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灰性[土娄]土夏玉米-冬小麦作物体系硫铵替代减磷增效研究
1
作者 董海霞 胡捧娟 +5 位作者 范浩博 赵云 高明霞 杨学云 冯浩 孙本华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5-242,共8页
[目的]研究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措施的效果,为夏玉米-冬小麦体系合理施用磷肥和维持作物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设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实施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模式,共含有对照(CK,不施磷肥)、常规施磷(CP,年施磷... [目的]研究石灰性土壤上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措施的效果,为夏玉米-冬小麦体系合理施用磷肥和维持作物高产提供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设置3年田间定位试验,实施夏玉米-冬小麦轮作模式,共含有对照(CK,不施磷肥)、常规施磷(CP,年施磷量180 kg P_(2)O_(5)/hm^(2),撒施)、减施磷肥(RP,年施磷量134 kg P_(2)O_(5)/hm^(2),条施)、减磷结合硫铵替代尿素(RPSA,施磷量与RP相同,条施)4个处理。作物收获期采集植物和土壤样品,测定玉米和小麦产量、磷肥效率、pH及土壤磷水平。小麦拔节期测定根系形态、菌根侵染率等指标。[结果]与CK相比,施磷处理(CP,RP和RPSA)的玉米和小麦籽粒产量均显著提高,增幅分别为17.3%~24.8%和5.1%~19.0%;土壤有效磷(Olsen-P)和微生物量磷(MBP)显著提高;除RP外,施磷处理的土壤pH均显著降低。施磷处理间,2018-2019年度RP较CP产量显著降低14.6%,磷回收率和偏生产力显著提高。RPSA较RP土壤pH显著降低,有效磷、微生物量磷含量和根系形态及菌根侵染率均显著提高。土壤pH与土壤磷水平、小麦根系形态指标和产量均呈显著负相关。RDA结果表明:土壤pH是影响小麦菌根侵染率、根系形态和产量的最重要环境因子。[结论]磷肥减施结合硫铵替代尿素调控措施可以降低石灰性土壤pH,提高土壤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磷含量,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并提高菌根侵染率,是石灰性[土娄]土夏玉米-冬小麦体系有效的磷肥减施增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铵替代尿素 减磷增效 根系形态 菌根侵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氮量对水稻根系分泌特性与解剖结构及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李浩晶 张丹珂 +2 位作者 李海润 曹静 徐国伟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共7页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 以郑稻C42和徐稻3号为供试品种进行盆栽试验,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120、240、360 kg/hm^(2)(以N0、N120、N240、N360表示),测定水稻的加工品质、外观品质、蒸煮品质、营养品质、根系伤流液中部分有机酸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和激素含量以及根系解剖结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以及根系伤流液中酒石酸、乙酸(除徐稻3号幼穗分化始期)、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在N240处各指标达到最高值,而直链淀粉含量、碱消值、草酸含量、柠檬酸含量及中柱直径与不定根直径之比总体上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在N240处达到最低值;徐稻3号的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郑稻C42的活细胞比例在N240处达到最高值,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在N360处达到最高值,N240与N360差异不显著;根系伤流液中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酒石酸、乙酸、琥珀酸含量及活细胞比例与稻米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含量、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通气组织面积、皮层横截面面积、中柱直径、不定根直径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而草酸、中柱直径和不定根直径的比值与外观品质呈极显著负相关;徐稻3号和郑稻C42在施氮量为240 kg/hm^(2)条件下稻米加工品质、蒸煮品质及营养品质均得到了改善,徐稻3号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分别增加了7.7%、18.4%、45.9%,郑稻C42的分别增加了14.6%、14.7%、36.0%,徐稻3号、郑稻C42的直链淀粉含量分别减少14.2%、20.0%,碱消值分别减少11.2%、11.6%,胶稠度分别增加了10.2%、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施氮量 根系分泌 根系解剖结构 根系有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type, position and age effect on the cutting reproduction of Picea crassifolia and its rooting mechanism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被引量:6
