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碳排放成本内部化的公铁联运定价策略研究
1
作者 王辉 石瑜 +2 位作者 杨洋 陈进杰 黄守刚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84-94,共11页
货运价格直接影响托运人对运输方式的选择,科学合理的定价能有效提高公铁联运在与公路运输竞争时的优势。在双碳背景下,以碳税形式考虑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对定价的影响,基于公铁联运经营人和托运人的双重视角,依据利润分析和广义费用建立... 货运价格直接影响托运人对运输方式的选择,科学合理的定价能有效提高公铁联运在与公路运输竞争时的优势。在双碳背景下,以碳税形式考虑碳排放成本内部化对定价的影响,基于公铁联运经营人和托运人的双重视角,依据利润分析和广义费用建立双层规划定价模型。通过比较考虑碳排放成本前后,公路运输和公铁联运2种方式的货运分担率变化,分析碳税政策的有效性,进而研究不同的碳税税率对于货运相关利益方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税政策能够减少货运行业碳排放量;仅考虑公路运输和公铁联运2种方式时,随着碳税税率的提高,公铁联运定价上涨,分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本研究为多式联运经营者优化定价策略、实现利润增长提供决策支持,并为政府制定和征收碳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联运 碳排放成本内部化 定价策略 双层规划模型 广义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焦旅客出行行为的空铁联程运输研究文献综述
2
作者 张小强 周慧萱 武笑宇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1,31,共18页
综合运输是近年来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安全的发展方向,通过综合发展与利用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搭建一个技术先进、具备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交通运输体系。空铁联程运输(简称“空铁联运”)是综合运输的方式之一,不仅... 综合运输是近年来交通运输智慧、绿色、安全的发展方向,通过综合发展与利用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和管道等运输方式,搭建一个技术先进、具备合理布局和结构的交通运输体系。空铁联程运输(简称“空铁联运”)是综合运输的方式之一,不仅能合理运用已有运输基础设施,减少资源浪费和建设成本,还能通过低成本的运输方式转换,提高出行可达性,对于缓解机场拥堵,扩大机场辐射范围,减少碳排放,满足出行者多样化的出行需求等是一种有效的策略。近年来,空铁联运相关研究包括宏观层面的竞争与合作研究、空铁联运网络研究、空铁联运评价方法研究,中观层面的空铁联运接续研究,微观层面的空铁联运旅客出行行为研究等。本文归纳整理了2000—2024年国内外空铁联运的代表性研究,梳理不同运营背景、不同运输网络规模下的研究成果。研究发现:国内学者更关注联运旅客出行行为,强调旅客出行需求;国外学者更关注空铁联运社会和环境效益,强调可持续发展。针对国内外研究重点的差异,将从社会背景、技术背景与政策支持进行原因分析。未来,深入探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合作研究,包括运营商之间、运营商与旅客之间的利益冲突,社会与环境效益之间的冲突等是一个有价值的研究方向;进行空铁联运网络由构建、中转节点选址到网络优化的系统性研究,构建空铁联运评价方法体系,对空铁联运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拓宽空铁联运接续研究区域,考虑旅客的多样化需求,融入不确定性因素的应对策略,如提供航班延误保险等,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研究选题;将空铁联运旅客出行行为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深度融合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最后,空铁联运未来发展需利用先进科技技术降低联运旅客全出行链数据获取成本,搭建包括出行路径规划、一站式购票、接续过程可视化、接续时长预测等服务的空铁联运出行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空铁联程运输 旅客出行行为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中转延误风险的煤炭公铁联运低碳路径优化
3
作者 张文会 向宇豪 +1 位作者 郑文诏 肖宇欣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609-5617,共9页
针对煤炭联运过程中集装箱大规模到达时,会造成节点换装过程中集装箱挤压和中转延误等问题。基于此,采用量化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料、法、环”五维框架对节点换装过程中产生的中转延误风险进行评价,以客观赋权法(criteria importance... 针对煤炭联运过程中集装箱大规模到达时,会造成节点换装过程中集装箱挤压和中转延误等问题。基于此,采用量化管理理论中的“人、机、料、法、环”五维框架对节点换装过程中产生的中转延误风险进行评价,以客观赋权法(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 CRITIC)对煤炭公铁联运中转延误风险进行量化评估,进而将风险纳入路径优化的考虑因素中来,同时引入改进的活动总量-模式分配-能源强度-排放因子(activity-share-intensity-factor, ASIF)方程对运输和中转节点换装过程的碳排放进行度量,建立全货运时间内的碳排放和中转延误风险模型。基于上述模型,提出以最低碳排放、最小运输成本、最短运输时间、最低中转延误风险为目标的煤炭公铁联运路径优化模型。以运输实例分析的过程,引入了MATLAB编程,设计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Ⅱ(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NSGA-Ⅱ)算法对算例进行求解,分别模拟了不同运输决策条件下的各优化结果,以最低碳排放、最小运输成本、最短运输时间、最低中转延误风险的单目标优化结果,与综合考虑上述目标的多目标优化结果对比,探究多目标优化在处理煤炭公铁联运低碳路径优化上的优势。研究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方案相比单目标优化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缩短运输时间,减少综合能耗,并降低中转延误风险,实现煤炭公铁联运经济与安全水平的综合最优;同时,也为不同运输需求及情景下的公铁联运路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联运 煤炭运输 中转延误风险 碳排放 多目标规划 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研究
