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ARMV3D-1.0: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数据集 被引量:16
1
作者 仇晓兰 焦泽坤 +8 位作者 彭凌霄 陈健堃 郭嘉逸 周良将 陈龙永 丁赤飚 徐丰 董秋雷 吕守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85-498,共14页
三维成像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之一,目前的SAR三维成像体制主要包括层析和阵列干涉,但面临数据采集周期长或系统过于复杂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的新技术思路,即充分挖掘利用SAR微波散射机制和图像视觉... 三维成像是合成孔径雷达技术发展的前沿趋势之一,目前的SAR三维成像体制主要包括层析和阵列干涉,但面临数据采集周期长或系统过于复杂的问题,为此该文提出了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的新技术思路,即充分挖掘利用SAR微波散射机制和图像视觉语义中蕴含的三维线索,并将其与SAR成像模型有效结合,以显著降低SAR三维成像的系统复杂度,实现高效能、低成本的SAR三维成像。为推动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理论技术的发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拟构建一个比较完整的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数据集。该文概述了该数据集的构成和构建规划,并给出了第一批发布数据(SARMV3D-1.0)的组成和信息描述方式、数据集制作的方法,为该数据集的共享和应用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成像 微波视觉 sar数据集 sar图像语义分割 阵列干涉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及其全极化数据处理方法
2
作者 仇晓兰 罗一通 +7 位作者 宋舒洁 彭凌霄 程遥 颜千程 上官松涛 焦泽坤 张柘 丁赤飚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1-954,共14页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在测绘制图、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有应用潜力,已经成为SAR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减少三维SAR的观测次数或天线阵元数量,推动三维SAR的应用和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研制了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旨在为微... 三维合成孔径雷达在测绘制图、防灾减灾等诸多领域有应用潜力,已经成为SAR的重要研究方向。为减少三维SAR的观测次数或天线阵元数量,推动三维SAR的应用和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研制了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旨在为微波视觉SAR三维成像提供实验平台和数据。该文针对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及其全极化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介绍,涵盖了极化校正、极化相干增强、极化约束三维成像、三维融合可视化等全流程的关键步骤。基于发布的SAR微波视觉三维成像全极化数据集,给出了三维成像结果示例,验证了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的全极化性能以及处理方法的有效性。该文发布的数据集将为SAR三维成像研究提供良好的数据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成像 微波视觉 极化阵列干涉sar 无人机载sar 多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视觉与SAR图像智能解译 被引量:4
3
作者 徐丰 金亚秋 《雷达学报(中英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5-306,共22页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 高分辨率雷达成像技术和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促进了雷达图像智能解译技术的进步。由于雷达传感器本身的特殊性和电磁散射成像物理的复杂性,雷达图像的解译缺乏光学图像的直观性,准确迅速识别分类的需求对雷达图像解译提出了迫切的挑战。在借鉴人脑光视觉感知机理和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相关技术基础上,进一步融合电磁散射物理规律及其雷达成像机理,我们提出发展微波域雷达图像解译的“微波视觉”的新交叉领域研究。该文介绍微波视觉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微波视觉认知模型,阐述其基础理论问题与技术路线,最后介绍了作者团队在相关问题上的初步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雷达成像 电磁散射 目标识别 微波视觉 语义电磁散射建模 物理智能 逆问题 视觉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成孔径雷达三维成像——从层析、阵列到微波视觉 被引量:35
4
作者 丁赤飚 仇晓兰 +3 位作者 徐丰 梁兴东 焦泽坤 张福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93-709,共17页