3
作者 Jianjun Kang Wenzhi Zhao +3 位作者 Ming Zhao Guangyu Li Jiqiang Zhang Zhisheng Zha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993-1002,共10页
Picea crassifolia Kom, a perennial arbor spe- cies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adaptable plants found to date in Qilian Mountains. To explore the cutting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 crassifolia and reveal its r... Picea crassifolia Kom, a perennial arbor spe- cies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adaptable plants found to date in Qilian Mountains. To explore the cutting re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P. crassifolia and reveal its rooting mechanism, cuttings of P. crassifolia with different cutting types (softwood, hardwood and root), positions (top, upper, middle and bottom) and ages (7, 10, 15, 20, 25 year-old) were cultivated in a field experiment. One- year old softwood and hardwood cuttings were collected from 7-, 10-, 15-, 20-, and 25 year-old healthy ortets to analyze the changes from endogenous hormones and organic nutrien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oftwood cut- tings (0.5-1.0 cm in diameter) from upper branches of 15 year-old ortets shows better growth performance by improving rooting indexes, including a significant increasein rooting rate and a decrease in basal rot rate. Concomi- tantly, increasing rooting quantity and root length also increased. It is noteworthy that the high rooting rate of P. crassifolia cuttings due to its ability to accumulate high concentrations of indole-3-acetic acid (IAA) and total carbon (TC) rather than abscisic acid (ABA) and total nitrogen (TN). The rooting rate was mainly regulated by the IAA/ABA and TC/TN ratio.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softwood cuttings (0.5-1.0 cm in diameter) from upper branches of 15 year-old P. crassifolia can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strategy to improve cutting rooting rate, and the IAA/ABA and TC/TN ratio was one of the main factors limiting the cutting rooting rate of P. crassifol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ea crassifolia Kom TYPE Positionand age effect Cutting reproduction rooting rate HORMONES Organic substan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海峰露天矿矿山爆破大块率的方法
4
作者 宋凡平 刘明峰 +3 位作者 牛华铭 陈坤 陈建安 胡坤伦 《露天采矿技术》 2025年第1期75-79,共5页
