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硫化氢信号分子介导S-烯丙基-L-半胱氨酸调控水稻镉胁迫
1
作者 火兴宇 张宇 +4 位作者 王常荣 齐麟 刘斌 黄雁飞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60-1168,共9页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 土壤Cd污染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Cd在水稻籽粒中累积,从而给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硫化氢(H2S)作为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在调控植物重金属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利用水培试验研究了具有内源H2S供体功能的大蒜提取物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调控水稻Cd胁迫的潜在机制。选用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作为试验材料喷施系列浓度SAC,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含量随时间延长持续增加,12 h后与对照(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44.57%和83.22%。采用荧光标记法对水稻幼苗叶片和根部的测定结果也表明H2S荧光强度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254.55%和700.25%。进一步对水稻幼苗地上部和根部H2S主要合成酶L-半胱氨酸脱硫酶(LCD)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喷施0.2 mmol·L^(-1)SAC后地上部和根部LCD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94.17%和41.05%。喷施0.2 mmol·L^(-1)SAC后对水稻抗氧化酶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水稻幼苗地上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增加32.36%、26.69%、24.87%,根部分别显著增加38.61%、11.99%、62.93%。地上部和根部丙二醛(MDA)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37.37%和28.54%。对水稻幼苗Cd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地上部和根部Cd含量与CK处理相比分别显著降低18.07%和46.05%。研究表明,喷施SAC诱导了幼苗LCD活性,促进了水稻合成H2S信号分子,调控了水稻Cd胁迫和转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丙基-L- 硫化氢 信号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烯丙基半胱氨酸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一氧化氮水平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严婧婷 张容 +3 位作者 徐诗强 高成志 杜晶 胡霞敏 《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期22-27,共6页
目的探讨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NO)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对照组(高脂饲料)和SAC小、中、大剂量组(高脂饲料+25,50,100 mg·kg-1... 目的探讨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对高脂血症大鼠一氧化氮(NO)水平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成7组,各6只: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对照组(高脂饲料)和SAC小、中、大剂量组(高脂饲料+25,50,100 mg·kg-1SAC),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L-精氨酸组(普通饲料+L-精氨酸20 mg·kg-1)和L-精氨酸+SAC组(普通饲料+50 mg·kg-1SAC+20 mg·kg-1L-精氨酸)于给药后4 h处死。测定血清、肝脏和肾脏中NO水平、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抗氧化指标和血清L-精氨酸含量。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SAC治疗组血清、肝脏和肾脏中NOS活性显著降低(P<0.05),SAC小、中、大剂量组血清中L-精氨酸浓度分别为(8.25±1.15),(7.76±1.24)和(7.22±1.64)μg·m L^(-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下降。与L-精氨酸组比较,L-精氨酸+SAC组血清、肝脏和肾脏中NOS活性均下降。SAC大剂量组血清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增加,谷胱甘肽(GSH)水平上升(P<0.01),丙二醛(MDA)水平降低。结论 SAC可以通过降低NOS活性和L-精氨酸浓度来抑制NO的产生,发挥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丙基 高脂血症 一氧化氮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含量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蓓妤 朱依谆 杨萍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8-70,87,共4页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定量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ZORBAX Eclipse XDB-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组成:1‰甲酸水-甲醇(95∶... 目的建立液质联用(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定量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方法。