隶属度区间,进而计算出不同模糊规则下的激活度区间,显著提升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创新性地引入Center-of-sets算法优化模糊降阶过程,避免归一化重复计算,提升系统执行速度与实时性。仿真结果显示,该控制策略在提升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控制效果与鲁棒性方面表现优异,有效应对复杂多变行驶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悬架 磁流变减振器 时滞补偿 史密斯 区间二型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索穹顶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韩庆华 张晓龙 +1 位作者 芦燕 罗奇星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为了实现大跨空间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以某体育馆大跨度索穹顶屋盖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基于台站与地震信息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采用研发的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开展索穹顶结构被动控制研究... 为了实现大跨空间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控制算法的半主动振动控制方法.以某体育馆大跨度索穹顶屋盖为分析对象,建立了基于台站与地震信息的地震动记录选择集,采用研发的新型压电摩擦阻尼器,开展索穹顶结构被动控制研究.将地面加速度和结构变形量2个指标作为控制参数,进行索穹顶结构半主动振动控制分析.结果表明:被动控制时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结构峰值加速度、最大相对变形量的最小减振率平均值仅分别为3.7%和-1.6%;半主动控制下的压电摩擦阻尼器能够适应不同强度地震动,有效降低结构的峰值加速度和峰值位移,且峰值加速度减振率平均值为20.0%~41.9%,最大相对变形量减振率平均值为12.0%~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摩擦阻尼器 索穹顶 半主动控制 地震响应 模糊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式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研究
11
作者 杨文荣 李天宇 +2 位作者 李德才 魏乂兼 张明敏 《实验技术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8-44,共7页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 为解决长直挠性结构衰减时间较长的问题,该文利用通电线圈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工作单元的磁回复力,进而改变磁性液体吸振器的刚度系数以增强其减振性能。由于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与线圈电流呈线性关系,因此根据最优刚度系数理论即可求得最优减振效率时线圈所需电流值。此外该文还对阻尼间隙、磁性液体注入量、黄铜板的长度以及工作温度对于减振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阻尼间隙为2 mm时,磁性液体总注入量为12 mL,减振效率可达67.69%;不同长度黄铜板所对应的最优刚度系数不同,通过调节线圈电流使磁性液体吸振器刚度系数达到最优刚度系数,得到黄铜板长度在1100、1000、900和800 mm时的最优减振效率分别为96.18%、96.14%、97.45%、97.13%;低温条件下会造成磁性液体吸振器减振性能下降,-30℃相较于30℃时减振效率降低9.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液体吸振器 刚度系数 半主动控制 工作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减震性能分析及优化设计研究
12
作者 鲁正 张家伟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84,共11页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 文中提出了一种具有碰撞出力时机可控的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semi-active impact damper,SAID),旨在控制地震激励下土木工程结构的多模态振动,SAID无需额外的控制元件,依靠其碰撞作动力干预结构振幅的积累实现振动控制。根据SAID力学模型和对应半主动控制策略提出了一种碰撞净距可调的装置构造,并开展了振动台试验,探究了SAID系统在5层框架结构的减震效果。研究表明,SAID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顶层加速度和结构层间位移,依据时频能量分析可以发现SAID能够在可控碰撞中将结构的振动能量由低阶模态向高阶模态转移,从而快速耗散能量,并有效限制主导模态所引起的结构反应。本研究进一步提出了SAID系统的优化方案增强型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enhanced semi-active impact damper,ESAID)系统,以减少冲击引起的加速度突变的负面影响,同时提高SAID系统的减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碰撞耗能装置 多模态振动控制 时频能量分析 碰撞耗能装置 半主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GA优化的农用UTV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
13
作者 夏长高 张凡 韩江义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95,101,共6页
针对UTV在恶劣路面行驶引起的车辆振动,以某款农用UTV悬架系统为对象,建立包含俯仰的四自由度(4-DOF)半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一种EGA-LQR复合控制策略,设计满足物理约束的悬架系统自适应最优控制器。利用EGA算法的全局寻优与... 针对UTV在恶劣路面行驶引起的车辆振动,以某款农用UTV悬架系统为对象,建立包含俯仰的四自由度(4-DOF)半车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模型,并提出一种EGA-LQR复合控制策略,设计满足物理约束的悬架系统自适应最优控制器。利用EGA算法的全局寻优与快速收敛特性,对LQR最优控制器的权重矩阵寻优,输出悬架系统最优控制阻尼力。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UTV的路面与悬架模型进行时域仿真,仿真分析结果表明,EGA-LQR控制显著减小了车体质心垂向振动加速度、车体俯仰角加速度、前后轮动位移以及前后悬架动行程的均方根值,有效保证了UTV在农田路面下行驶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TV 半主动悬架 动力学模型 精英遗传算法 最优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E耗能阻尼器力学性能及半主动控制分析
