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1P/S1PR1信号通路通过调控ROS/NLRP3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太平 王菁 +4 位作者 徐焕雨 杨佳 薛媛 张婷婷 田继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43-1148,共6页
目的探究S1P/S1PR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S1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1PR1蛋白表... 目的探究S1P/S1PR1信号通路对高糖诱导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葡萄糖处理细胞,ELISA法检测细胞内S1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S1PR1蛋白表达;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G组及HG+siS1PR1组,RT-PCR检测细胞E-cadherin、Vimentin、Fibronectin及Twist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cadherin、α-SMA、Vimentin、NLRP3、ASC及NF-κB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S1P组及S1P+siS1PR1组,Western blot检测Vimentin、Snail、α-SMA、NLRP3、ASC及NF-κB蛋白表达,荧光显微镜测定ROS水平。结果ELISA结果显示,高糖刺激下细胞内S1P含量明显升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30 mmol·L^(-1)浓度时S1PR1蛋白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阻断S1PR1后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Fibronectin、Vimentin及Twist 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Vimentin,α-SMA蛋白表达下降,同时可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和NLRP3,ASC,NF-κB蛋白水平;加入S1P激活剂后细胞内ROS水平,Vimentin、α-SMA、Snail、NLRP3、ASC及NF-κB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阻断S1PR1后表达均降低。结论高糖能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EMT,其机制可能与S1P/S1PR1信号通路作用于ROS/NLRP3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s1pr1信号通路 ROs NF-κB NLRp3 上皮间充质转化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KT/S6K1信号通路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田薇 闫秋莹 +5 位作者 罗婧雯 吴其标 沈卫星 程海波 徐长亮 孙东东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37-1046,共10页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从白术的三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筛选出药效最好的白术内酯Ⅰ并筛选合理给药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LoVo细胞凋亡和周... 目的探讨白术内酯Ⅰ抑制结直肠癌的药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实验从白术的三种主要活性成分中筛选出药效最好的白术内酯Ⅰ并筛选合理给药浓度。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白术内酯Ⅰ对LoVo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LoVo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伤口愈合及Transwell实验验证其对LoVo细胞迁移、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其对LoVo细胞的增殖、迁移、EMT蛋白的影响。构建CT26小鼠皮下瘤模型,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组织EMT蛋白的表达。结果白术内酯Ⅰ能抑制LoVo细胞增殖,且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白术内酯Ⅰ诱导LoVo细胞凋亡,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有差异(P<0.05,P<0.01)。白术内酯Ⅰ是通过G2/M期阻滞发挥抗肿瘤作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LoVo给药组的G2期细胞数增多,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都能表明白术内酯Ⅰ能明显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LoVo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Western blot结果证明白术内酯Ⅰ能调控增殖蛋白c-Myc和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P<0.05),下调周期蛋白CDK1、Cyclin B1、Cyclin D1及血管生成蛋白VEGF、MMP9(P<0.05),调控EMT蛋白E-Cadherin、N-Cadherin(P<0.05),并下调p-AKT、p-S6K1蛋白(P<0.05)。结论白术内酯Ⅰ可能通过AKT-S6K1信号通路发挥抗结直肠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内酯Ⅰ 结直肠癌 AKT/s6K1信号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 LOVO细胞 CT26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小鼠中S1P/S1PRs通路变化与行为学、血瘀证目征积分的相关性研究
3
