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海元 单舜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共11页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从2小时政策的演变、学校体育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教育新生态创造的条件等分析了2小时提出的背景。从加快解决学生体质健康不强“顽症”、着重解决培养学生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习惯的问题、地方改革经验有待上升为国家政策等说明了2小时实施的主要依据。从正确认识2小时改革的深意、系统谋划2小时的结构安排、一体化设计2小时体育活动内容、强化2小时体育活动的条件保障、完善体育运动伤害风险防控和处置机制等方面探讨落实工作的思考,希望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落实好2小时工作,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健康做出理论引领和实践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生 综合体育活动时间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 被引量:3
2
作者 于素梅 王晓燕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18,共7页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政策是新时期对中小学生体育活动提出的新要求,体现了国家对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和实施“以体育人”理念的价值旨趣。“2小时”政策有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有效落实该政策亟需深入领会政策深意,认真分析机遇挑战,提出系统化推进策略。在操作策略上亟需发挥学校主渠道和家庭助推器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学校层面需要保质保量做到“四个一”并体现贯通性;家庭层面需要尽心尽力做好“三件事”并体现多样性。研究“2小时”的价值旨趣与协同路径为贯彻落实教育强国规划纲要、深化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理论引领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 中小学生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理论向度与实践方略 被引量:4
3
作者 刘和海 谭闵 +1 位作者 高幸 王贝贝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58,共8页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 科学教育关系到国家安全、环境保护、公共健康等领域,是支撑国家战略的重要基石。因此,该文致力于深入剖析科学教育的核心要素,包括其目标、内容、方法和形式,以期对科学教育的本质进行重新解读。同时,探讨了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这一基础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科教兴国战略、科学素养的培育、以探究与实践为核心的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教育所特有的“加法”理念。在实践策略上,提出持续优化的发展格局、以人为本的教育体系、全面设计的评价框架和多方协同的生态模型,这些措施构成了构建中小学科学教育新体系的行动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科学教育 理论向度 实践方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的研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吴本连 刘倩倩 张海燕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1-160,共10页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 依据国家相关文件、教师教育相关理论以及体育教师在职培训的实际情况,研制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量表,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培训的绩效评价和质量提升提供相应的测量工具。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师在职培训满意度的概念以及相关维度,并建立条目池;随后采用专家问卷调查,完成量表条目初筛;最后运用初始量表进行测试,并分析项目鉴别度、区辨力、信度、效度等对量表进行科学性检验和修订。研制出的量表包括培训制度、培训资源、培训过程、培训服务和培训效果5个维度,共35个条目。分量表和总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80~0.919之间(P<0.01),Cronbach’sα系数在0.754~0.904之间(P<0.01);各条目因子载荷在0.415~0.876之间,符合量表研制的测量学指标要求。该量表研制程序规范,信效度理想,可作为相关培训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体育教师 在职培训 满意度 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赋能作业改革策略研究——基于诸暨市学生作业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实证分析
5
作者 陈群 刘强 +2 位作者 张纲 张镇潮 吴翌琳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50-57,共8页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支持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和家长面临的要求逐步提高,平台在作业“智慧化”方面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研究通过深入分...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支持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作业设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作业改革的深入推进,教师、学生和家长面临的要求逐步提高,平台在作业“智慧化”方面的需求也愈发迫切。研究通过深入分析学生的课后作业行为,聚焦作业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行为现象,采用因子分析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了不同学段学生作业时注意力分散行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小学低年级、中高年级和初中学生在课后作业行为上存在显著差异,这些行为差异受个体特点、作业负担、作业环境和家庭氛围四个维度的多重因素影响,不同维度中的具体指标对注意力分散行为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基于此,从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多维视角,提出未来平台优化与提升的具体策略建议,以全面促进作业改革提质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减”政策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课后作业 注意力分散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国际趋势与本土探索
6
作者 丁邦平 邴杰 苏洵 《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160,共13页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作为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界一项新的科学教育研究热点,持续推动着科学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政策制定与实践变革。为明晰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的理论参照与实践优化策略,通过理论溯源与比较分析,对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 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作为21世纪国际科学教育界一项新的科学教育研究热点,持续推动着科学课程、教学与评价的政策制定与实践变革。为明晰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的理论参照与实践优化策略,通过理论溯源与比较分析,对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的国际发展趋势特征、国内政策回应与实践路径探索进行系统梳理与探讨。发现当今国际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主要聚焦于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与责任意识、强化道德伦理教育、发展科学决策能力、构建教学模型四个研究方向,相对而言我国社会性科学议题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改进要更新科学教育观,将社会性科学议题纳入科学素养核心内容;建立“研究—决策—实践”循环体系,加强研究体系建设;培养研究型科学教师,通过职前课程与在职培训提升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教育 社会性科学议题 科学教育改进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科普教育:价值旨归与实践创新
