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芦氟沙星的荧光光谱分析法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颜承农 上官云风 +2 位作者 潘祖亭 刘义 高振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6-138,共3页
研究了 β-环糊精、表面活性剂、缓冲溶液及 p H值、表面活性剂等对芦氟沙星荧光强度的影响。提出了用荧光光谱法测定芦氟沙星含量的新方法。该法操作简便 ,检出限低 ,用于实际样品分析 。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荧光光谱 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 药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的芦氟沙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先洲 潘细贵 +2 位作者 罗顺德 罗卡 申献玲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75-177,共3页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用二氯甲烷提取 3次 ,以 UltrasphereODS(4.6mm i.d.× 2 5 0 m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1 0 mmol/L 溴化四丁铵 -三乙胺 (体积比为 3 2∶ 68∶0 .5 ) ,用磷酸调 p H2 ... 建立了测定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血浆用二氯甲烷提取 3次 ,以 UltrasphereODS(4.6mm i.d.× 2 5 0 mm)为色谱柱 ,流动相为甲醇 -1 0 mmol/L 溴化四丁铵 -三乙胺 (体积比为 3 2∶ 68∶0 .5 ) ,用磷酸调 p H2 .8,检测波长 2 95 nm,流速为 1 .2 m L/min,以培氟沙星为内标。血浆中芦氟沙星的线性范围为 0 .1~ 1 0 mg/L ,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 0 .0 5 mg/L ,回收率为 99.7% ,日内、日间 RSD分别为 2 .3 3 %和3 .83 %。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适用于人血浆中芦氟沙星质量浓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芦氟沙星 增氟沙星 人血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中重要杂质盐酸氯芦沙星的分离、鉴定与合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尔华 朱雄 刘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31-135,共5页
从新的三环氟喹诺酮药盐酸芦氟沙星(1)中分离出一种重要杂质,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等鉴定为盐酸氯芦沙星(2),为了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合成了该化合物,由2,6-二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氟化、硝化、缩合、还原、... 从新的三环氟喹诺酮药盐酸芦氟沙星(1)中分离出一种重要杂质,经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等鉴定为盐酸氯芦沙星(2),为了进一步确证其结构,合成了该化合物,由2,6-二氯苯胺为起始原料经重氮化、氟化、硝化、缩合、还原、取代、环合、缩合环合、螯合、甲哌化、水解等十三步反应制得盐酸氯芦沙星,该杂质对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等几乎不显示抗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氯芦沙星 盐酸氯芦沙星 杂质 分离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芦氟沙星合成工艺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尔华 朱雄 刘嵘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5-8,共4页
设计了一条合成含硫三环氟喹诺酮抗菌药盐酸芦氟沙星(1)的新方法,总收率达32.5%。以2,3,4-三氟硝基苯为起始原料,经取代、还原、溴化、环合、缩环、螯合、甲哌化、水解成盐等八步反应制得1。
关键词 盐酸芦氟沙星 氟喹诺酮 合成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的合成 被引量:1
5
作者 景士云 柳丽新 牟春福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553-555,共3页
目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方法以9,10-二氟-7-氧-2,3-二氢-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噻嗪-6-羧酸为起始原料,经螯合、取代、水解、成盐4步反应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结果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总收率为62.7%。结... 目的合成喹诺酮类抗菌药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方法以9,10-二氟-7-氧-2,3-二氢-7H-吡啶并[1,2,3-de][1,4]苯并噻嗪-6-羧酸为起始原料,经螯合、取代、水解、成盐4步反应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结果制得门冬氨酸芦氟沙星,总收率为62.7%。结论该工艺适合工业化生产,为芦氟沙星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原料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冬氨酸芦氟沙星 喹诺酮 药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谱法研究芦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邵爽 《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6期47-52,共6页
用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芦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分别测定了295,310 K两个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芦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以氢键或范德华力为主... 用光谱法研究水溶液中芦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分别测定了295,310 K两个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探讨了其荧光猝灭机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芦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以氢键或范德华力为主,并运用F ster偶极-偶极非辐射能量转移原理,测定了其相互结合时授-受体间的距离r;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确定芦氟沙星对人血清白蛋白构象产生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人血清白蛋白 荧光猝灭 能量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QARI片中盐酸芦氟沙星的含量
7
作者 张玉英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470-472,共3页
关键词 QARI片 盐酸芦氟沙星 紫外分光光度法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铕-芦氟沙星的氧化产物-EDTA配合体系的敏化荧光
8
作者 刘建群 赵慧春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79,共3页
提出了测定人体尿液中芦氟沙星的Eu3 +敏化荧光法 ,研究了芦氟沙星在HAc介质中被H2O2 氧化的反应机理。在近中性HAc -NaAc缓冲溶液中芦氟沙星的氧化产物与Eu3 +、EDTA形成三元络合物 ,产生Eu3 +的特征荧光 (λem 617nm、λex 352nm) ,... 提出了测定人体尿液中芦氟沙星的Eu3 +敏化荧光法 ,研究了芦氟沙星在HAc介质中被H2O2 氧化的反应机理。在近中性HAc -NaAc缓冲溶液中芦氟沙星的氧化产物与Eu3 +、EDTA形成三元络合物 ,产生Eu3 +的特征荧光 (λem 617nm、λex 352nm) ,其荧光强度与芦氟沙星的浓度成线性关系。尿液标准曲线线性范围5.0×10-8~2.5×10-6 mol/L ,检出限1.5×10-8 mol/L。方法简单、快速、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氟沙星 氧化反应 敏化荧光 尿液 抗菌药 药物分析 氧化产物 EDTA 配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