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赣北彭山还原性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Sn富集的启示:来自锆石微量元素的证据 被引量:1
1
作者 尹青青 唐菊兴 +8 位作者 项新葵 赵晓彦 汪方跃 徐裕敏 郭虎 余振东 谢金玲 代晶晶 彭勃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3-149,共17页
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区划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江南钨多金属成矿带的过渡部位。以前研究认为与锡大规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通常为高分异的过铝质岩浆,但是关于Sn在还原性岩浆中与矿物相的分配和迁移的氧逸度阈值犹未可知,锡与钨在赣... 彭山锡多金属矿集区成矿区划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与江南钨多金属成矿带的过渡部位。以前研究认为与锡大规模成矿有关的花岗岩通常为高分异的过铝质岩浆,但是关于Sn在还原性岩浆中与矿物相的分配和迁移的氧逸度阈值犹未可知,锡与钨在赣北地区成矿的分带分区(解耦)究竟是受岩浆源区特征的控制还是为氧逸度所制约,目前尚不清楚。本文对区内花岗岩岩石成因、锡的来源、岩浆演化早期的氧化还原条件,及其对锡在岩浆中的分配、萃取和迁移的控制过程开展了研究,即对彭山岩体进行了精细的锆石原位微区分析测试。结果显示,锆石P含量普遍较高,结合P(∑REE+Y)拟合的3条趋势线的斜率分别为0.91、0.85和0.81,与S型花岗岩(∑REE+Y)<1.15×P演变规律相符。在Eu/Eu^(*)Yb N/Gd N关系图解中未显示出与Ti分离曲线的同步协变关系,相反,各组岩石均显示为负相关关系,说明3组锆石Eu/Eu^(*)的比值受榍石与斜长石的共结晶的影响较为有限。依据Hf Ce^(4+)/Ce^(3+)zircon和Ti Ce^(4+)/Ce^(3+)zircon关系图,白云母花岗岩数据区域均位于趋势线末端,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相比,显示出更低的氧逸度特点。Eu/Eu^(*)与Ce^(4+)/Ce^(3+)zircon比值在各岩石单元中所表现出的还原程度是相耦合的,即组成彭山岩体的3个岩石单元——成矿后花岗斑岩岩脉、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岩基和白云母花岗岩成矿岩株,其锆石Eu异常(Eu/Eu^(*))和Ce^(4+)与Ce^(3+)比值(Ce^(4+)/Ce^(3+)zircon)呈逐渐递减趋势。双桥山群中1.5~1.3 Ga砂泥质沉积岩与细碧角斑岩系组成的海相古火山喷发沉积建造,可能提供了本区Sn的初始来源。白云母花岗岩成矿岩株的氧逸度显著低于大湖塘石门寺矿床的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揭示了富锡岩浆演化比富钨岩浆具有更低的氧逸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性 s花岗岩 sn富集 锆石 赣北 彭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的黑云母成分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方法研究
2
作者 孙玉洁 李晓彦 张超 《现代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3-540,共18页
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仍然备受争议。黑云母作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重要的镁铁质矿物相,其化学成分能够反映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演化历程,这为建立花岗岩成因判别指标提供了关键矿物学依据。本文对来自I型、S型... 花岗岩成因分类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仍然备受争议。黑云母作为花岗质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重要的镁铁质矿物相,其化学成分能够反映岩浆的物理化学条件和演化历程,这为建立花岗岩成因判别指标提供了关键矿物学依据。本文对来自I型、S型和A型花岗岩的1455个黑云母的主量元素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I型花岗岩的黑云母SiO_(2)、TiO_(2)、MgO和MnO的含量较高,S型花岗岩的黑云母则较为富含Al_(2)O_(3)和Na_(2)O,A型花岗岩的黑云母FeO^(T)的含量较高。通过黑云母成分估算表明,I型花岗岩形成于相对高温、低压和高氧逸度环境,而S型花岗岩通常形成于相对高压环境,氧逸度和温度均低于I型花岗岩。I型、S型和A型花岗岩中黑云母的F和Cl含量和富集程度也有明显的区别,其中A型花岗岩中的黑云母F和Cl的含量相对最高。黑云母成分具有判别花岗岩成因类型的巨大潜力,但已有的基于黑云母成分的分类模型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为了进一步提高黑云母成分对于花岗岩类型的识别可靠程度,本研究对比了基于黑云母离子占位数据应用了PCA、t-SNE、UMAP降维机器学习算法和基于决策树的随机森林(RF)、极端随机树(ERT)、梯度提升决策树(GBDT)、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轻量梯度提升(LightGBM)和CatBoost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对I型、S型和A型花岗岩成因类型进行判别。结果显示,PCA、t-SNE、UMAP降维算法的判别准确率较低,而基于决策树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以94.5%以上的准确率对花岗岩类型进行判别。其中,T.Al、T.Fe^(3+)、M.Al、M.Mg和M.Mn等5个阳离子占位是影响机器学习模型分类结果的关键预测因子。