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5篇文章
< 1 2 1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lti-constraint quality of service routing algorithm for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被引量:4
1
作者 Wang Ping Chen Bingcai +1 位作者 Gu Xuemai Liu Gongliang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08年第1期58-64,共7页
An adaptive multi-QoS routing algorithm called AMQRA is proposed for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such as satellite networks and Ad-hoc networks. The AMQRA is a distributed and mobile-agents-based routing algorithm, whi... An adaptive multi-QoS routing algorithm called AMQRA is proposed for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such as satellite networks and Ad-hoc networks. The AMQRA is a distributed and mobile-agents-based routing algorithm, which combines ant quantity system (AQS) with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that is used in AntNet routing algorithm. In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the AMQRA achieves timely optimization for concave metric QoS constraint and fast convergence. The proposed routing algorithm is simulated in Iridium satellite constellation on OPNE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QRA not only outperforms the AntNet in convergence rate in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but also can optimize concave metric QoS constraint and reasonably allot bandwidth to the load to avoid networks conges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TING QOS dynamic topology network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for Computer Networkswith Clustering Topology 被引量:2
2
作者 Li, Layuan Li, Chunl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9年第1期44-53,共10页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erarchical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HDRP) based on the discrete dynamic programming principle. The proposed protocol can adapt to the dynamic and large computer networks (DLCN) with clustering... This paper presents a hierarchical dynamic routing protocol (HDRP) based on the discrete dynamic programming principle. The proposed protocol can adapt to the dynamic and large computer networks (DLCN) with clustering topology. The procedures for realizing routing update and decision are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The proof of correctness and complexity analysis of the protocol are also made. The performance measures of the HDRP including throughput and average message delay are evaluated by using of simula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HDRP provides a new available approach to the routing decision for DLCN or high speed networks with clustering top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Computer simulation Dynamic programming network protocols topolog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improved de-interleaving algorithm of radar pulses based on SOFM with self-adaptive network topology 被引量:2
3
作者 JIANG Wen FU Xiongjun +1 位作者 CHANG Jiayun QIN Rui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20年第4期712-721,共10页
As a core part of the electronic warfare(EW) system,de-interleaving is used to separate interleaved radar signals. As interleaved radar pulses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denser,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of radar signal... As a core part of the electronic warfare(EW) system,de-interleaving is used to separate interleaved radar signals. As interleaved radar pulses become more complex and denser,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of radar signals has become very important. The 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 