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的建构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嵌入-自主”的双重解释框架 被引量:1
1
作者 武小龙 王蔚 于文薇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3,共11页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 构建新型“无讼式”农村社区是现代乡村法治化治理体系的现实基础。从“嵌入与自主”的二维分析视角出发,对“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的理论分析与案例审视。研究发现,国家自上而下的法治建设与乡村自主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理解乡村“无讼式”建设的关键变量,“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逻辑不仅要重视“嵌入式”的法治建设,将党建引领的政治性嵌入、法治观念的认知性嵌入、制度重塑的结构性嵌入、行动和技术要素驱动的网络性嵌入融合协调,更要以系统性视角关注乡村社会的自主性关联,通过乡村社区的记忆规约、关系吸纳和规则融贯,实现“无讼”纠纷化解。在实践路径上,应遵循“资源整合、理念同频、制度共振、组织协调”的联动化策略,推动“无讼式”农村社区持续有序发展。不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法治社区建设形态,还应注重矛盾纠纷化解过程中“嵌入式”与“自主性”的动态均衡,以期真正实现“无讼式”农村社区建设的根本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讼建设 农村社区 纠纷化解 嵌入式法治 乡村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生态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路径探究
2
作者 徐瑾 吕茂乐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23-226,共4页
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焦点,农村社会的环境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目前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农村环境制度供给不足、农村环... 在乡村生态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日益成为农村社会工作的焦点,农村社会的环境问题也愈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国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目前面临着多重困境,其主要表现为农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农村环境制度供给不足、农村环境治理失灵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有必要建立统一生态的农村生态文明法律规范体系,同时构建多元参与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实施体系,并完善严密规范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监督体系,最后形成综合完备的农村生态文明法治保障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生态振兴 农村生态文明 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数字法治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3
作者 李梦珂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9期80-83,共4页
乡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法治建设成为破解乡村全面振兴中治理难题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新兴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但在乡村数字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法规不健全、执法效力偏弱、司法保障不足、村民数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 乡村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法治建设成为破解乡村全面振兴中治理难题的关键性因素。当前,新兴数字技术已深度融入乡村振兴各个领域。但在乡村数字法治建设方面,仍存在法规不健全、执法效力偏弱、司法保障不足、村民数字法治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完善乡村数字治理的法律规范体系,创新乡村数字治理的执法与监管机制,优化乡村数字治理的司法保障机制,培育乡村数字治理的法治意识,为数字技术融入乡村全面振兴工作织密法治守护网,构建数字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治理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法治 法治化治理 乡村全面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应对之策
4
作者 杨彬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9期84-87,共4页
乡村法治建设不仅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可以为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障,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存在... 乡村法治建设不仅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乡村治理基础建设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乡村法治建设可以为这一宏伟目标提供坚强保障,也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当前,中国乡村法治建设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治体系不完善、传统习俗影响深远等问题。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际,应不断完善乡村法治建设机制,加强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强化乡村法治人才队伍建设,助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法治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法治乡村建设的人才引育机制探究
5
作者 刘凯玉 石春东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2期142-145,共4页
该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就法治乡村建设中人才引育问题展开探究。该文围绕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的内涵、法治人才引育面临的困境、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新机制、法治人才赋能乡村建设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引育留用”... 该文基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就法治乡村建设中人才引育问题展开探究。该文围绕乡村振兴与法治建设的内涵、法治人才引育面临的困境、构建全链条人才引育新机制、法治人才赋能乡村建设的路径等方面,提出优化顶层设计、创新“引育留用”机制、拓宽人才发展渠道、营造良好环境,以及打造“法治+N”复合型人才队伍等对策建议,以期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法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建设 复合型人才 人才引育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职业农民法治教育路径的三维探赜
6
作者 高云 王萌 赵肖童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7期54-57,共4页
该研究探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指出法律知识对农民维权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应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教育设施,并通过多样化活动促进法治文化普及。研究还提出弘扬农村法治文化传统,结合... 该研究探讨提升农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指出法律知识对农民维权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强调政府应加强农村法治文化建设,建设法治教育设施,并通过多样化活动促进法治文化普及。研究还提出弘扬农村法治文化传统,结合现代信息技术传播法治知识。在制度层面,建议完善农村法治制度体系,加强法治监督管理,确保法律法规有效实施,为新型职业农民营造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法治 教育 路径 农村法治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研究
7
作者 张国廷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8期85-88,共4页
