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轻微溶蚀现象对工程场地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殷宏强 《工程技术研究》 2025年第3期45-47,共3页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轻微溶蚀现象对工程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轻微溶蚀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探讨了其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基于实际分析结果,对案例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价,以... 文章结合实际案例,对轻微溶蚀现象对工程场地稳定性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首先阐述了轻微溶蚀现象,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情况,探讨了其地质条件及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并基于实际分析结果,对案例工程场地的稳定性及地基承载力进行评价,以研究轻微溶蚀现象造成的主要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微溶蚀现象 场地稳定性 地基承载力 动力触探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江口水电站极高应力大型地下厂房硬岩破坏机制与稳定性控制研究
2
作者 李邵军 张世殊 +7 位作者 李永红 柳秀洋 李治国 徐鼎平 程丽娟 江权 汤大明 陈刚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81-1594,共14页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 水电站地下厂房的建设因其超大规模、高边墙、大跨度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破坏机制和稳定性控制一直是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密切关注的焦点和难题。依托当前世界地应力最高的双江口水电站地下厂房,通过现场调查、原位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极高地应力下硬岩变形破坏的工程问题和稳定性控制方法,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利用有限的地应力测试数据和导洞中观察到的脆性破坏现象,估算和修正深切河谷地区地下厂房区的原岩应力场;其次,讨论了极高地应力下厂房洞室的典型破坏现象,包括高应力诱发破坏全局问题和局部岩脉切割导致的块体失稳问题,以及相应的破坏机制和控制措施。研究成果将为后续高应力硬岩大型地下厂房洞室群的建设提供重要的案例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地下洞室 高应力 破坏现象 岩脉 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马赫数激波作用下单模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数值模拟
3
作者 高士清 邹立勇 +2 位作者 唐久棚 李季 林健宇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6-56,共21页
为了研究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下的单模界面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特别是高马赫数激波带来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二维高温非平衡流动程序,利用自适应非结构网格模拟了空气中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两侧温度不... 为了研究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下的单模界面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特别是高马赫数激波带来的热化学非平衡效应的影响,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方法的二维高温非平衡流动程序,利用自适应非结构网格模拟了空气中高马赫数激波冲击两侧温度不同的单模界面导致的RM不稳定现象。研究中涵盖了轻/重界面和重/轻界面2种情况,涉及的激波马赫数范围分别为6~9和8~11。对比了冻结流、热非平衡流和热化学非平衡流3种气体模式下的流场演化过程,揭示了扰动增长和增长率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比扰动增长的线性理论和非线性理论,分析了初始激波马赫数和初始扰动尺度的变化对RM不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讨论了涡量场分布和环量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冻结流相比,热化学非平衡流中透射激波、反射波及界面速度明显不同,扰动振幅增长率峰值降低,界面增长率脉动减弱,界面不稳定性增长速度变慢。通过对比多种理论模型和本文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Zhang-Sohn模型相对于其他模型更适用于高马赫数激波作用下的单模界面RM不稳定性问题。对涡量场的研究发现,有2个较强的涡量生成区域,一个位于界面上,另一个位于透射激波波后,这同低马赫数下涡量主要在界面上生成的结论显著不同。此外,热化学非平衡流中环量的幅值大小低于冻结流中的结果,这与热化学非平衡流中扰动的增长低于冻结流的结论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高马赫数激波 高温非平衡效应 Zhang-Sohn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湍流模型研究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的湍流混合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玟 王丽丽 +2 位作者 张树道 何长江 杭义洪 《空气动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将k-ε模型应用到存在激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混合的研究中,采用代数关系式补充模型的封闭假设,给出了合理描述RMI特征的湍动能产生项的表达式。