is an excellent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which has huge advantages in intelligent classification of complex data. However, the de-interleaving process based on SOFM is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that the initialization of the map size relies on prior information and the network topology cannot be adaptively adjusted. In this paper, an SOFM with self-adaptive network topology(SANT-SOFM) algorithm is proposed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SANT-SOFM algorithm first proposes an adaptive proliferation algorithm to adjust the map size, so that the initialization of the map size is no longer dependent on prior information but is gradually adjusted with the input data. Then,structural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gradually optimize the topology of the SOFM network in the iterative process,constructing an optimal SANT. Finally, the optimized SOFM network is used for de-interleaving radar signals.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SANT-SOFM could get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complex EW environments and the probability of getting the optimal map size is over 95% in the absence of priori in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interleaving self-organizing feature map(SOFM) self-adaptive network topology(S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udy on Optimal Topology for Computer Local Double Loop Networks
4
作者 Li LayuanWuhan University of Water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Wuhan 430063, P.R.China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1992年第4期37-52,共16页
A dist ributed optimal local double loop (DOLDL) network is presented.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topology and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s for the DOLDL.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n abstract model, a set of definition... A dist ributed optimal local double loop (DOLDL) network is presented.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topology and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s for the DOLDL.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n abstract model, a set of definitions and theorems are described and proved. An algorithm which can optimize the double loop networks is presented. The optimal values of the topologic parameters for the DOLDL have been obtained by the algorithm, and these numerical results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bounds of the optimal diameter d and average hop distance a for this class of networks are [3N- 2]≤d≤[3N ] and (5N/9 (N-1))-(3N -1.8)<a<(5N/9(N-1)) (3N -0.9),respectively (N is the number of nodes in the network ). A class of the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s for the DOLDL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 of an adaptive fault-tolerant algorithm are proposed and analyzed. The correctness of the algorithm has also been verified by simulat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cal networks Loop networks Optimal topology Distributed routing algorith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graph neural networks embedded with multirelationships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for multiple mechanical faults
5
作者 Bin Wang Manyi Wang +3 位作者 Yadong Xu Liangkuan Wang Shiyu Chen Xuanshi Chen 《Defence Technology(防务技术)》 2025年第8期364-373,共10页
