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史文丽
费建芳
+3 位作者
黄小刚
刘磊
李启华
杨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2-764,共13页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由于地转涡度梯度的存在,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Rossby波能量频散,并在热带气旋运动方向的后部激发出反气旋和气旋交替排列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波列.多热带气旋共存和热带气旋的异常...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由于地转涡度梯度的存在,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Rossby波能量频散,并在热带气旋运动方向的后部激发出反气旋和气旋交替排列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波列.多热带气旋共存和热带气旋的异常运动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热带气旋Rossby能量频散被证实与多个热带气旋连续生成和异常运动密切相关.本文从热带气旋能量频散及波列特征、主要影响因子、反馈作用等方面,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目的是为深入研究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及其影响提供基础和参考,以期使更多的研究学者关注热带气旋能量频散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热带气旋生成、发展和异常运动的动力学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气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频散
波
列
热带气旋生成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2
作者
俞子闲
郭栋
+5 位作者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5,共13页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东风存在,所以Rossby波能量也可能在南亚高压区向上传播,从而影响平流层的温度、风场及大气成分等.因此,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5年夏季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Rossby波能量可以从南亚高压西北部的窗口区上传至平流层,最高可到达平流层顶,而在南亚高压的其他部分,Rossby波能量均不能穿越对流层顶上传或穿越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南亚高压西北区Rossby波能量可以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原因是盛行西风,且西风急流出现的频率很小,同时涡动热量通量异常引起的垂直分量的第一项对其上传有很大贡献.南亚高压东北区也盛行西风,然而Rossby波能量不能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原因是强西风出现频率较高,且温度脊与高度脊位相相近,不利于上传.南亚高压南部均盛行东风,在平流层中下层均为稳定层结,因此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南亚高压西南区在对流层位于青藏高原环流的伊朗高原下沉区附近,层结稳定,并且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所以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而南亚高压东南区在对流层位于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幅合带,层结不稳定,存在Rossby波能量较弱的上传,达到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该区域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的温压场配置也为Rossby波能量在对流层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ssby波能量
穿越对流层顶
南亚高压
纬向风
西风急流
稳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齐冬梅
周长艳
+1 位作者
李跃清
孙昭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9,共13页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NCEP/NCAR逐日及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通过现代学统计方法研究了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9-10月四川秋绵雨天气特征明显,呈现...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NCEP/NCAR逐日及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通过现代学统计方法研究了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9-10月四川秋绵雨天气特征明显,呈现出雨日偏多、日照偏少、阴雨寡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9月对流层中层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地区上空为宽广倾斜的低压槽,有利于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四川,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冷暖空气交汇于四川上空,形成持续性降水。10月对流层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强和印缅槽加深共同作用,有利于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四川输送,为四川带来持续性降水。进一步分析发现,9月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有利欧亚中高纬环流的持续和维持,能量频散是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地区上空低压槽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此外,9-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低,且不断加强发展,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和印缅槽偏深的重要外强迫源。因此,由海温外强迫和Rossby波能量频散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9-10月四川秋雨期阴雨寡照天气的持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阴雨寡照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海温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季风涡旋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初步分析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肖雅
吴立广
宗慧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64,共12页
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大尺度低频环流季风涡旋与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时间滤波方法将季风涡旋和台风环流从逐日台风风场中分离出来,对两次季风涡旋活动个例分析发现,气旋初始扰动都首先出现在季风涡旋中心东部,一次季风涡旋活动...
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大尺度低频环流季风涡旋与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时间滤波方法将季风涡旋和台风环流从逐日台风风场中分离出来,对两次季风涡旋活动个例分析发现,气旋初始扰动都首先出现在季风涡旋中心东部,一次季风涡旋活动可以伴随着一个或几个热带气旋的生成。通过进一步分析2000—2009年季风涡旋活动与热带气旋的生成关系发现,虽然季风涡旋的定义与环流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是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大多数分布在季风涡旋的中心和东部,这可能与季风涡旋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季风涡旋
低频环流
热带气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22
5
作者
焦敏
李辑
+2 位作者
陈鹏狮
王阳
刘东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53站逐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宁发生了1962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辽宁地区上空受相当正压...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53站逐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宁发生了1962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辽宁地区上空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南侧存在一个异常气旋性环流,阻挡了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向辽宁地区输送,不利于辽宁地区产生降水。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相向运动并在辽宁地区上空重叠,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是西太副高异常发展的直接原因。准定常Rossby波能量频散是导致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形成与维持的根本原因之一。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Rossby波能量,沿西风急流波导区向下游频散,使得包括辽宁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增强;同时我国东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带存在Rossby波能量的准经向频散,同样有利于EAP/PJ型遥相关的维持与发展,使得辽宁及其附近地区上空受位势高度正距平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8年夏季
高温
干旱
辽宁
rossby波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22年我国夏季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21
6
作者
齐道日娜
何立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其热动力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高温存在两个不同阶段:6月高温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7—8月高温区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
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其热动力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高温存在两个不同阶段:6月高温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7—8月高温区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两个阶段极端高温均发生在异常环流背景条件下,对流层上层为显著偏强的南亚高压控制区,其主导系统分别为500 hPa强烈发展的华北高压脊和异常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坝;Rossby波能量自上游向华北地区持续频散和瞬变天气扰动偏弱是华北高压脊增强和维持的主要成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大气热源增强、赤道附近热带辐合区异常偏强的上升气流在30°N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下沉,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且稳定维持。对流层低层强烈暖平流和边界层非绝热加热是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高温的维持主要依靠异常强烈的非绝热加热;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的形成受深厚对流层内异常下沉增温和边界层内非绝热加热共同影响,高温长时间维持的影响因子除非绝热加热外,极端强盛的南亚高压控制区内异常绝热加热项(下沉增温)的贡献亦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高温
华北高压脊
rossby波能量
大气热源
非绝热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1
作者
史文丽
费建芳
黄小刚
刘磊
李启华
杨璐
机构
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
国防科技大学气象和海洋学院
空军研究院航空气象防化研究所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2-764,共13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705042,41775053,41675058,42005007)资助.
