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干涉点目标分析方法的大光包滑坡形变监测
1
作者 于冰 王杨 +3 位作者 马德英 蒋荣乾 张过 周志伟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276-1281,共6页
为研究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应用于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性,采用IPTA方法处理大光包滑坡65景Sentinel-1A影像,获得大光包滑坡的总体形变趋势及时间序列,并与StaMPS-SBAS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同时结合全球降水数据进一步... 为研究干涉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应用于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性,采用IPTA方法处理大光包滑坡65景Sentinel-1A影像,获得大光包滑坡的总体形变趋势及时间序列,并与StaMPS-SBAS方法的处理结果进行交叉验证,同时结合全球降水数据进一步分析形变与降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PTA方法在超大型滑坡形变监测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大光包滑坡在观测期间一直处于形变状态,雷达视线向形变速率最高达-50.590 mm/a;滑坡特征点形变速率在雨季明显加快,存在再次发生滑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光包滑坡 形变监测 Sentinel-1A 干涉目标分析 时间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序SAR影像相干点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艾彬 刘凯 黎夏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88-392,共5页
时序差分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时间序列SAR影像的稳定点目标识别和检测是进行时序差分干涉技术的关键和基础。本文针对短时间序列SAR影像的特点和普遍使用的点目标识别方法的局限性,借鉴散射体识别方法... 时序差分干涉技术是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基于时间序列SAR影像的稳定点目标识别和检测是进行时序差分干涉技术的关键和基础。本文针对短时间序列SAR影像的特点和普遍使用的点目标识别方法的局限性,借鉴散射体识别方法,综合考虑振幅和相位在时序SAR影像上的变化特征,采用多时相子孔径共轭内积和子孔径信息熵来获取时间序列过程中能够保持相位稳定的点目标,并用平均相干系数对选取的相干点目标进行修正。选取包含广州城区、东莞部分区域的2007年3月至2009年1月的17景Envisat ASAR数据进行实验,分别计算了方位向、距离向以及交叉向共轭内积和信息熵,并用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解译的土地利用数据对提取的相干点目标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利用多时相的子孔径影像共轭内积和信息熵可以得到比较可靠的相干点目标,交叉共轭内积在试验区域能获取精度高达92%的相干点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干目标 子孔径影像 时序sar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点目标自动提取的机载SAR图像残余运动估计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钟雪莲 向茂生 +1 位作者 岳焕印 郭华东 《高技术通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57-1163,共7页
对前期提出的估计单幅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残余运动误差的点目标多斜视方法(MTPT)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手工选点工作量大、受噪声影响严重的缺点,对其做了以下改进:在图像中自动选择点目标以减少工作量,并... 对前期提出的估计单幅机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中的残余运动误差的点目标多斜视方法(MTPT)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其存在的手工选点工作量大、受噪声影响严重的缺点,对其做了以下改进:在图像中自动选择点目标以减少工作量,并对所测得的相位进行滤波和加权平均以去除噪声,同时采用循环计算的策略来提高算法的适应性。实际的机载SAR数据试验结果显示,即使是对于点目标稀少的地区,改进的MTPT算法也能正确地估计SAR图像中的残余运动误差。同时,该方法在计算精度和稳健性上明显优于加权相位曲率自聚焦(WPCA)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载 合成孔径雷达(sar)图像 残余运动误差 目标 重轨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rlet小波技术的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周期性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王洁 宫辉力 +4 位作者 陈蓓蓓 高明亮 周超凡 梁悦 陈文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836-845,共10页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 北京市地面沉降自20世纪60年代发现以来一直呈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均匀地面沉降导致建筑物开裂、地基下沉,损害地下管道工程等基础设施,威胁城市安全。