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徐领 卢俊言 +7 位作者 陈欢 董佳豪 刘震灵 贾海阔 吴春会 李素霞 王明亚 李秋凤 《动物营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96-510,共15页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 本试验旨在探寻不同饲粮精粗比及菊粉(IN)和枯草芽孢杆菌(BS)添加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特性的影响。采用L 16(43)3因素4水平正交试验设计,3个因素分别为精粗比、IN添加水平、BS添加水平,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80∶20,IN添加水平分别为0、0.15%、0.30%、0.45%,BS添加水平分别为0、1.7×10^(9)、1.7×10^(10)、1.7×10^(11) CFU/kg。共设16个组,每组5个重复。利用体外产气法进行体外发酵,分别测定2、4、6、8、12、24和48 h产气量及48 h营养物质降解率和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1)随着发酵时间的增加,在12、24和48 h时,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40∶60和80∶20组(P<0.05);在24 h时,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在4、6、8、12 h时,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9)、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体外产气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2)饲粮精粗比为60∶40和80∶20组干物质降解率(DMD)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DMD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1) CFU/kg组DM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和1.7×10^(11) CFU/kg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3)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pH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80∶2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和0.45%组pH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1.7×10^(11) CFU/kg组pH显著低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 CFU/kg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40∶60和60∶40组氨态氮(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15%和0.30%组NH 3-N含量显著低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组(P<0.05)。饲粮精粗比为60∶40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精粗比为20∶80和40∶60组(P<0.05),饲粮IN添加水平为0.30%组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IN添加水平为0、0.15%和0.45%组(P<0.05),饲粮BS添加水平为1.7×10^(10) CFU/kg组乙酸和TVFA含量显著高于饲粮BS添加水平为0、1.7×10^(9) CFU/kg组(P<0.05)。综合分析体外发酵特性,筛选出最适各因素水平为:饲粮精粗比60∶40,IN添加水平0.30%,BS添加水平1.7×10^(10) CFU/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发酵 精粗比 菊粉 枯草芽孢杆菌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菌群结构、挥发性脂肪酸及其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徐俊杰 王莹 +7 位作者 丁宁 马向花 刘塔 周天赐 李涛 袁朝海 张威 蔡亚非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3-141,共9页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 [目的]本试验以舍饲育肥牦牛为研究对象,探究日粮精粗比对舍饲育肥牦牛瘤胃代谢的影响,期望为青海牦牛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养殖过程中日粮精粗比调控提供参考。[方法]对15头试验牛群进行分组,分别饲喂精粗(质量)比为3∶7(A组)、5∶5(B组)、7∶3(C组)的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TMR)。饲喂90 d后于凌晨空腹屠宰,采集瘤胃液和瘤胃上皮组织,通过16S核糖体RNA(16S ribosomal RNA,16S rRNA)高通量测序、气相色谱、RT-qPCR以及Western blot试验方法,探究不同精粗比日粮饲喂下,舍饲育肥牦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瘤胃发酵参数以及瘤胃上皮中挥发性脂肪酸(VFA)转运载体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日粮精粗比显著影响瘤胃细菌菌群结构,随着精料占比升高,在门水平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螺旋体门(Spirochaetes)和黏胶球形菌门(Lentisphaerae)相对丰度显著上升(P<0.05),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软壁菌门(Tenericutes)相对丰度显著下降(P<0.05);属水平上,随着精料比例提高,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 RC9 gut group)、克里斯腾森菌科R7群(Christensenellaceae R7 group)、Saccharofermentans、产琥珀酸菌属(Succiniclasticum)和Lachnoclostridium相对丰度显著升高(P<0.05),C组牦牛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相对丰度显著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牦牛普氏菌属(Prevotella)、假丁酸弧菌(Pseudobutyrivibrio)和密螺旋体属(Treponem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A组(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pH值及VFA产量影响显著,精粗比上升显著下调瘤胃内容物pH值(P<0.05),乙酸浓度、乙酸浓度/丙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戊酸和总VFA浓度显著升高(P<0.05),与A、B组相比,C组丁酸和异丁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日粮精粗比对瘤胃上皮VFA转运载体表达量影响显著。