14
作者 杜永峰 屠旭松 韩博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3-709,826,共8页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的可调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MRE的新型耗能阻尼器,并对制备完成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及阻尼器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层均装有MRE阻尼器的7层框架结构... 根据磁流变弹性体(magnetorheological elastomer,简称MRE)的可调力学特性提出了基于MRE的新型耗能阻尼器,并对制备完成的硅橡胶基磁流变弹性体及阻尼器分别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利用Matlab/Simulink对各层均装有MRE阻尼器的7层框架结构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将被动控制与基于半主动控制策略的经典最优控制和序列最优控制进行比较。力学测试结果表明:MRE在0~500 mT磁感应强度下其剪切模量变化值达到132.43 kPa,磁流变效应约提高274%;增大加载幅值和加载速率,均能提高MRE阻尼器的力学性能;对阻尼器施加电流激励,在0~10 A增大过程中其等效刚度和阻尼可以实现连续可调。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RE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系统可以有效减小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3种控制均能对结构动力响应起到良好的控制效果,其中序列最优控制算法的控制效果最为显著且精确度更高;系统在实际测试中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影响,尽可能减小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器 振动控制 磁流变弹性体 变刚度变阻尼 半主动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拉油气管桥压电变摩擦阻尼器的半主动智能减震控制
15
作者 代建波 梁旭豪 +1 位作者 汪浩 马静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4期14649-14657,共9页
斜拉油气管桥横向刚度低,振动特性复杂,在地震中可能发生严重的耦合破坏,影响油气输送管道及其斜拉管桥结构的安全性。围绕油气输送斜拉管桥结构的智能减震控制,研发了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输出力性能试验,提出了斜拉油气管桥的... 斜拉油气管桥横向刚度低,振动特性复杂,在地震中可能发生严重的耦合破坏,影响油气输送管道及其斜拉管桥结构的安全性。围绕油气输送斜拉管桥结构的智能减震控制,研发了新型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进行了输出力性能试验,提出了斜拉油气管桥的半主动减震控制策略。基于工程实例,建立了斜拉管桥结构计算模型,探讨了减震控制策略实施的具体路径,并对斜拉油气管桥结构的压电智能半主动减震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压电变摩擦阻尼器输出力与驱动电压之间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建立的驱动电压-阻尼力本构模型可以用于斜拉管桥结构的减震控制,应用提出的LQR-Bang-Bang半主动智能控制方法和研发的压电变摩擦阻尼器可以高效地达到对斜拉管桥结构地震响应进行控制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供此类斜拉油气管桥的减震设计进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油气管桥 压电变摩擦阻尼器 半主动 智能减震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整体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梅真 张海龙 +2 位作者 高毅超 陈业伟 李海锋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3-153,共11页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 为解决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中控制算法参数、阻尼器参数与布置位置优化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该遗传算法在选择策略、交叉和变异操作、交叉概率和变异概率的自适应调整等方面作了改进,并同时采用预选择机制和共享机制这两种小生境技术.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和改进的基本遗传算法优化结果总体一致,表明前者分析结果是正确的;前者首次得到最优解耗费的机时比后者平均少32.7%,可见前者比后者收敛速度更快;30次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前者比后者稳定性更强;经前者优化的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取得良好减振效果,El Centro波、集集波、人工波输入时,半主动控制结构层间位移角和绝对加速度的最大值较无控时分别平均减小64.1%、54.7%、55.9%.算例表明了改进的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的有效性,实现了对磁流变阻尼半主动控制系统的整体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半主动控制系统 整体优化 自适应小生境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馈能式半主动悬架振动自适应最优容错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翔 张祥 +2 位作者 魏东旭 牛军川 贺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2-99,共8页