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提出,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以及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乡村振兴重大战略的提出,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建立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该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点,以及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制约“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引入乡村治理等理论多维度深入探寻形成当前困境的原因,最终找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对策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自治 法治 德治 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路径探析
8
作者 于静 孔令利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3期76-79,共4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一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的重要一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步。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坚持基层群众自治、依法治村和以德治村共同推进;通过创新乡村治理体制机制,推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构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更应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筑牢乡村治理的经济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乡村治理 路径 党建引领 自治法治德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国别法学的理论内涵与体系架构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晓君 董静然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6,共11页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 区域国别法学作为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新时代法学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和时代价值,我国需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厘清该学科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科学系统的理论建设和学科建设。该学科是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文化进行研究,探究不同国家和地区法律体系的运行规律,从整体上把握该国或该地区的法律特点和法律发展方向,进而探寻不同法律制度之间的共同价值观念与契合点。区域国别法学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外交思想,服务于我国涉外法治建设,并为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作出贡献。该学科的人才培养,要打破常规,走跨学科、跨院系的协同创新之路,构建国别法律人才“双协同”培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国别法学 涉外法治 学科建设 人才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认定规则解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林 袁文全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6-106,共11页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身份认定、丧失及身份丧失后的权益保留,关系到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科学的制度设计是引导乡村善治、助推共同富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以下简称《草案二次审议稿》)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的定义及认定应以户籍为基础,但不宜强制要求成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需以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财产提供,也不应把二者之间形成稳定的权利义务关系作为成员身份定义的必要条件。丧失成员身份的规定中,可以用“户籍+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类型划分方式,把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等群体排除在组织成员之外。对于务工、经商、服役、就学等原因“暂时离开”的成员,其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核心财产权益的保留时间不宜一概而论,可根据权益性质确定合理的保留期限。《草案二次审议稿》可通过细化、完善涉及成员身份的相关规定,保护农村居民合法权益,提升农村居民参与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身份认定规则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乡村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治理共同体视角下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双重样态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1
11
作者 丁文 陈源媛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基层政府、人民法院、乡村自治主体形塑了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内部理应呈现出的行政行为介入规范自治、司法权力嵌入保障私权、自治主体纠偏回归法治等预设样态,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应然图景。然而,行政行为偏差、司法裁... 基层政府、人民法院、乡村自治主体形塑了乡村治理共同体。乡村治理共同体内部理应呈现出的行政行为介入规范自治、司法权力嵌入保障私权、自治主体纠偏回归法治等预设样态,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应然图景。然而,行政行为偏差、司法裁判冲突、自治秩序混乱等治理乱象表明,治理共同体内部存在的行政机关权责失衡、司法机关审理规则不明、自治主体落实约束制度缺位,已然成为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面临的现实困境。立足于村民自治与国家法治的融合发展,以细化权责清单、统一司法规则、完善制度保障为依托,厘清行政机关介入农民集体决议事项的权力限度与责任范围、明确司法机关处理农民集体决议纠纷的案由类型与撤销权客体、强化自治主体重作农民集体决议的内部约束与司法约束,是农民集体决议法治化的重要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治理共同体 农民集体决议 乡村矛盾纠纷 法治乡村 村民自治 治理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经营权入股立法的反思与展望 被引量:6
12
作者 邵海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30,共15页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以入股等方式流转,在政策与法律层面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迁过程。土地经营权入股在立法中得到确认是“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于在流转中更好地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价... 自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能否以入股等方式流转,在政策与法律层面经历了比较复杂的变迁过程。土地经营权入股在立法中得到确认是“三权分置”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有利于在流转中更好地实现土地经营权的价值。土地经营权入股现行立法表达不规范、不统一,且与相关法律规定存在冲突,导致立法预期的实现受阻。以立法的基本原理来审视,立法用语不规范只是表面现象,土地经营权的性质不明才是立法困境的根源,对入股所致不利后果的担忧则进一步导致适用难题。实践中大量存在的“以租代转”、“名为入股、实为出租”现象表明,既有立法并不能有效满足土地经营权入股的需求,反而徒增解释与适用的混乱。为了弥合土地经营权入股的认知分歧,保持相关立法之间的协调,实现“三权分置”的立法目的,有必要在立法中统一相关表述,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的性质,移除土地经营权承载的不必要负担,让土地经营权真正成为“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进而以“作价出资”取代“入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经营权 入股 作价出资 农村土地承包法 公司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乡村多元主体协调共治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骁 高振岗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9-127,共9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协调治理格局,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务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强乡村治理法治体系建设,构建多元协调治理格局,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家持续推进农业农村各项事务改革,不断融合各方力量,汇聚多方资源,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由单一逐渐走向多样,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社会助力、群众参与的多方共治新格局。全面总结中国乡村治理发展历程中体制机制的历史沿革,分析乡村多元主体治理的面向和协调共治面临的困境,可为推进乡村治理趋向科学化提供重要的学理支撑。当前,在乡村治理领域还存在多元主体权责不够明晰,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完善等制约因素。为了破解这些难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法制体系和路径机制,强化对乡村治理多元主体的监督和管理,全面提升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基础保障,形成更加符合中国目前发展阶段和乡村社情的多元协调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化 协调共治 体制机制 职责义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规民约与农村治理的现代化耦合互动研究