4
作者 陶思宇 裴娆 +1 位作者 邓雨平 罗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5-134,共10页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 近年来,经济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土地资源紧张等现象导致城市物流需求不断增加。为缓解传统运输方式无法满足城市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的问题,合理降低城市物流运输成本,基于传统城市物流配送网路,提出地铁与传统运输方式联合运输的新型城市物流配送模式。以地铁运输总成本和公路运输总成本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联合运输模式下的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模型,同时设计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对选址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成都地铁网络为背景,分析服务范围对地铁物流中转站选址方案的影响及算法求解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公路运输,联合运输模式总成本降低约26.8%,算法灵敏度误差未超过1%,利用本研究提出的联合运输模式进行城市物流活动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运输模式 地铁物流中转站 物流配送 选址问题 自适应大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强度的煤炭铁水联运网络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研究
5
作者 张佳鑫 陈俊熙 +1 位作者 张艳 卫振林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6-215,共10页
为提升煤炭铁水联运网络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提出1种基于节点强度的灰色关联分析关键节点识别方法(KNI-GRA-NS)。首先,以煤炭周转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运力优化模型,计算运输量;其次,融合节点度、节点强度和节点效率,建立关键节点识别体... 为提升煤炭铁水联运网络的安全性与运行效率,提出1种基于节点强度的灰色关联分析关键节点识别方法(KNI-GRA-NS)。首先,以煤炭周转量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运力优化模型,计算运输量;其次,融合节点度、节点强度和节点效率,建立关键节点识别体系;最后,基于我国煤炭铁水联运网络中的92个实际运营节点构建复杂网络模型,通过案例分析对比不同指标权重下识别的关键节点在蓄意攻击与随机攻击下的网络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蓄意攻击导致网络效率、连通度、最大连通子图规模和总运输强度剩余比例分别下降52.08%,40.40%,89.13%和46.86%,均显著高于随机攻击造成的影响,其对应指标分别下降28.58%,30.18%,58.63%和16.24%,验证了关键节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通过系统性剖析煤炭铁水联运网络的复杂结构与抗毁性,揭示了网络运行的关键脆弱点,为提升网络鲁棒性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运输 铁水联运网络 关键节点识别 节点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数据通道建设的困境与突破——以新亚欧陆海联运数据通道为例
6
作者 王诗然 陶士贵 《征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7-54,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陆海联运数据通道的建设对于港航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全球智慧口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梳理我国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的现状,阐释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存在的通道内部数... 新发展格局下陆海联运数据通道的建设对于港航物流效率的提升和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全球智慧口岸发展注入新动能。通过梳理我国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的现状,阐释陆海联运数据通道构建存在的通道内部数据利用不充分、各部门间数据共享交互难、跨境数据流动性弱等现实困境,分析数据交易机制不健全、数据要素市场构建仍在起步阶段、数据跨境流动相关工作基础薄弱等成因,提出创新数字应用场景、推动数据互联互通、加强数据分析利用、顺应上下游协同联动新趋势、打破数据壁垒、加速建设智慧口岸数字底座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数据通道建设 陆海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港口列车调度与船舶配煤的协同优化
7
作者 陈浩 赵健亦 +1 位作者 谭哲一 镇璐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0-382,共13页