7
作者 张辉蓉 覃若男 宋乃庆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8-135,共8页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之基;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强国之本;有益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成就强...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中小学科普教育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夯实强国之基;能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奠定强国之本;有益于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教育对科技创新发展的支撑作用,成就强国之业。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科普教育存在理念滞后、课程缺乏、师资短缺、内容僵化、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创新应从重塑大众认知,形成校家社齐心育人的合力,加快科普课程建设,打通科普教育与学校科学教育的壁垒,建立科普教育师资培养保障制度,搭建“大科普”教育平台等方面着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科普教育 科学教育 非正式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的应用为例
8
作者 于泓珊 杨薇 钟英华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3-161,206,共10页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中小学阶段)作为中文教学实践标准,为海外低龄中文教学提供了规范性的指导和参考。《大纲》在“中文培优”项目中的应用,本质上是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外语教育体系的衔接,具有重要价值,能助力解决“中文培优”项目面临的三重挑战、达成关键成果目标、推动国际中文教育标准与英国本土实践的深度联结。在英国中文教育国际合作项目中,《大纲》可以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大纲编写、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资源建设、考核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具体实施,并在“中文培优”项目暑期来华研修项目的实践应用中提供指导和支持。效果评价显示,《大纲》的应用能显著提升低龄学习者的中文学习积极性,为中外教师搭建合作平台。未来,可以通过开展专题培训及构建中外教师专业共同体进行师资赋能,开展国别化修订以适应不同地区中文教学需求,进一步提升《大纲》的海外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中文教学通用课程大纲》 英国外语教育体系 “中文培优”项目 国际中文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校开展音乐即兴训练的策略研究
9
作者 冯亚 周骏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 音乐即兴作为一种古老的技艺,和音乐的起源与发展直接相关,在教育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创造力训练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即兴训练在教学实践中占比较少。音乐即兴训练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音乐即兴常用训练手段包括语言即兴、歌唱即兴、声响模拟即兴、声势即兴、律动即兴、乐器即兴。在实践中,要以音乐即兴促进学校艺术课程的实施,将音乐即兴训练渗透到学校智育的实践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即兴 创造力 学校艺术课程 智育实践 中小学音乐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提升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柳鸣毅 龚海培 +4 位作者 孔年欣 蔡静洁 尹子康 杜志伟 彭李奥 《体育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4,共14页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 促进乡村中小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作为教育部门的职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主要内容,可探索与建立新机制。研究基于全国8个省(自治区)218所乡村学校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体育支教志愿服务的整体政策效应,并引入两步回归法识别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显著提升了学生在体育课程参与、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体育支教志愿者认可、体育技能掌握与体能水平等多个维度的表现,验证了其在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学供给与激发学生体育参与方面的积极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在少数民族与初中学段的学生中更为显著,特别是在体育技能掌握和体能水平提升方面,边际效应明显高于其他群体。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主要通过资源支持、师生互动、能力提升3类机制,构建了从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供给改善到促进学生体育教育质量提升的完整作用路径。研究建议:一是优化资源配置,多元并举改善乡村学校体育教育基础条件;二是实施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提高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教学水平;三是建立长效机制,协同联动促进乡村体育支教志愿服务队伍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 乡村教育质量 中小学体育教育 教育公平 异质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社会学论绎
11
作者 李彦龙 徐帅帅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1-128,共8页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 数字赋能不仅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注入强劲动力,而且拓展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空间。运用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从空间社会学视域出发,以“理论阐释—空间转向—现实困境—优化路径”为逻辑主线,对数字赋能课后延时体育服务展开探讨。研究认为,物质空间、社会空间、精神空间共同构成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三维空间。数字赋能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由实体形态向虚实融合转化,社会空间由协同不足向集成治理转变,精神空间由去情景化向富情境化提升,但存在物质空间失“衡”、社会空间失“联”、精神空间失“真”等现实困境。研究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化体育教育理念、深化数字体育人本底色,实现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物质空间均衡、社会空间联结、精神空间回归等优化路径,为课后延时体育服务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提供创新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数字赋能 课后延时体育服务 空间社会学 中小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美育实施的困境、理念与改进策略
12
作者 杨晓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1,共6页
