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with a weak coal interlayer 被引量:34
1
作者 Zuo Jianping Wang Zhaofeng +2 位作者 Zhou Hongwei Pei Jianliang Liu Jianfe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6期907-912,共6页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Using an MTS 815 testing machine,the deformation and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containing a weak coal interlayer has been investigated and described in this paper.Uniaxial loading leads to the appearance of mixed cracks in the coal body which induce instability and lead to bursts in coal.If the mixed crack propagates at a sufficiently high speed to carry enough energy to damage the roof rock,then coal and rock bursts may occur-this is the main mechanism whereby coal bumps or coal and rock bursts occur after excavation unloading.With increasing confining pressure,the failure strength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gradually increases,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 of the coal interlayer also changes,from mixed crack damage under low confining pressures,to parallel crack damage under medium confining pressures,and finally to single shear crack damage or integral mixed section damage under high confining pressures.In general,it is shown that a weak coal interlayer changes the form of overall coal damage in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and reduces the overall stability of a coal body.Therefore,the whole failure behavior of a rock-coal-rock combined body in large cutting height working faces is controlled by these mechanis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cks Failure (mechanical) Loading Rock bursts Rock pressure ROCKS UNLOAD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pression failure conditions of concrete-granite combined body with different roughness interface 被引量:10
2
作者 Huan Gao Yue Zhai +4 位作者 Tienan Wang Yubai Li Fandong Meng Houquan Zhang Yan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3期297-307,共11页
Bedrock and concrete lining are typical composite structures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geological body and engineering body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 Bedrock and concrete lining are typical composite structures in the engineering field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geological body and engineering body is directly connected to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ody.Under this background,the study provides the transverse isotropic equivalent model of concrete-granite double-layer composite based on the notion of strain energy equivalence.Assuming that the strength failure of concrete and granite meets the Mohr-Coulomb criterion,then the strength failure model of the combined body considering the joint roughness coefficient(JRC)is derived,and the influences of JRC,the height ratio of concrete to granite,and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strength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mbined body are emphatically analyzed.Finally,the model applicability is illustrated by the uniaxial and triaxial compression tests on concrete monomer,granite monomer and concretegranite composite samples(CGCSs)with different JRCs.