铁海联运、陆海互补的运输方式逐步发展,但在以铁路为主体的煤炭运输体系下,仍存在衔接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港口的运行效率.通过对铁海联运场景下到港列车与出港船舶协调作业的分析,以最小化船舶延误成本为目标,集成卸... 铁海联运、陆海互补的运输方式逐步发展,但在以铁路为主体的煤炭运输体系下,仍存在衔接机制不完善、信息不畅通等问题,影响了港口的运行效率.通过对铁海联运场景下到港列车与出港船舶协调作业的分析,以最小化船舶延误成本为目标,集成卸煤、配煤、装船等港口关键作业,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再对列车调度与船舶配煤方案的联合优化问题进行分析,并设计了一种基于变邻域搜索的启发式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中国北方某煤炭港口为例,利用不同规模的数据通过计算实验验证模型的有效性,以期为未来煤炭港口的运营提供管理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供应链 铁海联运 港口物流 变邻域搜索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需求下基于中欧班列的中国台湾到欧洲出口货物海铁联运路径选择
8
作者 徐祝源 王文 +1 位作者 张文鸽 曹士连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7-75,103,共10页
针对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导致东南亚地区到欧洲的海运通道受阻以及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力过剩的局面,本文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建立基于中欧班列的海铁联运网络。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理论量化国境站以... 针对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东地区局势紧张导致东南亚地区到欧洲的海运通道受阻以及海峡两岸海上直航运力过剩的局面,本文在模糊需求条件下建立基于中欧班列的海铁联运网络。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基础上,运用排队论理论量化国境站以及沿海中转港口的拥堵时间,构建以总成本最低和运输时间可靠性最高为目标的数学模型,并设计自适应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daptive 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Ⅱ,A-NSGA-Ⅱ)进行求解。以高雄至汉堡的机械及电机设备(属于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货物)运输为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模糊需求对拥堵时间的影响,在考虑货物时间价值损失的情况下,不同的模糊需求偏好值对应的最优路径也有可能不同。当模糊需求偏好值为0.5时,最优路径为高雄—厦门—西安—阿拉山口—汉堡。该路径既能满足货主对需求量和时间的要求,又能避免运力浪费。与现有海运路线相比,中欧班列海铁联运在时间上快约1/2,总成本低约2/3,对高价值高时间敏感度货物从中国台湾以及东南亚地区运往欧洲具有显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选择 中欧班列 海铁联运 运输时间可靠性 瓶颈拥堵 自适应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A-NSGA-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铁联运模式下考虑航班延误的高铁运行图优化
9
作者 叶彬彬 黄志鹏 +1 位作者 张可 程虹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4-472,共9页
空铁联运模型通过结合航空高速与高铁高可达性的特点,构建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为提升空铁联运服务质量与乘客出行体验,研究航班延误下的高速铁路运行图优化问题.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图基本约束、空铁联运接续约束... 空铁联运模型通过结合航空高速与高铁高可达性的特点,构建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体系.为提升空铁联运服务质量与乘客出行体验,研究航班延误下的高速铁路运行图优化问题.基于多目标优化理论,综合考虑列车运行图基本约束、空铁联运接续约束及旅客换乘惩罚约束,构建以最大化空铁接续次数和最小化列车停站时长为目标函数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为提高求解效率,采取缩减决策变量和简化约束条件的策略,并采用模拟退火算法进行求解.以中国石家庄正定机场和高铁站正定机场站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列车停站时间缩短了2%,与航班的接续次数增加了2%.灵敏度分析表明,航班延误次数以及航班换乘时间窗对航空高铁接续次数影响较为明显.对列车停站时长和接续次数的优化,不仅提升了空铁联运的运输效率,也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进一步推动了空铁联运在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应用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 空铁联运 高速铁路 列车运行图 航班延误 多目标混合整数规划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的海铁联运研究综述
10
作者 庄汝龙 张晶晶 +1 位作者 职梦露 杨洁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3,共18页