基于黑云母成分构建的花岗岩成因类型判别标尺,为解析岩浆源区性质与演化过程提供了定量矿物地球化学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机器学习 I花岗岩 s花岗岩 a型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北羌塘南缘早白垩世青草山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成因:来自地球化学和锆石U-Pb年代学的约束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洪 张晖 +6 位作者 李光明 黄瀚霄 肖万峰 游钦 马东方 张海 张红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48-860,共13页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MSWD=3.9),... 藏北羌塘南缘扎普-多不杂岩浆弧内的青草山花岗岩体由花岗斑岩和石英二长斑岩组成,目前缺乏地球化学和年代学数据来约束其成因和形成时代。用LA-ICP-MS方法测得石英二长斑岩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2±1 Ma(MSWD=3.9),花岗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14.6±1.2 Ma(MSWD=1.1),表明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岩体含白云母、堇青石,无角闪石,具有富铝(A12O3含量:14.81%~15.86%)、贫钙(CaO含量:1.10%~2.44%)、总碱含量高(K_2O+Na_2O含量:6.86%~8.80%)的特征,铝饱和指数A/CNK为1.06~1.20,在CIPW标准矿物计算中出现刚玉分子(1.20%~2.86%),未出现透辉石,表明该岩体为一套强过铝质亚碱性S型花岗岩。(La/Yb)N=3.24~16.20,LREE/HREE=4.37~12.4,在配分曲线上显示左高右低的特征,富集Rb,Th,U,K,La,C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Ta,Nb,P,Ti,Y等高场强元素,具有较典型的岛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揭示,青草山花岗岩为班公湖-怒江洋壳北向俯冲背景下,上地壳杂砂岩质成分发生部分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班公湖-怒江 羌塘 青草山 s花岗岩 铝质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太山庙铝质A型花岗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69
4
作者 叶会寿 毛景文 +4 位作者 徐林刚 高建京 谢桂清 李向前 何春芬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9-711,共13页
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豫西地区,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90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第2期细中粒碱长花岗岩、第3期碱长花岗斑岩。利用SHRIMP锆石U- Pb法对主要岩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进行测... 太山庙岩体位于华北陆块南缘豫西地区,呈岩基产出,出露面积约290km^2。根据它们的接触关系可以划分为3期:第1期中粗粒碱长花岗岩、第2期细中粒碱长花岗岩、第3期碱长花岗斑岩。利用SHRIMP锆石U- Pb法对主要岩性中粗粒碱长花岗岩进行测年的结果表明:其成岩年龄为115±2Ma,晚于区域上的南泥湖等花岗斑岩体和文峪、花山、合峪等花岗岩基。在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特点上,这3期花岗岩基本相似,主要由条纹长石、钠长石(An<10)、石英和少量的黑云母组成,发育晶洞构造;具富硅(SiO_2 70.63%~76.59%),偏碱(Na_2O+K_2O 8.23%~9.34%),FeO~*/MgO值相对较高(3.00~7.21),CaO和MgO含量低(分别为0.46%~1.18%和0.15%~0.65%),准铝质—弱过铝质(A/CNK为0.95~1.13)的特点;微量元素特征上,明显富集REE(Eu除外)、Zr、Nb和Ta等高场强元素(HFSE),而Sc、Cr、Co、Ni、Sr和Eu等含量较低。此外,还具有较高的Ga/Al比值特征(2.7~3.6),所有这些特征均说明其与I型和S型花岗岩有明显的区别,而具有铝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在相关判别图解上属于A1型花岗岩,表明其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RIMP年龄 地球化学特征 铝质a花岗岩 太山庙岩体 豫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 被引量:24
5