随着日粮精料比例升高,腺瘤下调蛋白基因(DRA)、假定阴离子转运载体1基因(PAT1)、单羧酸转运载体1基因(MCT1)和单羧酸转运载体4基因(MCT4)在mRNA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阴离子交换蛋白2基因(AE2)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则显著下降(P<0.05),上述基因的蛋白表达趋势与mRNA的一致。随着日粮精粗比例升高,牦牛的生产性能,即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屠宰率也随之提高,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饲喂高精料日粮可提升牦牛瘤胃中非纤维素降解菌的相对丰度,使大量能量饲料和蛋白饲料快速转化为VFA,为机体供能。激活瘤胃上皮细胞中VFA转运载体,提高其表达量,加快VFA转运入血的速度,以提高脂肪代谢底物,最终达到快速育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饲牦牛 日粮精粗比 瘤胃细菌菌群 挥发性性脂肪酸 挥发性性脂肪酸转运载体 生产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培养物对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现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3
3
作者 寇慧娟 陈玉林 +4 位作者 刘敬敏 曹宝红 周光现 张思慧 张恩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45-50,共6页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 【目的】研究2种精粗比日粮中添加酵母培养物(YC)对陕北绒山羊羔羊生产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2×2因子试验设计,将16只日龄和体质量相近的羔羊随机分为4组:Ⅰ组.日粮精粗比3∶7+20 g/kg YC;Ⅱ组.日粮精粗比3∶7,不添加YC;Ⅲ组.日粮精粗比5∶5+20 g/kg YC;Ⅳ组.日粮精粗比5∶5,不添加YC。计算各组羔羊的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干物质采食量(DMI)及料质量比。采用不完全收粪法收集粪样,测定其中干物质、有机物、粗蛋白(CP)、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NDF)及酸性洗涤纤维的表观消化率。试验结束后屠宰全部试验羊,取瘤胃组织测定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和瘤胃壁厚度。【结果】Ⅰ组羔羊平均增加体质量、平均日增质量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Ⅲ组DMI显著高于Ⅳ组(P<0.05),Ⅰ组DMI高于Ⅱ组,但差异不显著(P=0.077);4个处理组的料质量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其中Ⅰ组最小(7.72)。Ⅰ组羔羊CP、NDF的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Ⅱ组(P<0.05),而Ⅲ组与Ⅳ组间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Ⅲ组羔羊瘤胃乳头高度、宽度均极显著大于Ⅳ组(P<0.01),瘤胃壁厚度显著大于Ⅳ组(P<0.05)。日粮精粗比与YC的互作效应对CP、NDF的表观消化率影响显著(P<0.05),对瘤胃乳头宽度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日粮中添加YC能够提高羔羊的DMI和平均日增质量,以及高粗料日粮的CP和NDF表观消化率;YC可促进羔羊瘤胃发育,在高精料日粮中效果更显著;日粮精粗比与YC对CP、NDF表观消化率及瘤胃发育的影响存在互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酵母培养物 生产性能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瘤胃发育 羔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59
4
作者 王加启 冯仰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1-307,共7页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 本文用瘤胃持续模拟装置研究了精粗比为7:3、1:1和3:7时对日粮有机物、中洗纤维和酸洗纤维的降解、蛋白质的转化和微生物合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不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发酵能的利用效率(P>0.05),但是显著影响瘤胃微生物对可降解氮的利用效率(P<0.05);最后探讨了瘤胃内可降解氮和可发酵能与微生物氮合成量之间的定量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模拟 精粗比 饲料 微生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王林 赵臣 +2 位作者 曾燕霞 陈志龙 郑琛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556-2564,共9页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采用4×6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2个因子,其中饲粮精... 本试验采用尼龙袋法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甘露寡糖(MOS)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的影响。选取6只安装永久瘤胃瘘管的羯羊(白萨福克×小尾寒羊♀),采用4×6双因子析因试验设计,共设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2个因子,其中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A1)、30∶70(A2)、40∶60(A3)和50∶50(A4),MOS添加水平分别为0(B1)、0.4%(B2)、0.8%(B3)、1.2%(B4)、1.6%(B5)和2.0%(B6)。结果显示:饲粮精粗比对不同时间点绵羊瘤胃干物质(DM)、有机物(OM)和粗蛋白质(CP)的降解率、降解参数[DM、OM:快速降解部分(a)、慢速降解部分(b)和可降解部分(a+b);CP:a、b和b的降解速率(c)]及有效降解率均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变化规律均为随饲粮精料比例的升高而升高,在A4组达到最高;MOS添加水平仅对不同时间点绵羊瘤胃CP的降解率及降解参数a+b产生了显著影响(P<0.05),其变化规律均为随MOS添加水平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B5组达到最高。