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在全球物流体系中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海铁联运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铁联运相关文献数量呈上... 海铁联运作为多式联运的重要模式,近年来在全球物流体系中备受关注。基于2000—2023年CNKI和WOS期刊文献,运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海铁联运的研究现状、热点及趋势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铁联运相关文献数量呈上升趋势,主要发文国家为中国和美国,且被引期刊多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期刊。通过关键词共现、突现及聚类分析,研究热点的演变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英文文献关键词包括“模型”“设计”“优化”等,中文文献则集中于“海铁联运”“铁水联运”“多式联运”等。系统梳理中英文文献发现,研究内容涵盖海铁联运的必要性与作业模式、系统与影响因素、模型与运量预测、节点与网络优化等方面。未来研究可从智能化与数字化、多式联运协同机制、市场需求与服务创新等方向展开,以推动海铁联运的高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铁联运 铁水联运 趋势前沿 CiteSpace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策略研究
11
作者 张梦琪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32-43,共12页
海铁联运是我国运输结构调整重点方向,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运量、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分析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利用GIS网络分析法与改进Logit模型结合方法,分析其海铁联运优势腹地... 海铁联运是我国运输结构调整重点方向,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发展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从运量、基础设施、运营管理等方面分析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利用GIS网络分析法与改进Logit模型结合方法,分析其海铁联运优势腹地主要包括浙江省全省、安徽省南部、江西省北部、湖北省东北部、河南省南部等区域,在现有补贴条件下,优势腹地集装箱海铁联运目标比例约10.5%,其中省内、外这一目标比例分别为9.9%与23.3%,进一步对设施点线能力进行分析,从基础设施构建、技术装备创新、运营管理优化、政策保障等方面提出海铁联运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舟山港 海铁联运 问题 目标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冷中断和请车响应不确定下易腐货物多式联运路径优化
12
作者 马千里 朱琳 +1 位作者 周屹恒 万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5-95,共11页
易腐货物通过现有多式联运网络的运输显著增加,而易腐货物的严格质量要求推动了对冷藏集装箱高效转运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目标是使平均成本和质量损失最小化;在考虑铁路装载需求的不确定性下,探讨制冷供应... 易腐货物通过现有多式联运网络的运输显著增加,而易腐货物的严格质量要求推动了对冷藏集装箱高效转运的关注。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式联运路径优化模型,目标是使平均成本和质量损失最小化;在考虑铁路装载需求的不确定性下,探讨制冷供应和失效对质量退化的影响;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以安特卫普港进口苹果到兰州为研究对象,进行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冷藏失效时间很短,但与供应状态相比,仍可能导致高达40%的质量下降。本文为易腐产品提供了可靠的运输解决方案,建议将节点单次停留时间限制在保持新鲜度总时间的11%以下。对于中转站运营商来说,缩短冷藏故障持续时间和提高站点内的服务水平成为吸引托运人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运输 路径优化 三重混合不确定 中欧多式联运 制冷中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疏运班列组织方案优化
13
作者 张禹轩 刘迪 +1 位作者 唐磊 王敏璇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37,共8页
为实现港站堆场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疏运班列组织方案。在船舶到达时间确定的情况下,考虑船舶到港后的箱流转运、港站堆场堆存、疏运班列装载出发等海铁联运疏运作业环节,以港站堆场集装箱堆存总箱时最小为目标,... 为实现港站堆场时空资源的高效利用,研究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疏运班列组织方案。在船舶到达时间确定的情况下,考虑船舶到港后的箱流转运、港站堆场堆存、疏运班列装载出发等海铁联运疏运作业环节,以港站堆场集装箱堆存总箱时最小为目标,考虑班列集装箱装载量、港站堆场堆存能力、疏运班列去向唯一性、港站最短发车时间间隔、转运箱流平衡、班列去向箱流平衡等约束条件,构建港站集装箱海铁联运疏运班列组织优化模型。利用三角模糊数和机会约束规划理论,进一步构建船舶到达时间模糊情况下的优化模型。设计算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港站平均装车时间和转运集装箱去向的均衡性影响疏运班列组织方案。模糊模型的算例考虑船舶到达时间延后、船舶到达顺序变化和船舶密集到达等情况,更符合生产实际,为港站疏运班列组织方案的编制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铁联运 集装箱港站 疏运 班列组织方案 机会约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载飞艇在空铁联运中的应用前景分析与展望
14
作者 李楠 侯云娇 +1 位作者 祁帅 曾彧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4-49,83,共7页
