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三甲基-L-半胱氨酸对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
1
作者 曹正国 田超 +2 位作者 钟苏权 周琳雄 陈桂柳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1期10-14,共5页
目的:体外观察纺锤体驱动蛋白Eg5抑制剂S-三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T)比色法、TUNEL染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目的:体外观察纺锤体驱动蛋白Eg5抑制剂S-三甲基-L-半胱氨酸(STLC)对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Eg5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MTT)比色法、TUNEL染色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LC对人膀胱癌BIU-87细胞的细胞周期、生长抑制率、凋亡指数、Eg5 mRNA及其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将STLC与BIU-87细胞共孵育,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可见随着STLC作用时间延长至16 h,细胞有丝分裂周期中G2/M期的BIU-87细胞明显增多(29.6%),且细胞发生凋亡的比例也有明显增加的趋势。统计分析显示,与0 h相比,STLC处理16 h时细胞凋亡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去除STLC后再培养,于不同时间点收集细胞,结果表明STLC去除后BIU-87细胞周期进程开始恢复,与去除1 h时G2/M期细胞比例(34.84%)相比,去除3 h后G2/M期细胞比例(24.9%)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凋亡比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与对照组相比,STLC处理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STLC处理组Eg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STLC可有效抑制Eg5基因表达并诱导人膀胱尿路上皮癌BIU-87细胞凋亡,为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药物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上皮癌 细胞凋亡 Eg5基因 s-三甲基-l-半胱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柱甲基化法自动合成(S-[^(11)C]甲基)-L-蛋氨酸和(S-[^(11)C]甲基)-L-半胱氨酸 被引量:5
2
作者 唐刚华 王明芳 +2 位作者 唐小兰 罗磊 甘满权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7-83,共7页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 用PETtrace回旋加速器通过核反应14N(p,α)11C生产11CO2,经甲烷循环碘化法和11CH3I全自动合成系统制备11CH3I,合成时间约为1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30%。采用(S [11C]甲基) L 蛋氨酸(11C MET)半自动合成装置,使11CH3I与前体L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盐酸盐的碱性溶液在SepPakPlusC18小柱上发生烷基化反应,并经SepPakPlusC18小柱分离,得11C MET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6min,放化产率大于85%,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约为90%。采用PET CS I型全自动合成模块,使11CH3I与前体L 半胱氨酸发生在柱烷基化反应,并经柱分离后得到(S [11C]甲基) L 半胱氨酸(11C CYS)注射液,烷基化反应时间约2min,未校正放化产率大于50%,放化纯度大于99%,对映纯度大于90%。制得的11C MET和11C CYS注射液可用于动物和人体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柱甲基化法 自动合成 (s-[^11C]甲基)-l- (s-[^11C]甲基)-l- 肿瘤代谢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显像剂 全自动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甲基-L-半胱氨酸的合成 被引量:1
3
作者 马程军 姚斐 张关永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370-372,共3页
以 L-半胱氨酸为原料 ,磷酸三甲酯为甲基化试剂合成了 S-甲基 - L-半胱氨酸。研究了 p H值、温度等反应条件对产品品质和收率的影响。发现在严格控制 p H为 7.0 ,反应温度不高于 37°C的条件下 ,并不出现消旋作用。
关键词 L- 甲酯 s-甲基-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合成S-甲基-L-半胱氨酸 被引量:1
4
作者 徐礼生 高贵珍 +5 位作者 曹稳根 赵亮 张兴桃 焦庆才 鲍妮娜 宋曼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5-660,共6页
通过密码子优化设计构建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单因素以及响应面法研究色氨酸合成酶基因工程菌制备S-甲基-L-半胱氨酸。结果表明,温度39℃、pH 8.5、L-丝氨酸浓度360mmol/L,反应平衡时间20 h,S-甲基-L-半胱氨酸的质量浓度为40.49 g/L。
关键词 合成酶 s-甲基-l- L-丝 甲硫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在甲基循环中的代谢调节 被引量:5
5
作者 廖素环 施李鸣 +3 位作者 温荣辉 蹇慧 刘芳 黄伟坚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118,共4页
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Adohcyase)广泛存在生物体内,其功能主要是催化细胞S-腺苷高半胱氨酸(Adohcy)可逆水解生成腺苷(Ado)和高半胱氨酸(Hcy)。论文主要阐述了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调节S-腺苷高半胱氨酸、S-腺苷甲... 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Adohcyase)广泛存在生物体内,其功能主要是催化细胞S-腺苷高半胱氨酸(Adohcy)可逆水解生成腺苷(Ado)和高半胱氨酸(Hcy)。论文主要阐述了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在真核生物细胞中调节S-腺苷高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腺苷、高半胱氨酸的代谢途径和S-腺苷高半胱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的代谢途径,以及酶在控制细胞中S-腺苷高半胱氨酸水平和调节甲基循环中的代谢作用和其应用研究近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高水解酶 代谢途径 调节 甲基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孙晓红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虹 冯爱萍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草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草菇SAHH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菇SAHH长度为1868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由12个外显子...