方法采用LC-MS法检测,ZORBAX Eclipse XDB-C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组成:1‰甲酸水-甲醇(95∶5),流速:0.8 mL/min;柱后分流检测,分流比2∶1;柱温:25℃;ESI电离源:负离子检测模式;干燥气流速:10.0 L/min;雾化室压力:30 psig;干燥气温度:350℃。选择离子方式检测(SI M):S-烯丙基-L-半胱氨酸m/z160和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m/z176。结果S-烯丙基-L-半胱氨酸在0.062 5~2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测限0.01μg/mL,日内RSD4.11%、日间RSD4.49%,方法平均回收率为101.63%。结论此方法简单、准确,适于分析测定大蒜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含量,并且测得该提取物中S-烯丙基-L-半胱氨酸的平均含量为0.514μg/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丙基-L- s-丙基-L-亚砜 液质联用 大蒜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肝星状细胞线粒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张笔觅 孙瑞波 +2 位作者 吕智超 杨明静 李万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35期220-222,255,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GSAC)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GSAC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微板法测定GSAC对培养24 h细胞线粒体代谢甲基噻唑基四唑(MTT)的影响,以罗丹明123作为染料,... [目的]通过研究γ-L-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GSAC)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探讨GSAC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方法]利用微板法测定GSAC对培养24 h细胞线粒体代谢甲基噻唑基四唑(MTT)的影响,以罗丹明123作为染料,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结果]GSAC具有抑制HSC-T6线粒体代谢MTT的作用,IC50值为0.835 mg/ml;GSAC引起线粒体膜电位崩溃,所有GSAC处理组(0.2、0.4与0.8 mg/ml)罗丹明123荧光强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GSAC可破坏HSC-T6细胞线粒体功能,提示其对肝纤维化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L谷酰S丙基L 肝星状细胞 线粒体膜电位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水稻砷转运影响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郎耀臻 刘斌 +4 位作者 王常荣 刘仲齐 孔维勇 刘月敏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6-1443,共8页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水稻籽粒和营养器官中总As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3%和20.6%,但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增加了72.4%;荧光染色观察试验表明旗叶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同时SOD和CAT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61.8%和105.3%。喷施SAC后水稻顶端第一节中Lsi6转运子编码基因以及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59.8%和36.3%,据此推测喷施SAC可能显著降低了水稻从通向旗叶膨大维管束流中卸载As^(Ⅲ)和向连接稻穗弥散维管束装载As^(Ⅲ)的能力,导致籽粒中总As含量显著降低而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升高。旗叶植物螯合素(PCs)合成酶OsPCS1和负责向细胞液泡中转运As^(Ⅲ)的OsABCC1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上调57.6%和61.0%,表明喷施SAC增加了旗叶合成PCs并向液泡中区隔As^(Ⅲ)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叶片的As^(Ⅲ)胁迫。水稻根部Lsi1、Lsi2、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了27.2%、23.8%、29.5%,表明水稻根部对As^(Ⅲ)的吸收、转运能力降低,同时可能也预示着As^(Ⅲ)向木质部导管中装载As^(Ⅲ)的能力降低。综上,喷施SAC通过调控As^(Ⅲ)转运子编码基因表达降低了水稻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同时缓解了As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丙基-L- 转运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晚稻籽粒中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程六龙 黄永春 +4 位作者 周桂华 刘仲齐 张长波 王常荣 王晓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4-2142,共9页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5~0.4 mmol·L^-1的SAC。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时,即可使晚稻籽粒中Pb含量显著降低34.04%,但是随着SAC喷施浓度增加,籽粒中Pb含量并未出现持续降低趋势。对籽粒中6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AC对K、Mg、Ca、Fe、Zn 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Mn元素含量,最高降低幅度达21.93%。