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is closer to the concrete with lower strength in the combined body under different confining pressures.Adding interface roughness causes to raise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 due to interfacial adhesion between concrete and granite,and a slowing growth trend is observed in compressive strength as roughness.The model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stability design and evaluation of engineering rock ma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ncrete-granite combined body Compression failure condition Interface roughness Mechan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Dynamic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Sprayed Concrete-Surrounding Rock Combined Body 被引量:3
3
作者 Dongming Guo Pengyang Yan +2 位作者 Longfei Fan Yingshi Zhang Xiaoye Wang 《Journal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EI CAS 2019年第2期278-285,共8页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problem of the double medium formed by the adherence of sprayed concrete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tunnel,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f 75 mm in diameter was adopted at the ag...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 response problem of the double medium formed by the adherence of sprayed concrete and surrounding rock in the tunnel,a 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 of 75 mm in diameter was adopted at the ages of 3,7 and 10 d.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 and dynamic increase factors(DIF)of the combined bodies increase with the strain rate.With the growth of strain rate,the critical strain of the combined bodies first increases,then deceases.Furthermore,the combined bodies of 3 d reveal the plastic property and brittle property for 7 d and 10 d when the strain rate is over 80/s.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sprayed concrete changes from tearing strain damage to crushing damage as the growth of strain rate,and 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 of rock presents the tensile failure mode as demonstrated by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RAYED concrete-surrounding rock combined body DYNAMIC compressive strength DYNAMIC increase factors critical strain failure mod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ovel binary effective medium model to describe the prepeak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combined bodies of rock-like material and rock 被引量:2
4
作者 Tienan Wang Yue Zhai +2 位作者 Huan Gao Yubai Li Ruifeng Zha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5期601-616,共16页
Combined bodies of rock-like material and rock are widely encounter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uch as tunnels and mines.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describing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a combined body ... Combined bodies of rock-like material and rock are widely encounter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such as tunnels and mines.The existing theoretical models describing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of a combined body lack a binary feature.Based on effective medium theory,this paper presents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e“elastic modulus”for combined and single bodies under triaxial compressive tests.A binary effective medium model is then established.Based on the compressive experiment of concretegranite combined bodies,the feasibility of determining the stress threshold based on crack axial strain is discussed,and the model is verified.The model is further extended to coal-rock combined bodies of more diverse types,and