Fault diagnosis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within the domain of mach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Existing methods,however,often exhibit limitations in their scope of application,typically focusing on specific types o... Fault diagnosis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within the domain of machine and equipment management.Existing methods,however,often exhibit limitations in their scope of application,typically focusing on specific types of signals or faults in individual mechanical components while being constrained by data types and inherent characteristics.To address the limitations of existing methods,we propose a fault diagnosis method based on graph neural networks(GNNs)embedded with multirelationships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MIMF).The approach introduces a novel graph topological structure constructed from the features of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IMFs)of monitored signals and their multirelationships.Additionally,a graph-level based fault diagnosis network model is designed to enhance feature learning capabilities for graph samples and enable flexible application across diverse signal sources and devices.Experimental validation with datasets including independent vibration signals for gear fault detection,mixed vibration signals for concurrent gear and bearing faults,and pressure signals for hydraulic cylinder leakage characterization demonstrates the model's adaptability and superior diagnostic accuracy across various types of signals and mechanical syst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ult diagnosis Graph neural networks Graph topological structure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Feature learn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乐浪 徐楠 +3 位作者 陈余军 陈晓 安卫钰 王依一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74-1181,共8页
为解决可重构卫星在轨组装过程中信息系统重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基于SpaceWire总线构架,设计可重构信息网络系统的路由器及基于Dijkstra算法的计算机节点寻径算法。当信息网络系统拓扑构架变化后,计算机系统可根... 为解决可重构卫星在轨组装过程中信息系统重构的问题,提出一种可重构卫星信息网络系统,基于SpaceWire总线构架,设计可重构信息网络系统的路由器及基于Dijkstra算法的计算机节点寻径算法。当信息网络系统拓扑构架变化后,计算机系统可根据新构架下各路由器反馈的链路信息配置各路由器的逻辑地址,实时更新各路由器的路由表内容,解决不同功能模块之间互相感知、动态互联的问题。该系统能够满足可重构卫星在轨模块组装与重构时,功能模块之间对接、扩展以及信息网络实时动态构建等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构卫星 拓扑构架 信息网络系统 组装与重构 动态互联 自由扩展 动态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应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长开 刘彬 +2 位作者 解凯 李莹 张志学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8-24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趋势日益明显,作为城市轨道交通核心业务的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的研究与发展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需要对系统软件架构、数据交互、云平台部署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针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设计了应用和平台相互解耦的系统软件架构,在此基础上,针对平台层的数据库建模技术、数据订阅和发布技术,应用层的网络拓扑分析和数据分片等关键技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和论述。[结果及结论]系统软件平台和应用解耦以及规范接口定义、数据订阅与发布技术等相关技术的采用,有利于促进后期线网级电力调度应用分析业务的不断扩展。多节点分布式实时数据库采用分片技术,一方面使得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更方便在云平台上进行容器化部署,另一方面在不中断业务运行情况下,解决了线网级电力调度系统实时数据库容量随着线路增建需要不断扩容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电力调度系统 系统架构 网络拓扑 云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
8
作者 李博通 孙铭阳 +5 位作者 张婧 陈发辉 陈晓龙 王永祺 武娇雯 魏然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134,共12页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 针对多环配电网的拓扑辨识问题,考虑到量测信息可能部分缺失的情况,提出了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的多环配电网拓扑辨识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拓扑辨识中相关性判断法应用于环状配电网的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欧氏距离的拓扑辨识判据。然后,针对量测信息缺失时的多环拓扑辨识问题,研究了利用深度神经网络融合欧氏距离判据的拓扑辨识方法。最后,在Matlab中利用MatPower搭建32节点“蜂巢”电网模型,在缺失不同比例的量测数据情况下验证方法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缺失大量量测数据时,所提方法仍有较高的拓扑辨识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氏距离 多环配电网 深度神经网络 拓扑辨识 量测信息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部联合网络的属性缺失图学习方法