饲粮精粗比和MOS添加水平对绵羊瘤胃养分降解率没有产生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由此得出,饲粮精粗比为50∶50时绵羊瘤胃干物质、有机物和粗蛋白质的有效降解率最高,MOS添加水平达到1.6%时绵羊瘤胃粗蛋白质的降解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绵羊 精粗比 甘露寡糖 尼龙袋法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对木薯茎叶型全混合日粮山羊瘤胃降解率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胡琳 王定发 +3 位作者 李韦 周璐丽 李茂 周汉林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2914-2921,共8页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 本试验研究了以木薯茎叶为粗料、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TMR)养分在山羊瘤胃中的降解率,旨在为木薯茎叶在羊生产中的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用6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海南黑山羊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评定6种不同精粗比(2∶8、3∶7、4∶6、5∶5、6∶4和7∶3)的TMR中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率。结果表明,精粗比为4∶6、5∶5、6∶4、7∶3时的DM有效降解率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2∶8、3∶7时的DM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2∶8、3∶7、4∶6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例为5∶5、6∶4、7∶3的CP有效降解率(P〈0.05);精粗比为5∶5时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粗比为3∶7时的A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精粗比为4∶6、5∶5、6∶4和7∶3时的ADF有效降解率(P〈0.05)。本试验中,精饲料与木薯茎叶比例为3∶7、4∶6和5∶5的全混合日粮养分有较高的瘤胃有效降解率,实际生产中建议使用精粗比4∶6~5∶5范围的TM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混合日粮 精粗比 木薯茎叶 瘤胃降解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1
7
作者 霍俊宏 方绍培 +2 位作者 吴平山 钟小军 占今舜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2558-2566,共9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L)、50∶50(M)和60∶40(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3组共... 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将36只健康、体重相近的努比亚母羊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羊。每组试验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40∶60(L)、50∶50(M)和60∶40(H)的全混合日粮,试验为期70 d。结果表明:1)3组共产生1901个OTU(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为1348个,占总OTU数量的70.91%。L组的OTU数量显著高于H组(P<0.05),OTU数量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2)Chao指数和Ace指数均随日粮精粗比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L组的Ace指数显著高于H组(P<0.05),而各试验组的香农指数和辛普森指数均无显著差异。3)通过聚类树分析,L组和H组的瘤胃菌群结构较近。4)在门水平上,L组的迷踪菌门(Elusimicrobia)、黏胶球型菌门(Lentisphaerae)、TM7、蓝藻菌门(Cyanophyta)、螺旋体门(Spirochaetes)相对丰度均显著高于H组(P<0.05),而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相对丰度则相反;L组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M组(P<0.05)。5)在属水平上,L组的vadinCA11和Sphaerochaet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H组(P<0.05),而新月形单胞菌属(Selenomonas)和甲烷微球菌属(Methanimicrococcus)相对丰度则相反。6)在种水平上,M组的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D168、白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albus)、反刍兽新月单胞菌(Selenomonas ruminantium)和栖瘤胃普雷沃菌(Prevotella ruminicola)相对丰度显著高于L组(P<0.01或P<0.05),而黄色瘤胃球菌(Ruminococcus flavefaciens)和产琥珀酸丝状杆菌(Fibrobacter succinogenes)相对丰度则相反。综上,日粮不同精粗比日粮能够影响山羊瘤胃细菌菌群结构,进而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水平 粗饲料 精饲料 全混合日粮 纤维降解菌 蛋白降解菌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徐晓锋 胡丹丹 +1 位作者 郭婷婷 张力莉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5541-5550,共10页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 本研究旨在揭示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的变化。选择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后3周左右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头),分别饲喂高精粗比饲粮(60∶40,HC组)和低精粗比饲粮(40∶60,LC组),试验期为45 d。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HC组奶牛瘤胃液丙酸比例极显著高于LC组(P<0.01),乙酸/丙酸极显著低于LC组(P<0.01)。2)HC组奶牛瘤胃细菌操作分类单元数量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LC组的Ace指数、Chao1指数显著高于HC组(P<0.05),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极显著高于HC组(P<0.01)。4)LC组奶牛瘤胃中拟杆菌门、厚壁菌门、纤维杆菌门、疣微菌门、SR1、软壁菌门、TM7、黏胶球形菌门、迷踪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HC组奶牛瘤胃中变形菌门、螺旋菌门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5)LC组奶牛瘤胃中纤维杆菌属、瘤胃球菌属、琥珀酸菌属、甲烷短杆菌属、BF311丰度极显著高于HC组(P<0.01),丁酸弧菌属丰度显著高于HC组(P<0.05);HC组奶牛瘤胃中密螺旋菌属、粪球菌属、Shuttleworthia丰度极显著高于LC组(P<0.01),vadinCA11丰度显著高于LC组(P<0.05)。由此可见,饲粮精粗比显著影响了奶牛瘤胃中细菌总数和多样性。高精粗比饲粮条件下,瘤胃中纤维降解菌的生长受到抑制,促进了瘤胃中产酸菌的增殖,从而改变了瘤胃发酵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奶牛 瘤胃 细菌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晓锋 胡丹丹 +1 位作者 郭婷婷 张力莉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69-275,共7页