the variation laws of the compressive mechanical parameters are then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itting accuracy of the model with the experimental curves of the concretegranite combined bodies and various types of coal-rock combined bodies are over 95%.The crack axial strain method can replace the crack volumetric strain method,which clarifies the physical meanings of the model parameters.The variation laws of matrix parameters and crack parameters are discussed in depth and are expected to be more widely used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ined body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 Hooke’s law Effective medium theory Stress threshold determ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 Body软件的混合模式在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应用
5
作者 马岚 王亚利 +5 位作者 杨彭涛 李丹 张扬 包兴 李毅 潘纪元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6期792-797,804,共7页
目的分析基于3D Body软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应用于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阶段参与放射肿瘤学教学的实习生,其中2022年1月—12月的32名实习生(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2023年1月—12月的32名实习生(观察组)采用基于3D... 目的分析基于3D Body软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模式应用于放射肿瘤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两个阶段参与放射肿瘤学教学的实习生,其中2022年1月—12月的32名实习生(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模式;2023年1月—12月的32名实习生(观察组)采用基于3D Body软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评估两组放射肿瘤学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平时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专业技术(包括靶区勾画、制定计划、计划评估,计划验证)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评判性思维能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的自我能力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实习生对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肿瘤学教学实践中,相比传统带教模式,基于3D Body软件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具有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实习生专业技术能力与评价满意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body软件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放射肿瘤学 临床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钻孔测井技术在煤矿不良地质体探测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立 杨东辉 +2 位作者 陈晓鹏 张星星 樊聪 《晋控科学技术》 2025年第1期33-38,共6页
利用矿用侧向电阻率视频成像测井技术有效探测了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道头煤矿煤层中的不良地质体的表现特征。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该地区煤岩的具体的物性参数表现特征为:煤的视电阻率呈高值,3000~4500Ω?m左右,是围岩的2~3倍以上,且与... 利用矿用侧向电阻率视频成像测井技术有效探测了晋能控股煤业集团马道头煤矿煤层中的不良地质体的表现特征。研究取得以下成果:(1)该地区煤岩的具体的物性参数表现特征为:煤的视电阻率呈高值,3000~4500Ω?m左右,是围岩的2~3倍以上,且与围岩呈突变接触;煤的自然伽马曲线呈低值,平均147 API,与围岩呈突变接触。(2)断层、陷落柱等不良地质体中煤的电信号与其它岩石的物性存在显著差异,可作为判断标准。(3)基于孔—孔空间联合测井数据的三维等值线图构建方法,实现了不良地质体电性响应的精细化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孔测井 视电阻率 不良地质体 地质解释 孔—孔空间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强度比对组合体力学强度和破坏特征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佟波 刘铭 刘怀喜 《山东煤炭科技》 2025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宏观强度和细观裂纹发育扩展特征,利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强度比下煤岩组合体强度和破坏行为。结果表明,煤体结构较弱时,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强度特征也最低;随着煤体结构属性增加,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增加,组合... 为研究煤岩组合体宏观强度和细观裂纹发育扩展特征,利用离散元方法分析了不同强度比下煤岩组合体强度和破坏行为。结果表明,煤体结构较弱时,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较低,强度特征也最低;随着煤体结构属性增加,组合体承载能力相对增加,组合体起裂应力、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和弹性模量也逐渐增加;煤岩强度比为0.1时,声发射事件相对连续,随着煤岩强度比增加,AE事件数逐渐分散,声发射事件数最大值也逐渐增加;煤岩组合体试样起裂位置均位于煤体结构内,煤体颗粒和岩石颗粒强度差异大时煤体破坏导致试样整体失稳,强度差异小时裂纹能够穿过岩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比 煤岩组合体 离散元 力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轴围压下胶结充填体动力学特性响应研究
