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喀什地区甜瓜根腐病病原菌及其致病性 被引量:1
1
作者 赵梦娟 周婷婷 +6 位作者 韩盛 古勤生 吴会杰 麦合木提江·米吉提 张泽一 美热邦·牙克甫 玉山江·麦麦提 《中国瓜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5-33,共9页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 为明确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病原菌种类及致病性,对该地区的甜瓜根腐病样品进行采集、病原分离与鉴定,通过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病原菌,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结合形态学特征和多基因(ITS+TEF1-α+RPB2)系统发育分析鉴定分离菌株。结果显示,伽师县甜瓜根腐病原菌主要为镰状孢新赤壳菌(Neocosmospora falciformis)、大豆镰刀菌(Fusarium glycines)和腐皮新赤壳菌(N. solani)。其中,菌株Z3、Z11和Z27致病性强,将其接种至同一甜瓜品种测定致病力,均能显著降低甜瓜植株的根长、株高、茎鲜质量和根鲜质量,病情指数分别为68、84和74。菌株Z11(Fusarium glycines)的致病力最强。首次鉴定出镰状孢新赤壳菌和大豆镰刀菌为新疆甜瓜根腐病的致病病原,丰富了甜瓜根腐病的病原学研究,为甜瓜根腐病的诊断、防治以及抗病育种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根腐病 镰状孢新赤壳菌 大豆镰刀菌 致病力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草镰刀菌根腐病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2
作者 何晓冰 黄昆鹏 +7 位作者 李俊营 卜亚艇 赵浪 王明鑫 张富生 阴广宇 杨楠 许跃奇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411-420,共10页
研究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其与烟草病害发生的关系,为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株与病株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镰刀菌根腐... 研究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其与烟草病害发生的关系,为防治病害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比较健康株与病株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差异。镰刀菌根腐病使烟株根际土壤真菌种类的丰富程度和种群多样化发生改变,病株根际土壤真菌的辛普森指数、ACE和Chao1等指标均低于健康株;病株和健康株根际土壤微生物种群的优势种群具有明显差异。与对照相比,门水平上,病株绿弯菌门、浮霉菌门、芽单胞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增加;属水平上,细菌属有益菌属链霉菌属、土壤红杆菌属、加氏菌属相对丰度降低。烟草植株根际土壤中真菌群落结构改变及物种多样性降低是烟草镰刀菌根腐病发生的重要特征,为该病害的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根腐病 根际微生物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根腐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应用
3
作者 杨波 李云翔 +1 位作者 徐瑾瑜 沙月霞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4-560,共7页
为中药材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生防种质资源,开展了对多种镰孢菌Fusarium具有抑菌效果的放线菌Streptomyces筛选、鉴定及应用效果评价。从120株放线菌中筛选得到1株对黄芪根腐病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菌株LQS-2,对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串珠镰孢... 为中药材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生防种质资源,开展了对多种镰孢菌Fusarium具有抑菌效果的放线菌Streptomyces筛选、鉴定及应用效果评价。从120株放线菌中筛选得到1株对黄芪根腐病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菌株LQS-2,对黄芪根腐病致病菌串珠镰孢菌F.moniliforme、腐皮镰孢菌F.solani N18-1-2、轮枝镰孢菌F.verticillium 173和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 295的抑菌率分别为62.50%、49.38%、52.75%和67.50%。16S rDNA序列分析比对,菌株LQS-2与纤维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cellulosae基因序列的同源性最高,并结合形态学确定菌株LQS-2为纤维素链霉菌。盆栽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纤维素链霉菌LQS-2发酵上清液浸种结合灌根对黄芪根腐病的盆栽防效为69.50%,连续灌根3次对黄芪根腐病的田间防效达76.02%,较微生物菌剂对照防效分别提高了2.55%和18.76%。菌株LQS-2浸种后在温室条件下对黄芪幼苗生长促生作用明显,株高、植株生物量和地下部干重分别较微生物菌剂提高了37.58%、20.00%和33.33%。由此可见,纤维素链霉菌LQS-2具有作为防治黄芪根腐病生防菌剂研发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根腐病 纤维素链霉菌 致病镰孢菌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茎腐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梁思聪 陈东 +4 位作者 张景欣 沈会芳 孙大元 陈少华 蒲小明 《广东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3-26,共14页