多式联运是一种先进的物流运输组织形式,铁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空铁联运有利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物流网络通达性和覆盖面,进而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推进空铁联运模式发展,首先对既有文献进... 多式联运是一种先进的物流运输组织形式,铁路作为重要基础设施,在社会物流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探索空铁联运有利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物流网络通达性和覆盖面,进而推动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推进空铁联运模式发展,首先对既有文献进行查阅和梳理,将研究方向聚焦于运输模式中的运输载具。然后,通过研究重载飞艇技术历史演进过程、国内外技术突破和技术特点,分析重载飞艇和铁路运输的适配性和协同性,结合低空经济和绿色低碳运输体系阐述了使用重载飞艇构建多式联运模式的潜在优势,对使用重载飞艇进行货物运输面临的挑战从环境、管理、资源、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说明。最后,展望新联运模式运用场景,提出以重载飞艇为载体,构建空铁联运新模式,打造空铁联运一体化枢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多式联运 低空经济 重载飞艇 铁路现代物流 空铁联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单证推进国际联运运单物权化的路径设计
15
作者 杨慧林 吴云云 +2 位作者 张金刚 赵宇 刘畅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4-180,共7页
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中欧、中亚班列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陆路运输合同和运输规则已经较难适应贸易和融资要求,各国企业陆续提出了运单物权化的需求。在阐述铁路运单、海运运单、海运提单、物权凭证、国际联运运单“物权化”... 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不断调整,以及中欧、中亚班列的蓬勃发展,传统的陆路运输合同和运输规则已经较难适应贸易和融资要求,各国企业陆续提出了运单物权化的需求。在阐述铁路运单、海运运单、海运提单、物权凭证、国际联运运单“物权化”需求内涵的基础上,分析铁路国际联运运单物权化的主要需求是基于在途货物的货权实现融资功能,在解决这一需求中,应用电子签名及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以电子运单、电子提单为载体实现相关信息各方实时共享,实现发货、变更、追踪、交付等运输和金融环节依据贸易条件和融资要求进行电子化卡控和流转,能够弥补纸质单证的天然不足,是运单物权化较为适宜的实现方式,为基于电子运单推进国际联运运单物权化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联运 运单物权化 电子运单 电子提单 区块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运输时间可靠性的公铁联运路径选择研究
16
作者 简文良 谢美娟 何艺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49,共12页
运输时间可靠性是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运输作业全流程的离散事件仿真评估公铁联运时间可靠性,并将其引入公铁联运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集合,依据广义成本理论,建立包含运费成本、换装费用成本、时间价值成本和可靠性... 运输时间可靠性是多式联运路径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基于运输作业全流程的离散事件仿真评估公铁联运时间可靠性,并将其引入公铁联运路径选择的影响因素集合,依据广义成本理论,建立包含运费成本、换装费用成本、时间价值成本和可靠性价值成本的广义成本函数,以广义成本函数最小为目标构建公铁联运路径选择模型,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用于模型求解。以内陆腹地至福州港的集装箱运输网络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托运人选择偏好对公铁联运路径选择结果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托运人的时间价值越高,其最优联运路径中公路运距占“门到门”总运距的比例越高;而托运人的可靠性价值越高,其最优联运路径中公路运距占比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铁联运 运输时间可靠性 路径选择 流程仿真 模拟退火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重特征交叉分析的铁水联运系统关键因素识别
17
作者 赵媛 李彦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28,47,共12页
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实现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目标,亟须厘清铁水联运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调查,从政策、经济、环境、技术、资源、服务、主体7个维度进行因素梳理,筛选出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运... 为贯彻落实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绿色低碳发展政策,实现铁水联运高质量发展目标,亟须厘清铁水联运系统的关键影响因素。基于文献分析和专家调查,从政策、经济、环境、技术、资源、服务、主体7个维度进行因素梳理,筛选出14个主要影响因素,运用解释结构模型(ISM)解析因素间的因果层次关系,运用MICMAC方法分析各因素的依赖性和驱动力。通过对因素的因果层次关系、依赖性与驱动力和内外部属性3类特征的交叉分析,识别出关键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运输政策、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经营主体和碳排放量是影响铁水联运系统发展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水联运 关键因素 解释结构模型 MICMAC分析 内外部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客户属性的城市公铁联运物流选址-路径优化