作者 杨高学 李永军 +2 位作者 司国辉 吴宏恩 金朝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59-1769,共11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贝勒库都克岩体位于锡成矿带中部,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贝勒库都克含锡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贝勒库都克岩体位于锡成矿带中部,由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本文通过精确的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贝勒库都克含锡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年龄为283±2Ma,MSWD=0.14(95%置信度),时代属于早二叠世,这与东准噶尔后碰撞深成岩浆活动的范围(330~265Ma)相吻合。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贝勒库都克岩体富硅(SiO2=75.25%~76.67%),低铝(Al2O3=11.91%~12.86%),贫镁(MgO=0.02%~0.18%)和钙(CaO=0.39%~0.89%),富碱(Na2O+K2O=8.08%~8.97%),K2O>Na2O,NK/A=0.86~0.95(平均0.92),A/NCK=0.97~1.02,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Ba、Nb、Sr强烈亏损,δEu=0.01~0.11,其FeOt/MgO(12.71~84.51,平均34.55)和10000Ga/A1(2.97~4.20)值大,HFSE元素(Zr+Nb+Ce+Y=191.8×10-6~353.3×10-6)含量高,明显不同于典型的I型和S型花岗岩,基本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综合研究表明,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是壳幔混合成因,是准噶尔地区后碰撞幔源岩浆底侵作用导致大陆地壳垂向生长过程的记录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LA-ICP-MsU-PB测年 地球化学 铝质a花岗岩 贝勒库都克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宜黄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成因及其对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运动的制约 被引量:2
6
作者 何世伟 王凯兴 +1 位作者 刘晓东 雷勇亮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88-809,共22页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 宜黄花岗岩位于江西省中部宜黄县东南部,属武夷地块,主要岩石类型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表明,宜黄岩体形成于448 Ma。岩石具有高的SiO 2、K 2 O、稀土元素总量(ΣREE=164.29×10^(-6)~256.66×10^(-6))、CaO/Na 2 O值、A/CNK(1.23~1.45)、Rb/Sr值,以及低的P 2 O 5、TiO 2、TFeO/MgO、Al 2 O 3/TiO 2、Nb、Sr等值;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La/Yb)N=12.02~34.43),具有中等负Eu异常(δEu=0.38~0.77),低εNd(t)值(-8.22~-13.93),高(87 Sr/86 Sr)i=(0.71283~0.72410)。锆石176 Hf/177 Hf值为0.28155~0.28250,εHf(t)值为-33.15~10.45。全岩Nd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99~2.31 Ga,锆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为1.24~3.48 Ga。上述特征表明,宜黄花岗岩具有与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类似的特征。宜黄花岗岩中黑云母富含Fe、Mg、Ti;白云母Ti、Al、Na含量高,Fe含量低。综合锆石饱和温度计、黑云母地质温度计、白云母地质压力计、锆石Ce异常等,宜黄花岗岩可能为华南元古宙地壳长石石英质岩石在高温、中等压力(9.5 kbar)和低氧逸度条件下部分熔融而成。在华南早古生代陆内造山作用的背景下,岩石圈拆沉作用引发上涌的地幔岩浆提供热,使华南元古宙地壳岩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宜黄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过铝质 s花岗岩 岩石成因 早古生代 宜黄岩体 江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东准噶尔苏吉泉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立及其初步研究 被引量:92
7
作者 苏玉平 唐红峰 +2 位作者 刘丛强 侯广顺 梁莉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75-184,共10页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本文研究表明,苏吉泉黑云母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其FeO/MgO和10000Ga/Al值大,明显... 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本文研究表明,苏吉泉黑云母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其FeO/MgO和10000Ga/Al值大,明显不同于典型的I型和S型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304±2Ma,比该区钙碱性花岗岩侵位晚,而与碱性花岗岩形成时代相近。这些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εNd(t)的同位素特征,但它们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而更可能是源自地幔且被深埋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它们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标志晚石炭世卡拉麦里地区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 岩石成因 卡拉麦里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龙口南昆山铝质A型花岗岩的成因 被引量:64