8
作者 张素平 陈剑 +2 位作者 李进华 冯轶 陶子豪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2025年第2期67-72,共6页
为了探究不同轴、围压作用下胶结充填体材料对爆破荷载的响应特征,对水泥含量180 kg/m3、质量浓度为72%的胶结充填体材料开展了不同轴、围压下的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入射能量80%以上被反射,仅有不到10%能量穿过试件... 为了探究不同轴、围压作用下胶结充填体材料对爆破荷载的响应特征,对水泥含量180 kg/m3、质量浓度为72%的胶结充填体材料开展了不同轴、围压下的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动态入射能量80%以上被反射,仅有不到10%能量穿过试件,用于试件发生形变破坏的能量较少;试件的动态强度峰值受轴、围压影响较大,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在破坏模式上,轴、围压的作用,使试件破坏以拉伸破坏为主,破坏面与荷载作用方向垂直。研究成果为井下胶结充填体材料配比以及稳定性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动静组合冲击试验 充填体 动态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高效回采支护技术研究
9
作者 耿帅 孙丁丁 +3 位作者 高光宇 何伟 尹爱民 宁刘伟 《煤炭技术》 2025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解决某铁矿破碎围岩区域回采稳定性问题,采用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安全高效回采,开展预控顶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研究。以某铁矿北部区域破碎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体赋存条件、预控顶作用机理及岩体稳定性等因素,提出预控顶分段... 为解决某铁矿破碎围岩区域回采稳定性问题,采用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安全高效回采,开展预控顶巷道支护方案优化研究。以某铁矿北部区域破碎矿体为研究对象,结合矿体赋存条件、预控顶作用机理及岩体稳定性等因素,提出预控顶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的技术方案;其次结合现有采切工程布置方案,对采矿方法进行优化,提出了“锚网喷+短锚索+长锚索”的护顶巷联合支护方法。现场实践验证,该预控顶支护技术适合破碎围岩矿体的开采技术条件,具有采场稳定性好、损失贫化率低、综合回采成本低等优点,取得良好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可为类似矿山高效回采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碎矿体 预控顶支护 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 联合支护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E DUAL BRUNN-MINKOWSKI INEQUALITIES FOR STAR DUAL OF MIXED INTERSECTION BODIES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先阳 沈亚军 《Acta Mathematica Scientia》 SCIE CSCD 2010年第3期739-746,共8页
In this article, some dual Brunn-Minkowski inequalities are established for star dual of mixed intersection bodies with respect to the harmonic p-combination and p-radial linear combination.
关键词 Star body intersection body star duality harmonic p-combination p-radial linear combin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负压防渗净化技术研究与应用
11
作者 秦华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1期133-135,共3页
为解决我国很多老旧尾矿库库内防渗系统施工不规范或者老化失效,造成库内污水渗漏并污染库区下游环境的问题,基于传统的防渗技术理念,引入了新型气驱式竖向排渗井、墙幕结合垂直防渗体和深层负压净化智能系统等多种关键技术,本技术(DPT... 为解决我国很多老旧尾矿库库内防渗系统施工不规范或者老化失效,造成库内污水渗漏并污染库区下游环境的问题,基于传统的防渗技术理念,引入了新型气驱式竖向排渗井、墙幕结合垂直防渗体和深层负压净化智能系统等多种关键技术,本技术(DPT)是通过深层净化屏障和负压主动排渗两大核心技术的深度耦合,在表面防渗+负压排渗+帷幕屏障等多手段形式相互影响及作用下:在库内,阻断外界雨水或地表水进入渣体的同时,通过动力件负压吸水,加速低渗透性矿渣体排渗,降低渣库整体浸润线。同时,通过在地下水污染扩散路径下游施设垂直防渗帷幕、渣库内布设负压排渗系统,全时跟踪帷幕外监测井水质及水位变化情况,引导帷幕内侧降水井主动降水,持续干预内外水头差而改变地下水径流和补给系统,使外侧水向帷幕内微量渗透而对周边水土持续净化修复。结果表明:该技术可有效的降低渣库浸润线的高度,保证了尾矿安全堆存及坝体稳定,同时实施深层帷幕灌浆可以将帷幕防渗系数小于1Lu,并通过帷幕内外水位智能调控系统,实现了帷幕外监测井的水质达到了地下水三类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驱式竖向排渗井 墙幕结合垂直防渗体 深层负压净化智能系统 表面防渗 负压排渗 帷幕屏障 浸润线 帷幕灌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育良教授治疗眼病学术思想小结
12
作者 李凯 王育良(指导)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12期26-28,共3页
王育良教授在系统思辨治疗眼病方面,形成了重视天人相应、中西兼收并蓄、力求眼体合参的学术思想,临证中主要从热、瘀、湿证方面入手辨证施治,同时王育良教授提出以清热养阴散瘀为指导思想用于治疗干眼及其他眼科疾病。
关键词 眼病 眼体合参 天人相应 清热养阴散瘀 王育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与实践
13
作者 夏馨 王利君 +1 位作者 丁笑君 吴佳瑶 《纺织报告》 2024年第4期87-89,共3页