为有效抑制馈能式半主动悬架在不确定因素下的振动,建立悬架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悬架能量转换效率随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自适应最优容错控制增益,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研究悬架的隔振能力;通过构建Lyapunov方程,建立悬架自适应最优... 为有效抑制馈能式半主动悬架在不确定因素下的振动,建立悬架机电耦合动力学模型,研究悬架能量转换效率随电参数的变化规律;推导自适应最优容错控制增益,分别在时域和频域中研究悬架的隔振能力;通过构建Lyapunov方程,建立悬架自适应最优容错控制策略的鲁棒性能指标,研究关键参数对鲁棒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电参数对悬架能量转换效率影响显著,悬架在第2阶固有频率处能量转换效率较高;所提出的自适应最优容错控制策略能够在时域和频域有效抑制振动,其隔振能力明显优于被动控制和自供能模式,控制策略鲁棒性指标受发电模块电感和永磁体外径变化的影响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架系统 振动半主动控制 馈能式磁流变阻尼器 隔振性能 不确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改进ANFIS的车辆半主动悬架振动控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蔚青 林秀芳 +1 位作者 赖联锋 杨燕珍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18-226,共9页
为改善MR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针对MR阻尼器的逆向动力学模型难以精确确定的问题,采用改进乌鸦搜索算法(MCSA)对ANFIS进行优化,即分别用MCSA和最小二乘法... 为改善MR阻尼器半主动悬架的减振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改进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的半主动控制方法。首先,针对MR阻尼器的逆向动力学模型难以精确确定的问题,采用改进乌鸦搜索算法(MCSA)对ANFIS进行优化,即分别用MCSA和最小二乘法对ANFIS的前件参数和后件参数进行寻优,以克服标准ANFIS易于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为了提高标准乌鸦搜索算法(CSA)的搜索精度,采用三角概率分布策略选择目标乌鸦,并对更新后的解实施反转变异操作。然后,根据悬架响应设计LQR控制器以计算理想控制力,并与改进逆向模型相结合,实现理想控制力与MR阻尼器输入控制信号之间的转化,从而调节阻尼力,实现车辆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振动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GA-ANFIS和PSO-ANFIS,所提出的MCSA-ANFIS逆向建模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使MR阻尼器的输入信号和阻尼力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17.49%和30.62%;以随机路面信号作为半主动悬架的激励,相较于被动控制和LQR-COC半主动控制,所提出的LQR-MCSA-ANFIS控制策略能使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载荷的均方根值分别下降12.37%、37.63%、30.70%以及6.64%、14.89%、17.27%。该半主动控制策略可为MR阻尼器悬架系统的减振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 半主动振动控制 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 乌鸦搜索算法 LQR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半主动座椅悬架自适应模糊神经滑模控制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继良 赵清海 +1 位作者 杨景周 陈满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35,共8页
针对含有人体模型的5自由度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的滑模控制器(ANFIS-SMC)。首先,设计一种时变滑模面,通过调整其斜率使系统状态点快速到达滑模面,从而提升系统... 针对含有人体模型的5自由度座椅悬架系统,设计一种基于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的滑模控制器(ANFIS-SMC)。首先,设计一种时变滑模面,通过调整其斜率使系统状态点快速到达滑模面,从而提升系统控制速度;其次,通过ANFIS对切换增益在线调节,用切换项消除干扰,实现控制器在复杂多源干扰下精确控制;最后,仿真验证采用双曲正切函数代替切换项中的符号函数,使得输出更连续,有效降低抖振。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有效提高系统的跟踪性能和响应速度,对不确定性干扰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带有该控制器的座椅悬架乘坐舒适性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主动座椅悬架 滑模控制 自适应模糊神经网络 鲁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驾驶室激振频率识别的半主动悬置系统设计
20
作者 崔国庆 蒋荣超 +1 位作者 程晓东 孙浩然 《机械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7-12,共6页
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现代货物运输至关重要,建立了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和CDC控制器模型,利用随机滤波白噪声路面作为输入激励,通过峰值检测确定车架传递到驾驶室的主要加速度频率。提出一种自适应卡... 提高商用车驾驶室的舒适性和安全性对于现代货物运输至关重要,建立了商用车驾驶室悬置系统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和CDC控制器模型,利用随机滤波白噪声路面作为输入激励,通过峰值检测确定车架传递到驾驶室的主要加速度频率。提出一种自适应卡尔曼滤波算法,根据实时激振频率动态调整噪声协方差,实现车架与驾驶室速度及位移的估计。通过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策略计算所需阻尼力,设计基于激振频率识别的驾驶室半主动悬置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使驾驶室垂直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了52.29%,显著提高了驾驶室舒适性,尤其在敏感频段内减振效果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驾驶室悬置 半主动悬置 自适应卡尔曼滤波 非奇异终端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