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溶性功能化Ag_2S量子点的合成及其对超痕量Hg^(2+)的双模式分析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胡芹芹 徐明波 +5 位作者 叶泰 丁然 艾永青 肖虎勇 张霞 吕鉴泉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9-464,共6页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在乙二醇存在下合成了水溶性功能化Ag2S量子点。研究了该量子点的特性及其与常见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发现仅Hg2+能够猝灭该量子点体系的荧光并使溶液变色,基于该现象建立了裸眼-荧光双模式选择性识别水体中痕量Hg2+... 以巯基丙酸为稳定剂,在乙二醇存在下合成了水溶性功能化Ag2S量子点。研究了该量子点的特性及其与常见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发现仅Hg2+能够猝灭该量子点体系的荧光并使溶液变色,基于该现象建立了裸眼-荧光双模式选择性识别水体中痕量Hg2+的新方法。实验数据显示,在裸眼模式下,常见金属离子中只有Hg2+使Ag2S量子点的颜色由黄色变为无色;在荧光模式下,常见金属离子中只有Hg2+对量子点荧光猝灭最大,并且随着Hg2+浓度的增大Ag2S量子点的荧光猝灭越来越显著。研究表明,Hg2+与Ag2S量子点的作用机制可能为电荷转移致使量子点聚集而发生荧光猝灭。在优化条件下,8.0×10-9~5.6×10-8 mol/L浓度的Hg2+与Ag2S量子点荧光的猝灭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03),检出限(S/N=3)为4.2×10-9 mol/L,裸眼可识别9.0×10-5 mol/L的Hg2+。该方法成功地应用于水样中超痕量Hg2+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2s量子点 双模式 Hg2%PLUs% 裸眼识别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胱甘肽包覆Cu⁃In⁃Zn⁃S量子点的一锅法水相合成及细胞成像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立平 万永刚 +5 位作者 吴艳敏 王洁 许东滨 薛俭雷 段文博 刘道森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61-367,共7页
以生物相容性的谷胱甘肽(GSH)为封端配体和稳定剂,采用一锅法在水相介质中直接合成了高荧光的Cu‑In‑Zn‑S(CIZS)量子点。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前驱体配比等实验参数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并采用UV‑Vis、荧光光谱、透射电镜、粉末X射... 以生物相容性的谷胱甘肽(GSH)为封端配体和稳定剂,采用一锅法在水相介质中直接合成了高荧光的Cu‑In‑Zn‑S(CIZS)量子点。系统地研究了反应时间、pH值、前驱体配比等实验参数对合成结果的影响,并采用UV‑Vis、荧光光谱、透射电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FT‑IR等技术对所得CIZS量子点的光学性质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GSH包覆的CIZS量子点具有优异的光致发光性能、较窄的尺寸分布和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CIZS量子点成功用于MDA‑MB‑231细胞荧光成像,并发出明亮的红色荧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相合成 Cu‑In‑Zn‑s量子点 谷胱甘肽包覆 光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2S量子点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安琪 周广红 +4 位作者 王佳 王玥 胡思怡 陈欣睿 潘颖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15-419,共5页
先制备油性Cu_2S量子点,再根据Maxwell电磁波理论,利用Gauss软件模拟Cu_2S量子点的Raman散射光谱,并用MATLAB对不同粒径Cu_2S量子点产生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Cu_2S量子点具有较强的SERS信号;当Cu_2S量子点... 先制备油性Cu_2S量子点,再根据Maxwell电磁波理论,利用Gauss软件模拟Cu_2S量子点的Raman散射光谱,并用MATLAB对不同粒径Cu_2S量子点产生的表面增强Raman散射(SERS)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Cu_2S量子点具有较强的SERS信号;当Cu_2S量子点粒径为2~10nm时,SERS信号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强,并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2s量子点 离散偶极子近似法 表面增强Raman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n掺杂Zn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法检测顺铂
4
作者 武宇霞 苗艳明 +2 位作者 杨茂青 李艳 闫桂琴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00-203,205,共5页
以3-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利用水相合成法合成具有独特光学性质的Mn掺杂Zn S量子点(QDs),基于该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性质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新方法。该量子点在室温不除氧的条件下即可发射... 以3-巯基丙酸(MPA)为稳定剂,利用水相合成法合成具有独特光学性质的Mn掺杂Zn S量子点(QDs),基于该量子点的室温磷光性质建立了一种高效、灵敏的检测抗癌药物顺铂(cisplatin,DDP)的新方法。该量子点在室温不除氧的条件下即可发射较强的磷光信号。在p H=7.4的磷酸盐缓冲液中,顺铂作为良好的电子受体,能够通过光诱导电子转移(PIET)原理猝灭Mn掺杂Zn S量子点的室温磷光(RTP)。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2.5~50μmol/L,相关系数R=0.99,检出限为0.85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Zn s量子点 室温磷光猝灭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_(7.2)S_4量子点玻璃的制备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被引量:1
5