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后,地上部所有营养器官中Pb含量与对照(不添加SAC处理)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随着SAC喷施浓度升高,地上部各营养器官中Pb含量出现逐渐升高趋势,但是喷施SAC对水稻根系中Pb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0.1 mmol·L^-1SAC显著降低了Pb由根向第三节间的转移系数(TF第三节间/根)和由第三节间向第二节的转移系数(TF第二节/第三节间),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29.77%和24.25%,但是显著增加了Pb由第一节间向穗轴的转移系数(TF穗轴/第一节间)、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穗轴)和旗叶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旗叶),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22.40%、25.35%、16.35%。研究推测,喷施低浓度SAC降低水稻籽粒中Pb含量可能与显著降低根系向水稻地上部营养器官转运P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丙基-L-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代谢途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华敏 张新岭 +2 位作者 尹守恒 王利亚 李冰冰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21-233,共13页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 葱属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属之一,包括大蒜、洋葱、大葱、韭菜等多种具有独特辛辣风味的蔬菜作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葱属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是葱属植物各种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前体物质,由于其赋予葱属植物独特的辛辣风味和药用价值,因此研究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具有重要意义。在葱属植物中已发现7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这些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主要在叶片中先经谷胱甘肽途径合成,再转运到鳞茎等贮藏器官的细胞质中积累。目前,关于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降解的研究较多,而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研究则较少。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是植物硫代谢的下游产物,上游涉及含硫化合物的吸收、转运、半胱氨酸和谷胱甘肽的代谢等过程,这些代谢过程的变化可能影响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今后,应加强以下两方面的研究:一方面,继续克隆鉴定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基因,并研究其功能;另一方面,加强葱属植物硫代谢的研究,为研究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生物合成的调控奠定基础。该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葱属植物S-烷(烯)基半胱氨酸亚砜的代谢途径以及利用分子育种技术调控葱属植物的风味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葱属植物 s-烷()基亚砜 风味物质 代谢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大鼠肝脏中S-腺苷甲硫氨酸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 被引量:2
8
作者 张宁 汪文龙 +6 位作者 李韵晴 王新航 司露露 唐深 陆彩玲 秦富 李习艺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883,共5页
建立了同时检测大鼠肝脏中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肝脏样品匀浆后用5.0 mmol/L NH4Ac+0.4%HAc+2%甲醇提取,采用CORTES UPLC-C18+柱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下,以多反应监测... 建立了同时检测大鼠肝脏中S-腺苷甲硫氨酸(SAM)和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H)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肝脏样品匀浆后用5.0 mmol/L NH4Ac+0.4%HAc+2%甲醇提取,采用CORTES UPLC-C18+柱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正离子模式(ESI+)下,以多反应监测(MRM)检测,外标法定量。SAM在0.1~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7);SAH在0.01~0.2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SAM和SAH的方法定量限(S/N>10)分别为0.250、0.025μg/g;幼年SD大鼠肝脏中SAM和SAH的含量分别为86.34±5.54μg/g、17.73±2.24μg/g;相对标准偏差分别是6.4%和11.5%。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适用于大鼠肝脏组织中SAM和SAH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s-腺苷甲硫 s-腺苷同型 大鼠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烯丙基半胱氨酸浓度的测定及组织分布
9