文摘
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洋面上的强烈气旋性涡旋.由于地转涡度梯度的存在,热带气旋在移动过程中不断发生Rossby波能量频散,并在热带气旋运动方向的后部激发出反气旋和气旋交替排列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波列.多热带气旋共存和热带气旋的异常运动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热带气旋Rossby能量频散被证实与多个热带气旋连续生成和异常运动密切相关.本文从热带气旋能量频散及波列特征、主要影响因子、反馈作用等方面,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的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科学问题.目的是为深入研究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及其影响提供基础和参考,以期使更多的研究学者关注热带气旋能量频散问题,从而进一步揭示热带气旋生成、发展和异常运动的动力学机理.
关键词
热带气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频散
波
列
热带气旋生成
热带气旋异常运动
Keywords
Tropical cyclone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Dispersive wave train
Tropical cyclogenesis
Tropical cyclone abnormal motion
分类号
P43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2
作者
俞子闲
郭栋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机构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象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3-85,共13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5056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1437218,91537213,41575057,41675039,91837311,41875048)
+1 种基金
江苏高校“青蓝工程”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PAPD)联合资助
文摘
夏季平流层盛行强东风,Rossby波能量难以从对流层向上传播至平流层,而冬季平流层盛行西风,Rossby波能量容易上传,因此以往对Rossby波能量向平流层传播的研究多考虑冬季的情况.而事实上,因为夏季高原上空南亚高压反气旋环流,并非只有强东风存在,所以Rossby波能量也可能在南亚高压区向上传播,从而影响平流层的温度、风场及大气成分等.因此,本文利用ERA-interim逐日再分析资料,分析了1979—2015年夏季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结果表明:Rossby波能量可以从南亚高压西北部的窗口区上传至平流层,最高可到达平流层顶,而在南亚高压的其他部分,Rossby波能量均不能穿越对流层顶上传或穿越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南亚高压西北区Rossby波能量可以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原因是盛行西风,且西风急流出现的频率很小,同时涡动热量通量异常引起的垂直分量的第一项对其上传有很大贡献.南亚高压东北区也盛行西风,然而Rossby波能量不能向上穿越对流层顶的原因是强西风出现频率较高,且温度脊与高度脊位相相近,不利于上传.南亚高压南部均盛行东风,在平流层中下层均为稳定层结,因此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南亚高压西南区在对流层位于青藏高原环流的伊朗高原下沉区附近,层结稳定,并且温度脊超前于高度脊,所以Rossby波能量很难上传.而南亚高压东南区在对流层位于南海-西太平洋热带幅合带,层结不稳定,存在Rossby波能量较弱的上传,达到对流层顶后无法继续上传,该区域温度脊落后于高度脊的温压场配置也为Rossby波能量在对流层内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关键词
rossby波能量
穿越对流层顶
南亚高压
纬向风
西风急流
稳定度
Keywords
rossby
wave energy
Crossing tropopause
South Asia high
Zonal wind
Westerly jet
Stability
分类号
P401 [天文地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
11
3
作者
齐冬梅
周长艳
李跃清
孙昭萱
机构
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四川省气候中心
出处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7-49,共13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23090103)
成都高原气象开放实验室基金课题(BROP201813)
高原大气与环境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PAEKL-2018-C4)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四川省气象台站逐日降水、日照时数资料,NCEP/NCAR逐日及逐月再分析资料和NOAA提供的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通过现代学统计方法研究了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17年9-10月四川秋绵雨天气特征明显,呈现出雨日偏多、日照偏少、阴雨寡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9月对流层中层贝加尔湖至巴尔喀什湖地区上空为宽广倾斜的低压槽,有利于冷空气东移南下影响四川,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西伸,冷暖空气交汇于四川上空,形成持续性降水。10月对流层中层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偏西偏强和印缅槽加深共同作用,有利于来自孟加拉湾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四川输送,为四川带来持续性降水。进一步分析发现,9月Rossby波能量频散特征有利欧亚中高纬环流的持续和维持,能量频散是巴尔喀什湖至贝加尔湖地区上空低压槽稳定维持的重要原因。此外,9-10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明显偏低,且不断加强发展,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北和印缅槽偏深的重要外强迫源。因此,由海温外强迫和Rossby波能量频散造成的大气环流异常,导致了9-10月四川秋雨期阴雨寡照天气的持续。
关键词
秋季阴雨寡照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海温异常
Keywords
rainy and sunless in autumn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nomaly
分类号
P461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季风涡旋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初步分析