作者 李建斌 吴锐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1-1127,共7页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小鼠中S1P/S1PRs通路变化及其与NPSLE血瘀证目征积分、周细胞凋亡、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等的关系。方法 将12只MRL/lpr雌性小鼠分为NPSLE组(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与基线比较,若行为学表现超过20%的变化定义为NP...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狼疮(NPSLE)小鼠中S1P/S1PRs通路变化及其与NPSLE血瘀证目征积分、周细胞凋亡、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等的关系。方法 将12只MRL/lpr雌性小鼠分为NPSLE组(通过神经行为学测试与基线比较,若行为学表现超过20%的变化定义为NPSLE小鼠)和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各6只;6只MRL/mpj小鼠作为对照组。所有小鼠接受血瘀证积分和血瘀证目征积分的评估,并通过取血和提取脑组织进行后续分析。比较NPSLE与SLE小鼠在S1P/S1PRs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探讨其与NPSLE小鼠血瘀证目征积分、周细胞凋亡、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等生理参数之间的关系。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分析脑组织中凋亡相关蛋白、紧密连接蛋白以及S1P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NPSLE小鼠相比,SLE和MRL/mpj小鼠中央区活动频率、行走总距离以及中央区停留时长更高(P<0.01),在水中静止时间减少,游泳与攀爬行为时长显著增加(P<0.01),对新物体的探索活动增加(P<0.01);在血瘀证目征总积分上,NPSLE小鼠显著高于SLE和MRL/mpj小鼠(P<0.01);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显示,与NPSLE小鼠相比,MRL/mpj和SLE小鼠S1P和S1PR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而S1PR1、ZO-1、Cadherin和PDGFR-B的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MRL/mpj小鼠相比,NPSLE小鼠中S1PR2 mRNA表达上调(P<0.01),PDGFR-β、S1PR1、ZO-1和Cadherin mRNA表达下调(P<0.01)。结论 S1P/S1PRs通路的异常活化可能与NPSLE小鼠的行为学改变和血瘀证目征积分的增加有关,为NPSLE的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精神狼疮 s1p/s1prs通路 血瘀证目征 行为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运动对大鼠外周血EPCs G_1/S转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陈伊琳 郑澜 +2 位作者 凡婷 龚晓明 雷志军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82-1087,共6页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EPCs细胞周期关键转换点G1/S转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有氧运动影响外周血EPCs增殖的机制。方法:两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 目的:研究有氧运动对EPCs细胞周期关键转换点G1/S转换信号通路相关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讨有氧运动影响外周血EPCs增殖的机制。方法:两月龄雄性SD大鼠20只,按体重分层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有氧运动组.。采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每天训练1次,每周6天,由15 m/min(持续25 min)递增至26 m/min(持续50 min),跑台坡度为10%,共训练8周。运动方案结束后,采集大鼠外周血得到单个核细胞并诱导其分化获取EPCs,培养12天后收集贴壁EPCs进行全基因组检测,检测结果采用GeneSpring11.0芯片软件进行分析,对运动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信号通路分析。运动组/对照组基因差异表达倍数大于2倍视为表达具有差异,且表达上调;对照组/运动组基因差异表达倍数大于2倍视为表达具有差异,且表达下调。结果:在G1/S转换信号通路的10个相关基因中,Fbxo5 mRNA、Ccne1 mRNA、Orc1lmRNA、Dhfr mRNA、Pola1 mRNA、Pcna mRNA表达上调,Tyms mRNA、Cdc45l mRNA、Cdc6mRNA、Cdt1 mRNA无明显改变。结论:有氧运动可通过改变EPCs细胞周期G1/S转换相关基因Fbxo5、Ccne1、Orc1l、Dhfr、Pola1、Pcna mRNA表达,促使细胞增殖的关键点由DNA合成前期向DNA合成期转化,并为DNA的复制做充分准备,有利于EPCs细胞周期的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运动 内皮祖细胞 G1/s转换信号通路 基因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髓系白血病细胞中SphK-1/S1P信号通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黄文荣 王立生 +4 位作者 王华 段海峰 李庆芳 高春记 达万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4期730-733,共4页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细胞受累为主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为探讨SphK-1/S1P信号通路元件在CM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210bcr/abl是否涉及到SphK-1/S1P信号通路,首先采用RT-PCR检测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bcr/abl...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是一种以髓系细胞受累为主的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为探讨SphK-1/S1P信号通路元件在CML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研究P210bcr/abl是否涉及到SphK-1/S1P信号通路,首先采用RT-PCR检测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bcr/abl阳性的原代CML细胞中SphK-1和S1P受体mRNA的表达。