【目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犊后约3周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精粗比日粮(HC组,精粗比为60∶40)和低精粗比日粮(LC组,精粗比为4... 【目的】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下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的变化。【方法】选取24头健康、体重相近,胎次相同、产犊后约3周的中国荷斯坦奶牛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饲喂高精粗比日粮(HC组,精粗比为60∶40)和低精粗比日粮(LC组,精粗比为40∶60),试验期45 d,通过口腔采集瘤胃液,运用ITS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奶牛瘤胃真菌菌群结构。【结果】(1)HC组聚类的OTU数较LC组极显著降低(P<0.01);HC组Ace和Chao1指数较LC组极显著降低(P<0.01),而Simpson指数较LC组显著增加(P<0.05)。(2)在门水平上,HC组中子囊菌门和担子菌门丰度均极显著高于LC组(P<0.01),而被孢霉亚门丰度极显著低于LC组(P<0.01)。(3)在属水平上,HC组中5个酵母菌属以及与纤维降解有关的瘤胃壶菌属、新美鞭菌属、菌生格孢菌和瘤胃真菌属丰度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高于LC组,但根囊鞭菌属、枝梗鞭菌属、厌氧鞭菌属、曲霉属和念珠菌属均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低于LC组。【结论】综合真菌菌群多样性指数与结构变化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内环境发生改变,影响奶牛瘤胃微生物生长繁殖,使奶牛瘤胃中纤维降解真菌丰度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或降低;但日粮中精料的添加可促进奶牛瘤胃中酵母菌属的生长,改变瘤胃微生物区系,最终影响奶牛瘤胃发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奶牛 瘤胃 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真菌生长和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王照华 侯先志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7-19,共3页
本试验用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了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厌氧真菌的数量、数量优势真菌形态、发酵参数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增加瘤胃厌氧真菌数量下降、数量优势菌形态发生变化、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增加、p... 本试验用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了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厌氧真菌的数量、数量优势真菌形态、发酵参数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增加瘤胃厌氧真菌数量下降、数量优势菌形态发生变化、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精粗比增加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发酵类型由乙酸-丙酸发酵类型转变为丙酸-乙酸发酵类型;但对氨氮浓度和NDF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瘤胃模拟法 日粮精粗比 瘤胃真菌 生长 发酵参数 反刍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30
11
作者 戴东文 王书祥 +3 位作者 周振明 王迅 杨英魁 柴沙驼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555-1564,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周岁、体重[(164.9±12.9)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4组牦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55(C35组)、50∶50(...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周岁、体重[(164.9±12.9)kg]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头。4组牦牛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5∶55(C35组)、50∶50(C50组)、65∶35(C65组)和80∶20(C80组)的试验饲粮。预试期为15 d,正试期为90 d。结果表明:1)C65和C80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干物质采食量(DMI)显著高于C35组(P<0.05),C35组的料重比(F/G)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2)C65和C80组的血清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血清总蛋白显含量著高于C35组(P<0.05),C65组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C35和C80组(P<0.05),C80组的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3)C80组的瘤胃液pH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30和C80组(P<0.05),C80组的瘤胃液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C35和C80组的瘤胃液乙酸含量显著高于C50和C65组(P<0.05),C65和C80组的瘤胃液丙酸、丁酸和异丁酸含量显著高于C35和C50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乙酸/丙酸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综上所述,综合育肥前期牦牛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饲粮精粗比为65∶35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精粗比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后期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25