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可以消除目标和地形在2维图像上产生的严重混叠,显著提升目标识别和3维建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SAR发展的重要趋势。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提出多种技术体制。该文系统性回顾了SAR 3维成... 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可以消除目标和地形在2维图像上产生的严重混叠,显著提升目标识别和3维建模能力,已经成为当前SAR发展的重要趋势。合成孔径雷达3维成像技术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已提出多种技术体制。该文系统性回顾了SAR 3维成像技术领域的发展过程,深入分析了现有SAR 3维成像技术的特点;指出了SAR回波及图像中蕴含的未被现有技术利用的3维信息,提出“合成孔径雷达微波视觉3维成像”的新概念和新思路,将SAR成像方法与微波散射机制和图像视觉语义有机融合,形成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理论与方法,实现高效能、低成本的SAR 3维成像。该文重点阐述了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的概念、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并给出了初步的技术途径,为SAR 3维成像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3成像 阵列干涉 层析sar sar微波视觉3维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跨航向稀疏阵列的机载下视MIMO 3D-SAR三维成像算法 被引量:21
5
作者 彭学明 王彦平 +2 位作者 谭维贤 洪文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43-949,共7页
基于阵列天线的SAR 3维成像技术是实现SAR 3维高分辨成像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沿飞行平台跨航向稀疏地布置多个收发天线阵列单元,构造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天线构型的MIMO(多发多收)机载3D-SAR,并分析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 基于阵列天线的SAR 3维成像技术是实现SAR 3维高分辨成像的重要方式之一。该文通过沿飞行平台跨航向稀疏地布置多个收发天线阵列单元,构造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天线构型的MIMO(多发多收)机载3D-SAR,并分析了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D-SAR的成像几何、3维回波信号模型,提出了适用于跨航向稀疏下视阵列MIMO机载3D-SAR的3维成像算法,最后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sar 稀疏阵列 多发多收(MIMO) 机载下视三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视觉三维SAR关键技术及实验系统初步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仇晓兰 焦泽坤 +7 位作者 杨振礼 程遥 蔺蓓 罗一通 王卫 董勇伟 周良将 丁赤飚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19,共19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在复杂地形测绘、复杂环境下目标发现与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是当前SAR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推动SAR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无人机载微波... 合成孔径雷达(SAR)三维成像在复杂地形测绘、复杂环境下目标发现与识别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潜力,是当前SAR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为推动SAR三维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牵头设计并研制了一套无人机载微波视觉三维SAR实验系统(MV3DSAR),为相关技术研究和验证提供实验平台。目前该系统的单极化版本已研制完成,并在天津开展了首次校飞实验。该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基本构成、主要性能以及系统和数据处理的关键技术,给出了首次校飞实验的实施情况以及初步的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基本性能指标和三维成像能力。该系统为后续SAR三维成像数据集构建和处理方法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实验验证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成像 微波视觉 无人机载sar 干涉定标 运动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数域积分的人体表面微波三维成像算法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谭维贤 洪文 +1 位作者 王彦平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541-2545,共5页
该文给出了人体表面微波3维成像所需要满足的采样准则,提出了基于波数域积分3维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给定距离单元上沿波传播方向上的波数域积分代替了复杂的3维STOLT插值。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由点目标组成的人体模型的3维重建图... 该文给出了人体表面微波3维成像所需要满足的采样准则,提出了基于波数域积分3维成像处理方法,该方法通过在给定距离单元上沿波传播方向上的波数域积分代替了复杂的3维STOLT插值。通过计算机仿真给出了由点目标组成的人体模型的3维重建图像,利用通用仪器构建的人体微波3维成像实验系统开展童装模特的微波暗室Ka波段3维成像实验,验证了成像处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成像 波数域积分3成像算法 人体微波3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信噪比下基于Hough变换的前视阵列SAR稀疏三维成像 被引量:7
8
作者 刘向阳 杨君刚 +2 位作者 孟进 张晓 牛德智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3期316-323,共8页