为了研究地面沉降发展的特征,分析其演化趋势,本文选取2011—2014年的27景Radarsat-2数据,采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该时段北京平原区地面沉降时序监测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根据相干点密度差异选取4个典型地面沉降区,分析其地面沉降多尺度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地面沉降速率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差异性,最大沉降速率为162.70mm/a,年均沉降速率50.08mm/a;地面沉降在时间域具有明显的局部周期性变化特征。在28T(1T表示1个24d的时间段)的时间尺度下,存在着约13.3月的时间周期,不同位置还存在不同的不稳定震荡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干涉目标分析 MORLET小波 周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InSAR技术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库区不稳定边坡识别与形变监测 被引量:4
5
作者 费新峰 田野 +2 位作者 赵超英 刘海敏 陈恒祎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78-589,共12页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两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位周期性升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滑坡局部变形,非常有必要开展不稳定边坡的识别与监测,为库区坡体失稳因素研究以及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015年1月至2021年... 黄河上游龙羊峡水库的建设改变了两岸的水文地质条件,库区水位周期性升降引起的渗透和侵蚀导致库岸坍塌和滑坡局部变形,非常有必要开展不稳定边坡的识别与监测,为库区坡体失稳因素研究以及预警预报提供技术支撑。采用2015年1月至2021年8月升降轨Sentinel-1A SAR影像,基于相干点目标分析(IPTA)方法对龙羊峡库区边坡进行识别,共识别出15处不稳定边坡。其中,查纳滑坡历史上多次发生塌滑现象,现今仍处于活跃状态,对库区人民生命财产与大坝工程安全造成潜在威胁,为此对查纳滑坡开展重点监测。首先,采用DS-InSAR技术获取该滑坡升降轨雷达视线向(LOS)形变;然后,结合升降轨形变结果进行二维时序形变分解;最后,采用小波分析定量分析了地表时序形变反演结果与降雨量、库区水位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DS-InSAR技术获取的形变场比相干点目标分析方法更加完整;查纳滑坡东部坡体位移大于中部与西部坡体位移,且垂直向位移大于东西向位移;查纳滑坡位移时间序列与降雨量序列相关性不高,降雨可能不会显著促进滑坡的位移;滑坡位移与库区水位均具有很强的年度周期变化,并且滑坡位移时间序列滞后库区水位序列约半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识别 相干目标分析方法 DS-Insar技术 形变监测 二维分解 小波分析 查纳滑坡 黄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cking InSAR和IPTA技术应用于探测宁夏隆德县滑坡隐患 被引量:6
6
作者 王川 涂宽 +3 位作者 谌华 耿丹 王文龙 李樵民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22-234,共13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是典型的黄土丘陵区,古滑坡分布广泛,坡体受河流切割作用强,属于地质灾害中易发区。本研究采用时间跨度17个月共43景Sentinel-1卫星影像,利用干涉叠加(Stacking)和相干点目标分析技术(Interferometry Point Target Analysis,IPTA)对隆德县全境滑坡隐患进行了探测,根据已有滑坡隐患记录,Stacking技术有效探测44处,有效探测率93.6%,IPTA技术有效探测37处,有效探测率78.7%。两种InSAR测量结果的最大形变速率线性相关性强(R2=0.56),测量结果相互吻合。所识别滑坡隐患主要集中在缓坡和斜坡,形变速率和坡向对2种InSAR技术的有效探测率影响较小。同时IPTA时序测量结果反映出隆德县滑坡隐患区存在4种典型形变特征。该研究结果表明联合2种InSAR方法能够更好的对隆德县滑坡隐患进行全面探测。后续将开展InSAR技术滑坡隐患测量精度验证和IPTA测量方法的改进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隆德县 滑坡隐患 时序差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叠加 相干目标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基线网络用于线性工程形变监测与分析
7
作者 刘媛媛 赵超英 +1 位作者 张勤 朱武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87-791,共5页
针对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中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气延迟效应的问题,采用邻域差分的思想来减弱差分干涉相位中的自相关影响。采用附加距离限制的Delaunay三角网进行PS基线网络的布设,可以有效剔除距离较长的基线... 针对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在区域地表形变监测中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大气延迟效应的问题,采用邻域差分的思想来减弱差分干涉相位中的自相关影响。采用附加距离限制的Delaunay三角网进行PS基线网络的布设,可以有效剔除距离较长的基线边和低质量的PS点目标,并利用邻接矩阵对PS基线网络中的重复边进行检测与删除,以提高程序的计算效率。首先利用模拟数据对程序的有效性与正确性进行验证,然后以大同-西安客运专线太谷-祁县段为研究对象,选取2015-07~2016-02的8景TerraSAR数据进行实例分析,获取的高铁沿线形变与已有地裂缝调查资料和野外实地考察资料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证明了PS基线网络在线性工程形变监测应用中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 邻域差分 PS基线网络 邻接矩阵 线性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BAS和IPTA技术的京津冀地区地面沉降监测 被引量:29