采用该模型对两个激波管实验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验和文献中的直接模拟结果... 将k-ε模型应用到存在激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混合的研究中,采用代数关系式补充模型的封闭假设,给出了合理描述RMI特征的湍动能产生项的表达式。采用该模型对两个激波管实验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验和文献中的直接模拟结果比较分析,验证了所采用的模型封闭、模型常数、数值算法、程序实现是合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模型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湍流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冲击下air/SF_6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被引量:5
5
作者 刘金宏 邹立勇 +3 位作者 柏劲松 谭多望 黄文斌 郭文灿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5-140,共6页
实验研究了低马赫数(1.27)激波作用air/SF6界面的RM不稳定性问题。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1~2!m的薄膜相隔得到,用阴影法测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 实验研究了低马赫数(1.27)激波作用air/SF6界面的RM不稳定性问题。air/SF6初始正弦界面由厚度为1~2!m的薄膜相隔得到,用阴影法测试界面演化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稳定性重流体(SF6)向轻流体(air)演化成"尖钉"结构,而轻流体演化为"气泡"结构;由于界面切向速度差的Kelvin-Helm-holtz不稳定性,"尖钉"头部翻转成蘑菇头形状;之后,蘑菇杆破碎。扰动振幅发展的实验结果与Zhang-Sohn模型和PPM数值计算的结果较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阴影方法 air/SF6界面 激波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流体混合区发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施红辉 卓启威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17-421,共5页
使用矩形激波管,在马赫数分别为M=1.5和1.7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气/液界面上(即Atwood数A接近1时)由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引起的流体混合现象.得到了气/液界面上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后期流体混合区域宽度随时间的发展呈... 使用矩形激波管,在马赫数分别为M=1.5和1.7的条件下实验研究了气/液界面上(即Atwood数A接近1时)由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引起的流体混合现象.得到了气/液界面上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后期流体混合区域宽度随时间的发展呈现出线性关系的结果,即h∝t.比较了不同马赫数和初始扰动下的发展情况,发现当马赫数增加时,同一时间混合区域宽度随之增加,混合区域宽度增长变快;而相比于波长差别不大的弱多模态初始扰动(无人为干扰界面),当界面初始扰动获得随机外界干扰时,界面混合区域具有较大的宽度以及增长速度.并且增加激波马赫数和初始扰动多模态性,流体混合程度更为剧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混合区域宽度 初始扰动 激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液界面上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卓启威 施红辉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25-30,共6页
报道了在国内首次实现的矩形激波管内气/液界面上(即Atwood number,A1)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现象。实验在一台垂直矩形激波管中进行,得到了较低马赫数(M=1.36和1.58)下,多元扰动R-M不稳定性后期阶段气泡和尖钉高度对时间的... 报道了在国内首次实现的矩形激波管内气/液界面上(即Atwood number,A1)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现象。实验在一台垂直矩形激波管中进行,得到了较低马赫数(M=1.36和1.58)下,多元扰动R-M不稳定性后期阶段气泡和尖钉高度对时间的增长规律,即气泡高度hb^t0.55±0.01,尖钉高度hs^t。当激波马赫数从1.36增加到1.58时,气泡和尖钉高度对时间的指数规律没有发生明显改变,气泡的增长速度没有受到影响,而尖钉增长速度却有大幅度的增加。同时还观察研究了多元扰动R-M不稳定性中典型的气泡竞争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波管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气泡竞争 多元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模态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数值模拟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涛 柏劲松 李平 《计算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8-123,共6页