8
作者 刘昌实 陈小明 +1 位作者 王汝成 胡欢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10,共10页
南昆山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 0 0km2 ,为一等轴状岩体。具中粒等粒结构 ,由黑鳞云母、钠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组成。弱过铝质 ,MgO和CaO含量极低 ,亚碱质 ,碱度率和NK/A值偏高 ;富F贫Cl,具较高F/Cl值 ;具较高的锆石饱和 (液相线 )温度 (8... 南昆山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 0 0km2 ,为一等轴状岩体。具中粒等粒结构 ,由黑鳞云母、钠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组成。弱过铝质 ,MgO和CaO含量极低 ,亚碱质 ,碱度率和NK/A值偏高 ;富F贫Cl,具较高F/Cl值 ;具较高的锆石饱和 (液相线 )温度 (81 0~ 847℃ )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的平均值 (839℃ )基本相当。在微量元素特征上 ,具有高的 1 0 4 Ga/Al值和 (Zr+Nb +Ce +Y)元素组合值 ,分别高于A型花岗岩下限值的 2 .6和 350× 1 0 - 6 。在同位素组成特征上 ,具有较高的εNd(t)值 (- 1 .54~ - 2 .87)和较低的δ1 8O值 (7.9‰~ 9.8‰ )。按幔 -壳混合模型计算 ,其源区地幔组分约占 63 %~ 69%。上述特征表明 ,南昆山花岗岩与国内外典型铝质A型花岗岩 (如苏州花岗岩和澳大利亚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 )很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花岗岩 广东 南昆山 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西准噶尔达拉布特构造带铝质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198
9
作者 苏玉平 唐红峰 +1 位作者 侯广顺 刘丛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5-67,共13页
新疆西准噶尔沿达拉布特构造带出露几个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岩基(包括庙儿沟、阿克巴斯套、克拉玛依及红山等岩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10000×Ga A/l比值大。锆石的LAI-CPM... 新疆西准噶尔沿达拉布特构造带出露几个主要由碱长花岗岩组成的花岗岩基(包括庙儿沟、阿克巴斯套、克拉玛依及红山等岩体)。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碱长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其10000×Ga A/l比值大。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证实它们的形成时代均为~300Ma,与东准噶尔的碱性花岗岩体的侵位年龄一致。这些碱长花岗岩在成因类型上属A2型,形成于后碰撞的张性环境中。花岗岩的Nεd(t)=+6.42~+7.46,但众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它们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而更可能是由洋壳和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闪长质岩浆再经过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花岗岩 锆石U-Pb年代 岩石成因论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燕山期铝质A型花岗岩类: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启示 被引量:45
10
作者 周红升 马昌前 +3 位作者 张超 陈玲 张金阳 佘振兵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9-64,共16页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 出露于华北克拉通南缘泌阳春水及其附近的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主要侵位于汝阳群和新元古代花岗岩中,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获得三个岩体的主体岩性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132.8±0.8Ma、131.9±1.1 Ma和120.9±0.8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三个岩体的岩性虽有差异,但主体岩性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主要矿物为微斜条纹长石,暗色矿物为黑云母。三个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为高硅、高钾、贫Mg、贫Ca、高碱度率、高FeO~*/MgO比,和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Ta、Zr、Hf以及总体亏损不相容元素Ba、P、Sr、Ti和Nb等特征。SiO_2含量较高且变化范围较宽,K_2O/Na_2O比较高,主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在1.023~1.094之间,属弱过铝质,MgO和CaO含量较低。