进一步利用P210bcr/abl特异抑制剂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bcr/abl阳性的K562细胞和CML原代细胞,然后通过32P-ATP掺入法测定细胞内SphK-1的酶活性。结果表明:K562细胞经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0.5、2、6、24和48小时后,对SphK-1活性抑制强度分别为0.007%、38.9%、34.6%、28.1%和76.1%;CML原代细胞在使用2.5μmol/L甲磺酸伊马替尼处理后SphK-1活性较对照下降(16.8-41.9)%。结论:CML细胞中存在SphK-1和S1P的表达,P210bcr/abl具有激活SphK-1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p210^bcr/abl融合蛋白 鞘氨醇激酶-1 sphK-1/s1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探讨阳和汤对人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12
6
作者 任翠翠 叶凯 +4 位作者 余骁 黄芊 曹睿琳 孙苗 窦建卫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2-115,I0026,共5页
目的以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为基础,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乳腺癌BT549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阳和汤药液,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4.5、9、18 g·kg^(-1))灌胃后制备阳... 目的以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为基础,探究阳和汤含药血清对乳腺癌BT549细胞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阳和汤药液,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4.5、9、18 g·kg^(-1))灌胃后制备阳和汤含药血清。各组按10%含药血清和90%RMPI-1640完全培养基均匀混合,对细胞进行干预。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划痕实验观察BT-549细胞迁移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p38、p-p38、p-STAT1(s727)、p21、CDK4的表达情况。结果MTT实验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和汤各剂量组及阳性药物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均增加,呈时间与剂量依赖性(P<0.01);阳和汤含药血清干预BT-549细胞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在12 h及24 h的划痕愈合率逐渐降低(P<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阳和汤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内p38表达无明显差异,细胞内p-p38、p-STAT1(s727)、p21表达升高,而CDK4表达降低(P<0.05,P<0.01)。结论阳和汤含药血清可以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BT-549增殖,抑制细胞迁移,其内在机制可能与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和汤 乳腺癌 p38/p-sTAT1(s727)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敲除S1PR3可缓解小鼠的急性肺损伤:基于抑制MAPK信号通路 被引量:4
7
作者 房尚萍 袁冉 +1 位作者 孙任珂 马同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815-1821,共7页
目的探讨敲除S1PR3是否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改善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方法用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C57BL/6J和S1PR3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C57 NS组(C57,生理盐水处理)、C57LPS组(C57,LPS诱导)... 目的探讨敲除S1PR3是否通过抑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途径改善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肺损伤。方法用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雄性C57BL/6J和S1PR3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C57 NS组(C57,生理盐水处理)、C57LPS组(C57,LPS诱导)、S1PR3^(-/-)NS组(S1PR3敲除鼠,生理盐水处理)、S1PR3^(-/-)LPS组(S1PR3敲除鼠,LPS诱导),8只/组。RT-qPCR检测S1PR3,IL-β和IL-18表达,HE染色检测肺部组织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aspase-1,GSDMD,p-JNK,p-ERK p-p38蛋白表达水平。同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MLE-12细胞)铺板后分为4组:PBS组、LPS组、CYM5541组(仅加入S1PR3激动剂)、CYM5541+LPS组(加入S1PR3激动剂+LPS),检测各组细胞焦亡水平及MAPK信号通路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S1PR3表达上调(P<0.001);血清IL-1β和IL-18因急性肺损伤而明显升高(P<0.05)。急性肺损伤小鼠因敲除S1PR3肺出血、炎症渗出明显改善,肺湿干比重下降,细胞凋亡比例和焦亡相关蛋白如clvcaspase-1,GSDMD表达均降低(P<0.05)。MLE-12细胞因加入S1PR3激动剂,细胞焦亡相关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此外,MAPKs家族(JNK,ERK p38)的激活因S1PR3敲除后受到抑制,因加入S1PR3激动剂而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敲除S1PR3可通过抑制MAPK信号通路改善急性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r3 急性肺损伤 MApK通路 细胞焦亡 CYM554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信号通路: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调控的新靶点 被引量:3