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PPM(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方法,发展了可用于可压缩多介质粘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MVPPM(Multi-Viscous-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利用MVPPM对多个具有不同初始扰动振幅的二... 采用VOF(Volume of Fluid)方法和PPM(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方法,发展了可用于可压缩多介质粘性流体动力学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MVPPM(Multi-Viscous-Fluid Piecewise Parabolic Method)。利用MVPPM对多个具有不同初始扰动振幅的二维和三维单模态RM(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论二维还是三维情况,当初始扰动振幅相对于波长较小的时候,计算的扰动振幅和增长率与理论模型的计算结果一致。当初始扰动波长不变而振幅逐渐增大时,界面振幅和增长率也逐渐增大。对于具有相同初始扰动的情况,三维计算结果在线性段与二维计算结果相同,但是在非线性段比二维结果大,说明非线性和三维效应在RM不稳定性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OF方法 PPM方法 MVPPM方法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浮阻力模型研究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混合 被引量:1
9
作者 杨玟 王丽丽 +1 位作者 周海兵 张树道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3-427,共5页
采用浮阻力模型对激波管低压缩和激光加载高压缩情况下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混合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为了达到好的吻合,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情况下阻力系数的取值范围(2.0~5.36)... 采用浮阻力模型对激波管低压缩和激光加载高压缩情况下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混合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与实验和理论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为了达到好的吻合,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情况下阻力系数的取值范围(2.0~5.36)比Rayleigh-Taylor不稳定性情况下的值(3.3~4.0)宽得多;而在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情况下,高压缩时阻力系数的不确定度(约为3.36)明显高于低压缩时的值(约为1.46),模型的进一步完善还有待于更精确实验的验证。研究显示:指数律经验公式中指数随工况的不同而显著变化,目前工程设计中采用指数律经验公式是粗糙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浮阻力模型 扰动界面 压缩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柱状交界面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东军 何兴 +1 位作者 孙德军 尹协远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8-404,共7页
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阶Godunov格式模拟了柱形密度交界面在同轴激波加速下的演化过程。得到了以下初步结果:在参数相同的情形下,内聚激波比中心爆炸波对界面的扰动更危险;内聚激波从轻质流体进入重质流体与从重质流体进入轻质流体相... 采用基于有限体积法的二阶Godunov格式模拟了柱形密度交界面在同轴激波加速下的演化过程。得到了以下初步结果:在参数相同的情形下,内聚激波比中心爆炸波对界面的扰动更危险;内聚激波从轻质流体进入重质流体与从重质流体进入轻质流体相比,界面有更快的增长。周向波数大小对界面增长率有很大的影响,在计算的参数下,n=8~12有最大增长率,大于和小于这个范围的周向波长,增长率均明显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柱状交界面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二阶Godunov格式 爆炸波 激波 流体力学 爆炸力学 自适应非结构网格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泡声致发光现象——气泡的稳定性 被引量:14
11
作者 钱梦騄 彭若龙 《声学技术》 CSCD 2003年第2期130-135,共6页
被水中驻波声压捕获在声压波腹的单个气泡,能周期地发出宽度50ps~140ps的光脉冲,这种现象称为单泡声致发光。稳定的单泡声致发光的参数主要由振荡形状稳定性、质量扩散平衡、组分的化学平衡和高的能量集聚等条件确定。文章将根据上述... 被水中驻波声压捕获在声压波腹的单个气泡,能周期地发出宽度50ps~140ps的光脉冲,这种现象称为单泡声致发光。稳定的单泡声致发光的参数主要由振荡形状稳定性、质量扩散平衡、组分的化学平衡和高的能量集聚等条件确定。文章将根据上述四条件对气泡的动力学稳定性作简单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泡声致发光现象 气泡 动力学稳定性 振荡形状稳定性 质量扩散平衡 能量集聚 组分化学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妙的“波浪云”——浅谈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 被引量:4
12
作者 杨绍琼 姜楠 《力学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2-805,共4页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是两种流体作平行于水平界面的相对运动时的流动稳定性问题之一.文章从自然现象"波浪云"谈起,介绍了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理论定义、该不稳定性现象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流动可视化;并简单阐述了...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是两种流体作平行于水平界面的相对运动时的流动稳定性问题之一.文章从自然现象"波浪云"谈起,介绍了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理论定义、该不稳定性现象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流动可视化;并简单阐述了实验室和自然界中其他"类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现象,重点介绍了梵高名画《星月夜》和笔者在从事沟槽壁面湍流场可视化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展向"类开尔文-亥姆霍兹涡棍"结构,指出它们的形成及发展演化是沟槽湍流减阻达到最优之后,减阻效应趋弱直至增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云 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类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 类开尔文-亥姆霍兹涡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二阶矩模型研究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诱导湍流混合