12
作者 李岩 戴东文 +5 位作者 杨英魁 王迅 刘书杰 红卫 柴沙驼 王书祥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056-3065,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后期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246.43±14.85) kg]相近的育肥后期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精粗比...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饲粮对育肥后期牦牛生长性能、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36头健康状况良好、体重[(246.43±14.85) kg]相近的育肥后期公牦牛,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头。各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5∶35、70∶30和75∶25的试验饲粮,分别记为C65组、C70组和C75组。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 C65组和C70组的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75组(P<0.05),料重比显著低于C75组(P<0.05)。2)C65组和C70组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75组(P<0.05),C65组的粗蛋白质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75组(P<0.05),C65组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C70组和C75组(P<0.05)。3)C75组的血清球蛋白(GLB)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显著低于C65组和C70组(P<0.05)。4) C65组的瘤胃液pH和微生物蛋白含量显著高于C70组和C75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氨态氮含量显著低于C70组和C75组(P<0.05),C65组的瘤胃液异丁酸和异戊酸含量显著低于C70组(P<0.05)。由此可见,增加饲粮精粗比可降低育肥后期牦牛总增重和平均日增重,对蛋白质的合成、营养物质的消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试验条件下,育肥后期牦牛饲粮精粗比为65∶35时育肥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参数 精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绵羊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谢明欣 李常瑞 +2 位作者 杨晓东 石彩霞 王海荣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418-4428,共11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绵羊典型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试验选取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蒙古绵羊,按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原则分为2组,采用交叉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分为2期进行:第1期,2组绵羊分别饲喂精...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精粗比饲粮条件下复合益生菌对绵羊典型瘤胃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试验选取6只装有瘤胃瘘管的成年蒙古绵羊,按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原则分为2组,采用交叉试验方法设计,试验分为2期进行:第1期,2组绵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3∶7和7∶3的饲粮,同时投喂复合益生菌(酿酒酵母1号、克鲁斯假丝酵母、东方伊萨酵母、酿酒酵母3号、热带假丝酵母2号、枯草芽孢杆菌);第2期,2组绵羊饲粮互换,饲喂方式相同。每期试验预试期15 d,正试期25 d,2期间隔21 d。结果表明:与饲喂复合益生菌1 d相比,在低精料饲粮水平条件下,饲喂复合益生菌10 d可以显著提高瘤胃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数量(P<0.05),饲喂复合益生菌20 d可以显著提高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溶纤维丁酸弧菌、黄色瘤胃球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总产甲烷菌数量(P<0.05);在高精料饲粮水平条件下,饲喂复合益生菌10 d可以显著降低反刍兽新月形单胞菌、白色瘤胃球菌和总产甲烷菌数量(P<0.05),饲喂复合益生菌20 d显著降低白色瘤胃球菌数量(P<0.05),但显著高于饲喂复合益生菌10 d时的数量(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不同精粗比饲粮中添加相同的复合益生菌对有益菌群的影响趋势不同;从作用效果看,该复合益生菌在精粗比为3∶7的饲粮中起到的益生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益生菌 绵羊 瘤胃微生物区系 饲粮精粗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哺乳期犊牛生长性能、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丽娜 高海慧 +1 位作者 康晓冬 梁小军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10,共5页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头出生1周左右、体重(33.00±1.5) kg的健康安格斯犊牛(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哺乳期犊牛生长发育、瘤胃发酵参数及细菌菌群结构的影响。选择30头出生1周左右、体重(33.00±1.5) kg的健康安格斯犊牛(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日粮精粗比分别为60∶40、50∶50、40∶60。犊牛7 d开始补饲颗粒料,预试期10 d,正式试验期90 d。结果表明,试验1组犊牛90日龄体重、采食量、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均极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1),料重比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5);试验1组微生物蛋白、氨态氮、异丁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乙酸和丁酸含量显著高于试验3组(P<0.05)。试验1组的犊牛OTU极显著高于试验2和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瘤胃拟杆菌门、后壁菌门、黏胶球形菌门、螺旋菌门、纤维杆菌门的含量均极显著低于试验3组(P<0.01)。