14
作者 周欢 于语和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94-201,共8页
乡规民约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权威性源自于广大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软法,乡规民约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而且与农村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通过柔性治理等合作方式,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工具,体现... 乡规民约在乡村法治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权威性源自于广大村民共同意志的体现。作为一种软法,乡规民约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根基,而且与农村社会的实际需求紧密相连。通过柔性治理等合作方式,乡规民约成为农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工具,体现了国家治理中政府管理、社会参与和村民自治的有机结合。乡规民约的成功实践,离不开对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与发扬,同时也要吸收现代民主法治的精髓。在传统乡规民约中融入现代治理理念等现代化逻辑,进而形成的现代化乡规民约在基层治理中具有重要价值。它依托利益激励、道德评价和互助工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治理模式,既尊重了传统,又体现了现代治理理念。这种治理模式为农村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规民约 农村治理 现代化 耦合互动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杨 周雪曦 彭鎏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241-244,共4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总依据,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践探索中的新经验、新理论、新方法,引领着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发展方向。在目标上,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乡村振兴法治建设价值目标的耦合,是引领和促进乡村振兴法治建设的基本前提。在实践中,国家制定法与乡村习惯法之间的博弈、治理主体法治思维欠缺以及法治人才缺乏的困局构设,为乡村振兴未来的法治建设提供了方向。在策略上,完善乡村治理的法治体系、培育乡村法治文化和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法治建设提供了路径选择,丰富了法治促进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使法治有效回应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乡村振兴 法治建设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乡村法治建设的主要问题与路径选择
16
作者 冯蕾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4期88-91,共4页
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必然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运行,而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有赖于乡村法治实践的进步。当前,乡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到村民法治意识不高、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水平待提升和公共法律服... 全面依法治国和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乡村振兴必然在法治建设的轨道上运行,而全面依法治国的建设有赖于乡村法治实践的进步。当前,乡村法治建设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受到村民法治意识不高、涉农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水平待提升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针对此现状,从乡村村民实际需要出发,结合新时代社会发展的新形式积极寻找推进乡村法治建设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 全面依法治国 乡村法治建设 乡村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探析
17
作者 黄丹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5期37-38,41,共3页
构建乡村生态文化,既是全方位推动农业复兴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然选择。在阐述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意义的基础上,结合乡村生态法治建设发展现状,探讨了促进乡村地区生态法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 乡村地区 生态 法治建设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浅析
18
作者 刘昱珺 宋阳 李伟光 《热带农业工程》 2024年第2期86-88,共3页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对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农村基层社... 农村基层治理法治化既是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具体实践,也是支撑保障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和重要举措。本文总结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对农村改革、乡村振兴的意义,分析了影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的因素及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探索农村法治化建设的现实路径,以期加快农村法治化进程,促进农村地区现代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 社会治理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视域下软法治理的困境与完善路径
19
作者 石珂瑶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15期75-79,共5页
治理有效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软法治理。软法在构建完整治理体系、助力多元化的涉农纠纷和塑造乡村法治环境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生力... 治理有效一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离不开软法治理。软法在构建完整治理体系、助力多元化的涉农纠纷和塑造乡村法治环境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是法治乡村建设中的生力军。但软法治理依然存在软法效力不足、软法自治自动力不足和软硬法之间不协同的问题。要充分发挥软法治理的效能,就要加强软法治理的系统构建、调动自治的积极性并连通软硬法的转化路径,让软法治理为乡村振兴发展更好地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法治乡村 国家治理 软法 软法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德治发展的困境及实践路径探析——以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村为例
20
作者 赵国芳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第3期97-100,共4页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培育文明乡风、乡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农村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培育文明乡风、乡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德治不仅与自治和法治协同发力,更为自治和法治提供重要保障。该文以探析陵水黎族自治县南湾村德治发展实践为例,从政府和群众2个维度出发,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及德治的软约束性质,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发挥村民高尚道德品质等方式入手,实现乡村德治发展现代化的目标,为进一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德治 农村 文明乡风 南湾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