玉米茎腐病(Maize stalk rot)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在我国15个省份地区和5大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且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区域也均有危害报道,其为害率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茎腐病为害可使玉米减产约10%,严重时可减产50%... 玉米茎腐病(Maize stalk rot)是一种由病原真菌引起的侵染性病害,在我国15个省份地区和5大玉米产区均有发生,且在欧洲、美洲、东南亚等区域也均有危害报道,其为害率也呈逐年加重趋势。玉米茎腐病为害可使玉米减产约10%,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基于玉米茎腐病国内外研究成果,该文总结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侵染方式、致病机制、防控技术等研究现状。玉米茎腐病可分为8种类型,即赤霉茎腐病、镰孢茎腐病、腐霉茎腐病、炭疽茎腐病、炭腐茎腐病、色二孢茎腐病、球二孢茎腐病和细菌性茎腐病;我国玉米茎腐病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层出镰孢、拟轮枝镰孢、腐霉等,且在不同玉米种植地区优势病原菌种类也存在差异。病原菌菌丝侵染方式主要为通过伤口或自然孔口进入玉米茎秆节间。其致病机制为,病原菌分泌一系列能破坏寄主植物细胞壁的毒力因子,如毒素、细胞壁降解酶,使病原菌顺利进入寄主细胞内并大量生长繁殖,破坏寄主植物组织,从而导致玉米内茎髓部腐烂坏死,最终整株于茎部折断或枯死。该文还阐述国内外防治玉米茎腐病的综合防控技术,包括抗病品种选育、化学药剂防治、田间农业措施管理、生防菌生物防治等。目前玉米茎腐病防控难度仍较大,要秉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加强玉米茎腐病病原菌监测,继续深入系统研究病原菌致病机理,强化生物防治技术,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急防控产品,积极开展生态种植模式研究,保障玉米安全高效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镰刀菌属 腐霉菌属 侵染途径 致病机理 综合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根部的致病性和侵染规律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庆新 辛惠普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1989年第1期113-119,共7页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大豆幼苗根部的皮层组织,随着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发生崩解,根部组织表现红褐色病斑。环境因素对病原菌的侵染时期和在大豆体内潜育时间的长... Fusarium oxysporum对苗期大豆具有较强的致病作用。病原菌自伤口或直接侵入大豆幼苗根部的皮层组织,随着病原菌的侵入和扩展,细胞出现坏死,组织发生崩解,根部组织表现红褐色病斑。环境因素对病原菌的侵染时期和在大豆体内潜育时间的长短有着明显的影响。侵染时期主要受病原菌侵入前自身所处状态和寄主的影响,侵入后潜育时间的长短则受植株状态的影响。土壤环境条件直接影响着病原菌的侵入和寄主的抗病性,间接影响着病原菌在大豆植株体内的扩展和病症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致病性 侵染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7
6
作者 钟杰 邱泽澜 +7 位作者 刘仕达 周向平 王迎 黄焱斌 周可心 朱俊子 刘天波 肖艳松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59,67,共10页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 为明确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种类,针对主要病原菌筛选有效的防治药剂,分别利用组织分离法和平板稀释法对两地主要烟区采集的烟草根腐病病样和根际土壤进行病原分离,通过形态学观察、翻译延伸因子1A(EF-1α)序列进化分析以及致病性测定确定病原种类,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供试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并通过活体盆栽防效试验验证候选杀菌剂对主要病原菌的防治效果。共分离到真菌128株,其中镰刀菌87株,包括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甜瓜镰刀菌Fusarium incarnatum、藤仓镰刀菌Fusarium fujikuroi、茄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层出镰刀菌Fusarium proliferatum、Fusarium falciforme、Fusarium humuli共7个种。其中,F.commune占比最高,为39.08%,其次为F.solani和F.incarnatum,占比均为14.9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这些菌株都能引起烟草发病,明确其为烟草根腐病的病原物。F.commune对40%咪鲜胺EW、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高度敏感,EC50分别为0.026、0.079和0.169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40%咪鲜胺EW的防治效果最为显著,相对防效达到94.43%±2.79%,其次为43 g/L戊唑醇SC和15%氰烯菌酯SC,相对防效为88.63%±1.68%和83.07%±2.55%。本研究表明,湖南郴州和永州地区烟草镰刀菌根腐病病原真菌以共享镰刀为主,供试药剂中,40%咪鲜胺EW对该病原菌的抑菌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根腐病 镰刀菌 致病性 共享镰刀菌 药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及其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姜超 董禹含 +5 位作者 孟利强 王向向 刘治廷 陈静宇 樊川 曹旭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6-662,共7页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极易受病害影响。大豆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大豆病害类型。镰孢菌(Fusarium)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由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病害影... 大豆是我国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之一,但其产量和品质极易受病害影响。大豆根腐病是世界范围内较为常见的大豆病害类型。镰孢菌(Fusarium)是大豆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本文综述了由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发生条件、发病症状及病害影响,并分析了镰孢菌引发大豆根腐病的致病性与发病机理。通过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和禾谷镰孢菌(F.graminearum)的致病性研究发现,镰孢菌属菌株可以通过破坏宿主植物免疫应答系统或分泌真菌毒素破坏植物细胞等方式引发大豆根腐病。同时不同病原菌之间还存在协同互作机制,可通过分泌促侵染关键物质协同逃脱宿主植物防御。本文总结了镰孢菌引发的大豆根腐病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生物防治手段集合多个作用靶点于一体,通过转录组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防治的作用机理,而生防微生物固有的活体属性所带来的应用局限性则可通过与农业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等方式加以攻破。本文还对关于大豆根腐病乃至各类农业生产病害的生物防治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孢菌 致病性 致病机理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发大豆根腐病的病原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被引量:2