8
作者 曹群 陈蓓蓓 +7 位作者 宫辉力 周超凡 罗勇 高明亮 王旭 史珉 赵笑笑 左俊杰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1-391,共11页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相邻条带的RADARSAT-2数据,结合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京津... 京津冀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地区,地下水的长期超量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区域地面沉降,对京津冀区域进行大范围地表形变监测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基于相邻条带的RADARSAT-2数据,结合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和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获取京津冀地区2012-2016年地面沉降场时序信息.基于监测结果对研究区地面沉降发育情况进行初步探讨,并对沉降漏斗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京津冀地区发生地面沉降的区域较多,地面沉降不均匀性特征明显,地面沉降发育最严重的地区位于北京金盏一带,最大沉降速率达到130 mm·a-1;在多个沉降漏斗中,北京金盏沉降漏斗、天津王庆坨沉降漏斗发育最为严重,累计沉降量分别达到661 mm,658 mm.衡水市阜城县、景县沉降漏斗扩张趋势最为剧烈,累计沉降量大于200 mm的面积达到1494 k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京津冀地区 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 干涉目标分析技术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城际铁路(北京段)沉降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玄 高伟 +2 位作者 段光耀 赵晨 王祯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4,共7页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 利用干涉点目标分析技术对37景TerraSAR-X数据进行处理,从而准确地估计沿线区域的地表形变。此外,引入同期二等水准测量数据验证了计算结果可靠且精度较高;采用最大信息系数分析高铁的形变及其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将变形结果与收集的地下水、降水、可压缩层厚度等资料结合,定量描述其与沉降点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沿着高铁跨丰台区、东城区段年均沉降率小于10 mm/a,至朝阳区前段沉降率增大,至中段达40~60 mm/a,通州区年均沉降速率稳定;地面沉降与地下水位的变化有很好的响应,地下水开采量的增加和地下水位下降导致该地区的沉降量增加;地面沉降与地质构造有着一定的关系。确定沉降监测的重点区域,为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涉目标分析 京津城际铁路 不均匀沉降 最大信息系数 INs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去除采样造成的多极化SAR成像误差的方法
10
作者 王朔 禹卫东 祁海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90-494,共5页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通常要对回波进行数字处理,方位向、距离向采样会给SAR点目标响应的峰值带来测量误差。该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峰值测量误差与点目标位置的关系。对时分工作方式多极化SAR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通常要对回波进行数字处理,方位向、距离向采样会给SAR点目标响应的峰值带来测量误差。该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给出了峰值测量误差与点目标位置的关系。对时分工作方式多极化SAR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某些情况下,由方位向采样和非同时测量造成的极化数据间相对幅度和相位误差会很大。该文提出了使不同极化回波的匹配滤波函数相隔一定延时的匹配滤波方法,以使方位向采样对各极化数据具有相同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改善了极化数据间幅相一致性。该文研究的问题对SAR的精确定标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sar 采样 目标 误差分析 定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NVI SARscape高级雷达数据处理工具 被引量:2
11
《遥感信息》 CSCD 2011年第5期58-58,共1页
合成孔径雷达(SAR)拥有独特的技术魅力和优势,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SAR数据可以全天候对研究区域进行量测、分析以及获取目标信息。InSAR技术可提取地形信息和地表形变信息,SAR及其干涉测量技术主要... 合成孔径雷达(SAR)拥有独特的技术魅力和优势,渐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之一,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SAR数据可以全天候对研究区域进行量测、分析以及获取目标信息。InSAR技术可提取地形信息和地表形变信息,SAR及其干涉测量技术主要应用于地形数据(DEM)提取、地表沉降监测、滑坡/冰川移动监测、目标识别与跟踪、原油泄漏跟踪、作物生长跟踪、农作物产量评估、森林制图,以及洪水、火灾和地震的灾害评估等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孔径雷达 数据处理工具 ENVI INsar技术 sar数据 干涉测量技术 目标信息 地表形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