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cDNA序列设计引物,以草菇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获得草菇SAHH基因的全长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草菇SAHH长度为1868bp,编码430个氨基酸残基,基因由12个外显子和11个内含子组成,将草菇SAHH基因推断的氨基酸序列与其它物种的SAHH基因氨基酸序列进行比较发现,SAHH基因保守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菇 s-腺苷-l-水解酶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低温条件下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7
作者 汪虹 陈明杰 +1 位作者 冯爱萍 乔娜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1,共8页
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草菇V23菌株的Cor3基因... 将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菌株V23和耐低温诱变菌株VH3的菌丝体在4℃下处理不同时间后,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中的双标准曲线法研究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同源基因Cor3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低温处理后,草菇V23菌株的Cor3基因表达量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呈不断下降趋势,10h时,其表达量仅为对照的7%。而VH3菌株Cor3基因4℃处理2h表达量明显上升,为对照的1.8倍,处理4h和6h表达量降低,分别为对照的80%和90%,处理8h的表达量又上升,为对照的1.4倍,随后下降,处理10h表达量最低,为对照的60%。根据结果初步推测Cor3基因与草菇低温耐受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诱导基因表达 低温耐受性 实时定量PCR s-腺苷-l-水解酶 草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中老年奶粉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 被引量:8
8
作者 廖且根 李伟红 罗林广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91-494,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对中老年奶粉中的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样品经三氯乙酸和乙腈提取后,用氯甲酸乙酯在乙醇吡啶介质中衍生,衍生物经HP-5MS色谱柱分离并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甲... 采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仪对中老年奶粉中的甲基硒代半胱氨酸进行定性确证和定量分析。样品经三氯乙酸和乙腈提取后,用氯甲酸乙酯在乙醇吡啶介质中衍生,衍生物经HP-5MS色谱柱分离并使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线性范围为0.005~1.0 mg/L,方法检出限和定量下限分别为0.01、0.05 mg/kg。奶粉样品在0.05、0.2、0.4 mg/kg 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9%~86%,相对标准偏差为2.8%~4.0%。该方法能满足中老年奶粉中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的质量控制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硒代 气相色谱-重四极杆质谱仪 中老年奶粉 氯甲乙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N标记S-苄基-L-半胱氨酸含量及其同位素丰度检测 被引量:5
9
作者 宋明鸣 杜晓宁 《同位素》 CAS 2010年第4期221-224,共4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发酵液中15N标记S-苄基-L-半胱氨酸(S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采用Cosmosil C18(5μm,150 mm×4.6 mm)色谱柱为分离柱,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剂,0.05 mol/L乙酸钠缓冲溶液(pH=6.5,含10 mL/L N,N-二甲基... 建立了一种测定发酵液中15N标记S-苄基-L-半胱氨酸(SBC)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该方法采用Cosmosil C18(5μm,150 mm×4.6 mm)色谱柱为分离柱,2,4-二硝基氟苯为衍生剂,0.05 mol/L乙酸钠缓冲溶液(pH=6.5,含10 mL/L N,N-二甲基甲酰胺)与V(乙腈)∶V(水)=3∶1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350 nm,柱温为30℃;并采用微量高温燃烧-质谱法对15N标记SBC样品的同位素丰度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SBC浓度为0.2~1.0 g/L时,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y=3×106x-4.16×104,R2=0.998 6,平均加标回收率97.30%,检测限为3.95×10-4g/L,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55%;15N标记SBC丰度检测时,最小称样量为2 mg,最佳反应温度为530℃,反应时间为3 h;15N丰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N s-苄基-l-(SBC) 同位素丰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乙酰-L-半胱氨酸在10-甲基吩噻嗪修饰碳糊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电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白莉 高作宁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02-705,共4页