18
作者 张宇昂 陈静怡 +1 位作者 张肖飞 周姝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54-1565,共12页
“外集内配”模式下基于公铁联运的城市物流可以有效缓解大型城市道路拥堵和能耗高等难题,推动我国城市物流系统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从全局视角出发,综合考虑超大型城市主要物流基地、既有铁路货运站及末端... “外集内配”模式下基于公铁联运的城市物流可以有效缓解大型城市道路拥堵和能耗高等难题,推动我国城市物流系统向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基于此,从全局视角出发,综合考虑超大型城市主要物流基地、既有铁路货运站及末端配送网点等物流网络关键节点特性,构建以运输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的公铁联运城市两阶段物流选址-路径优化模型。第1阶段依据客户主要属性并结合手肘法,使用加权k-means聚类算法改变客户属性在选址时的影响度并制定不同的选址分配方案;第2阶段在第1阶段设计的选址方案基础上,分析节点间的连通度并通过时间窗约束对铁路小运转列车运行组织与城市货运车辆路径进行协同优化;并使用CPLEX求解器对各选址方案下的优化模型进行精确求解,研究客户属性对物流成本的影响机理并制定成本最低的物流方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客户属性对于物流系统的运营效率与整体运输成本的影响难以忽视,且不同的客户属性在该系统中对于物流成本的影响程度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合理控制物流系统中客户属性的权重,制定科学高效的运输方案,可有效降低14%~25%的物流成本。规划方法与相关结论可为优化大型城市物流配送模式提供理论支持,推动“外集内配,公铁联运”模式下的城市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集内配 公铁联运 城市物流规划 选址分配-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令数据的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框架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艳艳 张野 +3 位作者 张云超 李永行 李臣 赖见辉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针对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需求获取困难、客流规律难以把握的问题,提出一套集成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模块的综合分析框架.首先,考虑交通枢纽的空间范围及旅客出行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空铁联程客流识别方法,并挖掘其时空... 针对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需求获取困难、客流规律难以把握的问题,提出一套集成空铁联程客流识别及预测模块的综合分析框架.首先,考虑交通枢纽的空间范围及旅客出行的时空特征,提出一种基于信令数据的空铁联程客流识别方法,并挖掘其时空分布规律.然后,在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BiGRU)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周期编码,构建具有时间周期性的双向门控循环神经网络模型(Temporal-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T-BiGRU)对空铁联程客流进行预测.最后,以京津冀城市群为实例,对研究框架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空铁联程客流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特征,其中北京南站—天津站—天津滨海机场和北京西站—正定机场站—石家庄正定机场两个场景的联程客流占比最高,超过联程客流总量的65%;T-BiGRU模型可以对联程客流的需求进行精准预测,对两个主要场景的双向联程客流的预测精度均超过了89%,优于多个基线模型.研究结果可为城市群空铁协同发展及空铁联程服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交通 空铁联程 客流识别 T-BiGRU模型 城市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邦学习和多方安全计算的海铁联运数据安全共享方法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黄磊 易文姣 +1 位作者 王英 姜德友 《铁道运输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7,共10页
我国海铁联运占港口集疏运比例仍然过低,关键原因之一在于铁路对于港口适运货源的动态信息不明、营销组织不力。铁路货运营销部门缺乏在保证港口、铁路、海关三方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铁路运力动态主动挖掘港口和海关数据中潜在适... 我国海铁联运占港口集疏运比例仍然过低,关键原因之一在于铁路对于港口适运货源的动态信息不明、营销组织不力。铁路货运营销部门缺乏在保证港口、铁路、海关三方数据隐私安全的前提下,根据铁路运力动态主动挖掘港口和海关数据中潜在适运货源的技术方法和手段,难以推出适销对路的运输产品和动态营销手段,也难以为海铁联运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有效决策依据。构建基于联邦学习和多方安全计算的铁路-港口-海关数据安全共享方法,使用结合同态加密等多方安全计算技术的梯度提升决策树作为模型训练算法,铁路、港口、海关三方地位对等协作,训练出海铁联运潜在货源识别策略;在该策略的正式运行实现过程中,铁路方能够获得路网各流向潜在适运货源的数量级,各方均看不见、带不走其余参与方的任何原始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铁联运 多方安全计算 联邦学习 同态加密 梯度提升决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