9
作者 韩忠明 张舒群 +2 位作者 刘燕 胡启文 杨伟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5-63,共9页
针对图数据中普遍存在的节点属性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属性缺失图学习框架。该框架通过重构二部联合网络,将节点属性映射为边信息,使属性补全与图节点分类任务能够在统一框架下协同进行,灵活处理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缺失。并基... 针对图数据中普遍存在的节点属性缺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属性缺失图学习框架。该框架通过重构二部联合网络,将节点属性映射为边信息,使属性补全与图节点分类任务能够在统一框架下协同进行,灵活处理连续型数据和离散型数据缺失。并基于属性图的属性同质性和结构同质性,提出一种基于二部联合网络的属性缺失表示学习方法,引入边嵌入和注意力机制捕获二部联合网络中属性-属性与结构-属性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提升缺失属性学习。在4个基准图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在属性补全任务和后续节点分类任务中均优于基线方法,验证了该方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属性补全 节点分类 二部图 网络拓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
10
作者 刘妍蕾 李勇 +2 位作者 韩俊飞 王鹏 王蓓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5-272,共8页
【目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网络探测技术因效率和准确性不高,难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管理需求。尤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网络流量、结构和负载的统计与管理变得复杂,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难以迅速提出有效的... 【目的】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网络探测技术因效率和准确性不高,难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管理需求。尤其在电力通信网中,网络流量、结构和负载的统计与管理变得复杂,导致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网络管理技术人员难以迅速提出有效的补救方案,影响互联网服务质量和社会秩序。因此,提出了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旨在提高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方法】通过综合使用主动和被动探测的网络拓扑算法,并集成多种Agent和动态决策机制,显著提升了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主动式探测技术利用Traceroute算法发现网络中的活动设备和开放端口,而被动式探测技术根据SNMP等协议收集网络流量中的详细信息,两者结合获得更完整的网络资产视图。设计了融合主动式与被动式网络探测技术的模块部署与技术架构,并建立了分布式探测系统组织结构。【结果】仿真实验与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环境和流程下,与单一的被动式和主动式网络探测系统相比,网络协同探测系统在耗时较少的情况下,具有更强的通信性能和更短的探测时间。【结论】网络协同探测系统在仿真实验中展现出优越的通信性能和探测效率,能够在短时间内探知到更多的主机,且数据流量更大,覆盖范围更广,进一步验证了该系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际测试中,在包含多种操作系统的复杂网络环境下,基于多Agent模型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探知到的主机数量最多,且能够明确主机操作系统的组成。该系统不仅提高了网络探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而且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提升网络管理的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对网络安全和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于能够满足广泛工程需求的网络协同探测系统而言,其理论机理及探测时间仍然存在一定的优化和提升空间,这也是网络探测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探测 多AGENT模型 拓扑信息 决策算法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地址解析协议 通信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ceVPX背板交换网络双冗余互连可靠性分析
11
作者 吴侃侃 周军 +3 位作者 倪涛 李林伟 张小满 汪少林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5-50,共6页
SpaceVPX标准背板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双冗余交换网络互连拓扑是实现系统高可靠数据交换的关键。根据SpaceVPX插槽、背板配置规范及可靠性模型分类,建立了一种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分析了整机双冗余独立备份、交换机互连备份、功能节点交... SpaceVPX标准背板控制平面、数据平面双冗余交换网络互连拓扑是实现系统高可靠数据交换的关键。根据SpaceVPX插槽、背板配置规范及可靠性模型分类,建立了一种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分析了整机双冗余独立备份、交换机互连备份、功能节点交叉备份、功能节点交叉与交换机互连备份、全连接备份五种拓扑形式的系统可靠性概率。不同拓扑形式的可靠性概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功能节点交叉备份连接方式适用于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双冗余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VPX 交换网络可靠性模型 控制平面交换 数据平面交换 冗余备份 网络拓扑结构 可靠性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算互联综述
12
作者 张云勇 闫硕 +1 位作者 陈永铭 张启明 《电信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2-32,共11页