被引量:
12
4
作者
李肖雅
吴立广
宗慧君
机构
气象灾害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3-664,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875038)
文摘
西北太平洋对流层低层大尺度低频环流季风涡旋与台风生成有密切的关系。利用时间滤波方法将季风涡旋和台风环流从逐日台风风场中分离出来,对两次季风涡旋活动个例分析发现,气旋初始扰动都首先出现在季风涡旋中心东部,一次季风涡旋活动可以伴随着一个或几个热带气旋的生成。通过进一步分析2000—2009年季风涡旋活动与热带气旋的生成关系发现,虽然季风涡旋的定义与环流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但是热带气旋的生成位置大多数分布在季风涡旋的中心和东部,这可能与季风涡旋的Rossby波能量频散有关。
关键词
季风涡旋
低频环流
热带气旋
rossby波能量
频散
Keywords
monsoon gyr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tropical cyclone
rossby
wave energy dispersion
分类号
P44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22
5
作者
焦敏
李辑
陈鹏狮
王阳
刘东明
机构
辽宁省生态气象和卫星遥感中心
出处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1-58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018YFC15056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05087)
文摘
利用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辽宁省53站逐日降水量及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辽宁发生了1962年以来最严重的高温干旱事件。辽宁地区上空受相当正压结构的异常反气旋性环流控制,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局地环流成因;异常反气旋性环流南侧存在一个异常气旋性环流,阻挡了孟加拉湾和南海地区西南暖湿气流向辽宁地区输送,不利于辽宁地区产生降水。南亚高压和西太副高相向运动并在辽宁地区上空重叠,是异常高温干旱发生的大尺度环流成因。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是西太副高异常发展的直接原因。准定常Rossby波能量频散是导致EAP/PJ型和EU型遥相关形成与维持的根本原因之一。源自北大西洋地区的Rossby波能量,沿西风急流波导区向下游频散,使得包括辽宁在内的我国北方广大地区位势高度异常增强;同时我国东北至朝鲜半岛和日本一带存在Rossby波能量的准经向频散,同样有利于EAP/PJ型遥相关的维持与发展,使得辽宁及其附近地区上空受位势高度正距平控制。
关键词
2018年夏季
高温
干旱
辽宁
rossby波能量
Keywords
summer of 2018
high temperature
drought
Liaoning Province
rossby
wave energy
分类号
P426.61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P43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22年我国夏季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
21
6
作者
齐道日娜
何立富
机构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
国家气象中心
出处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5-399,共1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42261144002)
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506006)
气象能力提升联合研究专项(22NLTSZ004)。
文摘
利用常规观测和自动气象站加密观测资料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分析2022年夏季我国大范围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其热动力成因,结果表明:此次极端高温存在两个不同阶段:6月高温区集中在华北黄淮地区,7—8月高温区位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两个阶段极端高温均发生在异常环流背景条件下,对流层上层为显著偏强的南亚高压控制区,其主导系统分别为500 hPa强烈发展的华北高压脊和异常强盛的副热带高压坝;Rossby波能量自上游向华北地区持续频散和瞬变天气扰动偏弱是华北高压脊增强和维持的主要成因,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大气热源增强、赤道附近热带辐合区异常偏强的上升气流在30°N副热带高压脊线附近下沉,有利于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伸加强且稳定维持。对流层低层强烈暖平流和边界层非绝热加热是华北黄淮地区高温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高温的维持主要依靠异常强烈的非绝热加热;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高温的形成受深厚对流层内异常下沉增温和边界层内非绝热加热共同影响,高温长时间维持的影响因子除非绝热加热外,极端强盛的南亚高压控制区内异常绝热加热项(下沉增温)的贡献亦不可忽视。
关键词
极端高温
华北高压脊
rossby波能量
大气热源
非绝热加热
Keywords
extreme high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ridge in North China
rossby
wave energy
atmospheric heat sources
diabatic heating
分类号
P423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热带气旋Rossby波能量频散问题研究进展
史文丽
费建芳
黄小刚
刘磊
李启华
杨璐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亚高压区Rossby波能量向上穿越对流层顶传播的特征与机制
俞子闲
郭栋
李丽平
施春华
金鑫
李震坤
陈丹
林祥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2017年秋季四川阴雨寡照特征及成因分析
齐冬梅
周长艳
李跃清
孙昭萱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0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季风涡旋影响西北太平洋台风生成初步分析
李肖雅
吴立广
宗慧君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2018年夏季辽宁异常高温干旱的环流特征及成因
焦敏
李辑
陈鹏狮
王阳
刘东明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
2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2022年我国夏季极端高温阶段性特征及成因
齐道日娜
何立富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