为解决安徽省宣城市海峰矿山爆破效果差、大块率高及根底多等问题,首先从台阶坡面、顶部及底部3个方面分析了爆破大块生成机理,并给出了降低大块率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再通过重新设计孔排距等参数、改良装药结构的现场实验进行验证。试验... 为解决安徽省宣城市海峰矿山爆破效果差、大块率高及根底多等问题,首先从台阶坡面、顶部及底部3个方面分析了爆破大块生成机理,并给出了降低大块率的设计及施工方法,再通过重新设计孔排距等参数、改良装药结构的现场实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大孔距小排距的孔网参数、错峰间隔装药结构及“V”形起爆法可有效控制爆破大块率,对爆破效果的提升十分显著;海峰矿山平均大块率从5.2%降至1.1%,二次破碎成本从0.35元/t降至0.11元/t,实现了降本增效的生产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大块率 二次破碎 根底 孔网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彩叶紫薇品种的扦插繁殖对比试验
5
作者 胡卫霞 邱国金 王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4年第7期99-103,共5页
为获得紫薇硬枝扦插的最佳繁殖方法,以美国红叶紫薇、“红云”紫薇、“农紫1号”紫薇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品种、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激素浓度为试验因素,对紫薇的硬枝扦插繁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 为获得紫薇硬枝扦插的最佳繁殖方法,以美国红叶紫薇、“红云”紫薇、“农紫1号”紫薇3个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以不同品种、不同激素种类、不同激素浓度为试验因素,对紫薇的硬枝扦插繁殖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硬枝扦插,插前将插穗基部在NAA、IBA以及(NAA+IBA)1500 mg/L的溶液中浸泡2 h后进行扦插,30 d后调查发现,3个品种以“农紫1号”紫薇的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最高达92.4%。单独使用NAA、IBA溶液或使用NAA与IBA的混合溶液对扦插效果的影响不显著,对于扦插效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浸泡溶液的浓度上,使用1500 mg/L效果最好,与其他水平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该浓度下紫薇的平均生根率为91.00%,平均根长为3.00 cm,平均根量为7.93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薇 硬枝扦插 激素处理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砧木GF677无糖组培生根关键影响因子研究
6
作者 张雪冰 王鸿 +1 位作者 杨阳 张帆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12期1135-1139,共5页
解决桃重茬问题对老桃园的更新改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改良QL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IBA和利用不同基质配方对抗重茬优良砧木品种GF677进行无糖组培生根的影响试验,同时进行了传统组培生根和无糖组培生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 解决桃重茬问题对老桃园的更新改造具有重大意义,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改良QL营养液、添加不同浓度IBA和利用不同基质配方对抗重茬优良砧木品种GF677进行无糖组培生根的影响试验,同时进行了传统组培生根和无糖组培生根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GF677无糖组培使用浓度为50.00%改良QL营养液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6.67%,生根数为3.6根,根长为3.45 cm;当在营养液中添加的IBA浓度为1.25 mg/L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6.67%;生根数为4.13根,根长为3.60 cm;基质配方使用纯蛭石时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高达93.33%,生根数为3.80根,根长为3.50 cm。同时还可以看出,无糖组培的生根率较传统组培大体均有所增加,其中以IBA浓度为1.25 mg/L时无糖组培的生根率最高,较传统组培差异达显著水平。桃砧木GF677无糖组培的移栽成活率为92.6%,较传统组培增加4.6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合理利用无糖组培生根的关键因子(营养液、IBA浓度、基质配方)能使桃砧木GF677生根率及成活率明显得到提高,应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桃砧木 GF677 无糖组培 改良QL营养液 IBA 基质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百香果茎段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洁云 张英俊 +5 位作者 牟海飞 吴艳艳 黄伟华 田青兰 韦毅刚 温放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9,55,共7页