13
作者 杨玟 王丽丽 +1 位作者 周海兵 张树道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15-621,共7页
发展了考虑密度脉动和各向异性湍流的二阶矩模型,强调了涉及湍流能量产生项的关联。采用该模型对Poggi等的激波管实验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采用的模型封闭、模型常数、数值算法和程序实现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 发展了考虑密度脉动和各向异性湍流的二阶矩模型,强调了涉及湍流能量产生项的关联。采用该模型对Poggi等的激波管实验进行了模拟。通过与实验结果的比较分析,验证了采用的模型封闭、模型常数、数值算法和程序实现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冲击马赫数和Atwood数对混合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阶矩模型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湍流混合 湍流产生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蚀材料对辐射烧蚀驱动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影响
14
作者 徐彬彬 汤文辉 +3 位作者 马燕云 杨晓虎 葛哲屹 赵媛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1-177,共7页
在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内爆过程中,辐射烧蚀所产生的冲击波经过带有扰动的界面时,会触发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惯性约束聚变内爆靶丸一般使用掺杂的CH塑料或者掺杂的Be材料作为烧蚀层,为了探索Be和CH塑料烧蚀层对Richtmyer-Meshkov... 在惯性约束聚变靶丸内爆过程中,辐射烧蚀所产生的冲击波经过带有扰动的界面时,会触发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惯性约束聚变内爆靶丸一般使用掺杂的CH塑料或者掺杂的Be材料作为烧蚀层,为了探索Be和CH塑料烧蚀层对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抵抗能力,对界面预制单模正弦扰动的双层靶中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发展过程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理论分析认为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线性增长率和X射线辐射温度、界面扰动波长、扰动振幅以及烧蚀层密度有较大关系。使用辐射流体力学程序对辐射温度高达100 eV的黑体谱X射线烧蚀界面带有扰动的双层靶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辐射烧蚀条件下,CH塑料/泡沫(CH/Foam)靶界面扰动增长比Be/Foam快,密度较大的Be对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该研究结果对惯性约束聚变内爆靶丸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辐射流体力学 界面扰动 烧蚀冲击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逆系统的稳定性混沌现象与控制
15
作者 李东海 苗建明 王守杰 《电子技术应用》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4-6,共3页
讨论非线性控制系统设计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两个重要问题,预期动态特性的选择和奇点情况的处理,然后提出了逆系统不稳定时设计非线性控制系统的方法,并对一种典型的混沌现象控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非线性控制 逆系统 稳定性 混沌现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激波作用重气柱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廖深飞 邹立勇 +2 位作者 刘金宏 柏劲松 王彦平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2,共6页
采用高速摄影结合激光片光源技术,研究了反射激波冲击空气环境中重气体(SF6)气柱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通过在横式激波管试验段采用可移动反射端壁获得不同反射距离,实现了反射激波在不同时刻二次冲击处于演化中后期的气柱界面... 采用高速摄影结合激光片光源技术,研究了反射激波冲击空气环境中重气体(SF6)气柱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通过在横式激波管试验段采用可移动反射端壁获得不同反射距离,实现了反射激波在不同时刻二次冲击处于演化中后期的气柱界面,得到了不同的界面演化规律。反射距离较小时,斜压机制对气柱界面形态演化的影响显著,界面衍生出二次涡对结构;反射距离较大时,压力扰动机制的影响显著,界面在流向上被明显地压缩,没有形成明显的涡结构。由气柱界面形态的时间演化图像得到了界面位置和整体尺度随时间的变化,对反射激波作用后气柱界面的演化进行了量化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反射激波 气柱 斜压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场非均匀性对非平面激波诱导的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震 王涛 +1 位作者 柏劲松 肖佳欣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8,共10页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和湍流大涡模拟程序MVFT (multi-viscousflow and turbulence),模拟了均匀流场与初始密度呈现高斯函数分布的非均匀流场中马赫数为1.25的非平面激波加载初始扰动air/SF6界面的Richtmye... 