8
作者 梅慧芳 孙丽新 +1 位作者 江振洲 张陆勇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54-660,共7页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脂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S1PRs调节重要的生理功能。S1P是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重要的信号分子,S1P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组装、细胞骨架重排、黏着斑形... 1-磷酸鞘氨醇(S1P)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鞘脂类代谢产物,通过激活G蛋白偶联受体S1PRs调节重要的生理功能。S1P是维持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重要的信号分子,S1P信号通路通过调节黏附连接和紧密连接组装、细胞骨架重排、黏着斑形成,发挥对屏障功能的调控作用,因此S1P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改善急性肺损伤、炎症性肠病和败血症等疾病中屏障功能紊乱的新靶点。本文对S1P信号通路在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功能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在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模型中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开发治疗屏障功能破坏相关性疾病的新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信号通路 上皮细胞屏障功能 内皮细胞屏障功能 急性肺损伤 炎症性肠病 败血症 FTY7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1P/S1PR1通路依赖的压力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效应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洁 叶茜 +1 位作者 李宇红 黄声富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探究S1P/S1PR1通路轴在压力下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压力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压力下Raw264.7细胞SPHK1和S1PR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 2... 目的:探究S1P/S1PR1通路轴在压力下对破骨前体细胞趋化影响的调节作用。方法:建立体外压力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免疫印迹实验和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压力下Raw264.7细胞SPHK1和S1PR1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采用Transwell 24孔板通过趋化实验探究S1P/S1PR1在压力下对Raw264.7细胞的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0.5、1.0和2.0g/cm2压力作用下,Raw264.7细胞的SPHK1和S1PR1的表达及Raw264.7细胞的趋化显著降低。在S1PR1受体功能性激动剂FTY720作用下,压力作用下趋化能力被抑制的Raw264.7细胞趋化水平显著增加。结论:S1P/S1PR1信号轴在正畸治疗中调节破骨前体细胞迁移与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s1pr1通路 压力 破骨前体细胞 趋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K801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ASK1信号通路影响以及神经元的保护 被引量:6
10
作者 袁凤刚 郝艳玲 +2 位作者 张春平 陈永刚 朱孝荣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9-185,共7页
目的探讨MK801(dizocilpine,地佐环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介导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信号通路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全脑缺... 目的探讨MK801(dizocilpine,地佐环平)对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介导的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regulating kinase 1,ASK1)信号通路及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四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全脑缺血模型。SD大鼠腹腔注射MK801(30mg·kg-1)。通过"生物素转化法"(Biotin-Swich method)检测蛋白质的S-亚硝基化。然后运用免疫印迹、免疫共沉淀和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对蛋白质的磷酸化以及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应用焦油紫染色的方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引起了ASK1的S-亚硝基化;MK801明显地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ASK1的S-亚硝基化的增加;MK801明显降低了Thr845的磷酸化水平、增加了Ser83位的磷酸化水平,从而降低了ASK1的活性;MK801引起ASK1下游MKK4/7-JNK信号通路及下游凋亡的核通路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结论 MK801能够抑制SD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引起ASK1的S-亚硝基化,进而影响ASK1凋亡信号通路,对神经元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K801 全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凋亡 AsK1 信号通路 s 亚硝基化 N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芒柄花黄素通过SphK1-SIP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 被引量:13