微量(包括稀土)元素特征总体相似,∑REE含量总体较低,LREE相对HREE元素富集,具弱-中等负铕异常,(La/Yb)_N比9.32~42.43,Ga/Al(10~4Ga/Al)比、Nb/Ta比、Rb/Nb比均与A型花岗岩的类似;t_(2DM)约为2.0Ga,ε_(Nd)(t)值在- 12.4~-13.5之间,与秦岭群负片麻岩的相似,(^(87)Sr/^(86)Sr)_i初始比值在0.70648~0.70823之间,表明物源来源于壳源。综合分析表明,三个岩体的花岗岩均为壳源铝质A2型(PA型)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早期俯冲进入华北克拉通南缘下部地壳中的北秦岭古老基底秦岭群负片麻岩的部分熔融以及分异作用,源岩熔融的热量主要由拆沉作用诱发的软流圈上涌物质的底侵作用提供。黄山、祖师顶和角子山三个花岗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板块俯冲引起的岩石圈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克拉通南缘 燕山期 铝质a花岗岩 锆石LA-ICPMs年代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S型花岗岩带的成因:地球化学及Sr-Nd-Hf同位素制约 被引量:97
11
作者 祁昌实 邓希光 +3 位作者 李武显 李献华 杨岳衡 谢烈文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03-412,共10页
本文报道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浦北岩体(东北带)、旧州岩体(中部带)和台马岩体(西南带)全岩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的LAM-MC-ICPMS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为典型S型花岗... 本文报道桂东南大容山-十万大山花岗岩带浦北岩体(东北带)、旧州岩体(中部带)和台马岩体(西南带)全岩的主、微量元素、Sr-Nd同位素和锆石的LAM-MC-ICPMS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岩石学及元素地球化学结果显示:上述三个岩体为典型S型花岗岩;高I_(Sr)(>0.721)和低ε_(Nd)(t)(-13.0~-9.9)意味着它们可能来自古老地壳的重熔。岩浆结晶(~230Ma)锆石的ε_(Hf)(t)值主要集中在-11~-9,相应的T_(DM2)模式年龄为1.9~1.8Ga;少数结晶锆石的ε_(Hf)(t)值逐渐升高到-4.5,T_(DM2)降低为~1.5Ga。捕获锆石(1681~384Ma)的的ε_(Hf)(t)值分布在-17.1~+3.4,T_(DM2)主要集中在2.4Ga、1.9Ga和1.5Ga。大部分岩浆结晶锆石ε_(Hf)(t)值与根据"全岩ε_(Nd)(t)值和‘地壳Hf-Nd相关’预测值"基本一致,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9Ga的地壳是最重要的物源区。部分岩浆锆石与捕获锆石具有相同的T_(DM2)~1.5Ga,表明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1.5Ga的物源区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由于缺少T_(DM2)>2.0Ga的岩浆锆石,少量平均地壳存留年龄为2.4Ga的再循环地壳物质参与了该花岗岩带的形成。因为缺少显著幔源特征的高ε_(Hf)(t)值锆石,本文认为地幔物质基本没有参与该S型花岗岩带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山-十万大山 s花岗岩 锆石 sR-ND-HF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山花岗岩S型/I型空间变化规律及含矿性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杨合群 李英 +3 位作者 李文明 杨建国 赵国斌 王小红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7-633,共7页
北山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出露面积接近总面积的30%,形成时代以华力西期为主,约占80%以上。笔者根据岩石化学判别统计,本区花岗岩的S型/I型个数比例,北带0.33,中带0.54,南带0.59,说明从北向南,I型花岗岩逐渐减少,S型花岗岩逐渐增多。区... 北山地区花岗岩十分发育,出露面积接近总面积的30%,形成时代以华力西期为主,约占80%以上。笔者根据岩石化学判别统计,本区花岗岩的S型/I型个数比例,北带0.33,中带0.54,南带0.59,说明从北向南,I型花岗岩逐渐减少,S型花岗岩逐渐增多。区内花岗岩类为重要的含矿岩石,其中典型斑岩铜矿床与I型花岗质斑岩有关,当出现铜铅组合时则与S型花岗质斑岩有关;钼矿床有关花岗岩一般属I型,当出现钨钼组合时则向S型花岗岩过渡;钨锡矿床主要与S型花岗岩有关;金矿床有关的花岗岩既有I型,也有S型,专属性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山 花岗岩 I s 含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拉溪铝质A型花岗岩:松潘—甘孜造山带早燕山期热隆伸展的岩石记录 被引量:28
13
作者 周家云 谭洪旗 +2 位作者 龚大兴 朱志敏 罗丽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48-362,共15页