随着大模型参数量突破万亿规模,智算互联面临超大规模组网、低时延通信、高带宽同步等技术挑战。研究构建了包含吞吐量、时延、扩展比等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分析了大模型训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推理和边缘计算三大... 随着大模型参数量突破万亿规模,智算互联面临超大规模组网、低时延通信、高带宽同步等技术挑战。研究构建了包含吞吐量、时延、扩展比等指标的多维评价体系,分析了大模型训练、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推理和边缘计算三大应用场景的需求特点。通过对比主流科技企业的解决方案,总结了CLOS架构、Fat-Tree拓扑等创新实践,重点探讨了互联协议、网络拓扑、拥塞控制等关键技术,并展望了开放协议、光电融合等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表明,智算互联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为AI发展提供关键基础设施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算互联 大模型训练 网络拓扑 光电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无预测风电场日前拓扑优化
13
作者 黄晟 潘丽君 +3 位作者 屈尹鹏 周歧林 徐箭 柯德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的引入造成日前优化调控方案有效性的降低,增加了日内风机调控的难度。因此,文中充分发挥强化学习模型的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无预测风电场拓扑重构决策方案,并以DQN为框架展开。首先,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状态空间;然后,提出基于生成树的动作价值对解耦的动作空间优化方法,以最小化电压偏差和网损为目标建立优化评价体系,完成由历史实际出力数据到决策的映射关系构建,在避免引入预测误差的情况下实现风电场日前优化调控;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多层次经验指导的经验回放策略,提升算法的训练性能,保证算法的适用性。根据实际的风电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分析改进技术对DQN算法的影响和优化调控前后风电场的运行状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场 预测 深度Q网络 拓扑重构 电压控制 优化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智能应用的电力通信数据传输方案设计
14
作者 彭岚峰 章小宝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3-28,共6页
针对目前智能家居设备之间因严重依赖无线局域网而造成的数据传输功能不完善、数据共享度不足且无法完成数据的有效传输,进而难以实现智能控制的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数据传输解决方案。该方案将设备的数据信... 针对目前智能家居设备之间因严重依赖无线局域网而造成的数据传输功能不完善、数据共享度不足且无法完成数据的有效传输,进而难以实现智能控制的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家居数据传输解决方案。该方案将设备的数据信号转换为高频载波,再通过耦合器把高频载波耦合到电力线中进行传输。而接收端仅需将电力线上的信号数据加以解耦与调制,即可得到输入的原始数据信号,从而完成信号传输的流程。经过4项实验测试结果说明,所提解决方案能够较优地实现智能家居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并及时响应用户发出的控制请求,同时通信成功率可达到95%以上,对提升智能家居的整体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线载波通信 线路阻抗 信道噪声 智能网关 网络拓扑 数据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少类增强和远距离连通的不平衡节点分类
15
作者 韩忠明 张舒群 +1 位作者 刘燕 杨伟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683-2689,共7页
图数据在现实应用中普遍存在类不平衡分布问题,现有的生成式方法通过提出对应的生成策略来合成少类节点以增强原始类不平衡图。但这些方法主要关注数量补偿,在根据少类数量对其进行补偿时,某些节点可能会显著降低其他类的性能。为此,从... 图数据在现实应用中普遍存在类不平衡分布问题,现有的生成式方法通过提出对应的生成策略来合成少类节点以增强原始类不平衡图。但这些方法主要关注数量补偿,在根据少类数量对其进行补偿时,某些节点可能会显著降低其他类的性能。为此,从数量和拓扑两个角度来考虑少类生成方法以应对图上的不平衡问题,提出了基于少类增强和远距离连通的不平衡节点分类方法。在生成新少类节点平衡训练数据时,通过基于节点重要性的邻居采样方式来查找远距离潜在同类节点,减轻节点邻域高异类和自类标记节点连接弱带来的拓扑不平衡问题,合理增强不平衡图。在三个基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平衡节点分类任务中,其准确率、平衡准确率和F 1值指标均优于基线方法,并通过消融实验和应用实例分析等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神经网络 节点分类 少类增强 拓扑不平衡 数量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持续同调-CNN的灰度化光伏红外图像的识别和分类
16
作者 孙海蓉 唐振超 +1 位作者 张洪玮 周黎辉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1-328,共8页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对光伏红外热斑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准确率低、计算量大、光伏红外图像上热斑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持续同调的对灰度化光伏热斑图像提取拓扑特征的算法。首先,将光伏红外热斑图像灰度化;然后将灰度化之后的... 针对卷积神经网络对光伏红外热斑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准确率低、计算量大、光伏红外图像上热斑特征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持续同调的对灰度化光伏热斑图像提取拓扑特征的算法。首先,将光伏红外热斑图像灰度化;然后将灰度化之后的图像进行持续同调计算,得到条形码,从条形码中提取其拓扑特征组成新的图像;最后,用卷积神经网络对新的图像进行识别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灰度化后的光伏红外图像是一个单通道图像,计算量更小;提取的光伏红外热斑图像拓扑特征更易识别和分类,准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征提取 卷积神经网络 持续同调 拓扑数据分析 拓扑特征 识别和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FISCO BCOS与拓扑优化一致性算法的配电网多目标经济调度
17