研究了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在10-甲基吩噻嗪(10—Methylphenothiazine,MPT)修饰碳糊电极(MPT/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NAC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 研究了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在10-甲基吩噻嗪(10—Methylphenothiazine,MPT)修饰碳糊电极(MPT/CPE)上的电催化氧化行为。NAC在裸碳糊电极(Carbon paste electrode,CPE)上的直接电化学氧化过程十分迟缓,但在MPT/CPE上于0.697V处出现1不可逆氧化峰,氧化电流大幅度增大。表明MPT/CPE对NAC电化学氧化有显著的催化作用。计时电流实验结果表明,电催化氧化反应速率常数k=(1.59±0.03)×10^3(mol·L^-1)^-1·s^-1。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inear Sweep Vohammetry,LSV)测得,催化氧化峰电流与NAC在1.0×10^-6~1.3×10^-3mol/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Ipa(μA)=4.205c(mmol/L)+4.333,R=0.9993,检测限为8.0×10^-7mol/L。用本方法对商品药富露施颗粒剂中NAC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乙酰-l- 甲基吩噻嗪 碳糊修饰电极 电催化氧化 线性扫描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菇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上游序列的克隆和分析
11
作者 孙晓红 陈明杰 +2 位作者 汪虹 冯爱萍 潘迎捷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11,共4页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序列设计两个嵌套引物,与Takara LA PCR in vitro cloning试剂盒的接头引物结合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sahh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含有1个TATA盒和... 根据草菇(Volvariella volvacea)S-腺苷-L-高半胱氨酸水解酶基因(sahh)全长序列设计两个嵌套引物,与Takara LA PCR in vitro cloning试剂盒的接头引物结合进行巢式PCR扩增,得到sahh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序列分析发现,该序列含有1个TATA盒和4个CAAT盒。应用MatInspector程序分析sahh上游调控序列,发现该区域存在1个耐盐因子,1个热激因子,2个DRE元件和2个ABA应答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l-水解酶基因 调控序列 草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的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娟娟 汪明芳 张关永 《化学世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57-261,共5页
运用过量浓度法和微分法研究合成S-苯基-L-半胱氨酸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规律,确定了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实... 运用过量浓度法和微分法研究合成S-苯基-L-半胱氨酸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规律,确定了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实验找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苯基-l- 苯胺重氮盐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反应动力学方程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水稻砷转运影响机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郎耀臻 刘斌 +4 位作者 王常荣 刘仲齐 孔维勇 刘月敏 黄永春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36-1443,共8页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 膳食稻米是我国人群摄入高致癌风险无机砷(iAs)的主要来源,开发降低稻米砷(As)含量生产措施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南方主栽水稻品种“中早35”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开花期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水稻籽粒和营养器官中总As含量的影响并揭示其潜在的分子机制。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2 mmol·L^(-1)时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分别显著降低42.3%和20.6%,但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增加了72.4%;荧光染色观察试验表明旗叶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同时SOD和CAT酶活性分别显著升高61.8%和105.3%。喷施SAC后水稻顶端第一节中Lsi6转运子编码基因以及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59.8%和36.3%,据此推测喷施SAC可能显著降低了水稻从通向旗叶膨大维管束流中卸载As^(Ⅲ)和向连接稻穗弥散维管束装载As^(Ⅲ)的能力,导致籽粒中总As含量显著降低而旗叶中总As含量显著升高。旗叶植物螯合素(PCs)合成酶OsPCS1和负责向细胞液泡中转运As^(Ⅲ)的OsABCC1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上调57.6%和61.0%,表明喷施SAC增加了旗叶合成PCs并向液泡中区隔As^(Ⅲ)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叶片的As^(Ⅲ)胁迫。水稻根部Lsi1、Lsi2、Lsi3转运子编码基因分别显著下调了27.2%、23.8%、29.5%,表明水稻根部对As^(Ⅲ)的吸收、转运能力降低,同时可能也预示着As^(Ⅲ)向木质部导管中装载As^(Ⅲ)的能力降低。综上,喷施SAC通过调控As^(Ⅲ)转运子编码基因表达降低了水稻籽粒和根中总As含量,同时缓解了As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烯丙基-l- 转运子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对晚稻籽粒中铅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程六龙 黄永春 +4 位作者 周桂华 刘仲齐 张长波 王常荣 王晓丽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34-2142,共9页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 通过研究叶面喷施S-烯丙基-L-半胱氨酸(SAC)对晚稻籽粒及根、茎营养器官中Pb含量的影响,评估SAC作为Pb叶面阻控剂的可行性。田间试验在广西水稻主产区Pb污染农田开展,选用当地主栽品种“百香139”作为试验材料,分别在晚稻孕穗期和开花期各喷施一次0.05~0.4 mmol·L^-1的SAC。结果表明: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时,即可使晚稻籽粒中Pb含量显著降低34.04%,但是随着SAC喷施浓度增加,籽粒中Pb含量并未出现持续降低趋势。