8
作者 黄智星 李月 +4 位作者 丁洁欣 林海蔚 程艳波 年海 周而勋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9-239,共11页
为明确在广东新发现的一种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罹病大豆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3个基因(rDNA-ITS,TEF-1α,RP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 为明确在广东新发现的一种大豆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该病的有效杀菌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罹病大豆植株的根部和茎基部的病原真菌进行分离,并通过形态学和3个基因(rDNA-ITS,TEF-1α,RPB2)的联合系统发育分析对病原真菌进行鉴定,再将该病原真菌接种到原发病大豆品种桂夏2号的根部和茎基部,测定其致病性和不同培养基、温度、碳氮源、pH、光照、杀菌剂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及病原菌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结果显示,分离到2株具有不同特征的真菌,分别鉴定为新孢镰刀菌(Fusarium neocos-mosporiellum)和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后者是在我国广东大豆上的首次报道;接种试验显示,这2株真菌单独或混合接种均可引起与田间自然发生的大豆根腐病相似的症状;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在28℃、pH 7条件下生长最快,可以有效利用多种碳氮源,乳糖和蛋白胨为最佳碳氮源,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1℃(水浴10 min);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在25℃、pH 7条件下生长最快,碳氮源利用能力强,以乳糖、蔗糖和麦芽糖为最佳碳源,最佳氮源为蛋白胨,孢子致死温度为54℃(水浴10 min);不同光照处理对2个菌株的菌丝生长无影响;杀菌剂咪鲜胺对2个菌株的抑制作用最强。综上,引起广东新发大豆根腐病的病原真菌为新孢镰刀菌(F.neocosmosporiellum)和镰状镰刀菌(F.falciforme),而这2种真菌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对咪鲜胺敏感,该药剂可作为防治新发大豆根腐病的首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镰刀菌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征 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杀菌剂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苜蓿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FIESC分离及菌株生物学特性测定 被引量:2
9
作者 索欣 牛启尘 +3 位作者 郭铖 盖云鹏 陈玲 尹淑霞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7-1338,共12页
为明确北京市顺义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苜蓿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按... 为明确北京市顺义区苜蓿(Medicago sativa L.)镰刀菌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发病苜蓿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纯化;利用形态学特征观察结合多基因序列分析(rDNA-ITS,EF-1α和RPB2)的系统发育树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按照柯赫法则测定菌株致病性;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强致病镰刀菌的生物学特性及杀菌剂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本研究共分离获得26株菌株,7株鉴定为镰刀菌,分别属于Fusarium incarnatum-equiseti species complex(FIESC)中的F.ipomoeae,F.compactum和F.flagelliforme以及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和腐皮镰刀菌F.solani,其中MsF1(F.ipomoeae)的致病力最强,接种苜蓿幼苗发病的病情指数为64.33。生物学特性测定表明,MsF1在温度30℃、pH值为6~10、低氮条件下最适合生长,可耐受150 g·L^(-1)的NaCl胁迫;异菌脲对其抑制效果不明显,供试浓度下抑制率低于10%,而咯菌腈对其半数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 concentration,EC 50)为0.142μg·m·L^(-1)。本研究首次报道FIESC可侵染紫花苜蓿引起镰刀菌根腐病,为苜蓿根腐病的多样性研究和田间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镰刀菌根腐病 分离鉴定 致病性 FIES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BQ对党参根腐病病原菌抑制效应初探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馨芳 张婉霞 +3 位作者 史美玲 张梓坤 寇志安 田永强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2期167-173,F0003,共8页