低信噪比下压缩感知稀疏重构的性能不佳,使得前视阵列SAR稀疏3维成像的质量大大降低。为此,该文结合散射系数矢量在原始的距离向和斜距离向2维空间中的连续性特征,借鉴信号检测中常用的直线检测思路和方法,提出基于霍夫变换的压缩感知... 低信噪比下压缩感知稀疏重构的性能不佳,使得前视阵列SAR稀疏3维成像的质量大大降低。为此,该文结合散射系数矢量在原始的距离向和斜距离向2维空间中的连续性特征,借鉴信号检测中常用的直线检测思路和方法,提出基于霍夫变换的压缩感知稀疏重构算法,有效提高压缩感知稀疏重构的性能。同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实现了低信噪比下前视阵列SAR的稀疏3维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视阵列sar 3成像 压缩感知 稀疏成像 霍夫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正反编码的稀疏阵列SAR下视三维成像处理 被引量:8
9
作者 田鹤 李道京 +1 位作者 潘洁 周建卫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03-2211,共9页
该文研究基于频分正交信号的机载交轨稀疏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问题。为解决孔径综合方法带来的重复频率高、数据冗余量大和运动补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MURA)编码和干涉处理频域... 该文研究基于频分正交信号的机载交轨稀疏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问题。为解决孔径综合方法带来的重复频率高、数据冗余量大和运动补偿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MURA)编码和干涉处理频域稀疏的3维成像方法,直接在距离频域稀疏采样条件下对目标场景进行下视3维成像。引入MURA编码对回波数据在阵列采样平面进行正反编码调制,分别获得两幅3维复图像,并通过干涉处理使信号3维频谱集中在低频段,利用频域低通滤波或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实现目标场景3维成像。该方法具有回波数据利用率高和工作重复频率低的特点。仿真分析和试验数据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 3成像 稀疏阵列 稀疏采样 修正均匀冗余阵列 干涉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角度SAR数据实现三维成像 被引量:9
10
作者 周汉飞 李禹 粟毅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467-2474,共8页
利用多角度SAR数据实现目标高分辨率3维成像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在目标散射稀疏性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多角度SAR 3维成像方法。文章首先论证多角度SAR测量能够改善测量矩阵的互不相关性。然后根据互不相干影响... 利用多角度SAR数据实现目标高分辨率3维成像对雷达自动目标识别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在目标散射稀疏性前提下提出了基于压缩感知的多角度SAR 3维成像方法。文章首先论证多角度SAR测量能够改善测量矩阵的互不相关性。然后根据互不相干影响因素分析,合理选择目标离散间隔构造多角度SAR测量矩阵。最后利用分段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实现目标向量的稀疏重构。该文算法不仅改善了高度分辨率,而且克服了多角度SAR空间采样不连续导致的高旁瓣问题。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角度sar数据 3雷达成像 压缩感知 稀疏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杭 梁兴东 +1 位作者 张福博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7年第6期630-639,共10页
阵列干涉SAR具备高程分辨能力,单次航过即可生成观测场景的3维点云分布,解决叠掩问题。但是,由于阵列干涉SAR阵元数目有限、基线长度较短,高程向分辨率受到限制,加之城区建筑物的叠掩现象,常规方法重建结果定位精度较差,难以提取建筑物... 阵列干涉SAR具备高程分辨能力,单次航过即可生成观测场景的3维点云分布,解决叠掩问题。但是,由于阵列干涉SAR阵元数目有限、基线长度较短,高程向分辨率受到限制,加之城区建筑物的叠掩现象,常规方法重建结果定位精度较差,难以提取建筑物有效特征。针对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 3维成像方法,首先通过基于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CS)的超分辨算法获得场景区域的3维点云分布,然后利用密度估计方法提取出建筑物的散射点,之后使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对建筑物3维点云进行聚类,最后利用系统参数完成各个区域的SAR图像反演,实现建筑物的3维成像。通过国内首次机载阵列干涉SAR实验的实际数据,验证了该文算法的有效性,并获得了真实的建筑物3维成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成像 阵列干涉sar 叠掩现象 压缩感知 高斯混合模型聚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三维后向投影的多圈圆迹SAR相干三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8
12
作者 韩冬 周良将 +1 位作者 焦泽坤 吴一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圆迹SAR(CSAR)因其特殊曲线运动轨迹而具备3维成像能力。单圈CSAR理论上可以获得距离方位平面亚波长级的分辨率,但是高程向分辨率却很低。同时,利用后向投影(BP)算法进行CSAR 3维成像的算法复杂度高,成像效率低。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3... 圆迹SAR(CSAR)因其特殊曲线运动轨迹而具备3维成像能力。单圈CSAR理论上可以获得距离方位平面亚波长级的分辨率,但是高程向分辨率却很低。同时,利用后向投影(BP)算法进行CSAR 3维成像的算法复杂度高,成像效率低。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改进3维后向投影的多圈CSAR相干3维成像方法,针对现有成像算法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提出一种构造几何插值核的CSAR改进3维后向投影算法,可将3维插值操作转化为1维插值操作和距离向量搜索操作,通过多圈CSAR改进3维后向投影成像结果相干积累的方式得到最终3维图像。该文所提方法可有效解决单圈CSAR 3维成像高程向分辨率低的问题,改善3维成像细节,同时能够大幅降低CSAR 3维成像时间。仿真圆锥目标和美国空军实验室GOTCHA数据3维成像结果验证了该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迹sar 多圈Csar 相干3成像 改进3后向投影算法 几何插值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线阵三维SAR成像的二维快速ESPRIT算法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逸超 朱宇涛 +1 位作者 粟毅 杨猛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5期591-599,共9页
