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T2型口蹄疫病毒南非地区分离株结构蛋白VP1及其C端的表达、纯化和反应原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高闪电 常惠芸 +5 位作者 独军政 邵军军 丛国正 林彤 韩雪清 谢庆阁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31-634,共4页
目的:表达SAT2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l及其C端,进行反应原性分析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以SAT2型口蹄疫病毒南非地区分离株结构蛋白VPl编码区的重组克隆载体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VPl基因及其C端编码区,然后将该其分别克... 目的:表达SAT2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l及其C端,进行反应原性分析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以SAT2型口蹄疫病毒南非地区分离株结构蛋白VPl编码区的重组克隆载体为模板,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VPl基因及其C端编码区,然后将该其分别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中,转化大肠杆菌工程菌株BL21(DE3)plysS,经IPTG诱导,以金属离子螯合层析法对表达的VPl、VP1C端融合蛋白进行纯化,经Westernblot对其反应原性进行分析。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以ELISA方法测定抗体效价。结果:实现了SAT2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VPl及其C端的高效表达,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SDS—PAGE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分别在相对分子质量35000和19000处有单一目的条带,具有较高的纯度。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的VP1及其C端均可与牛SAT2型FMDV阳性血清反应,而与阴性对照血清无交叉反应。结论:用纯化的VPl及VP1C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耳白兔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效价达1:12800以上,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2型口蹄疫病毒 结构蛋白VP1 原核表达 反应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2
作者 刘玲 戴伶俐 +7 位作者 李晓艳 付玲芳 康斌 董鹏 武玉梅 尹忠良 吴蒙 李雪峰 《中国兽医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0-66,共7页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 为实现对口蹄疫病毒(FMDV)类病毒颗粒(VLPs)疫苗免疫效果的有效评估,建立一种O型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本试验以O型FMDV VLPs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通过O型FMDV VLPs和O型FMDV灭活疫苗抗原筛选,ELISA四参数拟合曲线判定,确定最佳单抗。将O型FMDV VLPs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特异性单抗与被检血清竞争结合,通过优化确定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HRP标记特异性单抗最佳工作浓度和最适封闭液,经计算确定判定标准,并进一步分析该竞争ELISA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验证其实用性。结果显示,O型FMDV VLPs特异性单抗为1D3单抗,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的最佳工作条件为:O型FMDV VLPs最佳包被浓度为0.2μg/mL,HRP标记1D3单抗最佳工作浓度为1∶1000,最适封闭液为1%明胶。竞争ELISA判定标准为:被检血清阻断率≥40%,判为阳性;被检血清阻断率≤32%,判为阴性;被检血清阻断率介于32%~40%,则应在14 d后对动物进行重新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结果显示,建立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血清效价1∶1000,仅有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阳性血清能发生竞争性结合,O型和A型FMDV灭活疫苗免疫猪阳性血清无竞争性结合。90份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猪血清样品的阻断率结果符合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评估O型FMDV VLPs疫苗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本试验建立的FMDV VLPs疫苗抗体竞争ELISA检测方法可为开发更多VLPs疫苗检测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 病毒颗粒(VLPs) 竞争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3′UTR负链互作的宿主蛋白筛选
3
作者 潘红 周赛赛 +1 位作者 袁红根 宋云峰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79-2291,共13页