作者 严婧婷 胡霞敏 曾繁典 《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7期847-850,共4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浓度的方法,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以50 mmo.lL-1醋酸盐缓冲液(pH 5.8):甲醇:乙腈(50:22:28)为流动相;柱温为35℃,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组织烯丙基半胱氨酸(SAC)浓度的方法,并进行组织分布研究。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色谱柱,以50 mmo.lL-1醋酸盐缓冲液(pH 5.8):甲醇:乙腈(50:22:28)为流动相;柱温为35℃,荧光检测激发波长为350 nm,发射波长为455 nm。样品的预处理后邻苯二甲醛(OPA)-2巯-基乙醇柱前衍生;进样10μL。结果血清样品在2~120 mg.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组织样品在2~120 mg.g-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浓度的萃取回收率为70.9%~83.5%;相对回收率为90.2%~110.0%;日内、日间RSD为4.1%~7.7%。肾脏达峰浓度Cm ax为65.7 mg.kg-1,肝脏为58.1 mg.kg-1,脾脏为51.3 mg.kg-1,心脏为43.3 mg.kg-1,肺为35.1 mg.kg-1,脑组织为26.7 mg.kg-1;各组织AUC0-8肾脏为171.9 mg.h.kg-1,心脏为113.9 mg.h.kg-1,肝脏为107.2 mg.h.kg-1,脾脏为90.4 mg.h.kg-1,肺为93.6 mg.h.kg-1,脑组织为79.8 mg.h.kg-1。结论该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选择性强,SAC在大鼠体内分布广泛,其中肾脏分布较多,而在脑组织中分布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基 血清浓度 组织分布 色谱法 高效液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中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对食品加工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刘玲 石飞 +1 位作者 闫凤娇 白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5,共6页
目的:比较大蒜中提取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γ-谷氨酰-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methyl-cysteine,γ-GMC)、γ-谷氨酰-丙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propyl-cysteine,γ-GPC)及人工合成的γ-谷氨酰-丁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butyl... 目的:比较大蒜中提取的γ-谷氨酰半胱氨酸衍生物γ-谷氨酰-甲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methyl-cysteine,γ-GMC)、γ-谷氨酰-丙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propyl-cysteine,γ-GPC)及人工合成的γ-谷氨酰-丁基-半胱氨酸(γ-glutamyl-butyl-cysteine,γ-GBC)对食品加工中产生的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s)的抑制作用。方法:在加入抑制剂条件下,通过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检测反应初产物乙二醛、果糖胺生成量的变化;运用荧光法检测戊糖素和荧光性AGEs在反应过程中生成量的变化;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终产物羧甲基赖氨酸(carboxymethyl lysine,CML)生成量的变化。结果:γ-GMC和γ-GPC对早中期反应产物抑制效果较好,而γ-GBC对末期产物抑制效果明显,3种抑制剂对于抑制荧光性产物效果相似。结论:3种半胱氨酸衍生物均可抑制晚期糖基化反应,因其取代基不同而对糖基化反应产物抑制效果不同,但对荧光性交联产物抑制能力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甲基- γ--丙基- γ--丁基- 糖基化终产物 抑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酶法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明刚 姚忠 +4 位作者 李松 周治 荀志金 徐虹 韦萍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2期338-341,共4页
以Bacillus 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S-苄基-L-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了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酶浓度、供体/受体比以及投料方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 以Bacillus subtilisNX-2产γ-谷氨酰转肽酶为催化剂,以L-谷氨酰胺和S-苄基-L-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转肽反应合成了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考察了反应时间、初始酶浓度、供体/受体比以及投料方式等条件对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L-谷氨酰胺浓度为20 mmol/L,S-苄基-L-半胱氨酸浓度为20 mmol/L,酶浓度为0.0208 U/mL以及pH 9条件下,于40℃水浴中反应3 h,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得率为5.14 mmol/L,对谷胺酰胺的转化率为25.7%。采用分批投料方式可有效提高谷氨酰供体转化率。