线阵3维SAR系统可实现对地面场景的3维成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受载机平台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其切航迹向和沿航迹向的分辨率难以提高。为了改善2维分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线阵3维SAR成像的2维快速ESPRIT算法,首先结合盖式圆方法和... 线阵3维SAR系统可实现对地面场景的3维成像,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受载机平台和硬件条件的限制,其切航迹向和沿航迹向的分辨率难以提高。为了改善2维分辨率,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线阵3维SAR成像的2维快速ESPRIT算法,首先结合盖式圆方法和ESPRIT算法估计出点目标在切航迹向和沿航迹向位置,并通过该文改进的基于"区域生长"的2维位置配对方法替代最小二乘法快速求得目标散射系数,实现线阵2维SAR切航迹向和沿航迹向超分辨成像。该算法具有分辨精度高、运算速度快、实时性能好等优点。仿真实验证明了其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阵3sar ESPRIT算法 超分辨 成像 区域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疏重航过阵列SAR运动误差补偿和三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8
14
作者 田鹤 李道京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729,共13页
该文针对机载交轨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模型,采用以巴克码伪随机序列为准则的稀疏重航过采样方式,利用较少飞行次数提高交轨向分辨率。针对重航过采样方式存在的运动误差,利用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 MURA... 该文针对机载交轨阵列SAR下视3维成像模型,采用以巴克码伪随机序列为准则的稀疏重航过采样方式,利用较少飞行次数提高交轨向分辨率。针对重航过采样方式存在的运动误差,利用修正均匀冗余阵列(Modified Uniformly Redundant Arrays, MURA)编码空间调制和3维后向投影(Back Projection, BP)算法获得各航过3维复图像对,基于干涉处理和频域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 CS)等效实现各航过阵列形变误差补偿。将MURA反码对应回波形成的3维复图像相位作为参考,对各单航过复图像进行相位补偿,以恢复各航过间复图像相位关系。根据单航过阵列SAR3维复图像具备频域稀疏的性质,对各个复图像相干累加,实现稀疏重航过阵列SAR高分辨率下视3维成像。仿真和暗室试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3成像 稀疏重航过 干涉处理 频域稀疏 压缩感知 运动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多方位角调频率估计的星载SAR三维成像方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超伟 李真芳 +1 位作者 王跃锟 解金卫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6-704,共9页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通过波束的方位向扫描可以实现单次航过的多方位观测。在多方位角观测过程中,卫星弯曲轨道可等效为长3维曲线阵列,从而具备了3维成像能力。由于多方位角观测在高度维采样的稀疏性,无法...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通过波束的方位向扫描可以实现单次航过的多方位观测。在多方位角观测过程中,卫星弯曲轨道可等效为长3维曲线阵列,从而具备了3维成像能力。由于多方位角观测在高度维采样的稀疏性,无法直接通过3维FFT实现无模糊成像,且目标在不同方位角SAR图像的投影与高程间的传递相对复杂。针对该问题,该文提出了联合多方位角调频率估计的星载SAR3维成像方法。该方法首先给出了不同观测方位角下多普勒调频率误差与目标高程误差间的关系,利用视错位法(Map Drift, MD)估计多普勒调频率误差。然后,联合多方位角高程估计结果提升高程估计精度。最后,利用高程估计结果恢复目标3维几何信息,从而实现3维成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高程估计精度可达米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多方位角观测 3成像 调频率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数域子孔径的机载三维SAR偏航角运动误差补偿 被引量:9
16
作者 丁振宇 谭维贤 +2 位作者 王彦平 洪文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4期467-473,共7页
机载3维SAR可实现3维成像,但运动误差会影响成像质量,其中姿态角误差改变阵元间相对位置,影响复杂,目前还没有基于测量数据的补偿方法。该文建立了机载3维SAR成像模型,分析了姿态角误差对成像的影响,其中偏航角误差的补偿最为复杂。由... 机载3维SAR可实现3维成像,但运动误差会影响成像质量,其中姿态角误差改变阵元间相对位置,影响复杂,目前还没有基于测量数据的补偿方法。该文建立了机载3维SAR成像模型,分析了姿态角误差对成像的影响,其中偏航角误差的补偿最为复杂。由回波相位可得航迹向和跨航向波数,根据这两个波数计算的距离误差与目标位置无关,消除了误差的空变性。提出在航迹向和跨航向2维波数域分块计算距离误差,在空域补偿的波数域子孔径补偿方法。仿真结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偏航角运动误差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sar) 阵列天线 3成像 运动补偿 波数域子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迹SAR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49