本研究旨在筛选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负链RNA复制过程中与3′UTR结合的宿主蛋白。首先,通过RNA pull down结合质谱,鉴定出与3′UTR负链结合的宿主蛋白。对质谱鉴定到的蛋白结果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 本研究旨在筛选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V)负链RNA复制过程中与3′UTR结合的宿主蛋白。首先,通过RNA pull down结合质谱,鉴定出与3′UTR负链结合的宿主蛋白。对质谱鉴定到的蛋白结果进行GO功能注释分析、KEGG通路富集分析和互作网络筛选分析,并构建真核表达质粒以及原核表达质粒,表达该互作蛋白来验证RNA与蛋白的互作特异性。其次,截短3′UTR探究RNA与蛋白的互作区域,最后利用Co-IP探究宿主互作蛋白与病毒蛋白的互作关系。结果发现与3′UTR互作结合的蛋白多为核仁蛋白,其中以DEAD-box RNA解旋酶蛋白家族的Ddx18蛋白作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构建该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利用RNA pull down、RIP,以及EMSA证实Ddx18确实与3′UTR负链互作。转录出截短的3′UTR负链RNA,利用RNA pull down试验得出Ddx18与3′UTR负链的互作不依赖poly(U),且不与截短后的SL1和SL2互作。利用Co-IP试验证明2C病毒蛋白能与Ddx18蛋白互作。综上,3′UTR与Ddx18蛋白的互作可能基于RNA的空间结构,而2C病毒蛋白与Ddx18蛋白结合,提示2C可能间接结合3′UTR而共同形成复制复合物参与到FMDV的复制中。通过筛选与3′UTR负链互作的宿主蛋白,为进一步探究FMDV复制相关机制从而研究相关药物靶点奠定实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3′非编码RNA负链 互作宿主蛋白 Ddx18 2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Asia1型猪源中和抗体的筛选与抗原表位鉴定
4
作者 董开恒 黄书伦 +7 位作者 李凤娟 李坤 刘果 张强 包慧芳 李洪炫 卢曾军 张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211-5221,共11页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 Asia1型口蹄疫病毒(FMDV)仍然在我国周边国家存在,对我国畜牧业造成长期威胁。本研究旨在利用单个B细胞抗体技术研制Asia1型FMDV的中和性单克隆抗体,以此为工具,鉴定Asia1型FMDV的保护性抗原位点。以FMDV Asia1/JS/05为诱饵抗原,通过流式细胞术分选免疫猪PBMCs中的抗原特异性B细胞,通过巢式PCR扩增单个B细胞IgG抗体重链与轻链可变区基因序列,分别构建IgG抗体重链与轻链表达质粒,将其共转染CHO-S细胞进行抗体表达;通过间接EL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病毒中和试验(VNT)验证抗体反应性和中和活性,利用免疫印迹、中和抗体逃逸突变株筛选鉴定中和抗体所识别的抗原表位类型和抗原表位关键氨基酸。结果显示:获得了5株反应性良好的Asia1型FMDV特异性抗体,其中PD3和PD7为中和抗体,两株中和抗体识别相同表位,关键氨基酸为VP2蛋白72位残基(D)。本研究首次获得Asia1型FMDV特异性猪源中和抗体,鉴定VP272D是中和表位的关键氨基酸,进一步丰富了Asia1型FMDV抗原位点信息,为FMDV Asia1型分子疫苗和新诊断检测技术研究的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Asia1 猪源单克隆抗体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双重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展 陈信全 +2 位作者 冯国金 黄慧贤 利光辉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01-607,共7页
为建立O型口蹄疫病毒(FMDV-O)和塞内卡病毒(SVV)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MDV-O VP2基因序列和SVV P3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并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FMDV-O和SVV的双重荧光定... 为建立O型口蹄疫病毒(FMDV-O)和塞内卡病毒(SVV)快速鉴别检测方法,本实验根据FMDV-O VP2基因序列和SVV P3基因序列,采用Primer Express3.0软件分别设计引物与探针,并经各反应条件的优化初步建立了可同时鉴别检测FMDV-O和SVV的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利用该方法检测临床常见猪病毒,结果显示可同时检测出FMDV-O和SVV核酸,且与猪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猪水疱病毒(SVDV)、猪瘟病毒(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细小病毒(PPV)、A型口蹄疫病毒(FMDV-A)、A-1型口蹄疫病毒(FMDVA-1)核酸均无交叉反应,并可检测到FMDV-O PanAsia株、cathay株、Ind-2001株和Mya-98株等主要流行株,特异性强;该方法对含FMDV-O和SVV拼接质粒标准品的最低检测限为7.17×10^(2)拷贝/μL,敏感性高;利用该方法检测了同一时间和不同时间提取的3种不同浓度的质粒标准品,结果显示批内和批间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均小于3%,重复性好。利用本实验所建立的方法对30份临床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与各病毒单一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一致。本研究建立的FMDV-O和SVV双重荧光定量RT-PCR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鉴别检测FMDV-O和SVV,为口岸检疫的快速通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病毒 塞内卡病毒 双重RT-qPCR方法 P3基因 VP2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单抗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的初步建立
6