试验1组犊牛瘤胃密螺旋体属、螺旋菌属、丁酸弧菌_2属的丰度极显著高于试验2组、试验3组(P<0.01)。研究表明,高精粗比饲粮可提高犊牛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对犊牛早期增重有益,且瘤胃发酵指标优于其他试验组,在门水平上瘤胃细菌变化最为明显,促进了瘤胃发酵,建议哺乳期犊牛饲喂日粮精粗比为6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犊牛 生长性能 瘤胃发酵参数 菌群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黄佑倩 原雪峰 +5 位作者 程治和 汪孟引 杨代泽 奴尔古扎力·艾热提 吐热丁·阿布都肉素力 杨华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11-14,共4页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月龄平均体重为(16.08±0.35)kg努比亚山羊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A组、B组、C组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全混合日粮对努比亚山羊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选取2月龄平均体重为(16.08±0.35)kg努比亚山羊48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6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A组、B组、C组山羊分别饲喂精粗比为6:4、5:5、4:6的全混合日粮。试验期60d。结果表明,A组山羊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组(P<0.05),料重比低于B组和C组(P>0.05)。A组山羊血清尿素氮(BUN)含量显著低于C组(P<0.05),葡萄糖(GLU)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A组山羊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丁酸、异戊酸及氨态氮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5),瘤胃pH值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研究表明,日粮精粗比为6:4时,可以增加努比亚山羊瘤胃内挥发性脂肪酸含量,提高生长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山羊 生长性能 血清生化指标 瘤胃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和细菌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永荣 姜向宏 《四川畜牧兽医》 2018年第11期28-30,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和细菌数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0只健康的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进端瘘管的鄂尔多斯细毛羊,随机均分成1、2、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1∶9、3∶7、5∶5的日粮。结果显示:1、2、3组绵羊...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和细菌数的影响,本试验选用30只健康的安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进端瘘管的鄂尔多斯细毛羊,随机均分成1、2、3组,分别饲喂精粗比为1∶9、3∶7、5∶5的日粮。结果显示:1、2、3组绵羊的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分别为59.26、63.95、64.38 mg/100 m 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细菌总数分别为8.73×109、9.22×109、11.00×109个/mL,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瘤胃细菌数量和瘤胃细菌浓度呈高度正相关(R2=0.997 2),瘤胃细菌浓度与瘤胃微生物蛋白浓度间的相关性较低(R2=0.227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粗比 瘤胃微生物蛋白 瘤胃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17
作者 李蒋伟 王志有 +4 位作者 侯生珍 雷云 贾建磊 周力 桂林生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09,共10页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精粗比对育肥藏羊瘤胃组织形态及微生物菌群的影响。选择210只早期断奶藏羔羊,随机分成7组,每组30只,分别对其饲喂精粗比为20∶80(A)、30∶70(B)、40∶60(C)、50∶50(D)、60∶40(E)、70∶30(F)和80∶20(G)的基础日粮,预饲期10 d,试验期90 d。试验结束后,每组随机选择3只试验羊屠宰,采集瘤胃组织及瘤胃液样品。试验采用冷冻切片观察瘤胃组织发育情况,测定瘤胃肌肉层、角化层厚度,乳头长度、宽度和密度;采用16S rDNA基因测序测定瘤胃微生物,分析瘤胃细菌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日粮精粗比可对瘤胃组织形态造成显著影响(P<0.05)。当精粗比例为50∶50时,藏羊瘤胃角化层厚度、瘤胃乳头密度和高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精粗比例为30∶70时,瘤胃肌层厚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2)本试验7组共产生299个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其中共有OTUs 259个,占比86.7%,独有OTUs 40个,其中F和G组分别含独有OTUs 14和8个;试验F组香浓指数、Ace指数和Chao1指数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而辛普森指数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各组间细菌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3)门水平下,随着精粗比例上升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有降低趋势,且A组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科水平下,毛螺菌科相对丰度与精粗比例呈负相关,E组普雷沃氏菌科相对丰度较高(P<0.05)。综合瘤胃组织表型和细菌菌群多样性可知:随着日粮中精料水平的提高,瘤胃组织形态发生改变,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瘤胃乳头及角化层的发育;但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70∶30)可丰富瘤胃中细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粮精粗比 藏羊 瘤胃组织形态 16S rDNA 瘤胃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