乌拉溪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段,江浪穹隆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年龄为159.31±0.9Ma。岩石中出现含钙钠长石和铁叶云母等A型花岗岩典型矿物;岩体具有高SiO2、Na2O和K2O含量,高FeOt/MgO、Ga/Al比值,以及低TiO2、... 乌拉溪岩体位于松潘—甘孜造山带南段,江浪穹隆北部。LA-ICP-MS锆石U-Pb定年获得岩体年龄为159.31±0.9Ma。岩石中出现含钙钠长石和铁叶云母等A型花岗岩典型矿物;岩体具有高SiO2、Na2O和K2O含量,高FeOt/MgO、Ga/Al比值,以及低TiO2、CaO和MgO含量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右倾海鸥型,Eu负异常明显;微量元素富含Rb、Nb和Ga等高场强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出Ba、Sr、P和Ti亏损;岩体中锆石的古核稀少,锆石饱和温度计算显示岩体成岩温度很高(变化在967~984℃之间);岩体还相对富铝,A/CNK=0.97~1.27,分布比较集中,都大于0.95,过碱指数(NK/A=0.74~0.91)较低,均在1之下。以上特征表明乌拉溪二云母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n(176Hf)/n(177Hf)比值变化于0.282228~0.282749,平均值为0.282586,fLu/Hf为-0.99^-0.10,平均值为-0.90,εHf(t)绝大多数为负值,变化于-15.88~1.77之间,平均值为-3.14,说明岩石形成是壳源物质占主导地位,可能为江浪穹隆核部元古宙变质核杂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构造演化,本文认为乌拉溪二云母花岗岩形成于陆—陆碰撞之后的伸展环境,是甘孜—松潘造山带在燕山早期增厚的地壳因伸展松弛而发生减压熔融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花岗岩 热隆伸展 松潘-甘孜造山带 锆石 LA-ICP-Ms定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及意义 被引量:25
14
作者 李永军 杨高学 +3 位作者 吴宏恩 司国辉 金朝 张永智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初步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S型花岗岩的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以富硅(SiO2=75.25%~76.67%)和碱(Na2O+K2O=8.08%~8.97%),贫镁(MgO=0.02%~0.18%)和钙(CaO=0.39%~0.89%),氧化指数变化较大(W=0.02~0.15)... 初步研究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S型花岗岩的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应为铝质A型花岗岩。该岩体以富硅(SiO2=75.25%~76.67%)和碱(Na2O+K2O=8.08%~8.97%),贫镁(MgO=0.02%~0.18%)和钙(CaO=0.39%~0.89%),氧化指数变化较大(W=0.02~0.15)以及高FeOT/MgO比值(12.71~84.51,平均34.55)为特征。其K2O>Na2O,NK/A=0.86~0.95(平均0.92),A/CNK=0.97~1.02(>0.95),属偏铝-过铝质钙碱-弱碱性岩石。在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组成上,岩石富G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Ba、Nb、Sr等元素。10000Ga/Al比值(2.97~4.20)均大于A型花岗岩的下限值(2.6),明显高于I型和S型花岗岩的平均值(分别为2.10和2.28)。在Zr、Ce、Nb对10000Ga/Al以及FeOT/MgO对(Zr+Nb+Ce+Y)、SiO2等A型花岗岩多种判别图上,投影点均落在A型花岗岩区,而与高分异的I、S型花岗岩明显不同。这些特征表明,贝勒库都克黑云母花岗岩与国内外铝质A型花岗岩(如福建沿海、东西准噶尔和澳大利亚Lachlan褶皱带铝质A型花岗岩)十分相似。在Nb-Y-Ce、R1-Ga/Al和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显示出造山后花岗岩的特征。贝勒库都克铝质A型花岗岩的厘定,不仅对探讨卡拉麦里地区地壳物质组成及构造演化有着重要的地质意义,还为我国新疆北部寻找与铝质A型花岗岩有关的锡矿资源开辟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花岗岩 地球化学 地质意义 贝勒库都克 东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铝质A型正长-碱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4
15
作者 韩振哲 赵海玲 +3 位作者 王盘喜 杨霄 牛延宏 赵寒冬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8,共12页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 黑龙江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及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岩石中大多含有高温自形或锥形石英、副矿物萤石和文象结构、晶洞构造等;岩石化学特征上具有高硅、富碱和低钙镁、偏铝质-过铝质特点,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元素略微富集的、缓向右倾斜而重稀土元素较为平坦、铕亏损的海鸥型,富集高场强元素(HFS)Zr和Ga,亏损Ba、Sr、Eu等;岩石中的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为750~950℃,具有高温岩浆浅成被动就位的特征。岩石富SiO2、K2O、Al2O3,δ^18O值为5.1%o~10.3%0,属正常略偏低δ^18O值花岗岩类;Isc值较高、εNd值较低,暗示了其源区物质来源主要与古老下地壳变质基底物质有关,并涉及到一定程度的壳幔岩浆混合作用。综合这些特征,首次提出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正长-碱长花岗岩属于铝质A2型花岗岩,这说明此后该地区进入了古亚洲洋最终闭合之后大陆碰撞后跨塌、伸展动力学体制的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碱长花岗岩 铝质a花岗岩 晚三叠世-早侏罗世 造山后 伊春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广交界地区S型花岗岩中麻粒岩包体的特征和成因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杜杨松 Ken D.Collerson +1 位作者 赵建新 庞保成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09-314,共6页