作者 王桂兰 张成 周国亮 《计算机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48-361,共14页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高比例渗透、大量储能单元以及柔性负荷的加入,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现有经济调度较少考虑柔性负荷和储能单元的接入,收敛速度较慢。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FISCO BCOS平台下结合通信拓扑优化... 随着分布式能源的高比例渗透、大量储能单元以及柔性负荷的加入,主动配电网的优化调度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现有经济调度较少考虑柔性负荷和储能单元的接入,收敛速度较慢。结合国家“双碳”目标,提出FISCO BCOS平台下结合通信拓扑优化一致性算法的配电网多目标经济调度策略。该策略综合考虑发电机发电成本、污染气体排放、储能成本和柔性负荷用电效益,利用通信拓扑优化的一致性算法提高系统收敛速度,结合FISCO BCOS联盟链的存储和精简实用拜占庭容错(rPBFT)共识机制优化节点间的信息共享,降低领导节点的中心性,防止部分节点作恶,实现配电网多目标最优功率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配电网多目标调度经济调度策略收敛速度快,在领导节点切换、不同阶段节点退出与加入及功率交换指令变化、收敛系数变动场景下仍能较快收敛,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和稳定性,且收敛速度优于快速一致性算法,若目标权重系数选取恰当,经济与环境结果均优于多目标NSGA-II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配电网 区块链 FISCO BCOS平台 多目标调度 通信拓扑优化 一致性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图卷积和多角度拓扑细化的骨骼行为识别方法
18
作者 黄倩 苏新凯 +1 位作者 李畅 巫义锐 《计算机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20-226,共7页
由于人体骨架是一个天然存在的拓扑结构,因此图卷积网络(GCNs)被广泛地应用于基于骨骼的人体行为识别。然而,目前的基于GCN的方法只关注关节点对之间的低阶关系,而忽略了潜在的关节点在关节点群中的高阶关系。同时,现有的方法忽略了空... 由于人体骨架是一个天然存在的拓扑结构,因此图卷积网络(GCNs)被广泛地应用于基于骨骼的人体行为识别。然而,目前的基于GCN的方法只关注关节点对之间的低阶关系,而忽略了潜在的关节点在关节点群中的高阶关系。同时,现有的方法忽略了空间拓扑随时间的动态变化。这些不足影响了模型的表现。为此,利用K-NN计算出相关性高的关节点构成超边,提出了超图构建方法和超边图卷积来动态地学习关节点间的高阶关系。此外,设计了一个从时间和通道角度细化的拓扑图来学习帧级的和通道级的关节点对之间的相关性。最后,开发了一个多角度拓扑细化的超图卷积网络(HyperMTR-GCN)用于骨骼行为识别,其在NTU RGB+D和NTU RGB+D 120数据集上具有显著优势。具体地,所提方法在NTU RGB+D的X-sub基准上比2s-AGCN提高了3.7%,在NTU RGB+D 120的X-sub基准上比2s-AGCN提高了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识别 图卷积网络 超图神经网络 骨架建模 拓扑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理与生成对抗网络融合的谐波状态估计方法
19
作者 邵振国 谢雨寒 +1 位作者 林俊杰 陈飞雄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6683-6695,I0007,共14页
当电网因量测配置不足呈现不可观状态时,传统状态估计方法难以感知电网的谐波分布。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谐波传播机理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融合的谐波状态估计方法,以估计不可观节点的谐波状态。首先,采用... 当电网因量测配置不足呈现不可观状态时,传统状态估计方法难以感知电网的谐波分布。为此,该文提出一种谐波传播机理与生成对抗网络(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GAN)融合的谐波状态估计方法,以估计不可观节点的谐波状态。首先,采用网络拓扑等效法化简不可观区域,并推导不可观节点状态量与边界节点虚拟状态量间的谐波传递方程;其次,采用GAN构建谐波状态估计模型,并以谐波状态方程和谐波传递方程构建损失函数,在损失函数中引入了量测量的残差以及边界节点虚拟状态量的均方误差作为机理惩罚项,通过谐波机理方程约束模型的训练过程;此外,分别采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残差网络以及卷积神经网络改进生成器和判别器的结构,并采用图像块GAN实现判别器对数据的局部判别,从而增强模型的特征挖掘能力;最后,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测试,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谐波状态估计 机理-数据融合 网络拓扑等效 生成对抗网络 可观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相似性的机会网络链路预测
20
作者 刘琳岚 唐家威 朱文俊 《工程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共10页
机会网络是一种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相遇机会实现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可应用于野生动物追踪、水下营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等场景。相较于普通网络,机会网络具有节点连接稀疏、网络结构复杂及拓扑变化频繁等特点,给机会网络带来挑战。本文提... 机会网络是一种利用节点移动带来相遇机会实现通信的自组织网络,可应用于野生动物追踪、水下营救、偏远地区网络覆盖等场景。相较于普通网络,机会网络具有节点连接稀疏、网络结构复杂及拓扑变化频繁等特点,给机会网络带来挑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相似性的机会网络链路预测模型(FS-ET)。首先,采用Graph2vec模型表征网络得到其样本熵和模型训练时长,基于二者选取合适的切片时长,将动态网络进行切片生成离散的网络演化序列。然后,采用基于GraphSAGE的节点嵌入模型提取节点潜在特征,并结合节点的连接时长计算节点对的潜在特征相似性;通过分析节点与多阶邻居的连边关系,根据节点局部连接信息计算节点对的拓扑结构相似性;采用L2范数对潜在特征相似性及拓扑结构相似性进行融合。最后,改进趋势移动平均法对历史信息进行时序特征提取,并提取融合后节点相似性的时序特征,得到未来节点间产生连接的可能性。在ITC、MIT、Infocom05和Infocom06共4个真实机会网络数据集上进行了切片、模型复杂度、泛化性、有效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与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网络嵌入补充网络域中相似性模型(NESND)、端到端链路预测模型(E-LSTM-D)、非线性链路预测模型(GCN-GAN)、结构嵌入门控循环单元的预测模型(SE-GRU)、一种新的端到端链路预测模型(GC-LSTM)等相比,本文提出的FS-ET模型提升了0.5%~24.8%的AUC和1.07%~22.77%的F1-score,相较于其他基线模型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验证了本文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会网络 链路预测 节点嵌入 节点潜在特征相似性 节点拓扑结构相似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