为筛选黄百香果组培快繁方案,为百香果组培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以黄百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初代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0.1%HgCl_(2)处理6 min对百香果茎段外... 为筛选黄百香果组培快繁方案,为百香果组培苗繁育提供技术支撑,以黄百香果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不同灭菌时间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不同培养基配方对初代芽诱导、继代增殖、生根移栽的影响。结果表明,0.1%HgCl_(2)处理6 min对百香果茎段外植体的灭菌效果最佳,外植体成活率为66.67%。MS+6-苄氨基嘌呤(6-BA)0.3 mg/L+吲哚丁酸(IBA)0.1 mg/L+抗坏血酸300 mg/L为芽诱导最佳培养基,芽诱导率79.14%。MS+6-BA 0.2 mg/L+IBA 0.05 mg/L+谷氨酸20 mg/L为继代增殖最佳培养基,增殖倍数3.21。MS+IBA 0.5 mg/L生根培养基的组培苗生根率100%,且有利于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百香果 茎段 HgCl2 芽诱导 增殖倍数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大红花扦插生根的影响
8
作者 桑贤东 杨晓慧 +3 位作者 余少雄 徐斌 廖焕琴 杨会肖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1期120-127,共8页
为了筛选出适宜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扦插的培养条件,研究选择黄心土、轻基质、泥炭土、混合土(黄心土:轻基质:泥炭土=2:4:4)4种基质,ABT、IBA和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50 mg/L、500 mg/L和750 mg/L3种质量浓度进行试验。结果显... 为了筛选出适宜大红花Hibiscus rosa-sinensis扦插的培养条件,研究选择黄心土、轻基质、泥炭土、混合土(黄心土:轻基质:泥炭土=2:4:4)4种基质,ABT、IBA和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250 mg/L、500 mg/L和750 mg/L3种质量浓度进行试验。结果显示,混合土基质扦插的大红花根系数量、根长、生根率及根系效果指数分别为3.86个、5.82 cm、87.50%和1.84,显著优于黄心土、泥炭土、轻基质(P<0.05);750 mg/L的ABT在根系数量、根长、生根率、根系效果指数4个方面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06个、6.54、87.89%和2.68,是最适宜大红花扦插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大红花扦插生根率最高的处理为以黄心土为基质,750 mg/L的ABT激素速蘸30 s。研究探明了不同基质类型、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及浓度梯度下大红花穗条扦插苗生根率及根系发育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红花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资阳香橙快繁体系的建立研究
9
作者 王倩 蒋景龙 +2 位作者 秦公伟 魏丽娜 胡佳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以四倍体资阳香橙幼芽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微扦插技术,对不同植物激素组合进行了优化,以期建立高效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以幼芽为外植体,添加1.0 mg/L 6-BA+0.1 mg/L KT的MT培养基,诱导芽效果最佳,45 d时诱导率高达91.67%,增殖系数... 以四倍体资阳香橙幼芽和茎段为外植体,通过微扦插技术,对不同植物激素组合进行了优化,以期建立高效的快速繁殖体系。结果表明:以幼芽为外植体,添加1.0 mg/L 6-BA+0.1 mg/L KT的MT培养基,诱导芽效果最佳,45 d时诱导率高达91.67%,增殖系数为1.82;以茎段为外植体,添加1.0 mg/L 6-BA+1.0 mg/L KT的MT培养基,腋芽分化效果最佳,45 d时腋芽分化率为76.67%,增殖系数为1.22;而2.0 mg/L NAA+0.2%AC(活性炭)的1/2MT培养基,诱导生根的效果最佳,60 d时生根率达92.59%;对获得的46株组培苗进行移栽驯化,存活率为95.7%。经根尖染色体压片计数法鉴定,获得的组培苗均为四倍体资阳香橙。该研究建立了高效的四倍体资阳香橙无性繁殖体系,可为后续多倍体研究和生产实践提供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倍体 资阳香橙 生根率 增殖系数 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圆周往复水射流式挖藕试验装置设计与试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玉苏甫江·艾米都力 张佳 +3 位作者 潘江如 郭辉 佟灵茹 朱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为满足莲藕采挖作业多样化的试验要求,提高试验装置的互换性、通用性与测量精度,设计了圆周往复水射流式挖藕试验装置。