作者 廖焕程 石正旺 +6 位作者 罗俊聪 王婉莹 冯露 周静 张帆 石鑫泰 田宏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012-4020,共9页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 本研究旨在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抗原,并制备单克隆抗体,为口蹄疫新型Cathay毒株的研究提供生物材料。PEG沉淀法纯化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制备杂交瘤细胞,用间接ELISA方法筛选阳性细胞,有限稀释法进行亚克隆,获得2株能够稳定分泌特异性针对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10E6与11C7。叠加试验表明,两株单抗的叠加率为49.45%,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间接ELISA和IFA试验显示,两株单抗与O型口蹄疫Cathay株病毒具有良好的反应性。单抗特异性检测结果表明,2株单抗均能特异性识别Cathay株口蹄疫病毒,不与其他口蹄疫病毒毒株交叉反应。抗体亚型鉴定结果显示,10E6单抗的轻链为Kappa链,11C7单抗的轻链为Lamda链,两株单抗重链类型均为IgG2a。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两株特异性结合O型口蹄疫Cathay拓扑型病毒的单克隆抗体,两株单抗均具有良好的反应性与特异性。应用两株单抗建立O型口蹄疫Cathay病毒的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该ELISA检测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和敏感性良好,为O型口蹄疫Cathay毒株的快速诊断防控与研究建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病毒 Cathay拓扑 杂交瘤细胞 单克隆抗体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猪O型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在杆状病毒中共表达及鉴定 被引量:3
7
作者 王一平 郭龙军 +7 位作者 唐青海 刘丹 危艳武 李胜斌 刘建波 黄立平 吴洪丽 刘长明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共4页
为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与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本研究将其各自编码基因克隆于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BD-Cap-VP1),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 为在真核细胞中共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PCV2)Cap蛋白与猪O型口蹄疫病毒(FMDV)VP1蛋白,本研究将其各自编码基因克隆于杆状病毒双表达载体(pFastBacTMDual)中构建重组转移质粒(pFBD-Cap-VP1),转化至DH10BacTM感受态细胞中制备重组杆粒(rBacmid-Cap-VP1),并转染Sf21昆虫细胞,拯救出能够共表达PCV2-Cap和FMDV-VP1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Cap-VP1)。SDS-PAGE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共表达的重组PCV2-Cap和FMDV-VP1蛋白产物的分子量分别为28 ku和30 ku,各占总蛋白含量的11.6%和3.4%,能够分别与PCV2和FMDV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共表达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本研究为PCV2和FMDV基因工程二联亚单位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猪O病毒 CAP蛋白 VP1蛋白 共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ia1型口蹄疫病毒VP2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的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徐宗香 高明春 +6 位作者 李勐 李爽 刘思莹 葛兰云 张润祥 马波 王君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508-1513,共6页
为了对Asia1型口蹄疫病毒VP2蛋白进行抗原表位作图,设计了7个相互重叠15个氨基酸、覆盖整个VP2蛋白的重叠短肽,经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表达。用Asia1型口蹄疫感染血清对7个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VP2蛋白B细... 为了对Asia1型口蹄疫病毒VP2蛋白进行抗原表位作图,设计了7个相互重叠15个氨基酸、覆盖整个VP2蛋白的重叠短肽,经克隆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融合表达。用Asia1型口蹄疫感染血清对7个融合蛋白进行免疫印迹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VP2蛋白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位于氨基末端的第1-44氨基酸区域,并且证实O型、A型、C型口蹄疫标准血清和感染SAT2型口蹄疫康复期的牛血清也能识别融合蛋白F1(1-44 aa)。在此基础上,针对F1(1-44 aa)短肽,设计了6个相互重叠5个氨基酸的短肽片段,进一步鉴定出了VP2蛋白B细胞线性表位位于氨基末端的第6-15氨基酸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VP2蛋白 B细胞线性表位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在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张韵 易咏竹 +2 位作者 李志勇 张志芳 柳纪省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48-153,共6页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 口蹄疫是一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烈性传染病。