粤西南和桂东南地区S型花岗岩中的麻粒岩包体属于同源包体。麻粒岩具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紫苏辉石±石榴石±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其稀土总量(135.95~268.83μg/g)和轻重稀土比值(1.85~5.70)... 粤西南和桂东南地区S型花岗岩中的麻粒岩包体属于同源包体。麻粒岩具有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紫苏辉石±石榴石±钾长石的矿物组合,其稀土总量(135.95~268.83μg/g)和轻重稀土比值(1.85~5.70)变化不大,稀土配分模式一致,且与下地壳相似。同时,它们的铷锶等时线年龄为638~813Ma,锶同位素初始比值为0.7151~0.7152。岩石变质峰期的温度和压力经估算为781~883℃和0.527~0.709GPa,与中下地壳的温压对应。上述资料表明本区的麻粒岩是形成于晚元古代前后的中下地壳产物。此外,岩相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面的证据还表明,粤西南地区的麻粒岩是由热穹隆影响下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粒岩包体 花岗岩 s花岗岩 岩石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板块北缘中段新太古代的陆-陆碰撞事件:来自合教S型花岗岩的证据 被引量:16
17
作者 贺元凯 吴泰然 +1 位作者 罗红玲 张文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通过对内蒙古达茂旗合教地区具有明显构造意义的新太古代S型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新太古代末的构造环境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合教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它是高分异的强过铝S... 通过对内蒙古达茂旗合教地区具有明显构造意义的新太古代S型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的研究,为揭示华北板块北缘新太古代末的构造环境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合教花岗岩的主量元素特征表明它是高分异的强过铝S型花岗岩;其里特曼指数σ为0.54~0.57,属于低钾钙碱性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为243.8~427.1μg/g。球粒陨石标准化分配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HREE相对亏损;(La/Yb)N为14.88~18.18,Eu具有较大的负异常(Eu*/Eu=0.31~0.65);模式图总体呈一右倾的海鸥型。微量元素显示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合教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组成表明其来源于正常厚度的大陆地壳,形成于低压高温的后碰撞环境,相当于澳大利亚拉克伦造山带的S型花岗岩。合教花岗岩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2556±8Ma,属于新太古代晚期。合教强过铝S型花岗岩反映在新太古代晚期华北板块北缘中段可能发生了一次陆-陆碰撞事件,也表明固阳地区同时期的赞岐岩可能形成于后碰撞环境而非板片消减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板块北缘 固阳 达茂旗 新太古代 强过铝 s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吸附型轻稀土和重稀土矿床成矿母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研究:以关西和大埠花岗岩体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玉元 李宁波 +1 位作者 姜玉航 赵旭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2-247,共16页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花岗质岩石为主的成矿母岩经历后期风化淋积作用而形成,是世界上重要的稀土资源之一,因此其矿床成因备受关注。目前不同类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的性质还没有得到很好限制,这也制约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理论... 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是花岗质岩石为主的成矿母岩经历后期风化淋积作用而形成,是世界上重要的稀土资源之一,因此其矿床成因备受关注。目前不同类型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母岩的性质还没有得到很好限制,这也制约对该类型矿床成矿理论的完善。本次以关西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床(母岩为碱性长石花岗岩)和大埠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母岩为白云母花岗岩)的成矿母岩为研究对象,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进行对比,揭示离子吸附型轻稀土和重稀土矿床在成矿母岩的系统性差异。