11
作者 黄保胜 王星 +1 位作者 李清泉 王天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239-1242,1256,共5页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N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和尼莫地平组(12 mg/kg),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 目的:探讨芒柄花黄素(formononetin,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FN低中高剂量组(8、16、32 mg/kg)和尼莫地平组(12 mg/kg),每组10只,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处死动物,红四氮唑(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的变化,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炎症因子表达,同时测定各组缺血区脑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和鞘氨醇激酶-1/1-磷酸鞘氨醇(Sph K1/S1P)信号通路的表达变化。结果:FN各剂量组炎症因子表达均显著降低,且NF-κB和Sph K1/S1P信号通路的激活均得到显著抑制。结论:F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Sph K1/S1P信号通路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柄花黄素 缺血再灌注 炎症 spH K1/s1p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OR/P70S6K/HIF-1α信号通路在脂多糖诱导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9
12
作者 姚刘旭 滕文彬 +2 位作者 黄素琴 李玉红 蒋宗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2-129,共8页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并探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中的作用,并探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rapamycin target protein,mTOR)/P70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 ribosomal protein S6 kinase,P70S6K)信号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实验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通过使用HIF-1α激活剂、抑制剂分别处理LPS作用的Caco-2细胞,探讨HIF-1α在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中的作用;第二部分则分别采用mTOR抑制剂、激活剂与HIF-1α激活剂、抑制剂联合处理LPS作用的Caco-2细胞,探讨HIF-1α影响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的分子机制。分别采用ERS-2电阻仪测量跨膜电阻,荧光法测量荧光右旋糖苷(FD4)浓度,Western blot检测HIF-1α、p-mTOR、p-P70S6K和紧密连接结构蛋白(ZO-1、occludin及claudin-1)的表达。结果:LPS诱导Caco-2细胞损伤,表现为跨上皮细胞电阻值(transepithelial cell resistance,TEER)降低,FD4浓度上升;HIF-1α激活剂DMOG可增加LPS作用的Caco-2细胞TEER、降低FD4浓度,同时上调HIF-1α和紧密连接结构蛋白的表达(P<0.05),而HIF-1α抑制剂BAY87-2243的作用则与DMOG作用相反;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可降低LPS作用的Caco-2细胞TEER、增加FD4浓度,同时下调p-mTOR、p-P70S6K、HIF-1α及紧密连接结构蛋白的表达(P<0.05),而mTOR激活剂MHY1485则可增加LPS作用的Caco-2细胞TEER、降低FD4浓度,上调Caco-2细胞中p-mTOR和p-P70S6K表达水平(P<0.05),但不影响HIF-1α和紧密连接结构蛋白的表达水平。在雷帕霉素基础上加入DMOG,雷帕霉素对LPS处理的Caco-2细胞的效应被逆转;而在MHY1487基础上加入BAY87-2243,MHY1487对LPS处理的Caco-2细胞的效应被逆转。结论:HIF-1α可减轻LPS诱导的Caco-2细胞屏障损伤,其作用受mTOR/P70S6K信号通路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肠道上皮损伤 低氧诱导因子1Α mTOR/p70s6K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S1PR2的活性可下调高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SphK1和MCP-1的表达
13