介绍了试验装置中试验台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设计,分析了圆周往复水射流结构在不同条件的挖掘深度及莲... 为满足莲藕采挖作业多样化的试验要求,提高试验装置的互换性、通用性与测量精度,设计了圆周往复水射流式挖藕试验装置。介绍了试验装置中试验台的结构设计、工作原理和关键部件设计,分析了圆周往复水射流结构在不同条件的挖掘深度及莲藕浮出率等,确定了试验指标,并进行了台架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圆周往复水射流式挖藕试验装置能够有效反映喷头直径、喷射角度和喷头与泥土表面距离对莲藕采挖效果和挖掘深度的影响。当喷头直径不变时,喷射角度越小挖掘深度越深,喷头与泥土表面距离越小挖掘深度越深,喷射角度越大冲刷面积越大,成正比例关系;喷头与泥土表面距离越近、喷射角度越小情况下莲藕的浮出率越高,满足圆周往复水射流式挖藕试验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挖藕机 水射流 台架试验 莲藕浮出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漂浮植被作用下水流纵向流速的垂向分布及离散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煜星 郝瑞霞 +1 位作者 任宸剑 韩丽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4,共7页
为探究漂浮植被影响下明渠水流流速及纵向离散系数的沿程变化特性,采用Fluent软件中的k-ε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模型验证合理的基础上,对漂浮植被不同根系下探深度及覆盖率下水流纵向时均流速的垂向分... 为探究漂浮植被影响下明渠水流流速及纵向离散系数的沿程变化特性,采用Fluent软件中的k-ε模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并与水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在模型验证合理的基础上,对漂浮植被不同根系下探深度及覆盖率下水流纵向时均流速的垂向分布特性进行研究,并基于改进的分区模型分析了含漂浮植被明渠的纵向离散系数。结果表明:漂浮植被水流垂向上可分为含植被水流层、无植被水流层与近河床层。纵向流速最大值出现在无植被水流层,其大小与植被下探深度及覆盖率呈正相关。含植被水流层的纵向流速随植被根系下探深度和覆盖率的增加而减小,无植被水流层及近河床层的纵向流速随着下探深度和覆盖率的增大而增大,且植被覆盖率及下探深度越大含植被水流层与无植被水流层的流速差异越大。纵向离散系数沿程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植被区中下游离散最为剧烈,且与植被下探深度和覆盖率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植被 纵向时均流速 纵向离散系数 根系下探深度 植被覆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扦插研究
12
作者 顾祎昕 丁颖 +2 位作者 魏希 李凤 肖祖飞 《南昌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46-51,共6页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 以柠檬醛猴樟组培苗枝条为材料,研究其茎段、IBA、扦插基质和扦插时间对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达89.58%,其生根率、根数和根长均显著高于扦插苗茎段;IBA能够显著促进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组培苗幼态茎段生根最适IBA浓度为3000 mg/L,生根率达94.79%;清水处理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率为67.71%,高于扦插苗茎段的生根率(54.17%),这是由于柠檬醛猴樟组培苗被诱导恢复了生根能力;蛭石和松树皮混合基质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有显著影响,蛭石和松树皮按2∶1或1∶1配比混合茎段的生根率较高,分别为94.79%和91.67%;扦插时间对柠檬醛猴樟组培苗幼态茎段的生根也有显著影响,5月底和7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达到85%以上,9月底扦插茎段的生根率稍低,为72.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醛猴樟 组培苗 幼态茎段 茎段扦插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
13
作者 孙建奎 王群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7期1189-1193,共5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进行术前评估并完成手术的癫痫患者102例,选择局灶性发作198次,手动测量相邻两个心电活动的RR间期,计算心率变异...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围发作期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进行术前评估并完成手术的癫痫患者102例,选择局灶性发作198次,手动测量相邻两个心电活动的RR间期,计算心率变异性时域参数-相邻正常心跳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RMSSD),比较发作前60 s、发作期、终止后60 s RMSSD差异,并比较不同心率变化类型、不同发作类型、不同发作前状态以及不同致痫灶部位和侧别RMSSD差异。