结果显示,关西碱性长石花岗岩(190 Ma)和大埠白云母花岗岩(155 Ma)均形成于燕山期,且具有较高的铝饱和指数,A/CNK均为1.07~1.38,指示二者均属于过铝质岩石,为地壳沉积物熔融的产物。关西碱性长石花岗岩高场强元素(Zr、Nb、Ce)含量高、Ga/Al(3.33~4.33)值和锆饱和温度(895~922℃)较高,表明其为铝质A型花岗岩。而大埠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低的锆饱和温度(762~795℃),含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等铝饱和矿物,应属于S型花岗岩;且大埠白云母花岗岩具有较低Nb/Ta(2.55~5.10)和Zr/Hf(12.2~20.7)值,并含有萤石等富F矿物,显示出高演化花岗岩的特征。通过系统的统计对比发现,A型花岗岩形成的温度更高,有利于源区富稀土矿物的熔融,并抑制了岩浆上升过程中稀土矿物的分离结晶,最终促进了稀土元素在岩体中聚集,从而有利于形成离子吸附型轻稀土矿床;而部分高演化的S型花岗岩中,由于出现石榴子石等富重稀土的矿物,从而富集重稀土,而且其普遍富F的特征也有利于岩浆经历更为充分的演化,促进重稀土元素在岩石中的富集,有利于形成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 a型花岗岩 s花岗岩 高演化 离子吸附稀土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克拉通北缘隆化地区S型花岗岩的独居石年龄图谱 被引量:13
19
作者 凤永刚 刘树文 +3 位作者 吕勇军 张臣 舒桂明 王长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隆化S型花岗岩由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石榴石花岗岩以及片麻理化的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主体岩性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Si02和A1203含量分别为64.09%~69.6%以及14.6%~16.13%,K20/Na:O〉1.0。A/CNK...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段的隆化S型花岗岩由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石榴石花岗岩以及片麻理化的黑云母花岗岩组成。其主体岩性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Si02和A1203含量分别为64.09%~69.6%以及14.6%~16.13%,K20/Na:O〉1.0。A/CNK〉1.0,Mg。在20.76~34.89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Nb、Ta、P、Ti和Sr亏损以及Rb、K和Th富集。石榴石黑云母花岗岩(样品JB6031.1)采用独居石电子探针U-Th-Pb化学法进行测年,获得了2553±120Ma、2180±42Ma和1854±24Ma三个年龄峰值。一颗独居石内部成分分带上6个分析点定年结果构成2553±120Ma的峰值年龄,这一年龄与我们最新获得的2506±7Ma和2541±8Ma(继承锆石年龄)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相似,我们将这一独居石年龄解释为继承独居石的年龄,表明在赤城.隆化断裂以北存在太古宙陆块,并且在后期构造-热事件中发生部分熔融形成S型花岗岩。该独居石颗粒幔部成分分带上10个分析点的测年结果揭示的峰值年龄为2181±42Ma,该年龄也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年龄值,我们建议2181±42Ma为S型花岗岩的结晶年龄,反映了S型花岗岩的侵位时代。独居石颗粒外部成分分带上8个分析点的测年结果构成1854±24Ma的峰值年龄,该年龄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的变质年龄接近,我们将其解释为s型花岗岩的变质年龄,表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构造演化与中部带的构造演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花岗岩 独居石年龄图谱 红旗营子杂岩 华北克拉通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陆块北缘印支期S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58
20
作者 陶继雄 胡凤翔 陈志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2-118,共7页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 ,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 ,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 2 0 7~ 2 2 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 ,岩相学和... 华北陆块北缘内蒙古中部地区分布着大量近东西向展布的印支期花岗岩 ,形成一条规模巨大的复式花岗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 ,1∶5万区调同位素测年获得 2 0 7~ 2 2 7Ma的一系列锆石U-Pb表面年龄 ,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其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 ,表明其形成于碰撞后构造环境 ,并不是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陆块北缘 s花岗岩 印支期 碰撞后构造环境 内蒙古中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