美育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低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其实质是美育的审美性与实施过程呈现的功利性的二元对立与冲突.研究认为,新时代高质量美育实施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克服二元对立观,建... 美育是新时代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美育实施过程中存在低质量的现状与问题,其实质是美育的审美性与实施过程呈现的功利性的二元对立与冲突.研究认为,新时代高质量美育实施的重要理念就是要克服二元对立观,建立一元整体论的美育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小学高质量美育实施应确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美育目标,开发丰富的美育课程资源,开展审美化的课堂教学,实施表现性评价,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以促进美育高质量实施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美育 功利性 审美性 审美经验 高质量美育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陶佳 费先凡 +1 位作者 范晨晨 林雨莉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2-108,127,共8页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究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内容与保障。该文首先从理性和感性选择理论维度构建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的行为模型。随...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探究教师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是推动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成功的重要内容与保障。该文首先从理性和感性选择理论维度构建影响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的行为模型。随后,通过A省C市的2294份中小学教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影响教师在国家平台上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及其结构关系。结果表明,国家平台教师数字化资源选择行为的发生频次在不同阶段与性别、任教学段因素产生相关性;理性选择因素是选择行为的核心要素,感性选择因素是选择行为的补充要素。最后,提出探索先进技术服务,把握行为“画像”智能升级;研制精品数字资源,发挥平台“品牌”优势效应;构建高质量集成生态,强化多元参与信任体系的实践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行为 数字化资源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理性选择 感性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体系
14
作者 吴慧云 张庆新 任井伦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3-159,共7页
新时代高质量体育与健康教材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材的育人价值和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专项运动技能教材,主要... 新时代高质量体育与健康教材应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聚焦体育与健康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充分发挥体育与健康教材的育人价值和作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专项运动技能教材,主要从设定一体化学习目标,选编结构化教学内容,创设进阶性学、练、赛活动,运用表现性学习评价四个方面,全方位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具体化要求,全链条呈现核心素养导向的具象化路径;完整搭建了从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到形成核心素养之间的桥梁,创新构建了以不同专项运动技能教材内容展示或比赛为核心的“教-学-练-赛-评”一体化的教材体系,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切实有效开展核心素养导向的新时代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素养 中小学体育与健康 专项运动技能教材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学理诠释与策略构思 被引量:3
15
作者 樊三明 吕慧敏 +2 位作者 朱美珍 毛薇 董翠香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是加快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构筑“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举措。通过逻辑推理和政策分析,辨识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的生成逻辑与内涵要义,明确其实施的思维方式及策略意义重大。研究认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蕴含深厚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三全育人”为核心理念、以价值塑造为行动导向、以学段统筹为基本要求。为夯实大中小学体育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学理基础,达到提质增效,提出以系统性思维健全教学体系、以开放性思维提升师资队伍、以协同性思维优化教育资源、以规范性思维升级管理体系的实施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课程思政 大中小学体育课程 一体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被引量:2
16
作者 郭洪亮 许文鑫 +2 位作者 郭永波 于永晖 姚蕾 《体育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4-122,共9页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 基于新课改背景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实现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量化评价。运用文献资料法厘定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基本内涵和提出其核心要素,并据此采用专家咨询法、数理统计法编制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初始量表;选取784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1)的问卷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选取833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2)的问卷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信效度以及恒等性检验;间隔4周后,对来自样本2的12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样本3)的问卷进行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信度重测。结果表明: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评价素养量表由评价知识、评价技能、评价态度、评价习惯、评价品格5个分量表构成,共22个题项。二阶五因子结构模型各项拟合指标达到统计学意义;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重测信度系数、内容效度系数、收敛效度系数均介于标准值区间;量表具有跨性别、跨学段、跨地区的测量等值性。研究认为,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量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以作为测量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评价素养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中小学体育教师 评价素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量化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概念建构及影响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逸文 杨雨萌 +2 位作者 张雅骐 邓林园 田宏杰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98,共14页