结果发作期和发作前60 s及终止后60 s RMSS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发作期RMSSD降低;心率增快类型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P<0.001);复杂部分性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P<0.001);颞叶内侧癫痫发作期RMSSD降低(右颞叶内侧P<0.001;左颞叶内侧P<0.001);心率无变化(P=0.556)和心率减慢(P=0.983)类型癫痫发作、单纯部分性癫痫(P=0.869)、颞叶外侧癫痫(右颞叶外侧P=0.204;左颞叶外侧P=0.849)和颞叶外癫痫(右颞外P=0.188;左颞外P=0.068)发作期RMSSD无降低。发作期和发作前60 s RMSSD差值在睡眠期更明显(P=0.039)。结论心率增快类型癫痫发作、复杂部分性癫痫、颞叶内侧癫痫发作期易发生心率变异性下降,提示癫痫发作期副交感活性下降;睡眠期状态下发生的癫痫发作期心率变异性下降相比清醒期显著,提示睡眠期癫痫发作副交感活性下降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癫痫 心率变异性 相邻正常心跳间期差值平方和的均方根 颞叶内侧癫痫 颞叶外侧癫痫 颞叶外癫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穗部位及插穗规格对树参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荣樟 《防护林科技》 2024年第1期35-37,60,共4页
为了解取穗部位和插穗规格对树参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以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的当年树参硬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取穗部位(上部、中部、下部)、插穗长度(7~10、11~15、16~20 cm)和插穗粗度(0.2~0.4、0.4~0.7、0.7~1.0 cm)的硬枝扦插试... 为了解取穗部位和插穗规格对树参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以无病虫害且生长健壮的当年树参硬枝为试验材料,开展了不同取穗部位(上部、中部、下部)、插穗长度(7~10、11~15、16~20 cm)和插穗粗度(0.2~0.4、0.4~0.7、0.7~1.0 cm)的硬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上部插穗效果最优,生根率为94.0%,≥5 cmⅠ级侧根数7.8条,抽梢率98.3%;中部插穗的效果次之;下部插穗的效果最差。插穗长度以11~15 cm效果最优,生根率为92.7%,≥5 cmⅠ级侧根数7.0条,抽梢率98.0%;7~10 cm插穗的效果次之;16~20 cm插穗的效果最差。插穗粗度以0.7~1.0 cm最优,生根率为93.3%,≥5 cmⅠ级侧根数6.8条,抽梢率为98.7%;0.4~0.7 cm粗度的效果次之;0.2~0.4 cm粗度的效果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参 硬枝扦插 插穗处理 生根率 抽梢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质地土壤甘薯块根膨大与能量供应的关系
15
作者 颜仕闻 杜付荣 +3 位作者 孙哲 徐冰洁 史春余 柳洪鹃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041-2052,共12页
【目的】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可提高甘薯块根中ATP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的转运。本研究从块根呼吸强度、呼吸途径的变化方面,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块根呼吸代谢及能量供应的调控机制,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品种... 【目的】良好的土壤通气性可提高甘薯块根中ATP含量,促进干物质向块根的转运。本研究从块根呼吸强度、呼吸途径的变化方面,研究不同质地土壤对块根呼吸代谢及能量供应的调控机制,为甘薯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淀粉型甘薯品种‘商薯19’和‘济薯25’为试材,于2020、2021年进行了两季大田试验,供试土壤质地包括砂壤土、壤土和黏壤土。于甘薯移栽后45天起,每20天进行一次植株取样,调查甘薯块根鲜重,测定块根能荷物质腺苷三磷酸(ATP)、腺苷二磷酸(ADP)、腺苷一磷酸(AMP)含量和呼吸速率等,计算块根膨大速率,以分析能荷与块根膨大的关系。在甘薯收获期测产。【结果】3个质地土壤间差异显著,砂壤土上甘薯产量和单薯重最高,产量较壤土上提高13.94%~32.91%,黏壤土上甘薯产量和单薯重最低,产量较壤土上降低6.71%~22.1%,而单株结薯数不同质地土壤间差异不显著。砂壤土上甘薯块根膨大速率显著高于其它两种质地土壤,增幅较大时期出现在块根的膨大高峰期(栽后65~85和105~125天),而黏壤土上块根的膨大速率显著低于其它两种质地土壤。块根快速膨大期(栽秧后65~125天),相较于壤土,砂壤土上的块根蔗糖含量显著降低,而淀粉含量显著增加;黏壤土上则表现正相反,块根蔗糖含量显著升高,淀粉含量显著降低。相较于壤土,砂壤土上块根总呼吸速率、糖酵解途径(EMP)呼吸速率和三羧酸循环(TCA)呼吸速率分别提高12.48%~34.36%、7.14%~43.23%和7.14%~39.62%,总呼吸速率和TCA呼吸速率的最大增幅均出现在块根膨大高峰期;而黏壤土上甘薯块根的总呼吸速率较低,磷酸戊糖途径(PPP)呼吸速率较高。