作者 雷莎 王秋月 +3 位作者 吕川 吴灿 袁琴 韩金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及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特异性拮抗剂JTE-0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鞘氨醇激酶1(Sph K1)、S1PR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GMC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含5.5 mmol/L葡萄糖)、... 目的观察高糖及1-磷酸鞘氨醇受体2(S1PR2)特异性拮抗剂JTE-013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MC)鞘氨醇激酶1(Sph K1)、S1PR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培养的大鼠GMC分为正常糖对照组(NG,含5.5 mmol/L葡萄糖)、甘露醇渗透压对照组(HM,含5.5 mmol/L葡萄糖、24.5 mmol/L甘露醇)、高糖组(HG,含30 mmol/L葡萄糖)、JTE-013干预组(HJ,含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 JTE-013)。实时定量PCR检测培养0、12、24、48 h的细胞中Sph K1、S1PR2、MCP-1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培养细胞上清中MCP-1的蛋白表达。结果与NG组相比,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 K1、S1PR2 mRNA的表达在12 h下降,之后随着时间延长基因的表达量升高,48 h达最高。MCP-1 mRNA的表达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12 h表达已升高,24 h表达为最高,48 h的表达下降。高糖诱导大鼠GMC的MCP-1蛋白分泌增加,呈时间依赖性。GMC经JTE-013处理后,高糖继续培养24 h,与HG组相比,HJ组Sph K1、S1PR2、MCP-1 mRNA及MCP-1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论抑制S1PR2的活性可引起高糖培养下的大鼠GMC中Sph K1、MCP-1表达下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系膜细胞 spH K1/s1p信号通路 s1pr2 MCp-1 JTE-0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黄口蘑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分子机制研究
14
作者 赵倪慧 蒋琳 +3 位作者 张丁 段江波 丁祥 侯怡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37,共11页
多糖作为口蘑属真菌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抗肿瘤等活性。为明确草黄口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相关分子机制,该研究以草黄口蘑子实体经热水浸提法提取的草黄口蘑多糖[Tricholoma lascivum (F... 多糖作为口蘑属真菌的主要功能成分之一,具有免疫调节、抗氧化及抗肿瘤等活性。为明确草黄口蘑多糖的结构特征及其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活性相关分子机制,该研究以草黄口蘑子实体经热水浸提法提取的草黄口蘑多糖[Tricholoma lascivum (Fr.)Gillet polysaccharide,TLG-1]为实验材料,初步解析TLG-1结构,以S180荷瘤小鼠为模型检测体内抗肿瘤活性,并采用转录组测序技术对S180肿瘤组织总RNA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LG-1重均分子质量为13 442 Da,由木糖、甘露糖、葡萄糖和半乳糖4种单糖组成,其比例为1.57∶1.45∶2.84∶4.14。TLG-1可显著抑制荷瘤小鼠S180肿瘤的生长(P<0.01),抑瘤率为53.8%。转录组测序分析显示,TLG-1能显著上调mt-Co1、Prlr、Foxa1以及下调Pitx2、Rplp1、Eef1a1及Lgals1等基因,影响S180肿瘤细胞的代谢途径,调控细胞周期并抑制上皮间质转化过程。基因本体富集分析表明,TLG-1可激活细胞因子介导的信号通路,引发细胞免疫。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富集分析显示,在Jak-STAT信号通路中的Il21、Il12rb2、Il12b、Il2ra、Il2rb、Il2rg、Il15ra和Ifng等基因显著上调,通过转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型及分泌干扰素-γ等,增强小鼠抗肿瘤免疫应答。该研究结果为草黄口蘑多糖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黄口蘑多糖TLG-1 抗肿瘤 s180 转录组测序技术 JAK-sTA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制mTOR信号通路对幼鼠肺损伤时p-AKT1分子的影响及意义 被引量:15
15
作者 梁木林 党红星 +3 位作者 鲁雪 方芳 刘成军 许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6-514,共9页
目的:探讨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致SD幼鼠肺损伤时对磷酸化AKT1(p-AKT1)分子的影响和意义。方法:72只SD幼鼠(3周龄)随机分为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生理盐水组... 目的:探讨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信号通路在高体积分数氧(高氧)致SD幼鼠肺损伤时对磷酸化AKT1(p-AKT1)分子的影响和意义。方法:72只SD幼鼠(3周龄)随机分为空气+生理盐水组、高氧+生理盐水组、高氧+OSI-027组及高氧+雷帕霉素组(n=18),分别构建动物模型。高氧选择90%氧气持续干预,生理盐水、OSI-027和雷帕霉素干预分别在观察期第1、3、6、8、10和13天时经腹腔注射给药。在造模第3、7和14天时取各组幼鼠进行体重测量、肺湿干重比(wet/drg weight ratio,W/D)计算、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肺泡间隔宽度测定和肺损伤评分,肺组织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6K1(p-S6K1)和p-AKT1的分布与水平。结果:与空气组比较,高氧组幼鼠体重明显下降(P<0.05),肺损伤急性期肺W/D增高(P<0.05),肺泡间隔宽度及肺损伤评分明显增加(P<0.05),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增多(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S6K1蛋白显著升高(P<0.01),p-AKT1蛋白明显减低(P<0.01);与高氧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肺组织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多(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增加(P<0.05);高氧+雷帕霉素组的肺损伤进一步加重(P<0.05),p-S6K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阳性细胞增加(P<0.05),p-S6K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AKT1蛋白水平显著增加(P<0.05)。