教育焦虑是我国中小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仍缺乏严谨的概念建构研究以及可靠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将家长教育焦虑定义为一种家长因其重视的教育价值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存在焦虑,并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揭示了家长教育焦虑概... 教育焦虑是我国中小学生家长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仍缺乏严谨的概念建构研究以及可靠的测量工具。本研究将家长教育焦虑定义为一种家长因其重视的教育价值受到威胁而产生的存在焦虑,并通过对访谈文本的主题分析揭示了家长教育焦虑概念的内部结构:学业表现焦虑、竞争环境焦虑和教育效能焦虑。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中小学生家长教育焦虑量表》,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最后,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并修正了家长教育焦虑的影响机制模型,分析了近端环境因素、认知因素和行为反馈因素对家长教育焦虑的复杂影响过程,为后续家长教育焦虑的研究以及预防和干预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长教育焦虑 中小学生家长 概念建构 量表编制 混合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工程教育需以工程思维培养为核心——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陶智院士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轶晰 包昊罡 王学男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2,共6页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条件。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 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卓越工程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新型工业化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条件。2023年5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进一步加强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加强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为解决我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人才支撑。2024年1月,我国首次颁发“国家工程师奖”,明确了工程师精神的内涵,表明了党和国家对培养一支高水平工程技术人才队伍的坚定决心。近年来随着STEM教育兴起,我国中小学工程教育逐渐兴起。《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将“工程思维”列为核心素养之一,并设计“技术与工程”系列,意在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工程概念,掌握基本工程分析与筹划思维。在中小学开展工程教育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工程情境中深入学习应用科学、数学、工程和技术知识,更是涵养学生协作能力、劳动精神和家国情怀的重要手段。但当前我国中小学工程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学生工程思维培养仍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在于对工程思维的内涵和具体特征缺少明确定义,一些学校“跟风”开设工程教育课程活动,但对于工程的内涵和对中小学生发展的意义缺少认识。中小学工程教育课程和活动以简单动手操作和技能培养为主,学生缺少对工程分析、设计、筹划等方面的体验,开展协作、自主思考、领悟工程师精神机会较少。学校和教师对工程相关概念、能力和价值缺少了解,缺少外部支持。同时,在大部分省份,工程和技术作为非高考学科,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存在挤占课时的现象。社会对工程技术领域同样存在误解,最优秀的学生不愿学习相关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课题组向陶智院士请教相关问题并进行访谈。尤其围绕中小学开展工程教育的主要意义和关键点、工程思维的主要特征、当前中小学工程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路径等进行深入讨论。陶智院士对上述话题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陶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航空学会会士,著名航空发动机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我国航空发动机基础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之一。陶智院士长期从事航空发动机高效热防护的传热理论、高效冷却方法和技术研究,解决了中国某型最先进军用发动机研制中高压涡轮叶片局部超温烧蚀的问题和多个型号发动机研制中涡轮盘重量与寿命难以平衡的问题,并为中国下一代航空发动机研制面临的超高涡轮前温度瓶颈问题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多年来,陶智院士带领团队开展了大量前瞻性基础研究,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推动了中国航空发动机气动热力学的快速发展,为现有型号的改进、改型、预研和未来高推重比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发表论文285篇,合著撰写专著2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6项。陶智院士既是深耕航空发动机领域的科学家,也是长期从事工程教育的教授和导师。他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充分理解工程思维的系统性与独特性,了解学生学习工程专业时面临的问题,对工程教育开展有独特的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工程教育 工程思维 中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课程建设与教材研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视域 被引量:1
19
作者 崔舒怡 严庆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20,共7页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 构建大中小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一体化体系是凝聚教育合力、整合教学资源,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地为教育实践的积极探索。具体到“铸牢”教育大中小一体化建设方案中,因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大中小学“铸牢”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设定为一项长效、整体工程系统推进,从课程建设与教材编写方面汇聚起不同学段“铸牢”教育的工作合力,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体系更加完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大中小一体化 课程建设 教材编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的实施现状
20
作者 郑茹 黄剑辉 +3 位作者 陈海华 薛培颖 郭铭杰 刘秀荣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的实施现状,为下一阶段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数据依据。方法2023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7个区作为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个区3354名体育老师... 目的分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的实施现状,为下一阶段中小学健康教育相关规范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提供数据依据。方法2023年3—4月,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7个区作为调查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7个区3354名体育老师开展线上问卷调查。描述性分析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的实施情况,应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学校健康教育课开展情况的差异。结果73.43%的学校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安排健康教育课≥4学时,26.57%的学校<4学时。高中、完全中学安排健康教育课≥4学时的比例均低于其他学段学校(P均<0.05)。98.75%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有教学计划,99.25%的学校有教学目标。9.69%的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没有教师教学用书,41.44%没有学生教材,33.84%没有教具。郊区学校没有教具的比例高于城区(χ^(2)=6.017,P=0.014)。18.19%的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没有考核、评价机制。初中、一贯制学校没有考核、评价机制的比例高于小学(χ^(2)=6.983,P=0.008;χ^(2)=5.263,P=0.022)。92.01%的学校每学期组织体育老师进行1次及以上的健康教育培训,7.99%的学校未组织培训。郊区学校未组织培训的比例高于城区(χ^(2)=11.182,P=0.001),高中学校未组织培训的比例高于小学、完全中学(χ^(2)=17.563,P<0.001;χ^(2)=10.675,P=0.001)。结论北京市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课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课时数不足,缺乏教材教具、考核评价机制等问题,应不断完善学校健康教育体系,有效提升健康教育课及学校健康教育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校 健康教育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