为了促进O型口蹄疫病毒(FMDV)基因工程活载体疫苗的研制,选取O型FMDV编码序列中的衣壳蛋白前体P1-2A基因和蛋白酶3C基因,插入家蚕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VL1393中,构建重组载体pVL-P1-2A3C,并与线性化病毒Bm-BacPAK6 DNA共转染家蚕BmN细胞,获得重组病毒Bm-P1-2A3C。将重组病毒感染家蚕5龄幼虫,以双抗体夹心ELISA法和间接血凝方法检测血淋巴中的表达产物:目的蛋白在感染病毒后120 h的蚕血淋巴中表达量最高,抗原表达呈阳性的最大稀释倍数为1∶128。结果显示O型FMDV的P1-2A3C基因已在家蚕体内获得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病毒 基因工程 P1-2A3C基因 家蚕杆状病毒表达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山羊痘病毒弱毒株的构建及筛选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建科 张云德 +7 位作者 张强 吴国华 颜新敏 朱海霞 李健 邵长春 朱彩珠 吴磊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34-440,共7页
为构建和筛选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山羊痘病毒弱毒株,用已构建的口蹄疫病毒O/Chi-na99毒株的EGFP-P7.5-P1-2A-3C基因整体通过平末端连接到KpnⅠ酶切后的线性载体pUC119-TK中,得到重组载体pUC119-TK-EGFP-P7.5-P1-2A-3C。重... 为构建和筛选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山羊痘病毒弱毒株,用已构建的口蹄疫病毒O/Chi-na99毒株的EGFP-P7.5-P1-2A-3C基因整体通过平末端连接到KpnⅠ酶切后的线性载体pUC119-TK中,得到重组载体pUC119-TK-EGFP-P7.5-P1-2A-3C。重组载体通过缺失的TK基因与羊痘病毒弱毒株在BHK-21细胞中同源重组,用EGFP作为标记筛选出重组毒株,并进行PCR鉴定、抗原捕获ELISA试验检测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该重组弱毒株能在1~10代BHK-21细胞中稳定传代,扩增出约3000bp片段,并经测序确证为基因P1-2A-3C;抗原捕获ELISA试验检测均为阳性;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转移载体pUC119-TK-EGFP-P7.5-P1-2A-3C在感染的GTPV AV41BHK-21细胞中表达的蛋白可被O型FMDV高免血清特异性识别,并具有反应原性。这些结果表明获得了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P1-2A-3C基因的重组山羊痘弱毒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启动子P7.5 P1-2A-3C基因 羊痘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标准细胞毒株的研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进鑫 王永录 +5 位作者 张永光 方玉珍 蒋守田 吕建亮 潘丽 刘力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4-77,共4页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3代乳鼠组织毒,通过乳鼠继续适应3代后,转适BHK-21细胞,获得该毒株的细胞毒AF/72/MF6/BF12,经测定其TCID50为10-8.0/mL;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他6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均大于8... 用口蹄疫A型病毒AF/72株的第3代乳鼠组织毒,通过乳鼠继续适应3代后,转适BHK-21细胞,获得该毒株的细胞毒AF/72/MF6/BF12,经测定其TCID50为10-8.0/mL;经RT-PCR获得其VP1基因序列,并与GenBank中的其他6株口蹄疫A型病毒株比对,同源性均大于85%;经无菌检验和外源病毒检验,纯净性达到兽用生物制品标准要求;经间接夹心ELISA测定,OD值均大于0.2,且该毒仅能被口蹄疫A型标准血清中和,具有型特异性;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146S含量,均值为189 ng/mL,远大于22 ng/mL的国际标准。综合纯净性检验结果、特异性检验结果和146S含量,确定AF/72/MF6/BF12为口蹄疫A型病毒株AF/72的标准细胞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病毒 FMD 毒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圆环病毒2型自然感染条件下的猪口蹄疫免疫效果调查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克才 王芳 +4 位作者 吴新华 郭祉岐 郑洪玲 李晓楠 吴运谱 《现代畜牧兽医》 2016年第7期40-45,共6页
本研究对猪圆环病毒2型自然感染风险条件下的10窝98头仔猪随机分成口蹄疫常规和倍量2个免疫剂量组,另选5头成年母猪作为圆环感染阴性对照,仔猪于35日龄和65日龄进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并于首免前的28日龄、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的2... 本研究对猪圆环病毒2型自然感染风险条件下的10窝98头仔猪随机分成口蹄疫常规和倍量2个免疫剂量组,另选5头成年母猪作为圆环感染阴性对照,仔猪于35日龄和65日龄进行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免疫,并于首免前的28日龄、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的29 d采血,5头成年母猪同期进行采血,分别进行PCV-2核酸、抗体和猪口蹄疫O型ELISA抗体检测。结果显示,成年母猪PCV-2核酸均为阴性,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均达到≥1:128;2组仔猪首免后21 d和二免后29 d检测存在不同比率的PCV-2核酸阳性和抗体阳性,猪口蹄疫抗体合格率分别为69%、97.5%和13.8%、25%,提示断奶仔猪可能因感染PCV-2而影响了猪口蹄疫免疫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 自然感染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种消毒剂对猪O型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傲冰 杜伟贤 李伟军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1999年第2期18-19,共2页