传统的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实验教学存在特殊体型模特缺乏、西装款式单一、成本高、周期长及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文章对这一重点与难点综合实验进行了建设实践,构建了虚实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实... 传统的特殊体型男西装高级定制实验教学存在特殊体型模特缺乏、西装款式单一、成本高、周期长及教学效果差等问题。基于虚拟仿真技术,文章对这一重点与难点综合实验进行了建设实践,构建了虚实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实际教学中实施。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可引导服装专业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实现理论知识向工程实践应用的转化,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西装高级定制 特殊体型 虚拟仿真技术 虚实结合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隙煤岩组合体单轴压缩力学响应及失稳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光波 唐薇 +3 位作者 李谭 王创业 王二雨 张国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633-2652,共20页
煤岩系统中煤层与岩层之间的层间薄弱带是裂隙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裂隙贯穿于两岩层,严重影响着煤岩系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为探究贯穿裂隙对煤岩系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裂隙长度、5种裂隙角度的裂隙煤岩组合体开展轴向加载试验,... 煤岩系统中煤层与岩层之间的层间薄弱带是裂隙分布的主要区域,这些裂隙贯穿于两岩层,严重影响着煤岩系统的力学性质与工程稳定。为探究贯穿裂隙对煤岩系统力学性质的影响,对5种裂隙长度、5种裂隙角度的裂隙煤岩组合体开展轴向加载试验,结果表明:(1)随裂隙长度的增加,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呈线性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峰值能量、冲击能量指数先减小后增大。(2)试样破坏声发射活动均经历平静期、活跃期、剧烈期3个阶段。随裂隙长度的增加,声发射累计能量先增加后减小。随裂隙角度的增大,声发射峰值能量和累计能量先增大后减小。(3)裂隙长度和角度对翼裂纹、次生倾斜裂纹、次生共面裂纹、斜裂纹、次生衍生裂纹、翼裂纹衍生裂纹、远场裂纹以及剥落现象有一定影响。(4)随裂隙长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逐渐降低。随裂隙角度的增加,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先减小后增大。(5)构建了考虑裂隙长度和裂隙角度的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合理性验证发现:试样误差在1.367%~5.055%合理范围之内。(6)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组合体失稳破坏机制,组合体破坏主要经历了准稳态、亚稳态、失稳、新稳态4个阶段;构建了裂隙煤岩组合体能量运移模型,分析了裂隙煤岩组合体失稳破坏过程中的能量运移规律。裂隙两端是能量积聚的主要区域,煤组分裂隙端破坏时,一部分能量运移到岩石组分裂隙端,以岩石组分破坏或变形的形式释放出去。研究结果可为探究深部煤岩力学性质、揭示煤岩动力灾害发生机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裂隙 煤岩组合体 力学响应 能量运移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动力破坏响应研究进展述评
15
作者 陈光波 王创业 +7 位作者 田志超 李谭 王二雨 高宁 徐泽瑞 张国华 陈伟 尚建学 《金属矿山》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0-25,共16页
目前,煤炭资源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次和烈度显著提高。围绕矿山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岩石力学等问题,许多学者从煤岩组合体的角度开展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 目前,煤炭资源已进入深部开采阶段。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冲击地压发生的频次和烈度显著提高。围绕矿山冲击地压防治中的岩石力学等问题,许多学者从煤岩组合体的角度开展了系统性的基础研究。首先介绍了不同因素影响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质,煤岩组合体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弹性模量介于煤和岩石组分之间,更偏向于煤组分的力学性质。总结了煤岩组合体在不同条件下的能量积聚、能量释放等特征,煤岩组合体受载阶段可分为应变能快速积累、应变能增速放缓和应变能快速释放3个阶段,煤岩组合体的峰前积蓄能量和峰后耗散能量随抗压强度、加载速率、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分析了岩石强度、煤岩硬度差、能量差、煤岩比例、倾角、加载速率、外界载荷条件对冲击效应的影响,岩石强度越大、煤岩硬度差越大、能量差越大、煤岩比例越大、煤岩倾角越大、加载速率越高,冲击效应越强。研究了煤岩组合体破坏过程的声发射能量、振铃计数、声发射总数等特征,煤岩组合体受载时声发射信号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可划分为平稳区、活跃区和爆发区,声发射活动可以作为评估煤岩组合体损伤状态的指标。总结了煤岩组合体不同条件下的破坏形式及失稳机制,煤岩组合体受载条件下积聚大量的能量,煤组分中积聚的能量较多,对于组合体的破坏起主导作用,岩石组分中的能量对组合体的破坏起到一定的加速和促进作用。最后讨论了煤岩组合体岩石组分的破坏机制和煤岩的界面效应,并且指出了高渗透压、高温条件、强动载扰动下煤岩组合体的力学性质和冲击效应是煤岩组合体未来重点关注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组合体 力学性质 能量演化 冲击效应 声发射 失稳机制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CBO-GM联合方法的高维变量结构模型修正
16
作者 夏志远 王友 +2 位作者 唐柏鉴 周广东 史慧媛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14,21,共8页