砂壤土上甘薯块根中ATP、ADP以及AMP含量显著高于壤土,黏壤土则显著低于壤土。相关分析发现,甘薯块根产量、单薯重均与A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块根膨大速率与ATP、AD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结果显示,ATP含量对单薯重的直接作用效应最大,TCA呼吸速率对单薯重的总作用效应最大,且TCA呼吸速率的总作用效应主要通过对ATP含量的间接效应来实现。【结论】甘薯块根呼吸速率、ATP、ADP含量与块根膨大、单薯重和产量关系极为密切,且ATP含量直接和间接影响单薯重。砂壤土条件下,甘薯块根有氧呼吸加强,ATP产生效率提高,能量供应充足,有利于淀粉的合成和积累,块根膨大快、产量高。黏壤土条件下,甘薯块根中无氧呼吸加强,ATP生成量较少,不利于淀粉合成,块根膨大慢、产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土壤质地 呼吸途径 能量供应 块根膨大速率 单薯重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避雨棚高度对‘巨峰’葡萄植株热伤害的缓解作用
16
作者 陈荣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64,共6页
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和果实的伤害,为我国主要产区避雨设施改造升级提供依据,以福安多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改造前后(肩高分别为1.6 m和2 m)避雨棚中葡萄的叶幕层和土壤温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树势及产量进行调查。... 为有效缓解高温胁迫对葡萄植株和果实的伤害,为我国主要产区避雨设施改造升级提供依据,以福安多年生‘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改造前后(肩高分别为1.6 m和2 m)避雨棚中葡萄的叶幕层和土壤温度、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树势及产量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每日12:00和15:00时,高棚的叶幕层温度显著低于低棚;12:00后10 cm土层土温均为低棚高于高棚,最大温差出现在15:00;6:00—18:00的荧光参数Fv/Fm表现为低棚均低于高棚,其中在12:00和15:00时出现显著差异,在18:00,低棚中叶片的Fv/Fm是6:00的97.32%~98.90%;高棚花芽率高于低棚7.86个百分点;根径≤2 mm的根系在高棚中有65.78%分布在10~30 cm土层中,低棚中只有44.21%。试验表明,与肩高1.6 m的低棚相比,肩高2.0 m的避雨棚更有利于缓解高温胁迫对‘巨峰’葡萄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峰 热伤害 叶绿素荧光 花芽率 根系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个栝楼主栽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7
作者 韩飘 储转南 +3 位作者 彭星星 熊瑞 梁华 李卫文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22期27-31,共5页
以栝楼的3个主栽品种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组培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皖蒌9号和皖蒌17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一致,分别为MS+0.2 mg/L 6-BA+0.15 m... 以栝楼的3个主栽品种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各品种组培苗的最佳增殖培养基、最佳生根培养基及移栽成活率。结果表明:皖蒌9号和皖蒌17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最佳生根培养基一致,分别为MS+0.2 mg/L 6-BA+0.15 mg/L IAA和MS+0.5 mg/L IBA+0.05 mg/L NAA;皖蒌20号的最佳增殖培养基和生根培养基分别为MS+0.2 mg/L 6-BA+0.05 mg/L IAA和MS+0.2 mg/L IBA+0.30 mg/L NAA。皖蒌9号、皖蒌17号和皖蒌20号生根组培苗移栽成活率分别达95.34%、90.56%和93.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栝楼 组织培养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移栽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激素处理对软枣猕猴桃扦插效果的影响
18
作者 周晓明 李延海 +2 位作者 黄卓 周雪梅 王春丽 《中国林副特产》 2024年第1期1-3,共3页