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Q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孢子萌发、生防机制和离体防治试验检测该菌株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Q可明显抑制党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DS... 将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BQ作为最新发现的潜力生防菌。通过平板对峙、孢子萌发、生防机制和离体防治试验检测该菌株对党参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贝莱斯芽孢杆菌BQ可明显抑制党参根腐病病原菌尖孢镰孢菌DS的生长,菌丝生长抑制率达50.55%,对峙区菌丝发生明显形变;孢子萌发结果表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Q的代谢产物能有效抑制病原菌DS的孢子萌发;对贝莱斯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初探,贝莱斯芽孢杆菌BQ的代谢产物能引起病原菌DS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核酸内容物释放量增加,细胞破裂至死亡。离体防治结果显示,贝莱斯芽孢杆菌BQ对党参根腐病的治疗效果达到46.13%,预防效果达到了63.62%。可见,贝莱斯芽孢杆菌BQ有防治党参根腐病的潜力,可作为生物防治剂进行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党参 贝莱斯芽孢杆菌 根腐病病原菌 尖孢镰孢菌 生物防治 抑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菌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丹 李爱华 +3 位作者 杨继龙 李斌红 黎妍妍 蔡高磊 《陕西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镰刀菌属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根腐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烟草产品质量和产量出现重大损失。为明确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从湖北十堰烟区采集典型症状标本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致... 镰刀菌属引起的根腐病是烟草的重要病害,根腐病危害严重可导致烟草产品质量和产量出现重大损失。为明确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病原,从湖北十堰烟区采集典型症状标本分离病原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合基因系统发育学分析和致病性验证,确定鄂西北烟草根腐病的病原为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木贼镰刀菌和接骨木镰刀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镰刀菌 根腐病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根腐病病原鉴定及拮抗菌筛选
12
作者 纪嵩岩 邵长琪 +3 位作者 齐文康 何煜晖 张欣 王翠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83-2297,共15页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目前主要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该研究旨在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筛选优良拮抗菌株。以宁夏银川植物园枸杞种植园宁杞1号枸杞患病植株根部和患... 枸杞根腐病是发生于枸杞栽植区的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由多种致病菌复合侵染引起,目前主要用化学手段进行防控。该研究旨在明确宁夏地区枸杞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筛选优良拮抗菌株。以宁夏银川植物园枸杞种植园宁杞1号枸杞患病植株根部和患病植株根际土为材料,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致病菌及拮抗根际微生物;采用离体回接试验与针刺接种试验研究病原菌对枸杞根腐病的致病作用;采用对峙法测定拮抗菌对分离得到的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根据菌落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对致病菌和拮抗真菌进行鉴定。结果表明,枸杞发病根部组织中分离出的菌株主要为尖孢镰孢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单隔镰孢菌(Fusarium dimerum)、木贼镰孢菌(Fusarium equiseti)、嗜石油腐皮镰孢(Fusarium petroliphilum)和高山被孢霉(Mortierella alpina),分离频率分别为29.5%、16.8%、13.7%、 8.9%、8.9%和7.4%;尖孢镰孢菌(F.oxysporum)、茄腐皮镰孢菌(F.solani)、单隔镰孢菌(F.dimerum)、木贼镰孢菌(F.equiseti)等具有较强致病性。根际土分离到的根际微生物中土曲霉(Aspergillus terreus)和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对主要致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率均在37%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根腐病 致病性 生防菌 尖孢镰孢菌 土曲霉 长枝木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蓝莓根腐病病原菌鉴定初报 被引量:1
13
作者 沈艳 祝友朋 《绿色科技》 2024年第7期217-220,共4页
为明确引起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利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方法对患病的蓝莓植株根部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疑似病原菌菌株的致病性,然后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 为明确引起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病原菌种类,利用常规组织分离纯化方法对患病的蓝莓植株根部进行病原菌分离和纯化,利用柯赫氏法则验证疑似病原菌菌株的致病性,然后结合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和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表明:共享镰刀菌(Fusarium commune)可引起蓝莓根腐病的发生,这是该病在云南省的首次报道。该病原菌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碳源为淀粉和乳糖,最适氮源为牛肉膏、硝酸钾和蛋白胨,最适生长pH值为6~9,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研究结果为云南蓝莓根腐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根腐病 病原菌鉴定 共享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种玉米根腐病病原鉴定及其内生拮抗菌筛选