工程结构模型修正常面临变量维度高、非线性程度强等现实问题,其模型修正的精度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善这一不足,提出基于改进物体碰撞算法(Advanced Colliding Bodies Optimization,ACBO)和高斯白噪声扰动(Gaussian-white-noise Mut... 工程结构模型修正常面临变量维度高、非线性程度强等现实问题,其模型修正的精度和效率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善这一不足,提出基于改进物体碰撞算法(Advanced Colliding Bodies Optimization,ACBO)和高斯白噪声扰动(Gaussian-white-noise Mutation,GM)的联合修正方法。在联合方法中,ACBO实现从传统的“一对一”到“优对多”的碰撞模式的转变,GM则用于保证碰撞过程中种群的多样性,可有效提升结构模型修正效率。基于一系列测试函数,对比分析标准物体碰撞算法(Colliding Bodies Optimization,CBO)和联合优化方法的优化性能;给出基于ACBO-GM联合方法的修正流程,并将其应用于钢框架修正算例和悬臂梁修正实例,对比研究基于联合修正方法与基于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的修正精度和效率。研究表明,ACBO-GM联合优化方法在精度和效率方面都明显优于传统的CBO方法,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得到验证;基于ACBO-GM联合方法在钢框架和悬臂梁两个工程结构修正案例中的应用,其修正精度均与基于GA方法的精度一致,但修正效率显著优于基于GA的修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改进物体碰撞算法 高斯白噪声扰动 模型修正 联合优化方法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波形指示反演的储层预测方法及应用
17
作者 么以钰 李婷婷 《能源与环保》 2024年第8期121-127,共7页
由于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单纯根据测井资料刻画出的河道砂体与实际井间砂体的形态符合率较低,砂体连续性及规模都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储层的预测精度,以大庆长垣南部高台子油田葡一油层组为例,采用基于波形指示反演切片与测井资料结... 由于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单纯根据测井资料刻画出的河道砂体与实际井间砂体的形态符合率较低,砂体连续性及规模都存在不确定性。为了提高储层的预测精度,以大庆长垣南部高台子油田葡一油层组为例,采用基于波形指示反演切片与测井资料结合的方法,优选出了适合研究区的波形指示反演参数,对研究区各小层进行了井震结合沉积微相预测。结果表明,波形指示反演结果具有更好的纵向分辨能力,通过使用优选出的反演参数得到的高精度反演结果,能较好地反映出研究区的储层发育特征。选取与目的层相关性高的波形指示反演方法电阻率反演体,用其反演切片可以预测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连续性和几何形态,具有更高的井间砂体预测精度,能为提高研究区井间储层预测精度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形指示反演 水下分流河道 砂体刻画 井震结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川三矿区东部贫矿探采结合技术研究与应用
18
作者 罗静 曹斌 《现代矿业》 CAS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为解决因矿山基建不具备探矿工作条件,造成矿体形态无法准确把握,影响矿山回采等问题,以金川三矿区东部贫矿首采1330分段为例,选取探采结合技术,以采准工程为先导并辅以地质勘探工程,通过取样化验分析、地质编录等手段,对东部贫矿地质... 为解决因矿山基建不具备探矿工作条件,造成矿体形态无法准确把握,影响矿山回采等问题,以金川三矿区东部贫矿首采1330分段为例,选取探采结合技术,以采准工程为先导并辅以地质勘探工程,通过取样化验分析、地质编录等手段,对东部贫矿地质界线变化、矿体规模形态、夹石带形态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探采结合技术能够有效探明地质界线变化情况,更正矿体规模形态及夹石带形态,提升出矿品位,获得较大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矿山 探采结合技术 矿体规模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型组合泵泵体裂纹原因分析及改进
19
作者 田梦江 徐伟 +3 位作者 黄威 冉启燕 陈廷博 肖洋 《内燃机》 2024年第4期59-63,共5页
本文针对柴油机用某型组合式喷油泵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泵体裂纹问题,通过建立故障树,从设计过程、原材料成分及铸造、加工装配等方面进行原因排查,最终确定泵体裂纹的主要原因为泵体铸造缺陷和泵体螺钉孔加工缺陷。通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 本文针对柴油机用某型组合式喷油泵试验过程中出现的泵体裂纹问题,通过建立故障树,从设计过程、原材料成分及铸造、加工装配等方面进行原因排查,最终确定泵体裂纹的主要原因为泵体铸造缺陷和泵体螺钉孔加工缺陷。通过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进行试验验证,避免了同类问题的反复发生,也为同类问题的分析和处理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组合喷油泵 喷油泵体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岩组合体峰前轴向裂纹演化与非线性模型 被引量:33
20
作者 左建平 陈岩 +1 位作者 宋洪强 魏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09-1615,共7页
随着中国煤炭开采深度逐渐加深,煤岩组合体的力学特性与应力–应变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煤岩组合体的原生裂纹和煤岩体之间的界面对其力学性质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知裂纹和界面的影响,主要研究了轴向裂纹应变随应力、应变的演化特征,并... 随着中国煤炭开采深度逐渐加深,煤岩组合体的力学特性与应力–应变关系显得越来越重要。煤岩组合体的原生裂纹和煤岩体之间的界面对其力学性质有较大影响。为了探知裂纹和界面的影响,主要研究了轴向裂纹应变随应力、应变的演化特征,并基于工程应变和自然(真实)应变的概念,建立轴向裂纹闭合模型(axial crack closure model,简称ACCM)及轴向裂纹扩展模型(axial crack propagation model,简称ACPM),最后建立了峰前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分析发现,轴向裂纹应变与轴向应变关系可分为4个阶段,即初始阶段、稳定阶段、缓慢增长阶段和快速增长阶段,轴向裂纹应变与轴向应力关系与之类似。轴向裂纹闭合模型、轴向裂纹扩展模型与峰前应力–应变模型均能够较好地与试验数据吻合,能够描述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煤岩组合体 裂纹闭合 裂纹扩展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