对籽粒中6种人体必需营养元素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喷施SAC对K、Mg、Ca、Fe、Zn 5种矿质营养元素含量无显著影响,但是显著降低了Mn元素含量,最高降低幅度达21.93%。当SAC喷施浓度达到0.1 mmol·L^-1后,地上部所有营养器官中Pb含量与对照(不添加SAC处理)相比均出现显著降低,随着SAC喷施浓度升高,地上部各营养器官中Pb含量出现逐渐升高趋势,但是喷施SAC对水稻根系中Pb含量无显著影响。喷施0.1 mmol·L^-1SAC显著降低了Pb由根向第三节间的转移系数(TF第三节间/根)和由第三节间向第二节的转移系数(TF第二节/第三节间),最高降低幅度分别为29.77%和24.25%,但是显著增加了Pb由第一节间向穗轴的转移系数(TF穗轴/第一节间)、穗轴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穗轴)和旗叶向籽粒的转移系数(TF籽粒/旗叶),最高增加幅度分别为22.40%、25.35%、16.35%。研究推测,喷施低浓度SAC降低水稻籽粒中Pb含量可能与显著降低根系向水稻地上部营养器官转运Pb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s-烯丙基-l- 叶面喷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胞内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升高抑制HUVEC增殖和ER-α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
15
作者 余小平 刘驰 +2 位作者 王庆 迟东升 凌文华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81-85,94,共6页
目的探讨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升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以分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 目的探讨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adenosylhomocysteine,SAH)升高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基因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以分离的原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为研究对象,经不同浓度的SAH水解酶强效抑制剂3-deazaadenosine(DZA)处理24~72h后,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胞内SAH浓度,利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和TUNEL技术检测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R-α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检测其mRNA表达,甲基化特异PCR法检测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经DZA处理后,HUVEC胞内SAH浓度升高(P<0.05),生长增殖能力降低(主要受阻于G1/G0期),凋亡率增加(P<0.05),ER-α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但DZA处理前后ER-α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不发生明显改变。结论SAH升高抑制HUVEC的增殖能力与ER-α的表达变化有关,但这种作用不是通过改变ER-α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而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同型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雌激素受体-Α 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拟南芥和葡萄中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基因家族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载励 丁晨 +4 位作者 王爽 梁明朗 李涛 苏来曼·买买提 胡康棣 《现代农业科技》 2023年第3期66-71,共6页
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homocysteine S-methyltransferase,HMT)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在植物合成甲硫氨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已有所研究,但该家族在其他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同源比对,获取番茄、拟南... 同型半胱氨酸S-甲基转移酶(homocysteine S-methyltransferase,HMT)普遍存在于被子植物中,在植物合成甲硫氨酸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在拟南芥中的功能已有所研究,但该家族在其他植物中的功能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同源比对,获取番茄、拟南芥和葡萄中共8个HMT家族基因的信息,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8个HMT蛋白形成2个分支;利用蛋白motif分析、蛋白结构域分析、基因外显子内含子结构分析,发现HMT蛋白在进化上较为保守。通过对拟南芥在非生物胁迫条件下HMT家族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发现多个AtHMT基因对非生物胁迫尤其是冷胁迫、盐胁迫、干旱胁迫产生应答,表明HMT家族基因在非生物胁迫应答中的调控作用。另外,通过对番茄各组织在发育的各个阶段中HMT基因进行表达量分析,发现HMT基因可能在番茄种子发育、开花、果实成熟方面发挥作用。综上,本文对番茄、拟南芥和葡萄中HMT基因家族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基因表达数据进行了挖掘,对深入研究HMT基因在番茄、拟南芥和葡萄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型s-甲基转移酶(HMT) 生物信息学分析 拟南芥 番茄 葡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蓝褪色光度法测定酱油中半胱氨酸含量
17
作者 刘毅 袁莉 +2 位作者 储文 袁嘉怡 马卫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0-173,178,共5页