14
作者 甫文疆 赵芸晨 曹建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5-104,共10页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并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玉米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的病株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按柯赫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从玉米健株内分离内生菌... 【目的】明确河西走廊制种玉米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并筛选对其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为玉米根腐病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的病株中分离纯化病原菌,按柯赫氏法则检测其致病性;从玉米健株内分离内生菌,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菌;分别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致病菌FW8和5株内生拮抗菌Z8,Z42,Z142,Z51和Z46进行鉴定;采用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验证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植株的促生作用。【结果】采用组织分离法从患玉米根腐病病株中共分离得到9株病原菌,其中FW8菌株对玉米具有较强致病力,鉴定为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从玉米健株内分离获得56株内生细菌,其中5株内生菌(Z8、Z42、Z142、Z51、Z46)高效拮抗,平均抑菌率均大于65.05%。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及系统发育树构建,鉴定菌株Z8和Z42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菌株Z4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菌株Z142和Z5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盆栽和大田试验结果表明,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根腐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最佳防效高达66.05%;此外,5株内生拮抗菌对玉米植株均有显著促生效果(P<0.05)。【结论】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可导致制种玉米根腐病发生,多粘类芽孢杆菌P.polymyxa Z8、P.polymyxa Z42,贝莱斯芽孢杆菌B.velezensis Z142、B.velezensis Z51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amyloliquefaciens Z46均对制种玉米根腐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同时对玉米植株有良好的促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种玉米 根腐病 禾谷镰刀菌 内生拮抗菌 病原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阳地区柴胡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与鉴定
15
作者 李哲 张煜琳 +1 位作者 刘亚亚 王建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4期83-87,共5页
为明确引起柴胡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防治柴胡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柴胡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离体根部接种法,采用刺伤和无刺伤接种两种方式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致病菌的种类。结... 为明确引起柴胡根腐病的主要致病菌,有效防治柴胡根腐病,采用组织分离法对感染根腐病的柴胡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按照离体根部接种法,采用刺伤和无刺伤接种两种方式进行致病性测定,结合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致病菌的种类。结果表明,庆阳地区柴胡根腐病致病菌主要有尼伦伯格镰刀菌、尖孢镰刀菌、腐皮镰刀菌、锐顶镰刀菌和燕麦镰刀菌,且存在复合侵染的现象。在柴胡种植栽培过程中,尽量保持植株的完整性有利于降低柴胡根腐病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根腐病 病原物 镰刀菌属 分离 鉴定 庆阳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阿勒泰地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25
16
作者 白丽艳 张全党 +1 位作者 李斌 郭庆元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3-548,共6页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 通过对2007和2008连续两年自新疆阿勒泰地区采集分离到的大量大豆镰刀菌根腐病分离物进行的种的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所得253个镰刀菌属菌株分属于5个种和1个变种,分别为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禾谷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蓝色变种、燕麦镰刀菌和节状镰刀菌。各个种或变种所占的菌株比例分别为46.6%、24.1%、11.8%、9.8%、7.5%和0.8%。