与高氧+雷帕霉素组比较,高氧+OSI-027组的肺组织损伤减轻(P<0.05),肺组织p-AKT1阳性细胞减少(P<0.05),p-AKT1蛋白水平降低(P<0.05)。结论:p-AKT1参与了高氧肺损伤的发生发展,其调控机制可能与抑制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有关。高氧肺损伤时,p-AKT1蛋白水平下降,mTOR抑制剂能增加p-AKT1蛋白水平,但只有mTORC1/2双重抑制剂OSI-027能减轻高氧所致SD幼鼠的肺损伤及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氧 肺损伤 磷酸化AKT1 磷酸化s6K1 MTOR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S)-人参皂苷Rg3抑制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迁移和侵袭 被引量:3
16
作者 兰金剑 高瑞兰 +4 位作者 赵燕娜 马闪闪 王博林 沈凤麟 余潇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4-291,共8页
目的:观察低极性20(S)-人参皂苷Rg;(S-Rg;)体外抑制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0、20、40和80 mg/L)的S-Rg;加入THP-1细胞培养体系,Transwell小室检测S-Rg;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 目的:观察低极性20(S)-人参皂苷Rg;(S-Rg;)体外抑制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方法:将不同浓度(0、20、40和80 mg/L)的S-Rg;加入THP-1细胞培养体系,Transwell小室检测S-Rg;抑制细胞迁移的作用。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Western blot和RT-qPCR等多种方法,检测S-Rg;对THP1细胞黏附、迁移和侵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结果:S-Rg;能有效地抑制THP-1细胞迁移,下调黏附相关蛋白N-cadherin,迁移相关蛋白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以及侵袭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但上调抑制迁移侵袭相关蛋白E-cadherin、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和TIMP3表达,同时下调CXCR4 mRNA表达,上调E-cadherin和TIMP1 mRNA表达,呈剂量依赖性。此外,S-Rg;降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结论:S-Rg;能有效抑制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THP-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细胞内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激酶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s)-人参皂苷Rg THp-1细胞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病毒介导shRNA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许利凡 罗建萍 +6 位作者 李护君 陆倩 张倩楠 姚瑶 姚若斯 徐开林 李振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74-1079,共6页
目的:探讨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4对针对ADAM10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 LVshRNA-EGFP(2A)Puro中去,构建sh/ADAM10-1,sh/ADAM10-2,sh/ADAM10-3... 目的:探讨干扰ADAM10基因对多发性骨髓瘤MM.1S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设计4对针对ADAM10 mRNA不同位点的shRNA编码序列,分别连接到慢病毒载体质粒p LVshRNA-EGFP(2A)Puro中去,构建sh/ADAM10-1,sh/ADAM10-2,sh/ADAM10-3,sh/ADAM10-4和sh/Con;将重组质粒与慢病毒包装质粒及包膜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获病毒颗粒,浓缩后测定病毒滴度,感染MM.1S细胞,流式细胞术分选GFP+细胞。利用实时定量PCR及Westem blot检测慢病毒载体介导的shRNA干扰ADAM10基因的作用。选取ADAM10下调最显著的细胞株,CCK-8法检测干扰ADAM10后细胞的增殖,Annexin V/7-AAD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存活与凋亡,定量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D、BAK、BIK抑凋亡基因BCL-2、c-Myc以及Notch1及其下游靶基因Hes-1的转录变化。结果:成功构建了特异性干扰ADAM10表达的慢病毒载体,干扰ADAM10基因对MM.1S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并能诱导MM.1S细胞的凋亡,且促凋亡基因BAD、BAK表达升高,抑凋亡基因BCL-2、c-Myc表达降低。Q-PCR结果显示,干扰ADAM10后Notch1水平升高,Hes-1水平降低。结论:干扰ADAM10基因可显著抑制MM.1S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与Notch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M10基因 Notch1信号通路 慢病毒载体 多发性骨髓瘤 MM.1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氨醇-1-磷酸/鞘氨醇-1-磷酸受体信号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斌 黄依萍 +1 位作者 张月琴(综述) 吴锐(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1-877,共7页