S-苄基-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以三氟甲磺酸脱除苄基保护基,经RPC纯化后可得产物GGC,产物纯度为91.2%,收率为7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酰胺转肽酶 s-苄基-γ-L--L- γ-L--L- 脱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及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疗效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田丹丹 张程达 +5 位作者 王连珂 葛梦颍 侯全亮 吴越 李媛媛 张卫东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96-1400,1407,共6页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MTR)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疗效的关系及基因与环境在治疗效果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9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血浆同型... 目的分析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MTHFR)和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MTR)多态性与口服叶酸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疗效的关系及基因与环境在治疗效果中的交互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6—9月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检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住院HHcy患者515例为研究对象。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叶酸(5 mg/d)治疗90 d。治疗中期(叶酸补充45 d)行第1次电话随访,治疗结束(叶酸补充90 d)行第2次电话随访,督促患者遵循医嘱服药,并在治疗结束后到医院复查血浆Hcy水平。按照复查血浆Hcy水平将患者分为失败组(Hcy≥15.0μmol/L)和成功组(Hcy<15.0μmol/L)。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选取MTHFR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和MTR上1个SNP位点,分别为:rs1801133、rs1801131和rs1805087;采用Sequenom公司的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系统(Mass Array系统)检测基因分型和等位基因,采用多因素降维法(MDR)分析基因-环境交互作用。结果随访结束后,剔除服药依从性差或者失访患者131例,剔除两次服药依从性均一般的患者125例,剩余259例。其中失败组115例,成功组144例。失败组患者糖尿病病史发生率、高血压病史发生率、冠心病病史发生率、基线血浆Hcy水平均高于成功组(P<0.05)。成功组3个SNP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rs1801133:χ2=0.11,P=0.170;rs1801131:χ2=0.00,P=1.000;rs1805087:χ2=0.01,P=0.860)。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rs1801133位点的TT基因型、T等位基因,rs1801131位点的AC基因型、AC+CC基因型、C等位基因与叶酸治疗HHcy疗效有回归关系(P<0.05)。MDR软件结果显示,最优模型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和rs1801133的三因素交互模型(P<0.05)。结论 MTHFR rs1801133位点的TT基因型和等位基因T可增加叶酸治疗HHcy失败的风险;rs1801131位点的AC基因型、AC+CC基因型和等位基因C可降低叶酸治疗HHcy失败的风险。MTR rs1805087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叶酸治疗HHcy疗效无回归关系。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rs1801133位点对叶酸治疗HHcy的疗效具有交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甲基四氢叶还原酶(NADPH) 5-甲基四氢叶-s-甲基转移酶 基因多态性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小麦水分胁迫中的表达 被引量:9
13
作者 李昌澎 周琳璘 +4 位作者 陈亮 黄林周 陈晓杰 王宇珅 胡银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在正常供水、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和... 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在正常供水、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小麦叶片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有一定量的表达,SAMS和SAMDC基因在水分胁迫早期(PEG-6000胁迫6、12、244、8 h)上调表达,水分胁迫后期(PEG-6000胁迫75 h)表达量下降;复水后3~6 h上调表达,复水9 h后表达量下调至对照水平。-γECS基因在水分胁迫阶段呈上调表达,复水后表达量下调至对照水平。可见,小麦SAMS、SAMDC和-γECS基因的表达都受水分胁迫诱导,同时,SAMS与SAMDC基因还参与水分胁迫后的复水调节,说明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在小麦抗旱节水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s-腺苷甲硫代谢途径 表达模式 s-腺苷甲硫合成酶(SAMS) s-腺苷甲硫脱羧酶(SAMDC) γ-合成酶(-γ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磷酰胺激活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英 邹晓华 +3 位作者 付再林 方慧 陈素红 吕圭源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87-1390,共4页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CP)在体内对小鼠肝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Ⅰ(mGST-Ⅰ)活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用苯巴比妥75 mg·kg-1诱导小鼠CYP2B后,ip CP,测定9 h内mGST-Ⅰ酶活性,观察二巯基丁二醇(DTT)对酶激活的逆转作用和巯基烷化剂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对酶再激活效应,用SDS-PAGE和负染凝胶法评价CP对mGST-Ⅰ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CP引起小鼠微粒体中mGST-Ⅰ活性增加;NEM在mGST-Ⅰ半胱氨酸-49-巯基(cys-49-SH)上的活化效应减弱,而CP引起的mGST-Ⅰ激活效应不被二硫键还原剂DTT逆转。激活的mGST-Ⅰ电泳图谱未见蛋白分子量变迁及蛋白表达增加。结论大剂量CP致mGST-Ⅰ激活效应机制主要是酶分子cys-49-SH上单个巯基的修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磷酰胺 微粒体 甘肽s-转移酶Ⅰ 二巯基丁二醇 N-乙基马来酰亚胺 -49-巯基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制剂中的有关物质 被引量:3