以黑河5号大豆品种为接种材料进行的致病性测定结果显示除节状镰刀菌无致病性外,其余4个种和1个变种对大豆有不同程度的致病性,其中尖孢镰刀菌为大豆镰刀菌根腐病病原菌中出现频率最大且致病性最强的优势致病种,茄腐镰刀菌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镰刀菌属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根腐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刘丽云 刘晓林 +2 位作者 刘志恒 王福妹 穆丽松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4-58,共5页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 对辣椒根腐病病原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病菌菌丝在大多数培养基中均能良好生长,而在马铃薯酵母膏琼脂培养基上生长较为缓慢;菌丝在10~35℃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为25℃;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为3~12,最适pH值为7;光照对菌丝生长影响不大;菌丝致死温度为64℃、10min。病菌在马铃薯斜面上易于产孢,且产生的大多为大型分生孢子,而在PSA斜面上产生的以小型分生孢子为主;在其他测试培养基上不易产孢。病菌分生孢子在各种营养物质中均能萌发;萌发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30℃;pH值3~12间病菌孢子均能萌发,最适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8℃、1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根腐病 茄腐镰刀菌 病菌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菌对大豆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5
18
作者 郑殿峰 梁喜龙 +4 位作者 左豫虎 张玉先 冯乃杰 杜吉到 丁希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7-61,共5页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 利用垂直板发芽试验研究了大豆于幼苗期被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侵染后幼苗形态建成、总糖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胚根细胞膜透性的动态变化,并对其致病机制和寄主的抗病机理进行了相应的分析。结果表明:大豆根腐病菌(Fusariumoxysporum)在侵染过程中会使大豆侧根原基的产生进程出现滞缓,子叶的营养物质输出受阻,胚根的生长速度减慢,根冠比的动态平衡被破坏,胚根中的总糖含量与对照相比下降,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升高,细胞膜透性增大。通过分析,认为可溶性糖含量、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可作为抗病育种和药剂调控与保护的研究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生理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鉴定及致病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李雪萍 李敏权 +4 位作者 许世洋 刘梅金 漆永红 李建军 李晓蓉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49-1161,共13页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 为明确青稞镰孢根腐病的病原,于青稞苗期及成株期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市、临潭县和卓尼县等青稞主产区的根腐病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采集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结合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进行病原鉴定,并用烧杯水琼脂法和盆栽法测定其致病性。结果表明,青稞镰孢根腐病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分布广泛,发病率在5%~20%之间。发病植株长势弱、发黄,茎基部缢缩、腐烂,穗白粒瘪,茎秆发褐或黑红。共分离得到88株青稞镰孢根腐病病原菌,苗期50株,成株期38株,经鉴定分别为燕麦镰孢Fusarium avenaceum、木贼镰孢F.equiseti、三线镰孢F.tricinctum、柔毛镰孢F.flocciferum、锐顶镰孢F.acuminatum及F.langsethiae。盆栽法和烧杯水琼脂法所测得的致病性差异显著,但均表明燕麦镰孢综合致病力较强,结合其分离率,确认燕麦镰孢为优势病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稞 根腐病 镰孢属 燕麦镰孢 致病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株内生拮抗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20
作者 刘洋 朱天辉 +3 位作者 郑磊 张静 兰浩洋 郭志斌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3-39,共7页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 本研究通过平板稀释法、平板对峙法从核桃根部皮层筛选出一株对核桃根腐病有拮抗作用的内生菌株1A,通过形态特征测定、理化特性分析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为芽胞杆菌(Bacillus sp.),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865856;其抑菌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拮抗菌对核桃根腐病菌有显著的抑制效果,抑菌率达63.33%;此外,该菌对板栗疫病菌等几种不同的林木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抗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通过分泌蛋白酶和纤维素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中蛋白质和纤维素,破坏病菌菌丝,病菌生长受到抑制。该拮抗菌能够显著抑制核桃根腐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孢子萌发抑制率达74.89%,病菌菌丝表现为菌丝扭曲、断裂,分支增多并缠绕,菌丝颜色加深等。盆栽生防效果研究显示,该拮抗菌对各组核桃根腐病具有显著的防治效果,采用该拮抗菌预处理具有相对较好的生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桃根腐病 腐皮镰刀菌 内生细菌 芽胞杆菌 抗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