应用试管中和灭毒,实验动物验证法测定12种消毒剂对格O型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12种消毒剂完全杀灭猪O型口蹄疫的有效浓度分别为:益康露1:200、绿迪奥1:300、消毒成1:10000、菌毒灭1:350、爱得福1:300、迪威1:300、... 应用试管中和灭毒,实验动物验证法测定12种消毒剂对格O型口蹄疫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表明,12种消毒剂完全杀灭猪O型口蹄疫的有效浓度分别为:益康露1:200、绿迪奥1:300、消毒成1:10000、菌毒灭1:350、爱得福1:300、迪威1:300、力保1:8000、消特灵1:15000、百迪1:1000、好力1:1500、消毒净1:2000、苗毒净1:1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 病毒 杀灭效果 消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株O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基因VP1的核苷酸序列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敏 王淼 +2 位作者 王天仕 张丽 李黎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7年第1期32-33,共2页
关键词 O病毒 核苷酸序列分析 结构蛋白基因 VP1 动物传染病 小核糖核酸 交叉免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阳性参考品的制备
15
作者 陈信全 张展 +2 位作者 周伟光 张峥嵘 黄慧贤 《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24年第5期56-60,69,共6页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 为制备猪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阳性质控品,根据选择的目的基因片段,设计阳性参考品序列,通过基因拼接技术和装甲RNA技术,制备含有口蹄疫O型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用来作为塞内卡病毒(SVA)和O型口蹄疫病毒(FMDV-O)的阳性参考品。结果表明,该阳性质控品无生物传染性,可以真实模拟病毒粒子结构,耐受DNaseI及RNaseA,稳定性高,在-70℃保存18个月,荧光RT-PCR检测结果均无显著差异。本试验制备的含有猪O型口蹄疫病毒和塞内卡病毒目的基因的装甲RNA病毒样颗粒,可以作为SVA和FMDV-O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阳性参考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塞内卡病毒 O病毒 MS2噬菌体 装甲RNA技术 阳性参考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非2型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茜 代军飞 +6 位作者 丁耀忠 李国秀 侯谦 Ashenafi Kiros Wubshet 马炳 张永光 张杰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5,共5页
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会引起偶蹄动物发生口蹄疫(FMD),产生急性系统性传染性水疱。其分为7个血清型,包括A、O、C型,亚州1型(Asia 1)及南非1、2、3型(SAT1、2、3)。其中,SAT FMDV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侵害水牛及... 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会引起偶蹄动物发生口蹄疫(FMD),产生急性系统性传染性水疱。其分为7个血清型,包括A、O、C型,亚州1型(Asia 1)及南非1、2、3型(SAT1、2、3)。其中,SAT FMDV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集中在撒哈拉沙漠以南,侵害水牛及野生动物,容易发生抗原变异,疫苗交叉保护效果低。近几年的报告表明,中东地区暴发了SAT2FMDV,跨越了长久以来的地域界限,也对我国的养殖业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我国在SAT FMDV方面的研究较少,有必要建立特异性和灵敏性高的SAT FMDV监测方法作为战略储备,以防其跨境传播。论文主要介绍了SAT2FMDV结构蛋白抗原表位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为今后研发有关SAT2FMDV战略储备表位疫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非2 病毒 结构蛋白 抗原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及其基因特征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谢毅 牟一娇 +2 位作者 朱琳 刘强 赵兴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2期640-641,700,共3页