15
作者 吴薇 张劲松 +2 位作者 俞建生 姚黎栋 谢志鹏 《医药导报》 CAS 2008年第7期846-847,共2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同时测定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及注射用灭菌粉末中4种有关物质。方法色谱柱:Supelcosil LC-SCX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0.1mol·L-1甲酸铵溶液(用甲酸调节pH值至2.8),柱温: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峰与各杂质峰均能良好分离。杂质腺苷、腺嘌呤、S-腺苷-L-高半胱氨酸和甲硫腺苷的浓度分别在0.96~19.27,0.95~18.93,1.03~20.64和2.11~42.16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收率分别为100.6%,100.1%,98.2%和99.3%,RSD分别为1.3%,0.8%,0.5%和1.1%(n=12)。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好,可用于1,4-丁烷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原料和制剂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4-丁烷二磺腺苷蛋 腺苷 腺嘌呤 s-腺苷-L- 甲硫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分离鉴定及抗氧化性 被引量:9
16
作者 刘玲 陈琭璐 +2 位作者 张瑶 白冰 纪淑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68-274,共7页
为了研究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活性,该文利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制备液相技术从大蒜中分离得到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allyl-L-cysteine sulfoxide,ACSO)和γ-谷氨酰-S-烯丙基-L-半... 为了研究大蒜烯丙基硫化物的抗氧化活性,该文利用离子交换层析与制备液相技术从大蒜中分离得到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llyl-L-cysteine,SAC)、S-烯丙基-L-半胱氨酸亚砜(S-allyl-L-cysteine sulfoxide,ACSO)和γ-谷氨酰-S-烯丙基-L-半胱氨酸(γ-L-glutamyl-S-allyl-L-cysteine,GSAC)3种水溶性烯丙基硫化物。分离产物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联用(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mass/mass spectrometry,HPLC-ESI-MS/MS)、核磁共振氢谱(proton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H NMR)和核磁共振碳谱(carbon-13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3C NMR)技术及比旋光度检测方法鉴定,并与合成标准品比对分析确定。同时,该文以具有半胱氨酸结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为参照测定了SAC、ACSO、GSAC的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及铁离子螯合能力。结果表明,SAC和GSAC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较高(73.55%,72.68%)且与GSH(71.14%)无显著性差异(P<0.05);SAC和ACSO对铁离子的螯合率较高(81.21%,79.18%)且与GSH(78.13%)无显著性差异(P<0.05),尤其是GSAC对铁离子螯合率(92.76%)显著性高于GSH(P<0.05),证实了3种硫化物均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研究结果进一步解释和阐述大蒜硫化物的螯合能力,进而为大蒜硫化物以抗氧化为基础的其他功能活性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 鉴定 螯合 s-丙基-L- s-丙基-L-亚砜 γ--s-丙基-L-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左春林 杨明功 +5 位作者 刘树琴 王长江 贾敬华 王佑民 章秋 邓大同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6-439,共4页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 目的研究甲硫氨酸合成酶(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鉴定安徽地区562例汉族人MS基因A2756G多态性基因型,比较对照组、2型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各组间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安徽地区汉族人群存在MS基因A2756G多态性,其G等位基因频率与西方人群比较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的MS不同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MS基因A2756G多态性与安徽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遗传易感性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并发症 脑梗死/并发症 5-甲基四氢 - s-甲基转移酶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胞杆菌培养上清赖氨酸含量分析及高产赖氨酸突变株的筛选