在碱性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半胱氨酸能与酸性三苯甲烷染料甲基蓝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无色的硫醚衍生物,体系的吸光度降低,溶液褪色,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褪色波长均为592 nm。于波长592 nm处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后建立... 在碱性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溶液中,半胱氨酸能与酸性三苯甲烷染料甲基蓝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无色的硫醚衍生物,体系的吸光度降低,溶液褪色,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褪色波长均为592 nm。于波长592 nm处测定体系的吸光度,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后建立标准曲线,用对照品标准曲线法测定样品中半胱氨酸的含量。半胱氨酸在质量浓度在0.20~2.40 mg/L内,与吸光度差值ΔA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5,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6.752×10^(4) L/(mol·cm)。该方法用于市售酱油和半胱氨酸护肝胶囊样品中半胱氨酸含量的测定,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3%,加标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为100.4%(一级酱油)、98.08%(三级酱油),护肝胶囊中测定值与标示量基本一致。建立的方法快速简便、专属性强,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 酱油 护肝胶囊 苯甲烷染料 加成反应 褪色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 被引量:3
18
作者 谷劲松 谭晓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21-525,共5页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 通过PCR扩增获得了S-腺苷-L-高半胱氨酸核苷酶(SAHN)和S-核糖基高半胱氨酸酶(SRHH)的基因序列,克隆入表达载体,转化宿主细胞,表达纯化得到带有组氨酸标签的重组蛋白,基于SAHN和SRHH重组酶建立了一种酶偶联分析S-腺苷甲硫氨酸(AdoMet)依赖的甲基转移酶活性的检测方法.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S-腺苷-L-高半胱氨酸(AdoHcy)首先被SAHN酶水解生成腺嘌呤和S-核苷高半胱氨酸,后者进一步被SRHH酶裂解生成高半胱氨酸,最后高半胱氨酸与Ellman’s试剂反应生成5-硫代-2-硝基苯甲酸(TNB).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表达获取的2种酶蛋白均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酶偶联反应生成的TNB与初始AdoHcy浓度呈现显著的线性正相关.该检测方法克服了S-腺苷甲硫氨酸依赖的甲基转移酶的共同产物AdoHcy的反馈抑制,使甲基化反应进行完全,从而保证了对甲基转移酶活性准确有效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腺苷-l- s-腺苷-l-核苷酶 s-核糖基高 s-腺苷甲硫依赖甲基转移酶 酶偶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及甲硫氨酸合成酶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 被引量:8
19
作者 刘玲 钱卫平 《国际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22-225,239,共5页
易感基因、环境及营养等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S)是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中的重要酶,其活性缺陷可能引起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DNA甲基化异常而导致多种疾病。... 易感基因、环境及营养等因素在疾病发生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甲硫氨酸合成酶(MS)是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代谢中的重要酶,其活性缺陷可能引起体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和DNA甲基化异常而导致多种疾病。目前对MTHF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677T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报道结论不一,而对另两种单核苷酸多态性(MTHFR A1298C、MS A2756G)与男性不育的相关性报道鲜见。就MTHFR及MS基因多态性与男性不育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四氢叶还原酶(NADPH) 多态现象 遗传 5-甲基四氢叶-高s-甲基转移酶 不育 男(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甲基苯磺酰羟胺消除反应的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修饰肽段的精准鉴定
20
作者 郭志新 李航 秦伟捷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82-1190,共9页
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O-GlcNAc糖基化修饰稳态的破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大规模富集鉴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有助于发现... 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证实,O-GlcNAc糖基化修饰稳态的破坏与人类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大规模富集鉴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有助于发现新的临床疾病诊断标志物。由于O-GlcNAc糖基化修饰丰度较低,形成的糖苷键不稳定,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面临一定挑战。近年来,全乙酰化的非天然糖代谢标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然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在细胞代谢标记过程中,全乙酰化的非天然单糖会同时标记半胱氨酸的巯基而引入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该副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O-GlcNAc糖基化修饰蛋白/肽段的富集鉴定。鉴于此,研究发展了一种通过三甲基苯磺酰羟胺(MSH)特异性氧化消除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的方法,进而显著提高O-GlcNAc糖基化修饰肽段的精准鉴定。该方法建立于温和的磷酸钠缓冲液(50 mmol/L,pH=8)体系,利用过量的MSH,于95℃避光振荡反应30 min,可完全消除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该方法应用于Hela细胞中,可有效消除叠氮全乙酰化半乳糖胺(Ac4GalNAz)代谢产生的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从而成功富集鉴定到157条O-GlcNAc糖基化修饰肽段,归属于130个蛋白质。该方法有效去除了半胱氨酸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对代谢标记结果的干扰,为非天然糖代谢标记技术在糖蛋白组学分析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鉴定 代谢标记 氧连接氮乙酰葡萄糖胺 巯基-叠氮糖人为修饰物 甲基苯磺酰羟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