[目的]测定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特征,为研究我国最近发生的A型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筛选适用的疫情防控疫苗株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克隆A/HeN/1/2009株基因,并... [目的]测定A型口蹄疫病毒A/HeN/1/2009株全基因组序列并分析其基因特征,为研究我国最近发生的A型口蹄疫病毒的致病性、流行规律以及筛选适用的疫情防控疫苗株奠定分子基础。[方法]应用RT-PCR方法,分段扩增、克隆A/HeN/1/2009株基因,并进行基因测序;借助DNAStar分子生物学软件,从分子流行病学角度分析A/HeN/1/2009株与参考毒株之间可能的遗传衍化关系。[结果]该毒株基因组全长8 171 nts[不包括poly(C)区段和poly(A)尾巴],其中5'-UTR和3'-UTR分别为1 080、92 nts,蛋白编码区为6 999 nts。分析A/HeN/1/2009株遗传衍化关系显示,该毒株划为东南亚拓扑型Laos03系的VN09亚系,同源性依次为87.3%~91.8%、93.7%~94.5%和96.9%~98.4%。[结论]VP1中A24V、N85R、S196T,3A中I61V、T128S、E147G和A134V在该毒群的进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A/SH/1/2009株VP1 140-160基序为RS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A HEN 1 2009株 全基因组 东南亚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融合表达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与口蹄疫病毒VP1蛋白及免疫原性评估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小康 江乾森 +5 位作者 杨意 陈健 何玉龙 杨芳 唐少君 舒建洪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2,共8页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利用杆状... 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Cap蛋白是病毒的主要结构蛋白,能诱导宿主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FMDV)VP1蛋白是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能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利用杆状病毒表面展示系统,将这2种病毒蛋白与猪CD40配体(CD40 ligand,CD40L)进行融合表达并展示在杆状病毒表面,构建了rv Ac-Cap、rv Ac-VP1和rv Ac-Cap-VP1 3种重组杆状病毒。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3种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Sf9细胞总蛋白,证明3种融合蛋白成功表达。纯化的重组杆状病毒颗粒以1×10^8pfu/只的剂量免疫接种BALB/c小鼠,通过间接ELISA检测血清中Cap和VP1的抗体浓度,证明表面展示有Cap和VP1的重组杆状病毒能激发小鼠产生较高水平的抗体,与PCV2和FMDV商品化疫苗免疫组的抗体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该重组杆状病毒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2Cap蛋白 病毒VP1蛋白 杆状病毒 表面展示 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蹄疫病毒12S亚单位蛋白型特异性探讨
19
作者 薛景山 《动物检疫》 1991年第4期35-37,共3页
口蹄疫病毒12S亚单位蛋白无型的特异性,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因而当许多学者在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定型试验而出现交叉反应的时候,就自然地把问题归因于12S的存在。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试验和笔者所做的琼扩试验分析,12S至少在O和A型... 口蹄疫病毒12S亚单位蛋白无型的特异性,这一点已为国内外学者所接受。因而当许多学者在用血清学方法进行定型试验而出现交叉反应的时候,就自然地把问题归因于12S的存在。根据国内外学者的试验和笔者所做的琼扩试验分析,12S至少在O和A型之间存在型特异性,在某些型之间存在部分型特异性。型间的交叉程度因检测方法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越敏感的方法交叉越严重,有些不够敏感的方法则可完全不表现交叉。因而笔者认为把12S绝对地视为无型特异性是不妥的,本文还对12S引起型间的交叉情况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 12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2型口蹄疫分子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国秀 丁耀忠 +4 位作者 李茜 马炳 代军飞 刘磊 张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9期4-6,共3页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已确定有7种病毒血清型,即O、A、C型,SAT1,SAT2,SAT3和Asia1型,SAT2至少由14个遗传拓扑型和3个血清亚型组成,SAT2主要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感染野生动物...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现已确定有7种病毒血清型,即O、A、C型,SAT1,SAT2,SAT3和Asia1型,SAT2至少由14个遗传拓扑型和3个血清亚型组成,SAT2主要流行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主要感染野生动物尤其是非洲水牛,给发病地区的畜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分子流行病学对SAT2口蹄疫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SAT2型口蹄疫的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2 分子病原学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