基于Navier-Stokes方程组,采用可压缩多介质黏性流动和湍流大涡模拟程序MVFT (multi-viscousflow and turbulence),模拟了均匀流场与初始密度呈现高斯函数分布的非均匀流场中马赫数为1.25的非平面激波加载初始扰动air/SF6界面的Richtmyer-Meshkov (RM)不稳定性现象。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初始流场非均匀性将会影响非平面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演化过程。反射激波加载前,非平面激波导致的界面扰动振幅随着流场非均匀性增强而增大;反射激波加载后,非均匀流场与均匀流场条件下的界面扰动振幅差异有所减小。进一步,定量分析流场中环量分布及脉动速度统计量揭示了前述规律的原因。此外,还与平面激波诱导的RM不稳定性进行了简单对比,发现由于非平面激波波阵面区域的涡量与激波冲击界面时产生的涡量的共同作用,使得非平面激波与平面激波诱导的界面失稳过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非均匀流场 非平面激波 大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守恒型间断跟踪法数值模拟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现象 被引量:1
18
作者 M.A.乌拉 高文斌 茅德康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3-126,共14页
使用茅德康所建立的守恒型间断跟踪法[Mao D.J Comput Phys,2007,226(2):1550-1588],数值模拟了两个关于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现象的物理实验,并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Holmes等人在文[Holmes R L,Grove J W,Sharp D H.J Fluid Mech,19... 使用茅德康所建立的守恒型间断跟踪法[Mao D.J Comput Phys,2007,226(2):1550-1588],数值模拟了两个关于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现象的物理实验,并且将数值模拟结果与Holmes等人在文[Holmes R L,Grove J W,Sharp D H.J Fluid Mech,1995,301:51-64]中所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该文的结果与Holmes等人所得到的结果在总体上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文的数值模拟也捕捉到了非线性的压缩现象,即穿越波和反射波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Holmes等人指出其是导致介质界面减速的原因.但是所得到的扰动振幅和扰动增长率比Holmes等人所得到的结果略大一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现象 守恒型跟踪法 扰动振幅 扰动增长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射激波冲击重气柱的RM不稳定性数值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王显圣 司廷 +1 位作者 罗喜胜 杨基明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64-672,共9页
数值研究了二维气柱在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作用下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发展规律,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网格自适应技术的VAS2D程序,精确刻画激波和界面的演化.入射平面激波的马赫数为1.2,气柱界面内气体为六氟化硫(SF6),环境... 数值研究了二维气柱在入射激波以及反射激波作用下的Richtmyer-Meshkov(RM)不稳定性发展规律,采用有限体积法结合网格自适应技术的VAS2D程序,精确刻画激波和界面的演化.入射平面激波的马赫数为1.2,气柱界面内气体为六氟化硫(SF6),环境气体为空气,激波管的尾端为固壁.通过改变气柱与尾端之间的距离调节反射激波再次作用已经变形的气柱的时间,获得不同时刻下已经变形的气柱形态、界面尺寸以及环量演化受到反射激波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射激波再次作用气柱时,气柱所处发展阶段不同,界面演化规律以及环量随时间的变化也不相同,反射激波与气柱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涡量产生和分布与无反射情况差异较大,揭示了不同情况下界面演化的物理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气柱 反射激波 环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波冲击下Air/SF_6斜界面不稳定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金宏 黄文斌 +2 位作者 谭多望 邹立勇 郭文灿 《实验流体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7-31,共5页
激波在不同密度介质上的交互作用在可压缩湍流上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激波在界面上的作用会引起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激波不正规折射时,流场存在更多复杂的涡。研究马赫数为1.23、1.41的激波在初始倾角β=60°的Air/SF6界面... 激波在不同密度介质上的交互作用在可压缩湍流上具有重要的基础价值。激波在界面上的作用会引起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激波不正规折射时,流场存在更多复杂的涡。研究马赫数为1.23、1.41的激波在初始倾角β=60°的Air/SF6界面上非正规折射的情况。入射激波的切向冲击和法向冲击的相互作用,在界面处产生涡,折射波在壁面发生马赫反射。利用阴影显示技术,给出了界面演化和混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影 richtmyer-meshkov不稳定性 激波管 非正规折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