18
作者 王升平 范觉鑫 +2 位作者 李丽立 张彬 蒋竹英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9-104,共6页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从动物肠道分离得到112株芽胞杆菌,其培养物通过离心过滤后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分离得到的100多株芽胞杆菌进行上清氨基酸分析,采用打孔法测定芽胞杆菌对大肠杆菌O8株的抑制效果,通过紫外诱变和S-(2-氨乙基)-L-... 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从动物肠道分离得到112株芽胞杆菌,其培养物通过离心过滤后采用氨基酸全自动分析仪对分离得到的100多株芽胞杆菌进行上清氨基酸分析,采用打孔法测定芽胞杆菌对大肠杆菌O8株的抑制效果,通过紫外诱变和S-(2-氨乙基)-L-半胱氨酸筛选对菌株进行选育。结果发现,不同芽胞杆菌菌株产赖氨酸能力相差较大,其中产赖氨酸水平高、抑菌性好的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A105,上清赖氨酸水平超过0.3g/L。将枯草芽胞杆菌PA105进行紫外诱变和AEC筛选,获得产赖氨酸高且抗菌的突变菌株枯草芽胞杆菌PL83,上清赖氨酸水平达到0.582g/L,几乎比常规菌株提高了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芽胞杆菌 培养液 s-(2-乙基)-L-(AE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光谱法测定大蒜中三种含硫氨基酸与BSA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星星 张翔 黄雪松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3483-3488,共6页
大蒜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脱氧蒜氨酸(SAC)、蒜氨酸(SACS)、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这些活性应当与上述含硫氨基酸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为探明... 大蒜中的含硫氨基酸,如脱氧蒜氨酸(SAC)、蒜氨酸(SACS)、 S-烯丙基巯基半胱氨酸(SAMC),具有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生理、药理活性,这些活性应当与上述含硫氨基酸和存在于生物体内的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直接关系。为探明其关系,本文以牛血清蛋白(BSA)为模型蛋白,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pH 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大蒜中SAC, SACS, SAMC与BSA的相互作用。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以280 nm为激发波长,扫描300~400 nm的荧光发射光谱;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扫描SAMC的300~400 nm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结果分析表明:BSA与SAC, SACS的猝灭类型是动态猝灭。BSA与SAMC的猝灭类型是静态猝灭,在298和310 K下两者的结合常数分别为6.18×10^3和5.54×10^3 L·mol^-1,结合作用较强;对应温度下BSA与SAMC均近似为1个结合位点,可形成1∶1的复合物,推断其在生物体内能被较好的储存与转运;两者的结合距离为1.61 nm。两者结合的热力学参数在298和310 K下的ΔG分别为-21.63和-22.21 kJ·mol^-1,说明反应是一个自发进行的过程;其ΔH为-7.06 kJ·mol^-1;在298和310 K温度下的ΔS分别为48.89和46.99 J·mol^-1·K^-1,结合ΔH和ΔS的大小可判断两者的结合以静电引力作用为主。研究表明SAMC与BSA的结合作用较强,为其可作为药物分子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这些结果也为进一步研究三种含硫氨基酸与BSA等大分子的相互作用、开发与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氧蒜 s-丙基巯基 牛血清白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保护药物^(35)S-SPRC的制备及其生物分布定量研究
20
作者 沈海星 张金莲 +1 位作者 孙丽 朱建华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5-568,共4页
目的制备心肌保护药物35S-炔丙基半胱氨酸(35S-propargyl-cysteine,35S-SPRC)并以其为示踪剂研究SPRC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以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非标记的SPRC,通过冷试验确定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及分析鉴定方法。在此基础... 目的制备心肌保护药物35S-炔丙基半胱氨酸(35S-propargyl-cysteine,35S-SPRC)并以其为示踪剂研究SPRC在SD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方法以半胱氨酸为起始原料合成非标记的SPRC,通过冷试验确定合成路线、反应条件及分析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以35 S-L-半胱氨酸为原料合成35 S-SPRC,35 S-SPRC的鉴定采用TLC法及放射自显影法。按实验要求,将35S-SPRC配制成一定比活度的放射性溶液。取SD大鼠18只,随机分成3组,按15mg/kg的剂量通过灌胃给药35S-SPRC。在不同时相将大鼠处死,取各脏器,称重、匀浆、消化,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测定各样本的放射性活度。结果最终产物35S-SPRC的TLC结果与SPRC完全一致,35S-SPRC的放化纯度大于95%。大鼠体内的生物学分布表明,35S-SPRC在大部分器官内0.5h达到峰值。结论运用35S-SPRC能准确地测定SPRC在大鼠体内的生物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5s-丙基(35s-SPRC) 液体闪烁测量 生物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