作者 赵海军 向卫东 +7 位作者 钟家松 杨昕宇 郭玉清 梁晓娟 黄海宇 罗洪艳 赵秀丽 陈兆平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663-1669,共7页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合成了含Cu7.2S4量子点的玻璃.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对干凝胶样品的热分解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选区电子衍射... 利用溶胶-凝胶法结合气氛控制合成了含Cu7.2S4量子点的玻璃.通过热重-差热分析仪对干凝胶样品的热分解机制进行了分析,并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选区电子衍射对Cu7.2S4量子点在玻璃中的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飞秒Z扫描技术研究了材料在800 nm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结果表明,尺寸在9~21 nm之间的Cu7.2S4纳米晶已经在玻璃中形成,该玻璃展示出了优异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能,其三阶非线性光学折射率(γ)、三阶非线性吸收系数(β)和三阶非线性极化率[χ(3)]分别为1.11×10-15m2/W,8.91×10-9m/W和9.56×10-18m2/V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7.2s4量子玻璃 溶胶-凝胶法 微结构 飞秒Z扫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S_3量子点敏化TiO_2纳米阵列结构的制备及光电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永娟 贾均红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1-1098,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一维Ti O2纳米棒阵列,并采用化学浴沉积法(CBD)结合自组装技术在Ti O2纳米棒上敏化Bi2S3量子点,形成Ti O2/Bi2S3复合纳米棒阵列。系统研究了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修饰有三氨丙基三... 利用水热法制备一维Ti O2纳米棒阵列,并采用化学浴沉积法(CBD)结合自组装技术在Ti O2纳米棒上敏化Bi2S3量子点,形成Ti O2/Bi2S3复合纳米棒阵列。系统研究了复合结构的表面形貌、晶体结构、光学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修饰有三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自组装单分子膜(APTS-SAMs)的Ti O2纳米棒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Bi2S3量子点敏化层,这一技术的关键是含-NH2末端的APTS-SAMs可有效促进Bi2S3的异相成核作用;Bi2S3的沉积时间对复合结构的光吸收及光电响应性能有决定性的影响,薄膜的光电流随着沉积时间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沉积时间为20 min时,光电流密度最大。这是因为随着沉积时间的增加,Ti O2纳米棒表面Bi2S3量子点密度增大,光吸收增加;而当沉积时间进一步延长时,Bi2S3在Ti O2纳米棒表面的大量负载而形成堆积和团聚,导致表面缺陷增多,光生电子复合几率增大,从而使光电流密度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棒阵列 Bi2s3量子 双功能分子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N,S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对Fe3+和H2PO4-的荧光检测 被引量:3
7
作者 喻照川 马文辉 +4 位作者 吴涛 问婧 张永 王丽艳 初红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286-2293,共8页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 利用水热法制备了一种可在纯水体系中连续"OFF-ON-OFF"荧光识别Fe^3+和H2PO4^-的B,N,S共掺杂的石墨烯量子点探针材料(BNS-GQDs),并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BNS-GQDs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4nm,具有类似石墨烯的结构,且成功掺杂了B,N,S原子.光谱表征结果表明,其在纯水体系中可以实现对Fe^3+的荧光猝灭识别;同时,BNS-GQDs+Fe^3+体系能够专一性地荧光增强识别H2PO4^-.识别机理研究表明,BNS-GQDs可与Fe^3+通过静电作用形成配合物并向Fe^3+转移电子,从而引起荧光猝灭;H2PO4^-可从上述配合物中置换出Fe^3+,引起体系荧光恢复.BNS-GQDs识别Fe3+和H2PO4-具有较好的可逆性,可应用于Hela细胞和实际水样中Fe^3+和H2PO4^-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 N s共掺杂石墨烯量子 荧光探针 FE^3%PLUs% H2PO4^- 细胞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12Sb4S13量子点的光照增强阻变性能
8
作者 王志青 陈彬彬 +4 位作者 沈杰 陈文 刘曰利 龚少康 周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908-1916,共9页
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粒径为7.9 nm的Cu12Sb4S13量子点(CAS QDs),并利用旋涂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结构为FTO/CAS QDs/Au(其中FTO为导电玻璃)的阻变存储器(RRAM).在光照条件下,该三明治结构的RRAM呈现典型的双极性阻变开关特征,具有-0.38 V/0.4... 采用热注入法制备了粒径为7.9 nm的Cu12Sb4S13量子点(CAS QDs),并利用旋涂法在室温下制备了结构为FTO/CAS QDs/Au(其中FTO为导电玻璃)的阻变存储器(RRAM).在光照条件下,该三明治结构的RRAM呈现典型的双极性阻变开关特征,具有-0.38 V/0.42 V的低工作电压和105的高阻变开关比,并表现出优异的数据保持性和耐久性.在持续工作1.4×106s和经过104次快速读取后,器件阻变性能变化率小于0.1%.在光照和电场共同作用下,S2-导电通道的形成与破坏和FTO/CAS QDs界面肖特基势垒高度的调制是FTO/CAS QDs/Au在高阻态与低阻态之间转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照 全无机Cu12sb4s13量子 阻变性能 阻变存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