鞘氨醇-1-磷酸(S1P)是由鞘氨醇激酶磷酸化鞘氨脂产生的多效鞘磷脂,可通过与G蛋白偶联S1P受体(S1PR)结合发挥作用,在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免疫细胞的募集、炎症介质合成和淋巴管及血管的生成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 鞘氨醇-1-磷酸(S1P)是由鞘氨醇激酶磷酸化鞘氨脂产生的多效鞘磷脂,可通过与G蛋白偶联S1P受体(S1PR)结合发挥作用,在细胞的生存、增殖、迁移、免疫细胞的募集、炎症介质合成和淋巴管及血管的生成等多种生理及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S1P/S1PR信号通路参与了免疫介导的疾病发病机制,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该信号轴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参与程度有待进一步发掘。因此,文章针对近年来S1P-S1PR轴在自身免疫方面相关疾病的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1p/s1pr信号通路 自身免疫性疾病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桂醛调控CD44s/STAT3信号通路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干性 被引量:10
19
作者 朱素丽 陈运昊 +1 位作者 姚尖平 周兴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76-683,共8页
目的探究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干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5、20、30、50、70、100、150μmol·L^(-1))和不同时间段(24、48、72 h)CA处理对PANC-1... 目的探究肉桂醛(cinnamaldehyde,CA)对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肿瘤细胞干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0、5、15、20、30、50、70、100、150μmol·L^(-1))和不同时间段(24、48、72 h)CA处理对PANC-1细胞存活率的影响;CFSE染色实验检测CA对PANC-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CA对单个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悬浮干细胞成球实验检测CA对成球能力的影响;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干性相关Nanog、Sox-2及Oct-4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CA处理前后的CD44^(+)CD24^(+)和ALDH^(+)干细胞亚群比例;Western blot分析CD44s、p-STAT3及STAT3蛋白表达。结果CA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的降低PANC-1细胞的存活率,并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抑制其克隆形成能力;干细胞成球实验结果显示,CA可使细胞成球体积减小,数量变少;CA处理后,细胞的3种干性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CA处理还可减少癌细胞中CD44^(+)CD24^(+)和ALDH^(+)干细胞亚群比例;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A可下调CD44s和p-STAT3的表达水平,而对STAT3蛋白表达无影响,加入STAT3激动剂Colivelin TFA可部分回复CA对癌细胞增殖和肿瘤细胞干性的抑制作用。结论CA可显著抑制胰腺癌PANC-1细胞的增殖和肿瘤细胞干性,其机制可能与调控CD44s/STAT3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桂醛 胰腺癌 pANC-1细胞 增殖 肿瘤细胞干性 CD44s/sTAT3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功能和ERK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陈洪涛 雷春亮 +2 位作者 李宝金 杨承祥 李恒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58-264,共7页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 目的研究七氟烷后处理对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活性的影响,探讨其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1)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n=8):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Control),缺血后处理组(Post),七氟烷后处理组(Sevo),二甲基亚砜(PD98059溶剂)后处理组(DMSO),PD98059(ERK1/2抑制剂)后处理组(PD),缺血+PD98059后处理组(Post+PD),七氟烷+PD98059后处理组(Sevo+PD)。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模型,记录平衡灌注末,再灌注30、60、90 min心功能指标,灌注结束时,TTC法计算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2)48只SD大鼠,分组同上(n=6),复灌15 min,Westernblot法半定量测定心室胞质磷酸化ERK1/2(p-ERK1/2)及其下游靶点70 000核糖体S6蛋白激酶磷酸化(p-p70S6K)表达水平。结果平衡灌注末各组间心功能指标(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vo组和Post组可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与Control组比较,P均<0.05)。复灌15 min时,Sevo组和Post组p-ERK1/2、p-p70S6K的表达高于Control组(P<0.05)。PD98059完全拮抗了七氟烷诱导的p-ERK1/2的表达同时抵消了其心肌保护效果。结论七氟烷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保护强度与缺血后处理相当,机制可能与心肌细胞p-ERK1/2活性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烷 后处理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后处理 细胞外信号调节MAp激酶类 ERK1/2 p70s6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