17
作者 洪文 《雷达学报(中英文)》 2012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圆迹SAR(Circular SAR,CSAR)是近年来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辨3维成像模式,通过传感器平台的曲线运动,获取被观测目标多方位乃至360?全向观测信息,以满足越来越高的精细观测需求。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 圆迹SAR(Circular SAR,CSAR)是近年来提出并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辨3维成像模式,通过传感器平台的曲线运动,获取被观测目标多方位乃至360?全向观测信息,以满足越来越高的精细观测需求。2011年8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微波成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利用自行研制的P波段全极化SAR系统开展了国内首次机载圆迹SAR飞行实验,成功获取了全方位高分辨圆迹SAR图像,实验结果初步展示了圆迹SAR成像技术在高精度测绘、灾害评估和精细资源管理等领域的应用潜力。该文详细讨论了圆迹SAR成像技术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若干次机载飞行实验以展示圆迹SAR的独特应用优势,总结分析了圆迹SAR的关键技术,最后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 圆迹sar 全方位观测 高分辨率 3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载多维度SAR航空观测系统实验初步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良将 汪丙南 +6 位作者 王亚超 朱勇涛 焦泽坤 宋晨 王钟斌 韩冬 丁赤飚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3-1253,共11页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发展,从极化、频率、角度和时相等多个维度空间联合观测成为SAR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维度联合观测的系统与实验少有报道。该文概要介绍了机载多维度SAR(MSJosSAR)航空观测系统的能力,归纳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特... 随着合成孔径雷达(SAR)技术的发展,从极化、频率、角度和时相等多个维度空间联合观测成为SAR发展的重要趋势,但维度联合观测的系统与实验少有报道。该文概要介绍了机载多维度SAR(MSJosSAR)航空观测系统的能力,归纳总结了该系统的技术特点。提出多维度SAR一致性成像方法,实现多波段成像后的配准精度优于1个像元。分析了多波段极化角度特征谱、多方位角层析3维结构重建、多时相相干变化检测等3种SAR多维观测量的初步实验结果,验证了系统的多维观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sar sar sar一致性成像 sar 3成像 相干变化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体制SAR三维成像技术研究进展
19
作者 洪文 王彦平 +2 位作者 林赟 谭维贤 吴一戎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33-654,共22页
常规SAR成像,平台沿直线飞行,形成直线型合成孔径,仅能获取2维图像,即3维空间中的观测场景在斜距-方位平面的2维投影,图像具有叠掩、透视缩短、阴影等畸变现象。SAR 3维成像突破了斜距-方位2维频率信息获取,能够获取第3维频率信息,实现... 常规SAR成像,平台沿直线飞行,形成直线型合成孔径,仅能获取2维图像,即3维空间中的观测场景在斜距-方位平面的2维投影,图像具有叠掩、透视缩短、阴影等畸变现象。SAR 3维成像突破了斜距-方位2维频率信息获取,能够获取第3维频率信息,实现3维分辨,可获得观测场景的散射中心在3维空间中的分布,从而解决叠掩问题,消除透视缩短、顶底倒置等几何形变现象,更直观地描述客观场景,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该文介绍SAR 3维成像的概念和主要观测模式,分析该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重点阐述作者所在研究团队的SAR3维成像研究进展,最后对SAR 3维成像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3成像 多基线层析sar 阵列3sar 曲线轨迹sar 圆迹sar 多基线圆迹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球同步轨道圆迹SAR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洪文 林赟 +2 位作者 谭维贤 王彦平 向茂生 《雷达学报(中英文)》 CSCD 2015年第3期241-253,共13页
该文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圆迹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Circular SAR,Geo-CSAR)的概念,通过设计同步轨道的轨道参数,可以形成近圆的卫星相对地球轨迹,使SAR载荷的凝视成像模式成为可能,实现对地的大面积定点连续观测以及真3维信息获... 该文介绍了地球同步轨道圆迹合成孔径雷达(Geosynchronous Circular SAR,Geo-CSAR)的概念,通过设计同步轨道的轨道参数,可以形成近圆的卫星相对地球轨迹,使SAR载荷的凝视成像模式成为可能,实现对地的大面积定点连续观测以及真3维信息获取;研究分析了Geo-CSAR的成像能力,指出其在瞬时覆盖度、连续观测范围及3维精确定位方面,具有现有低轨星载SAR无法比拟的优势,是实现全球不间断覆盖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军事侦察、灾害监测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地观测 地球同步轨道 合成孔径雷达 圆迹sar 大面积定点连续观测 3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