为了探索科学高效的软枣猕猴桃扦插育苗技术,研究了IAA、IBA和NAA三种生长激素及浓度处理对其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激素对生根率、根系生长和新枝生长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其中以IAA激素的增效作用最好。不同浓度处理中,以2... 为了探索科学高效的软枣猕猴桃扦插育苗技术,研究了IAA、IBA和NAA三种生长激素及浓度处理对其扦插生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激素对生根率、根系生长和新枝生长均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其中以IAA激素的增效作用最好。不同浓度处理中,以200 mg/L IAA处理的生根率最大为86.67%,侧根数量最大为13.8个,根系质量最优,根长和根粗分别为18.60 cm和1.83 mm,新枝生长最好,新枝长度为5.82 cm,芽眼数为11.0个。不同激素及浓度处理间软枣猕猴桃扦插的生根率、侧根数、根长、根粗、新枝长和芽眼数等生长指标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综上分析,寒地软枣猕猴桃扦插育苗中,200 mg/L IAA为最适宜激素处理,生根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枣猕猴桃 扦插 激素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个耐寒月季品种的扦插繁殖试验
19
作者 马鸿文 华晓琴 +3 位作者 高朝远 王多文 俞天泉 蔺志军 《甘肃林业科技》 2024年第4期14-18,38,共6页
为获得月季扦插的最佳繁殖方法,以“阳光玫迪兰”“红色绝代佳人”“绒球门廊”“红五月”“仙境”5个耐寒月季品种为试材,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探究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部位插穗对其生根率、生根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 为获得月季扦插的最佳繁殖方法,以“阳光玫迪兰”“红色绝代佳人”“绒球门廊”“红五月”“仙境”5个耐寒月季品种为试材,进行扦插繁殖试验,探究不同扦插基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和不同部位插穗对其生根率、生根数及根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插穗部位对5种月季的生根率、生根数和根长均有影响。各基质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混合基质(河沙∶蛭石∶羊粪=2∶1∶1)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它基质,以“绒球门廊”在混合基质上的生根率最高,为80.52%,“阳光玫迪兰”“红色绝代佳人”“红五月”的生根率分别为75.32%、65.73%和61.46%,“仙境”的生根率最低,为33.87%;从根长结果来看,“阳光玫迪兰”“绒球门廊”根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红色绝代佳人”“红五月”混合基质和泥炭土处理的根长是同效的,但显著高于其他3种基质处理;从根数来看,5个品种的混合基质处理也是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下,GGR处理的生根率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绒球门廊”经GGR处理后生根率最高达95.62%;IBA处理能明显促进根长生长,与其他激素处理相比差异显著;GGR处理的生根数显著高于其它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绒球门廊”生根数最多、达8.35条。不同部位插穗对扦插生根率也有影响,枝条中部作为插穗的扦插生根率、根数高于其他部位,但基部插穗更有利于根长的生长。综合三种因素考虑,认为5个月季品种扦插最佳组合为中部枝条+GRR150 mg·L^(-1)+复合基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耐寒 扦插繁殖 基质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根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盖土厚度对机插水稻秧苗生长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吴翠 刘文祥 +5 位作者 曾琴 杨鹰 李永强 邹映 易军辉 王悦 《湖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为明确水稻机插育秧盖土厚度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盖厚土处理,分别为盖土0 cm(CK)、盖土0.5 cm(T1)和盖土1 cm(T2),测定机插秧苗出苗率、苗高、根长、叶龄、绿叶数、根系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 为明确水稻机插育秧盖土厚度对秧苗生长的影响,以中早39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盖厚土处理,分别为盖土0 cm(CK)、盖土0.5 cm(T1)和盖土1 cm(T2),测定机插秧苗出苗率、苗高、根长、叶龄、绿叶数、根系总根长、总投影面积、根表面积和根体积等指标。结果表明:T1处理的出苗率相比CK处理显著提高了68.6%,但与T2处理无显著性差异。T1处理的苗高、总根数和叶鲜重相比CK分别显著增加95.4%、80.6%和66.7%。T1处理的苗高、叶龄、总根数和叶鲜重相比T2分别显著增加80.2%、40%、7.7%和25%。综上所述,盖土0.5 cm能有效提高水稻机插秧育苗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秧苗 盖土厚度 出苗率 秧苗素质 根系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